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范文六篇_第1頁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范文六篇_第2頁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范文六篇_第3頁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范文六篇_第4頁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范文六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范文六篇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1

都說創新引領夢想、塑造超越,也帶來自豪與信心。近幾周來,在我們部門學習并觀看《創新中國》后,大家對創新頗有感觸。六集的紀錄片總體講述了中國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它將我國最前沿的科技突破、潮的科技熱點一一展示,同時還涉及到大量的科研成就,比如光量子計算機、中國空間站計劃、智能制造、基因編輯技術、世界首例3D打印距骨植入手術等等。本紀錄片不僅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科技領域的飛速發展與世界的距離,同時也讓我們普通人了解到了我們國家在大眾未知領域一直未有的成就與驕傲。

本片借用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故事記錄了在現今中國發生著充滿激情活力、才思不竭的創意,看到聞雞起舞的干勁和永無止境的追求。比如順豐快遞員學習無人駕駛技術、中石化開發的新型能源--生物航空燃料;華大自主研發的基因測序儀打破國外壟斷、幾百位志愿者體驗"天宮一號"6個月等;從航天航海到生命科學,從中科院的院士到企業從業人員,在每一個或陌生或熟悉的領域,無論誰置身于這個時代,他們用實際行動和自己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主動接受新鮮思想并且敢于創新勇于開拓,才能更加自信的面向未來。

在大家驚嘆于高科技帶來的便利同時也不禁有了憂患意識。作為社會中存在的人們,如果不能緊跟時代的步伐,終究是要被淘汰的。

這算是創新帶給我們的啟示?我想如此。創新讓我們有了方向,在經濟全球化高速發展時代,事物都是在不斷更替變化,只有把握住時代的發展和脈搏,找準方向,走在前列,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創新還要求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潮流,保持敏銳的洞察力,順應發展。與此同時,創新讓我們有了更大地底氣。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一個國家或個人更應如此,如果固步自封,思維固化,感覺良好就不去前進,那么只有挨打的份。

古往今來,創新是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稟賦,只有敢于創新才有話語權,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新的時代賦予一個國家和人民更多的責任和使命,在我們為之自豪的同時,應當繼續前進,在薄弱的環節奮起直追。人說,探索者無畏,只有不斷探索不斷創新,才能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2

觀看《創新中國》紀錄片,看到了無人機、光量計算機、大飛機、3D距骨打印等等,該記錄片讓我看到了這樣那樣的創新成果,不竟讓想到他們是怎么做到的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我想用習總書記的一句話來描述,那就是他們都有一顆偉大的“中國夢”。

今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從我記事以來伴隨著國家改革開放一同成長,我出身普通的農村家庭,少年時期生活是能吃的飽、穿的暖,但穿過帶補丁的衣服、吃過一天三餐的咸菜飯,家鄉從80年代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96年參軍時發展到有了電腦和BB機,后來有了大哥大、二哥大等模塊手機,90年代末慢慢有了可以拍照的手機、彩鈴彩信手機,2023年后逐步進入互聯網、智能手機等高科技產品時代,直至現在的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時代。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的經濟、建設、軍事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人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40年國家發展取得的成就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赡苁且驗閺能姷脑?,平日對國防軍事還算比較關注,1999年看到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2023年看到了南海撞機事件等,看到了帝國主義的囂張、蠻橫,無比憤慨的同時也看到國防軍事力量同西方發達國家的差距,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從那以后每當看到新聞上先進的潛艇、軍艦像下餃子一樣的速度下水,戰機從殲六、殲七、殲八到國產飛豹、殲10系列、航母、艦載機直至最先進的殲20及無人機技術、火箭航天技術等等,看到國家國防軍事力量一步步走向強大心里感到無比激動和自豪,沉睡的獅子終于醒了,東方巨人站起來了。

《創新中國》中的一項項發明創造一次次震撼著我的心靈,看到那些學成歸來,不忘祖國的科學家們,看到了敢做敢拼,不落人后的企業家們正在為了偉大崇高或簡單執著的理想而不懈的努力奮斗。他們的成功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失敗,還有多少科研人員一輩子為之奮斗都沒有取得成功,我想有很多很多。當下,我們享受改革開放成果,享受著和平,享受著高科技時代給我們生活帶來的便捷,我們應該要向所有默默無聞的科研工作者們表達無比感激和崇高敬意。想到自身工作,原來自認為的努力學習和工作,其實根本算不上,究其原因,我想是缺少一顆“中國夢”,希望每個中華兒女都心懷這顆夢,因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很慶幸有了這樣的感悟。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3

《創新中國》作為一部關注前沿科學的紀錄片,用鮮活的故事生動地講述了中國科技成就和創新精神,記錄了當下中國偉大的創新實踐。我們都知道中國古代有聞名世界的四大發明:火藥、指南針、造紙術、印刷術,為中華民族創造璀璨的中華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v觀人類歷史,唯有科技的發展以及科技所帶來的工業革命、產業革命才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立于不敗之地的根基。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23年5月,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20國青年評選出了中國的“新四大發明”:高鐵、掃碼支付、共享經濟和網購。新四大發明確實大大方便了我們了生活,中國智造正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可,但對比西方發達國家,我國在科技領域還有許多差距,切忌沾沾自喜。

1、科技創新永無止境。誠然,我們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等熱點領域的探索正走在世界的前列。但是一個“中興芯片”事件就看到我們很多方面還技不如人,我們的軟肋還沒有得到很好保護,被人一擊就中。航空發動機的研發亦是如此。作為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大國,我們必須正視問題,而不是躺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光環中怡然自得、忘乎所以??萍紕撔掠罒o止境,只有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才能逐步拉近距離。

2、勇于探索前沿科技??萍际堑谝簧a力。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我國科技界要堅定創新自信,堅定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在獨創獨有上下功夫,勇于挑戰最前沿的科學問題,提出更多原創理論,做出更多原創發現,力爭在重要科技領域實現跨越發展?!彼?,我們必須依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制定好規劃、瞄準目標,勇于探索前沿科技,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3、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強大的基礎科學研究是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基石。對于科技創新發展,我們不光要著眼于量子科學、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空間科學、深??茖W等重大前沿科學問題,更要堅持從教育抓起,潛心加強基礎科學研究,對數學、物理等重點基礎學科給予更多傾斜。在農業、材料、能源、網絡信息、制造與工程等領域和行業集中力量突破一批長期制約我們發展的科學瓶頸,夯實科學技術長遠可繼續發展的的基礎。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4

從“四史”中汲取成長力量

習近平在參觀“銘記偉大勝利捍衛和平正義——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學好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激勵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黨中央周圍”,總書記又一次在重要講話時強調學好“四史”的重要性。學習“四史”是黨員干部的一門必修課,只有學好“四史”,于字斟句酌后有所悟,于字里行間中有所得,從中汲取成長的力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真正成長為人民滿意、組織放心、國家需要的優秀干部。

從“黨史”中汲取“信仰之力”——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翻開近一百年的黨史,中共黨員從南湖紅船上的13人壯大為9100多萬人是震撼人心的偉大發展,“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是鼓舞人心的偉大征途,寧死不屈的江姐、鞠躬盡瘁的焦裕祿是感動人心的偉大戰士……合上書本,細細回味,就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正是因為對“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個體勇于獻身、集體迎難而上,中國共產黨員的隊伍才得以不斷壯大,黨的最高綱領才會有真正實現的那一天。“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黨員干部要從“黨史”中汲取“信仰之力”,要明白黨并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們的目標就是為了實現共產主義,要能夠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為支撐,我將無我,換取“眾生皆飽”。

從“新中國史”中汲取“斗爭之力”——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新中國成立以來七十多年的歷史就是一部斗爭史,中國人民敢于和自然斗爭,地震之后從中央到地方竭盡全力組織救援,疫情面前舉國上下萬眾一心筑牢防線;中國人民也敢于和敵人斗爭,美蘇封鎖之下科研人員自主研發“兩彈一星”,朝鮮告急之后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中國人民更敢于和歪風邪氣斗爭,面對黑惡勢力全國人民形成合力重拳出擊,八項規定出臺全黨上下反腐倡廉打虎拍蠅?!芭c天斗,與地斗,與人斗,其樂無窮”,黨員干部要從“新中國史”中汲取“斗爭之力”,要有敢于斗爭的勇氣,面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能畏首畏尾、知難而退,必須直面問題、迎難而上;也要有善于斗爭的能力,在工作中歷練自身,在“黃沙百戰”中練就一副“能力金甲”,實現“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這一目標,真正得以“揮劍斬樓蘭”。

從“改革開放史”中汲取“創新之力”——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創新”的理念深入人心,黨中央將“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奉為圭臬,敢于做刪繁就簡的“減法”,破除思想觀念上的“藩籬”,掃除體制機制上的“桎梏”;勇于做領異標新的“加法”,廣泛宣傳社會主義的本質,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經濟特區。“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給予深圳改革開放“排頭兵”高度評價,黨員干部要從“改革開放史”中汲取“創新之力”。要培養創新思維,在工作中遇到問題不能一味生搬硬套,犯“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要學會轉變思路,將“創新”的理念融入其中,學會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工具,不斷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實現提質增效,成長為工作領域內的“創新之花”。

從“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汲取“務實之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主義從提出到現在,已經走過了五百多年的發展歷程,在這其中有兩個重要的“里程碑”,一是十月革命勝利,蘇聯成立,社會主義從理論變為現實;二是社會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發展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中國創造變為世界旗幟,而這兩個“里程碑”有一個共同的“基石”——務實?!稗r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黨員干部要從“社會主義發展史”中汲取“務實之力”。一方面,要有“務實”的行動,從書本上得到東西是遠遠不夠的,絕不能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必須要“擼起袖子”“卷起褲腳”,落實到行動中;另一方面,要有“務實”的技巧,要繼承我黨“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在落實過程中精準把脈、對癥下藥,這樣才能妙手回春、藥到病除。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我們要想預知未來就必須回顧歷史。黨員干部學好“四史”,從其中汲取成長的力量,就能夠看清中華民族未來的路,就必將帶領中國人民在復興路上不斷向前。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5

翻開百年黨史,是一段段充滿艱辛困苦的奮斗歷程、是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感人故事,這是共產黨人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革命先烈在那炮火紛飛的年代為我們創造出今天的和平,我們又有何種理由為今天的忙碌、辛苦來開脫。黨的歷史也充分證明了我們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說“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要想克服困難、取得勝利,就必須要依靠人民、團結人民,把人民群眾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只有這樣才能匯聚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力量,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我們大學生,站在歷史的交匯點,必須牢記黨的教誨,傳承紅色基因,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創新中國觀后感500字6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是教科書,也是清醒劑。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這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