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_第1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_第2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_第3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_第4頁
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單元秦漢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導入新課新課探究課堂小結隨堂訓練第三單元導入新課新課探究課堂小結隨堂訓練導入新課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發現于第三紀地層中,說明當時已遍布于歐、亞及格陵蘭。葡萄原產亞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約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那么,這種水果是什么時候傳入中國的呢?導入新課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樹樹種之一,葡萄的植物化學習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實行管轄、絲綢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實。2.思考和認識歷史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學習目標1.通過本課的學習,了解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新課探究目標導學一:張騫通西域新課探究目標導學一:張騫通西域玉門關陽關大月氏西漢指的是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自漢代以來,西域狹義上指玉門關、陽關以西,蔥嶺即今帕米爾高原以東,巴爾喀什湖東、南及新疆廣大地區。玉門關陽關大月氏西漢指的是今甘肅玉門關和陽漢武帝頒布《招賢令》:

我大漢王朝,歷經幾代先皇的休養生息,現民殷國富,兵強馬壯。吾皇雄才大略,志在四方。為保境安民,徹底根除匈奴之患,擬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現招募有膽有識、果敢忠義之人,代表大漢王朝出使大月氏。事成之后,賞良田美宅、黃金百兩。如有勇者,速來報名,欽此!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漢武帝頒布《招賢令》:渴望為國建功立業的張騫,毅然應募。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分析歸納把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做一個比較。漢武帝反擊匈奴為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38年了解了西域漢了解西域控制了河西走廊聯絡烏蘇夾擊匈奴,加強漢與西域的聯系公元前119年溝通西域學生自主學習:漢武帝反擊匈奴為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了解了問題思考:張騫通西域有什么意義?從民族關系的角度看,張騫通西域促進了漢語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來,密切了漢與西域各國的聯系。漢朝設立了西域都護,對西域地區進行有效管轄,今新疆地區從漢代就成為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從對外關系的角度來看,張騫通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促進了東西方經濟文化的交流。問題思考:張騫通西域有什么意義?從民族關系的角度看,張騫曾兩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堅持完成使命。他的這種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學習張騫不畏艱難、用于開拓的精神。在成功的道路上要不怕艱險仙,勇于進取才能達到成功的彼岸。張騫曾兩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堅持完成目標導學二: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名字的由來?“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貿易路線。分為:“陸上絲綢之路”“海上絲綢之路”目標導學二: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名字的由來?“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①長安→②河西走廊→③今新疆地區→④安息(中亞、西亞)→⑤大秦(歐洲)“陸上絲綢之路”①長安→②河西走廊→③今新疆地區→④安息(中嘉峪關嘉峪關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月牙泉

月牙泉七年級歷史上冊第14課《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課件核桃葡萄苜蓿核桃葡萄苜蓿石榴鐵器絲綢良種馬石榴鐵器絲綢良種馬

哈哈,你知道這些物品哪些是我從西域馱回來的?哪些是從中原馱過去的嗎?哈哈,你知道這些物品哪些是我從西域馱回來的?哪些是從“海上絲綢之路”①山東沿岸→②穿過黃海→③到達朝鮮、日本“海上絲綢之路”①山東沿岸→②穿過黃海→③到達朝鮮、日本①東南沿海港口出發→②經中南半島南下→③繞過馬來半島→④穿過馬六甲海峽→⑤孟加拉灣沿岸→⑥抵達印度半島南端和錫蘭“海上絲綢之路”①東南沿海港口出發→②經中南半島南下→③繞過馬來半島→④穿過絲綢之路的地位: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外經濟的交流通道,還是中外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作用: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與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對促成漢朝的興盛產生了積極的作用。這條絲綢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要作用。絲綢之路的地位和作用絲綢之路的地位:絲綢之路不僅是中外經濟的交流通道,還是中外科目標導學三:對西域的管理目標導學三:對西域的管理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歸納西域都護設立的時間、職能、內容。(1)時間:公元前60年。(2)職能:總管西域事務。(3)意義:標志著西域正式隸屬中央政府管轄,其管轄范圍包括今新疆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廣大地區。學生自主學習:(1)時間:公元前60年。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歸納班超出使西域的時間、原因、結果。(1)時間:東漢明帝時(公元73年)。(2)原因:為了恢復中原和西域的交往。(3)結果:西域各族擺脫了匈奴的束縛和奴役,西域和內地的聯系更加密切。學生自主學習:(1)時間:東漢明帝時(公元73年)。思維拓展(1)張騫曾兩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堅持完成使命。他的這種精神對我們有什么啟示?(2)想一想,為什么說張騫出使西域的舉動是“鑿空”呢?(3)張騫通西域有什么樣的歷史意義?(4)談談你對今天建設“一帶一路”的感想。思維拓展(1)張騫曾兩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十多年,但他仍堅課堂小結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漢設西域都護絲綢之路課堂小結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張騫出使西域漢設西域都護絲隨堂訓練1.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動,張騫此次出行的最大收獲是(

)

A.了解了西域各國的情況

B.把佛教從西域傳到了內地

C.聯絡大月氏打敗了匈奴

D.西域各國開始歸屬漢朝的管轄A

隨堂訓練1.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被稱為中國古代的第一次外交活動2.西域各國與西漢王朝聯系日益密切開始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

A.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B.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

C.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D.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C

2.西域各國與西漢王朝聯系日益密切開始于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如何學好中學歷史?萬能答題模板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濟政治文化……)⑴經濟背景=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結構經濟格局……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體制政策階級民族外交軍事……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如何學好中學歷史?萬能答題模板1、歷史背景=(國內國際)(經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3、原因廣度:原因=主觀(內因)客觀(外因)⑴主觀原因:事件發起、參與者內在經濟、政治、思想諸方面因素⑵客觀原因:自然、社會環境、外在各方面經濟、政治、思想因素等原因廣度與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側重于靜態分析,原因更側重于動態分析。2、歷史條件:與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側重于有利因素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發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導火線、借口等)⑵主要原因:包括引發事件的主觀、客觀各方面重要因素⑶根本原因:歷史趨勢(生產力發展、時代要求)主觀需要等5、矛盾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矛盾、階級矛盾、階級內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常見主觀題答題思路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基本方法:文字表達一要字跡端正、排列整齊、疏密得當;二要文句通順、平實、語言準確;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問一段,簡明直觀;要點化,一個得分點一句話;序號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標出不同的序號,做到條理分明,一目了然。常見主觀題答題思路1)答題的文字表達方式2)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基本方法:注意四點:一是看當時歷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改革或變法是否符合歷史潮流和趨勢。二看改革的政策與措施是否正確,是否得以有效貫徹。三看新舊勢力的力量對比。四看改革者的素質如何。2)分析變法或改革成敗的原因3)分析、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原因基本方法:分析社會經濟發展的原因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①是生產力因素,包括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的改進,水利的興修,勞動力的投入等;②是生產關系因素,包括新的生產方式的確立,土地政策的調整,農民起義對地主階級的打擊;③是上層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權制度,重農抑商政策的保護與鼓勵,宗教、文化制度對經濟發展的反作用等,④是看對外關系與民族關系是否有利于經濟的發展;五是看社會環境因素,國家是否統一與安定。3)分析、評價中國古代社會經濟發展原因4)作用、影響類1、設問方式①限定性地設問,如產生了什么樣的消極影響,有何積極影響,在政治上,經濟上的影響,對世界,中國的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產生了怎樣的影響?②寬泛性的設問,如產生了什么影響其歷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為二的回答積極,消極影響和消極作用或積極作用)。2、答題模板1)國內(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國際(政治+經濟+思想文化。)①政治影響,主要是從是否使社會性質發生變化,是否影響了政治勢力的消長,是否有利于社會的穩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等方面回答;②經濟影響,主要從是否促進經濟的發展、是否開創新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否促進了新的經濟理論、經濟的變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是否使經濟結構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是否促進了國內外的經濟交流、是否增強了國力、是否減輕了人民的負擔,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③思想文化影響,主要從是否沖擊了傳統思想和占領統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傳了進步思想是否促進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論等方面;④國際關系影響,主要從是否影響到兩國關系(促進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動師影響地區和世界的和平,是否影響其他國家的發展等方面。4)作用、影響類5)意義類設問方式及答題模版1)“意義類”題目的答案通常這樣寫:“有利于……”、“推動了……”、“促進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