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二)課標要求具體內容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內容,認識其歷史進步性和局限性。探討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對俄國近代化進程的影響。“二一九法令”主要內容;評價改革的性質、地位、作用;認識其局限性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原因及表現;上層建筑領域的改革;改革后俄國面臨的問題【重點】“二一九法令”主要內容;廢除農奴制后俄國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及政治變革【難點】全面理解“二一九法令”的進步性及局限性;改革后俄國存在的問題【知識梳理】閱讀教材95頁,亞歷山大二世為推行改革做了哪些準備?亞歷山大醞釀改革——借鑒歷史、大造輿論、組織措施、個人決心農奴制改革的主要內容主要措施進步性局限性經濟頒布“二一九法令”,廢除農奴制度①政治:農奴獲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權利②經濟:土地仍屬地主所有,農民可以贖買一塊份地,但需付高額贖金和承擔義務③組織:強化村社制度,加強對農民的管理④時限:規定前兩年是改革過渡期廢除農奴制,推動了俄國社會的社會發展,是歷史的進步擴大自由勞動力來源,利于工業革命發展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促進國家經濟發展③動搖了俄國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促進資本主義的發展,是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妥協的產物,有明顯的歷史局限性①不徹底性:受村社控制,農民基本被束縛在土地上;②掠奪性:高價贖買份地,“解放”后農奴被剝奪得一干二凈③欺騙性:改革后的農民土地更少,為生計重新受盤剝政治參照西方資產階級代議制模式,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有利于政治的民主化①有財產限制;②權力上有限制,實權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員手中司法廢除等級審判制度,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實行公開審判有利于法制化的發展農村仍按舊制度審理案件,農民仍受不公正待遇軍事縮短服役年限,實行普遍的義務兵役制,建立西方式的軍事管理體制促進了軍隊的近代化進程帶有一定的軍國主義色彩教育鼓勵社會和個人辦學,擴大大學的自主權,允許引進西方書籍推動教育的近代化【概念闡釋】什么是近代化?什么是俄國近代化?近代化:①以近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為推動力②實現由傳統的農業社會向近代工業社會的大轉變③它包括經濟的工業化、全球化,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的理性化、科學化,社會的城市化。俄國的近代化:指俄國由封建農奴制向資本主義工業社會的大轉變。它啟動于1861年的俄國農奴制改革。俄國近代化的特點: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目的——為了維護封建統治進程——平緩;結果——改革極不徹底,保留濃厚的封建專制殘余,依然使它相對落后世界各國近代化的多樣性①英國、法國、美國通過革命的途徑比較早的走上近代化道路②德、意、通過統一戰爭;日本通過改革的途徑走上近代化。并且這些國家內部資源,市場有限,走了一條對外擴張的發展之路,軍國主義十分明顯③中國走了改革與革命并舉的近代化道路【史料鏈接】材料一:課本97頁【學思之窗】材料二課本100頁【歷史縱橫】材料三1861年以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這樣的迅速,只用數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歐洲某些國家整整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轉變。——恩格斯材料四如果總的看一看1861年俄國國家全部結構的改變,那就必然會承認,這種改變是封建君主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制轉變的道路上的一步.不僅從經濟觀點來看是正確的,而且從政治觀點來看也是正確的.——列寧《關于紀念日》材料五課本97頁【資料回放】材料六1877~1878年歐俄部分的9150萬俄畝的私有土地中,有7300萬俄畝屬于封建地主,占了80%。部分勞動力仍被束縛在封建經濟活動中,依靠封建地租進行生產。農民在改革中得到的土地,按1861年的土地市價計算僅值5億多盧布,但到1905年為止,農民共付出20億盧布贖金。農民雖付出了高昂的贖金,但得到的土地比改革前少了,質量也更差了。改革前地主和農民公用的水塘、牧場及森林也都歸地主所有。由于土地的減少,農民在經濟上更加不能自立,他們不得不向地主租地。這樣,獲得“解放”的農民又重新受到地主的盤剝。封建工役制盛行,佃農除了以一半收成作為地租交給地主外,還要用自己的(或借來的)馬匹和農具無常的為地主服勞役。與此同時,由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俄國的迅速崛起,又使大批農民走向破產,淪為無產者。農村中,資本主義和農奴制殘余緊密結合,廣大農民遭受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和剝削。(改革具有欺騙性、不徹底性、掠奪性)材料七(經濟改革后農民依然貧窮,矛盾未解決;政治改革不徹底,依然是沙皇專制統治)圖片三圖片三圖片二窮人在施粥棚內勉強果腹圖片一圖片三圖片三圖片二窮人在施粥棚內勉強果腹圖片一上流社會舉行的豪華酒宴材料八農民未能正確理解陛下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還希望獲得絕對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貴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強制和嚴厲手段,才能使農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改革的目的—維護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統治,防止農民起義)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廳報告》材料九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曾說過:“我不愿農民過得優厚,但我要防止俄國暴動。我認為,我們把農民同土地割裂會點燃俄國。假使要我簽字連同土地一起解放農奴,我寧肯把手指砍掉。”─《蘇聯史》沙皇矛盾心理決定了改革的局限性,觀點由階級屬性和改革必然性決定材料十“諸位會深信,凡是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一一地做到了”—1861年最后審查改革方案時(決定了改革的局限性)結合上述材料,評價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二、評價1、性質:由封建地主實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一)積極:俄國歷史的重大轉折點,俄國從農奴制的國家進入到資本主義發展時期(1)經濟:1861年農奴制改革,推動了俄國封建經濟解體,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推動了俄國經濟的近代化。①農業:動搖了俄國落后的封建生產關系,使廣大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提高農民生產積極性,對促進俄國農業乃至經濟的發展有重要意義;②工業:客觀上為俄國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勞動力、市場和資金,順應了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要求,促進工業革命的順利開展和資本主義的全面發展。(2)政治:推動了政治體制、司法制度、軍事、教育等方面的近代化,邁出了由封建君主專制向資產階級君主專制的第一步,也帶來了一絲民主化的氣息。(3)思想:改革客觀上促進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在俄國的傳播,進一步改革的呼聲高漲。(二)局限:(1)妥協性(動機和目的):改革是沙皇在形勢所迫下為維護沙皇專制的“讓步”。(2)掠奪性和欺騙性(內容):改革沒有滿足農民關于土地和自由的要求,農民付出了高額贖金卻失去了大量土地,還要承擔臨時義務,落入村社控制,忍受地主和資本家的剝削。(3)不徹底性(結果):保留了農奴制的殘余和沙皇專制,嚴重影響到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速度,最終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改革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殘余,對農民具有殘暴的掠奪性和欺騙性,沒有觸動地主土地所有制,沒有觸動沙皇專制制度,因此改革后的政權是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聯合專政的政權。三、改革后的俄國1、存在的問題:(1)經濟上:經濟總體水平落后于歐美國家;①對外國資本尤其是法國資本依賴嚴重;②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2)政治上:社會矛盾激化,反沙皇專制斗爭不斷材料一他差點未能逃脫1866年的那次暗殺;1873年,有人向他開了五槍;1879年又有人要炸他的專列,但炸彈未爆;1880年,他的豪華餐廳被炸毀,當時僅由于半小時之差,使他幸免于難;1881年3月,亞歷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街頭被民粹派投擲的炸彈炸死。材料二:“是什么使這些無恥之徒反對我呢?為什么他們像追獵野獸一樣追捕我呢?”①新興資產階級:既不滿政治上無權狀況,又要依附于封建封建地主階級②農民:遭受雙重壓迫,生活貧困,反抗斗爭此起彼伏③平民知識分子:形成民粹派,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但沒有得到農民的響應。2、結果:亞歷山大二世遭暗殺,改革中止,但俄國近代化的進程并未終止。3、歷史任務:面臨民主革命的任務——推翻沙皇專制,消除農奴制殘余(反封建)【思維延伸】結合俄國近代化改革的成敗經驗,你對中國當今的社會主義改革有何建議?提示:①從背景看,歷史向前發展,改革是時代的必然,只能迎不可拒②從目的看,必須體現民生需求,獲取人民的支持③從過程看,及時化解改革過程中出現的矛盾,維護社會穩定④從結果看,成功的改革必須是把改革看成系統工程,有序穩定協調開展【課堂練習】1、為了保證改革順利進行,亞歷山大二世首先AA.報紙公開討論B.成立農民事務委員會C.令各地地主成立委員會D.簽署廢除農奴制法令4.亞歷山大二世實行農奴制改革主要目的是DA.廢除農奴制B.化解日益激化的矛盾C.發展資本主義D.鞏固統治,增強國力5.亞歷山大二世政治上的改革不包括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機構B.建立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C.在全國各地廢除按等級審判制度D.自治機構由選舉產生,有財產限制年改革成為俄國歷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主要是因為改革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進行的B.使農民獲得土地,提高了生產積極性C.在法律上廢除封建地主對農民的人身控制D.動搖俄國封建生產關系,促進資本主義發展8.“臭名昭著的‘解放’實際上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是對農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連串的侮辱”列寧認為“解放”是“對農民進行殘酷的掠奪”,主要是因為A.改革允許農民獲得人身自由B.農民付出的贖金高于當時地價二、三倍C.解放后的農民還要受到村社的管理D.農民只獲得了貧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11.下列關于19世紀中后期,俄國工業發展表述正確的是AA.擁有充足的自由勞動力B.機器生產完全排擠了手工勞動C.經濟總體水平已趕上歐美D.工業品的海外銷售市場迅速擴大12.農奴制改革推動了俄國近代化進程,這主要表現在①加劇了農村社會分化②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勞動力③擴大了工業品國內銷售市場④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資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年農奴制改革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改革,其主要依據是A.亞歷山大二世傾向于發展資本主義B.改革實際由資產階級借助沙皇的權威而展開C.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D.改革使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在俄國得以確立11.農奴制改革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①農民很大程度上還被束縛在土地上②解放后的農民被掠奪得一干二凈③農民重新接受地主盤剝和奴役④加劇了農村社會分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
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資本的集中②擴大了國內市場③提供了自由勞動力④強化了中央集權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1997年上海卷)
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該事件的性質是A鞏固貴族地主和商人國家的農奴主改革
B在農奴起義基礎上的資產階級革命
C旨在改變地主占有制,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
D農奴主領導的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改革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這場戰爭的特點就是一個采用原始生產形式的民族對幾個擁有現代生產的民族進行絕望的搏斗”。——恩格斯材料二1856年4月,亞歷山大二世在接見莫斯科貴族代表時明確表示,要解決農民和地主之間的尖銳矛盾,“從上面解決要比由下面解決好得多。”材料三農民這樣地獲得一定數量的土地為私產后,因為贖買了土地,他們就擺脫了對地主的義務,而成為擁有私產的完全自由的農民。——《解放農奴宣言》材料四1861年改革草案終于在國務會議上通過。在這次會議上,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再三強調說:“諸位相信,為了保護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材料五他們反對農奴制度,痛恨沙皇制度,也不滿意資本主義制度,……號召在知識分子的領導下推翻沙皇專制統治。材料六“農民未能正確理解陛下賦予他們的權利,他們還希望獲得絕對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貴族的土地……”——《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廳報告》材料七“1861年以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是這樣的迅速,只用數十年的鞏固就完成了歐洲某些國家整整幾個世紀才能完成的轉變。”——恩格斯材料八“對于俄國來說,亞歷山大二世屬于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兩面神亞努斯,一張臉孔望著未來,一張臉孔望著過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視設備智能生物藥品產業國際企業社會責任與道德規范技術考核試卷
- 物業管理法律咨詢考核試卷
- 染整企業生產安全與事故預防考核試卷
- 海洋環境監測網絡建設與優化考核試卷
- 皮鞋生產中的節能減排措施考核試卷
- 激光加工技術在機電組件制造中的應用考核試卷
-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影視非線性編輯與合成》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江南影視藝術職業學院《中央銀行學英》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泵與泵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思博職業技術學院《膠東紅色文化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描寫音樂治愈心靈的英文句子
- (整理)變頻器電力電纜標準
- 《西方音樂史》課件柴可夫斯基
- 人力資源部崗位廉潔風險點及防范措施
- PRS-778S500-100-090721技術使用說明書
- 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應用題
- 職業衛生健康題庫
- 2022年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整改工作方案
- 廣東省建設工程造價咨詢服務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表[粵價函(2011)742號]
- ERP系統編碼規則0002
- 學校安全工作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