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報告_第1頁
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報告_第2頁
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報告_第3頁
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報告_第4頁
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3年第三方支付行業分析報告目錄一、第三方支付的歷程 41、線下支付 4(1)線下支付規模巨大 4(2)結構相對固化 52、線上支付 5(1)線上支付分為兩種:網關支付和虛擬賬戶支付 5(2)線上支付具有開放性、低成本的特點 6(3)市場日趨成熟,支付寶優勢明顯 63、移動支付 7(1)移動支付主要有三種途徑 7(2)移動互聯網支付漸入佳境 8二、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業務和盈利模式 81、銀行卡收單 82、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 93、網絡支付 104、平臺經濟 11三、線下支付:細分市場+平臺推廣 12四、線上支付:虛擬賬戶+電商平臺 14五、移動支付:藍海領域,誰主沉浮 171、移動支付:藍海領域 172、NFC是過渡,虛擬賬戶是王道 183、移動支付應用猜想 20六、第三方支付對銀行影響 23七、風險因素 24一、第三方支付的歷程“互聯網金融”源頭——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作為資金支付結算的環節,按發展歷程分為:“線下支付”、“線上支付”和“移動支付”;12年其交易規模約13萬億,份額分別占66%,33%和1%。;過去4年增速為55%,95%和60%。“第三方”支付起于“線下支付”,興于“線上支付”,并將迎來“移動支付”的曙光。1、線下支付在線下支付中,主要有收單機構、轉接機構和發卡機構。其中收單機構和發卡機構可以是銀行或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轉接機構則必須由銀聯來承擔。(1)線下支付規模巨大2012年我國線下支付規模(線下收單)已經超過20萬億,其中銀行卡刷卡消費大約9.1萬億,占到社會零售總額的43%。預計未來線下收單業務仍將維持平穩發展:首先,銀行卡規模仍在持續增長,銀行卡消費滲透深度仍有提升空間;其次,市場分工細化,一些專業化和定制化的業務仍有較大發展空間。不利因素是互聯網支付和移動支付對傳統線下支付的替代。(2)結構相對固化2012年線下第三方支付規模約8.9萬億,占到線下收單市場的42%,但其中僅九成來自銀聯。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線下市場的滲透率不高(10%以內)。從POS機商戶份額來看,除銀聯外,占比最大的第三方支付機構杉德銀卡通(國有控股)僅占到商戶份額4.9%,通聯支付占比0.2%。2、線上支付(1)線上支付分為兩種:網關支付和虛擬賬戶支付網關支付是在網站上設置銀行網銀接口,客戶支付時接入相關銀行網銀完成支付。虛擬賬戶支付的代表是支付寶,客戶通過第三方支付的虛擬賬戶完成支付。從目前來看,虛擬賬戶依托電商平臺和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有著更大的發展優勢。(2)線上支付具有開放性、低成本的特點從流程上,線上支付與線下支付最大的不同在于不再需要轉接機構(銀聯),這主要是因為線上支付的終端成本極低,不需要中間機構轉接實現效率和成本的平衡。此外,由于沒有轉接機構和虛擬賬戶的應用,是的線上支付更具開放性,傳統金融機構和銀聯在線上支付不具備壟斷和先發優勢。(3)市場日趨成熟,支付寶優勢明顯2012年我國第三方在線支付的規模大約有3.66萬億,過去7年的年均增速達到111%,目前使用互聯網支付的網民數量達到2.2億。隨著線上支付應用的深入,2012年行業增速已經下滑至66%;此外行業格局也相對固化,支付寶憑借電商平臺的優勢占據49%的市場份額;財付通經營模式與支付寶類似,市場占有率約20%;銀聯主要依靠體系內優勢市場份額9%;其他第三方支付機構則相對邊緣化,主要走細分市場專業化的道路。3、移動支付2012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1511.4億元,同比增89.2%,盡管總量還比較小,但增速明顯加快,發展潛力巨大。(1)移動支付主要有三種途徑1)短信支付:是移動支付最早的應用方式,用戶通過短信方式完成交易指令,由移動運營商完成相關繳費和消費。2)移動互聯網虛擬賬戶支付:主要通過智能移動終端接入互聯網完成支付,是互聯網支付的一個延伸和擴展;3)、NFC(移動近端支付):通過無線或射頻等近距離通信技術,使移動終端和POS機等交易終端實現無線通訊,實現移動支付。(2)移動互聯網支付漸入佳境從發展情況來看,移動互聯網支付進入高速發展期,占比升至51.7%;短信支付由于安全和應用場景的限制,占比不斷萎縮。NFC目前占比僅為2.6%,雖然占比在不斷提升,但從中長期來看,還面臨著成本障礙、行業標準和應用場景等多方面的制約。二、第三方支付的主要業務和盈利模式“第三方支付”盈利模式:收單手續費、備份金利息、預付卡和平臺建立帶來潛在收益。收單業務按交易量的0.08%-0.22%收取手續費;預付卡作為一種輔助性貨幣,提前鎖定未來收入,消費者獲得一定返利;存在第三方公司的備付金能獲取利息收入;平臺公司初期以盈利為目的,其注重客戶積累,客戶需求,客戶粘性等指標,目的就是實現平臺潛在價值的提升。1、銀行卡收單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獲得人民銀行非金融機構結算支付許可后,才能在線下開展支付結算業務。銀行卡收單主要涉及的業務有兩個:a、在商戶安放POS機,受理卡交易;b、與特約商戶進行資金結算,并提供查詢、對賬、追收、退款等與交易清算相關的服務,發現錯賬及時沖正、調整并通知商戶。第三方支付在這項業務中的收益主要是銀行卡交易的手續費。具體收費標準如下。2、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預付卡作為一種輔助性貨幣,其商業模式與團購有類似之處:發卡方和商戶通過發行預付卡提前鎖定未來收入,而消費者得到商戶一定的返利,達到雙贏的目的。由于預付卡有不記名的特點,并且還可以開發票,使得這些年人們將預付卡和行賄受賄以及企業偷逃稅款聯系在一起,使得行業聲譽受到一定影響,也促使政府對行業進行一定的監管和限制。除了對預付卡的購卡、充值、結算等項目的限制外,監管部門還預付卡內資金做了嚴格限定:a、藍卡(多用途卡,如斯瑪特、聯華OK卡等),卡賬戶接受嚴格的監管,除非用戶用卡進行消費,否則發卡人無權劃走或動用卡內資金。B、紅卡(單用途卡,只能在單一商戶消費),這部分收入可以提前確認成收入,或計入到應收賬款,單用途卡的管理會比較方便,其中20%-40%的備付金存入銀行,其余的可以自行支配。由于監管的加強,使得預付卡業務目前發展的速度比較緩慢。3、網絡支付指依托公共網絡或專用網絡在收付款人之間轉移貨幣資金的行為,包括貨幣匯兌、互聯網支付、移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數字電視支付等,而互聯網支付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目前人民銀行要求第三方支付機構必須通過虛擬賬戶進行網絡支付才能獲得網絡支付牌照。互聯網支付盈利主要來自支付手續費和備付金賬戶利息收入:一般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只能靠支付手續費盈利,但是如支付寶和財付通由于交易量巨大,會有較大規模的沉淀資金,除了獲得利息收入外,還可以通過資金優勢(存款)向銀行議價,獲得更加便宜的銀行支付轉賬通道,進一步強化支付寶、財付通的盈利能力。因此,互聯網支付具有極強的規模效應,這不但體現在邊際成本遞減,還體現在客戶聚集后平臺價值提升,邊際效率快速提升。4、平臺經濟第三方支付有著很強的平臺經濟屬性,即平臺上既有供給又有需求;需求和供給是交叉網狀的,即雙方對平臺提供的產品與服務具有相互依賴和互補性,平臺對于一類客戶的價值在于另一類客戶的規模,如騰訊、淘寶、appstore、微信等。傳統經濟依靠提升利潤實現價值的最大化,但平臺經濟的價值實現路徑則有所不同:挖掘并滿足客戶需求→實現平臺客戶積累→平臺客戶粘性增加→平臺潛在價值提升→再利用客戶的實施和潛在需求實現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演化。因此,以平臺經濟為屬性的公司,在初期并不一定以盈利為目的。相反,他們更多在乎客戶積累,客戶需求,客戶粘性等指標,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平臺潛在價值的提升。三、線下支付:細分市場+平臺推廣“線下支付”:細分市場+平臺經營。“線下支付”90%份額被銀聯和銀行分割,其他“第三方”經營模式:細分市場專業化及定制化服務;“平臺經營”提升效率。其他“第三方”未來空間相對有限固有市場結構:長久以來,銀行是支付的主體,銀行具有客戶、信用、金融產品和網絡等諸多優勢,而作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無法提供額外價值的情況下難以同銀行搶奪市場份額。傳統收益來源單一,邊際成本較高:由于無法發行銀行卡,預付卡由于管制應有十分有限,因此第三方支付的收益基本都來源與收單機構手續費分成。線下支付中,手續費分成的結構是:收單機構20%、轉接機構10%、發卡機構70%。但由于競爭激烈,收單機構為了爭奪商戶競相壓力收單費用,進一步壓縮收單利潤,使得第三方支付無利可圖。相比之下,銀行的收入則多元化:①收單機構的20%和作為發卡機構的70%;②商戶派生存款后可用于放貸,獲得息差收入。③客戶的賬戶結算、轉賬等中間業務收入。并且由于銀行有成熟的支付結算網絡,使其客戶開發的邊際成本更低。因此,第三方支付機構在線下領域須另辟蹊徑,主要有兩個方面:發展細分市場,走專業化道路:無論是銀聯還是商業銀行,受制于業務重心和經營能力,在線下支付領域主要還是提供同質化的基礎服務,不能根據行業和企業特點提供專業和定制化的產品,也沒有進一步挖掘客戶的更深層次的需求。這就給第三方支付提供了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平臺型拓展和經營,提升潛在價值:盡管在線下銀聯與銀行很強大,但也有業務死角。例如,處于風險和成本的考慮,銀聯和銀行對收單商戶有著較高的要求,如四證一照、營業額、經營場所面積等,這就把眾多小微的商戶拒之門外。同時,第三方公司通過“互聯網”和“平臺”的模式,業務復制成本低,提升管理和營運效率,在細分市場超越銀聯等強大競爭對手。而第三方支付可以借助外部團隊,積極拓展形成平臺經濟,在衍生出其他盈利模式如廣告、理財銷售、小額貸款等。線下支付:紅海領域、空間有限。隨著銀行卡交易的普及,線下支付應用的增速正逐步放緩,而第三方支付機構也難以打破以銀聯和銀行為核心的交易結構。盡管一些機構通過細分市場、客戶結構下沉和附加值服務來提升市場份額,但很難打破目前傳統金融機構主導的格局。四、線上支付:虛擬賬戶+電商平臺“線上支付”的經營模式。經營模式:通過電商平臺發展支付平臺,通過虛擬賬戶替代銀行賬戶,互聯網經營。競爭格局正步入紅海領域: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三家占比80%以上,集中化趨勢加劇。平臺經濟往往出現“贏者通吃、強者恒強”的局面。電商平臺是線上第三方支付發展的基礎:線上支付最大應用在于網購,占到總規模的42%。電商平臺的出現和發展不但打破傳統商業的格局,也徹底打破舊有的支付和交易的格局。銀行在線下支付中積累的優勢在線上無法體現。線下支付體系是以銀行和銀聯為基礎的封閉體系,并且商戶在成本、便捷性和安全性的考量下很難接受第三方支付作為收單機構。但線上支付是一個開放體系,體現在:①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支付可以高效的實現收單機構和發卡機構的多對多,而不需要銀聯轉接,從而使體系的開放性大大增強。②在線下支付中,商戶很難同時接受多個收單機構,一方面是因為法規限制,另一方面是收單機構的終端成本。但在線上支付中,收單機構的終端就是支付網關,成本幾乎為零,所以商家可以選擇使用多個收單機構,這降低了第三方支付的進入壁壘。虛擬賬戶解決了線上支付的最大障礙。線上支付和線下支付最大的區別在于空間的不對稱。線下支付可以當面做到錢貨兩清,但線上支付由于空間的距離,難以做到一手交錢一手交貨,在傳統支付體系中必然有一方要承擔額外風險。而虛擬賬戶(支付寶、財付通等)的出現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通過虛擬賬戶交易,由第三方支付承擔信用中介的責任,從而促成交易的完成。虛擬賬戶和銀行賬戶的關系。虛擬賬戶是互聯網支付的核心(解決了網絡消費的信用中介的問題),也是第三方支付機構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其具體的操作模式如下:第三方支付成立的虛擬賬戶(如支付寶等),必須在銀行成立一個總的備付金賬戶。虛擬賬戶的資金統一在這個備付金賬戶中處理。客戶在使用虛擬賬戶消費轉賬過程中,會在備付金賬戶內沉淀出一定規模的資金。這部分資金的利息收入歸第三方支付機構所有。但第三方支付機構并不能夠對備付金賬戶中的資金隨意處置,只能存活期或最長一年的定期存款,因此這部分資金絕大部分只能獲得活期利息收入。支付寶備付金賬戶中的沉淀資金有兩類:一類是待清算資金(如利用支付水電煤、還信用卡和銀行卡轉賬),由于支付寶通過銀行代付周期一般在一天以上,因此這些資金在被劃走前會沉淀在備付金賬戶;第二類是中間賬戶資金(如淘寶購物),由于支付寶的一大功能是信用中介,因此顧客利用支付寶在網上購物后,資金首先被劃撥到支付寶中間賬戶,當顧客收到貨物再主動或者被動確認付款(支付寶的被動付款的時間是20天)。備付金賬戶的利息收入主要來自于第二類,主要是第一類資金的沉淀周期太短,因此收入貢獻度低。國內前三大第三方支付平臺是: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占到市場份額的90%以上。支付寶和財付通的備付金管理模式一致,但銀聯有所不同。由于銀聯是人民銀行下屬國有企業,因此銀聯的備付金賬戶設在人民銀行而非商業銀行,其備付金賬戶的資金是得不到利息收入的。銀聯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交易手續費。線上支付:結構固化,正步入紅海。目前線上支付成三足鼎立態勢。支付寶、財付通都是同事具有電商平臺和虛擬賬戶著兩大法寶。而銀聯在線則主要依靠其特殊背景在公共事業等領域和壟斷部門有較大的市場份額。所以,總體上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的市場占有率超過80%。而網絡領域依賴平臺經濟往往有贏者通吃、強者恒強的結果,除非革命性的技術或應用的誕生,領先者和追趕者的差距可能越拉越大。并且隨著互聯網支付滲透率的提升,行業增速也會緩慢下滑。五、移動支付:藍海領域,誰主沉浮“移動支付”的未來。硬件環境改善、龐大客戶基礎會支撐其爆發性增長,目前是藍海。預計NFC(移動近端支付)是過渡產品,虛擬賬戶仍會是王道。基于移動交流平臺的公司勝算更大,如騰訊的微信、新浪的微博。最終仍會是2-3家剩者通吃。目前來看線下支付被銀聯所壟斷,互聯網支付已經形成了“支付寶、財付通和銀聯”三足鼎立的態勢。第三方支付未來的發展空間在哪里?1、移動支付:藍海領域我們認為移動支付可能是未來第三方支付創新和爆發性增長的重要領域,主要基于以下幾點:移動支付相對于線上支付來講應用場景更多,市場潛力更大,而且沒有被寡頭或行政壟斷,未來不但有可能沖擊和替代傳統線下支付,而且還可以衍生出新的應用模式。硬件環境改善和龐大客戶基礎:智能手機的普及、3G/4G網絡的鋪設以及廣大的移動通訊用戶已經構建了一個移動支付龐大的潛在客戶基礎。根據工信部統計,截止到2012年底,我國移動用戶已經超過11億,較年初增加1.2億;而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3G網絡的鋪設,我國3G用戶也達到2.20億,較年初增加9200萬。移動網絡和手機終端的革新和發展直接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應用。截止到2012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的數量已經達到3.88億,同比增長72.2%。開放性的市場和更多的應用場景。首先,傳統的線下支付和互聯網支付已經被行政和網絡寡頭壟斷,而且互聯網支付的平臺特征也導致了資源和市場的集中。而移動支付則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市場,市場應用滲透度低,還沒有出現壟斷者和成熟的應用和商業模式。其次,移動支付可以實現線下支付場景和線上支付應用的聯通,也就是說可以將互聯網支付的手段和優勢應用在線下支付中,從而顛覆線下支付的格局;并且移動支付本身也可能具有許多創新模式,比如基于微信平臺的移動支付、二維碼支付等,從而創新出更多的應用場景。2、NFC是過渡,虛擬賬戶是王道移動支付主要有三種途徑:1)、短信支付:是移動支付最早的應用方式,用戶通過短信方式完成交易指令,由移動運營商完成相關繳費和消費。2)、移動互聯網虛擬賬戶支付:主要通過智能移動終端接入互聯網完成支付,是互聯網支付的一個延伸和擴展;3)、NFC(移動近端支付):通過無線或射頻等近距離通信技術,使移動終端和POS機等交易終端實現無線通訊,實現移動支付。短信支付的開放性、便捷性、安全性和應用場景都有限,目前只是通過移動運營商完成一些簡單的功能支付,發展空間不大。而移動虛擬賬戶支付和NFC兩者誰會成為未來移動支付的主流?NFC:過渡性產品,應用空間在于小額、標準化的通用支付。NFC替代一般線下支付存在以下幾個障礙:a、多種技術標準難以統一。銀聯、移動都有自己的標準,誰都不愿妥協,標準難統一從而影響應用。b、成本高,多方利益難以協調。NFC應用要在消費端和商戶端植入NFC的芯片,如果大范圍推廣涉及到成本問題,移動和銀聯希望廠商承擔成本,然后轉嫁給消費者。但廠商并沒有直接利益,也不愿參與。如果一個問題涉及多方不同利益,而且沒有行政接入協調的話,無疾而終的可能性很大。c、安全性差,難以在大額交易上應用。NFC消費一般沒有什么安全保護措施,如果遺失或者被盜用損失就很大,因此只能在一些小額支付場景中使用。d、內嵌應用程序、升級困難,難以勝任復雜場景應用。由于NFC的支付程序是內嵌在芯片中的,如果支付條件變化(比如累計打折、返利等),必須修改內嵌程序,這顯然是難以辦到的。因此NFC的應用也只限于小額、標準化的通用支付,難以完全取代現有的線下支付方式。移動虛擬賬戶支付潛在空間大,但依賴應用和技術的創新。NFC所面臨的這些問題,虛擬賬戶都可以通過技術手段克服,而且在線上也有比較成功的經驗。但如何將互聯網支付的優勢和移動支付的場景相結合,還依賴于應用和技術的進一步創新。從目前來看,虛擬賬戶支付應是未來移動支付的主流。3、移動支付應用猜想從歷史來看,成功的支付應用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核心詞:a、有一個牢固的且極富價值的產品或應用;b、平臺經濟;c、行政壟斷的權利。銀聯通過行政壟斷獲得了線下支付的資源,并且通過轉接一定程度解決了成本和安全問題;支付寶改變了網絡支付的信用缺失,壓縮了時空距離,并且依托平臺經濟實現高效擴張;Square通過虛擬賬戶和移動終端降低了商戶的支付成本,并未消費者提供了更方便的支付體驗。行政壟斷的權利可遇而不可求,而且也不符合互聯網經濟的本質—自有經濟。因此,我們將未來移動支付的應用聚焦在兩個詞上:極富價值的應用+平臺經濟。微信支付,值得期待。財付通同樣具有著深厚的平臺積累:QQ通訊的用戶接近8億,而財付通在線上第三方支付中的市場占有率超過20%,僅此于支付寶。更重要的是微信是目前移動終端上最具價值的平臺,其用戶數已經突破4億,可以直接和移動支付對應。相比支付寶,微信支付的優勢在于:①移動用戶積累多,應用潛力更大。盡管支付寶擁有8億用戶,但移動支付端的用戶規模顯然不及微信,而且由于微信的社交性,其用戶的活躍度也高于支付寶。②基于社交網絡的平臺結構,更能與線下需求融合,且有更好的信用基礎。微信平臺內的好友是基于真實社交網絡,相比支付寶有著更高的信用基礎和違約成本。③移動平臺價值更大,有較強壁壘。騰訊的微信終端是一個復合價值的移動平臺,能給人們提供及時溝通、分享包括日后的支付等眾多功能,而支付寶的移動終端是一個單一功能平臺,缺乏線下社交網絡的粘性。④對移動技術有更好理解。包括移動定位、身份識別等移動技術的理解可能優于支付寶。支付寶,仍需努力。支付寶是互聯網支付的霸主,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擁有最豐富的積累;并且擁有強大的線上電子商務平臺和龐大的客戶資源。但目前為止,其在移動支付領域的嘗試還沒有結出碩果。究其原因,其目前在移動支付領域還沒有推出極具價值的產品或應用,而能否將線上平臺資源投射到移動領域,從而在移動領域建立起一個更大平臺也需觀察。如果支付寶試圖在移動支付領域繼續領先,仍需在移動應用產品和移動平臺上再下功夫。新浪微銀行,還需觀察。新浪微博目前擁有5億用戶,活躍用戶達到7000萬,是目前僅次于微信的移動平臺。并且新浪也與近期難道了第三方支付牌照,高調進入移動支付領域。但與競爭者相比可能存在兩方面劣勢:a、網絡金融領域經驗和技術不及對手。支付寶和財付通已經有了較為豐富的經驗、完善的產品和較長時期的數據積累,但新浪從零做起,能否后來居上還需觀察;b、平臺的潛在價值。與微博相比,微信可能更具排他性和用戶粘性。首先,微信是對一無二的,而微博有競爭者(騰訊微博等);其次,微信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關系為基礎,支付寶以真實交易未基礎,能夠較為有效的解決金融領域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而微博并不完全以真實關系為基礎,面臨如何解決信用風險的問題。我們認為移動支付是第三方支付的藍海領域,由于其應用場景更多(有可能替代傳統線下支付),其未來的前景和影響可能將超過線上支付,并顛覆傳統支付模式。從目前來看,我們最看好騰訊微信平臺在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展,而阿里巴巴支付寶和新浪微銀行也極具潛質。此外,盡管阿里巴巴、騰訊以及新浪微博依靠強大的平臺積累,占據了移動支付的先發優勢,但并不代表其他企業沒有勝出的可能。首先,任何一個平臺都有其局限性,之前的成功并不能保證未來繼續領先,就如同美國移動支付的領先者是Square,而非蘋果、谷歌、Paypal或者Facebook。其次,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開放性和極低的邊際成本,已有的優勢并不足以打到未來的競爭者,尤其是新興領域。六、第三方支付對銀行影響“支付”本身影響不大。2012年16家上市銀行支付結算收入共計877億,占營業收入比例為3.4%。因此,即便第三方支付對銀行的傳統支付進行完全替代對銀行盈利影響有限。并且銀行仍具有牌照、信用、產品和客戶等優勢。關注平臺公司對其他業務滲透,詳見下份專題報告。但從中長期來看,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的影響不僅在支付。①平臺經營模式:平臺經濟的核心就是開放性和以客戶需求為核心。雖然現在銀行已經逐步改變了高高在上的形象,但是能否正真的從客戶需求出發,還是以方便自己為準則。②重塑信用基礎:傳統銀行的信用基礎是政府信用和房地產信用,但是經濟轉型和消費崛起勢必會改變這一局面。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用自己的大數據已經走在了前面,銀行必須做出改變,否則會面臨巨大壓力。而具體發展情況和影響我們將在近期報告中予以詳細論述。七、風險因素宏觀經濟和監管政策。

2023年環保行業分析報告2023年5月目錄一、總體凈利增速達30%,水處理板塊表現最突出 PAGEREFToc356759998\h31、2022年總體凈利潤增長達30%,2023年一季度相對平穩 PAGEREFToc356759999\h32、水處理板塊表現最突出,節能板塊增長依然落后 PAGEREFToc356760000\h4二、水和固廢龍頭企業增勢良好,大氣治理等待政策推動 PAGEREFToc356760001\h101、水和固廢龍頭保持持續增長,一季度情況相對平穩 PAGEREFToc356760002\h102、水及固廢處理企業業績較好,大氣和監測企業等待政策推動 PAGEREFToc356760003\h123、主要環保公司年報及一季報情況匯總 PAGEREFToc356760004\h15三、盈利能力變化情況 PAGEREFToc356760005\h191、2023年毛利率穩中略降,凈利率各季度波動較大 PAGEREFToc356760006\h192、2023年費用控制較好,2023年一季度費用率提升較多 PAGEREFToc356760007\h203、碧水源資產收益率繼續提升,期待后續資金使用帶來效益 PAGEREFToc356760008\h22四、關注資產負債表中應收、預收、存貨等各項變化 PAGEREFToc356760009\h23五、投資建議——關注政策及訂單催化劑 PAGEREFToc356760010\h25一、總體凈利增速達30%,水處理板塊表現最突出1、2022年總體凈利潤增長達30%,2023年一季度相對平穩2022年,環保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同比增長26%,營業成本157億元,同比增長27%;實現歸屬凈利潤合計30億元,同比增長30%。2023年一季度單季,環保公司整體實現營業收入36億元,同比下降0.54%,環比減少57%;主營業務成本25億元,同比下降4.3%,環比減少59%;歸屬凈利潤合計4億元,同比增長10%,環比減少71%。環保公司2023年總體凈利潤增長速度達到30%,總體增長情況好于其他行業,也符合市場預期。而2023年一季度,環保公司總體增速表現相對比較平穩,總營業收入和去年基本持平,成本和費用的下降促進了凈利潤的增長。從歷史來看,一季度歷來是環保工程公司收入確認的低點,因此,平穩的表現也屬于預期之中。對于板塊后續的增長,我們認為,2023年各項政策將逐步落實,治污力度加大,對與環保企業2023年的盈利增長仍是可以充滿信心的。2、水處理板塊表現最突出,節能板塊增長依然落后根據各公司主營業務的類型,我們將目前主要的環保上市公司分為環境監測、節能、大氣污染治理、水污染治理、及固廢污染治理五大板塊,對各個板塊盈利增長情況進行。為了更好地說明各板塊增長情況,我們在板塊分析中對以下幾處進行了調整:(1)由于九龍電力2023年電力資產仍在收入和利潤統計中,因此大氣污染治理板塊中我們此次仍暫時將其剔除,2023年二季度開始將其并入分析;(2)盛運股份目前收購中科通用的重組進程尚在推進,目前盈利中并不是環保資產盈利狀況的體現,因此等待重組完成后,我們再將其納入固廢板塊中統一討論。2023年,大氣污染治理板塊在所有環保公司中收入占比仍然最大,主要是由于目前上市公司中,大氣污染治理的企業最多,其中還包括了成立時間較長、發展比較成熟的龍凈環保。但從凈利潤占比來看,水污染治理、固廢處理板塊均開始超越大氣治理板塊,水和固廢處理領域相關企業盈利能力還是較強的。而從2023年一季度各板塊收入和利潤的占比情況來看,水處理板塊收入和利潤的季節性波動相對明顯,一季度是全年業績低點。而固廢、和大氣治理板塊的季節性波動相對較小。從收入和凈利潤增速來看,固廢處理板塊和水處理板塊仍然是凈利潤增長相對最高的,而其中水處理板塊表現尤為突出,2023年、2023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都大幅領先于其他板塊。水處理一直是環保行業中最重要的一部分,2023年,經濟形勢相對低迷,但對以市政投入為主的污水處理工程建設影響較小,水處理板塊中的碧水源、津膜科技收入和利潤增長形勢都較好。而其中的工業水處理企業萬邦達、中電環保等,由于之前基數較低,也在2023-2023年有了良好的業績增速。在所有板塊中,節能板塊增長依然落后,受宏觀經濟不景氣影響較大。大氣治理板塊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依然偏慢,需要等待后續的政策落實推動業績提升。而環境監測板塊發展則逐步平穩。大氣污染治理:2023年,板塊實現營業收入71.3億元,同比增長24%;營業成本53億元,同比增長28%;歸屬凈利潤7.4億元,同比增長12%。2023年一季度,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2.6億元,同比增長24%;營業成本8.9億元,同比增長23%;歸屬凈利潤0.94億元,同比增長5.5%。固廢處理:2023年,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9.9億元,同比增長18%;營業成本24.7億元,同比增長15%;歸屬凈利潤7.6億元,同比增長38%。2023年一季度,板塊實現營業收入8.5億元,同比增長9%;營業成本5.5億元,同比增長16%;歸屬凈利潤1.5億元,同比增長3.5%。水污染治理:2023年,板塊實現營業收入30億元,同比增長64%;營業成本19億元,同比增長75%;歸屬凈利潤7.8億元,同比增長53%。2023年一季度,板塊實現營業收入4.4億元,同比增長40%;營業成本3.3億元,同比增長54%;歸屬凈利潤0.46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工業水處理板塊2023年實現營業收入9.5億元,同比增長60%;營業成本7億元,同比增長70%;歸屬凈利潤1.6億元,同比增長28%。2023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65%;營業成本1.3億元,同比增長67%;歸屬凈利潤0.24億元,同比增長30%。節能:2023年,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5.9億元,同比增長36%;營業成本10.6億元,同比增長45%;歸屬凈利潤2.4億元,同比減少4.6%。2023年一季度,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6億元,同比下降3%;營業成本1.7億元,同比下降2%;歸屬凈利潤0.39億元,同比下降1.8%。環境監測:2023年,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4.2億元,同比增長15%;營業成本6.9億元,同比增長18%;歸屬凈利潤3.2億元,同比增長9%。2023年一季度,板塊實現營業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17%;營業成本1.2億元,同比增長21%;歸屬凈利潤0.24億元,同比增長10%。二、水和固廢龍頭企業增勢良好,大氣治理等待政策推動1、水和固廢龍頭保持持續增長,一季度情況相對平穩從各家環保公司2023年度業績情況來看,水、固廢領域的兩家龍頭公司桑德環境、碧水源增長勢頭依然良好。在我國環保產業發展的現階段,龍頭公司具備品牌、規模優勢,發展思路清晰、市場拓展順暢,經營狀況也相對穩定,可保持持續增長的勢頭。此外,天壕節能、永清環保2023年業績增速也較為亮眼。而從2023年一季報情況來看,環保公司利潤增速大多不高,一季度歷來是工程公司收入和業績確認的低點,其中桑德環境業績季節性波動相對較小,凱美特氣和國電清新則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2023年一季度利潤增速達到較高水平。此外,目前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仍然較少,大部分公司由于新業務拓展、異地擴張、或原材料上漲等因素影響,都面臨成本上漲的壓力。從長期趨勢來看,各環保公司還將抓住產業發展的機會大力拓展新市場,而且隨著環保市場參與主體的增加、競爭加劇,毛利率還存在下降的可能性。2023年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雪迪龍、桑德環境、九龍電力、東江環保。2023年一季度收入增速高于成本增速的公司:九龍電力、龍源技術、國電清新。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收入增速均顯著低于成本增速的公司:先河環保、凱美特氣、燃控科技。2023年收入和凈利增速均較高的公司:天壕節能、永清環保、桑德環境、碧水源。2023年收入和凈利增速較低的公司:易世達、三維絲。2023年一季度收入和凈利增速均較高的公司:桑德環境、凱美特氣、國電清新。2023年一季度凈利潤增速較低的公司:先河環保、易世達、永清環保、三維絲。2、水及固廢處理企業業績較好,大氣和監測企業等待政策推動從2023年年報情況來看,水處理、固廢處理企業業績基本都符合或略超預期。監測、節能、大氣治理板塊企業業績大多低于預期。我們認為,2023年,整體宏觀經濟環境較為低迷,與工業企業相關的投入、污染治理都可能受到一定影響。而水處理、固廢處理作為環保板塊中占比最大的兩個細分領域,多以市政投入為主,污染治理監管也相對更加到位,因此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波動小。相比之下,節能板塊受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最大。而大氣治理和監測企業則受政府換屆、治污政策推動的影響較大。2023年,隨著政策的落實和推動,大氣治理和監測企業的業績應有望得到改善。從2023年一季報的情況來看,一季度歷來是環保工程類公司收入確認低點,因此對其業績預期普遍也較低,2023年一季度的收入結算也沒有太多亮點。部分企業由于去年同期基數較低,2023年增速表現相對較好。部分企業的利潤增長來自于募集資金帶來財務費用的減少、或管理銷售費用的控制。還有部分企業去年留下的在手訂單結算保障了一季度的增長。環保公司全年業績的兌現情況還需等待后面的季度表現再判斷。2023年年報業績略超預期的公司:桑德環境(固廢業務進展良好,配股順利完成)、天壕節能(2023年新投產項目多,2023年貢獻全年收益,還有資產處置收益)。2023年年報業績符合預期的公司:碧水源(北京地區項目結算多,各地小碧水源持續拓展)、九龍電力(煤價下跌、脫硫脫硝等環保業務發展快)、中電環保(延期的核電、火電項目恢復建設)、雪迪龍(脫硝煙分監測系統增長)、津膜科技(水處理市場環境相對較好)、萬邦達(神華寧煤烯烴二期、及中煤榆林兩大項目結算)、維爾利(2023年新簽訂單較多,主要在2023年結算)、東江環保(資源化產品收入受經濟周期影響下跌較多,但環境工程增加,費用控制)。2023年年報業績低于預期的公司:國電清新(大唐資產注入滯后、托克托運營電量減少)、龍源技術(低氮燃燒結算進度慢、余熱項目少)、龍凈環保(增速較以前快,但低于業績快報發布后的市場預期)、聚光科技(環境監測市場需求滯后)、凱美特氣(項目延期、工程機械制造業開工率不足)、天立環保(毛利率大幅下滑)、易世達(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拓展慢)、三維絲(收入下滑、費用大幅增加)、永清環保(重金屬治理項目增加帶動利潤增長,但低于年初100%增長的預期)、先河環保(利潤率下滑較大)。2023年一季報業績符合預期的公司:碧水源(一季度平穩)、桑德環境(固廢業務進展良好、財務和管理費用下降)、國電清新(大唐部分脫硫特許經營資產并入)、聚光科技(費用控制加強)、雪迪龍(2023年留下在手訂單增多,財務費用下降)、天壕節能(電量穩定、財務費用下降)、九龍電力(電力資產剝離、環保業務增長)、萬邦達(烯烴二期及中煤榆林兩大項目繼續結算)、中電環保(規模擴大、但費用上升也較快)、凱美特氣(2023年基數低)、津膜科技(一季度平穩)。2023年一季報業績低于預期的公司:龍源技術(一季度是結算低點)、龍凈環保(一季度是工程結算低點,但訂單增速良好)、東江環保(資源化產品收入受經濟周期影響下跌較多)、永清環保(重金屬業務同比去年減少)、天立環保(一季度新疆等地工程無法施工,利潤率下滑也較大)、維爾利(2023年受政府換屆影響,新簽訂單少,影響2023年結算)、先河環保(競爭加劇,利潤率下滑)、易世達(受上游水泥行業景氣下滑影響大,合同能源管理業務拓展慢)。3、主要環保公司年報及一季報情況匯總三、盈利能力變化情況1、2023年毛利率穩中略降,凈利率各季度波動較大2023年及2023年一季度,從環保公司總體來看,毛利率基本穩定,2023年全年略有下降,而2023年一季度提升較多,我們分析主要是由于一季度九龍電力和國電清新兩家公司的業務結構變化促進了整體的毛利率上升,其他公司毛利率基本是穩定的、或略有下降。而凈利率在各季度間的波動相對較大,在環保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環保企業市場拓展和產業鏈延伸的積極性很高、人員擴張也相對迅速、資金支出較多,因此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都會存在一定波動。毛利率上升較多的公司:九龍電力、國電清新。毛利率下降較多的公司:碧水源、天立環保、龍源技術、富春環保、易世達、燃控科技、先河環保、中電環保。凈利率上升較多的公司:九龍電力、國電清新、東江環保。凈利率下降較多的公司:碧水源、龍源技術、先河環保、中電環保、聚光科技。2、2023年費用控制較好,2023年一季度費用率提升較多從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三項期間費用來看,隨著募集資金的使用,部分公司的財務費用率已開始上升;銷售費用率相對較為穩定,僅有少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