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陶瓷歷史文化一部分省名師優質課賽課獲獎課件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1頁
我國陶瓷歷史文化一部分省名師優質課賽課獲獎課件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2頁
我國陶瓷歷史文化一部分省名師優質課賽課獲獎課件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3頁
我國陶瓷歷史文化一部分省名師優質課賽課獲獎課件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4頁
我國陶瓷歷史文化一部分省名師優質課賽課獲獎課件市賽課一等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

陶瓷文化歷史和文化

第1頁摘要:在國際社會中,China現有中國意思,又有陶瓷意思,這就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故鄉",陶瓷就是中國象征。確實,一部中國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中國歷史,一部形象中國民族文化史。然而,在奔流不息歷史長河中,風流總被風吹雨打去;大浪淘沙,沉淀下來各個時代文明遺物,成為人類最寶貴文化遺產,永世相傳。今天不少古窯遺址已得到了保護,但大部分仍處于自然狀態,破壞十分嚴重,令人擔憂。陶瓷,是中華民族主要關鍵文化之一,我們有責任有義務加以重視并給予弘揚,讓我們子孫后代知道“china”來自哪里。

關鍵詞:陶瓷

發展史

發展前景第2頁中國陶瓷發展史與開端

陶瓷起源

原始時代

先秦時期

秦漢時期

南北朝時代

隋唐時期

唐朝時期

五代十國

宋朝時期

元朝時期

明朝時期

清朝時期

清代中葉

第3頁陶瓷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中國是世界上幾個歷史悠久文明古國之一,對人類社會進步與發展做出了許多重大貢獻。在陶瓷技術與藝術上所取得成就,尤其含有特殊主要意義。在中國,制陶技藝產生可追溯到紀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時代,能夠說,中華民族發展史中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是陶瓷發展史,中國人在科學技術上結果以及對美追求與塑造,在許多方面都是經過陶瓷制作來表達,并形成各時代非常經典技術與藝術特征。第4頁“絲綢之路”與“陶瓷之路”絲綢與陶瓷是中國人民貢獻給世界兩件寶物,這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所用民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陶瓷之路”(TheChinaRoad)發端于唐代中后期,是中世紀中外交往海上大動脈。因瓷器性質不一樣于絲綢,不宜在陸上運輸,故擇海路,這是第二條“亞歐大陸橋”。第5頁發展歷史早在歐洲掌握制瓷技術之前一千多年,中國已能制造出相當精美瓷器。從我國陶瓷發展史來看,普通是分為陶和瓷兩大類。胎體沒有致密燒結粘土和瓷石制品,統稱為陶器。其中把燒造溫度較高,燒結程度很好那一部分分稱為“硬陶”,把施釉一個稱為“釉陶”。而經高溫燒成、胎體燒結程度較為致密、釉色品質優良粘土或瓷石制品稱為“瓷器”。中國傳統陶瓷發展,經歷過一個相當漫長歷史時期,種類繁雜,工藝特殊,所以,對中國傳統陶瓷分類除技術上硬性指標外,還需要綜合從來傳統習慣分類方法,結合古今科技認識上改變,才能更有效地得出歸類結論。第6頁唐代宋代元朝明朝清朝民國

六朝時期

第7頁定窯系鈞窯系磁州窯系耀州窯系龍泉窯系景德鎮窯系

中國六大窯系第8頁歷史傳統

中國傳統陶瓷藝術,尤見裝飾匠心。中國傳統陶瓷裝飾形式,大致上有刻鏤、堆貼、模印、釉色、化裝土、彩繪六大類型。圖案紋樣裝飾于陶器早在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中彩陶上就已出現。先民們感受生活自然現象創造出波折紋、圓形紋、編織紋等圖案,以二方連裝飾形式展現在陶瓷器物上,在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一件繪有精美人面和魚紋彩陶盆是新石器時代彩陶中精品。追溯中國歷史各個時期陶瓷產品,陶瓷裝飾有兩大特點:一類是以適合陶瓷器皿圖案紋樣裝飾形式;另一類是以中國繪畫形式在陶瓷器皿上進行工藝轉換表現形式。第9頁人文精神

陶瓷藝術裝飾形式從唐、宋、元、明、清到當代可分二類:一類是寫意繪畫,另一類是工筆繪畫。這兩種繪畫裝飾形式都是中國繪畫藝術發展時期特征在陶瓷產品上展現。陶瓷藝術裝飾對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發展交流起到了一個互通往來橋梁和紐帶作用。為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繁榮與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第10頁當代意識和意義陶藝作為一個純藝術表現形式{這里我指是作為表現陶藝,而非日用陶瓷,在當今當代社會發展與全球化進程中,在當今中西文化碰撞中,在“發覺東方”是當代中國精神自覺下,不論是觀念上,還是形式上,中國當代陶藝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強調陶藝當代意識,其實質目標就是要陶藝家們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意識。陶藝自律理想也是當代性一個主要方面。總之,一個有創造意識陶藝家,只有善于借取未來眼光來審閱傳統與當下陶藝創作現象,這個陶藝家才是富有創造性,才不會重復他人已經走過路,這或許是強調陶藝當代意識意義之所在。第11頁民俗文化和陶瓷裝飾陶瓷是一個工藝美術,也是一個民俗藝術,民俗文化,所以,它與民俗文化關系極為親密,表現出相當濃厚民俗文化特色,廣泛地反應了我國人民社會生活、世態人情和我國人民審美觀念、審美價值、審美情趣與審美追求。我國人民有一個好傳統,不論處于何種時代、何種處境,都熱愛生活,追求幸福、友好、吉祥。因而,表現喜慶、幸福祥瑞題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一個主要題材和一個基本文化特征。陶瓷藝術裝飾以其精美圖案、豐富色彩、獨特工藝、精湛制作技藝、奇特創意以及全新觀念,形成了獨特工藝繪畫形式。形成了特有陶瓷文化。陶瓷藝術裝飾創作過程一直貫通了整個藝術創作審美發生、審美創造、審美接收三大步驟。人在勞動中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瓷藝術不但是物質產品,而且是一個精神產品,更是一個文化產品。陶瓷藝術裝飾經過長久實踐,形成了獨特陶瓷文化。第12頁裝飾用彩與繪畫瓷彩彩繪釉上彩釉下彩釉里紅陶瓷藝術與繪畫用特制彩料,在瓷器上繪制圖案、紋飾和畫面,以增加器物美感,提升其藝術價值,這一工藝過程,稱為“彩繪”。彩繪瓷器出現,是中國陶瓷發展史上一個主要里程碑。明清兩代,為我國彩繪瓷器大發展時期。伴隨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以陶瓷為原料制品越來越多,甚至應用于高科技材料,陶瓷技術以其優勢延伸到了陶瓷科技文化,所以不但僅是傳統意義上陶瓷文化,陶瓷文化也伴隨社會發展而發展,更貼近于現實生活。陶瓷藝術與繪畫,不論是從藝術本質、特征,還是從表現伎倆來看,都有共通之外。繪畫藝術考究"氣韻生動"、"以形寫神"、"形神兼備",考究"骨法用筆"、"畫龍點晴",著重形象刻劃和意境美追求,考究兼工帶寫,以渾然天成、本色自然、含蓄蘊藉為品位,遵照"作品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大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創作標準,強調藝術家要深入生活,從生活中獲取創作營養,并反應生活。繪畫藝術所要求這一切,陶瓷藝術無一例外地要遵照。傳統派是如此,學院派也毫不例外。第13頁眾所周知,中國古代陶瓷是華夏優異傳統文化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中國陶瓷已經有3000多年歷史,一部中國古代瓷器史,亦是一部傳承中國工藝美術歷史。本書從歷史、考古、民俗、宗教等多個方面,對中國古代陶瓷文化進行了系統研究和探索,該書觀點新奇、敘述周密、資料翔實,是一部知識性和可讀性均很強專著。陶瓷與中國文化第14頁近代時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歐美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掠奪,暫時緩解了對中國侵略與壓迫,所以中國民族工業稍有抬頭,民族工業新式瓷廠,這時也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第15頁新中國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經過沒收官僚資本,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個體手工業,我國陶瓷業取得了快速恢復和發展,建立了社會主義陶瓷工業體系。第16頁

主要缺點盡管我國是世界上創造陶瓷最早國家之一,有著光芒燦爛陶瓷文化,不過不論怎樣當代陶藝作為一個新文化觀念(形式)有待大眾認可,所以,當代陶藝二十多年發展歷程也是一個在認識上不停完善過程。正因為當代陶藝發展時間短。所以,當代陶藝創作在認識上依然存在著一些誤區。認識誤區

在概念認識上誤區

在工藝認識上誤區

在宣傳意識上存在誤區相關問題第17頁工匠精神工匠之術————用對方法,創造價值工匠之行----在行動中體悟修行樂趣截止年,壽命超出200年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何這些長壽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個偶然嗎?他們長壽秘訣是什么呢?我們研究了他們都在傳承著一個精神————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于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因為缺乏對精品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后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必經之路。第18頁“百尺竿頭須進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從60%到90%已然優異,不過從99%到99.99%態度才是真正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民族精神一部分,不過崇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勤勞勇敢中國人卻遺失了這一優良傳統。美國在德國工匠精神催發下,造就了一批偉大企業,也使美國一直走在世界前沿。反觀自己,在一個連首富都認為“這世界上人們最通用信仰就是錢”國度里,中國要重新找回“工匠精神”,任重而道遠。有“工匠魂”,才能實現“中國夢”。中國制造需要“工匠精神”第19頁當代陶瓷藝術與傳統文化精神以淺絳彩對后世陶瓷影響為例以文人畫在陶瓷創作中風靡為例在當下中國藝術當代歷史時尚中,在多元立體交叉文化語境中,為了研究和發展我國陶瓷文化事業,我們應保持清醒頭腦和明確認識,深刻了解和把握我們民族文化傳統內涵,這對我國陶瓷藝術發展創新,含有實質性深遠意義和價值。一、陶瓷藝術與傳統文化血脈關系一,開創了后世陶瓷文人畫先河。二,豐富了陶瓷藝術新文化語言。三,直接影響了其后“珠山八友”。二、陶瓷藝術中傳統文化繼承發展

中國畫成熟以來陶瓷繪畫產生極大影響,而其中含有豐富文化內涵文人畫對陶瓷繪畫發展直至豈能夠成為獨立藝術起著至關主要作用。三、陶瓷藝術中民族格調發揚陶瓷藝術要創新發展,就必須輸入新鮮血液,我國陶瓷藝術不但善于吸收外來文化,尤其要善于學習和吸收姐姊妹藝術專長。我們應該放眼世界,上下幾千年,縱橫數萬里宏觀去觀察對待藝術創作,只有這么才能貫通古今,將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統一起來,在這個基礎上形成當代民族格調。第20頁當代陶藝思潮萌動(1978至1994年)改革開放之初,人們發自內心、對美追求欲望突然噴涌而出,以裝飾性為主調唯美主義格調藝術作品在中國大地流行起來。實用美術、裝飾藝術由此進入了普通百姓生活。其中,唯美主義當代陶藝也吸引了社會各界媒體關注。變形、流線型人物、動物或植物造型成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