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功能學派翻譯理論
西方翻譯流派文藝學派語言學派文化學派語文學派闡釋學派對等學派功能學派認知學派翻譯研究學派(多元系統概論、規范理論、操縱理論)結構主義翻譯理論學派后殖民主義理論學派女性主義學派目錄一、發展背景二、功能翻譯理論概述三、功能翻譯理論對翻譯界的影響四、功能對等理論與功能翻譯理論五、文化學派與功能翻譯理論學派在功能翻譯學派成為主流之前,以對等論為基礎的語言學派在德國翻譯學界占主導地位,其代表人物是威爾斯(WolframWilss)和科勒(WernerKoller)等。對等論一般都側重于原文,認為原文的特征必須在譯文中得以保留。但是,“在翻譯實用性文本(如廣告,使用說明書)而非文學作品時,堅持對等論的理論家更傾向于接受非逐字翻譯的方法。他們對不同的語篇體裁和文本類型選擇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對立的標準來制定翻譯方法,這使得對等論更加讓人迷惑不解?!币?、發展背景雅格布遜從語言學角度對語言首次把翻譯分為三種類型即語內翻譯、語際翻譯和符際翻譯這一分類準確概括了翻譯的本質。尤金`奈達則是語言學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翻譯的科學這一概念,他在語言學的基礎上把信息論應用于翻譯研究,認為翻譯即交際,提出了動態對等的翻譯原則并進而從社會語言學和語言交際功能的觀點出發提出了功能對等的翻譯原則。但是奈達的理論過于注重內容而忽視了形式英國學者皮特·紐馬克針對他的不足提出了交際翻譯和語義翻譯兩種方法。前者致力于重新組織譯文的語言結構使譯文語句明白流暢,符合譯文規范,突出信息產生的效果;后者則強調譯文要接近原文的形式??ㄌ馗5逻\用韓禮德的理論對翻譯的不同層次進行了描寫研究,提出了翻譯是用一種等值的語言(譯語)的文本材料去替換另一種語言(源語)的文本材料,并指出對等是翻譯研究和實踐的中心問題,這些觀點在譯學界也影響很大。從以上代表人物的觀點可以看出他們關注的核心問題是從源語轉換為目的語過程中的變化規律,而對等是他們理論共同點和契合點.雖然此時的翻譯研究有了朦朧的學科意識,進入了科學的理論層面,但過分強調對等,使翻譯淪為語言學的附庸而不是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同時理論和實踐的嚴重脫節也令越來越多的譯者感到不滿。針對翻譯研究中對等理論的薄弱環節,德國的功能翻譯理論于上世紀70年代后期而生,它是以目的論(Skopostheory)為核心的強調文本和翻譯功能的一種翻譯流派,它的出現反映了翻譯的全面轉向,即由原先占主導地位的語言學及側重形式的翻譯理論轉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會文化因素的翻譯觀。功能目的翻譯論旨在于翻譯應該基于以譯文和譯文讀者的反應來進行翻譯,而不是依據傳統理論中的翻譯應以原文和原文讀者的反應進行??梢哉f,目的論擺脫了傳統翻譯理論,從另一個新的角度來進行翻譯研究.二、功能翻譯理論功能學派翻譯理論最早可追溯到凱瑟琳娜·萊斯(KatharinaReiss)于1971年出版的《翻譯批評的可能性與限制》一書。萊斯把功能范疇引入翻譯批評,將語言功能、語篇類型和翻譯策略相聯系,發展了以源文與譯文功能關系為基礎的翻譯批評模式,從而提出了功能派理論思想的雛形。萊斯認為理想的翻譯應該在概念性內容、語言形式和交際功能方面都與原文對等,并把這樣的翻譯稱為綜合性交際翻譯(integralcommunicativeperformance)。然而在實踐中,她又意識到等值不僅不可能實現,而且有時并非是人們所期望的,因此應該優先考慮譯本的功能特征而不是對等原則。1.發展階段第一階段,以萊斯在1971年出版的《翻譯批判的可能性與限制》一書為標志。建立了功能派理論的雛形。第二階段,萊斯的學生費米爾創立了功能派的核心理論----目的論,成為德國功能翻譯理論的核心。第三階段,在費米爾“目的論”的基礎上,曼特瑞進一步發展了功能翻譯理論。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諾德出版了《目的性行為----析功能翻譯理論》,首次用英文全面系統地整合了功能派各種學術思想,闡述了功能派復雜的學術理論和術語。她對目的論理論即繼承又發展,提出了“功能加忠誠”的原則,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人們對目的論功用主義的批評,擴大了其影響。2.代表人物凱瑟琳娜·萊斯→文本類型理論漢斯·弗米爾→目的論賈斯塔·霍茨→翻譯行為論克里斯汀娜·諾德→功能加忠誠理論凱瑟琳娜·萊斯
文本類型理論
凱瑟琳娜·萊斯(KatharinaReiss),畢業于海德堡大學翻譯學院,是德國翻譯功能學派早期重要的創建者之一。主要論著:《翻譯批評的可能性和限制》(1971)《普通翻譯理論原理》(1984與其師費米爾合著)《翻譯的抉擇:類型、體裁及文本的個性》早期理論:主要圍繞對等概念展開,她認為翻譯追求的對等應該是語篇層面的對等,而非詞、句的對等,所以主張將翻譯策略和語言功能、語篇類型以及文章體裁結合起來考察。作為長期從事翻譯培訓的教師,萊斯的功能研究法起初是為了使譯本評估系統化,提出將文本功能作為翻譯批評的標準,從原文和譯文二者功能之間的關系來評價譯文。后期理論:在自身翻譯實踐的啟發下,她認識到在翻譯實際中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對等,在有些情況下,對等甚至也并非是人們所期望達到的效果。于是她逐漸將研究的目光轉向翻譯的目的,并和弗米爾一起成為翻譯研究目的論的倡導者。
萊斯反對萊比錫學派學者卡德含混的語篇概念,她借鑒了卡爾·比勒對語言功能的三分法,將語篇類型分為信息型、表達型和操作型三種類型,并指出語篇類型決定具體的翻譯方法。一篇文章可能同時具備幾種功能,但總有一種處于主導地位,能否傳達原文的主導功能是評判譯文的重要因素。同時,她認為目標文本的形態首先應該由目標語境中所要求的功能和目的決定,目的隨接受者的不同而改變。
在論文《翻譯的抉擇:類型、體裁及文本的個性》一文中,萊斯在語篇類型學的基礎上,細致地分析了翻譯過程的步驟,以及語篇類型和體裁對翻譯交際中出現的變化所起的作用。她把翻譯過程分為分析階段要明確原文的功能類型(texttype)和文本體裁(textvariety),然后進行文本外部語言分析。重述階段是在上一步的基礎上組織目標文本的結構,文本功能決定一般翻譯方法,體裁語言和篇章結構。文章還提議建立翻譯類型學。
萊斯的理論跳出了以往語言學糾纏詞句等微觀層面的框框,將語篇作為研究單位,關注翻譯的交流目的,這無疑有著重要的意義。 但與此同時,她的理論也有明顯的缺憾,受到不少學者質疑。譬如,語言的功能是否只有三種,不同類型文本之間的界限是否如其所言那樣分明,僅憑語篇類型來決定翻譯的策略是否可行等等。。作者在本文中對部分質疑作出了回應,至于譯者自身的作用和意圖與外界社會的壓力對翻譯策略的影響,那就要到目的學派的后繼者那里以及文化學派學者的論述中去找相應的答案了。漢斯·弗米爾
(目的論)德國海德伯爾大學翻譯學院教授,諳熟十多種語言。主要著作:《翻譯理論文集》(1983)《普通翻譯理論原理》(1984)《目的與翻譯委任》(1989)
他還認為翻譯還應遵循“語內連貫法則”(theintratextualcoherencerule):譯文必須內部連貫,在譯入語接受者看來是可理解的;“語際連貫法則”(theintertextualcoherencerule):譯文與原文之間也應該有連貫性,有時稱作“忠實法則”(thefidelityrule)。弗米爾指出翻譯委任應該包括翻譯目標和目標得以實現的條件,而且客戶和譯者之間應該對此進行明確協商,譯者作為擁有發言權的專家,應該由他來決定是否、何時、怎樣完成翻譯任務。目的論還反復聲明,認為譯者應該根據不同的翻譯目的決定采用相應的翻譯策略,但并不排除“語碼轉換式”的對等翻譯也是合理目的的可能性。
目的論(skopostheory)漢斯·弗米爾(HansVermeer)試圖彌合翻譯理論與實踐的斷裂,他提出的目的論(skopostheory)將翻譯研究從原文中心論的束縛中擺脫出來,在與老師萊斯合著的《普通翻譯理論原理》一書中對該理論的基本架構進行闡述。功能學派有時也被稱為目的學派。“skopos”一詞來自希臘語,指行為的目標、功能或意圖。該理論認為翻譯是以原文為基礎的、有目的和有結果的行為,這一行為必須經過協商來完成;翻譯必須遵循一系列法則,其中目的法則居于首位,即是說譯文取決于翻譯的目的。在目的論的框架下,決定翻譯目的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受眾-依照心中的接受者,他們有自己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譯文的期待及交際需求。每一種翻譯都指向一定的受眾,因此翻譯是在“目的語情景中為某種目的及目的受眾而產生的文本”。(邵艷,2010)賈斯塔·霍茨·曼塔里執教芬蘭的德國學者賈斯塔·霍茨—曼塔里借鑒交際和行為理論,提出翻譯行為論(theoryoftranslationalaction),進一步發展了功能派翻譯理論。她的學術觀點集中體現在1984年發表的《翻譯行為——理論與方法》一書中。這一理論將翻譯視作受目的驅使的、以翻譯結果為導向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并對翻譯過程中的行為及參與者的角色予以細致的分析,主要包括:發起人/客戶(theinitiator/client)、委托人(thecommissioner)、原文作者(theSTproducer)、譯者(theTTproducer)、譯本使用者(theTTuser)及譯本接受者(theTTreceiver),他們并非參與每一個翻譯過程,有時一個人可以同時擔任幾個不同的角色。翻譯行為論和目的論有頗多相通之處,弗米爾后來也將二者相融合。不過曼塔里的方法和概念模式顯然比目的論更為激進,她把翻譯看作包括文本、圖片、聲音、肢體語言等復合信息傳遞物(message-transmittercompounds)在不同文化之間的遷移,用“翻譯行為”(translatorialaction)來代替翻譯(translation),將改編、編譯、編輯和資料查詢都包括在內,同時在理論中大量借鑒商業和管理學術語。克里斯汀娜·諾德克里斯汀娜·諾德,德國馬格德堡理工大學應用語言學和翻譯學教授,德國功能翻譯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功能派翻譯理論的積極倡導者。主要著作:《翻譯的語篇分析:理論、方法及面向翻譯的語篇分析模式在教學中的應用》(1988)《目的性行為-析功能翻譯理論》
諾德在學術思想上深受其師萊斯的文本類型學的影響,積極倡導弗米爾的目的論,認同藿茨-塔里曼的翻譯行為理論。諾德將“忠誠”這一道德范疇的概念引入功能主義的理論框架,主要針對當時曼塔里的學術觀點,希望以此糾正翻譯理論中的偏激傾向。曼塔里在理論闡述中甚至避免使用“translation"一詞,而是杜撰出“translationaction"取而代之。表示各種各樣的跨文化交際行為。
功能學派翻譯理論的目標語轉向推翻了原文的權威地位,使譯者擺脫對等論的羈絆,在翻譯理論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它在翻譯教學和譯員培訓方面成就突出,并在商業文本及政治文本翻譯中取得較大成功。三、德國功能學派對翻譯理論界的影響3.1對世界譯論界的影響1.德國功能學派以巨大的勇氣擺脫直譯和對等理論的束縛,將翻譯定義從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票務代理地勤服務知識考核試卷
- 碳素材料在智能窗戶中的功能實現考核試卷
- 出版業品牌建設與宣傳推廣考核試卷
- 數字出版物營銷策略與應用考核試卷
- 礦產勘查中的勘查成果資料信息化考核試卷
- 油炸食品在快餐行業中的應用與市場競爭考核試卷
- 淡水養殖水體富營養化風險評估考核試卷
- 晉中師范高等??茖W?!禤ython語言程序設計實驗》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新疆塔城地區烏蘇市2025年數學四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聯考試題含解析
- 山西醫科大學晉祠學院《大學生精益創新創業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MOOC】固體物理學-北京交通大學 中國大學慕課MOOC答案
- 心衰病人的觀察與護理
- 20241115某克縫紉機供應鏈計劃IBP PPDS詳細解決方案
- 愛護環境主題班會課件
- 大班游戲活動案例《快樂沙池》
- 糖尿病飲食指導護理
- DB41T 1633-2018 排油煙設施清洗服務規范
- 腦出血疑難病例討論護理
- 連續梁線型控制技術交底
- 林業專業知識考試試題及答案
- 高三英語語法填空專項訓練100(附答案)及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