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我讀《尚武破案》_第1頁
張友文:我讀《尚武破案》_第2頁
張友文:我讀《尚武破案》_第3頁
張友文:我讀《尚武破案》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張友文:我讀《尚武破案》紀實文學《尚武破案》日前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作者安戈是我的朋友,就有便捷條件先睹為快。這是一部非虛構作品,它全方位地解讀了公安部特聘刑偵專家尚武同志和他的團隊嫻熟地運用“犯罪心理痕跡”進行偵查破案。在未掀開書本之時,我的閱讀期待是這樣的:尚武同志戎馬倥傯,戰功赫赫,破案N起……,接下來就開始細說猴年馬月某地,在他英明的領導下或親自指揮下,在短短數小時內就抓獲狡猾的犯罪嫌疑人等。如此寫作,太具模式化,乏善足陳,無新意,無看點。再說,由尚武同志掛率主偵的大案、要案,網絡媒體上鋪天蓋地,何必再讓安戈兄費神操刀呢?文筆不俗的安戈兄既然有勇氣把《尚武破案》奉獻給廣大讀者,必然有其可圈可點之處。于是,我帶著挑剔的眼光打開了這本書。開篇大別山兇案一下子就把我的眼球給抓住了。細讀之后,才發現此書并沒有讓我失望,尤其文學性頗有說道。就拿結構方式來說,它是一個整體,由一個大案自始自終貫穿著。文首牢牢吸引讀者的是非同尋常的慘案。這個案子到底偵破沒有呢?過中細節呢?這是大多數讀者急切想尋找的答案。于是乎,讀者便不知不覺地上了套,沿著發案、取證、調查等環節一路讀下去。其結構布置上的突出特點是有張有弛,疏密有致,既有大的事件,也有小的穿插;既有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也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場面,美丑對照,相得益彰,制造出一驚一乍的閱讀效果。在本人品來,《尚武破案》之所以高潮迭起,與尚武主偵、分析的案件分不開。作品中有幾個高潮,就有幾個蘊含著尚武偵查智慧的大案,安戈就是通過幾個大的節點把這張網給收攏了,讓其專著顯得有“整一”感。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個獨立自足的藝術世界,是一個被賦予了生命力的有機整體。它的各個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共同構成了一個多層次的藝術形象系統。《尚武破案》同樣如此。其語言層通俗易懂,現象層是說大偵探尚武在“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這樣惡劣的天氣里,帶領一幫兄弟們吃透現場、調查走訪,從而謳歌以尚武同志為代表的湖北刑警群像,頌揚了當代湖北刑警“立警為公、執法為民”的崇高形象,并有力發掘出了湖北刑警的精、氣、神,唱響了主旋律。不易!不易!那么,此作的意蘊層是什么呢?即作品的主題。它是該文本的核心和靈魂之所在。竊以為,“犯罪心理痕跡”即是,這是一根紅線隱藏在字里行間,不細心甄別,是發現不了的。經過細讀,我發現尚武分析的所有案例都是從犯罪心理痕跡入手。尚武針對大別山兇案說:“去看現場要進入角色,要做到在現場能和疑犯對話,能尋找到兇手的心理痕跡。如果找到了疑犯的心理痕跡,對于了解疑犯的犯罪動機和作案過程,并進行準確的畫像,就有了發言權”。“楚城兇殺案”為什么很快就被偵破,得益于尚武的偵破思路。他在案發現場的水渠上發表的一番即興演講,看似脫口而出、信馬由韁,其實是有根有據的,是他經過用心勘查、縝密思考之后才得出的結論。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尚武的偵查悟性是從常年工作中習得。他的“偵查思維”不是天賦使然,而是從實踐中得來,并在實踐中檢驗過的。“尚武破案研究現場,也研究人。在破案現場,他通過現場痕跡來推斷人的特性,從而鎖定嫌疑人;而當一個案子偵破后,他又要回過頭來了解嫌疑人,通過對嫌疑人的了解來核對、印證自己對現場的了解,糾正對現場的偏差,如此反復,終于錘煉出一雙‘火眼金睛’”。“楚城兇殺案”中的嫌疑人許字青為何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呢?就是因為尚武捕捉了犯罪分子的心理痕跡。所謂犯罪心理痕跡,前文早已埋下伏筆。即第56頁的“據說,尚武破案有點神秘,他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細節。”“別人看不見的東西”就是無形的痕跡,也就是“心理痕跡”。“襄陽絲巾殺人案”、“咸寧發廊兇殺案”等之所以悉數破獲,得益于尚武為警察指明了正確的偵查方向。安戈說“尚武把DNA和微量物證等現代科技手段在破案中的作用發揮到了一個新的水平。”誠然,案子的偵破借助了現代高科技,但是,假設尚武沒有深入分析犯罪分子的心理活動,警察能這樣順利到達勝利的彼岸么?對此,我持懷疑態度。就拿“襄陽絲巾殺人案”來說吧,尚武準確地分析了犯罪分子當時作案的恐懼、慌張的心理。案發冬天,室內有暖氣,歹徒不敢開窗透氣,捆綁尸體時揮汗如雨,汗液自然就殘留在作案的絲巾上,警方便從中提取了DNA。由此可見,“襄陽絲巾殺人案”中的作案者心理痕跡十分明顯,事后諸葛亮都這么說。“看似簡單的東西,卻是長期經驗的積累,縝密的思維,對犯罪心理、疑犯形象、作案動機、社會環境深入研究,十分了解方能做到的。”“宜昌賓館系列搶劫殺人案”、“孝感和尚殺人案”、“江城詐彈案”皆應證了這一點。上文數次、多處說到《尚武破案》的核心和靈魂之所在,即“心理痕跡”,我們還不能忽略安戈兄有意在文中布下的一處閑筆。那就是第156頁寫到了辦公室里來的三類人,各種人內心想法大不一樣。作者把各色人等的心理揭示得入木三分,真是深刻啊!這一處閑筆,看似“與本案無關”,實則閑筆不閑。讀到閑筆處,不知不覺沉浸其間,竟忘記了它是一部紀實作品,差點把它當做小說來把玩。當下公安文學作品普遍注重理性邏輯,實中無虛。相當部分公安作家筆下的公安題材作品差不多都是現實生活案例的翻版,非“描述的是可能發生的事”。而安戈在作品中就虛實問題拿捏得極有分寸,當實則實,當虛則虛。從此,我看到了公安文學的希望,當然,也看到了公安作家的潛質。從整體上看,它是一部紀實文學作品;從細部考量,不乏虛化之筆。例如尚武心理描寫就是典型,夢境解讀也是。還有尚武在犯罪現場與疑犯進行對話的場景。當然那只是心理對話,旨在捕捉疑犯的心理痕跡。這些心理痕跡是虛的,是無形的,但是它在實際破案中又是實的,是有形的。前文說此作在結構布置上有特點,即疏密相間,張弛有度,還是有據可依的。且看大別山兇案慘景這一鏡頭在推向讀者之前借助的是苕寶的眼睛,如此運筆就大大增強了現場感和真實感。苕寶喝小米粥被燙嘴這處閑筆是插曲,安戈把這一小事件當做伏筆,疏緩讀者神經,構成整部作品的節奏感。作者把這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事件為兇案作鋪墊,讓讀者會心一笑之后又轉向心情沉重,從而將文學這一情感藝術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具體的結構布局中,作品多采用“群像雕塑”的藝術手法。展現出來的正面人物有如魏總、駱局長、胡書記、胡處長、范主席等。著墨不多卻個個性格鮮明,喜怒哀樂躍然紙上。全書有賓有主,賓主相襯,有詳有略,詳略皆宜,使整部作品既完整和諧,又錯落有致。在敘述手法上,時而倒敘,時而插敘,時而側寫,時而暗寫,十八般敘述策略輪番上演,使書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作品搖曳多姿。這部紀實之作非同尋常之處是包含諸多非理性成分,十分難得!如嫌疑犯許字青說:“能不能換個地方讓我死,記得小時候,我就是站在那個大堤上看殺人的。幾十年后,輪到我了。”還有嫌犯對踩住他的那個說:“十年之后,你就是我今天的下場”。一語成讖,這句話后來被應驗了。這些非理性陳述神秘意味很濃,不是用科學理性能解釋的。在我看來,這是生命輪回的書寫。安戈筆下的輪回是悲劇性的,好在寫出了嫌犯靈魂的復蘇,對生命的眷戀、對親人的不舍,懺悔意識溢于言表。此作耐讀之處,除上述所及,尚有N個理由。譬如語言風趣幽默,口語、方言有地方特色,能制造陌生化效果等,因時間、篇幅所限,不再累述。像《尚武破案》這樣的書很容易落入俗套。既然是講破案嘛,就要一邊講述尚武同志是如何率先垂范、歷經艱險、攻堅克難,一邊用“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之類的宏大字眼進行修飾,從而打造出來一個北方魁梧大漢那崇高、偉岸的形象。聰慧的安戈兄沒有這樣整,如果這樣整,沒有丁點藝術性,生命力斷然不能久長,這書就玩完。狡黠的安戈倒是下意識地引領讀者回到尚武經常蹲守的案發現場,用證據說話、用細節打磨、用文學筆法構建了湖北刑警形象。安戈成功了。張友文簡介:自號功不唐捐齋主,筆名碰鄉、永伏,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