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遼寧省縣級重點高中聯合體2022—2023學年度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試題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本試卷主要考試內容:《中外歷史綱要》(上)、(下)。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個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指出:“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產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變同生產力發展不適應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改變一切不適應的管理方式、活動方式和思想方式。”據此可知,黨在新時期的迫切任務是①發展社會經濟②改革生產關系③建立先進制度④推動思想解放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2.15世紀,奧斯曼帝國規定,在高等學校接受教育的學生可以從宗教捐助基金中獲得部分津貼,攻讀法律的學生可以獲得全部津貼;從高等學校畢業的人可以獲得在小學教書的資格,如果經過進一步深造,可以在高等學校教書或成為法官。這些規定A.導致宗教壟斷國民教育
B.為帝國發展培養了人才C.說明貴族擁有教育特權
D.推動了伊斯蘭文化擴張3.15世紀末以來,歐洲人造的海船開始廣泛使用經阿拉伯傳入歐洲的中國火藥技術,征服落后而閉塞的古老文明,開展早期殖民擴張。以下關于早期殖民擴張的史實正確的是A.15世紀末葡萄牙人占領了巴哈馬群島B.16世紀法國人卡蒂埃發現了紐芬蘭島C.16世紀后期西班牙將菲律賓變為其殖民地D.西班牙帝國殖民亞洲時把葡萄牙遠遠甩在后面4.馬丁·路德形容自己是一個滑稽演員,曾以一支禿筆,刺破了叫賣贖罪券者的鑼鼓。他所指的事件最可能是A.《九十五條論綱》的問世
B.《哈姆雷特》的公映C.宣傳哥白尼的“日心說”
D.翻譯德語版《圣經》5.1846年,巴黎的正義者同盟放棄了蒲魯東主義的和平改良方法,提出“共產主義的宗旨是維護同資產者利益相反的無產者的利益;用消滅私有制而代之以財產公有的手段來實現這一點:除了進行暴力革命外,不承認有實現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這說明當時A.國際工人運動日益走向聯合
B.科學社會主義廣泛傳播C.無產階級革命思想得到傳播
D.西方工人運動開始興起6.19世紀下半葉,英國、德國都加強了在剛果和安哥拉的探險活動;可是到19世紀末,剛果殖民地由比利時占領,安哥拉殖民地由葡萄牙占領。由此推知,19世紀下半葉西方列強A.已把非洲瓜分完畢
B.搶奪殖民地的競爭激烈C.實施“地圖上作業”
D.將非洲作為殖民的重心7.1906年,印度國大黨年會通過了自主、自產、抵制英貨和民族教育等四大綱領。之后旁遮普農民展開不納稅運動,孟加拉農民起義、工人罷工,孟買10萬余名工人政治總罷工長達6天。這說明A.英國產品不能滿足印度人民需要B.印度民族資本主義經濟臻于成熟C.印度完成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務D.印度社會的民族意識日益增強8.20世紀20年代初,面對奧地利和匈牙利空前嚴重的饑荒,國際聯盟成立由英、法、意、捷等國組成的委員會,籌集基金,促進兩國的經濟恢復和發展,并建立財政經濟組織,向世界各國提供經濟和財政方面的援助。這一史實可用來說明國際聯盟A.消除了各國間的矛盾
B.對國際事務具有一定影響C.重構了戰后國際秩序
D.有效維護了當時世界和平9.“列寧允許農民公開出售他們的產品,并準許中間人從生活消費品買賣中營利,與此同時,中央政府控制著經濟的‘上層建筑’:金融業、銀行業、國際貿易、發電設施及重工業。”材料中的這些做法A.擴大了蘇俄工農聯盟
B.保證了蘇俄農民的糧食供應C.旨在鞏固蘇維埃政權
D.導致蘇聯工農業的長期落后10.1935年起,美國最高法院相繼將《全國工業復興法》《農業調整法》等宣布為違憲。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改組最高法院,用增加法官人數的辦法將支持他的人安排進最高法院,但他的改組計劃在國會遭到挫折。這反映了當時美國A.經濟危機引發政治危機B.對經濟的干預有所減弱C.分權與制衡的政治體制D.最高法院反對推行新政11.1958年,美國《共同安全法》刪除了《巴特爾法修正案》中的限制規定,美國從此可向印度等與東方陣營有經濟聯系的中立國家提供援助。這一調整的主要原因是A.冷戰重心的轉移
B.第三世界的崛起C.朝鮮戰爭的失利
D.爭奪霸權的需要12.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法國政府制定了針對非就業人口的“綜合社會捐”,用來補貼社會分攤金的不足,對各種工資水平的人都征收1.1%的專用目的稅,用于非繳納性福利。后來“綜合社會捐”不斷提高。這些措施出臺的背景是法國A.“福利國家”制度弊病叢生B.“知識經濟”主導產業發展C.社會保障體系趨于成熟化D.政府干預經濟的職能下降13.1950年,南斯拉夫開始讓工人來管理國營工業企業,提出“工廠歸工人、土地歸農民”的口號,實行“工人自治”;1964年,南斯科夫開始全面推行社會自治,從工廠企業擴展到社區和事業單位。這些活動A.體現了改革探索的精神
B.擺脫了意識形態的局限C.突破了蘇聯模式的弊端
D.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內涵14.表1所示為世界銀行發布的1965年和1986年三大產業在各類國家和地區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對表中信息解讀最合理的是表1國家和地區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1965年1986年1965年1986年1965年1986年低收入國家423228353032中下等收入國家302225304346中上等收入國家181037404650(以上發展中國家合計)(30)(19)(31)(36)(38)(46)市場經濟工業國5340355461A.西方發達國家第一產業發展持續衰落
B.科技發展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調整C.各國第二產業發展始終超過第一產業
D.發展中國家的產業結構較為協調15.21世紀以來,“歐盟”統一市場使其成員國的GDP提高,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加強經濟合作,經濟增長率領先于世界其他地區。由此可見A.經濟區域集團化有利于地區經濟增長B.社會信息化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C.區域經濟集團各成員利益分配不均衡D.歐盟國家有意設置區域性的貿易壁壘16.表2所示為2005—2017年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公布的部分統計數據。這組數據可用于說明這一時期表2食物不足發生率(%)時間2005年2010年2012年2014年2016年2017年全球14.511.811.310.710.810.9非洲21.219.118.618.319.720.4亞洲17.313.612.912.011.511.4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9.16.86.46.26.16.1大洋洲5.55.25.45.96.67.0北美和歐洲<2.5<2.5<2.5<2.5<2.5<2.5A.南北國家的差距不斷擴大
B.世界糧食安全問題仍然嚴峻C.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
D.聯合國主導解決世界饑荒問題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作為工業革命初期英國支柱產業的棉紡織業,從1820年起已呈現下降趨勢;1830年進口棉花價值14億英鎊,1840年僅4.45億英鎊,而隨著英國對出口機器禁令的解除和允許技工出國(1824年)、取消機器出口稅(1843年),加上19世紀30年代以來歐美興起了鐵路熱,英國出口的主要商品變成機器、軍火與鐵路設備,這些產品的內需和出口帶動了機械、冶全等工業的迅速發展;另一方面,北美新英格蘭、法國北部等地的機器紡織業從19世紀30年代已經興起,并以廉價勞動力同英國紡織品競爭。上述國內外市場條件的變化必然使資本從棉紡織業等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附加值高、外國尚無力與英國競爭的技術密集型產業(機械、冶金、造船)流動。資料顯示,1830年前,英國私人投資集中在棉、毛紡織工業和運河、道路建筑;1830年以后對運河投資顯著減少,而對鐵路和海外投資增加。——摘編自張躍發《英國工業革命以來西方產業結構的兩次轉換》材料二—摘編自陳曉東、鄧斯月《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增長與產業結構變遷》材料三中國已經完成從“一二三”產業結構向“三二一”產業結構的轉變,步入了服務型經濟社會。從產業政策演變可以看出,中國產業政策的重點任務逐漸由產業結構調整轉向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調整手段逐漸由政府管控轉向市場主導,經濟增長方式逐漸由粗放型轉向集約型,發展階段由數量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摘編自惠寧、劉鑫鑫《新中國70年產業結構演進、政策調整及其經驗啟示》(1)根據材料一、二、三,分別概括19世紀30年代英國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變化的特點。(6分)(2)根據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影響19世紀30年代英國和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呈現不同特點的歷史因素。(6分)(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啟示。(2分)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美洲印第安人文化領導地位的災難性坍塌使人數很少的西班牙人能夠取代被消滅了的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的祭司和武士部落。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里,墨西哥和秘魯所有重要居民點的人都至少表面上皈依了基督教。……在城鎮里,法律形式和關系很快被西班牙和天主教模式重塑;礦山也被迅速地按照歐洲技術水平組織開采,其生產的白銀大量流出,打亂了世界價格體系。——摘編自[美]威廉·麥克尼爾《世界簡史》材料二1810年的“五月革命”揭開了拉普拉塔地區獨立運動的序幕,到1816年阿根廷正式宣布獨立。直到19世紀70年代,阿根廷展示給世人的仍然是“貧困、落后”的“荒涼感”。……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后,阿根廷從一個人煙稀少、區域發展不均衡的邊緣國度,迅速發展為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僅次于英國、美國等少數國家的國家,各種派系之間的沖突也逐漸緩和,實現了國家的真正統一,并且開始發展現代政黨政治。——摘編自董國輝《初級產品出口與阿根廷的早期現代化——拉美獨立運動爆發200周年的反思》(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西班牙在拉丁美洲采取的殖民統治措施。(6分)(2)根據材料二,歸納1816年到一戰前后阿根廷的社會變化。(6分)19.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在戰時共產主義時期,列寧強調,“只有共耕制才是出路,現在我們的任務是過渡到共耕制,過渡到公共的大經濟”。戰時共產主義結束后,1921年4月列寧在《論糧食稅》中首次表述了他的合作社思想,指出“既然我們還不能實現到社會主義的直接過渡……所以我們應該利用資本主義(特別是要把它納入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作為小生產和社會主義之間的中間環節(農業合作社),作為提高生產力的手段、途徑、方法和方式”。隨著新經濟政策的實行以及農業合作化運動的展開,列寧對合作社的認識逐漸深化,其合作化思想也逐漸完善起來,并對后來產生了一系列深遠的影響。——摘編自曹英偉、盧婕《列寧農業合作化思想及其對中國農業改革的意義》材料二勃列日涅夫上臺后,蘇聯當局在發展農業方面采取了許多措施,但還是跟不上國內需求的增長。從“九五”計劃(1971—1975年)期間農業的執行情況看,農業產量的增長率就已經放緩了,“十五”計劃期間農業的表現更糟糕。“九五”和“十五”計劃期間,谷物產量的增長都比既定指標差多了。為了彌補國內消費的短缺,蘇聯不得不大量從國外進口糧食。蘇聯購買的要在1972年7月1日到1973年11月1日交貨的糧食已大約有3100萬噸,它的硬通貨價值在20億美元以上。整個“九五”計劃期間,谷物凈進口為5500萬噸,“十五”期間達到1.02億噸。從1973年起,蘇聯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糧食凈進口國。——摘編自趙健《20世紀70—80年代中蘇農業體制比較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列寧農業合作化思想形成的背景及其意義。(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20世紀70-80年代蘇聯出現農產品供應困難局面的原因。(4分)(3)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談談蘇俄(聯)農業政策對中國農業發展的啟示。(2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錢學森將20世紀80年代正在興起的以信息科技為核心的新技術革命界定為“第五次產業革命”,并提出“要預見到第六次產業革命”。當今世界,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互聯網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發展。總之,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新的技術不斷涌現,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合發展,孕育出新的產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但是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導和制約,它也會給人類帶來慘痛的災難和損失,成為人類文明的巨大障礙。——摘編自唐素琴、魏旭丹、趙宇《新科技革命對法律的挑戰及應對》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以“科學技術與人類社會”為主題,自擬一個論題,并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表述完整。)高一考試歷史試卷參考答案1.A2.B3.C4.A5.C6.B7.D8.B9.C10.C11.D12.A13.A14.B
15.A16.B17.(1)特點:英國:主導產業發生轉變;棉紡織業地位下降;機械、冶金等重工業迅速發展;從勞動密集型產業向技術密集型產業轉型;與世界市場聯系日益緊密;對外貿易和投資不斷增多。(3分,答出三點即可)中國:第一產業、第二產業下降;第三產業穩步發展并逐漸取得主導地位;產業政策不斷調整并優化,市場作用愈發突出;經濟快速增長。(3分,答出三點即可)(2)因素: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交通通訊技術的進步;殖民擴張范圍擴大;世界市場初步形成。(3分,答出三點即可)中國:改革開放的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國家的重視;科技進步的推動。(3分,答出三點即可)(3)啟示:要增強政府的服務功能;堅持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指導經濟建設。(2分,答出兩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8.(1)措施:政治上,實行專制統治,按西班牙和天主教模式重塑法律形式和關系;經濟上,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等資源,掠奪財富;文化上,消滅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的傳統文化,按天主教模式重塑美洲文化。(6分)(2)變化:政治上,實現了國家的真正統一,現代政黨政治開始發展;經濟上,從殖民地、落后國家發展成為世界上最為富裕的國家之一”;在民族獨立的前提下,基本實現了從傳統社會向現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稅務師考試復習中的心態調整試題及答案
- 系統規劃與管理師考試試題及答案的思維導圖
- 精析醫學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
- 藥學科研倫理問題試題及答案
- 濟南期末物理試題及答案
- 衛生管理市場分析考試試題及答案
- 信息系統項目管理師工作經驗積累試題及答案
- 深入了解文化產業管理考試細節及試題與答案
- 母豬護理未來發展考試題目及答案
- 藥品使用建議書撰寫試題及答案
- 專題26 實驗與探究 十年(2015 2024)高考生物真題分類匯編(全國) (解析版)
- 關于對全市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檢查情況的通報
- 辦公5s管理內容和標準
- 有限空間安全技術交底
- 2024年土地流轉的合同模板
- 2024年第三屆浙江技能大賽(電工賽項)理論考試題庫(含答案)
- 2024年度-工程造價培訓課件全新
- 高標準農田跟蹤審計、工程中間計量、變更價格調整及竣工結算審核項目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 行政事務試題庫及答案
- 教師備課教案模板
- 2023中央空調智能化控制技術規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