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戲曲迎來發展新空間_第1頁
傳統戲曲迎來發展新空間_第2頁
傳統戲曲迎來發展新空間_第3頁
傳統戲曲迎來發展新空間_第4頁
傳統戲曲迎來發展新空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演出火了■劇團活了■市場暖了傳統戲曲迎來發展新空間彩調劇《新劉三姐》劇照資料圖片在全國南戲展演上亮相的柳子戲《張飛闖轅門》劇照資料圖片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劇照資料圖片京劇《四郎探母》劇照資料圖片今年以來,我國舞臺演出市場加速回春,其中,傳統戲曲領域更是呈現出欣欣向榮之態。戲曲界應如何抓住戲曲復蘇這一難得的機遇,找到可持續發展的康莊大道?1.經典劇目輪番上演,各地演出迎來興盛新格局《王魁》《朱文》《白兔記》……今年五一期間,首屆海絲泉州戲劇周——2023年全國南戲展演在泉州揭幕,成為全國各地眾多資深戲迷的狂歡節;在上海,則有上海京劇院品牌項目京昆群英會系列演出“五一專場”熱演天蟾逸夫舞臺,《八仙過海》《桑園寄子》《勘玉釧》《四郎探母》等經典劇目輪番上演,陪伴廣大戲迷歡度佳節。這樣的繁榮場景從今年春節已經開始。從戲曲誕生以來,每逢春節邀請戲班搭臺“唱大戲”成為城鄉各地極具普遍性的民風民俗,因而春節是戲曲演出的旺季,春節演出市場景況也是戲曲全年演出的風向標。今年春節戲曲演出市場開門紅的喜人景象無疑為行業發展提振了信心。可以看出,戲曲界在疫情后已經迅速掀起了恢復演出的熱潮。這也得益于文化主管部門適時為戲曲提供的平臺與條件,文化和旅游部與北京市共同主辦的“新時代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從第十六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第十七屆“文華大獎”的獲獎作品,以及各項創作扶持工程中遴選出數十部優秀作品,自去年底開始集中亮相北京,一直要持續到今年六月份,長達半年之久,為北京演出市場復蘇注入了強大動力。與此同時,“大戲唱北京”活動在各大劇場如期開張,北京各大戲曲院團依次登場,還邀請了河南、四川等省的院團在北京舉辦演出周,既有傳統經典和新編劇目,也有折子戲專場,充分展示了劇目的豐富性。在上海舉辦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活動,匯聚了全國各地11個劇種的劇目;在石家莊舉辦的全國戲曲(北方片)暨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剛剛結束,全國戲曲(南方片)會演在戲曲大碼頭武漢又拉開帷幕……今年前五個月市場的繁榮只是戲曲復蘇的一個縮影和開端,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還將見證全國各地戲曲演出的興盛新格局。.用新形式新方法尋求逆勢突圍之道戲曲演出市場的復蘇并不是偶然,戲曲界在疫情防控期間面對逆境的堅守突圍,無疑為當下戲曲藝術的繁榮積蓄了足夠力量。三年來,戲曲演出廣泛開辟廣場、園林等戶外演出空間。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把演出地點選在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滄浪亭,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蘇州園林和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昆曲交相輝映;昆曲經典之作《牡丹亭》則選擇在上海朱家角課植園內上演,讓觀眾把郊游和聽戲結合一體;在紹興的沈園講述陸游與唐琬愛情故事的越劇表演幾乎每晚都會吸引大批游客慕名而來,這樣的非名團名角的“爆款”戲曲演出已達數千場。戲曲還尋找到了新的傳播媒介與手段,迎來了跨媒介傳播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線下和線上相結合的模式彌補了劇場觀眾人數有限的限制,讓單場演出觀眾達到前所未有的數量。以抖音為代表的各類短視頻平臺成為戲曲尋求突圍的途徑之一,在直播間里,既有諸如年逾九旬的豫劇表演藝術家王善樸等戲曲名家把經典選段演繹得精彩紛呈,又有許多在傳統舞臺上很少有機會擔綱大梁的青年戲曲演員展示扎實的專業功底……據某直播平臺的2020年戲曲類直播統計顯示,京劇成為作者數和觀眾數最多的非遺戲劇短視頻類型。秦腔、越調、黃梅戲、豫劇、亂彈、二人臺、川劇、越劇、晉劇等戲劇類型都在平臺上大受歡迎。在戲曲所有348個劇種里,有200多個劇種開設了直播平臺,數以千計的戲曲演員在各類短視頻網站上直播,通過更便捷和更經濟的方式讓人們接觸戲曲,愛上戲曲。戲曲在漫長的發展歷程中曾經遭遇各種類型的困難,但戲曲界總是會激發出應對手段與方法,充分說明了這一古老行業有著生生不息的文化智慧與創造性。.守正創新為可持續發展賦予動力多年來,戲曲在演出市場中既有佳績也有挫折,如何清醒地認識戲曲本身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將成為其在新的格局中持續突圍的關鍵。戲曲在20世紀80年代經歷短暫復蘇后又迅速陷入危機,其中的經驗與教訓值得認真分析,當中有些問題不容回避,就是部分從業人員在演出市場中突然出現的流行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也包括片面鼓勵離開戲曲本體的所謂“創新”。戲曲要在成功抵御流行文化沖擊的同時強大自身,關鍵就在于要始終堅持守正創新的正確方向。只有不斷提升戲曲的藝術水準和對觀眾的吸引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始終保持強勢地位。在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上榮獲“文華大獎”的莆仙戲《踏傘行》和彩調劇《新劉三姐》,都在戲曲化的舞臺呈現上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成就,昆劇《瞿秋白》雖未獲獎,但其亮相也引起極大關注。它們分別是近年戲曲界創作的新編古裝戲、現實題材和紅色題材戲曲中具有代表性的杰出作品,其共通之處,就在于尊重和遵循戲曲舞臺藝術的傳統與規律,努力在追求創新性表達的同時堅守戲曲本體特點。莆仙戲是中國古老的宋元南戲之余緒,《踏傘行》在莆仙戲傳統經典《蔣世隆》《雙珠記》中最具欣賞價值的折子戲基礎上改編而來。莆仙戲傳統戲《蔣世隆》對男女主人公相遇相愛過程的表現豐富細膩,尤其是前半段“走雨”“拆散”“錯認”三場戲中傘的運用更是一絕。莆仙戲《踏傘行》有意識地在保留如此精彩的舞臺表現手段的前提下架構劇情,深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原則之精髓。由此可以看出,戲曲相對于其他表演藝術門類,仍然有明顯的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深厚的歷史積淀,二是精湛的技藝水平,這兩者恰恰是戲曲最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新的演出環境中要求戲曲充分吸納各種新的舞臺藝術手段,舞美、燈光以及更全面的音樂配器對豐富觀眾觀賞體驗都有所助力,但戲曲觀眾走進劇場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舞臺奇觀,也不是出于對交響樂或舞蹈的期待,而是為了欣賞戲曲特有的文化內涵和戲曲演員高超技藝的表演,這些才是戲曲演出為觀眾提供的獨特藝術享受。疫情退去,市場復蘇,經受了考驗的戲曲界積累了更多跨媒體傳播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