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及性能評價標準目錄TOC\o"1-2"\h\z\u1總則 12術語和符號 23基本規定 34壓差法 75示蹤氣體法 96檢測報告 12附錄A檢測儀器 14本標準用詞說明 15引用標準名錄 16條文說明 17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andSymbol……….….….…………..23BasicRequirement………….….….…………..34Pressuredifferencemethod…………….……..………….75Tracergasmethod……………….….……………….…96TestReport………………….…12AppendixATestinginstrumen.14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15ListofQuotedStandards…………16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17PAGE171總則1.0.1為規范建筑整體氣密性的檢測和評價方法,推動建筑整體氣密性能的提升,制訂本標準。1.0.2本標準適用于民用建筑整體氣密性的檢測及分級。1.0.3建筑整體氣密性的檢測除應符合本標準外,尚應符合國家現行有關標準的規定。
2術語和符號2.1術語2.1.1建筑整體氣密性buildingairtightness建筑物在密閉狀態下,建筑物室內外空氣滲漏程度的評價指標。2.1.2壓差法Pressuredifferencemethod利用設備通過造成室內外壓力差測量建筑物整體的空氣泄漏的方法。2.1.3示蹤氣體法Tracergasmethod在待測室內通入適量示蹤氣體,由于室內、外空氣交換,示蹤氣體的濃度呈指數衰減,根據濃度隨時間變化的值,測量建筑整體氣密性能。2.1.4建筑內部容積Internalvolumeofbuilding待測建筑所包含的內部體積,用地板凈面積乘以空間凈高計算得到,且不應減去家具的體積。2.1.5示蹤氣體背景濃度Backgroundconcentrationofthetracergas示蹤氣體釋放前,待測室內的示蹤氣體百萬分比濃度。2.1.6示蹤氣體目標濃度Targetconcentrationofthetracergas通入示蹤氣體后,待測室內所需達到的示蹤氣體百萬分比濃度。2.1.7測試壓差Testpressuredifference測試過程中的實際室內外壓差。2.1.8換氣次數Ventilationrate單位時間內待測室內漏風量與待測室內體積的比值。2.2符號本標準所涉及的符號、物理量與單位見表2.2。表2.2符號符號物理量單位Nn自然壓力下的換氣次數次/hVtarget示蹤氣體釋放量m3Ctarget示蹤氣體目標濃度ppmC0示蹤氣體背景濃度ppmVroom房間體積m3ti第i個記錄點對應的時間hln(C(ti)-Cout)第i個記錄點對應的室內示蹤氣體濃度與室外示蹤氣體濃度差值的自然對數-n記錄點數-N室內外壓差為50Pa下建筑的換氣次數次/hN室內外壓差為-50Pa下建筑的換氣次數次/hL室內外壓差為50Pa下空氣流量的平均值m3/hL室內外壓差為-50Pa下空氣流量的平均值m3/hV被測建筑內部容積m33基本規定3.0.1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應按建筑分類采用不同的測試方法。建筑分類應按內部空間的形式進行劃分,并符合下列規定:1建筑由一個或多個體積小于2500m3的小空間組成,且所有小空間的體積之和超過建筑總體積的80%,應為A類;2建筑中某一個空間的體積超過建筑總體積的80%,應為B類;3除了A、B類以外的其它建筑,應為C類。3.0.2建筑整體氣密性測試方法可分為以下四種類別:1Ⅰ類測試方法,即采用壓差法從每五層建筑中選擇一層進行測試,測試建筑面積不小于測試層面積1/8的小空間,其中建筑底層和頂層必須測試,取測試結果的體積加權平均值作為整棟建筑的換氣次數。2Ⅱ類測試方法,即采用壓差法一次性對整棟建筑或建筑中最大的空間進行測試,將測試結果作為整棟建筑的換氣次數。3Ⅲ類測試方法,即采用示蹤氣體法對建筑中最大的空間進行測試,將測試結果作為整棟建筑的換氣次數。4Ⅳ類測試方法,即將建筑空間分割為若干個體積大于2500m3的大空間和體積小于2500m3的小空間;小空間按Ⅰ類測試方法,大空間按Ⅱ類或Ⅲ類測試方法;取測試結果的體積加權平均值作為整棟建筑的換氣次數。3.0.3不同類型建筑整體氣密性測試方法應符合表3.0.3的要求。表3.0.3不同類型建筑整體氣密性測試方法建筑類型適用范圍測試方法A類——Ⅰ類B類V≤70000m3Ⅱ類V>70000m3或壓差法無法測量時Ⅲ類C類V≤70000m3Ⅱ類V>70000m3或壓差法無法測量時Ⅳ類3.0.4建筑整體氣密性等級可按自然壓差下的換氣次數Nn分為8級,并應符合表3.0.4的規定。表3.0.4建筑整體氣密性分級(次/h)分級1234指標Nn>0.2000.200≥Nn>0.1500.150≥Nn>0.1000.100≥Nn>0.075分級5678指標0.075≥Nn>0.0500.050≥Nn>0.0300.030≥Nn>0.015Nn≤0.0154壓差法4.1測試條件4.1.1既有建筑正常使用或新建建筑裝飾工程完工后才可進行測試。4.1.2待測建筑室內外溫差乘以建筑空間高度(或建筑部分空間高度),不宜大于250m?K。4.1.3測試期間,室外風速不應大于3m/s。4.2試驗準備4.2.1測試前應對房間內所有與外界連通的部位進行處理,具體要求可按表4.2.1進行。表4.2.1測試準備要求構件種類要求外門關閉通往非測試空間的地下室、樓梯間、閣樓、倉庫、儲物間、車庫等空間的門或蓋板關閉連通測試空間的門、窗打開連通非測試空間的門、窗、孔洞關閉外窗關閉屋面天窗關閉連通測試空間與非測試空間通風器封閉通風系統進出口封閉空調系統風口封閉未使用的預留孔或預留管道封閉4.2.2應測量房間樓板面積、表面積,并計算建筑內部容積。4.2.3應將檢測設備安裝在窗、門等建筑開口處,并對檢測設備與建筑相聯部位進行密封。4.3測試4.3.1應將室內外壓差調到50Pa以上,檢查本標準表4.2.1的準備情況。如發現密封缺陷,應重新密封。4.3.2應同期記錄測量房間內、外溫度、室外風速。測試30s零風量室內外正壓差平均值與零風量負壓差平均值,如果兩者任何一個壓差平均值大于5Pa,則不得進行測試。4.3.3應以室內外壓差50Pa為中心點,選取5個測試點,每個測點的差值不應小于5Pa。并應記錄每個壓差狀態對應的風量、氣流系數、泄漏系數、氣流指數。4.3.4應按本標準第4.3.3條要求進行一次反向壓差測試。4.4數據處理與分析4.4.1建筑整體氣密性能的檢測值應符合下列規定:1不同壓差下換氣次數應按下列公式計算:N50N50式中:N50+、N50L50+、L50V——被測建筑內部容積(m3)。2建筑的換氣次數應按下式計算:N504.4.2室內外壓差為50Pa的建筑整體氣密性與標準壓力下的換算應按下列公式計算:Nn=N50/21(4.4.2)4.4.3根據自然壓力下建筑整體氣密性能,宜對待測建筑整體氣密性能進行分級。5示蹤氣體法5.1測試條件5.1.1既有建筑正常使用或新建建筑裝飾工程完工后才可進行測試。5.1.2測試期間,室外風速不應大于3m/s。5.1.3宜采用六氟化硫(SF6)或二氧化碳(CO2)進行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5.1.4現場示蹤氣體濃度測點的數量應根據室內面積和高度確定,并符合下列規定。1應至少設5個測點;2室內容積每增加2500m3,應增設1個測點;3室內容積大于70000m3,應至少設30個測點;4應沿高度方向分層,每7m應為一層,不足7m應按一層計算;5所有測點應均勻布置,每個測點代表的體積應基本一致。5.1.5現場應布置攪拌風扇,使室內空氣充分混合。5.2試驗準備5.2.1測試前應對房間內所有與外界連通的部位進行處理,具體要求可按本標準表4.2.1進行。5.2.2應測量房間樓板面積、內部容積、表面積等參數。5.1.3應記錄測量房間內、外溫度、室外風速。5.3測試5.3.1應測量房間內的示蹤氣體背景濃度C0和示蹤氣體室外濃度Cout。5.3.2應按表5.3.2確定示蹤氣體的目標濃度Ctarget。表5.3.2示蹤氣體目標濃度示蹤氣體目標濃度(ppm)SF6≥100CO2≥50005.3.3應根據示蹤氣體的目標濃度和背景濃度,計算所需的示蹤氣體釋放量Vtarget。 (5.3.3)式中:Vtarget——所需的示蹤氣體釋放量,單位為立方米(m3);Ctarget——示蹤氣體目標濃度,單位為百萬分之一(ppm);C0——示蹤氣體背景濃度,單位為百萬分之一(ppm);Vroom——房間體積,單位為立方米(m3)。5.3.4應釋放示蹤氣體,使房間內示蹤氣體濃度超過目標濃度。5.3.5當5個測點的示蹤氣體濃度與平均濃度的偏差小于10%時,可認為房間內示蹤氣體均勻混合。若30分鐘后仍未均勻混合,應重新釋放示蹤氣體并調整攪拌風扇,使房間內示蹤氣體達到均勻混合。5.3.6示蹤氣體均勻混合后,應每5分鐘記錄各測點示蹤氣體濃度,記錄時間不應少于4小時。5.4數據處理與分析5.4.1應按式(5.4.1)做ln(C(t)-Cout)和t的線性回歸,求得換氣次數Nn, (5.4.1)式中:Nn——自然壓力下換氣次數,單位為每小時(h-1);ti——室內示蹤氣體均勻混合后第i個記錄點對應的時刻,單位為小時(h);ln(C(ti)-Cout)——室內示蹤氣體均勻混合后第i個記錄點對應的室內示蹤氣體濃度與室外示蹤氣體濃度差值的自然對數;n——室內示蹤氣體均勻混合后的記錄點數。5.4.2根據自然壓力下建筑整體氣密性能,宜對待測建筑整體氣密性能進行分級。6檢測報告6.0.1現場原始記錄應包含以下基本信息:1)檢測編號、檢測日期、檢測部位。2)檢測儀器設備名稱、型號、精確度及使用前后狀態。3)現場封堵情況、建筑外門窗結構形式、建筑狀態。4)從檢測儀器讀取的測試值。6.0.2采用壓差法進行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檢測報告應包含以下信息:1工程概況及建筑信息2檢測時間及室內外溫度、風速、大氣壓等3檢測依據的相關標準及委托方提供的技術資料4檢測儀器名稱及型號5檢測前后自然壓差平均值、壓差-漏氣量曲線圖、單位圍護結構表面積泄漏量、氣流系數、泄漏系數、氣流指數等檢測數據及結果6檢測結論,即建筑換氣次數和相應的建筑整體氣密性等級7建筑外立面、檢測設備現場安裝圖等現場檢測圖片8檢測人員、審核人員、批準人員的簽字。6.0.3采用示蹤氣體法進行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檢測報告應包含以下信息:1工程概況及建筑信息2檢測時間及室內外溫度、風速、大氣壓等3檢測依據的相關標準及委托方提供的技術資料4檢測儀器名稱、型號、示蹤氣體類型。5檢測前后自然壓差平均值、示蹤氣體背景濃度、室內示蹤氣體濃度平均值、室外示蹤氣體濃度平均值、換氣次數等檢測數據及結果。6檢測結論,即建筑換氣次數和相應的建筑整體氣密性等級7建筑外立面、檢測設備現場安裝圖等現場檢測圖片8檢測人員、審核人員和批準人員的簽字。
附錄A檢測儀器A.0.1檢測儀器應具有有效期內的檢定合格證、校準證書或測試證書。A.0.2壓差法檢測儀器性能應符合表A.0.2的規定。表A.0.2壓差法檢測儀器技術性能指標序號測量儀表名稱測量范圍最大允許誤差1風量測量儀0~7000m3/h5%2壓力測量儀0~100Pa≤±2Pa4溫度測量儀-50℃~50℃≤±0.5℃5風速測量儀0.1m/s~20.0m/s≤±0.1m/s6空盒氣壓表80~120kPa±0.2kPaA.0.3示蹤氣體法檢測儀器性能應符合表A.0.3的規定。表A.0.3示蹤氣體法檢測儀器技術性能指標序號項目內容最大允許誤差1示蹤氣體傳感器(CO2)≤±5%2示蹤氣體傳感器(SF6)≤±5%3溫度測量儀≤0.5℃4濕度測量儀≤±5%5風速測量儀≤±0.1m/s6質量流量控制器≤±2%7計時器<1%A.0.3檢測的儀器應定期進行校準,校準有效期不宜超過1年。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及性能評價標準條文說明1總則1.0.1本條主要闡明制定本標準的目的,是在于通過規范建筑圍護結構的氣密性能測試方法,合理評價建筑整體氣密性水平,以促進建筑整體氣密性的提高。1.0.2本標準的檢測方法適用范圍涵蓋了我國各氣候區的各類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以及工業廠房。建筑圍護結構氣密性分級適用于公共建筑(包括寫字樓和政府辦公樓等辦公建筑、商場和金融建筑等商業建筑、旅館飯店和娛樂場所等旅游建筑、教育和體育建筑等科教文衛建筑、通信和廣播用房等通訊建筑及機場和車站建筑等交通運輸用房,以及居住建筑的施工驗收等環節,并明確有需要的部分行業工業廠房可按照本標準規定執行。3基本規定3.0.1中國人口多,城鎮建設用地有限,城鎮建筑以大型建筑和高層建筑為主。受檢測方法、測試能力和建筑內部空間形式的影響,大體量建筑整體氣密性的測量往往存在測試工作量大、測試時間長、測試精度差,甚至無法測試的情況。為了降低建筑整體氣密性測試的難度、提高測試結果的可比較性、實現對大體量建筑的測試,標準按照建筑空間形態,對建筑進行分類,并規定不同的測試方法。A類建筑主要是住宅、賓館、辦公樓等,其空間特征是整棟建筑由多個重復出現的小空間組成。B類建筑主要是體育館、音樂廳、電影院等。這類建筑中,一個主要房間的體積占建筑總體積的絕大部分,其它輔助房間圍繞主要功能房間布置,空間占比較小。標準將A、B類之外的建筑都歸為C類,例如:有中庭的商場等。可將其看做是A、B類建筑的組合。其空間特點是既有重復出現的小空間,又有體積很大的空間,兩種空間體積占比相當。3.0.2為了突破壓差法測試設備能力的限制,解決大體量建筑的整體氣密性測試問題,本標準中除了將目前國內較為常用的壓差法作為檢測方法外,還引入了示蹤氣體法進行大體量建筑的整體氣密性測試。本條按照建筑空間類型和兩種測試方法的特點,對測試進行了分類。分類測試的總體思路是:以實現對建筑整體氣密性評價為目標,在保證測試結果的代表性、準確性和可比較性的基礎上,抓住影響待測建筑整體氣密性的主要因素,適當降低測試難度和工作量,適應工程檢測應用需求。方法的選擇上優先采用壓差法,以示蹤氣體法作為補充。測試主要針對建筑的主要空間和構造部位,化整為零、降低難度和工作量。3.0.3本條按照建筑類型和待測試的建筑狀況規定應采用不同的整體氣密性測試方法。目前,建筑整體氣密性測試最常用的是壓差法。按照國內外主要設備的測試能力,并考慮待測建筑整體氣密性的分布范圍,當建筑整體氣密性非常好時,建筑容積超過70000m3后壓差法無法進行測試。當建筑整體氣密性較差時,壓差法能夠測試的建筑容積還要減小。因此,本標準中將建筑容積70000m3作為壓差法測試的上限。按照本條的規定,進行建筑整體氣密性測試應描述為:X類建筑Y類測試(其中:X按照建筑分類分別為A、B、C;Y按測試類別分別為Ⅰ、Ⅱ、Ⅲ、Ⅳ)。3.0.4本標準按照目前已經完成的建筑整體氣密性測試結果數據,并參考德國建筑法規中對建筑整體氣密性的要求,將建筑整體氣密性等級按照自然壓差下的換氣次數劃分為8級。采用自然壓差下的換氣次數進行分級,一方面可以將建筑整體氣密性與建筑能耗、室內空氣品質控制聯系起來。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示蹤氣體法測試得到的直接是自然壓差下的結果,無需進行復雜的換算。而壓差法測試在室內外大壓差的作用下測試精度易于控制,且積累的實測數據較多,研究較為充分。4壓差法4.1.2風速和建筑室內外溫差會造成建筑物內外之間的“自然壓差”。建筑物的高度越高,其影響就越大。因此,應盡量選擇無室內外溫差以及無風或微風條件下進行測試。室外溫度較低時,建筑室內的熱空氣會上升,導致通過建筑物上部的滲透處流出,而在建筑物下部,室外冷空氣通過滲漏處流入。在此條件下,建筑物上部區域形成超壓,即正自然壓差,下部區域則形成負壓差的低壓。溫差越大,建筑物高度越高,自然壓差也越大,因此在測試時,應考慮室內外壓差及建筑物高度的綜合影響。4.1.3在風力影響下,建筑物迎風面將形成負壓,即負自然壓差;在背風面會形成正壓,及正自然壓差。室外風力越大,影響建筑物迎風面的自然壓差就越大,導致測試時的誤差增大。室外風速測點為建筑物迎風面距地面1.5米,距墻面2米的位置。4.2.2計算建筑內部容積時,應減去建筑內部梁、柱、墻等結構構件的體積。4.3.3建筑室內外高壓差的測量精確度比低壓差要好,因而測試時,應盡量在高壓差下進行。針對大型建筑,應選用大功率、高風量的風機或采用輔助風機來滿足風量的要求,但是室內外壓差最低不能小于30Pa。宜采用負壓進行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負壓檢測是指通過鼓風機向室外鼓風,使得室內壓力下降,從而使房間內外產生壓力差的一種檢測方法。4.3.4由于房間內受外界干擾較小,一般情況下均采用負壓進行整體氣密性檢測。正壓檢測是指鼓風機向室內鼓風,使得室內壓力上升,從而使房間內外產生壓力差的一種檢測方法。正壓檢測時要求房間外環境比較穩定,因此,一般不建議采用。只有當室內空間狹小無法進行檢測操作時,才采用正壓進行建筑整體氣密性檢測。5示蹤氣體法5.1.3六氟化硫(SF6)和二氧化碳(CO2)是經常用于房間換氣次數的兩種示蹤氣體。5.1.4室內設置多個示蹤氣體濃度測點是為了檢驗房間內示蹤氣體濃度的均勻性,ASTM-E741-2011要求均勻性檢驗測點數量不少于5個,因此本標準中測點數量最少設置為5個。測點數量應隨著室內面積的增加而增加,在GB/T18204.2-2014的現場采樣檢測布點要求中,室內面積50m2~200m2的房間設置2個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