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姝艷E-mail:syzhang@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一、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二、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三、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第二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發展一、系統自然觀二、人工自然觀三、生態自然觀預讀范例我們人類是如何看待我們所居住的這個自然界的呢?某Q坐的飛機在地球某地上空突然失事,他靠降落傘掉到一個小島上。小島上居民對于自然界的看法根本不同,他們相信每一個動植物都有一個主宰它們的神靈,認為森林有樹神,水有水神,他們敬畏它。每一個類都有自己的一個神秘世界。整個世界是浮在一個盛裝汪洋的水盆里,而這個水盆也是由一個神靈托著的。總之,這里的居民認為他們周圍到處都有神靈,因此,他們過著一種敬畏神靈的生活,有著各種繁雜的敬神儀式。而且那里的人因為他是從空中落下來的,也把他當作了天神崇拜。而某Q則把自然界看作是由物理的四種力相互作用構成的一個無神世界,自然界一切都是經過長期的自然而然的自發演化而來
的。人類是自然界生命發展到現在為止的最高級的生命形式。人類因此可以支配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之為人類
服務。例如,我們創造了各種人工制品,創造了城市,改變
了人類的居住環境。問
題為什么同處一個地球的人類的不同部族對自然界的看法與現代社會中的我們有如此之不同的“對自然的看法”呢?如果我們回顧歷史,歷史上的我們的同族對自然的看法與我們現代的看法相同嗎?進一步,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對自然界的看法都一樣嗎?你問過別人的看法嗎?進一步的,你童年或少年時對自然界的看法與現在的看法一樣嗎?什么地方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進一步,有一個客觀的、獨立于我們之外的自然界嗎?更進一步的,我們所看到的這個廣闊無垠的自然界是從來如此呢,還是逐漸演化成為今天這個樣子的呢?實例:云南納西族的自然觀署是人的同父異母兄弟;森林是屬于署的。自然界本身有權利;署自然觀的價值:保護了納西人居住地的自然和生態。納西族東巴信仰與風水自然觀是關于自然界及其與人類關系的總的 觀點;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觀的高級形態, 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核心;馬克思主義自 然觀是具有革命性、科學性、開放性和與時 俱進等特點的辯證自然觀,是自然辯證法的 重要理論基礎。自然觀部分的講述,主要包括:
人類自然認識史,即自然觀發展史;
科學技術對自然觀的影響;
人與自然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戰略。教學重點一是了解人類自然觀的歷史演變。二是從中認識人類思想發展,通過科學運動,認識自然界普遍聯系和永恒運動;三是正確認識人和自然的關系,樹立人和自 然持續協調發展的觀念,了解人類可持續發 展觀念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第一節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一、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是建立在古代科學技術基礎上的樸素唯 物主義和自發辯證法的自然觀,它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形成 的最初思想淵源。(一)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淵源和基礎原始社會的人類實踐水平和認識能力低下,活動范圍狹窄,他們對自然界既產生了客觀現實的、樸素的觀念,又形成了某些神秘的觀念。奴隸社會的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相分工,產生了階級的分化;哲學和自然科學相融合,形成了整體知識形態的自然哲學。112011年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莫納魯道(二)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觀點和特征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主要觀點是:自然界是具有無限多樣性的統一體,它體現在具體的物質形態中;自然界“處于永恒的產生和消滅中,處于不斷的流動中,處于無休止的運動和變化中”[恩格斯.自然辯證法.于光遠等編譯.人民出版社,
1984.15.];人和其他動物都來源于自然界。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特征主要體現在:直觀性、猜測性、思辨性等。(三)中西方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古代中國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觀點。古代希臘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基本觀點。中西方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特點。中國古代自然觀背景:中國古代科學技術三個階段:戰國到秦、漢前(475B.C.--221B.C.):科學技術的許多門類都取得了重要成就;秦、漢到南北朝(221B.C.~A.D.581):形成了具有中國特點的實用科學體系;唐、宋(618-1276):科技發展達到高峰與古希臘比較:由定律、定理表現的理論自然科學不如古希臘,而實用科學長期處于領先地位;中國古代實用科學:與技術沒有分化的一種知識形態。16中國科學技術曾經一度領先5世紀-15世紀:中國在科學技術上居于世界領先地位,其標志是形成了:四大學科體系:農、醫、天、算四大發明:指南針、印刷術、火藥、造紙 術典型成就:指南車復原圖多次發明,多次失傳,為什么?典型成就:張衡候風地動儀Addy_v.avi(一)神話與巫術自然觀——原始自然觀馬克思說:神話是“通過人民的幻想用一種不自覺的藝術方式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式本身”(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113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各民族均有自己的神話“文本”。中國有《山海經》和《淮南子》等;西方有《神譜》和《荷馬史詩》等。1、神話:神話是在原始社會里,人類用幻想的形式,按照自己的心理與愿望,對自然和社會潛在
力量所進行的描摹、解釋和傳述的故事。神
話以表象類比的方式來解釋世界的生成、演
化。這是科學思維的萌芽與宗教、神話之類
的幻想的一種聯系。神話大體產生于舊石器時代晚期。2、創世神話:有關萬物起源的神話,它主要包括:開天辟 地、人類起源、民族誕生、文化發端以及宇 宙萬物肇始等。它是神話的主體部分,是原始人類早期的自 然觀。創世神話,大體產生在新石器時代。就社會 形態而言,大約在母系氏族社會中后期。3、中國古代的創世神話:過去知道的并不多。有些外國學者甚至 認為我國沒有真正的創世神話。現在發 現中國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都有自己的 神話,以及創世神話。最著名的是盤古開天辟地神話其記載如下: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 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 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 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盤古日 長一丈,如此萬八千歲,天數極高,地 數極深,盤古極長,后乃有三皇。《三 五歷記》4、反映技術斗爭的神話故事:“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衛填海”改造自然,與自然抗爭的技術斗爭故事。后裔射日:丁紹光精衛填海-工筆畫夸父追日-郵票5、渾沌神話及其特征:幾乎每個民族創世神話都有“渾沌”說法,中國古代的混沌有多種說法。其中比較著名
的有《莊子·應帝王》中的“混沌”: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
渾沌。倏與忽時相遇于渾沌之地,渾沌待之
甚善,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
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嘗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宇宙形成前模糊一團的景象。(二)非理性的陰陽、五行和八卦說五行——水、火、木、金、土。《尚書·洪范》:相生相克與循環觀。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產生于春秋時期的用于占卜的《易》是這種五行轉化為陰陽八卦思想的淵源。西漢董仲舒(約前178~前104)體系化。“五行”:之間關系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五行之義》中說:
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終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是故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而金受土,水受金也。諸受之者,皆其父,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
結合鄒衍的學說,可見,五行之間有相生一面,也有相克一面。其圖如下:五行相生相克圖相生關系: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相克關系: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制約關系:金抑制木克土;火
抑制金克木;水抑制火克金;
土抑制水克火;木抑制土克水。化解關系:火化解木克土;土
化解火克金;金化解土克水;
水化解金克木;木化解水克火。木火水金土相生相克五行說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行,如何翻譯?通常譯為five
elements(五種元素),有人認為它們是五種動態的、相互作用的力。行,意指to
act,to
do,所以,五行,又譯為:fiveactivities,five
agents,five
powers.觀點:五行相生相克,導致事物或現象。《洪范》還表達了“天人感應”的思想,特別是君主與天的感應。30
近代(日常):金、木、水、火、土。李約瑟:五行的概念不是一系列五種基本物質的概念, 而是五種基本過程的概念。中國人的思想在這里獨特 地避開本體而抓住了關系。張岱年:先秦認為五行是生活中的五種基本資料。董 仲舒以后多認為五行是構成萬物的五種元素,但不是最 基本的元素,五行從屬于天地陰陽。五行的一些象征性關系五行木火土金水時春夏六月秋冬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即相屬的生肖)寅虎卯兔午馬巳蛇戌狗、丑牛未羊、辰龍酉雞申猴亥豬子鼠數8
37
25
109
46
1方東南中西北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味酸苦甘辛咸臭膻焦香腥朽色青赤黃白黑臟肝心脾肺腎體筋脈肉毛皮骨官眼舌口鼻耳事貌視思言聽牲羊禽牛犬豬五行思想的應用數和五行思想是中國古代許多知識和學問的理論根據。
氣象學。我們現在知道雪花是六角形的,最早指出它的形狀是韓嬰,在B.C.135年的《韓詩外傳》中說:凡草木花多五出,雪花獨六出,……。
雪花為什么是六角形?一直無人探討,直到A.C.12世紀,朱熹才提出這樣的解釋:雪花所以必六出者,蓋只是霰下被猛風拍開,故成六出,……
又六者陰數,太陰數,太陰玄精石亦六棱,蓋天地自然之數也。
[吳彤注:前以自然現象解釋,后者則到五行學說去附會]
西方當時沒有人意識到雪花形狀是六角形的,1611年德國天文學家刻普勒才辨認雪花為六角形的。(三)中國古代(理性)自然觀春秋戰國(前770-221):學術繁榮、百家爭 鳴,初步奠定了中國古代知識發展的情態, 正好與古希臘的學術繁榮交相輝映。所謂百家爭鳴,主要指:儒、荀、老、莊、 墨、道、法、名、陰陽等。最重要的三家: 儒、墨、道。1、儒家自然觀周出《易》,開始是卜筮用書。大
約形成于殷周之際,傳說伏羲氏始
做八卦,周文王推演為六十四卦。
有兩個部分:《易經》和《易傳》,前者形成于周,后者舊說孔子(前551-前479)所作,近認為,是戰
國以來的解易作品匯集。后經過儒
家改造,成為儒家自然觀的主要依
據,是儒家的最高典籍。然而,儒家很少教導人們去研究物 理的自然。最多希望人與自然和諧 的統一,人詩意地自然的生活。《易》和儒家的主要觀點:有天地,然后萬物生焉。生生之謂易(易即交易,變化,改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剛柔者,立本者。剛柔相推而成變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道自然觀老子(約前580—前500)開創。莊子(約前369—前286)繼承、發揚。
道的含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 始;有名,萬物之母。道者,萬物之所由也,蔗物失之者死,得之者生,為事 逆之則敗,順之則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 氣以為和。道者萬物之所由也,……
道的品性:
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惚兮恍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天道運而無所積,故萬物成。
道學的特點: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3637氣論思想氣的概念
源于先秦;其核心思想是“萬物皆生于氣”。《淮南子·原道訓》:“氣者,生之元也。”
漢代王充等將元氣看作天地萬物的本原。
北宋張載發展起來氣的理論;后來王廷相、王夫之、戴震都繼承、發揮了張載的學說。
物質起源于(物質性的)氣。
無定的、彌漫的物質觀。38明代生物學家王逵《蠡海集》:
天(雨露霜雪):
氣
地:
草木土石:
鳥獸蟲魚:
人類:氣+形氣+形+性氣+形+性+情氣+形+性+情+義(四)中國古代自然觀的特點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也有非理性的因素。
1)強調關系(陰陽五行)、變化(氣),自發運動;
2)缺乏有形的物質始基思想;
3)強調自然、社會和人生統一或聯系(天人合一),特別是中國古代文人的自然觀;
4)理性和非理性雜糅,分野比較晚近。
5)后期基本沒有大的變革。古代西方自然觀科學與藝術的成就雅典衛城建筑群,B.C.800(一)關于萬物起源的神話觀:古巴比倫神話:秩序戰 勝渾沌,用渾沌的尸體 建造了山川、陸地;古希臘神話:開俄斯生 出天、大地該婭,黑暗 和白晝;關于創始:埃及,埃及創始神話:埃及的大氣之神舒(Shou),把他的女兒天神努特(Nout)舉起使得她與大地分開,宇宙就這樣形成了。圖中可見,是按 照人的模樣塑造 宇宙。古希臘的科學技術與自然哲學4647古希臘科學技術
一般而言,古希臘時期主要是指從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30年羅馬帝國消滅了希臘人統治的埃及托勒密王朝為止。古希臘社會的經濟支柱主要是手工業和商
業,而不是農業。而就科學而言,古希臘在天文學、
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和醫學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堪稱古代西方世界科學發展的一個高峰。48在天文學上,古希臘人很早就有了球形天體的觀點,并且產生了地心說和日心說。在數學上,有畢達哥拉斯學派的許多幾何證明和無理數的發現。更為著名的就是歐幾里德的數學巨著《幾何原本》,不僅從此
創立了極為系統和嚴格的歐式幾何體系,而且帶給科學研究一
種嚴謹的演繹邏輯方法。另外,出現了像阿基米德這樣的科學大師,他研究了很多形體 復雜的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方法,發明了許多機械,發現阿基米 德定律,提倡實驗方法。同樣,亞里士多德也是希臘時期的一 位重要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在科學上,他創立了物理學(盡管 在今天看來并不正確),建立了形式邏輯,在對生物進行實驗 研究的基礎上,創立了系統的生物學和博物學,并且系統地研 究了生物的分類。在醫學上,有著名的希波克拉底的以四種體液為基礎的醫學, 并且希波克拉底宣言至今為止仍然是全世界醫生所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49古希臘自然哲學自然哲學,是拉丁文Philosophia Naturalis的意譯,是關于自然界及其內在本性的哲學研究,在古代指的是自然知識的總匯和統稱,其目的是獲得自然界的完整圖象。50古希臘自然哲學興起的歷史背景亞里斯多德關于哲學與科學誕生的三個條件:驚異、閑暇、自由。
希臘人:一個好奇心的民族從沒有一個羅馬人是因全神貫注于對數學圖形的冥想而 喪生的
提供希臘人以閑暇的是奴隸制,雅典(全盛時代):公民:9萬;奴隸:36.5萬;被保護 民:4.5萬前五世紀:斯巴達:公民9千人(4萬),家屬在內4萬 人;希洛人20萬人;皮里阿希人3萬
提供希臘人自由的是城邦民主制。雅典:五百人會議拉斐爾《雅典學院》(1510~1511)5152古希臘創立自然哲學和理論自然科學,是近代歐洲自然科學產生的主要思想淵源。
他們沒有留下造福于后人的偉大工程,也沒有作出什么杰出的技術發明,可是在精神方面,他們的遺產是難以估量的。他們熱愛自由,不肯屈服于暴君,民主體制年輕而富有活力。他人熱愛生活,四年一次的奧林匹克競技會是他們歡樂生活的寫照。他們崇尚理性和智慧,熱愛真理,對求知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熱忱。主要代表人物:泰勒斯(Thales)
“七賢”之首宇宙如此廣闊,忙于地上的事情而忘了看天,是一種更 可笑的無知。
年代:公元前600年為其鼎盛年
生平:生于米利都,游學埃及與巴比倫。
趣聞:哲學家并非不能致富,非不能也,實不為也!
把目光轉向天空,超凡脫俗的理性態度。超越的、非功利的,對現實的功利不計,專注天空而忽視大地。這是希臘以致整個西方的思想品格。米利都學派5354橄欖的故事泰勒斯是一個商人,可是他不好好經商,不好好賺錢,他老去探索些沒用事情,所以他很窮,賺不到錢,他有一點錢就去旅行就花掉了,所以有人說哲學家是那些沒用的人,賺不到錢的人,很窮的人。泰勒斯有一年運用他掌握的知識賺了一筆錢,他知道那一年雅典雅人的橄欖會豐收,然后租下了全村所有的榨橄欖的機器,于是乘機抬高壟斷了價格就賺了一把錢,以此來證明哲學家,有智慧的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他有更樂于追求的東西要去追求,賺錢,如果他想賺的話,他是可以比別人賺得多的,不過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只顧天空不看腳下的天文學家泰勒斯有一天晚上走在曠野之間,抬頭看著星空,滿天星斗,可是他預言第二天會下雨,正在他預言會下雨的時候,腳下一個坑,他就掉進那個坑里差點摔了個半死,別人把他救起來,他說謝謝你把我救起來,你知道嗎?明天會下雨啊,于是又有個關于哲學家的笑話,哲學家是只知道天上的事情不知道腳下發生什么事情的人。但是兩千年以后,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一個民族只有有那些關注天空的人,這個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個民族只是關心眼下腳下的事情,這個民族是沒有未來的。而泰勒斯就是標志著希臘智慧的第一個人。
萬物源于水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從水里產生出生的,最后又復歸 于水。水是世界上萬物的本原。哲學上,提出世界本原(始基)的概念。
本原(亞里士多德):“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構成,一切都由它產生,最后又都復歸于它,該物就為本原。”
這里的意義不在于這句話是否正確,而在于其說話的方式。
科學與哲學思維的原則:從紛繁復雜的現象中找出共同的原理,再從原理說明更多的現象55其他代表人物:
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無限世界萬物的本原不是我們所知的元質,而是一種不固定 的物質,稱之為“無限”(也有譯為“不定質料”的)萬物所由之而生的東西,萬物消滅后復歸于它,這是命 運規定了的,因為萬物按照時間的秩序,為它們彼此間 的不正義而互相償補。
阿那克西米尼(Anaximense)
氣靈魂是氣,火是稀薄了的氣,氣凝聚時先變成水,再變 成土,再變成石頭。56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學派畢達哥拉斯生平:愛奧尼亞的薩莫斯人,據說就教過泰勒斯,去埃及留學過,后移居南意大利的克羅敦。集科學、哲學、宗教于一體的神秘教派,對圓崇拜。5758在現世生活里有三種人,正象到奧林匹克運動會
上來的也有三種人一樣。那些來作買賣的人都屬
于最低的一等,比他們高一等是那些來競賽的人。然而,最高的一種乃是那些只是來觀看的人們。
因此,一切中最偉大的凈化便是無所為而為的科
學,唯有獻身于這種事業的人,亦即真正的哲學
家,才真能使自己擺脫‘生之巨輪’。59萬物皆數。用客觀的精神實體來解釋世界的起源問題
一為點、二為線、三為面、四為立方體,由此而生成萬物。宇宙和諧
宇宙是一種幾何結構
地是一個圓球.
宇宙也是一個球體,它由一系列越來越小的同心球組成,每個球都是一個行星的運行軌道。
宇宙中心是“中心火”,10個天體:對地、地球、月亮、太陽、金星、水星、火星、木星、土星和恒星天。畢達哥拉斯主義
我們的經驗世界的可理解性就是作為其基礎的數學的可理解性。
更加抽象60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約公元前536-470辯證法思想的奠基人一些名言:
世界是不堆永恒的活火,火代表了萬物流動變化的本質。
萬物皆流、無物常駐
太陽……每天都是新的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對立產生結合,從一致的音調里產生出完美的和諧
一切事物都是通過斗爭產生的
領悟:戰爭是普遍的,斗爭就是正義,一切事物都是由斗爭產生的。萬物的本原既不是水,也不是氣,而是比水和氣更加生動、更善于變化的火。三種基本形式:火變成水,水變成土,反過來土變成水,水變成火。人的靈魂是神圣之火的一部分。6162愛利亞學派巴門尼德(Parmenides,約公元前520-445)
存在論:變化只是假相,不變才是本真存在者不是產生出來的,也不能消滅;存在者是連續不可分的“一”;存在者是不動的
依靠抽象形象,從感性世界概括出最一般的范疇
“存在”,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與存在是同一的”命題。
實際上,巴門尼德認為你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條河流。芝諾(Zenon)反對運動的論證
二分法移動位置的東西在達到目的地之前必須達到途程的一半。而 在此之前,又得通過一半,依此類推,運動不能開始.
阿喀琉斯(追不上龜)物體為了通過一段距離,必須通過這距離的一半,阿喀琉斯 永遠追不上烏龜.每當他追到烏龜原來的地方,烏龜又前進 了一段路.63
飛矢不動飛矢在每一瞬間總是處于同一空間,在此瞬間是靜止 的,因此全程靜止。運動場
同一時間內,同等距離必須以同等速度通過,但經過一個以同一速度相反運動的物體時,比靜止時快兩倍,運動的規律與事實相矛盾64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約公元前495-435四“根”說:
火(照耀萬物的宙斯)
氣(哺育萬物的赫拉)
土(地獄神埃多涅烏Aidoneus)
水(西西里水神涅司蒂Nestis)他們通過“愛”的結合生成萬物,通過“爭”的分解使 得事物消亡。宇宙之初,愛的力量融合一切,出現混沌 之球(sphere)。后來爭的力量崛起,從混沌中分離出 以太(天空),接著是火(太陽),是土,土中有水, 水和土一起形成大地,水被火蒸化產生氣,火和氣又形 成星辰,宇宙萬物由此化生。65留基伯與德謨克利特Leukippos,約公元前500-440;Demoncritus,約公元前460-370
“經驗的自然科學家和希臘人中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學者”
原子論Atom:不可分割的意義。原子在物理上不可分割,原子之間存在虛空,原子不可毀滅,永遠運動原子和虛空作為存在和非存在,都是構造自然萬物的本原。原子是構造萬物的基本粒子,虛空為原子提供位移運動的場所。世界萬物彼此不一樣,是因為組成它們的原子在形狀、大小、數量上不一樣。決定論:沒有什么是可以無端發生的,萬物都是有理由的,而且都是必然的。
特點與意義用抽象的物質實體解釋世界;從統一性出發具體解釋世界的多樣性。66普羅泰哥拉Protagoras,約公元前480-前408
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 不存在的尺度。
一、充分重視人的價值,提高人作為認知世界的主體的重要性二、打破了當時神主宰世界的局面三、高揚了人的理性價值
只有意見,沒有知識(客觀真理)。67蘇格拉底(Sokrates,約公元前469-399)蘇格拉底:哲學的轉型(自然哲學過渡為倫理學),將哲學從自然拉回到人間。自知無知,對善的追求精神助產士“牛虻”
“我就對自己說:我比這個人有智慧;雖然我們兩個人都不真正知道善的和美的東西,但他并不知道,卻自以為知道,而我既不知道,也不自以為知道。看起來,正是在不知道的事情也不自以為知道這一點上,我比這個人要有智慧些。”68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347)柏拉圖:理念論與宇宙論不懂幾何者不得入內;能談哲學者才可治國。理念(forms)是同個別事物分離的永恒不變地獨立存在的一種本體,而流動變易的自然事物只是對理念的摹仿與分有。“如果世界確實是完美的,創造者確實是善良的,那么很明顯,他必定是觀照那永恒的范型的。否則(這是一個不虔誠的假設),他便注視那生滅不已的事物。”“處于同一存在狀態的東西,是理性的思想所把握;處于變動和生滅的過程而從未實在的東西,是無理性的感覺對象。”在宇宙論中,作為創造者的神以混沌為質料,使之與空間結合,并以理念為范型,創造出整個宇宙系統和自然界。69(二)對本原的理性猜測:泰勒斯(約前624~前547),水,萬物始基——水是萬物不可須臾離開的;如胎兒生活在羊水中,如生命離不開水。畢達哥拉斯(約前570~前490),數,規律是萬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約前540~前480),火,邏各斯是萬物的本源。德謨克利特(約前460~前361),原子,機械性。柏拉圖(約前427~前347),理念,數,幾何完滿性。(三)理性體系的自然觀代表:亞里士多德(約前384~前322)
古希臘哲學和科學的集大成者。他的自然觀:球層結構的多層次宇宙系統,地球為宇宙中心月上與月下世界:月上世界,由純凈的“以太”元素組成,永恒,第一推動的原動力(原動天);月下世界是一個塵世世界,由土、水、火、氣四元素構成,有生有滅。自然運動與強迫運動,自然位置。四元素說及其特性火氣干土熱水冷溫74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四因說質料因:事物由什么東西形成形式因:事物根據什么形成動力因:事物形成的動力是什么目的因:指事物為什么而形成舉例:制陶者的陶土為陶器提供其質料因,而陶器的設計樣式則是它的形式因,制陶者的輪子和雙手是動力因,而陶器打算派的用途是目的因。古代西方民族思想同樣有巫術性質的東西。與中國的差異:
西方的官方宗教是排斥巫術的;因此,西方巫術是為民間服務的;
古代中國的官方懼怕它的不利方面,但是不排斥巫術,統治階級對巫術有愛好和專寵;巫術成為政治統治的一個工具;近代以后,逐漸弱化,被科學所擊敗。古代文獻中的怪物西方普林尼《博物志》(左)中國《山海經》(右)(四)古希臘自然觀特征強調物質世界的客觀性;自然界統一于一種或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自然界是一個變化不停的過程;萬物變化有自己的規律,這種規律是可以認 識的,可以言說的,因而理性色彩較濃厚一 些。小結:古代自然觀的基本特征(一)古代中西自然觀共同之處總體上都認為自然界是自然而然的;都是從某種渾沌到秩序的變化發展過程。是有規律的,客觀世界有統一性;事物普遍聯系著;自然界是演化發展的;80古代中國古希臘重關系重實體陰陽互補重協同對立統一重沖突自組織他組織(外力推動)天道與人道的統一月上、月下世界的分離具象思維抽象思維(二)古代中西自然觀的差異(二)古代中西自然觀的差異古代中國古希臘關于規律的可認識、可言說的性質不可言說性強可言說性強把自然觀作為認識自然的框架還是作為社會行為實用基礎以為社會服務的特征更強以認識自然本身的特征更強案例:社會中自由與王權的關系在自然觀中的反映差別——天文與人文的關系中央集權的社會特征同樣
反映在天象的解釋體系中,中央集權的秩序性特別強結果在天象的解釋方面,天文故事體現了自由城邦的社會性自然的始基比較無形,如氣。比較有形,如水,土,原子等。比較抽象:如數天文與人文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通過中西天學比較了解文化異同項目古代中國古希臘在五行和陰陽學說上有重要有重要的理論推理,為了理自然哲學的理論推理,但是沒有為了理論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也不具有種類繁多、比較極端的理論論而沉湎于抽象的推理;同時有種類繁多的、鼓吹極端的見解辯證法對辯證法中的某些辯論技巧和合法性感興趣對形式邏輯和對論證的純抽象分析感興趣哲學科學風格上的總傾向更重實效,關心可行與可被利用性,追求圓滿、中庸的解釋與答案,不大關心基礎性的問題,也沒有為了理論而追求抽象思維的觀念更專注于基礎性問題,有為
了理論而追求抽象思維的觀
念,追求極端、激進的答案。(三)古代自然觀的特點從整體上對自然界的本質和規律做直觀的考察,勾 勒了自然界的總畫面,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質性和統 一性,論述了自然界事物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辯 證法,提出了對立面的統一和斗爭是世界萬物發展 變化的內在原因。局限性:
質樸性:把自然界統一為具體事物;
思辨性:圓圈式的簡單循環;
猜測性:有啟發性,但幼稚,有神秘色彩所以稱為“樸素的自然觀”(與當時的科學水平相適應)(四)研究方法:觀察、類比與猜測以人類世界類比其他世界帶有原始性質的實驗方法;初步建立了以演繹為主的邏輯方法體系。(五)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作用1.它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形成的思想淵源。2.它從某一方面為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六)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缺陷受到原始宗教和神話的影響,希臘人的自然觀雖然在總體上是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但其中已經存在著如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立。受到當時自然哲學的限制,希臘人只是從總體上解釋了自然界而不能在細節方面科學地、具體地說明自然界,缺乏一定的科學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二、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是16-17世紀的自然哲學家們
吸收當時的自然科學成果尤其是牛頓經典力學理論,概括和總結自然界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所形成的總的
觀點。它是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形成的重要思想淵源。開普勒行星三定律(打破天體正圓、勻速運動的信條)哥白尼1543年發表《天體運行論》(地心到日心)布魯諾之宇宙無限論(打碎天球)伽利略運動學(從思辨式的質的研究到數學化的量的研究)(一)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思想淵源樸素唯物主義哲學家德謨克利特持有“原子論”。英國唯物主義哲學家培根等人持有唯物主義的“經驗論”觀點;荷蘭唯物主義哲學家斯賓諾莎等人持有唯物主義的“唯理論”觀點。經驗論:一種認識論的理論或學說,又稱經驗主義。它認為經驗是人的
一切知識或觀念的唯一來源,片面地強調經驗或感性認識的作用和確實
性,往往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貶低乃至否定理性認識的作用和確定性。90唯理論:與經驗論相對立,片面強調理性作用的一 種認識論學說,又稱理性主義。一般說來,唯理論 者不承認經驗論者所主張的一切知識都起源于感覺 經驗的原則;
他們認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可靠知識不是、也不可能來自經驗,而是從先天的、無可否認的“自明之理”出發,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得到的認為是是人心中與生俱來的
“天賦觀念”。(二)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科學基礎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科學基礎是牛頓的經典力學。
經典力學認為,物體若不受外力作用將處于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
物體的所有運動都是機械運動;
物體運動只有速度和位置的變化而無質量變化;
物體運動的過程和結果受到數學方程式的邏輯規定;
時間和空間是絕對存在的;
世界由不可再分割的粒子構成。(三)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觀點和特征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主要觀點是:自然界是由物質構成的物質世界,物質的性質取決于組成它的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的數量組合和空間結構,物質具有不變的質量和固有的慣性;一切物質運動都是物質在絕對的空間和時間中的機械運動,都遵循機械決定論的因果關系,物質的運動來源于外力的作用;自然界的未來發展嚴格地取決于其過去的歷史,不存在偶然性和隨機性;人與自然界是分立的。1.牛頓力學的建立開辟了科學發展的新時代
實現了天上力學和地上力學的綜合,形成了統一的力學體系——經典力學。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是人類認識自然及歷史的第一次大飛躍和理論的大綜合,對科學發展的進程以及人類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產生極其深刻的影響,標志著近代理論自然科學的誕生,并成為其他各門自然科學的典范。
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開普勒、笛卡爾等人在天文學、力學、光學、數學等方面的貢獻,為經典力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牛頓從青少年時代就對科學抱有濃厚的興趣、極強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望,學習非常勤奮;經過16世紀的宗教改革運動和17世紀中后期的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英國科學家擁有了當時世界上最為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9394經典力學影響著人類社會1、對自然觀念的影響
用力學的尺度去衡量一切,用力學的原理去解釋一切自然現象,將一切運動都歸結為機械運動,一切運動的原因都歸結為力,自然界是一架按照力學規律運動著的機器。這種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在當時是有進步作用的。由于它把自然界中起作用的原因都歸結為自然界本身規律的作用,有利于促使科學家去探索自然界的規律。它能刺激人們運用分析和解剖的方式,從觀察和實驗中取得更多的經驗材料,這對科學的發展來說也是必要的。但這種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理論思維的作用,忽視了事物之間的聯系和發展,因而又有著嚴重的缺陷。952、對自然科學的影響
牛頓經典力學的內容和研究方法對自然科學,特別是物理學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但也存在著消極影響。
牛頓建立的經典力學體系以及他的力學研究綱領所獲得的成功,在當時使科學家們以為牛頓經典力學就是整個物理學,甚至是全部自然科學的可靠的最終基礎。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牛頓經典力學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成為了科學家們共同遵循的規范,它支配了當時整個自然科學發展的進程。他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原理也普遍得到贊賞和采用。
牛頓研究經典力學的科學方法論和認識論,如運用分析和綜合相結合的方法與公理化方法及科學的簡單性原則、尋求因果關系中相似性統一性原則、以實驗為基礎發現物體的普遍性原則和正確對待歸納結論的原則,對后世科學的發展也影響深遠。963、對社會科學的影響
經典力學不但對自然科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社會科學方面,特別是對哲學和人類思想發展,也產生了重大影響。
在經典力學的直接影響下,英國的霍布斯和洛克建立和發展了機械唯物主義哲學,并由于其強大的影響力,使得唯物論從宗教神學那里爭得了發言權,并在隨后形成了人類歷史上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斗爭最為激烈的一段時期。經過康德和黑格爾對辯證法和機械唯物主義的研究和發展,以及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哲學已有研究成果的吸收,結合當時科學發展成果,最終建立了唯物主義辯證法。2.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問題主要體現在:肌肉運動神經沖動前一個神經狀態……第一,機械性;拉普拉斯給出了機械決定論的經典形式,如果知道宇宙的初始狀態和所有規律,就可以推出無論是昨天還是明天任何一個時刻的宇宙狀態。人之自由意志?喝茶98第二,形而上學性(孤立、靜止、片面);由于認為世界是一個機械,而機械是被設計好、決定好、已經完成了的,未完成的半個機械是不能運行的,不再認為世界象一個有生命的機體一樣可以進一步發展完善,于是就沒有了發展性,于是就產生了“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形而上世界觀。第三,不徹底性。僅將唯物論應用于自然領域,為“第一推動力”式的神學在社會歷史領域留下了空間。(四)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作用1.它為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義思想基礎。2.它為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論前提。(五)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缺陷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被恩格斯稱為“陳腐的”、
“僵化的”、“保守的”、“低于希臘古代”的自然觀。與自然科學發展有關。這個時期的自然科學還處于 分門別類的收集、整理、分析經驗材料的階段,只 有力學發展到了比較完整的形態。三、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繼承 了古希臘樸素唯物主義自然觀,批判地吸收 了法國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德國唯心主義自然 觀中的合理因素,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自然 觀固有缺陷,并以19世紀自然科學成果為基 礎,形成的關于自然界及其與人類關系的總 的觀點。(一)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思想淵源1.法國唯物主義自然觀
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從啟蒙運動中發生發展起來的一種哲學理論,是唯物主義發展史的第二段即機械的、形而上學的唯物主義形態。2.德國唯心主義辯證法思想
同“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相對立的發展觀,指建立在唯心主義基礎上的頭足倒立的辯證法理論。認為客觀世界的發展過程就是人的精神或思維的發展過程。古希臘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是唯心辯證法的創立者之一,他通過純概念的邏輯推演,指出同與異、大與小、有限和無限、善和惡等范疇都是對立統一的。(二)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科學基礎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科學基礎是星云假說、地質
“漸變論”、尿素的人工合成理論、元素周期律、 電磁理論、細胞學說、能量轉化與守恒原理和達爾 文生物進化論等自然科學理論。它們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的普遍聯系和辯證性質,以
近乎系統的形式描繪出一幅自然界聯系的清晰圖畫,使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取代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成
為歷史的必然。(三)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觀點和特征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主要觀點是:自然界是客觀的物質存在,物質運動在量和質的方面都是不滅的,時間和空間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整個自然界被證明是在永恒的流動和循環中運動著”[恩格斯. 自然辯證法.于光遠等編譯.人民出版社,1984.15.];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意識和思維是人腦的機能;
實踐是人類認識和改造自然界的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的活動,成為人類存在的本質和基本方式;認識自然界要遵循客觀性原則。2.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特征主要體現:它以實踐論為基礎,實現了唯物論和辯證法的統一、自然史和人類史的統一、人的受動性和能動性的統
一、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統一,具有科學性和徹
底的革命性等特點。(四)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作用它繼承了古代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思想實質,克服了機械唯物主義自然觀、法國經驗唯物主義自然觀和德國思辨唯心主義自然觀的固有缺陷,實現了自然觀發展史上的革命性變革,完成了自然觀發展的否定之否定的歷程。它主張實踐是人有意識、有目的地以客觀的態度對自然界的否定性活動,它內含否定性、客觀性和革命性的規定,是具有革命性、科學性特點的自然觀,為促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和方法指導。它突破了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的界限,為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的融合奠定了理論基礎。第一章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第一節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形成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發展108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核心思想是聯系和發展的觀點。它主張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存在著密切的聯系;自然界在永恒的流動和循環中運動著。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是自然辯證法的重要基礎系統自然觀、人工自然觀和生態自然觀都是在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的發展一、系統自然觀系統自然觀是關于自然界的存在及其演化的 觀點,是以系統科學等為基礎,對自然界系 統的存在方式和演化規律的概括和總結。
世界是由各種各樣的系統所組成,各系統間通過交換物質、能量和信息而相互關聯,形成一個多維度、多層次的網絡體系。
世界是由許多中間層次組成的整體,揭示了各種系統內
部的橫向聯系,及系統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普遍規律。系統無處不在社會系統:親友關系系統、科研合作系統等社會110節點:個體連接:
社會關系(家庭/工作/朋友/等)系統無處不在生物系統:食物鏈系統、神經系統、新陳代謝系統、基因系統等新陳代謝網節點:
化學物質(酶等)連接:
生化反應111112系統無處不在信息系統:WWW、專利使用、計算機共享等Nodes:
computers,
routers,
satellitesLinks:
phone
lines,
TV
cables,
EMwaves113系統無處不在交通運輸系統:航線系統、鐵路系統、公路系統、自然河流系統114國家應急體系智能系統數據庫模型庫預案庫
決策技術`監測監控移動指揮車救援處置重要場所地方部門應急指揮中心預警應急預案模擬預測監測系統現場(一)系統自然觀的思想淵源古希臘的赫拉克利特、德謨克利特等,近代的萊布尼茨、狄德羅、康德、黑格爾等都主張自然界是一個系統;馬克思和恩格斯主張系統是自然物質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永恒循環和發展著的。古代中國自然哲學家們認為,世界是由陰陽和五種元素構成的一個統一的、運動著的整體。(二)系統自然觀的科學基礎系統自然觀的科學基礎是系統科學理論。
超越了還原論和決定論思想,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復雜性和非線性特點及其演化機制,提出了系統
與要素、結構與功能等范疇,揭示了系統與環境、系統內部諸要素之間的作用機制和生命起源的自
組織機制及演化機制,闡明了時間、空間和物質
的相互聯系,論述了自然界的演化和發展的機制
和規律。近代系統工程實例阿波羅登月計劃參加人員約42萬,120所大學實驗室,耗資240億美元,
1969年實現登月。在這個高科技系統下面,有眾多的分系統,如:飛船系統、通訊系統和測試系統等等。這些分系統下面又包含無數小系統。實現總體最優。三峽工程1993年開始施工準備,歷經10年,涉及防洪、發電、航運、移民安置、生態環境、國防安全、區域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117118(三)系統自然觀的觀點和特征1.系統自然觀的主要觀點是:辨證統一的物質系統;具有開放性、動態性、整體性和層次性等特點;系統演化的不可逆性;分叉和突現是其基本演化方式,時間具有不可逆性;
“混沌——有序”的交替過程案例1:系統科學中分形理論的用途利用分形L迭代模擬的樹木引自:許國志主編《系統科學》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130。119L-system簡單的線性生長(DOL)
變量A、B、C、D
變換規則如下:1,A2,B3,C4,DCBADAC
如果初始為A,應用規則可以得到120時間結構應用規則0A初始的種子1CB規則1把A代換為CB2DAA規則3把C代換為DA規則2把B代換為A3CCBCB依次應用規則4、1、14DADAADAA應用規則3、3、2、3和2………………121算法的計算機圖形演化分支生長賦予符號以意義,讓“()”“[
]”分別表示左和右分枝,括號內的符號表示分枝結構本身,產生分枝的語法如下:
1,A
2,B
3,C
4,D
5,EC[B]DACC(E)AD122123時間結構應用規則0A初始的種子1C[B]D規則12C[A]C[E]A規則3、2、43C[C[B]D]C[D]C[B]D規則3、1、3、5、14C[C[A]C(E)A]C[C(E)A]C[A]C(E)A規則3、3、2、4、3、4、3、2、4………………分枝演化圖形如下124125大自然真實的分形126案例2:跳舞的自組織12712動力學性質一例:網絡同步行為Out
of
Tumultuous
Applause,a
Synchronized
ClapSelf-organization
inthe
concert-hall:the
dynamics
ofrhythmic
applause,Nature,
20018案例3:混沌與分形現代科學揭示的混沌之意義混沌(chaos)涵義
平衡混沌,即紊亂、無序、混亂。
非平衡混沌,至今無確切的公認嚴格定義,但是其特性知道有:確定性的非周期性;類隨機性(產生于確定性
系統內部);初值極端敏感性;長期行為的不可預測性;演化的不確定性:
北京一只蝴蝶扇動翅膀,一個月后可能引起香港的一場風暴演化對于初始條件的敏感依賴性: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
)129混沌的存在,表明了世界演化的長期不可預 測性;表明了人類的知識的局限,和必定的 地方性約束。科學和知識的限度(Limits
of
knowledge)130分形理論及其意義131創始人:曼德布羅特(B.B.Mandelbrort,
1924-)基本概念:
分形(fractal):以描述極不規則\不光滑的物體形體
分形是描述無標度性對象的概念
具有分形物體的特征是分數維數
云彩不是球,山巒不是錐,海岸線不是圓,樹皮不光滑,閃電也不沿著直線展開.
分形和分維數是科學家觀察、描述和解釋世界的新視覺、新視角。自相似:無窮嵌套132133134135Frontiers
of
Complexity的插圖圖3-1
古典的紊亂和分形,葛北飾齋的“富士山岸邊的波浪”136分形的哲學基礎及其意義本體論基礎:空間的有限與無限的統一認識論:從局部認識整體
三種哲學觀:部分之和=整體;整體大于部分之和;分形元=微縮整體方法論:分形和分維數是科學家觀察、描述和解釋世界的新視野、新視角。
分形概念:局部與整體
分形維數:傳統意義:空間意義與描述的獨立參量新的意義:事物占領拓撲空間的能力
讀圖時代的建構方法2.系統自然觀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提出了系統的存在和演化思想;強調了自然界的復雜性與簡單性、生成性與構成性、線性和非線性的辯證統一。138系統論的基本思想方法,就是把所研究和處理的對
象,當作一個系統,分析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研究
系統、要素、環境三者的相互關系和變動的規律性,并優化系統觀點看問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可以看
成是一個系統,系統是普遍存在的。(四)系統自然觀的意義它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中的物質觀、運動觀和時空觀。它實現了從認識存在到認識演化、從認識確定性到認識隨機性、從認識簡單性到認識復雜性、從認識線性到認識非線性的轉變,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在認識論方面的發展。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統的非穩定性、無序性、多樣性、非平衡性和非線性作用等問題,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統的性質、結構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機制的一種新的系統思維方式,
推動了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在方法論方面的發展。它重視系統演化中實踐的作用,從而建立起馬克思主義自然 觀、認識論和方法論與歷史觀和價值觀的聯系。二、人工自然觀人工自然觀是關于人類改造自然界的總的觀 點,是以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為基礎,對人工 自然界的存在、創造與發展規律及其與天然 自然界的關系進行的概括和總結。141141人與自然的對象性關系自然界中一旦出現了人,就產生了人和自然的對象性關系,包括兩個方面:1、人對自然界的受動性:人不能脫離自然界而生活,也不能擺脫自然界規律的支配。2、人對自然界的主動性:人并非消極地依賴自然界而生活,而能(或能動性)認識自然界的規律性,按自然規律去改造自然,并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完善自身。通過人的社會實踐,受動性和能動性達到統一或者對立。142人與自然關系的演化人類的發展經歷了從消極被動適應自然到積極能動的改造自然的過程。
蒙昧時代:自然是神秘的主宰;
古代希臘:憑借理性能夠認識自然;
近代時期:自然界充滿理性秩序;伽利略:自然的真理存在于數學之中;培 根:知識就是力量;笛卡兒:我思故我在。現代成了:我消費故我在。143143自然界成為人類認識和改造的對象:在人與自然的對象關系中,自然界不再是純粹的自 然界,而是人認識和改造的對象,是打上人類烙印 的自然界;于是,便出現了“人化自然”和“人工 自然”。人化自然和人工自然,都是受到人類活動影響的自 然,并非純粹的自然(天然自然)。144二、人工自然觀1、天然自然向人工自然的轉化天然自然
人類認識、行為未曾影響到的自然。如未曾認識的自然:對人類是“無”。但是可能客觀 存在;如“暗物質”,“暗能量”。人類行為未曾影響到的自然,如原始森林,如太陽系 的某些外層行星,如河外星系,等等。荒野的黃昏——丘奇1860145人工自然“人工自然”即“人造自然”,是人類采取技術和 工程手段改造、創建、加工過的自然界,是人類利 用自然之材發明制造的人工物。“人工自然”的范 圍,基本上是指現實地球的表層。建筑最能夠體現人工自然印第安人的穴居146生活在草原的蒙古民族,由于逐水草而居的基本生活方式, 因此,輕便、容易捆扎、攜帶的住屋形式,便成為游牧民族 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建筑學者A·Rapoport指出,蒙古包是居 民長時間面對自然環境,極具智慧的建筑解決之道。內蒙古地區蒙古包147二、人工自然觀(1)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在初級階段,生物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表現為天然生物的分 散向集成轉變,少量的幾種動物和植物被訓化和大量繁殖。 在高級階段,生物人工自然表現為非自然選擇的生物品種大 量出現,生物可以通過基因被設計和培育,生物能源出現等148二、人工自然觀(2)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地球人工自然的形成時,石器得到利用,從銅和天然隕鐵開 始,開始了各種金屬的“純化”過程,同時地質圈的深度蘊 藏物,如礦石、石油或天然氣等也越來越多的引到地表。同 時各種地表和地上資源得到了很大控制和利用。149二、人工自然觀(3)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恒星人工自然的形成主要是在地表狀態下模擬產生了核裂變 和核聚變。另一種方式是在近地空間(包括月球、火星)創 造出形成適宜人生存的環境等。150二、人工自然觀(4)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宇宙人工自然的形成是在地球局部產生宇宙人工物, 如各種基本粒子,目前還進行“黑洞”、“反物質” 等方面探索。151“人工自然”的三個層次根據人工自然中人為因素的多少,可將人工自然劃分為三個層次:人工自然I1、人類可以設想、推論到的自然2、人類僅能感知其信息的自然3、人類僅以身體涉及的自然152波蘭索波特扭曲的房子人工自然II1、人類可以適度控制的自然2、人類已初步改造的自然3、人類按自己的需要建造的自然美國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了建筑153“人工自然”的三個層次人工自然III1、人類創造出的具有社會意義的實物系統2、人類將創造出的體現人物質性的新世界3、同時完成對自身的徹底改造使人類具有無限的力量154“人工客體”等概念改造自然界的內容“人為事物”等概念創造自然界的觀點“人為自然立法”
“自然向人生成”的思想“人化自然”等概念論述了以實踐改造自然界的觀點155(一)人工自然觀的思想淵源柏拉圖
亞里士多德培根
斯賓諾莎康德黑格爾馬克思恩格斯1562.古代中國創立了蘊涵著改造自然界思想的“五行說”,提出了“人勝天”、“制天命而用之”等改造自然界的思想;到20世紀60年代,又提出了“人工自然”和“社會自然”等概念。(二)人工自然觀的科學技術基礎人工自然觀的科學基礎是近現代自然科學尤其是系統科學、生態科學等。它們共同為正確認識和處理天然自然界與人工自然界的辯證關系,減少創造人工自然界的負面后果奠定了思想基礎。人工自然觀的技術基礎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界的過程中所創造出來的采取技術、加工技術、控制技術、輸運技術、通信技術和醫療技術等技術以及當代高技術和新技術。(三)人工自然觀的觀點和特征1.人工自然觀的主要觀點是:
人類通過采取、加工、控制和保障等技術活動創造出來的相對獨立的自然界,本身具有目的性、物質性、實踐性、價值性和中介性等特征;
人工自然界來源于天然自然界,既有自然屬性又有社會屬性;
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演化歷程;
正確認識技術的經濟價值,通過研究、開發和應用生物技術和生態技術,創建資源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和生態型的人工自然界。2.人工自然觀的特征主要體現在:注重強調實踐的作用和意義,主張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諧統一。160(四)人工自然觀確立的重大意義(1)有助于我們溝通自然與社會兩大領域,進一步揭示自然與社會的本質聯系。人工自然是自然與社會的結合部,具有自然和社會雙重屬性。人工自然是自然目的性與社會目的的統一。人工自然的創造和發展規律,是自然規律與社會規律的統一。確立人工自然觀,有助于發現新的自然與社會規律。把人工自然觀引入自然科學領域,也會使自然科學的面貌煥然一新。161(2)有助于我們科學地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協調,是人類改造、利用與保護自
然的統一。人工自然是我們勞動的成果,已接
受了人的目的性,它是按照人的選擇與設計而
進化得。它已成為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備條件,人的利益已包含在人工自然之中,并成為人工自然的內在規定性。人工自然的價值是人自身價值的體現。保護自然就是保護人類自身。162(3)有助于我們更好實現生產模式的轉軌。現代生產必須從擴大外延為主轉向提高內涵為主。要最大限度利用有限的自然資源,就要對天然資源反復進行加工和利用,使生產的物質資源從天然資源為主,轉向人工資源為主。提高生產的內涵,關鍵是提高產品的人工創造的含量,提高產品的“人化”程度。勞動對象經過人加工、改造的程度,是社會生產發展的重要標志。天然自然與人工自然的本質區別,在于人在創造人工自然的過程中,賦予了天然自然新的信息。因此,提高產品的內涵就是提高產品的信息量。三、生態自然觀生態自然觀是關于人與生態系統辯證關系的總的觀 點。是在全球生態危機的背景下,依據生態科學和 系統科學的成果,對人類和自然界關系進行的概括 和總結。(一)生態自然觀的思想淵源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從生態學和目的論的視角主張人和其他有機體共存于自然界系統中;古代中國人提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思想。馬克思和恩格斯主張人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人要與自然界和諧一致;改革不合理的社會制度是促進人與自然界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共產主義是自然主義和人道主義的統一。(二)生態自然觀的科學基礎生態自然觀的科學基礎是自20世紀中葉發展起來的、研究人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并以此體現人與自然關系的生態科學。生態系統動態平衡↓負反饋機制生態閾限↓生態平衡失調生態自然觀的現實根源:生態危機生態危機的表現形式:人口指數增長,自然資源消耗過快,環境污染嚴重。案例:20世紀30年代,美國西部由于濫墾濫牧,植被遭到破壞,導致三次“黑色風暴”的發生。1934年5月9~11日的“黑色風暴”以每小時100多公里的速度,從美國西海岸一直刮到東海岸,帶走3億多噸表土,毀壞數千萬畝農田。50年代蘇聯盲目開荒,也先后出現過幾次“黑色風暴”,使3億畝農田受害。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在1968~1974年期間,每年向南延伸50公里,使薩赫勒地區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直接威脅當地人民的生活和發展。中國從東北的第二松花江到南方的珠江,許多河流、湖泊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污染。不合理地圍湖造田使湖泊的面積縮小,由于森林或草原破壞,中 國歷史上形成的沙漠化土地達12萬平方公里,近數十年來又有所增加;全 國水土流失面積已達9億畝。166(三)生態自然觀的觀點1.生態自然觀的主要觀點是:(1)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人是自然界發展的產物;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在自然界之中,離不開自然界;人類的生存與發展依賴于自然界。168(2)環境創造人,人也創造環境馬克思明確提出人創造環境的思想。主張依靠積極的、能動的實踐活動來實現對環境的改造,使之為我所用,從而實現人類自身的發展。人類對自然的創造性必須把改造自然、建設自然、美化自然有機結合起來。169(3)自然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基礎所謂自然生產力,是“不需要代價的——未經人類加工就已經存在的。”如氣候、水分、土壤、森林、礦藏等;社會生產力是在自然生產力基礎上通過人的勞動創造出來的。自然生產力是社會生產力的基礎,它制約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4)人要與自然和諧一致。馬克思說:“耕作如果自發地進行,而不是有意識地加以控制——接踵而來的就是土地荒蕪、像波斯、美索不達比亞等地以及希臘那樣。”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說:“美索不達比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為了想得
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他們做夢也想不到,今
天這些地方竟因此而成為不毛之地,因為他們使
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就失去了水分的積聚中
心和儲藏庫。”17017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6《讓我們的學校更美好》(教學設計)-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
- 觸發器教學課件
- Module 3 Unit 2 Reading and vocabulary-教學設計 2023-2024學年外研版八年級英語下冊
- 網上證券交易委托協議經典版范本6篇
- 語言動作行為分析課件
- 【合同協議范文】財務人員聘用合同7篇
- 七廣東省惠東縣惠東中學2018-2019學年七年級生物下冊-第5單元 環境中生物的多樣性-第12章 空中的生物第三章 空中飛行的動物-鳥類教學設計
- 七年級生物上冊 2.1.4《細胞的生活》教學設計2 (新版)新人教版
- 九年級歷史下冊 第一單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第3課 美國內戰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2024-2025年高中化學 第1章 第1節 課時1 原子核 核素教學設計 魯科版必修2
- 2024年開封尉氏縣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筆試真題
-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外交政策試題及答案
-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打印版
- 建筑公司管理制度大全
- GB/T 45251-2025互聯網金融個人網絡消費信貸貸后催收風控指引
- 西交大政治考題及答案
- 鐵路施工安全教育培訓
- 第一屆貴州技能大賽銅仁市選拔賽平面設計技術文件
- 2025年陜西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陜西省土地工程建設集團)招聘(200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高血壓患者收縮壓TTR和強化降壓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
- 物業管理之工程管理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