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案7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心理活動)和塑造手法_第1頁
學案7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心理活動)和塑造手法_第2頁
學案7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心理活動)和塑造手法_第3頁
學案7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心理活動)和塑造手法_第4頁
學案7 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心理活動)和塑造手法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學案7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點、心理活動)和塑造手法(時間:30分鐘滿分:24分得分:________)對點練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題。(6分)非攻(節選)魯迅墨子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櫥里摸出一把鹽漬藜菜干,一柄破銅刀,另外找了一張破包袱,等耕柱子①端進蒸熟的窩窩頭來,就一起打成一個包裹。衣服卻不打點,也不帶洗臉的手巾,只把皮帶緊了一緊,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頭也不回地走了。墨子走進宋國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熱,停下來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就這樣地到了都城。城墻很破舊;城里面也很蕭條,但也很平靜;店鋪都貼著減價的條子,然而并不見買主,可是店里也并無怎樣的貨色;街道上滿積著又細又粘的黃塵。“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歇下來,在一個農家的檐下睡到黎明,起來仍復走。草鞋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樹下,打開包裹來吃午餐,遠遠地望見一個大漢,推著很重的小車,向這邊走過來了。到得臨近,那人就歇下車子,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聲“先生”,一面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這是什么?”墨子認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敖,便問。“是沙,防云梯的。”“別的準備怎么樣?”“也已經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多……”“昨天在城里聽見曹公子在講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氣’,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訴他:不要弄玄虛;死并不壞,也很難,但要死得于民有利!”“和他很難說,”管黔敖悵悵地答道,“他在這里做了兩年官,不大愿意和我們說話了……”“禽滑厘呢?”“他可是很忙。剛剛試驗過連弩,現在恐怕在西關外看地勢,所以遇不著先生。先生是到楚國去找公輸般的罷?”“不錯,”墨子說,“不過他聽不聽我,還是料不定的。你們仍然準備著,不要只望著口舌的成功。”管黔敖點點頭,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會,便推著小車,吱吱嘎嘎的進城去了。…………楚國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國:街道寬闊,房屋也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西,雪白的麻布,通紅的辣椒,斑斕的鹿皮,肥大的蓮子。走路的人,雖然身體比北方短小些,卻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好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他再向中央走,是一大塊廣場,擺著許多攤子,擁擠著許多人。只聽得轟的一聲,大家都唱了起來,原來是有名的賽湘靈②已經開始在唱她的《下里巴人》,所以引得全國中許多人同聲應和了。他拔步再往遠處跑,到處都在唱。楚王看見公輸般③首先放下木片,臉上露出掃興的神色,就知道他攻守兩面,全都失敗了。楚王也覺得有些掃興。“我知道怎么贏你的,”停了一會,公輸般訕訕地說,“但是我不說。”“我也知道你怎么贏我的,”墨子卻鎮靜地說,“但是我不說。”“你們說的是些什么呀?”楚王驚訝著問道。“公輸子的意思,”墨子旋轉身去,回答道,“不過想殺掉我,以為殺掉我,宋就沒有人守,可以攻了。然而我的學生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經拿了我的守御的器械,在宋城上,等候著楚國來的敵人。就是殺掉我,也還是攻不下的!”“真好法子!”楚王說,“那么,我也就不去攻宋罷。”時候已是下午,當主客談笑之間,午餐也擺好了,有魚,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魚,只吃了一點肉。公輸般獨自喝著酒,看見客人不大動刀匕,過意不去,只好勸他吃辣椒:“請呀請呀!”他指著辣椒醬和大餅,懇切地說,“你嘗嘗,這還不壞。……”公輸般喝過幾杯酒,更加高興了起來。“但是,老鄉,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說。“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鄉,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他說著就跳起來,跑進后房去,好像是在翻箱子。不一會,又出來了,手里拿著一只木頭和竹片做成的喜鵲,交給墨子,口里說道:“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可是還不及木匠做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他削三寸的木頭,就可以載重五十石。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哦,我忘記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墨子說著,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辭;公輸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墨子在歸途上,是走得較慢了,一則力乏,二則腳痛,三則干糧已經吃完,難免覺得肚子餓,四則事情已經辦妥,不像來時的匆忙。然而比來時更晦氣:一進宋國界,就被搜檢了兩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國隊,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關外,又遭著大雨,到城門下想避避雨,被兩個執戈的巡兵趕開了,淋得一身濕,從此鼻子塞了十多天。一九三四年八月作【注】①文中提到的耕柱子、曹公子、管黔敖、禽滑厘,都是墨翟的弟子。②賽湘靈,作者根據傳說中湘水的女神湘靈而虛擬的人名。③公輸般,般或作班,春秋時魯國人,又稱魯班,曾發明創造若干奇巧的器械。★1.文中的墨子是一個“中國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小說是如何突出這一人物形象的?請結合文本具體說明。(6分)解析文章通過墨子只身赴楚,說服楚王和公輸般不要攻宋的過程,塑造了墨子反抗侵略、為民請命的大義形象。結合墨子去游說楚王,但同時也讓學生積極備戰,最終讓楚王放棄侵略的念頭。運用外貌描寫和語言描寫等正面描寫的手法,展現了墨子為了阻止楚國攻打宋國,歷盡艱辛,不辭辛苦,是一個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實干家形象。動作、語言、心理等細節描寫,從正面生動地展現了墨子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所困、為民請命的俠義形象。寫學生管黔敖實干備戰,烘托了老師務實的精神;通過描寫公輸般側面襯托墨子的形象。綜合以上內容,從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答案①利用“止楚攻宋”的主體情節,刻畫墨子反抗侵略、為民請命的大義形象。如墨子千里迢迢只身赴楚制止楚王;又如墨子讓弟子們積極備戰,最終讓楚王放棄侵略的念頭等。②利用外貌、語言、神態、動作等細節描寫,刻畫墨子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實干家形象。如腳底起泡,如用布裳包腳,如與管黔敖的對話等表現墨子為民眾積極奔走,席不暇暖的作風。③利用次要人物的描寫,烘托墨子務實、關注民生、智勇雙全的圣賢形象。如寫學生管黔敖實干備戰,烘托了老師務實的精神;如寫公輸般前后態度的微妙變化,烘托墨子關注民生的高大形象等。綜合練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5題。(18分)歲寒三友(節選)汪曾祺這三個人是:王瘦吾、陶虎臣、靳彝甫。王瘦吾原先開絨線店,陶虎臣開炮仗店,靳彝甫是個畫畫的。他們是從小一塊長大的。這是三個說上不上、說下不下的人。既不是縉紳先生,也不是引車賣漿者流。他們的日子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桌上有兩個菜,一葷一素,還能燙二兩酒;壞的時候,喝粥,甚至斷炊。三個人的名聲倒都是好的。靳彝甫和陶虎臣住在一條巷子里,相隔只有七八家。誰家的火滅了,孩子拿了一塊劈柴,就能從另一家引了火來。他家很好認,門口釘著一塊鐵皮的牌子,紅地黑字:“靳彝甫畫寓”。這城里畫畫的,有三種人。一種是畫家。這種人大都有田有地,不愁衣食,作畫只是自己消遣,或作為應酬的工具。他們的畫是不賣錢的。求畫的人只是送幾件很高雅的禮物。或一壇紹興花雕,或火腿、鰣魚、白沙枇杷,或一套講究的宜興紫砂茶具,或兩大盆正在茁箭子的建蘭。他們的畫,多半是大寫意,或半工半寫。工筆畫他們是不耐煩畫的,也不會。一種是畫匠。他們所畫的,是神像。畫得最多的是“家神菩薩”。這“家神菩薩”是一個大家族:頭一層是南海觀音的一伙,第二層是玉皇大帝和他的朝臣,第三層是關帝老爺和周倉、關平,最下一層是財神爺。他們也在玻璃的反面用油漆畫福祿壽三星,作插屏,他們是在制造一種商品,不是作畫。而且是流水作業,描花紋的是一個人,“開臉”的是一個人,著色的是另一個人。他們的作坊,叫作“畫匠店”。靳彝甫兩者都不是。也可以說是介乎兩者之間的那么一種人比較貼切些,應該稱之為“畫師”,不過本地無此說法,只是說“畫畫的”。他是靠賣畫吃飯的,但不像畫匠店那樣在門口設攤或批發給賣門神“歡樂”的紙店,他是等人登門求畫的(所以掛“畫寓”的招牌)。他的畫按尺論價,大青大綠另加,可以點題。來求畫的,多半是茶館酒肆、茶葉店、參行、錢莊的老板或管事。也有那些閑錢不多、送不起重禮、攀不上高門第的畫家,又不甘于家里只有四堵素壁的中等人家。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靳彝甫也就欣然對客揮毫。主客雙方,都很滿意。他的畫署名(畫匠的作品是從不署名的),但都不題上款,因為不好稱呼,深了不是,淺了不是,題了人家也未必高興,所以只是簡單地寫四個字:“彝甫新銘”。若是佛像,則題“靳銘沫手敬繪”。靳家三代都是畫畫的。家里積存的畫稿很多。因為要投合不同的興趣,山水、人物、翎毛、花卉,什么都畫。工筆、寫意、淺絳、重彩不拘。他家家傳會寫真,都能畫行樂圖(生活像)和喜神圖(遺像)。中國的畫像是有訣竅的。畫師家都藏有一套歷代相傳的“百臉圖”。把人的頭面五官加以分析,定出一百種類型。畫時端詳著對象,確定屬于哪一類,然后在此基礎上加減,畫出來總是有幾分像的。靳彝甫多年不畫喜神了。因為畫這種像,經常是在死人剛剛斷氣時,被請了去,在床前對著勾描。他不愿看死人。因此,除了至親好友,這種活計,一概不應。有來求的,就說不會。行樂圖,自從有了照相館之后,也很少有人來要畫了。靳彝甫自己喜歡畫的,是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青綠山水、工筆人物,一年能收幾件呢?因此,除了每年端午,他畫幾十張各式各樣的鐘馗,掛在巷口如意樓酒館標價出售,能夠有較多的收入,其余的時候,全家都是半饑半飽。雖然是半饑半飽,他可是活得有滋有味。他的畫室里掛著一塊小匾,上書“四時佳興”。畫室前有一個很小的天井。靠墻種了幾竿玉屏簫竹。石條上擺著茶花、月季。一個很大的鈞窯平盤里養著一塊玲瓏剔透的上水石,蒙了半寸厚的綠苔,長著虎耳草和鐵線草。冬天,他總要養幾頭單瓣的水仙。不到三寸長的碧綠的葉子,開著白玉一樣的繁花。春天,放風箏。他會那樣耐煩地用一個稱金子用的小戳子約著蜈蚣風箏兩邊腳上的雞毛(雞毛分量稍差,蜈蚣上天就會打滾)。夏天,用蓮子種出荷花。不大的荷葉,直徑三寸的花,下面養了一二分長的小魚。秋天,養蟋蟀。他家藏有一本托名賈似道撰寫的《秋蟲譜》。養蟋蟀的泥罐還是他祖父留下來的舊物。每天晚上,他點一個燈籠,到陰城去掏蟋蟀。財神廟的那個侉子,常常一邊喝酒、吃狗肉,一邊看這位大膽的畫師的燈籠走走,停停,忽上,忽下。他有一盒愛若性命的東西,是三塊田黃石章。這三塊田黃都不大,可是跟三塊雞油一樣!一塊是方的,一塊略長,還有一塊不成形,數這塊不成形的值錢,它有文三橋【注】刻的邊款(篆文不知叫一個什么無知的人磨去了)。文三橋呀,可著全中國,你能找出幾塊?有一次,鄰居家失火,他什么也沒拿,只搶了這三塊圖章往外走,吃不飽的時候,只要把這三塊圖章拿出來看看,他就覺得對這個世界沒有什么可抱怨的了。(有刪改)【注】文三橋:文彭,明代大書畫家文征明長子,號三橋。工書畫,善詩文,尤精篆刻。2.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介紹“畫家”與“畫匠”,主要是為了引出對“畫師”靳彝甫的介紹,并與之形成對比,突顯后者的形象。B.“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靳彝甫也就欣然對客揮毫”這句話從側面描寫了靳彝甫繪畫技藝的高超及其自信。C.靳彝甫畫“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作者很欣賞這一人物,由此可窺見作者對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的愛好。D.“文三橋呀,可著全中國,你能找出幾塊”中“可著”為“盡著”之意,適當運用方言可使作品有特殊韻味。解析“可窺見作者對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的愛好”錯誤,靳彝甫是作者筆下的畫家形象,作者欣賞這一人物,不一定體現作者對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的愛好。答案C3.關于文中靳彝甫生活“四時佳興”的部分,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半饑半飽”承上,“有滋有味”啟下,下文即通過記敘、描寫生動展示了其生活趣味。B.“春天,放風箏”,“秋天,養蟋蟀”語言極其簡潔,卻給讀者留下了更大的想象空間。C.種荷花、養小魚,從中或許能看出《愛蓮說》《小石潭記》對舊時文人畫士的深遠影響。D.燈籠無法走走停停,若改為“看這位大膽的畫師提著燈籠走走,停停……”就更合情理。解析“燈籠走走,停停,忽上,忽下”是由燈籠形象窺見人物形象,正是作者匠心所在,不能改。答案D★4.小說中主人公靳彝甫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試加以分析。(6分)解析結合“靳家三代都是畫畫的。家里積存的畫稿很多”“靳彝甫自己喜歡畫的,是青綠山水和工筆人物”“他們往往喜歡看著他畫,……都很滿意”可知,從家傳和家里積存的畫稿以及擅長的畫作來看,靳彝甫畫技高超。結合“他是靠賣畫吃飯的”“除了每年端午……全家都是半饑半飽”可知,靳彝甫靠賣畫吃飯,生活是窘迫而拮據的。他居住的環境是“他的畫室里掛著一塊小匾,……長著虎耳草和鐵線草”,他的生活習慣是“冬天,他總要養幾頭單瓣的水仙,……到陰城去掏蟋蟀”,這些內容表現出他對生活的熱愛以及情趣的高雅。答案①從家傳和擅長的畫作來看,靳彝甫畫技高超。②靳彝甫靠賣畫吃飯,生活窘迫而拮據。③從天井布置清雅怡人、興趣愛好多種多樣看出他熱愛生活,情趣高雅。5.汪曾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