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認識字體第二章了解字體——基本字體設計第三章掌握字體——創意字體設計第四章運用字體——段落字體設計第五章字體應用——各種作品中的字體應用全套PPT課件第一章
認識字體第一章認識字體▲教學目的、要求本章講授了文字的起源、類型及文字演變至今的發展簡史。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應了解文字的由來,掌握文字發展演變的階段及特點。▲教學難點、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文字演變及特點是講授重點,文字發展演變的幾個重要階段是教學難點。▲教學手法理論講授、資料賞析、課后資料收集。文字的起源第一節文字的演變第二節第一章認識字體第一章認識字體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二、古埃及與圣書字三、印度河流域與印章文字四、中美洲與瑪雅文字五、中國與甲骨文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今天我們所用的文字基本上都是傳承著幾千年前的祖先創造的第一個符號所表達的信息。文字是在什么時候、由什么人發明的呢?在兩三千年前人類就開始了對文字的探索。既然人們的思想要由文字語言來傳達,歷史的軌跡要靠文字的“書寫”符號來記錄,無論是古代的東方或西方,文字的歷史可以說就是人類的歷史。Text第一節文字的起源我們將古代的東方與西方在獨立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文字”歸結為五類,即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古代中國的甲骨文字和中美洲的瑪雅文字。它們的誕生地基本分布在北緯15°~35°之間,這可能是由于它們都地處熱帶、亞熱帶,水源充足、氣溫適中,有利于農墾發展和人類生存。其中,楔形文字、圣書字、印章文字、甲骨文字基本誕生在大河流域,楔形文字起源于西亞地區的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圣書字在非洲的尼羅河兩岸被發現,印章文字產生于南印度河,甲骨文字發源于黃河流域;至今神秘難測的瑪雅文字卻是在中美洲茂密的叢林中被發現的。(圖1-1)第一節文字的起源圖1-1五種古老文字的誕生地均分布在地球的北半球圖1-2西亞地區的兩河流域是楔形文字的誕生地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美索不達米亞與楔形文字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平原是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沖積平原,位于今西亞,從波斯灣向北延伸至今日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圖1-2)。公元前3000年左右,蘇美爾人(Sumerians)居住于該地區南部,18世紀西方考古發掘出2500多年前的亞述帝國遺址,出土了公元前40世紀晚期蘇美爾烏魯克城的泥板,泥板上有一排排、一行行有序的刻繪,它們分別是樹、谷物、袋子及農具等的象形文字。閱讀、書寫楔形文字是一門獨特的技藝,因此那時的楔形文字工匠成了一種特權階層的象征。(圖1-3)圖1-3楔形文字泥板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二、古埃及與圣書字古埃及(Epypt)文明孕育于非洲東北部的尼羅河流域,圣書字就誕生于此(圖1-4)。圣書字是古老的文字體系之一,常用的文字符號共有700個左右,按符號在字體體系中的作用分為意符、音符、定符,書寫方式為由上往下或由左往右。圣書字通常使用不同的顏色雕刻在廟墻和宗教紀念物上,看起來優美動人,古希臘人稱之為“神圣的雕刻”或圣書(圖1-5)。圖1-4非洲的尼羅河流域是圣書字的發源地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二、古埃及與圣書字古埃及人認為能讀能寫的象形文字是一種權力的象征。5000年前古埃及人將尼羅河三角洲沼澤地盛產的一種稱為紙莎草(papyrus)植物的莖稈切成薄片,疊合其邊緣連接成大張,使其成為柔軟、富有彈性而平整的紙張,壓干磨光,用淀粉、糨糊連接成長達數米的草紙卷。書寫者盤腿而坐,用蘆葦稈削成長約20厘米的尖或扁平的筆。用煤煙與水調和成為濃黑墨汁,加上阿拉伯樹膠,就可以書寫文字。圖1-5刻繪在墻壁上的圣書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二、古埃及與圣書字羊皮紙也是用來書寫歷史文獻的重要材料。當時有兩種書寫形式,即僧侶體和通俗體,草書體為僧侶體,僧侶體的簡化體為通俗體,即庶民文字。圣書字的特點為插圖與文字混合,文字可橫排或豎排,版面排列嚴謹合理,因加有精美的插圖而富有裝飾感。(圖1-6)圖1-6繪寫在草紙卷上的通俗體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三、印度河流域與印章文字印度(India)河流域誕生了以哈拉帕古城命名的哈拉帕文化(圖1-7)。約公元前2600年,哈拉帕文化創造了自己的文字——印章文字。印章文字象征著權力和文字符號的所有權。目前已發掘的印章文字符號約有500個,其中許多是由兩個以上的符號合成的,文字為單行,從左至右書寫。印度河流域陶工使用的符號往往與印章文字中的一些字符十分相似,但由于人們對印章文字記錄的不多,而且在不能解讀內容的情況下,可以說這種文字符號完全屬于文字。它的特征為直線與曲線搭配,整齊統一,富有視覺感。(圖1-8)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三、印度河流域與印章文字圖1-7印章文字誕生于印度河流域圖1-8出土的古印度印章文字第一節文字的起源四、中美洲與瑪雅文字瑪雅人(Maya)是精美的陶器、古代石碑、金字塔、石棺蓋上航天飛機升空的圖案等所揭示的偉大而神秘文明創造者的后裔。據說瑪雅人為印第安人,與亞洲蒙古人有親緣關系,通過漫長歷程,他們從亞洲遷入美洲,主要分布于墨西哥境內(圖1-9)。圖1-9瑪雅文字發源于中美洲第一節文字的起源四、中美洲與瑪雅文字他們在農業、手工業、城市建設、天文、數學、藝術等方面都做出了驚人的成就:他們建造了75米高的神廟觀測天象;通過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運行規律,推算出太陽歷的周期為365.242天,達到了令人難以相信的精確度;他們用一個實心圓點代表1,一橫杠代表5,一個橢圓符號代表擴大20倍,而這三個符號合起來可以表示任何一個數字;公元前300年,他們創造了20進制計算系統。瑪雅文字有字符800余個,由圖案性很強的復雜圖形組成。圖1-10現存的瑪雅遺跡第一節文字的起源四、中美洲與瑪雅文字瑪雅人書寫是用毛發制成筆,無花果樹皮上漆作為紙,記錄內容為歷法、禮儀活動、神話故事、歷史事件和預言等,它們往往被祭師所掌握。16世紀后,西班牙人入侵中美洲,他們焚毀書籍、屠殺祭祀者,因此,到了17世紀,瑪雅文化便成為無人認識的人類文化遺跡(圖1-10)。瑪雅文字的特點是筆畫煩瑣,似有動物或人物的頭像在其中,字為方塊狀,裝飾性極強。圖1-11甲骨文誕生于黃河流域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五、中國與甲骨文中國(China)的甲骨文誕生于黃河流域(圖1-11)。河南省安陽縣小屯村一帶出土了商代王族用來占卜的龜甲或獸骨,上面刻寫的文字似占卜時做的記錄,是今天能看到的最古老的甲骨文,至今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因受甲骨材質、形狀、大小的制約,甲骨文的字體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基本由上而下地排列,占卜過程中形成的骨裂紋與字體線相得益彰,產生自然的美感。圖1-12刻有甲骨文的龜甲和獸骨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五、中國與甲骨文甲骨文是當前發現的我國最古老的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因為中國經歷過了歷史的演變,最終由漢族統一了全國,因此中國文字又稱為漢字。歷史上,契丹族、女真族、壯族、苗族、水族、白族、瑤族、侗族等少數民族及朝鮮、越南、日本等均借用漢字記錄自己的語言,或借鑒漢字創造自己的文字。與其他古老文字(如蘇美爾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古印度的印章文字、中美洲的瑪雅文字)相比,甲骨文雖然經歷了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等發展變化,但它是唯一保持連續發展演變而未中斷的文字,是原始面貌的演化,而其他文字都已中斷或消亡,沒有被繼承下來。(圖1-12)一二拉丁字母簡史漢字簡史第二節文字的演變字體主要是用視覺的方法來傳達思維的形式,現代字體傳承了幾千年人類用符號傳遞信息的方式。文字因各民族和各地區的不同發展情況形成了各自獨立的體系,世界上大致可分為東、西兩大文字體系,即西方的拉丁字母文字體系和東方的漢字體系。在學習字體設計前,了解文字的簡單歷史、書法藝術的演變和文字的形體結構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節文字的演變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1.大篆漢字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傳說是黃帝左史官倉頡所創。從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這一點來看,漢字起源于圖畫,并且在商代以前應該還有相當長的歷史,但是沒有更古和較多的史料加以證明,我們只能從商代甲骨文講起。(圖1-13)甲骨文是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是當時記載占卜吉兇的卜文。石鼓文是在唐代發現的刻在十個石鼓上的文字。籀文是在漢代流傳的古字書《史籀篇》中的文字。在漢代發現的藏于孔子宅中墻壁內的經傳和《春秋左氏傳》中的文字稱為古文。(圖1-14)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2.小篆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廢止了與秦文不同的文字,經過李斯等人對秦文的收集、整理和簡化,產生了一種具有進步性的統一的文字,這就是小篆。它是漢字歷史上第一次統一文字的運動,也是古文字時代文字簡化的總結。(圖1-15)圖1-13甲骨文成為漢字的起源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晉代衛恒在《四體書勢》中說:“秦既用篆,奏事繁多,篆字難成,即令隸人佐書,曰隸字。”又說:“下杜人程邈為衙役,得罪始皇,幽系云陽十年,從獄中改大篆,少者增益,多者損減,方者使圓,圓者使方,奏之始皇。始皇善之,出為御史,使定書。或曰程邈定乃隸字也。”從這里可以看出古隸產生的原因,以及程邈是整理改進篆書、促進古隸形成的重要人物。圖1-14石鼓文及其拓片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圖1-15心經/小篆/吳昌碩圖1-16古隸《司隸校尉楊淮表記》把小篆粗細相等的均勻線條變成平直有棱角的橫、豎、撇、捺、挑、鉤等筆畫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3.隸書古隸是由小篆走向今隸的過渡字體,也是古文字時代向今文字時代過渡的橋梁。它的特點是把小篆的粗細相等的均勻成平直有棱角的橫、豎、點、撇、捺、挑、鉤等筆畫,書寫起來方便很多。古隸發展到漢代,在平直有棱角的筆畫的基礎上形成了工整美觀、活潑有波勢挑法的今隸。最早的著名八分書家是東漢的王次仲。(圖1-17)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真書也稱正書和楷書,在西漢宣帝時開始萌芽,東漢末成熟,魏以后興盛起來。張懷瓘在《書斷》中稱贊他道:“真書絕世,剛柔備焉,點畫之間多有異趣。”但是他的真書還帶有隸書的風格,完全擺脫了隸書風格的著名的真書家有東晉的王羲之(其真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又名楷書、正書)和他的兒子王獻之等人。(圖1-18)續文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圖1-17白鶴道人/八分書/吳昌碩圖1-18王羲之真書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4.草書草書是快速書寫和不斷簡化而自然形成的,每種字體都有在民間產生和應用的草書,它包括篆草(大篆和小篆的草書)、隸草(古隸的草書)、章草(今隸的草書)、今草和狂草(都是真書的草書)。篆草和章草書寫較快,容易辨認,使用價值很高;今草比較潦草,上下字相連、筆畫相連,不容易辨認;狂草更是一點一畫都是字,失掉了文字的閱讀價值,成為只供欣賞的藝術品。(圖1-19)唐代徐浩在《論書》中說“鐘(鐘繇)善真書,張(張芝)稱草圣,右軍(王羲之)行法”。可見今草首推張芝的成就最高。狂草的著名書法家有唐代的張旭和懷素等人,朱瑤稱贊張旭的字云:“筆下惟看激電流,字成只畏龍蛇走。”由于筆勢急劇如狂,這種草書因此被稱為“狂草”。(圖1-20)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圖1-19心經/狂草/張旭圖1-20今草/張芝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5.行書真書寫得快了,像人走路連續不停,就成了行書。“真書如立,行書如行”,這句話說出了行書的特點。行書最初是公元3世紀初漢末介于真書和草書之間的字體,最早的行書家是東漢的劉德升。歷史上都推王羲之是最著名的行書家,他的《蘭亭序》貼的真跡被唐太宗殉葬,宋代米芾曾作詩稱贊道:“此書雖向昭陵朽,刻石尤能易萬金。”圖1-21蘭亭序/行書/王羲之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可見王羲之的書法藝術達到了極高的成就。(圖1-21)漢代著名的文學家許慎把字體分為六種,其中之一稱為鳥蟲書,就是古文字時代的裝飾字體,這說明了我們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能寫出形態優美、姿態百出的創意字體了,。這些古代的創意字體是藝術領域中珍貴的遺產,值得研究和借鑒。(圖1-22)圖1-22五福捧壽/民間裝飾字體
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6.宋體唐宋兩代,經濟發達,文化上出現了黃金時代,公元11世紀中葉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印刷術被稱為“文明之母”,是我國人民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由于印刷術的發明,佛經、歷書和其他的印刷品大為流行,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印刷術先后傳入朝鮮、日本、越南、琉球、菲律賓,西傳到伊朗,并影響了埃及和歐洲。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印刷術發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北宋時雕版印書通行的結構方正勻稱的印刷字體后世稱為宋體(圖1-23)。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還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體,其仍稱宋體,也稱鉛字體。仿宋出現后,有人稱其為新宋,因而又把原來的宋體另稱為老宋。膚廓體雖創于明代,但萌芽實始于宋代。(圖1-24)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圖1-23宋版書/印刷字體圖1-24明版書/印刷字體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總體來說,漢字歷史分為古文字和今文字兩個時代。古文字時代又可分為大篆和小篆兩個階段,從古文字時代向今文字時代過渡的是古隸,今文字時代又可分為今隸、真書和經過簡化的現代漢字三個階段。從藝術特征來說,大篆寫實有力,粗獷豪放;小篆均圓柔婉,結構嚴謹;隸書端莊古雅,發揮了毛筆書寫的特點;真書工整秀麗,進一步發展了筆法應用的長處;行書活潑歡唱,氣脈相通;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書法成為藝術,同時各個書法家又有自己的獨特風格。在形體上來看,漢字的發展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于雕刻的印刷字體。漢字演進的歷史為我們學習中文字設計提供了極為豐富的養料。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一、漢字簡史圖1-25漢字歷史時代的劃分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今天世界上應用拉丁字母的國家有60多個,我國的漢語拼音方案和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字也都采用了拉丁字母,它實際上已成為世界通用的字母。作為漢語拼音字母的拉丁字母在我國文化生活中起著不小的作用,它在小學生的課本中、在書籍雜志的封面上,以及在商品的裝潢中為漢字注音,已經被廣大群眾所熟悉和掌握。常以開頭的幾個字母代表整套字母的意思,所以拉丁字母又稱為ABC。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拉丁字母起源于圖畫,它的起源是復雜的埃及象形文字。大約6000年前在埃及產生了每個單詞有一個圖畫的象形文字(圖1-26)。人們也在羊皮紙和巴比洛斯紙(莎草做成的紙)上寫字,產生了與碑銘體相似,稍帶圓意和能較快書寫的魯斯梯卡字體,由于大寫字母不宜流暢書寫,因而其遠不及碑銘體美觀。(圖1-30)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圖1-26埃及象形文字圖1-27希臘石刻大寫字母圖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1-28字母的發展(左邊是腓尼基字母,中間是希臘字母,右邊是羅馬字母)圖1-29古羅馬建筑上的圖拉真體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圖1-30魯斯梯卡字體圖1-31安色爾字體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從大寫字母向小寫字母過渡的是公元4到7世紀的安色爾字體,為了適應迅速和流暢地書寫需求,大寫字母的直線改成了曲線,有些字母省掉了一部分筆畫。例如,B省為b,H省為h。后來有些字母不容易區別了,又把一些字母的筆畫拉長。它作為當時最美觀實用的字體,對歐洲的文字發展起了決定性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的黃金時代。(圖1-32)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從13世紀開始,哥特式藝術風格對歐洲的文字形成發生了深刻的影響,與聳立、向上的建筑風格相似,小寫字母的線條向中間聚攏成并列的直線到處折裂而成尖角,O寫成六角形。行距縮小,整頁的文字好像一張灰色的字毯,后期哥特體字母因此得到了退克思吐爾的名字,其意思是織物。為了與其他字體區別,一般也稱其為折裂字體。當時在教堂中抄寫圣經的僧侶又把哥特體加上了煩瑣的裝飾紋樣,使得書寫和閱讀都很不方便。(圖1-33)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圖1-32卡羅琳字體圖1-33哥特字體B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15世紀中葉,德國人谷騰堡發明鉛活字印刷,對拉丁字母形體的發展起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原來的一些連寫的字母被印刷活字解開了。除鋼筆外,刻字刀也參與了字母形體的塑造,開創了拉丁字母的新風格。拉丁字母歷史中最有趣和收獲最大的是文藝復興時期,正當中歐和北歐被折裂的哥特字體“統治”時,這時得到了寬和圓的形體,形成了古文字小寫體,它活潑的線條與羅馬大寫體嫻靜的形體之間的矛盾也得到了完滿的統一。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斜體字母的產生是由于快速書寫而自然形成的,并得到了盤旋飛舞的裝飾線條。早期斜體字母的大寫體還是直立的,這是為了保持它“祖先”的風格,到后來大寫體和小寫體,以及阿拉伯數字才都統一在同一個方向上。意大利人格列福設計了世界上第一套斜體活字,它比直立的字母更有明朗和歡暢的風格。后來斜體字母根據它的發源地也被稱為意大利體,最初它是一種獨立的書籍字體,后來發展為加重語氣和標題的字體,并失去了它的許多旋舞的線條。(圖1-34)Text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除了大寫體和小寫體之外,拉丁字母的第三個組成部分——阿拉伯數字早在11世紀就從印度經過阿拉伯傳到了歐洲,這時它已基本上形成了今天這樣的形狀,并在書寫風格上與拉丁字母取得了一致。(圖1-35)過去,寫字是用眼睛來衡量字母的比例尺度和協調美觀的,這時的書法家為了提高字母的藝術質量,根據自然界的一些規律(如人體圖比例和建筑形狀等),對字母各部分比例的尺度做了分解和規定,并把字腳的拐彎用三腳板和圓規畫出了精確的形狀,這種方法給后來學習的人提供了研究的依據。(圖1-36)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圖1-34書寫的斜體字母圖1-35阿拉伯數字的演變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圖1-36大寫字母的幾何畫法圖1-37裝飾紋樣鉛字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文藝復興字體中最成熟的字體是法國人加拉蒙(ClaudeGaramond)的同名字體。它的纖細的字腳和頭發似的細線構成了明快暢亮的調子,優雅而親切,在易讀性、美觀和裝飾效果上也十分成功,今天許多國家仍把它作為最常用的字體。(圖1-37)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18世紀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以后,新興資產階級提倡希臘古典藝術和文藝復興藝術,產生了古典主義的藝術風格,在字體藝術中的反映是反對巴洛克和洛可可煩瑣的裝飾紋樣。另一方面,刻字刀仍起著主要的作用,工整筆直的線條代替了圓弧形的字腳。法國的這種審美觀點影響了整個歐洲。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19世紀初在英國產生了第一批廣告字體——格洛退斯克(Grotesk)體和埃及體(Egyptian)。它們都有幾乎相等的線條,前者也稱為無字腳體、黑體、方體,它完全拋棄了字腳,只剩下字母的骨骼,十分樸素有力、清楚,但顯得平板。它產生于1830年英國的托爾納字模廠。它的名稱大約起源于第一個看到這個字體的人覺得它是罕有的和怪誕的,格洛退斯克就是這個意思。埃及體也稱為加強字腳體,用短棒形狀代替了字腳,很有粗獷的味道,給人印象強烈卻有點笨拙,它是菲金斯于1815年在英國首先畫出的,它的名稱可能起源于拿破侖遠征埃及失敗后英國對古埃及藝術起濃厚興趣時。(圖1-38)DEVICES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總體來說,羅馬的奴隸制度產生了羅馬大寫體,“年輕”的封建社會創造了卡羅琳小寫體,文藝復興時期取得了大寫體和小寫體的結合,新興的資產階級獲得了古典主義字體。(圖1-39)第二節文字的演變二、拉丁字母簡史圖1-3819世紀初產生的西文字體圖1-39拉丁字母體變遷表單元小結學習和掌握文字的起源及演化,文字的類型、特征,了解文字的發展過程及其各階段的藝術特征,系統地了解文字的造型特征及其演變的緣由,這會為進一步地理解和學習字體設計做好準備。剛開始進行資料的收集與歸納時,學生的注意力會偏重于收集生活中的“自然常態美”作品,而忽視對“設計參與”文字應用的關注,因此可以提醒學生應全面地完成學習作業,關注經過設計師刻意設計的、較前沿、高水平的作品,通過這些有利于分析與感受時代的設計風格與潮流。ThankYou!第二章
了解字體——基本字體設計第一節字體設計概述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第五節常用漢字字體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第四節字庫字體第六節常用拉丁文字字體第二章了解字體——基本字體設計第二章了解字體——基本字體設計▲教學目的、要求本章著重講授了字體設計的基礎知識,首先介紹字體設計的要求與意義,然后闡述了漢字和拉丁文字字體的專業術語、結構形式及繪寫規律,最后結合實際應用介紹了字庫字體概念、術語、組成及較為常用的中英文字體。通過本章的學習,學生需要了解文字基礎知識,掌握常用中英文字體,具備基本的字體設計認知能力。▲教學難點、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應重點培養學生對文字形象的審美能力及對字體形象的識別能力;教學難點在于學生對文字風格差異的把握和對常用文字字體的掌握。▲教學手法理論講授、作品賞析、作業指導相結合。第一節文字的起源字體設計作為視覺傳達的表現手段之一,既是商業文化的信息載體,也是時代精神的體現,字體設計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形式美,更重要的是讓每個字體形態富有個性、明晰簡練、易于識別,并表現每個詞句的內涵與象征意義。因此,優秀的字體設計能在當今諸多信息傳播領域中起到很好的信息溝通作用。字體設計要達到信息傳達的視覺審美,其設計的基本要求如下: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Text1.規范可讀文字必須容易識別,這是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之一。每一種文字都已形成規范的字形結構和特征,如果設計的文字喪失了識別性,即使再美觀也喪失了其作為文字的意義。(圖2-2)通常人的視覺極易對濃黑的文字感到疲勞,適當的筆畫粗細成為不可忽視的因素,文字字形的某些筆畫過分密集或過分疏遠,都會產生極難辨認的情況,也就是說合理的黑白分布和適當的間距使讀者閱讀愉快,這提高了易讀性(圖2-3)。另外,各種文字字體都有其內在的基本規律,不能因為追求文字的個性而使文字偏離成圖案,失去了文字的明晰度,破壞了文字傳達的功能性,這將導致失去字體設計的意義。(圖2-4)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圖2-1舊時代海報中的字體設計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圖2-3字體粗細比較圖2-2海報中的文字設計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圖2-4文字識別性強的海報設計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2.新穎適用、內涵豐富各種字體設計均有不同的美感特征與風格,不同的字體適合不同的文本內容和設計的需要。字體設計往往是為了吸引讀者,增強其視覺感染力,達到更有效地信息傳達的目的。內涵的反射是設計的靈魂,字體的內涵指的是所要表現的某種語義的主題信息。設計新穎、內涵豐富的文字,能夠使主題明確而又具有較強的個性風格。當然,首先必須要強調設計的原創性和新穎性。設計者需要根據主題的要求,極力突出自己設計的個性色彩,創造與眾不同與寓意深遠、獨具特色的字體,給人以別開生面的視覺感受,這將有利于企業和產品樹立良好的形象。在進行字體設計的同時,要避免與一些已有的字體設計作品相同或相似,更不能有意地模仿和抄襲。在設計特定字體時,要從字的形態特征與組合編排上進行探索,不斷修改、反復琢磨,這樣才能創造出富有個性的文字,使其外部的形態和設計格調都能喚起人們的審美愉悅。(圖2-5)3.藝術審美在視覺傳達中,文字作為重要的形象要素之一,具有傳達信息甚至情感的功能,因而它必須具有視覺上的美感,能夠給人以美的感受。無論筆形、字形如何變化,最終的目的是要使文字變得好看,給人以審美愉悅,以合理巧妙的變化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圖2-6)總之,字體設計要有文字傳達的技能,以使人們易于閱讀為前提,而后要求字體的節奏和韻律及美感的表達,并恰當地表現文字的意象,提煉個性化,達到創新字體的最高目標。字體設計既要體現出時代的風貌,又要能夠適應人們的審美需求。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一、字體設計的基本要求圖2-5山河故人/海報設計圖2-6造型結構合理的文字設計文字的發展源遠流長,在人們的文化生活中起到信息識別與交流的作用。文字既傳遞信息,又是一種視覺形象,傳達不同的情感。在視覺設計領域,字體設計包括環境藝術設計、家居設計、工業設計、服裝設計、包裝設計、展示設計等諸多方面,其都與文字有著密切的聯系。字體設計課程是探討文字造型理論意義與視覺規律的設計基礎課程,其主要內容是學習和掌握字體設計正確的思維和方法,并且要求學生全面掌握和探索文字的點畫結構、空間排列及文字形態的組合,了解與之相關的諸多應用特征,并采用多種造型手段設計出獨特的、滿足使用需求及符合視覺審美的字體。第一節文字的起源二、字體設計的意義01漢字的基本字體02漢字術語03漢字的結構形式04漢字的繪寫規律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漢字基本字體即宋體、黑體、仿宋和楷體,這也是中國四大印刷字體。它們工整規范,莊重清晰,在視覺傳達設計的作品中使用最多,也最廣泛。基本字體結構嚴謹、筆畫單純,有一定的規律方法可循,便于初學者學習和掌握。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宋體起源于宋代,到明代才被廣泛采用,也稱明體,又稱老宋。在宋代出現了木版印刷,使用的是長方形木板雕刻制版,由于木板上的木紋一般都是橫向,刻制字的橫向線條和木紋一致比較結實,但刻制的豎向線條和木紋交叉就容易斷裂,因此字體的豎向線條較粗,橫向線條較細。而橫向線條即使比較結實,在端點也容易磨損,因此端點也較粗。由此產生了豎粗橫細、橫線端點有一點粗的宋體字形。圖2-8宋體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宋體字字形方正,橫細豎粗,橫畫和豎畫接折處吸收了楷書用筆的特點,都有鈍角,點、撇、捺、挑、鉤與豎畫的粗細基本相等,其尖峰短而有力,因此有“橫細豎粗,撇如刀,點如瓜子,捺如帚”的順口溜。宋體的風格是典雅工整,嚴肅大方。它是印刷字體中歷史最長、應用最廣的一種,不過它的橫、豎筆畫相差懸殊,點、撇、捺、挑、鉤圓而不挺,粗壯有余、秀麗不足。不過近年來,宋體出現了多種不同粗細的變化,從而給“宋體家族”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拓展了應用的范圍。(圖2-7)
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2.黑體黑體因筆畫較粗、方黑一塊而得名。它的特征是與宋體的形態相反,橫豎筆畫粗細一致,方頭方尾,點、撇、捺、挑、鉤也都是方頭的,所以又稱為方體。黑體在風格上雖不及宋體生動活潑,卻因它莊重有力、樸素大方,用于標題或放在醒目的位置上有強烈的效果;因為它結構嚴謹,筆畫單純,所以也常作為初學者練習用的一種字體。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黑體的筆畫雖然粗細一致,但不是絕對的,在處理上不能機械地強求,否則筆畫多的字必然擁擠寫不下,筆畫少的則顯得空曠,所以要在筆畫的長與短、橫與豎、粗與細之間做適當的調整,求得整體上的和諧一致。方頭的橫、豎筆畫兩頭要稍微加粗一些,點、撇、捺、挑、鉤的一端也要相應加強,尤其在寫大字時,就顯得更加渾厚有力。近年來,黑體產生了多種不同粗細的變化,筆畫較細的可用在正文當中,從而拓展了黑體的“用武之地”。(圖2-8)圖2-8黑體DEVICES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3.仿宋仿宋體是一種采用宋體結構、楷書筆畫的較為清秀挺拔的字體,有長、方、扁三體。其筆畫橫豎粗細均勻,常用于排版印刷副標題、詩詞短文、批注、引文等,在一些讀物中也用來排版印刷正文部分。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仿宋體被國家指定為機械制圖使用的標準字體,是中文打字機所采用的字模及計算機中使用的主要字體。它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應用極為廣泛的一種字體,因字體秀麗整齊、清晰美觀、剛勁有力、容易辨認而深受人們所喜愛。常見的各種展覽會的前言、后語、說明文字及墻報、黑板報、書刊的注釋、產品說明書也大多用仿宋體。特別是工程制圖上,國家規定的工程字體就是長仿宋體。(圖2-9)圖2-9仿宋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一、漢字的基本字體4.楷體楷體也稱楷書、正楷、真書、正書。楷體從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辭海》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書。楷體始于漢末,通行至今,長盛不衰。楷書的產生緊扣漢隸的規矩法度,追求形體美的進一步發展,漢末、三國時期,漢字的書寫逐漸變波、磔而為撇、捺,且有了“側”(點)、“掠”(長撇)、“啄”(短撇)、“提”(直鉤)等筆畫,使結構上更趨嚴整,如《武威醫簡》《居延漢簡》等。楷書的特點在于規矩整齊,是字體中的楷模,所以稱為楷書,一直沿用至今。(圖2-10)圖2-10楷體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1.重心就漢字來說,通過重心的水平線,把漢字分割為上下兩部分,這兩部分視覺上保持平衡;同時通過重心豎直線,分隔左右兩部分,在視覺上保持平衡。(圖2-11)圖2-11重心設置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2.中心漢字外框的水平與垂直中線的交叉點,是一個絕對的概念。可以說,重心是視覺中心,往往重心要比中心高。重心的高低對字的視覺感受有很大影響:一般地,高重心,有輕、瘦、雅的感覺;低重心,會有穩、厚、拙的印象。例如,案例“明白學堂”即重心偏高,會有輕松、向上的感覺(圖2-12);試著將重心下降,會發現這種感覺逐漸消失,穩重、嚴肅的氣氛相應增加。圖2-12字體中心設置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3.第二中心線對左右結構的漢字來說,第二中心線即兩個部件的豎直中心線。在完成大量字體的設計時,保持第二中心線間的距離恒定,即可保證字體的整體風格不會有太大的偏差,如案例“玩雪族”中的“玩”“族”兩個字即可適用。(圖2-13)圖2-13字體第二中心線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4.中宮中宮是指漢字筆畫圍成的空間。中宮有收縮和放開的區別,對字的視覺感受有很大影響。如圖2-14所示,從我國內地、香港地區、臺灣地區、日本一些地區各選取了一款宋體字“方”,紅色部分為中宮,可以發現,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的字體中宮適中;香港地區的字體中宮收縮,日本則很放開。圖2-14字體中宮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5.字三要素字三要素包括字面、骨骼和體飾。字面是指字外輪廓的大小面積,決定字的肥瘦高低;骨骼是指字筆畫的中心線,決定字的結構;體飾是指字筆畫的裝飾樣式,決定字的外觀。(圖2-15)如果設計俊秀的字,可以提高重心,收縮中宮;如果是設計樸拙的字,可以降低重心,放開中宮。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只是提供一個方向。圖2-15字體顯示的三要素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6.筆形漢字有很多不同的筆畫,但每個筆畫其實都有相同的組成要素,根據筆的走勢,筆畫可分為起筆、行筆、頓筆、收筆。這四種筆勢幾乎決定了漢字的筆形特征。(圖2-16)圖2-16筆形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7.字重字重是指漢字豎的寬度與橫的高度的比例,字重對于字體的外形有很大影響。(圖2-17)圖2-17字重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二、漢字術語8.筆畫此處以宋體為例。將筆畫分為八類,即橫、豎、撇、捺、點、提、折、鉤嘆細分為很多類:橫、豎、豎撇、彎撇、斜撇、短撇、捺、平捺、提點、左點、右點、提、橫折鉤、橫鉤、上彎鉤、左彎鉤、右彎鉤等。(圖2-18)圖2-18筆畫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字體的結構就如動物的骨架,必須疏密有致,結構嚴謹,否則設計出來的字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在進行基本字體設計前,我們必須先理解文字的構成規律,這樣才能設計出優美和諧、富有感染力的字體。空間結構是統一和規范字體字形的方法。在漢字中,字形可以分為獨體字和合體字兩大類,除了少部分是不能分割的獨體字外,其他漢字都是由各種基本筆畫組成,再以部首和部首組合而成的。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1.獨體字獨體字筆畫緊湊,沒有偏旁。獨體字只有一個單個的形體,而不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組成的。獨體字大都是一些簡單的象形字和表意字。這是因為獨體字從圖畫演變而成,所以每個字都是一個整體。例如,日、月、山、水、牛、羊、犬、隹、人、止、子、戈、矢等都是獨體的象形字;天、力、上、下、一、二、三、見、臣等都是獨體的表意字。應以不能拆分為兩個或兩個以上部件的字為獨體字。其中,部件應以在字源上有獨立意義為準。(圖2-19)圖2-19獨體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2.合體字合體字就是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單個字組成的漢字。合體字有兩種:一種是從組合的兩個成分上來顯示字義,如“伐”字從人從戈,表示以戈伐人;另外一種是兩個字組合在一起,一個字表示義類,一個字表示字音,如“張”字指張弓,從弓長聲,這類字在文字學上稱為形聲字。在現代常用的漢字中形聲字占90%以上。對傳統漢字中的合體字通常用二分法來分析結構形式,形聲字分成形符和聲符兩個部分;會意字絕大部分也是兩分的,只有少數會意字使用了三個偏旁會意。因此,一般在進行漢字結構形式教學時會用二分法進行歸納,得出以下主要的結構形式:上下結構、上中下結構、左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左中右結構、半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品字結構和倒品字結構。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1)上下結構上下結構的字是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由于偏旁不同,在構成關系因素的影響下,又形成了不同的結構形式;在長度因素影響下,形成上短下長、上下等長、上長下短等形式,繪寫時要把握好比例和重心;在寬度因素影響下,形成上窄下寬、上下等寬、上寬下窄等形式。(圖2-20)圖2-20上下結構漢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2)上中下結構上中下結構的字由上中下三個部分組成,繪寫時要把握好上中下三部分之間的組合關系和比例關系,應把上中下三部分寫得緊湊穩定。在上中下結構中,由于偏旁不同,在構成關系因素的影響下又形成了不同的形式:在長度因素影響下,形成短中長、上中下相等、中長短、中短長等形式;在寬度因素影響下,形成中寬中、寬中寬、寬寬中、上中下等寬、窄中寬等形式。(圖2-21)圖2-21上中下結構漢字圖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3)左右結構左右結構的字是由左、右兩部分組成的,由于偏旁不同在構成關系因素的影響下,就形成了以下結構形式:在寬度應因素影響下,形成左寬右窄、左窄右寬、左右相等等形式;在長度因素影響下,形成左長右短、左短右長、左右等長等形式;在高低因素影響下,形成左高右低、左低右高、左右等齊等形式。(圖2-22)2-22左右結構漢字圖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4)左中右結構左中右結構的字由左中右三部分組成,繪寫時一般將各部分寫得窄一點,保持整體緊湊。在左中右結構中,由于偏旁不同,在構成關系影響下,形成了以下結構形式:在寬度因素影響下,形成左中右等寬、左中右不能寬、左右等寬等形式;在長度因素影響下,形成左中右等長、左中右不等長、左右等長等形式。(圖2-23)2-23左中右結構漢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5)半包圍結構半包圍結構是指連續兩個以上的邊被封住的漢字結構,如“區”的外框、“兇”的外框、“門”“岡”的外框、“這”的走之、“尸”“廣”“廠”“風”的外框、“式”“武”“或”的右上部、“病”的左上部分等。此結構的繪寫一般是先外后里;在寫半包圍字時,應掌握左上包右下和右上包左下的結構特點及書寫,如“厭”“原”“莊”都是半包圍結構,“莊”字被包圍部分的下部的長橫要低于左撇;“厭”字包圍部分有可向右伸展的筆畫,所以繪寫時要向右伸展,這樣才能使字的中心平穩、左右平衡;“原”字被包圍部分沒有橫、捺,但其右側從上到下依次偏右,字的外形大致呈梯形。(圖2-24)圖2-24半包圍結構漢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6)全包圍結構全包圍結構是指四面包圍的漢字結構。由于偏旁不同,在構成關系因素的影響下,全包圍結構又形成了長方形和正方形兩種結構形式。被圍部分要居中、勻稱、飽滿,切忌偏大、偏小或偏向一邊,如“國”“固”“圍”“困”等。(圖2-25)圖2-25全包圍結構漢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7)品字結構品字結構是指“上一下二”的結構字形。三個結構相同的漢字如“品”“磊”“眾”“森”“淼”等,上下結構不同的漢字如“聶“”“轟”“蠢”等。(圖2-26)圖2-26品字結構漢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三、漢字的結構形式8)倒品字結構與倒品字結構相反,倒品字結構是指“上二下一”的結構類型,如“夢”“堃”“努”等。(圖2-27)圖2-27倒品字結構漢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四、漢字的繪寫規律與拉丁文字不同,漢字的外形是單獨的方塊,可橫、豎編排。除少數是獨體字之外,漢字的內部結構大多是由單筆組成的部首,再由部首和部首結合成漢字。我國傳統書法理論中十分強調文字的間架結構,認為字的點畫應服從于字的結構,唐代《歐陽結體三十六法》講述了36種楷書結構的規則與方法,是學習漢字的良好借鑒。印刷字體中,宋體與黑體盡管筆畫造型不同,但其在組織結構上的規律是共通的,遵循這些規律,可將字體設計得嚴謹、勻稱、美觀而又統一。漢字的繪寫規律具體如下: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四、漢字的繪寫規律1.先主后次漢字是由橫、豎、點、撇、捺、挑、鉤等基本筆畫組成的,是從書法中的永字八法的基本筆畫延伸出來的,是創造優美字體的基礎。其中,其支撐作用的筆畫稱為主筆畫,不起支撐作用的筆畫稱為副筆畫。一般來說,橫豎筆畫如同建筑中的柱梁,點、撇、捺、挑、鉤如同建筑中的門、窗等附件。前者占主要地位,后者占次要地位。通常應首先安排好主要的筆畫,控制整個字體的格局后再安排次筆畫,這將有利于文字結構的安排,使文字結構緊湊,空間合理。(圖2-28)圖2-28先主后次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四、漢字的繪寫規律2.上緊下松上緊下松是設計字體的基本法則之一,由于視覺重心往往略高于幾何中心,所以書寫時字體的上半部要盡量緊湊些,下半部則應舒暢些,以達到實際尺寸和視覺心理上的平衡。(圖2-29)圖2-29上緊下松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四、漢字的繪寫規律3.橫細豎粗由于視錯覺的影響,加上漢字本身橫筆畫多于豎筆畫的原因,對于字體中同樣寬度的橫筆和豎筆,必須考慮橫筆應細于豎筆,調整至合理的字體空間布局。(圖2-30)圖2-30橫細豎粗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四、漢字的繪寫規律4.穿插呼應漢字的組織形式較為復雜,歸納起來大致有三種形式:上下式(備、名、霜)、左右式(村、社、婚)和內外式(圖、匡、風)等。在書寫漢字時,應考慮到這些組織形式,使筆畫之間的氣韻互相連接、相讓、穿插、呼應,從而產生靈活而嚴密的效果。(圖2-31)圖2-31穿插呼應第二節漢字字體設計四、漢字的繪寫規律5.協調統一對字體中各空間進行平衡處理,使其均勻且分布合理,并對文字的比例、筆畫、動勢做適當的調整,使整個字形穩定而有生氣。(圖2-32)圖2-32協調統一一、拉丁文字基本字體A二、拉丁文字術語B二、拉丁文字結構形式C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C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一、拉丁文字基本字體世界上應用拉丁文字的國家有60多個,我國的漢語拼音和一些少數民族的文字都采用了拉丁字母,實際上拉丁字母已經成為世界上通用的字母形式了。拉丁字母在現代設計的應用極為廣泛,由于其獨特的造型性和通用性,往往為設計錦上添花。拉丁字母包括文藝復興字體(古羅馬體)、古典主義字體(現代羅馬體)和現代自由體,在文藝復興字體出現后還出現了一種過渡字體——巴洛克字體。這些基本字體由圓弧線與直線結合組成,都有其基本結構和裝飾特點,在繪寫前應先了解它們的形態和裝飾方法。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一、拉丁文字基本字體1.文藝復興字體文藝復興字體形成于15世紀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是拉丁字母的古字體,因此也稱為老羅馬體。它是用扁形鋼筆以傾斜的角度寫成的,并有與其配套的斜體。最優秀的文藝復興字體是法國的加拉蒙體,其有著明快暢亮的調子,柔軟、美觀的裝飾效果和易讀性十分成功,直到今天仍是最受歡迎和最常用的字體。文藝復興字體的特征是用圓形的字母的軸線傾斜,粗細線條的對比不大,字腳畫成圓弧形。其優美和諧的風格特別適用于古典作品,以及有悠久歷史的商品裝潢和宣傳,對近代的文學作品、詩歌和青少年讀物也很適用。(圖2-33)圖2-33加拉蒙體示例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一、拉丁文字基本字體2.巴洛克字體16世紀到18世紀是拉丁字母的巴洛克時期,是文藝復興之后古典主義之前的過渡字體,最具代表性的是英國的卡斯龍體(Caslon)。巴洛克字體也有與其配套的斜體,粗細線條對比強烈,明朗舒適。由于其適用于排版印刷任何文體的書籍,因此也是現在最常使用的字體之一。(圖2-34)圖2-34卡斯龍體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一、拉丁文字基本字體3.古典主義字體18世紀末,法國大革命和啟蒙運動后,在藝術上反對封建沒落的巴洛克和洛可可的藝術風格,提倡文藝復興和希臘的古典藝術,從而產生了古典主義字體。為與老羅馬體相區別,古典主義字體也稱為現代羅馬體。它用扁形鋼筆以水平的角度寫成,也有與其配套的斜體,最具代表性的是在意大利享有“印刷者之王”聲譽的波多尼體(Bodoni),其工整精致、樸素冷嚴,在和諧與易讀上成就極高,也是今天最受歡迎和最常使用的字體之一。(圖2-35)古典主義字體的特征是圓形字母的軸線完全垂直,粗細線條對比強烈,字腳畫成直線型。它不僅適用于現代的科技印刷品,也適用于某些文學和藝術作品。圖2-35波多尼體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一、拉丁文字基本字體4.現代自由體現代自由體分為格洛退斯克和埃及體。這兩種字體后來有了許多變化,由于它們強烈的廣告效果,仍為今天所常用。(圖2-36、圖2-37)現代自由體發展到今天,又有了從斜體和手寫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數量眾多的書寫體。書寫體活潑自由、運動感強,也是常用的廣告字體。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一、拉丁文字基本字體圖2-36格洛退斯克圖2-37埃及體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1.字干字干(stem)是指字母的主要筆畫,通常指直線部分的筆畫。2.字碗英文中bowl的原意就是碗,字碗(bowl)指的是大寫字母C或O或者小寫字母b或o等的曲線筆畫。(圖2-39)3.字懷字懷(counter)是指字母所包含的內部空間,無論是否封閉。例如,H或者n兩豎畫間的區域就稱為字懷。(圖2-40)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圖2-38字干圖2-39字碗圖2-40字懷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4.襯線襯線(serif)是指筆畫末端帶有爪狀或者直線形狀的部分。襯線指的是字母結構筆畫外的裝飾性筆畫。有襯線的字體稱為襯線體。在傳統的正文印刷中,普遍認為襯線體能帶來更佳的可讀性,據說是因為襯線有助于水平方向的視覺移動。因此,襯線比較合適在大段落的文章中使用,同時也可以減少讀者眼睛的負擔。襯線一般分為三種類型:括弧型襯線(bracketserif)、極細型襯線(hairlineserif)和粗襯線(slabserif,四方形、粗重的襯線)。(圖2-41)圖2-41襯線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1)括弧型襯線括弧型襯線是指帶有緩和柔軟曲線的襯線。帶有這種襯線的羅馬正體中具有17世紀及其之前風格的字體稱為老式羅馬正體。2)極細型襯線極細型襯線是指具有極細筆畫的襯線,從18世紀開始,出現了這種帶有細襯線的字體,稱為現代羅馬體。3)粗襯線英文slab一詞原本是石板的意思,這里指四方形的粗重襯線。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5.基線基線(baseline)是指大寫字母H或者小寫字母n底部所踩的假想的線。所有西文的數碼字庫都有基線設置,不同設計的字體也都會以基線為標準來排列。O、V、W等字母底部會特地稍微超過基線一些,為的是能在視覺上與基線保持持平。(圖2-42)圖2-42基線大寫線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6.大寫字母大寫字母(capheight)是指H或E等直線型大寫字母從基線到字母頂部的高度。其中,cap是capital(大寫字母)的略稱,有時也用capitalheight的全稱。H或E等頂部的對齊線稱為大寫線(capline)。O、A等字母的頂部會超過大寫線一些,為的是在視覺上使字母大小統一。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7.x字高與大寫字母的大寫字高相對,為了稱呼小寫字母的高度,用沒有上下延伸部分的x作為小寫字母的代表,將其高度命名為x字高。(圖2-43)圖2-43x字高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8.升部小寫字母b、d、f、h、k、l等從x字高向上延伸的部分稱為升部(ascender),其高度稱為升高部,升部頂部的對稱線稱為升部線。多數的羅馬正體中,升部線比大寫線要高一些。也就是說,具有升部的小寫字母比大寫字母高一些。無襯線中有一些字體的大寫線和升部線完全重合,導致很難區別大寫字母I和小寫字母l,有可能增加閱讀困難。因此,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會把有些無襯線字體升部高做得比大寫字母高更高一些。(圖2-44)圖2-44升部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9.降部小寫字母g、j、p、q、y等從基線向下延伸的部分稱為降部(descender)。照排時代日文字體中的拉丁字母往往降部出奇地短。這種英文字母主要用于坐標y這樣的數字符號,是受照排機的字框限制而設計的,不能用于外文排版。要排外文,應使用真正拉丁文字比例的字體。另外,有時可以遇見強制將小寫字母的降部按基線對齊的做法。文字具有一定程度的起伏錯落才有助于閱讀。如果不想讓字母看起來高低不平,應該改用大寫字母排版。(圖2-45)圖2-45降部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10.點現在計算機中使用的1點(point、pt)準確說是1/72英寸,1點相當于0.3527毫米。這是活字時代使用的單位,當時英美的點和歐洲大陸的點還是有略微的差別。奧多比(Adobe)公司在開發PostScript(頁面描述語言)時,將點單位導入桌面排版系統,并將其定義為1/72英寸。Text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11.全角當字體的使用尺寸(上下間距)為12點時,1em就是邊長為12點的正方形,活字時代稱其為全角(em)。字體的使用字號為24點時,1em或者說全角就是邊長為24點的正方形。例如,可以說“新的一個段落開頭要空1em”。半角稱為en。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12.字間距調整字母之間的空隙,分為字體設計師的字間距調整(letterspacing,inter-characterspacing)和字體使用者的字間距調整。對于字體設計師來說,字間距調整是字體制作中的一道重要工序。就像拼瓷磚一樣,要把具有不同字寬的每個字母排列好。但如果字母緊緊相連會導致無法閱讀,在每個字母的左右必須空出一部分。這部分空白按從字母邊緣到字框的距離來算,成為邊空(sideparing)。圖2-46中箭頭所指的部分就是字母L的邊空。制作字體時調整邊空,目的是保證字母無論與任何其他字母或符號相鄰都能便于閱讀。這項工作對于字體制設計師來說稱為字間距調整。字體使用者的字間距調整是指用字體排成單詞后對字母間距的調整,不僅針對現成的字體,還包括手寫字體、標志字體的間距調整。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13.字偶間距盡管經過細致的字間距調整,有時有些字母在與不同的文字符號并排后,看起來仍會覺得空間太大。例如,單詞Tokyo中T和o的間距。針對兩個特定字母的間距進行縮窄處理,或者對幾乎要重疊到一起的兩字字距進行放寬的調整稱為字偶間距調整。在拉丁文字字體設計的最后階段,如果是PostScript字體,要以1/1000em為單位進行微調。這些調整數據會寫入字庫文件。在AdobeIllustrator等平面設計軟件中調用拉丁文字字庫時,就能自動使用調整后的狀態進行排版。這種調整只對特定的字偶對有效。例如,對T-o字偶調整數據后,字母T后跟上o則間距會縮緊,但跟上H則間距不變。當然調整量根據字母的設計不同而改變,與字間距調整一樣,要一對一對逐一進行。(圖2-47)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二、拉丁文字術語圖2-46字間距圖2-47字偶間距調整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三、拉丁文字結構形式拉丁字母是由圓弧線和直線組成的幾何形結構,可歸納為方、圓、三角三種狀態形狀(H、O、A),并可以分為單結構和雙結構(O、B),在寬窄比例上又有4:4、4:3、4:2之分(M、A、S)。它本身就具備了美的要素,是人們長期從事書寫藝術的結晶。但拉丁字母的結構和比例并不是絕對的,在繪寫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加工和調整,求得和諧美觀。莊重優雅的羅馬大寫體,正是由于其準確與和諧的比例,才經歷了兩千多年而不遜色。(圖2-48~圖2-51)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三、拉丁文字結構形式圖2-48大寫字母方、圓、三角三種狀態形狀圖2-49小寫字母外形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三、拉丁文字結構形式圖2-50大寫字母結構圖2-51大寫字母寬窄比例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1.筆勢統一拉丁字母橫細豎粗的特點是用扁形鋼筆書寫自然形成的,執筆的傾斜角度以10°~35°為宜,采用不同的傾斜角度,能產生不同的粗細比例和藝術風格。在繪寫時應始終保持相同的傾斜角度,這樣就能形成一種不斷重復出現的律動和裝飾美,如同音樂中的節奏加強了字母的內在聯系與和諧美觀。(圖2-52)圖2-52執筆角度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2.均勻安定1)大小調整方形、圓形和三角形的字母排在一起時,它們的大小在視覺上是不同的。方形最大,圓形其次,三角形最小。因此,在書寫時應注意適度調整,以達到視覺的統一。同理,圓形也需要超出基準線而達到視覺上的對齊。如果圓形和矩形高度相同,那肯定會看起來比矩形小。這不僅適用于三角形、圓形、矩形等基本形狀,而且可以應用于字體設計中的每個字母,甚至設計拉丁文、希臘文時都可以應用,這是一條適用于任何形狀的基本法則。(圖2-53)圖2-53大小調整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2)粗細調整橫、豎線的粗細相同時,在視覺上橫線會顯得粗一些,斜線則處在橫、豎線之間,比橫線顯細一點,比豎線顯粗一點(圖2-54)。因此,無襯線體和加強襯線體的斜線要細一點,橫線再細一點,才能在視覺上達到粗細一致。同樣粗細的豎線,短的比長的看上去粗一些,因此短線應細一點。此外,斜線交叉的尖角最容易顯黑,應向里面畫細點。(圖2-55)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圖2-54粗細調整1圖2-55粗細調整2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3)重心調整人的視覺中心比絕對中心稍高一點。例如,E、B、H、S、X等字母的中心應相對絕對重心上移,有些線條產生一定的作用力引起了字母的不穩定感,如羅馬體的A和V的兩條斜線,因粗細不同造成重量感也不相等。在書寫時,應充分考慮人的視覺感受,使其中心穩定。(圖2-56)圖2-56從視覺角度需要對不同的字母類型進行調整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3.風格統一如何定義一個字母與另一個字母風格一致呢?怎樣在字體的所有字母中應用呢?例如,你繪制了一個字母e,然后想要設計與e風格相同的其他字母。從哪里開始動手呢?采用襯線體還是無襯線體?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以圖2-57為例,首先應從左邊的i嘗試,其無襯線。I紅的部分要與e紅的部分一樣粗。對于右邊的i,其與左邊的i粗細相同,x高度相同,但有襯線。e的字碗部分不僅有一定的粗度,還有粗細對比度。左邊的i沒有粗細對比,因此這兩者互不兼容;而右邊的i有著與e相同的對比度,這是因為它有襯線,這些細小的襯線使其有與e相同的粗細對比。一個e已經決定了該字體不可能是無襯線體。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不能把左邊的i與e放在一種字體中,一切皆有可能,但要清楚自己的設計原理。圖2-57風格統一DEVICES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4.黑與白設計字體無非就是協調黑與白,黑與白唇齒相依。黑即字形的外形,白即字形內部及字體與字體之間的部分。字母內部的白決定了字母與字母之間的白。字體中,黑的部分多,白的部分就少。創造一種黑多白多的字體是不可能的,一種黑體白的部分肯定比細體白的部分少,一種細體有更大的空白部分。內部及之間的空間要均衡。因此,細體比黑體有更多白的空間。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圖2-58所示的字母源于扁形筆,扁形筆本身就有寬和窄的部分。字體的粗細對比來自于筆的形狀,而不是筆的壓力。把筆傾斜30°,這樣字母最寬的部分就不是垂直方向了,而是傾斜的角度。同理,最窄的部分也不是水平的部分。garamond和minion就是這樣的字體,無襯線體gillsans也是源于這種書寫形式。圖2-58黑與白B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5.比例均衡x高度怎么確定?下伸部高度多少?定義這些內容是很重要的,而且與字體的用途有著莫大的關系。字體中的比例均衡關乎字體用途的整體感覺。例如,不可能設計一種很寬的字體用在要求節省空間的紙上。(圖2-59)如果字體的下伸部很短,那這種字體組成的文本看起來就很奇怪,甚至根本就不具有識別性,但是當設計屏幕或者標題字時,這種字體就派上用場了。對于一個書籍字體的上伸部,至少不應低于大寫字母的高度,這樣視覺效果會比較好。第三節拉丁文字字體設計四、拉丁文字繪寫規律應減少u的內部空間,或者讓上面的襯線更長點(同樣可以達到減少u內部空間的目的)。不論采用什么方法,都要保證內部空間視覺上的均衡,這樣才會設計出有著流暢韻律的字體。圖2-59比例均衡Loremipsum印刷字體的發展一字形、字體、字樣、字具與字體家族二常見字庫字體三第四節字庫字體第四節字庫字體一、印刷字體的發展圖2-60雕版、泥活字、木活字圖2-61銅活字與鉛活字最初的印刷字體是雕版使用的字體。雕版印刷是我國發明的印刷方法,先將寫好的文字反貼在榆木板上,然后雕刻成反體凸字,即成印版。因此,雕版印刷的字體是用手寫的楷書。而后至宋代,印刷數量和品種大增,出現了專職寫版的人員,他們與刻板工匠合作,設計了一種美觀而較易雕刻的字體,這就是初期的宋體。到了北宋慶歷年間,畢昇發明活字版,他用膠泥制成片狀字粒。之后,木制活字、銅制活字出現。這些字體限于楷書和宋體,字的大小固定于一個尺寸。至于制模澆鑄金屬字體,據說是由歐洲傳教士在18世紀時經澳門傳到上海而開始發展的。(圖2-60、圖2-61)第四節字庫字體一、印刷字體的發展圖2-60雕版、活泥字、木活字圖2-61銅活字與鉛活字第四節字庫字體二、字形、字體、字樣、字具與字體家族字形是指一個字具有特征性的、區別于其他字的筆畫方向或筆畫位置。“字形不一樣”是指字的筆畫方向和筆畫數量變了。意思相同的漢字內容,有時也不一定只用簡體漢字表示,根據不同的需要,也可能會使用繁體字等舊體字。字體(type)是文字的風格,是文字的外衣,泛指用于印刷的文字。若把字形比作骨架,則字體就是附在骨架上的肌肉。例如,圖2-62中的漢字字體就是字形相同但字體不同。字樣(typeface)是指某種款式字體的設計與特征,指字體家族的子集,如通用體(univers)中的原體、粗體、斜體等字樣。字具(font)最初是指印刷活字中某種字樣的特定風格和大小的整套文字,是字樣的子集,如蘭亭黑體中的原體十二點、粗黑十四點等。現今字具也指字庫中的字體文件,經常被當作字樣提及。字體家族(typefamily)是多個字樣的集合,一個字體家族中包含一種字體的多個字樣。字體家族的出現使一種字體適用于不同環境與風格的能力增強,如雅宋家族中的原體、扁體、加粗體等。(圖2-63、圖2-64)第四節字庫字體二、字形、字體、字樣、字具與字體家族圖2-62字形相同但字體不同圖2-63拉丁文字字體家族第四節字庫字體二、字形、字體、字樣、字具與字體家族圖2-64漢字字體家族第四節字庫字體三、常見字庫字體英文font在金屬活字時代是指“按照某種設計統一制作的一個字號的一套活字”,而現在多用于指代計算機上的數碼字體:包含字偶間距調整等信息,并且能在計算機上運行的粗細統一的數碼字體就稱為一個字庫。普通的字體是指含有共通設計要素的,包括粗體、細體和斜體等字的集合。由于很多數碼字庫是將金屬活字的設計經過數字化制作而來的,因此,在單純討論字形或設計樣式時,其與活字、照排文字有共通的部分,所以籠統寫作“字體”,而在討論計算機中使用的數碼字體時才寫作“字庫”。第四節字庫字體三、常見字庫字體1.中文字庫名稱前綴、后綴的術語《信息交換用漢字編碼字符集基本集》(GB2312—1980)是簡體中文字符集的國家標準,于1980年發布,通行于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地。其共收錄6763個漢字,滿足常用的要求,但是部分人名用字、中國臺灣及中國香港使用的繁體字,以及日語與朝鮮語漢字等,并未收錄在內。GBK即漢字內碼擴展規范,是1993年微軟對GB2312—1980的擴展,收錄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地區、日本通用字符集的漢字,共有20902個。GBK自身并非國家標準,只是曾由國家標準總局(現改稱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為指導文件。第四節字庫字體三、常見字庫字體《信息技術中文編碼字符集》(GB18030—2005)于2005年發布,是我國現時最新的內碼字集,與GB2312完全兼容,與GBK基本兼容,共收錄漢字70244個。BIG5又稱為大五碼或五大碼,是使用繁體中文社群中最常用的計算機漢字字符集標準,共收錄13060個漢字。BIG5普及于中國臺灣、中國香港與中國澳門等繁體中文通行區。第四節字庫字體三、常見字庫字體1.宋一體HKSCS即香港增補字符集,是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基于大五碼之上擴展的字符集標準,收錄香港地區地名、人名用漢字、粵語及異體字,也有小部分簡體字,最新版本為2009年版,收錄5009個字符。第四節字庫字體三、常見字庫字體2.字庫格式TTF(truetypefont)是由蘋果和微軟共同開發的一種計算機輪廓字體類型標準。它是20世紀80年代末,為對抗Adobe公司的Type1PostScript字體而開發的,主要特點在于能給開發者提供關于字體顯示、不同字體大小的像素級顯示等的高級控制。OTF(opentypefont)是一種可縮放字型,采用PostScript格式,是微軟與Adobe聯合開發,用來替代TrueType字形的新字形OTF最初發布于1996年。第四節字庫字體三、常見字庫字體3.中文字庫在中國大陸,中文字庫有方正字庫、漢儀字庫、華文字庫、四通利方、漢鼎字庫、長城字庫、博洋字庫、造字工房、騰祥字庫。在中國臺灣地區,中文字庫有華康字庫、文鼎字庫、王漢宗字庫(超市世紀字庫)、書法家字庫、經典字庫、中國龍字庫。在中國香港地區,中文字庫有蒙納字庫。由于字庫字體設計所需要字體量巨大,因而不同于個別字體設計或組合設計,不僅考驗設計者的設計能力,還十分考驗其整體把握性和毅力,需要不斷地修改磨合,同時考慮整體編排效果。一宋體類二黑體類三楷體類二仿宋類三書寫體類第五節常用漢字字體01020304第五節常用漢字字體一、宋體類1.宋一體20世紀60年代初,上海印刷研究所字體設計室設計出了用于《辭海》正文排印的宋一體,故宋一體又稱字典宋。(圖2-65)2.宋三體“點如垂露撇似刀,鉤似鵝頭捺如掃,口字上下多一段,橫尾有山彎帶角”是對宋體筆畫特征最形象的描述,而方正平穩、端莊典雅、舒展大氣則是宋體通常給人的感覺。(圖2-66)3.新報宋新報宋由上海印刷技術研究所高級字體設計師謝培元承擔全部設計、北大方正負責制作。(圖2-67)4.書宋體書宋體距今已有近60年歷史了,憑借清晰爽目、久讀不易疲勞、印刷適性好的優點,一直被視作書刊正文的首選字體。(圖2-68)第五節常用漢字字體一、宋體類圖2-65宋一體圖2-66宋三體圖2-67新報宋圖2-68書宋體05060708第五節常用漢字字體一、宋體類5.大標宋大標宋,顧名思義,是適合作為大標題的宋體。大標宋字體端莊嚴謹,筆畫粗細分明,布局凝重沉穩,適用于書、報、雜志等的各類標題字。(圖2-69)6.小標宋小標宋,顧名思義,是適合作為小標題的宋體。方正小標宋字形端正,結構勻稱,筆畫橫細豎粗,布局嚴謹、穩重,適用于書、報、雜志等的小標題字及說明用字。(圖2-70)7.粗宋粗宋是黑體與宋體的結合,既有黑體字形端正、筆畫橫平豎直的優點,又有宋體字起落筆有棱有角的特征,將黑體的莊嚴和宋體的靈動融為一體,賦予宋體以一種粗獷、野性的特質,莊嚴醒目。(圖2-71)8.博雅宋博雅宋的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關注讀者視力健康”。(圖2-72)第五節常用漢字字體一、宋體類圖2-69大標宋圖2-70小標宋圖2-71粗宋圖2-72博雅宋第五節常用漢字字體一、宋體類9.雅宋系列雅宋彌補和糾正了傳統標題宋體的缺陷,從標題字內涵出發,力圖呈現給讀者一款清新醒目、簡潔現代的新字體。雅宋線條挺拔流暢,筆鋒簡潔鮮明富有朝氣,結構方正飽滿,筆畫粗細合理,更加具有視覺沖擊力。2009年12月,方正雅宋系列字庫獲得“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優秀設計獎”的殊榮。雅宋系列包括9個粗細檔次和2個特種字體,除了可用作主標題、副標題,還可以作為正文字使用。(圖2-7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度聯營股本借款合同全文
- 2025鋁合金門窗制作合同
- 2025商務合作合同模板
- 2025全新版委托維修合同
- 2025年簽訂股權轉讓合同的要點分析及合同范本
- 2025年上海房屋租賃合同范本
- 2025年:探討合同規范化管理對企業發展的長遠意義
- 《危重患者的觀察要點》課件
- 《藝術史概述:唐宋元明清》課件
- 《供應鏈管理》課件
- 油氣管道保護工(初級)職業技能考試題庫(新版)
- 渝北區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 (2019-2035年)說明書
- 學校食堂供貨商選擇、評價和退出管理制度
- 農產品營銷學第三版(教學課件)第一章 農產品營銷導論
- 2024年國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招聘應屆畢業生19人歷年高頻難、易錯點500題模擬試題附帶答案詳解
- 部編版小學六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單元測試卷附答案(全冊)
-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期中考試試卷含答案
- 2024年認證行業法律法規及認證基礎知識 CCAA年度確認 試題與答案
- 陜煤集團榆林化學有限責任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4
- 2024年江西省高考歷史試卷真題(含答案解析)
- 【財務共享模式下費用報銷管理的探究7900字(論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