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教學資料課件 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文脈與人文意蘊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1頁
漢語教學資料課件 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文脈與人文意蘊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2頁
漢語教學資料課件 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文脈與人文意蘊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3頁
漢語教學資料課件 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文脈與人文意蘊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4頁
漢語教學資料課件 中國傳統建筑的歷史文脈與人文意蘊公開課一等獎課件省賽課獲獎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傳統建筑

歷史文脈與人文意蘊主講人:顧偉列專家第1頁

古之先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下潤傷民,故圣王作為宮室。——《墨子?辭過》

一、中國建筑歷史文脈

(一)先秦:中國建筑萌芽與雛形

第2頁(一)先秦-中國建筑萌芽與雛形

1、半地穴式原始建筑。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遺跡表白,早在6023年前中國建筑已經萌芽,以木材為主要建筑材料來組成線組合,以及表面裝飾性塑痕,表白原始初民已將審美意識體目前建筑之上。

第3頁2、公元前21世紀到秦統一中國前,這時期先民不但發明了燦爛青銅器文化,也進行了大規模都城、宮室、宗廟、陵墓等土木工程營建。中國古建筑特性最少在西周已具雛形。《考工記》所記述都城布局理論對后來各朝都城規劃產生過主要影響;高臺榭宮殿營造法,對后世宮殿營造影響很大;四合院住宅布局以規整單體圍合,組織成整體建筑組群,均衡對稱平面組合與內向性是中國傳統建筑文化主要特性,這一特性最少在周代已經基本成形。(一)先秦-中國建筑萌芽與雛形第4頁半地穴式原始建筑—尋找遮雨避寒住所第5頁巢居——半坡村氏族公社生活第6頁浙江余杭瑤山良渚文化祭壇遺跡第7頁浙江余姚河姆渡遺跡正門

--------復原7023年前干欄式房屋第8頁土木工程營建都城規劃成方形,每邊長9里,各有3個門,城中縱橫垂直交錯著9條大道,城左為太廟,城右有社稷壇,南面建宮殿,北面設市場。

匠人營國,方九里,旁三門;國中九徑九緯,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周禮?考工記》第9頁宮殿建于高臺之上,高臺夯土而成,呈階梯形。相傳楚國章華臺又名“三休臺”,要“三休乃至于上”;另外,晉之九重臺、衛之新臺、吳之姑蘇臺等都以高大華麗著稱。2.高臺榭宮殿營造第10頁3、四合院住宅布局中國傳統建筑主要特性,即平面組合對稱和內向,最少在周代已經基本成形。第11頁四合院鼻祖—陜西歧山鳳雛村

西周四合院遺跡第12頁(二)秦漢至宋元:雄渾與清奇交響

秦代建筑奏響了中國建筑雄渾前奏。 五步一樓,十步一閣。 廊腰縵回,檐牙高啄。 各抱地勢,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宮賦》 漢代宮苑建筑在秦代基礎上又融合了壯偉時代音調。第13頁阿房宮第14頁秦始皇陵遺跡第15頁西漢帝陵第16頁

魏晉南北朝區域文化融合、南方開發、玄學流行和佛教傳輸賦予建筑文化以新格調和內涵。秦漢建筑雄渾古典格調至此變調為清奇素樸,宗教建筑和園林建筑則為這時期建筑文化增添了神奇一筆。佛教建筑主要類型有寺、塔和石窟寺三種。園林從皇家苑囿向文人寫意園林轉型,標志著園林從早期物質享樂,開始向林泉放逸精神滿足過渡,啟動后世文人園林先河。

3.魏晉南北朝建筑第17頁中國最早佛寺——白馬寺第18頁北魏石窟寺全景第19頁

唐代首都長安是中國古代最為壯觀都市,都市營建規劃周密,棋盤形封閉式里坊制度,給人以理性、嚴謹和秩序感,體現了封建集權為了嚴格小區管理而加以嚴整規劃政治色彩; 中唐后來里坊制逐漸向宋代街巷制過渡。長江和運河沿岸揚州、成都等街市繁華,十里長街,高樓林立。唐代宮殿大明宮群殿依山而建,氣勢磅礴,布局協調,是大唐風范典型寫照。唐代佛教建筑數量多,分布廣。園林建筑隨士人對山水自然審美趣味變化而同步變化發展,都市園林面積不大,重在近觀靜賞,于有限中感受心物相融超然之樂,基本奠定了后世士人園林發展方向。

4.唐代第20頁唐代長安里坊平面圖第21頁中國古代最壯觀都市-唐長安城第22頁唐大明宮含元殿

第23頁山西五臺南禪寺大殿外觀

第24頁南禪寺大殿架構透視圖

第25頁南禪寺大殿架構斷面透視圖第26頁西安慈恩寺大雁塔第27頁 宋代建筑格調變唐代宏大莊嚴為細膩柔和。兩宋宮殿建筑以精巧復雜、細膩柔和為特色,布局精巧而富于變化,木作做工及雕飾、彩繪細膩豐富。北宋李誡所著《營造法式》是當初世界上最完備建筑學專著。宋代都市布局變封閉里坊制為開放街巷制,啟動了中國封建社會后期都市布局基本格局。宗教建筑和園林較隋唐五代有顯著進步。園林建造蔚成風氣,尤以都市園林更為盛行;公共自然景區經奇思妙想規劃,別具意境,最著名當推杭州西湖十景,自然與人文相映成趣,畫意與詩情水乳交融,堪稱大手筆寫意杰構。5.宋代第28頁北宋汴京平面示意圖第29頁《清明上河圖》北宋汴京

(部分)第30頁《清明上河圖》北宋汴京

(部分)第31頁《清明上河圖》北宋汴京

(部分)第32頁河北正定隆興寺第33頁河北正定隆興寺摩尼殿抱廈一角第34頁蘇州報恩寺塔第35頁蘇州虎丘山云居寺塔

第36頁虎丘雲居寺塔塔心結構圖塔平面圖

第37頁山西應縣木塔-釋迦塔木塔不用釘不用鉚,全靠斗拱柱梁鑲嵌穿插連接而成。第38頁杭州西湖十景

蘇堤春曉

第39頁柳廊聞鶯第40頁花港觀魚

第41頁曲院風荷第42頁平湖秋月第43頁斷橋殘雪第44頁雷峰夕照第45頁南屏晚鐘第46頁雙峰插云第47頁三潭印月

第48頁(三)明清:壯麗與精巧古典頂峰北京城是明清兩朝帝都,都市布局之嚴謹周密、宮殿建筑之壯麗偉巨,均代表了中國古典建筑出色成就。規劃設計一依以宮殿為主體、中軸對稱傳統標準,主要建筑布列于長約7.8公里中軸線上,井然有序又起伏跌宕,擒縱開合中盡顯空間與建筑變化之妙。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古代宮殿建筑群。中國宮殿建筑從秦漢之雄渾粗放、唐宋之偉岸典雅,發展到明清,其整體設計、工程技術和藝術效果都達成古典頂峰。兩朝帝都——北京第49頁故宮全景第50頁太和殿第51頁太和殿正面第52頁天壇第53頁2.北方皇家園林和南方私家園林皇家園林:北京圓明園、頤和園和河北承德避暑山莊。規模宏大,這里匯萃著中國園林精髓、西洋古典樓景。第54頁圓明園第55頁頤和園第56頁河北承德避暑山莊第57頁?南方私家園林:蘇州拙政園、留園、怡園、耦園等?占地不多,但布局、設計和造園手法豐富精巧;中國古典園林細微主義,在此演繹得淋漓盡致南方私家園林第58頁蘇州園林一覽第59頁蘇州園林一覽蘇州拙政園留聽樓蘇州拙政園見山樓第60頁3.廟壇建筑北京太廟第61頁4.中國傳統民居地方特色第62頁南方徽州民居第63頁二、中國建筑人文意蘊群體友好性組合內向性陰陽融合性中國建筑三大特點:第64頁群體友好性中國傳統建筑平面布局大多體現出嚴謹縱直“中軸”理念,在井然有序中層層擴大,左右延展,展現友好對稱態勢,崇尚中軸理念和依戀大地情結,使建筑布局折射出井井有條秩序感和對稱均齊友好性。與西方教堂等宗教性建筑相比,它淡化了緣自宗教信奉神密與突兀,更偏重于對塵世依戀和冷靜理性。中國傳統建筑不但體現了世俗理性精神,并且滲入著傳統倫理精神,昭示了中國文化重倫理秩序及群體友好特點。第65頁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北京故宮巴黎圣母院、科隆大教堂、北京故宮第66頁

東西廂房中堂內院正房廂房外客堂外院雕花門大門第67頁后院與前院相通門都位于中軸線上正房——又稱“堂屋”,坐北朝南北房,一般三開間,供家長起居、會客。也是家中舉辦議事、祭祖、婚喪等禮儀活動場所中堂——正房關鍵單位,一般都供有“天地君親師”條幅。廂房——正房東西兩側,作書房或晚輩居室檐下回廊——回廊與中心庭院類似當代公共建筑共享空間,是各房組員親近自然、融匯親緣感情場所?四合院平實、方正、友好、理性布局,昭示了中國文化重倫理秩序及群體友好特點傳統倫理精神第68頁組合內向性中國傳統建筑平面布局內向性格體現為對墻關注,如城墻、坊墻、院墻。四合院式以內向房屋圍合成封閉院落,形制獨立于外部世界,內部自成系統,建構是以家庭為單位倫理和空間秩序,在人文意蘊上折射出民族心理內斂性和向心力。第69頁1.城墻幾乎所有中國古代城址,無不筑有城、墻。城墻、圍墻,來來去去到處都是墻,組成每一種中國都市框架。——【英】沙爾安《中國建筑》2.坊墻唐代長安城內共108坊,都有高墻圍合,設有坊門,定期開閉,坊墻內是封閉小區。第70頁3.院墻分隔內外以體現內外有別觀念;分隔居住區和會客區以體現“前堂后寢”禮制格局。4.對墻重視是相對封閉內向性格反應例:四合院房屋對外立面大多不設窗戶,但內部空間完整統一(二)組合內向性第71頁以《易傳》為代表陰陽對立統一哲學思想,對中國建筑有著多方面影響。山之南為陽、以山之北為陰,陽為剛,陰為柔。中國建筑一般都坐北朝南,即背陰向陽。受“陰陽合德”及“中和”思想影響,中國古代建筑在體量和尺度上注意“適形而止”,不追求過度高大。美學上重視剛柔相兼之美,如宮殿建筑屋頂面積大,屋檐寬,堅實立柱將其剛直有力地擎托而起,整體上呈陽剛之美;立柱與屋頂之間則設置斗拱,斗拱與屋頂向上向外夸張卷起飛檐翹角,形成飛動、輕巧、跳躍陰柔美;大屋頂和立柱陽剛,與斗拱和飛檐翹角陰柔,合組成陰陽融合、剛柔相濟造型。(三)陰陽融合性第72頁奇數為陽,九為極陽,象征吉祥天壇祈年殿按明清尺寸:高9丈9尺,臺基3重,屋檐3層,東西配殿都是9間圜丘由3層漢白玉露天平臺組成,其臺階、欄桿、鋪石地板等,數目都取“九”倍數圜丘陰陽融合性包括對數字應用講究:第73頁曲折含蓄之美疏密相間之美天趣盎然之美詩情畫意之美三、中國園林美學特性第74頁曲折含蓄之美1.曲折含蓄亦即傳統藝術理論中“隱”與“藏”。中國園林追求曲折含蓄、變化有致美學品格,尤忌園內景觀整潔劃一,一覽無余。造園手法上善于通過迂回曲折、山水相間空間序列布局,使園中樓閣掩映,山石錯落,曲水逶迤,竹木婆娑。為使重點空間欲露先藏,善于用花木、圍墻、假山、漏窗等略阻視線,營造曲徑通幽、柳暗花明又一村意趣。2.整體布局上曲奧多變序列軸線,在于細部營構上山求奇,水求曲,廊求回,路求幽。第75頁1.景點布設上一般采取疏密相間手法,移步換景,張弛有度,景色連綿不停,但友好中有變奏,流暢中有間歇,給人以忽張忽弛、忽揚忽抑、似斷實續節奏感和韻律美。2.空間布置上分主次,講節奏,重層次,主景密而次景疏,主景與主景之間巧用曲徑、曲橋、曲廊連接,使疏密相間,節奏起伏有致,游人徜徉其中,移步換形,景隨行異,觀賞節奏有張有弛,始終保持著悠閑情緒。疏密相間之美第76頁中國造園理論格言:“雖由人作,宛自天開”。園林藝術是具有實用功能綜合性藝術,在有限空間內,綜合了自然山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