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掌楸 一等獎創新教案-高一下學期勞動技術_第1頁
鵝掌楸 一等獎創新教案-高一下學期勞動技術_第2頁
鵝掌楸 一等獎創新教案-高一下學期勞動技術_第3頁
鵝掌楸 一等獎創新教案-高一下學期勞動技術_第4頁
鵝掌楸 一等獎創新教案-高一下學期勞動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鵝掌楸一等獎創新教案-高一下學期勞動技術鵝掌楸

教案

一、教學目標

了解鵝掌楸,知道鵝掌楸的形態特征、生長環境、分布范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栽培技術、病蟲防治、主要價值、保護現狀、科技成果等。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和養護方面相關知識,希望保護生態環境的理念能深入人心,保護生物多樣性,呼吁更多的人積極參與到生物多樣性保護的行動中來。

二、教學重點

認真學習鵝掌楸的知識,欣賞大自然的神奇。親近自然、融入自然,探索自然界的生物多樣性之美,喚起大家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決心。呼吁人們加入到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動中來,共同建設美麗家園。

教學過程

鵝掌楸別名:馬褂木、雙飄樹

鵝掌楸(學名:Liriodendronchinense(Hemsl.)Sargent.)是木蘭科鵝掌楸屬植物。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馬褂狀,長4-12(18)厘米,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下面蒼白色,葉柄長4-8(-16)厘米。花杯狀,花被片9,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彎垂,內兩輪6片、直立,花瓣狀、倒卵形,長3-4厘米,綠色,具黃色縱條紋。聚合果長7-9厘米,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頂端鈍或鈍尖,具種子1-2顆。花期5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中國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布于陜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南嶺山地,臺灣有栽培。生長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林中。

木材淡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質輕軟、易加工,少變形,干燥后少開裂,無蟲蛀。供建筑、造船、家具、細木工的優良用材,亦可制膠合板;葉和樹皮入藥。樹干挺直,樹冠傘形,葉形奇特,古雅,為世界珍貴樹種。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2年ver3.1)——近危(NT);列入中國國家二級重點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形態特征

喬木,高達40米,胸徑1米以上,小枝灰色或灰褐色。葉馬褂狀,長4-12(18)厘米,近基部每邊具1側裂片,先端具2淺裂,下面蒼白色,葉柄長4-8(-16)厘米。

花杯狀,花被片9,外輪3片綠色,萼片狀,向外彎垂,內兩輪6片、直立,花瓣狀、倒卵形,長3-4厘米,綠色,具黃色縱條紋,花藥長10-16毫米,花絲長5-6毫米,花期時雌蕊群超出花被之上,心皮黃綠色。聚合果長7-9厘米,具翅的小堅果長約6毫米,頂端鈍或鈍尖,具種子1-2顆。

生長環境

鵝掌楸生長于海拔900-1000米的山地林中。常與多脈青岡、木荷、小葉青岡、亮葉水青岡、粉椴、亮葉樺、黃山木蘭等樹種組成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鵝掌楸高大挺拔,通常占據林冠最上層。陽性,喜光,幼樹稍耐蔽蔭。喜溫濕、涼爽氣候,適應性較強,能耐-20℃的低溫,也能忍耐輕度的干旱和高溫。葉片抗熱性較強,在38℃氣溫下,未見受熱害癥狀;在40℃高溫熱水處理下,葉面有極輕微的棕褐色壞死斑。喜肥,喜濕,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立地條件下生長尤其迅速。適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pH4.5-6.5)上生長;忌低濕水澇,在干旱土地上會生長不良。

分布范圍

分布于中國和越南北部;在中國分布于陜西、安徽以南,西至四川、云南,南至南嶺山地,主要有陜西(鎮巴)、安徽(歙縣、休寧、舒城、岳西、潛山、霍山)、浙江(龍泉、遂昌、松陽)、江西(廬山)、福建(武夷山)、湖北(房縣、巴東、建始、利川)、湖南(桑植、新寧)、廣西(融水、臨桂、龍勝、興安、資源、灌陽、華江)、四川(萬源、敘永、古藺、錫連)、重慶(萬州區、秀山、南川)、貴州(綏陽、息峰、黎平)、云南(彝良、大關、富寧、金平、麻栗坡),臺灣有栽培。

生長習性

鵝掌楸花期5月,果期9-10月。3月上旬冬芽萌動,芽鱗細裂,至4月初芽鱗展開,并先后長出幼葉數枚。4月20日左右為初花期,5月底和6月初為盛花期,6月20日左右為終花期,花期長約30-40天。蟲媒,異花授粉,自花授粉不力。結實率低,種子多空癟,一般成年樹種子結實率為5%左右,孤立木結實率更低。

結實率低的原因可能是花粉量不足,花粉和胚珠的比值低,每朵花有130枚左右的雌蕊和36枚左右的雄蕊,在花粉發育期間,部分小孢子母細胞的敗育及內輪花藥花粉幾乎全部敗育,大大降低了花粉產量;雌蕊可授期短,開花時胚囊處于二核期,普遍遲熟,大量挺立的單細胞柱頭毛由于蒸騰失水而使柱頭很快萎蔫變褐,喪失授粉能力,采用人工授粉能夠提高結實率。

但也有人研究發現,花粉管大多不能進入胚囊,因而不能受精,導致結實率低。果實成熟期在10月中、下旬,聚合果上部3-4輪和下部2-3輪通常無種子,發育種子的單果均在中部。種子年產量差異較大,有明顯的大、小年,這與花期的天氣和蜜蜂活動的頻率有直接關系。一般6-8年生成樹開始結實,以后隨樹齡增大,飽滿種子的比率逐年增高。

鵝掌楸壽命長,生長快。在自然狀態下,樹高生長,20年前為速生期;直徑和材積生長,前期較慢,20年后加快,30年后更快。在人工栽植條件下,生長進程縮短,提前進入速生期。北美鵝掌楸和雜交鵝掌楸生長更快,12年生的樹高、直徑和材積生長量分別比鵝掌楸高35-53%、30-83%和129-411%。

鵝掌楸的生長期自展葉至落葉為200天左右,9月下旬葉開始變黃并少量落葉,10月下旬葉落量約為全樹的1/4,10月底枯黃。北美鵝掌楸基本類似,而雜交鵝掌楸展葉早,落葉遲,10月底仍然翠綠色。鵝掌楸年生長節律以5-6月為高峰期,氣候溫和,雨水充足,生長迅速,7月氣溫上升,降雨極少,生長量明顯下降,9月中、下旬生長停止,進入休眠期。

繁殖方法

播種

采種:由于鵝掌楸花期不遇,因此受精不良。在自然條件下,種子發芽率極低僅在5.0%以下。為了得到較高的發芽率,需要對生長健壯的20-30年生的大樹進行人工授粉。10月當果實顏色呈褐色時采收,將果枝攤放在陰涼處7-10天,然后在陽光下曬裂,去雜后裝袋,在低溫干燥處儲存。

整地、播種:圃地應選在避風向陽、土層厚且肥沃濕潤排水良好、水源充足的沙壤地上。秋末深翻,第二年春季施底肥,做平整床,床高15-20厘米、寬120厘米。播前用0.5%高錳酸鉀溶液浸種2小時,然后用清水洗凈,再用35℃水泡24小時。條播,行距20厘米,播種量每畝12千克,播后覆土1.5-2厘米,再覆蓋薄膜保溫增濕,15天后即可出苗。

澆水、定苗:鵝掌楸幼苗植株較小,當陽光強時用遮陽網遮蔭,因小苗根系不發達且不耐旱,因而苗期要注意少量多次澆水,保持苗床濕潤。鵝掌楸生長速度快,幼苗出土15天后要及時間苗,留苗株距8厘米;苗高10厘米時定苗,株距15厘米。

除草、施肥:澆水或降水后2-3天進行中耕,先期深3-5厘米,后期加深到5-10厘米;苗木幼小時對肥料敏感,施肥應少量多次。第1次間苗后,每公頃噴0.3%尿素溶液15-45千克;定苗后每公頃溝施磷酸二銨150-180千克;苗高30厘米時,每公頃噴施0.5%磷酸二氫鉀45-75千克。播種苗當年高度可達40厘米,地徑達0.6厘米。山西部分地區冬季寒冷、風大,留床露地苗木越冬需要進行埋土防寒。

扦插

上年秋天落葉到下年葉萌動前,從健壯母株向陽處或樹冠外圍剪1-2年生枝條(帶2-3個芽)15厘米做插穗,保證切口上端平齊,下切口成45°斜角。插床底鋪拌有40%腐熟堆肥厚15厘米的壤土,上蓋20厘米厚的沙壤土,噴水、控溫,注意通風,成活率可達90%以上。苗木發根前要保持濕度在95%以上,生根后可降至85%。愈傷組織未長好時應保持膜內溫度25-30℃,如超過30℃要及時通風降溫。苗木生根后要定時通風降溫進行煉苗,逐漸延長通風時間以至最后徹底去掉薄膜。

嫁接

由于鵝掌楸繁殖扦插難度較大、技術含量高、推廣緩慢,而且近年來市場對其需求量加大,所以生產上開始采取優良的嫁接技術措施,通過雙舌嫁接的方法培養苗木,最終成活率均達到80%以上。試驗以中國馬褂木為砧木,采用此法嫁接,不但成活率高、愈合快,而且成本低。嫁接方法繁殖鵝掌楸操作簡單,此法為種源收集引種及建立優質種子園,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鵝掌楸花期不遇,種子發芽率很低,扦插、嫁接方法進行繁殖又較為困難,因而進行組培育苗意義重大。

栽培技術

在頭年8月進行清林,然后要合理配置,整成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大穴,在入冬下雪前,把地表熟土回填到穴內底部,來年春天在苗木萌芽前半個月,選2年生頂芽飽滿、木質化程度高、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和生長良好的苗木進行造林。要注意根部濕潤、苗正根舒、不要栽得太深,然后覆土,使根系和土壤間無空隙。

為了更好地預防火災及病蟲害蔓延,針葉樹種與鵝掌楸按3:7比例帶狀或塊狀混交造林,種植點采取長方形配置。針葉樹株行距2米×2米,鵝掌楸株行距4米×4米,即栽植密度針葉樹每公頃2.205萬株、鵝掌楸5400株;林區公路行道樹及山地造林整地品字型配置,株行距4米×4米,每側行道樹或林界栽植2行鵝掌楸,栽植密度每公頃9450株。

造林后要對幼樹進行連續4-5年的撫育管理,促進其盡可能早的郁閉成林,通常造林當年不撫育。當年秋天,用刀撫造林地的雜草小灌木,并在距每株樹根20厘米外開環狀淺溝,施入復合肥各0.5千克。從第二年開始,每年春秋各撫育1次,春季以窩撫為主,秋季刀撫,直到郁閉成林。以后每年進行撫育管理工作,防止牲畜踐踏及人為破壞。

鵝掌楸生長速度快,萌芽多,所以要及時抹芽整形,這是撫育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在頭1-3年內,第一年在3月中下旬-5月下旬進行3-5次;第二至三年里,每年各3次,每個主干留3-5個枝條;7月下旬將主干30厘米以下枝芽去掉,留20個葉片,秋季剪去全部側枝。2-3年后幼林郁閉,開始培養樹形,使樹干通直光滑。一般在4-7月抹主干1.0米以下的芽及側枝,秋季疏枝整型,均勻保留7-12個側枝,讓樹苗基本定型。

病蟲防治

鵝掌楸病蟲害較少,但遇到極端氣候的影響,也會發生病蟲害,因而必須做好造林地病蟲害防治工作。病害主要是日灼病,可采取與其他闊葉樹種混栽,而且選東南坡方向較陰的地方為宜;主要蟲害有大袋蛾和卷葉蛾,可以采取剪除枯梢,人工摘除蟲袋、幼蟲和蛹的方法,或者用80%敵敵畏乳劑1000-1500倍液,或者90%敵百蟲800-1000倍液,噴殺幼蟲和成蟲進行防治。此外,還應加強對造林地預測預報和防護檢查工作。

主要價值

木材淡紅褐色、紋理直,結構細、質輕軟、易加工,少變形,干燥后少開裂,無蟲蛀。供建筑、造船、家具、細木工的優良用材,亦可制膠合板;葉和樹皮入藥。樹干挺直,樹冠傘形,葉形奇特,古雅,為世界珍貴樹種。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2年ver3.1)——近危(NT)。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二級重點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種群現狀

鵝掌楸屢遭濫伐,在其主要分布區已漸稀少。鵝掌楸是異花受粉種類。但有孤生殖現象,雌蕊往往在含苞欲放時即已成熟,開花時,柱頭已枯黃,失去授粉能力,在未授精的情況下,雌蕊雖能繼續發育,但種子生命弱,故發芽率低,是瀕危樹種之一。

科技成果

2022年6月26日,中國林學會發布了“十三五”期間林草科技十大進展。其中,林木全基因組與功能基因解析取得重要突破。繪制出鵝掌楸等10余種木本植物高質量基因組圖譜,揭示了林木適應性進化與遺傳結構變異機制。

植物文化

七言·鵝掌楸

作者:木子(學海岸上的纖夫)

鵝掌楸花似寶蓮,居高臨下照桑田。

樹高托舉千燈晃,葉茂遮風萬縷綿。

還像花籃裝翡翠,又如茶杯立青蓮。

恍惚一夢來仙子,臨駕芯中舞蹁躚。

簡介:珍稀植物鵝掌楸花大且美,香氣怡人,秋葉金黃,似一件件黃馬褂。

七律詠鵝掌楸

珍稀國寶氣軒昂,

高大葳蕤體魄強。

妙葉猶如鵝蹼掌,

奇花酷似郁金香。

春來日暖雙飄綠,

秋至霜寒馬褂黃。

樹種瀕危頗仰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