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項目環評報告_第1頁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項目環評報告_第2頁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項目環評報告_第3頁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項目環評報告_第4頁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項目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說明2.建設地點——指項目所在地詳細地址,公路、鐵路應填寫起止地。3.行業類別——按國標填寫。4.總投資——指項目投資總額。5.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指項目區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居民住宅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6.結論與建議——給出本項目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和總量控制的分析結論,確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本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明確結論。同時提出減少環境7.預審意見——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一報告表二附表附表1環評審批基礎信息表附表2環境保護措施一覽表附表3環保竣工驗收一覽表理一覽表三附圖理位置圖附圖2項目區現有森林資源分布圖附圖3項目建設總體布局圖附件2關于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可行性研究報告的批復附件3銅仁市生態環境局印江分局關于儲備林項目辦理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通知附件5關于《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環境影響評價執行標準的函-1-情況項目名稱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建設單位貴州梵凈山凈沃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法人代表任靖聯系人馮淼通訊地址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龍津街道官莊南路普瑞聯系電真/郵政編碼555200建設地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立項審批部門印江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局批準文號印發改生態農業建設性質新建團改擴建技改行業類別及代碼森林經營、管護和改培(A02023)用地面積(畝)32827綠化面積(畝)32827總投資(萬元)25175.43其中環保投資(萬元)/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評價經費(萬元)/建設期限2020年-2025年工程內容及規模一、項目由來貴州省屬于國家儲備林7大區域的西南適宜地區,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是國家儲備林建設重要組成省份。根據《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總體布局,貴州省2018年9月編制了《貴州省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 極編制《貴州省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方案》,明確提出了建設貴州北部低中山山地工業原料林和珍貴樹種用材林區等八個重點建設區域,將印江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列入重點建設內容。2019年5月1日,貴州省林業局以《省林業局關于下達貴州省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任務計劃的通知》(黔林營函)〔2019〕253號)下達任務,其中,印江縣建設任務26.0萬畝。-2-目前印江縣已完成國家儲備林一期建設,建設規模6.88萬畝,布局在纏溪鎮、洋溪鎮、新寨鎮、羅場鄉、龍津街道、中興街道6個鄉鎮,通過森林資源的科學經營和嚴格保護,印江縣森林質量有所提高,但是,總體來看,林地生產力仍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總體質量還不高,林地生產力較低,總蓄積量還有提高空間。為充分發揮儲備林建設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生態精準扶貧多方面作用,貴州梵凈山凈沃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決定投資25175.43萬元,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進行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建設地點與《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一期)》建設地點不重復。《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國務院第682號令)等有關規定,該項目需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原環境保護部令第44號)及2018年4月28日生態環境部1號令修改單規定,結合銅仁市生態環境局印江分局關于儲備林項目辦理環境影響報告表的通知(詳見附件3),本項目所涉及的鄉鎮或街道(除洋溪鎮和龍津街道外)均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第三條(二)“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環境敏感區管理,本項目類別為“四十七、農業、林業、漁業——148農產品基地項目(含藥材基地)——涉及環境敏感區的”,環評類別為報告表。為此,貴州梵凈山凈沃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特委托貴州博思瑞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承擔《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環境影響報告表》的編制工作(見附件1)。我單位接受委托后,立即組織有關人員多次對項目進行實地勘踏,收集有關資料,對周圍環境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并結合工程項目的環境特點,按照國家《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的規范要求,編制完成了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通過技術評估后的報告表可為建設項目的環保設施設計和項目的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二、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及規模1、項目基本情況-3-項目名稱: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建設單位:貴州梵凈山凈沃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項目性質:新建建設地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項目投資:25175.43萬元2、項目建設內容本項目建設國家儲備林32827畝,其中:集約人工林栽培1986畝,現有林改培26351畝,中幼林撫育4490畝,及林下經濟、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主要建設內容由主體工程、輔助工程、公用工程、環保工程等四部分組成。建設內容組成詳見下表1。-4-表1項目建設內容一覽表功能區項目名稱工程內容及規模備注主體工程集約人工林栽培1986畝,主要栽植油茶純林,營造林地類為規劃造林地、耕地分布在洋溪鎮現有林改培26351畝,主要包括間伐、補植等內容,營造林地類為喬木林地分布在天堂鎮(3964畝)、洋溪鎮(22387畝)中幼林撫育4490畝,營造林地類為喬木林地分布在纏溪鎮(831畝)、天畝)、洋溪鎮(2166畝)林下經濟林下年均種植竹蓀400畝分布在洋溪鎮的馬尾松、杉木林下輔助工程配套基礎設施生物隔離帶4km公用工程供電由區域電網供給供水城區種植區灌溉使用城鎮自來水,非城區種植區灌溉使用自然地表水體環保工程廢氣采伐油鋸廢氣由于項目區比較空曠,空氣流動性好,無組織排放聲項目營運期噪聲主要來源于采伐過程使用油鋸時產生的設備噪聲以及進出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為不連續性噪聲,對環境影響較小廢棄包裝袋統一收集后售于廢品回收公司處置枯枝弱葉集地清理、主要設備項目主要設備見下表2。表2項目主要設備一覽表序號名稱規格數量備注1滅火器具/4套2有害生物防治設備/4套3油鋸/6臺4水泵/4臺5車輛/5輛4、主要原輔材料、能源消耗-5-項目主要原輔材料、能源消耗見下表3。表3項目主要原輔材料、能源消耗一覽表序號名稱規格用量備注1水/使用自然地表水體2電/kw·h/a由區域電網供給3肥料/8000t/a5、勞動定員及工作制度山上林木種植區不設工作人員。(1)給、排水給水:本項目運營期山上林木種植區不設工作人員,用水主要為灌溉用水,林木種植區灌溉使用自然地表水體。排水:本項目無生產性廢水產生。(2)供配電由區域電網供給。三、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19年第29號令《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本項目屬于鼓勵類中“一、農林業——28、國家儲備林建設、特色經濟林建設,碳匯林建設、植樹種草工程及林草種苗工程,油茶、油棕等木本糧油基地建設,生物質能源林定向培育與產業化”,故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四、與規劃的符合性分析《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提出,國家儲備林建設將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優質木材的需求為主要任務,以創新投融資機制為動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平臺承貸、項目管理、持續經營,建設功能多樣的國家儲備林。國家儲備林建設涉及29個省(區、市)、5個森工(林業)集團、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1897個縣(市、區、旗)、國有林場(局)和兵團團場。按照自然條件、培育樹種和培育方式相似的原則,共劃分為東南沿海地區、長江中下游地區、黃淮海地區、西南適宜地區、京津冀地區、東北地區、西北地區等七大區域,并確定不同發展方向和重點。本項目位于貴州省印江縣,貴州省屬于-6-國家儲備林7大區域的西南適宜地區,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是國家儲備林建設重要組成省份,因此本項目符合規劃的要求。同時,《貴州省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明確了3000萬畝國家儲備林建設總規模,明確提出了建設貴州北部低中山山地工業原料林和珍貴樹種用材林區等八個重點建設區域,將印江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列入重點建設內容。2019年5月1日,貴州省林業局以《省林業局關于下達貴州省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任務計劃的通知》(黔林營函)〔2019〕253號)下達任務,其中,印江縣建設任務26.0萬畝。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符合規劃的相關要求。五、“三線一單”符合性分析(1)環境質量底線項目所在地大氣環境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中二級標準要求;地表水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Ⅲ類標準要求;地下水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Ⅱ、Ⅲ類標準要求;聲環境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中的2類標準。項目廢水、廢氣、固廢均得到合理處置,噪聲對周邊影響較小,不會突破項目所在地的環境質量底線。因此項目的建設符合環境質量底線標準。(2)資源利用上線本項目用水主要為灌溉用水,林木種植區灌溉使用自然地表水體,用水不會達到區域水資源利用上線;項目用電由區域電網供給,不會達到電力資源利用上線。(3)生態紅線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區域分為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海洋特別保護區、洪水調蓄區、重要水源涵養區、重要漁業水域、重要濕地、清水通道維護區、生態公益林、太湖重要保護區、特殊物種保護區等15種類型。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區域生態環境會有較大改觀,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7-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屬于生態保護項目,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的要求。(4)環境準入負面清單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貴州省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清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黔環通[2018]303號),本項目屬于“建設項目環境準入從嚴審農產品基地項目(含藥材基地)——全部”,屬于綠色通道類(綠線),因此本項目符合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相關要求。綜上所述,本項目不占用生態保護紅線、通過采取措施不會降低當地環境質量、滿足資源上線相關要求、符合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相關要求,因此本項目建設符合“三線一單”相關要求。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項目選址于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為新建項目,無與此有關的原有污染源。-8-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地區西部,地處武陵山脈主峰、佛教名山—梵凈山西麓。縣境地形似火炬狀,地貌成東高西低,東面梵凈山最高海拔為2493.8m,西面中壩鄉的兩河口最低海拔為377m。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7′53″—108°17′15",北緯27°35′23″—28°20'53"。東北與松桃苗族自治縣接壤,東南與江口縣相連,南與石阡縣交界,西與思南縣毗鄰,西北轄區國土總面積為1969km2,轄17個鄉鎮,總人口42.8萬人,東距銅仁機場170km,西距省會貴陽400km,北距重慶秀山火車站110km,距過境松桃孟溪站的渝懷鐵路80km。本項目擬建地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項目具體地理位置見附圖1。2、地形、地貌、地質(1)地形地貌印江縣屬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斜坡地帶的黔東低山丘陵區和黔東北中山峽谷之間,武陵山脈主峰梵凈山位于其東部,形成東高西低,東南向北西傾斜地形地貌。境內最高峰為梵凈山的聳凸點,海拔2493.8m,西部與思南、德江交界處境內地形可分為中高山及中山、中低山、低山地形,地貌類型有溶蝕、侵蝕和河谷沖刷堆積地貌,巖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縣境主要的地貌,分布范圍廣,除東南部的梵凈山外,其余地區的大部分屬于此類型。東部梵凈山地區,平均海拔大于1600m,地形切割強烈、相對高差大、坡度較陡,為中高山地形,以鋟蝕地貌為主;中東部梵凈山前緣地帶海拔1000~1600m,坡度陡緩不等,為低中山地形,以巖溶地貌、河流沖刷堆積地貌和侵蝕地貌為主;中部、西南部、-9-南部地帶海拔800~1000m為中低山地形,以巖溶地貌、侵蝕地貌和河流沖刷地貌為主;境內海拔在700~800m一帶,相對高差200~300m,坡度較小,為低山地形。在山地地形的河谷地帶,經河水的常年沖刷,形成了一些相對較平的河谷沖刷堆積地貌,但面積不大。(2)地質特征印江自治縣大地構造位置地處揚子準地臺黔北臺隆遵義斷拱鳳岡北北東向復雜構造變形區東段。印江自治縣主要構造線呈北東—北北東向展布。印江自治縣境內主要褶曲構造由南東向西北有梵凈山穹狀背斜、楊家寨向斜、半坡背斜、沙子坡向斜、干家溝背斜;主要斷裂由西至東石阡斷裂帶、水田坳斷裂、尖山斷裂帶等。區內出露地層,從下古生界志留系(S)至板溪群(Ptbn)均有出露,第四系(Q)覆蓋層主要分布于河床、河谷階地及緩坡地帶。境內喀斯特地貌突出。屬白云巖、石灰巖中切割低中山及中山山地。再西為石灰巖、沙頁巖相間排列的低中山槽谷分布區。沙頁巖巖性軟,易風化成土,抗蝕力弱,水流失嚴重。本縣土壤有黃壤、山地黃棕壤、山地灌叢草甸土、石灰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等七個土類。其中黃壤約占土地總面積的60%。石灰土和紫色土分布于武陵山地以西。水稻土分布于河谷地帶和西部灰巖槽谷之中。3、氣象、氣候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地處貴州東北部、銅仁地區西部,云貴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過渡的大斜坡地帶。印江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嚴寒,夏無酷暑。常年主導風向及頻率:C、NE(55、10),歷年平均風速:msmm風向及頻率:C、NE(55、10),年平均日照時數:1296.9h,冬季:室外風速0.9m/s,夏季:室外風速1.0m/s,ms,歷年平均氣溫:16.8℃,歷年平均相對濕度:78%,歷年最大相對濕度:100%,歷年最大降水量:1621.6mm,歷年最少降水量:678.7mm,日平均溫度≤5.0℃-10-的天數:50.4d,最大積雪深度:17mm,冬季大氣壓力:969.1hPa,夏季大氣壓力:953.0hPa,最低氣溫出現日期:77.1.30,最高氣溫出現日期:71.7.27,最熱月、最冷月:熱7月,冷1月,年平均有霜期:74d。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烏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印江河、車家河、樂茂江河、洋溪河、江源溝河長灘河、金廠河、烏溪河、桶溪河等大小河流20條,較大的河流有印江河、冷水河、車家河、樂茂江、洋溪河等。洋溪河、樂茂江兩流城屬烏江中游區,印江河、車家河屬烏江下游區,桅桿格優寨、荒田壩屬錦江上游區,區內地表河網較密。多數河流上游陡,中游平緩,下游較陡,河谷深切,水流湍急。分別由西向東、由南向北,由南東向北西流入烏江。擁有水能另外,經開區境內水系發達,地表河網較密,星典型的放射狀,主要河流以上有20條。境內水資源徑流總量為12.5億m3,其中東北部水資源徑流總本項目擬建地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項目涉及的地表水主要有車家河、清渡河、翁臘河、凱峽河、錦江支流。區域水系見附圖4。車家河:車家河為壩坨河的上游河段,壩坨河為烏江左岸一級支流。發源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鎮的龍井壩,經板溪、坪底、天堂、花園,在鹿mm面,是銅仁地區降雨低值區,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118.6mm,河口多年平均流msm9萬kw,技術、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1.64萬kw,已建電站裝機容量0.76萬kw,其中裝總庫容2545萬m3,有效灌溉面積1500公頃。依據《貴州省水功能區劃》(黔府函[2015]30號),車家河(壩坨河在天堂鎮境內)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類水質標準。-11-清渡河:又名樂茂江,亦稱掌溪河。屬烏江右岸一級支流,發源于印江自治縣的纏溪鎮。流域介于東經108°15′~108°45′,北緯27°50′~28°30′。源頭地區的何家坪,黃海高程962m,東南最高山峰為梵凈山,黃海高程2493.8m,最低高程位于人渡,黃海高程383.5m。河流由東向西流經坳上,兩河、羅場、板山、羅家寨等地后于冉氏堂進入思南縣境內,在該縣孫家壩鎮的小河口匯入河口多年平均流量9m3/s。流域地處貴州高原向湘西丘陵過渡的大斜坡地帶,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屬中低山丘陵地帶,溝壑交錯,切割較深,比降較大,地形復雜。上游植被較好,雨量充沛。中、下游植被較少,頁巖地層面廣,水土流失嚴重,易旱。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250mm,水資源總量2.87億m3,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平均功率1.9萬kw,技術、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要支流有纏溪河、駟馬河、樂洋河、板山河。其中纏溪河流域面積132km2,河長11.2km。評價區內清渡河暫未進行利用,無飲用功能;依據《貴州省水功能區劃》(黔府函[2015]30號),本項目涉及的清渡河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質標準。翁臘河:翁臘河為石阡河支流,石阡河(龍川河),古稱龍底江,是烏江右岸的一級支流,屬石阡縣內最大河流。發源于武陵山脈北麓石阡縣白沙鄉的黑山溝、源頭高程935m。河流經柿平、地袍、中壩、右納包溪河、再納灣塘河,經石阡縣城的扶橋口,右納洋溪河,經大沙壩,在孫家坪鄉的關魚梁進入鄰縣思南境內,過塘頭在兩江口匯入烏江。依據《貴州省水功能區劃》(黔府函[2015]30號),翁臘河(羅家壩電站壩下-杯坪山)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質標準。凱峽河:石阡河支流,又名陡河、洋溪河。位于石阡河中游右岸,發源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李家山,流經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石阡縣境凱峽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250mm,水資源總世為4.51億m3,水力資源-12-理論蘊藏坫平均功率為2.3萬kw,技術、經濟可開發裝機容量11.71萬kw。建成和在建水電站10座,總裝機容燉0-829萬kw。依據《貴州省水功能區劃》 (黔府函[2015]30號),本項目涉及的凱峽河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 (GB3838-2002)III類水質標準。錦江:古名大江。發源于梵凈山西麓貴州省江口縣德旺鄉太子石,由江口縣東北流向東南,至閔孝轉東流,經銅仁市,至漾頭鄉施灘出省界,入湖南省,以下稱辰水。主河道長144km,屬沅江支流辰水上源。主要支流有太平河、小江、川硐河等。流域面積4020km2,漾頭牛角坪平均流量106m3/s,自然落差567m。錦江穿行于低山丘陵區,河谷束放相間,水流平緩,兩岸多小盆地和臺地。流域建有小龍塘、蘆家洞、謝樹河等小型電站數十座。依據《貴州省水功能區劃》(黔府函[2015]30號),本項目涉及的錦江支流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類水質標準。境印江縣有豐富的生物資源,有生物種類2601種(動物801種,植物1800種),其中有黔金絲猴、珙桐等國家一、二類保護動、植物。經濟林木有茶葉、五倍子、吳萸、杜仲、黃柏等。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區域生態環境會有較大改觀,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屬于生態保護項目,符合生態保護紅線的要求。社會環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1、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印江自治縣位于貴州省東北部、銅仁市西部,地處梵凈山西麓,始于唐武德年間“思王縣”,明弘治七年改設“印江縣”,1987年經國務院批準設立印江土人口45萬人,享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名茶之鄉”的美譽。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GDP)101.42億元,比上年增長10.5%,增速排全市第4位,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30.29億元,增長7.0%;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9.54億元,增長9.3%;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1.59億元,增長-13-12.8%。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7.9:18.6:53.5調整為29.9:19.2:50.9。人均GDP35888元(以常住人口計算),凈增2600元。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500634萬元,比上年增長7.0%。全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2.69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3%,按輕重工業分,輕工%。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長6.7%;股份制企業增長6.3%;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8.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工業產品產銷率為98.1%,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全縣實現財政總收入67729萬元,比上年增長18.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572萬元,增長9.4%。各項稅收收入58159億元,增長17.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的比重為75.2%。年末金融機構存款余額1426735萬元,比上年末增長12.6%。截止2018年末,全縣擁有各類學校221所,其中小學151所、高級中學2所、完全中學1所、初級中學17所、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45所。小學在校生32089人,初級中學在校生19235人,高級中學在校生11260人,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1851人,特殊教育在校生257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3508人。全縣有教職工5918人,其中專任教師5153人。全縣中小學、幼兒園校舍建筑面積786239m2。其mmm157724m2。截止2018年末,全縣有醫療衛生機構385家,其中縣級二甲公立醫院2家,公共衛生機構3家,鄉鎮衛生院和街道衛生服務中心18家,民營醫院9家,村衛生室363個。共開放床位1948張(縣級1386張,鄉村562張)。全縣衛計系統人員編制1250個,其中專技人員939人,執業(助理)醫師805人,注冊護士823人,全科醫生115人。正高職稱3人,副高職稱69人,中級職稱172人,初級職稱582人,本科學歷625人,專科學歷356人,中專以人。全縣有敬老院13所,特困供養1536人,其中農村特困供養對象1524人,城市特困供養對象12人。敬老院床位928張,入住敬老院835人,集中供養率90%。-14-天堂鎮位于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北部,距縣城30km,東與木黃鎮、松桃縣石梁鄉接壤,南與合水鎮交界,西與沙子坡鎮、板溪鎮毗鄰,北與刀壩鄉相連,印秀油路、天沙油路、天木公路穿境而過,交通較為便利。全鎮國土面積133km2,其中耕地面積16197.93畝(中田9188.376畝、土7099.654畝)、森林面積102262.75畝,轄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241個村民小組7742戶28353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76%。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自然條件十分惡劣,是全縣較為貧困的山區農業鄉鎮。洋溪鎮位于印江縣南端,距縣城80km,與印江縣楊柳鎮、石阡縣石固鄉、江口縣德旺鄉和閔孝鎮毗鄰,安江高速龍塘坳互通距集鎮8km。全鎮轄15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146個村民小組,4863戶1.63萬人,其中農村戶籍人口15849人,有勞動力人口10144人,其中外出勞動力人口6178人,國土面積187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達76.5%,分別被授予“省級生態鄉鎮“、“貴州省最美茶鄉”、“貴州省十大茶旅目的地”、“國家級衛生鄉鎮”稱號。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230萬元建設桅桿村8個組通組路建設和投資90萬元啟動山岔村、銀坳村茶區產業路建設。全面落實200余公里通組硬化公路后續管護責任。覆蓋11個村人飲灌溉的山岔小(一)型水庫項目進入掃尾階段,預計今年底全面完成大壩建設和管網鋪裝,投入78.5萬元啟動實施集鎮人飲工程覆蓋所有用水戶智能水表安裝,加大安全飲水項目管護力度,各村陸續成立用水管理協會。啟動110KV變電站項目工程建設。在產業發展方面,按照全縣茶產業“五帶三園”規劃布局,我鎮茶產業“兩帶一園”格局初步形成,已完成8個茶葉專業村和一個萬畝高產高效茶葉園區建設,全鎮現有茶園15981畝,其中投產茶園8000余畝,新植幼齡茶園1500畝(蔣家壩園區1200畝,新陽村300畝),涉及茶農1652戶,現有茶葉加工企業17家(市級龍頭企業5家,縣級龍頭企業4家,合作社和微企8個),引進茶葉加工企業1家(青耕),利用新一輪退耕還林政策已栽植黃桃、脆紅李8000余畝,栽植雷竹1000畝。按照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原則,落實辣椒種植面積2000畝(訂單辣椒1378畝),種植羅漢果50畝,烤煙1000畝,落實今冬油菜種植面積2500畝。-15-在村集體經濟發展方面,已完成6個貧困村、8個非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剩余2個非貧困村集體經濟正在發展當中。纏溪鎮地處印江自治縣東南面,距縣城28km,東與江口縣接壤,南與本縣楊柳鎮毗鄰,西接新寨鎮,北連羅場鄉、峨嶺街道,境內山高、坡陡、切割深,屬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全鎮轄區面積138km2,耕地1198公頃,森林面積9544.87公頃,森林覆蓋率為57.75%。轄23個村1個居委會共171個村民km縣道過境20km,杭瑞高速公路未通之前是印江東南出口的橋頭堡,也是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素有“印江南大門”之稱。楊柳鄉地處印江自治縣縣城南端,距縣城64km。與思南、石阡、江口及本縣的纏溪、洋溪等鎮鎮毗鄰。全鎮國土面積98.02km2,耕地面積13539畝(其中田9772畝、土3767畝)。轄13個行政村,123個村民組,3034戶13173人,主要以土家族、苗族、漢族3個民族為主,土家族、苗族占80%。全鎮主要有烤煙、茶葉、果蔬(食用菌)、核桃、生態畜牧業等經濟產業。全鎮干部職工編制93個,實有干部職工66人,有黨支部19個,黨員453人,其中農人。楊柳鄉地勢由北向南延伸,長約30km,東西寬約4km,地勢北高南低,北邊的掛榜山最高海拔1554m,是楊柳的最高峰,南邊的青山棚,海拔只有300多米,海拔落差達1200多米。人口居住地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有凱坪、楊家寨兩村、白虎咀村趙家屋基、柏果坪、分水嶺、趙家巖四個村民小組。居住在海拔500m以下的有中山、大路兩個村。其余9個村都居住在500-800m的位置。楊柳鎮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合各種植物的生長。全鎮有公益林65523畝,其他林地面積32193畝,森林覆蓋率達66.46%。森林生長在2018年4月1日,楊柳鎮楊家寨村第一屆油菜花節順利召開。活動開始,游人自由享受油菜花海的魅力,聽鳥唱,聞花香,體驗土家民俗活動——打糍-16-粑,同時參加楊柳鎮特產展銷會,展銷會上有百花蜜、黃精、生態黑豬肉、茶葉、娃娃魚、臘肉等特產,以及兄弟鄉鎮的草莓、金銀花等,品類繁多游人目不暇接。開展進行形式多樣的文藝表演。2019年4月12日,楊柳鎮楊家寨村第二屆油菜花節順利召開,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觀賞。近日,楊柳鎮楊家寨村500畝壩區油菜苗移栽進行中,明年,你將收獲一個更美的油菜花節!2018年,全面完成52條“組組通”建設任務;新建水池47座,維修水池12座,管道鋪設14.25千米;全年改廚470戶,改水401戶,改圈327戶,改廁342戶,房前屋后硬化1949戶,房屋維修119戶,實施聯戶路近4萬米,安裝路燈2268盞,實現了全鎮13個村亮化工程全覆蓋;全鎮危改戶364戶。2018年,開展了家庭生簽約服務工作,并制作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聯系卡,共辦理慢病卡318人,全面落實低保、救助救災關愛殘疾人和老年人等綜合保障脫貧政策。-17-狀況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環境空氣、地面水、地下水、聲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等):1、大氣環境質量項目所在地大氣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二級標準。根據《2019年銅仁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年,印江縣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2.26,優良天數比例為97.7%,首要污染物為臭氧(O3),環境空氣質量良好。因此項目地空氣質量可達《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二級標準。2、水環境質量地表水:本項目擬建地址位于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項目涉及的地表水主要有車家河、清渡河、翁臘河、凱峽河、錦江支流。車家河(壩坨河在天堂鎮境內)、錦江支流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類水質標準,清渡河、翁臘河、凱峽河水體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質標準。根據印江自治縣環境監測站2019年07月03日發布的《2019年6月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水環境監測信息月報》,洋溪鎮壩坨(六洞)斷面地表水實達II類水質標準,天堂鎮水田壩斷面地表水實達Ⅲ類水質標準,纏溪鎮聯官殿斷面地表水實達II類水質標準,楊柳鄉龍洞灣斷面地表水實達Ⅲ類水質標準,根據《2019年銅仁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錦江(和尚田、健全、漾頭斷面)均達Ⅰ類水質標準。因此評價區內車家河、錦江支流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類標準,清渡河、翁臘河、凱峽河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總體而言,項目所在區域周圍水環境質量現狀較好。地下水: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項目的建設有助于增加區域內生物多樣性,增加水源涵養能力,減少水土流失,區域地下水水質較好,能達到《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II類標準。3、聲環境質量-18-項目地處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聲環境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聲功能區要求。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周邊無其他企業,無產生噪聲機械,周圍環境噪聲現狀能夠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態環境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區域生態環境會有較大改觀,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屬于生態保護項目。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列出名單及保護級別)本項目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見表4。-19-表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目標一覽表編號環境要素保護目標距離污染源方位和距離保護目標規模或性質保護標準1大氣環境洋溪鎮(146個村民組)位于項目區內居民《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二級天堂鎮(241個村民組)2環境洋溪鎮(146個村民組)位于項目區內居民《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天堂鎮(241個村民組)3地表水環境車家河及其支流橫穿天堂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GB-2002)II類陳寶巖水庫位于天堂鎮甘金橋水庫水田壩水庫肖家溝水庫清渡河及其支流橫穿纏溪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湄坨水庫位于纏溪鎮翁臘河及其支流橫穿楊柳鄉翁谷溪水庫位于楊柳鄉凱峽河及其支流橫穿洋溪鎮雙龍渠錦江支流《地表水環境質量標GB-2002)II類何家溝水庫位于洋溪鎮《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山岔土水庫4地下水環境項目區水文地質單元含水層《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5生態環境500m范圍內農田、植物影響、水土流失等。-20-用標準環境質量標準根據本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功能區劃,相應采用如下環境質量標準對項目所在區域的環境質量狀況進行控制。:《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2018年修改單二級標準。表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及修改單二級標準污染物名稱標準值標準名稱SO224小時平均150μg/m3《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修改單二級標準1小時平均500μg/m3NO224小時平均80μg/m31小時平均200μg/m3PM10年平均70μg/m324小時平均150μg/m3PM2.5年平均35μg/m324小時平均75μg/m32、地表水:《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表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單位:mg/L(pH無量綱)項目pHDOCODCrBOD5NH3-NTPTN石油類II類標值6~9≥6≤3≤0.5≤0.5≤0.05III類標值6~9≥5≤20≤4≤0.2≤0.053、地下水:《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III類。表7《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標準一覽表單位:mg/L(pH無量綱)序號項目單位Ⅲ類標準值1pH無量綱6.5-8.52渾濁度度≤3.03耗氧量mg/L≤3.04NH3-Nmg/L≤0.505總硬度mg/L≤4506硫酸鹽mg/L≤2507氯化物mg/L≤2508鐵mg/L≤0.39錳mg/L銅mg/L鈉mg/L≤2004、聲環境:《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21-表8聲環境質量標準限值(GB3096—2008)單位:dB(A)類別晝間夜間2類6050污染物排放標準根據本項目的生產特征以及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采用如下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建設項目排放的污染物進行控制。施工期揚塵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GB16297-1996)污染物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mg/m3)監控點濃度(mg/m3)顆粒物周界外濃度最高點本項目營運期山上林木種植區不設工作人員,無生產性廢水產生。施工期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運營期噪聲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其中晝間指6:00~22:00,夜間指22:00~次日6:00。表10《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類別等效聲級[dB(A)]晝間夜間營運期7055《聲環境質量標準限值》(GB3096-2008)2類標準類別等效聲級[dB(A)]晝間夜間營運期6050施工期和運營期一般固廢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2013修改單中的有關規定;施工期廢機油屬于危險廢物,執行《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單。-22-總量控制指標目前國家環保部對污染物種類的總量限值指標主要有COD、NH3-N、SO2、NOx,結合本項目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特征,本項目廢氣主要為揚塵,不涉及總量控制指標;本項目營運期山上林木種植區不設工作人員,無生產性廢水產生。因此,本項目不需設置總量控制指標。-23-分析工藝流程簡述(圖示)一、施工期本項目施工期主要為輔助設施建設、挖穴平整、種植等。施工期工藝流程及產排污環節詳見下圖1。圖1施工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施工期工藝流程簡介:(1)輔助設施建設整個項目按每畝配套1m林區道路(按照林四級標準路面寬3.0m,路基寬4.5m),每畝配套作業步道2m。結合項目區域現有道路情況,本項目共新建林區道路5.0km,作業步道10.0km。同時,為加強森林防火能力建設,進一步提升印江縣國家儲備林木材基地的防火預警監測能力和應急撲救能力,建立健全防火機構和制度;根據工程需求配備必要的撲火工具和撲火裝備,提高消防裝備、防火物資儲備和森林撲火隊伍水平,項目新建生物防火隔離帶4km,同時配備4套滅火器具。輔助設施建設過程產生的主要污染物為揚塵、棄土。(2)挖穴平整本項目挖穴平整主要分塊狀清理和穴狀整地。塊狀清理,時間為11月,清理規格80×80cm,清理林地內的灌木雜草,清除林地內的樹根和草根;穴狀整地,時間為11月,整地規格為60×60×60cm,挖好種植穴后先回土至25cm,放入復合肥0.5kg,回填表土并與復合肥拌勻,再回填土比地表高15cm。挖穴平整應在栽植前1個月完成。挖穴平整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為揚塵、清理的地表植被(灌木雜草、樹根草根)等。(3)種植造林時間為12月~翌年2月,栽植時要做到舒根、栽深,栽植深度為苗高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并做到栽正、壓實,復土要略高于地面,當天取苗當天造林,栽不完的苗木一定要做好假植。種植過程中產生的主要污染物為揚塵。-24-二、運營期運營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如下圖2。圖2運營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運營期工藝流程簡介:(1)撫育管護集約人工林栽培、現有林改培:栽植后連續撫育4年,每年2次,時間為每年的5~6、8~9月。刀鋤撫時,清除林地內的灌木雜草,割下的青草可堆放在樹苗四周。楠木第2~4年,結合刀鋤撫,每年追肥1次,每株用量0.2kg。同時結合刀鋤撫,每年進行一次病蟲害防治,為每個國家儲備林木材基地配備監測、防治設施設備,提高有害生物防治管理水平。中幼林撫育:采取人工割灌除草方式,清除目標樹根部周圍1米范圍內的雜草、灌木、騰蔓,砍除過密的灌叢和萌芽條,以促進幼苗幼樹的正常生長。作業時,注重保護珍稀瀕危樹木、林窗處的幼樹及林下有生長潛力的幼樹幼苗。完成割灌除草后,需將砍除的灌木、雜草、藤條全部清出林外。(2)修剪定植后,在11月到翌年2月進行除萌、定桿工作,定桿高度在30~60cm處,在主干上選留3個~4個生長強壯、分枝均勻的側枝培養主枝,其余全部剪除。次年在每個主枝上再選2個~3個強壯分枝作為副主枝。形成結構合理、枝條分布均勻的自然開心形或圓頭形。(3)采伐在達到主伐(更新采伐)年齡之前完成兩次間伐,間伐間隔期8年。第一次間伐在第1年進行,每間隔8年后開展第二次,商品林間伐強度20%。主要伐除有病蟲害、生長不良、對林分有明顯遮擋、影響林分生長的林木。第二次間伐時,商品林間伐強度按20%,伐除林分內全部的小徑級林木和部分無培育前途的中徑級林木,保留林分內培育前途較好的中徑級和大徑級林木。主伐只針對人工林開展。待林分達到主伐年齡后開展主伐,主伐方式采用帶狀皆伐和擇伐,伐后每畝保留30~50株,培育大徑級用材林。-25-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本項目為新建項目,項目建設周期為6年,第1年為建設階段,第2年~第6年為撫育管護階段。施工人員約100人,均為附近村民,回家解決食宿。在施工中將產生一定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產生一定的影響,主要有施工機械噪聲、揚塵,其次是施工廢水、棄土。本項目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水主要是施工廢水。根據類比分析,本項目施工期每天產生的施工廢水主要為設備沖洗廢水,產生量約為1m3,施工期預計為300天,因此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施工廢水為300m3,該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泥沙,SS濃度在2000mg/L左右。本項目施工期空氣污染主要是揚塵污染、施工運輸車輛尾氣。(1)揚塵施工材料的運輸、裝卸有粉塵散落到周圍大氣中;施工材料堆放期間由于風吹會引起揚塵污染,尤其是在風速較大或汽車行駛速度較快的情況下,粉塵的污染更為嚴重;挖穴平整及種植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揚塵。隨著施工期的結束,影響也隨之消失。(2)運輸車輛尾氣施工機械、運輸車輛以柴油、汽油等作為燃料,不同數量的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需使用的燃料用量不同,排放的汽車尾氣量不同。一般尾氣中含有THC、顆粒物、CO、NOx等污染物,為無組織排放,由于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分布較散,使用的機械種類不一,排放的尾氣量較易擴散。本項目挖穴平整及種植過程采用采用人工方式,產生的噪聲較小;輔助設施建設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部分設備會輻射出強烈的噪聲。本項目使用的施工機械主要有挖掘機、推土機、裝載機、壓路機等,運輸車輛包括各種卡車、自卸車。施工機械設備的運行噪聲見下表12。-26-表12施工期主要噪聲源及聲強單位:dB(A)序號主要噪聲源聲功率級1挖掘機2推土機3裝載機904壓路機5運輸車輛體廢物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廢主要有棄土、廢棄地表植被、廢機油等。(1)棄土本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林區道路、作業步道)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棄土,由于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建設林區道路及作業步道過程中產生的棄土基本可以做到隨挖、隨填,棄土可以平衡,對環境影響較小。(2)廢棄地表植被本項目在挖穴平整過程中需清理林地內的灌木雜草,清除林地內的樹根和草根,會產生廢棄地表植被,集地清理,對環境較小。(3)廢機油項目施工中由于施工機械加油、維修等,難免會產生少量的廢機油,屬于危險廢物。境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二、營運期本項目營運期廢氣主要是采伐油鋸使用時產生的少量無組織廢氣。本項目營運期山上林木種植區不設工作人員,無生產性廢水產生。本項目營運期噪聲主要來源于采伐過程使用油鋸時產生的設備噪聲以及進出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項目主要的噪聲源如下表13。-27-表13項目主要的噪聲源一覽表單位:dB(A)聲源聲級(dB)數量備注油鋸956水泵4運輸車輛/體廢物本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廢棄包裝袋、枯枝弱葉等。(1)廢棄包裝袋項目施肥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廢棄包裝袋,項目肥料用量為8000t/a,肥料以25kg/袋計,則項目產生的廢棄包裝袋數量為320個,包裝袋重量以0.2kg/個計,則項目廢棄包裝袋產生量約為64kg/a。(2)枯枝弱葉項目撫育管護過程中需對林木進行修剪,修剪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枯枝弱-28-項目主要污染物產生及預計排放情況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處理前產生濃度及產生量(單位)排放濃度及排放量(單位)大氣污染物施工期揚塵揚塵少量少量車輛尾氣尾氣少量少量運營期采伐油鋸廢氣少量少量,無組織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廢水(300m3)2000mg/L,0.6t0廢物施工期輔助設施建設棄土少量0挖穴平整廢棄地表植被少量維修過程廢機油少量運營期肥料包裝廢棄包裝袋64kg/a0修剪枯枝弱葉少量噪聲施工期施工機械及車輛運輸噪聲80~90dB(A)晝:70dB(A);夜:55dB(A)運營期設備運行噪聲85~95dB(A)晝:60dB(A);夜:50dB(A)主要生態影響(不夠時可附另頁)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施工過程中加強植被管理,本項目建成后區域生態環境會有較大改觀,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29-分析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一、水環境本項目施工期間產生的廢水主要是施工廢水。施工廢水產生量為300m3,SS濃度在2000mg/L左右,施工廢水經臨時沉淀池(2m3)沉淀后,回用于灌溉,不外排。二、大氣環境施工期對環境空氣的影響主要源于施工材料的運輸、裝卸揚塵;施工材料堆放揚塵;挖穴平整及種植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揚塵;施工運輸車輛排放的尾。(1)揚塵污染施工期間采取文明施工、加強管理、減少露天堆放、設置圍擋等抑塵措施,可將施工揚塵污染控制在20m范圍內。且項目區域范圍內主要為林地,對揚塵有一定的凈化作用,對環境影響較小。(2)施工機械廢氣以燃油為動力的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在施工場地附近排放一定量的廢氣,雖然使所在地區廢氣排放量在總量上有所增加,但只要加強設備及車輛的養護,保證不排放未完全燃燒的黑煙,嚴格執行國家關于機動車輛的規定,其對周圍環境空氣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三、聲環境本項目挖穴平整及種植過程采用采用人工方式,產生的噪聲較小;輔助設施建設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多種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部分設備會輻射出強烈的噪聲。由于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周圍植被較多,噪聲對環境影響較小。同時,環評要求建設單位需做到以下噪聲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單位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有關標準的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盡量選用低噪聲的施工機械和工藝。振動較大的固定機械設備應加裝減振機座,同時應注意對設備的養護和正確的操作,盡量使筑路機械的噪聲維持在最低水平。對強噪聲施工機;2、盡量避免夜間(22:00-6:00)進行高噪聲施工作業。材料運輸一般在夜-30-間運行,因此施工單位應加強對運輸車輛的管理,減速慢行。3、材料運輸道路應可能避免穿越居民集中的敏感點,盡量繞道。4、建設單位應責成施工單位在施工現場標明張布通告和投訴電話,建設單位在接到施工噪聲擾民報案后,及時與當地環保部門取得聯系,及時處理各種環境糾紛。通過采取以上措施,可最大限度地減少施工噪聲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的要求,對環境影響較四、固體廢棄物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固廢主要有棄土、廢棄地表植被、廢機油等。(1)棄土本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林區道路、作業步道)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棄土,由于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建設林區道路及作業步道過程中產生的棄土基本可以做到隨挖、隨填,棄土可以平衡,對環境影響較小。(2)廢棄地表植被本項目在挖穴平整過程中需清理林地內的灌木雜草,清除林地內的樹根和草根,會產生廢棄地表植被,集地清理,對環境較小。(3)廢機油項目施工中由于施工機械加油、維修等,難免會產生少量的廢機油,屬于危險廢物,集中收集后,交由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五、施工期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分析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1、整地、撫育管護對環境的影響整地過程中翻動土壤改變原有坡形,使得地表的徑流過程發生改變,為降雨直接沖刷泥沙提供了條件,從而對林地的水土流失發生影響。整地的第一年和第二年水土流失最為嚴重,以后各年土壤侵蝕量呈逐年遞減趨勢,一般情況下第5年基本趨于一致。本項目所處區域為山地,采取穴狀-31-整地,相對傳統的全墾或帶墾整地方式其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最小。另外,整地破土會改變現有地表植被、土壤結構與地址,造成小范圍揚塵污染。可采取保護原有植被、修整地堰或圍堰和其他保護性措施,盡量減輕或消除其對環境的影響。對其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保留原有植被并及時將枯枝草葉等覆蓋地表,避免表土裸露;中幼林撫育采用穴內松土除草,壓石塊;保留穴外地表植被,并將撫育下來的雜草保留原地。成林后及時進行撫育,確保林分合理結構,促進林下灌草生長。禁止采集林下枯枝落葉,以提高林地水源涵養能力和保持土壤肥力。(2)提倡增施雜肥、有機肥、配方肥以改善土壤結構和肥力狀況。(3)整地和栽植要銜接,以減少植穴的裸露時間。2、林區道路、作業步道建設影響分析林區道路、作業步道建設對環境的潛在的影響主要表現為:破壞一定量的植被;路基開挖填方時,造成路面土質疏松并形成一定的邊坡,邊坡易在施工期因雨水等而水土流失;同時裸露邊坡會影響區域的自然景觀。對其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充分利用現有的道路加以完善,盡量與鄉村道路建設相結合,盡量沿防火線或者林班線修建,減少破土面,減輕水土流失;(2)科學設計線路走向,以減少對植被的破壞;(3)邊坡、路界范圍內種植灌木、喬木和攀援植物,植草皮等生物措施,增加邊坡的植被,以防止土壤侵蝕的速度。3、樹種配置和栽植密度對環境的影響(1)樹種選擇不當容易造成樹木成活率不高,生產不良;配置單一,純林面積過大,容易引發有害生物,影響林分結構穩定性,造成景觀效果差。(2)栽植密度過大會使林分過早郁閉,造成營養空間小,抑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長,防護功能下降;密度過小,則成林較慢,林分長期不能郁閉,同樣防護效果較差。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一、水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對策本項目營運期山上林木種植區不設工作人員,無生產性廢水產生。-32-二、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對策本項目營運期廢氣主要是采伐油鋸使用時產生的少量無組織廢氣。由于項目區比較空曠,空氣流動性好,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三、聲環境影響及防治對策本項目營運期噪聲主要來源于采伐過程使用油鋸時產生的設備噪聲以及進出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為不連續性噪聲,對環境影響較小。四、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及防治對策本項目營運期產生的固體廢物主要為廢棄包裝袋、枯枝弱葉等。(1)廢棄包裝袋項目廢棄包裝袋產生量約為64kg/a,統一收集后售于廢品回收公司處置。(2)枯枝弱葉項目撫育管護過程中需對林木進行修剪,修剪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枯枝弱葉,集地清理,避免表土裸露,提高林地水源涵養能力和保持土壤肥力。綜上所述,經采取以上措施后,項目產生的固廢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五、生態環境影響分析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項目建成后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項目建設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外來物種入侵風險,選用適宜當地環境的本土植被。本項目建成后,項目所在區域范圍內植被覆蓋迅速提高,林地空氣濕度增加,氣溫和風速降低,土壤水分蒸發量減小,將部分土壤水分蒸發由植物蒸發所取代,從而減少土壤反鹽。林土生長激活大量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另一方面枯枝落葉分解后成為土壤有機質、有效氮和速效磷的重要來源,有利于土壤有機質增長。土壤微生物增加后,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植被根系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溶于水后形成碳酸,以及衍生植物根分泌的檸檬酸和蘋果酸等有機酸,對土壤難溶物質的溶解起到促進作用,促進了P、K、Ca等鹽類的溶解,從而改善了土壤肥力。養水源-33-涵養水源是森林生態系統的生態效益之一,屬于非消耗性的利用價值,而水在生態系統中是維持生態系統正常運轉、保持生態平衡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時也是森林生態系統中的重要載體。森林涵養水源的價值主要表現在增加有效水量,改善水質和調節徑流。六、生態效益分析本項目的建設可以保證當地自然環境的健康,也可以為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森林具有水土保持、涵養水源、調節氣候、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作用。有計劃的營造人工林,可以用少量面積獲得大量用材,可以解決木材資源不足而帶來的困難,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和諧統一。-34-建設項目擬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防治措施預期治理效果大氣污染物施工期揚塵揚塵灑水、文明施工、加強管理、減少露天堆放、設置圍擋等《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制車輛尾氣運營期采伐油鋸廢氣項目區比較空曠,空氣流動性好,無組織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廢水沉淀后回用于灌溉,不外排/固體廢物施工期基礎設施建設棄土隨挖、隨填,棄土平衡《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2013修改單中的有關規定挖穴平整廢棄地表植被集地清理維修過程廢機油集中收集后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及其2013年修改單運營期肥料包裝廢棄包裝袋統一收集后售于廢品回收公司處置《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及2013修改單中的有關規定修剪枯枝弱葉集地清理噪聲施工期采用低噪聲設備,建筑材料輕拿輕放,減振,禁止夜間高噪聲作業,車輛減速慢行等,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標準要求 (晝間70dB(A),夜間55dB(A))。運營期本項目營運期噪聲主要來源于采伐過程使用油鋸時產生的設備噪聲以及進出車輛產生的交通噪聲,為不連續性噪聲,對環境影響較小,可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晝間60dB(A),夜間50dB(A)。生態保護措施及預期效果本項目為儲備林建設項目,建成后區域生態環境會有較大改觀,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樹種、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樣性,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改良土地,保護生物多樣性,進而改進當地的生態環境。-35-一、結論:為充分發揮儲備林建設推進林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生態精準扶貧多方面作用,貴州梵凈山凈沃農業綜合開發投資有限公司決定投資25175.43萬元,在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洋溪鎮、天堂鎮、纏溪鎮、楊柳鄉共4個鄉鎮,進行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國家儲備林項目建設(二期),建設國家儲備林32827畝,其中:集約人工林栽培1986畝,現有林改培26351畝,中幼林撫育4490畝,及林下經濟、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等。2、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結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2019年第29號令《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本項目屬于鼓勵類中“一、農林業——28、國家儲備林建設、特色經濟林建設,碳匯林建設、植樹種草工程及林草種苗工程,油茶、油棕等木本糧油基地建設,生物質能源林定向培育與產業化”,故本項目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3、與規劃的符合性分析《國家儲備林建設規劃(2018-2035年)》提出,國家儲備林建設將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對優質木材的需求為主要任務,以創新投融資機制為動力,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平臺承貸、項目管理、持續經營,建設功能多樣的國家儲備林。國家儲備林建設涉及29個省(區、市)、5個森工(林業)集團、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