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與發展》復習重點_第1頁
《環境與發展》復習重點_第2頁
《環境與發展》復習重點_第3頁
《環境與發展》復習重點_第4頁
《環境與發展》復習重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名詞解釋:1?赤潮:赤潮,又叫紅潮,是一種水華現象。它是海洋災害的一種,是指海洋水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增殖和聚集,引發一定范圍和一段時間內水體變色現象。赤潮是一個歷史沿用名,并不一定都是紅色,而是許多赤潮的統稱。發生赤潮時,通常根據引發赤潮的生物的數量、種類而使得海洋水體呈紅、黃、綠和褐色等。產生原因:1.大量工農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2?海水富營養化是赤潮發生的物質基礎和首要條件3.?水文氣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變化是赤潮發生的重要原因4?海水養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誘發赤潮的因素之一5?赤潮生物分布2?可持續發展:是指既滿足現代人的需求而不損害后代人需求的能力。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3?酸雨:酸雨正式的名稱是為酸性沉降,指pH值小于5.6的雨水、凍雨、雪、雹、露等大氣降水。它可分為“濕沉降”與“干沉降”兩大類,前者指的是所有氣狀污染物或粒狀污染物,隨著雨、雪、霧或雹等降水形態而落到地面者,后者則是指在不下雨的日子,從空中降下來的落塵所帶的酸性物質而言。全球有三大塊酸雨地區:西歐,北美和東南亞。4?水體富營養化:水體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5?環境決定論:環境決定論是人們對人地關系的一種理論認識。認為人類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會組織、文化發展等人文現象受自然環境,特別是氣候條件支配的觀點,是人地關系論的一種理論。簡稱決定論。環境決定論的最大優勢是為人們從自然環境角度理解對人類的極大制約影響提供了良好的思路。但其不足也是顯然地,過分夸大地理環境對人的發展的決定作用,忽視人類對自然環境的能動作用,顯示出理論認識的局限性。因此,在運用此理論時,須辯證地去發揮出優勢來。6?綠色消費:國際上對“綠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節能、環保三個方面。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購買和消費活動,是一種具有生態意識的、高層次的理性消費行為。綠色消費是從滿足生態需要出發,以有益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內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的統稱。7?自身環境問題:1、氣候變暖2、臭氧層破壞3、生物多樣性減少4、酸雨蔓延5、森林銳減6、土地荒漠化7、大氣污染&水體污染9、海洋污染10、固體廢物污染次生環境問題:由人類活動引起的環境問題叫做次生環境問題,也叫第二環境問題。次生環境問題一般又分為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兩大類。環境污染是由于人為因素使環境的構成或狀態發生了變化,與原來的情況相比,環境質量惡化,擾亂和破壞了生態系統和人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環境。生態破壞是人類活動直接作用于自然環境引起的。例如亂砍濫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的破壞;過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積開墾草原引起的沙漠化和土地沙化;濫采濫捕使珍稀物種滅絕;植被破壞引起的水土流失等。環境災害: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環境惡化所導致的災害,是除自然變異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災原因。其中氣象水文災害包括:洪澇、酸雨、干旱、霜凍、雪災、沙塵暴、風暴潮、海水入侵。地質地貌災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環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學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發生變化,或與環境中的其他物質發生反應所形成的物理、化學性狀與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又稱繼發性污染物。如一次污染物S02在空氣中氧化成硫酸鹽氣溶膠,汽車排氣中的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在日光照射下發生光化學反應生成的臭氧、過氧乙酰硝酸酯、甲醛和酮類等二次污染物。溫室效應:溫室效應是指透射陽光的密閉空間由于與外界缺乏熱交換而形成的保溫效應,就是太陽短波輻射可以透過大氣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長波輻射卻被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質所吸收,從而產生大氣變暖的效應。溫室效應(英文:GreenhouseEffect),又稱"花房效應”,是大氣保溫效應的俗稱。大氣能使太陽短波輻射到達地面,但地表受熱后向外放出的大量長波熱輻射線卻被大氣吸收,這樣就使地表與低層大氣溫作用類似于栽培農作物的溫室,故名溫室效應。自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向大氣中排入的二氧化碳等吸熱性強的溫室氣體逐年增加,大氣的溫室效應也隨之增強,已引起全球氣候變暖等一系列極其嚴重問題,引起了全世界各國的關注。循環經濟:循環經濟(cycliceconomy)即物質閉環流動型經濟,是指在人、自然資源和科學技術的大系統內,在資源投入、企業生產、產品消費及其廢棄的全過程中,把傳統的依賴資源消耗的線形增長的經濟,轉變為依靠生態型資源循環來發展的經濟。循環經濟就是在物質的循環、再生、利用的基礎上發展經濟。是一種建立在資源回收和循環再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原則是資源使用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再循環。其生產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清潔生產:是對產品和產品的生產過程、產品及服務采取預防污染的策略來減少污染物的產生。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采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同時充分滿足人類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13.綠色消費:國際上對“綠色”的理解通常包括生命、節能、環保三個方面。綠色消費是指消費者對綠色產品的需求、購買和消費活動,是一種具有生態意識的、高層次的理性消費行為。綠色消費是從滿足生態需要出發,以有益健康和保護生態環境為基本內涵,符合人的健康和環境保護標準的各種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的統稱。綠色消費包括的內容非常寬泛,不僅包括綠色產品,還包括物資的回收利用、能源的有效使用、對生存環境和物種的保護等,可以說涵蓋生產行為、消費行為的方方面面。14?正負2度:“土2°C”,源自日前哥本哈根會議的結論,即是未來人類如果要生存,就必須將氣溫控制在攝氏兩度以內。15?天命論:天命論是一種具有唯心主義傾向和宗教色彩的思想觀念,其中包含人類最早的環境觀,它產生和盛行于古代社會。認為自然變化、社會運行和人的命運被某種超自然的力量所主宰,人必須而且只能屈服和順從它。殷虛卜辭中的“帝令雨足年、帝令雨弗其足年”,孔子強調“畏天命”等,都是天命論思想的反映。作為一種環境觀,天命論表示人類對自然的開發。這種思想根源于古代生產力落后和認識能力低下。人們對自然運動規律及其對人的作用找不到科學的理解,只能歸結為某種超自然的力量,并強調對自然環境的絕對服從。從大尺度的歷史空間來看,天命論的環境觀反映人與自然沒有發生明顯分裂和對抗,處在低水平統一的時代特征。16?天和論:天和,謂自然的和氣。《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是一種目標,一種狀態,天和是原始的狀態。17?紅色洞穴文明:在人類遠古300多萬年漫長歷史混沌階段,洞穴、林野的的作用顯著,不像后來科學、技術那樣越來越起主要的作用;遠古蒙昧階段工具亦不如后來所起作用顯著。“洞穴文明史”即那時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史。文中以東亞系統為典型,論述了諸如“洞穴與林野的歷史場”;遠古人類“穿過幾百萬年時空隧道”;“遠古人類對活動場所隨機地精心選擇”;以“手足功能的結合”之人類體能適應自然條件;而到“洞穴文明的晚期演化場”才出現了半地下坑穴半地上建筑的住處,此前數以百萬年計的人類則住在了天然洞穴之中。18?糧食安全:糧食安全,顧名思義,就是能確保所有的人在任何時候既買得到又買得起他們所需的基本食品,這個概念包括:(1)、確保生產足夠數量的糧食;(2)、最大限度地穩定糧食供應;(3)、確保所有需要糧食的人都能獲得糧食。正所謂:“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糧食既是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戰略物資,也是人民群眾最基本的生活資料。糧食安全與社會的和諧、政治的穩定、經濟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完善糧食應急儲備體系,確保糧食市場供應.最大限度地減少緊急狀態時期的糧食安全風險?是政府的職責?也是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9?現代智生人種:歐羅巴人種(又稱白色人種或高加索人種或歐亞人種)、蒙古人種(又稱黃色人種或亞美人種)、尼格羅人種(又稱黑色人種或赤道人種)和澳大利亞人種(又稱大洋洲人種或棕色人種),俗稱白種人、黃種人、黑種人和棕種人。簡答題:1?地下水資源污染的來源:病原體污染、耗氧污染、有毒污染物、酸堿鹽污染、放射性元素污染、熱污染、石油類污染。廢氣、廢水、廢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農藥污染、化肥污染。2.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異同:環境污染:空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都是環境污染,環境污染主要是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主要是化學物質的作用,生態破壞如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等,由于人類不合理的生產生活方式對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生態破壞:生態破壞往往比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更大,對環境的污染可以通過人類活動的停止而立刻停止,而生態破壞也需要長時間修復。一定意義上說,人類活動先引發環境污染,進而導致生態破壞。3?以大學生角度分析環保的整體形勢:環保事業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面臨著極為嚴峻的困難和挑戰。當前,從全國來看,雖然局部環境有所改善,但總體惡化的趨勢依然沒有得到遏制。中國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經濟總量仍將保持高速增長,能源資源消耗量大。4?什么是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5?中國古代地理環境觀:1、在農耕文明之前,由于知識的膚淺,最初對自然充滿敬畏、崇拜。表現為:山神、海神、水神、樹妖等一些神仙、妖怪類的。2、在農耕文明發展之后,雖然人類還沒完減弱對神妙的崇拜,但已經開始順應自然了。如:天時地利人和,才能有好收成。開始希望風調雨順,并學習更優秀的種植技術。3、到人類知識進一步豐富,人類開始改造自然了。比如:修運河、修水庫等改變大自然不利于人類生產生活的因素,加以利用以便更好地生存發展。4、人類開始征服自然。這是由于技術的不斷進步,尤其是工業革命之后的影響力傳到我國之后,我們認為人是可以征服自然的,讓自然為我所用。5、可持續發展之路。綜合起來看:古代中國環境觀就是一個崇拜——順應一一改造6.環境災害的常見類型:由于人類活動引起環境惡化所導致的災害,是除自然變異因素外的另一重要致災原因。其中氣象水文災害包括:洪澇、酸雨、干旱、霜凍、雪災、沙塵暴、風暴潮、海水入侵。地質地貌災害包括:地震、崩塌、雪崩、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震、洪水、滑坡與泥石流、地面沉降、人為滑坡與泥石流、三廢污染等災害,這里的環境災害不僅包括了自然災害和人為災害,還包括了環境污染。環境災害的一般成因:「宅圈災審:干岸、黑訊、融雨、冰雹、臺訊專自然的環境災害「水圈茂害】悔卿.自然的環境災害「料石圖寅書:泥石流■.山虬楷瞰堆震、火山卑生嘗圈竟寓;生毒冥蜜、樹種絕死那評「水吒環境存進沁害.減吊垃飮災喜.溫室效應?黑軌-tK上淹失,抄復牝,土煙傳性咒害,森垛消竦,樹種消失等’燦面H加、-海水人隈、地、水水質惡化尊7?清潔生產的定義:清潔生產是指將綜合預防的環境保護策略持續應用于生產過程和產品中,以期減少對人類和環境的風險。清潔生產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對生產過程與產品采取整體預防的環境策略,減少或者消除它們對人類及環境的可能危害,同時充分滿足人類需要,使社會經濟效益最大化的一種生產模式。8?環境問題的解決方法:一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二是統籌規劃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打破行政區劃的分割,進行全國一盤棋的戰略規劃。三是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在全社會大力提倡節約意識和環境意識,宣傳循環經濟理念。四是強化環境管理。實施污染物總量控制制度,根據環境容量或控制目標的要求,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制度。五是健全環境監管體制。堅持和完善環保部門統一監督管理,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環境管理體制。產生的根本原因: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環境關系的不協調一一人地關系不協調。9.PM2?5:定義:細顆粒物指環境空氣中空氣動力學當量直徑小于等于2.5微米的顆粒物。危害:與較粗的大氣顆粒物相比,細顆粒物粒徑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且在大氣中的停留時間長、輸送距離遠,因而對人體健康和大氣環境質量的影響更大。研究表明,顆粒越小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越大。細顆粒物能飄到較遠的地方,因此影響范圍較大。且直徑越小,進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o10pm直徑的顆粒物通常沉積在上呼吸道,2pm以下的可深入到細支氣管和肺泡。細顆粒物進入人體到肺泡后,直接影響肺的通氣功能,使機體容易處在缺氧狀態。產生原因:土壤揚塵(含有氧化物礦物和其他成分)海鹽(顆粒物的第二大來源,其組成與海水的成分類似)、植物花粉、抱子、細菌等;自然界中的災害事件,如火山爆發向大氣中排放了大量的火山灰,森林大火或裸露的煤原大火及塵暴事件都會將大量細顆粒物輸送到大氣層中;燃料燃燒如發電、冶金、石油、化學、紡織印染等各種工業過程、供熱、烹調過程中燃煤與燃氣或燃油排放的煙塵;流動源主要是各類交通工具在運行過程中使用燃料時向大氣中排放的尾氣;解決方法:預防:過濾;水吸附;植物吸收。生活:某類車輛實施禁行,或者在污染嚴重區域禁止所有車輛行駛。第二,就是要限制或關停大型鍋爐和工業設備。此外,關閉城市內的建筑工地也有助緩解污染。在火爐中燃燒木頭、焚燒垃圾等行為一定要注意避免。植樹造林。10:十個綠色消費行為:生活中的綠色消費行為:購買使用節能空調;用環保購物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騎自行車代替私家車出行;購買綠色食品;自來水的重復使

11:地下水的重要性:(1)穩定地層。防止地陷。(2)提供飲用水。(3)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溫度環境。(4).調節徑流。12、環境問題的表現及其本質:資源短缺、環境污染、生態破壞(主要是植被的破壞)、全球環境變化。原因:人口壓力、資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是發展問題。本質是在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必須在發展的過程中解人類發展時期環境1'礦人地關系原始社會時期氣候危機和食物危tn協調農業社會時期水土層荒■莫化幵皓不協調工業劉月時期疔三廢"竝球型生態危機不協調力矚11環境文明時期人類幵始反思,得岀人弓自然應該是利摩克一的伙伴關系13、我國當前的環境的總體形勢:萬元產值污染排放量持續下降,廢水處理率逐年提高,環境質量的惡化趨勢被基本遏制,局部區域環境質量得到改善14、人類對環境的長期適應和短期適應:〔二)人體對環境的適應性'長期進化,形成了對環境的適應。在住不同緯度,人膚色差異很大。人的大拘指兩節‘便做精細動作,猩猩大拇忙指三節,便握持攀援。"生理生化調節,與不利環因素保持平衡,在進入黑暗的空間后,瞳孔會擴大◎從事高溫作業一段時間后,(汗液的分泌會減少。丿15、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的區別: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不是同一等級的詞,環境污染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者自然原理造成的某一特定地區的自然生態的損害,嚴重時會造成生態破壞。而生態破壞是指,由于人類活動或自然的因素造成的生態系統上短期內不可恢復的破壞,比如食物鏈的斷裂,某個物種的消失,等等,以至于無法正常維持生態系的穩定性的破壞。環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類原因,產生有害成分(化學及放射性物質、病原體、噪聲、廢氣、廢水、廢渣等),引起環境質量下降,危害人類健康,影響生物正常生存發展的現象。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按污染物的性質可分為生物污染、化學污染、物理污染;按污染物形態可分為廢氣污染、廢水污染、廢物污染、噪聲污染、輻射污染等。生態破壞由于自然或人為原因,導致生物的生存環境惡化的現象。在其潛伏期,往往不易被察覺,如森林減少、草原退化、水土流失、沙漠擴大、水源枯竭、氣候異常生態平衡失調等。一旦形成,則幾年、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都難以恢復。我的理解:環境污染直接地危害人類,危害較短期;生態破壞間接地危害人類,危害較長期。環境污染強調有害要素超量。生態破壞強調平衡被打破。16、環境保護的目的和內容:環境保護的目的應該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在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和活動不斷增加的同時,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研究破壞生態系統平衡的原因,尋找避免和減輕對環境破壞的途徑和方法,化害為利,為人類造福。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既要重視自然原因對環境的破壞,更要研究人為原因對環境的影響和破壞,因為后者往往更存在危害的廣泛性和潛在性。環境保護的內容包括: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食物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自然保護和自然保護區以及海洋污染防治、森林資源的開發與保護等等。17、水體富營養化的成因與危害:水體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由于大量的氮、磷、鉀等元素排入到流速緩慢、更新周期長的地表水體,使藻類等水生生物大量地生長繁殖,使有機物產生的速度遠遠超過消耗速度,水體中有機物積蓄,破壞水生生態平衡的過程。危害:富營養化會影響水體的水質,會造成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陽光難以穿透水層,從而影響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過飽和狀態。溶解氧的過飽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對水生動物有害,造成魚類大量死亡。同時,因為水體富營養化,水體表面生長著以藍藻、綠藻為優勢種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層“綠色浮渣”,致使底層堆積的有機物質在厭氧條件分解產生的有害氣體和一些浮游生物產生的生物毒素也會傷害魚類。因富營養化水中含有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人畜長期飲用這些物質含量超過一定標準的水,也會中毒致病。在形成“綠色浮渣”后,水下的藻類會因得不到陽光照射而呼吸水內氧氣,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水內氧氣會逐漸減少,水內生物也會因氧氣不足而死亡。死去的藻類和生物又會在水內進行氧化作用,這時水體也會變得很臭,水資源也會被污染的不可再用。什是可持續發展觀?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development)是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需要的能力的發展。換句話說,就是指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它們是一個密不可分的系統,既要達到發展經濟的目的,又要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大氣、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資源和環境,使子孫后代能夠永續發展和安居樂業。也就是江澤民同志指出的:“決不能吃祖宗飯,斷子孫路”。可持續發展與環境保護既有聯系,又不等同。環境保護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但要求在嚴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質和保護環境、資源永續利用的前提下進行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原則:1、公平性所謂公平是指機會選擇的平等性。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內之間的橫向公平;另一方面是指代際公平性,即世代之間的縱向公平性。可持續發展要滿足當代所有人的基本需求,給他們機會以滿足他們要求過美好生活的愿望。可持續發展不僅要實現當代人之間的公平,而且也要實現當代人與未來各代人之間的公平,因為人類賴以生存與發展的自然資源是有限的。從倫理上講,未來各代人應與當代人有同樣的權力來提出他們對資源與環境的需求。可持續發展要求當代人在考慮自己的需求與消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各代人的需求與消費負起歷史的責任,因為同后代人相比,當代人在資源開發和利用方面處于一種無競爭的主宰地位。各代人之間的公平要求任何一代都不能處于支配的地位,即各代人都應有同樣選擇的機會空間。2、持續性這里的持續性是指生態系統受到某種干擾時能保持其生產力的能力。資源環境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和條件,資源的持續利用和生態系統的可持續性是保持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首要條件。這就要求人們根據可持續性的條件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生態可能的范圍內確定自己的消耗標準,要合理開發、合理利用自然資源,使再生性資源能保持其再生產能力,非再生性資源不至過度消耗并能得到替代資源的補充,環境自凈能力能得以維持。可持續發展的可持續性原則從某一個側面反映了可持續發展的公平性原則。3、共同性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全球的發展。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總目標,必須爭取全球共同的配合行動,這是由地球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所決定的。因此,致力于達成既尊重各方的利益,又保護全球環境與發展體系的國際協定至關重要。正如《我們共同的未來》中寫的“今天我們最緊迫的任務也許是要說服各國,認識回到多邊主義的必要性”,“進一步發展共同的認識和共同的責任感,是這個分裂的世界十分需要的。”這就是說,實現可持續發展就是人類要共同促進自身之間、自身與自然之間的協調,這是人類共同的道義和責任。例如:如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等等如何理解舊文明?人類早期是母系文明,隨后是伏羲生活時代的文明,當時的文明處于混沌狀態,更多的是對自然觀察,也就是說,中華文明是依據自然之萬物客觀規律而產生的一種社會文明。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在1300-2300年,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導致了,文明的差異性。隨著宗教的產生,文明也就皆然而止,不得發展。到了今天,人類占據的自然資源更多了,新的社會關系正在形成中,舊的中華文明下的社會關系,也必然有所改變,但那改變的不是中華文明,而是中華文明的外在形式。3?你怎樣從衣食住行上保護環境遵守有關禁止亂扔各種廢棄物的規定;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禁止使用氟利昂;應該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飲料杯、泡沫飯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不要隨意捕殺野生動物;要愛護花草樹木,不破壞城市綠化,并且積極參加綠化植樹活動;離開房間時,關上電燈并且拔掉電視機、音響、計算機等的電器插頭;盡可能用節能燈代替普通燈泡;用密閉容器代替塑料包裝物來儲藏食物;購買飲料盡可能選擇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裝飲料;攜帶自己的購物袋去購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節約用水,在刷牙時,請關閉水龍頭。3■人類應如何積極利用自然?要自覺地接受自然規律的支配,促進自然與社會的穩定和同步進化,推動自然與社會的協調發展;首先必須確立大自然觀。現代意義上的自然觀,真正視人類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整體,從整體上把握住規律,并以此作為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基礎。其次,必須走出''人類中心〃的誤區,建立人與自然全面和諧共處和協調發展的關系。科學證明人類不過是眾多生物種類中的一種,人類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不是萬物的尺度,同時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人類的認識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況且人類的認識正確與否、能否得到完善和發展,一點也不能離開認識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動(即實踐),尤其是對自然規律的認識和把握,更是離不開人與自然的聯系,在當今世界變革的大潮中,新出現的諸如''大科技觀〃、“持續發展觀〃、“生態價值觀”等等,就是對''人類中心論”的否定。其三,必須全方位的探討自然的價值。不僅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從自然中獲取有利于人類發展的使用價值;同時要善待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要樹立大價值觀念,即在評價一切經濟活動和社會活動時,不僅要考慮其經濟價值,而且要考慮其生態價值;不僅要考慮眼前價值,而且要考慮長遠價值;不僅要考慮從自然中所得,還要考慮如何回報自然等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協調發展。4?從全球、國家、企業、個人角度分析減災抗災、防災?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馬等牲畜會掙脫韁繩,并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群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地震發生了并不是就必死無疑,其實,還有很多自救的方法。例如:地震了,你被壓在廢墟的底下,這時候,你不要盲目亂動,要冷靜,先把手抽出來,慢慢地挪動廢墟,先保持呼吸順暢,再想辦法呼吸,喊人員來救你。如果發生地震時你在家里,必須馬上鉆到堅硬、并且沒有倒塌的小房間中躲避,以免砸傷。還有,要貼著堅固的墻壁或在門口蹲著,在房子倒塌后,再求生,要避免被弄傷。如果在野外,一定要避開陡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