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1頁
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2頁
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3頁
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4頁
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③水庫內可放養一些草、鯽、鰱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不投餌),防止水庫富營養化;加強庫區自然植被保護和生態建設,禁止濫砍濫伐,保護自然植被、護岸林,減少水土流失;在水庫蓄水前一年,按《水電工程水庫淹沒處理規劃設計規范》要求水庫清理,并按《庫區清理技術要求》進行驗收。水庫庫底清理內容主要為衛生防疫及林木的砍伐和跡地清理,具體為:在水庫畜水前拆除、清理建筑物和構筑物、殘留體等雜物,對庫區內的污染源均進行衛生防疫清理,污物運出庫外;林木應盡可能齊地面砍伐,殘留樹樁不得高出地面0.3米,對庫區清理剩余的枝椏、枯木、泥炭廢舊材料等易漂浮物質應就地燒毀或采取防漂處理。經現場踏勘,庫區目前生態環境良好,無遺留的環境問題。建設項目擬采用的防治措施及預期治理效果內容類型排放源(編號)污染物名稱防治措施預期治理效果大氣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場地TSP車輛限速、封閉運輸、遮蓋儲存、定期灑水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標準施工機械CO、NOx、SO2縮短怠速時長等,植物吸收、阻隔營運期出入車輛尾氣和揚塵貼警示牌,進出廠區限速行駛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288m3)CODcr、BOD5、SS、NH3-N經掌臨時旱廁收集后作為周邊農田旱地漚肥妥善處理,不外排。施工廢水(2160m3)SS、石油類經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施工中循環使用,不外排。營運期生活污水(30.6m3/a)CODcr、BOD5、SS、NH3-N經廠區旱廁收集后作為周邊農田旱地漚肥。妥善處理,不外排。固體廢物及危廢施工期施工場地生活垃圾(3.0t)集中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處理妥善處置,不外排土石方項目區回填,挖填平衡,無棄方。建筑垃圾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營運期值班室生活垃圾(0.72t/a)集中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處理發電廠房廢機油由檢修人員用專用容器分別收集后帶回交由有相關資質單位處理。不在廠區暫存妥善處理,不外排。含油棉紗噪聲施工期施工設備選用低噪聲設備,高噪聲設備安裝消聲器等減震降噪措施,禁止中午12:00-14:00和晚上22:00-早上6:00進行高噪聲作業。可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標準。營運期項目運營期設備噪聲經過基礎減震、隔聲墻、吸聲材料、優化布局等措施,再經距離衰減后場界處可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6348-2008)2類標準。人群健康保護施工期期間對所有施工人員進行安全健康檢查和健康建檔,健康人員才能進入施工作業區,在施工人員中,大力開展群眾性的愛國衛生教育,按期滅蚊、滅蠅、滅鼠、滅蟑螂等,以減少傳染病的傳染媒介。建立健全疫情監控和應急措施。其他無生態保護措施及預期效果:本項目為新建項目,已于2007年建成投入運營,裝機容量320kw,項目建設內容主要有:攔水壩、引水渠和發電廠房,建設過程中對區域產生了一定的生態環境影響:臨時占地、裸露地面、少量植被破壞等,施工過程中周邊的陸生生物和水生生物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驚擾,項目施工完畢后對臨時占地進行了清理及裸露地面植被恢復,庫區適量放養草魚、鯽魚、鰱魚等以浮游生物為食的魚類(不投餌),以改善庫區水質,經壩體上的生態放水口保持下放0.115m3/s的最小生態流量,以保證壩址下游約380m和450m的河段水生態環境,避免該河段出現斷流現象。經現場踏勘,本項目目前庫區生態環境較好,引水渠兩岸植被已恢復,未發現項目區內有明顯的水土流失現象,壩址以下減水河段也未出現斷流,生態放水口下放水量正常,未發現遺留的生態環境問題,項目區總體生態環境較好。綜上,施工期和營運期產生的所有污染物均得到妥善有效的處理,對周邊的環境影響較小。排污許可申請及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根據貴州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印發環評排污許可及入河排污口設置“三合一”行政審批改革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黔環通(2019)187號),應將排污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相關內容納入環境影響報告表中,統一進行技術評估和審批,結合本項目的排污特點,分析如下:(1)排污許可: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本項目屬于“第44大類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中的小類“4413水力發電”,不屬于生態環境部令第11號《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中所列舉的類別,不涉及《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中所規定的通用工序,因此本項目不需實行登記管理,不需申請排污許可。(2)入河排污口設置:根據項目工程分析,本項目營運過程中主要有值班人員生活污水(主要為如廁廢水),項目值班人員均為附近村民,因此電站不設食宿區,僅設置值班室供值班人員休息使用,值班人員生活污水經旱廁收集后用于周邊農田旱地漚肥,根據《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技術導則》,項目不需要設置入河排污口,因此項目不進行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結論與建議一、結論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始建于2006年5月,于2007年5月正式投入運營,裝機容量320kw,本項目于2006年取得雷山縣發展與改革局《關于西江鎮麻料水電站建設項目的備案》(見附件1),結合國家對西部大開發的發展戰略,項目的建設滿足雷山縣的發展要求及用電量的增長需求,所發電能以10kv電壓等級入網運行。1、產業政策符合性分析本項目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規定的鼓勵類項目,也不屬于其限制類和淘汰類項目,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第十四條提到:“合理開發水能資源。在保護生態和農民利益前提下,加快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統籌兼顧防洪、灌溉、供水、發電、航運等功能,科學制定規劃,積極發展水電,加強水能資源管理,規范開發許可,強化水電安全監管。大力發展農村水電,搞好農村水電配套電網改造工程建設”。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水電發展要求。2、選址可行性雷山縣麻料水電站位于雷山縣東南面、烏香河支流及控拜溪上,距雷山縣城23km,地處縣內西江鎮。廠房距西江鎮鎮區中心約6km。電站發電廠房地理位置為東經108°21'90.92"與北緯26°54'61.12"。該流域屬山地地形,烏香河流域內海撥800m至1060m之間,流域系雷公山的延伸部分,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流域內山地嶺谷起伏較大,河谷深切,山坡陡峭,河水急湍,植被較好,交通便利,電力與通訊條件優越。本工程范圍內未發現國家重點保護珍惜野生動物,無珍惜野生植物,流域范圍內無國家一、二級水生野生動物,未發現文物古跡,無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因素制約。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庫區內在校核洪水位線以下,沒有房屋設施,故在其淹沒范圍以內,主要是農田、荒地與河灘地。據實地測量和調查統計,5年一遇洪水電站庫區回水長度約為0.4km,水庫淹沒林地荒坡與河灘地12畝。淹沒補償:考慮荒地、河灘地均屬難以開發的未利用土地,因此不考慮淹沒補償。工程淹沒補償主要是林地、簡易木橋補償。根據當地政府相關文件規定給相關村民合理的支付賠償金。綜上,本項目選址可行。3、工程概況本項目為引水式發電站,以發電為主,無其它利用要求。電站的運行方式以基荷為主,完成后烏香河壩高為1.5m,壩頂長6.5m,輸水渠130.0m;控拜溪攔河壩最大高0.5m,壩頂長2.3m,輸水渠217m;麻料干渠880m,電站廠房120m2。裝機容量320kW,年均發電量55萬kW·h,保證出力92.5kw。本項目任務以發電為主,所發電能經升壓站升壓為10kv后入網運行。4、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區原生植被破壞嚴重,以次生植被為主。評價區以水力侵蝕為主、局部地區存在輕度重力侵蝕,主要為面蝕,雖然山高坡陡,但植被較好,水土流失以輕度侵蝕為主。烏香河浮游植物以硅藻門種類為主,偶見藍藻門和綠藻門浮游植物種類,物種較為單一。浮游動物數量和生物量均低,有少量的魚類生存(主要為鯉魚、鯽魚、鲇魚、青魚)。評價區環境空氣質量能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烏香河水質能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質標準,除糞大腸菌群嚴重超標外;本項目所在地的噪聲主要是設備運行噪聲噪聲,廠界能達《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區標準。5、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此項目施工期建設已結束,環評僅對施工期作回顧性評價,分析施工期廢水、廢氣、廢渣有無對外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1)水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本項目施工人員均為附近村寨的村民,在施工場地不設施工營地,施工期間主要產生施工廢水和施工人員生活污水。施工廢水經臨時修建的隔油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于混凝土攪拌、機械沖洗等(循環使用)不外排,對烏香河水質無明顯影響。施工結束后隔油沉淀池拆除,場地恢復后,無對環境造成污染和生態破壞的環境遺留問題。施工期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主要為盥洗廢水(洗手)和排泄物。盥洗廢水經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于施工現場灑水抑塵,不外排。員工排泄物由修建的臨時旱廁收集后定期清掏用作周邊農田肥料。未對環境造成影響,無施工期遺留的環境問題。(2)大氣污染影響及防治措施揚塵:施工期對大氣環境的主要影響因子為揚塵。施工揚塵主要來自土石方的挖掘、建筑材料的現場搬運、施工垃圾的清理、車輛運輸等產生的動力揚塵以及建材和施工垃圾的現場堆放產生風力揚塵。本項目施工期間采取了以下措施:盡量減少建筑材料露天堆放,露天堆放時盡量減少裸露地面、保證堆場表面和裸露地面有一定的含水率;施工場地定期灑水,有效降低風力揚塵;進入施工場地的車輛低速行駛、運送易產生揚塵物料的車輛實行密閉運輸,有效降低動力揚塵。由于在施工期產生的揚塵對大氣的影響是暫時、局部的,經施工期加強管理后,對環境影響較小,且影響隨著施工期的結束而結束,無環境遺留問題。汽車尾氣和燃油廢氣:施工過程機械運行時會產生一定量的汽車尾氣和燃油廢氣,主要成分為CO、SO2、NOX等,汽車尾氣和燃油廢氣產生量少,屬無組織排放。由于施工場地較空曠,加之周邊綠色植被的吸收和阻隔,產生的廢氣未對環境造成明顯的污染影響,廢氣的影響隨著施工期結束而消失,無遺留的環境問題。(3)噪聲污染及防治措施施工期噪聲來源于施工開挖、混凝土攪拌等施工活動中的施工機械運行、汽車運輸等。施工噪聲源強在80dB~105dB之間,為減輕施工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影響,項目施工期間采取了以下防治措施:合理安排施工時間、選用低噪聲施工設備,高噪聲設備安裝消聲器、隔聲屏障等措施削減施工設備產生的噪聲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項目施工期間本著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原則,施工噪聲未對周邊環境造成明顯影響,施工噪聲隨施工結束而消失,據了解,本項目施工期間無噪聲超標居民投訴問題。(4)固體廢物污染及防治措施本項目施工期固廢主要包括施工土石方、建筑垃圾、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垃圾。土石方和建筑垃圾:本項目土石方開挖量8875m3,回填量8875m3,挖填方場內平衡,無棄渣,因此本項目不設置棄渣場。施工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建筑垃圾(包裝袋、包裝箱、碎木塊、鋼筋頭等),進行分類收集,充分利用可利用部分,做到資源化、無害化處理,不可回收利用部分運至相關部門指定地點集中處置,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土石方和建筑垃圾均得到妥善處理,未對環境造成明顯影響,無遺留的環境問題。生活垃圾:本項目施工期間生活垃圾集中收集,送至麻料村垃圾收集點,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無遺留的環境問題。生態影響及防治措施施工活動開挖擾動地表,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對生態環境產生影響。但本項目施工范圍小,工期較短,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采取了如下措施:(1)加強施工區的管理,征地范圍以外的林木嚴禁砍伐,嚴禁捕殺野生動物。(2)施工結束后,首先對區內施工臨時設施進行清理,包括拆除臨時建筑物,清除砼地面等。施工區需疏松被碾壓后密實的土壤,洼地覆土平整、采取植被恢復措施等;并結合考慮園林美化措施,以提高景觀要求;輸水管敷設采用半填半挖的方式,對開挖地表及時進行整理、植被恢復,以減少水土流失;對臨時性占地盡量縮短時間,及時恢復新建功能;終上所述,施工期采取的治理措施是可行的、有效的。施工期產生的廢水、廢氣、廢渣經過相應的措施有效治理后對環境影響較小,不存在環境污染和生態環境破壞的環境遺留問題。6、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1)對水文情勢的影響及防治措施1)庫區河段水文情勢的影響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引水工程,形成新的水庫庫容小,庫區河段的水位、水面積等水文情勢發生變化較小,沒有明顯改變雷山縣麻料水電站上游的水文情勢。2)下游水文情勢預測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屬引水式發電,電站引水將導致烏香河支流及控拜溪引水壩下游至電站退水口380m和450m河段減流,本項目在壩體上設置了生態放水口,保證0.115m3/s的最小生態環境水量的下放,避免壩址下游河段出現脫水現象,以保護減脫水段生態環境。3)對河道生態環境水量的影響根據《關于印發<水電水利建設項目河道生態用水、低溫水和過魚設施環境影響評價技術指南(試行)>的通知》(環評函[2006]4號)及《關于印發水電水利建設項目水環境與生態環境保護技術政策研討會會議紀要的函》(環辦函[2006]11號)文件的指導維持水生生態系統穩定所需最小水量一般不應小于河道控制斷面多年平均流量的10%。根據對烏香河河道天然情況下的用水狀況進行調查,多年平均流量的10%完全能夠滿足下游用水要求,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壩址處的多年平均流量為0.115m3/s,則下放生態環境用水為0.115m3/s。(2)泥沙淤積對環境的影響水庫泥沙沖淤計算應考慮施工期、初期蓄水期及正常運行期的泥沙沖淤情況,但由于電站施工期、初蓄期時間相對較短,徑流含沙量小等原因,淤積量可以忽略不計。本次計算僅考慮水庫正常運行期的泥沙沖淤情況。由于烏香河流域巖溶發育,流域內洼地、伏流廣布,烏香河流域內植被較好,人為活動較少,區域水土流失及泥沙沖積不嚴重。經類比估算,雷山縣麻料水電站水庫正常蓄水位以下總庫容為340m3,每年淤沙量為0.0272t左右,為了保證進水口不淤,項目壩體閃設有沖沙底孔,并要求水庫在汛期打開沖沙底孔排沙,保證水庫運行正常。水庫下游河床組成大部分為巖石,細顆粒泥沙很少,水庫下泄洪水的挾沙能力變化不大,加上下游河床有粒徑較堅固的巖石組成,形成粗顆粒自然保護層,水流沖刷不易向深處發展,隨著水庫運行年限的增加,水庫攔沙率的降低,下游河道沖淤也逐漸達到平衡狀態。因此,水庫下游河床受建庫影響小,水位變化可忽略不計。(3)對水溫的影響本項目水庫的水深只有2.5m,不會產生溫躍層,因此對水溫不產生影響。(4)對水質的影響及防治措施電站職工2人,職工不在電廠內食宿,僅設有值班室供職工值班休息使用,值班期間產生的污水主要為盥洗廢水和如廁廢水,經廠區旱廁收集后用于周邊農田旱地漚肥,不外排,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因此營運期間項目廢水對河流水質幾乎無影響。(5)對局地氣候的影響雷山縣麻料水電站由于不形成大的水庫,攔河壩上游匯水面積較小,對局地氣候不會產生明顯的影響。根據近年來雷山縣內已建引水式電站的氣候效應類比分析,減水河段河谷地區未見明顯變化,預計該水電站的河道減水對當地氣候幾乎無影響。(6)對聲環境的影響本項目位于廠房內的2臺水輪發電機組產生最大綜合噪聲為86dB(A),經廠房隔聲及減振安裝后,廠界噪聲值約為60dB(A)。本項目最近的噪聲敏感點位于發電廠房西面340m的麻料村村民,經廠房墻體隔聲、安裝基礎減震措施和距離衰減后,廠界能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因此,本項目建設對區域聲環境影響甚微。(7)固體廢物污染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營運期固體廢物主要是值班人員生活垃圾。雷山縣麻料水電站工作人數為2人,產生的垃圾量為0.72t/a(按一年360個工作日算)。生活垃圾統一收集,送至麻料村垃圾收集點,由環衛部門統一清運,不在廠區暫存,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電站機械定期檢修維護產生少量的廢機油和含油棉紗,均為危險廢物,由于產生量較少,每次檢修完后由檢修人員用專用容器分別收集后帶回交由有相關資質單位處置,不在電廠內暫存,對環境影響較小。采用上述措施后項目運營期間產生的固廢及危廢對環境影響較小。(8)營運期大氣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本水電站運行期間主要是車輛進出產生的尾氣和揚塵,由于平時車輛進出很少,產生的尾氣和揚塵量小,在廠區進出口貼警示牌,提醒車輛進廠減速行駛,減少揚塵和汽車尾氣對環境的影響。(9)社會環境影響分析及防治措施烏香河和控拜溪在本項目壩址以下至南江河匯入口處河段長約1.5km,兩岸多數為山林和荒地,有少量的田土分布,由于存在地高水低的情況,兩岸農作物灌溉不能完全利用烏香河水資源,項目區域農灌和人畜飲用水大都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