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編號: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送審)項目名稱: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建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擴界、擴能)項目建設單位(蓋章):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建秋采石場編制日期:2020年4月國家環境保護部制《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編制說明《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由具有從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資質的單位編制。項目名稱--指項目立項批復時的名稱,應該不超過30個字(兩個英文段作一個漢字)。建設地點--指項目所在地詳細地址,公路、鐵路應填寫起止地點。行業類別--按國標填寫。總投資--指項目投資總額。主要環境保護目標--指項目周圍一定范圍內集中辦公區區、學校、醫院、保護文物、風景名勝區、水源地和生態敏感點等,應盡可能給出保護目標、性質、規模和距廠界距離等。結論與建議--給出本項目清潔生產、達標排放量和總量控制的分析結論,確定污染防止措施的有效性,說明本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給出建設項目環境可行性的明確結論。同時提出減少環境影響的其它建議。預審意見--由行業主管部門填寫答復意見,無主管部門項目,可不填。審批意見--由負責審批該項目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批復。目錄TOC\o"1-1"\h\z\u建設項目基本情況 建設項目基本情況項目名稱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建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擴界、擴能)項目建設單位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法人代表通訊地址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聯系電話傳真—郵政編碼550100建設地點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立項審批部門劍河縣工信局批準文號2020-522629-10-03-234727建設性質□新建■改擴建□技改行業類別及代碼土砂石開采B1019占地面積(平方米)16000綠化面積(平方米)500總投資(萬元)500其中:環保投資(萬元)30環保投資占總投資比例6%評價經費(萬元)投產日期2020年6月項目背景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成立于2011年,項目已取得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劍河分局)審批意見(劍環表[2016]2號)。因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原砂石場因開采指標已用完,所以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在原采石場投資興建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建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擴界、擴能)項目。根據采礦權掛牌成交確認書(附件2),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已獲得礦權。礦區正在開展采礦權出讓,須重新辦理采礦證等手續,該采石場處于停工狀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國務院第682號令《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生態環保部的1號令)中等有關規定以及貴州省地方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的相關要求,該項目為四十五、非金屬礦采選業。項目不涉及環境敏感區,應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為此,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以下簡稱“建設單位”)委托貴州華瑞銘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評價單位”)承擔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以下簡稱“擬建項目”或“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見附件1委托書)。我單位項目課題組在現場踏勘、資料收集的基礎上,根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編制完成了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報請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以此作為項目環保設計和環境管理的依據。二、擴建前項目概況1、項目概況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位于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翁秀,地理位置東經108o28′58″,北緯26o43′48″,礦區面積約為0.0319km2,標高+740m~+650m,由4個拐點組成,年開采規模為16.2萬t/a(6萬m3/a)。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建秋采石場于2016年7月取得采礦許可證,發證機關為劍河縣國土資源局,有效期:2016年7月至2021年7月,采礦證號:C5226292016077130142552,經濟類型:私營企業,開采礦種:建筑石料用灰巖,開采方式:露天開采,生產規模:16.2萬噸/年,礦區面積:0.0319km2。表1擴建前礦區范圍及拐點坐標表拐點號西安80坐標X坐標Y坐標12956526.6136539051.8122956685.6136539064.8132956674.6136539252.8142956502.6136539247.81礦區面積0.0319km2開采標高+740m~+650m現有礦區工程內為:工業場地、配電房、空壓機房、礦山公路、排土場、截水溝、擋土墻。擴建前現有礦區組成內容一覽表詳見表2,擴建前現有礦區主要設備一覽表詳見表3。表2擴建前現有礦區組成內容一覽表項目單項工程工程內容主體工程露采區開采規模:6萬m3/a(16.2萬t/a),礦區面積:0.0319km2,標高+740m~+650m,開采方式:采用露天開采方式,沿礦層自上而下開采。工業場地占地面積約為2000m2。主要設備有給料機、振動篩分機、顎式破碎機、制砂機等。堆料場占地1500m2,設置有雨棚及圍堰。辦公樓辦公樓(2F、磚混結構),主要用于辦公和職工生活休息,建筑面積約160m2。公用工程供水主要補給水源引自礦區附近山泉水,修建高位水池(容積300m3)供電項目用電來至當地10KV農網排水礦區排水溝300m,截洪溝300m礦山道路上山公路長350m,寬度5m,礦石經裝載機裝載后汽車運輸至工業場地。環保工程廢氣灑水噴灑裝置礦區共設置6個降塵點,水炮噴霧降塵裝置1臺廢水沉淀池2個,容積為200m3,化糞池1座,10m3,固廢垃圾收集點0.5m2、危廢暫存間面積2m2儲運工程礦山道路上山公路長350m,寬度5m,礦石經裝載機裝載后汽車運輸至工業場地。排土場總占地1500m2,容積為4500m3,設置檔土墻表3擴建前現有礦區主要設備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數量功率(kW)1空壓機W-6/10臺2452潛孔鉆KQD70臺4鉆頭直徑70mm,耗氣量6m3/min3破碎機1000×800臺2135kw4打砂機PF1315臺2180kw5挖掘機臺2斗容1.6m3,最大挖掘高度10m6裝載機ZL50臺47載重汽車20T臺27.58變壓器400KVA臺1459皮帶輸送機600mm型、800mm型和1000mm型臺31110變壓器400KVA臺12、擴建前礦區主要原材料及動力消耗表4擴建前礦區主要原輔材料及動力消耗一覽表序號材料名稱年用量備注一、原料消耗1礦石6.06萬m3/a規劃礦山二、輔料消耗1水20130m3/a礦山用水來自廠區高位蓄水池,生活用水來自當地自來水2電64290kw.h/a接入當地電網三、產品產量1砂石6萬m3/a產品為五眼砂、七眼砂、碎石3、擴建前礦區產品方案表5項目產品方案序號礦產品名稱產量(萬t/a)備注1五眼砂6其比例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靈活調整2七眼砂53碎石54、擴建前項目勞動定員和生產制度擴建前項目勞動定員10人,均不在廠區食宿。生產制度:采用每天1班,8小時工作制,全年工作300天。三、擴建后全廠項目概況1、建設項目名稱、地點、性質(1)項目名稱: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建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擴界、擴能)項目;(2)建設單位: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3)建設性質:改擴建;(4)建設規模:年開采砂石18萬m3(28.8萬t/a);礦山面積0.0846km2。本礦山為新立采礦權,根據采礦證文件,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礦區面積為0.0846km2,開采標高為+740m~+610m。礦區范圍7個拐點圈定,各拐點坐標見下表所示:項目礦山境界范圍見表6:表6擴建后項目范圍拐點坐標表拐點編號西安80坐標國家大地2000坐標X坐標Y坐標X坐標Y坐標136539038.892956779.752956783.44736539153.499236539331.892956776.212956779.90736539446.495336539266.422956473.142956476.83736539381.025436538967.072956523.972956527.66736539081.670面積0.0846km2開采標高+740m~+610m(5)項目地理位置外環境: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建秋建筑石料用灰巖礦位于劍河縣城以西,距縣城平距約6km,行政區劃隸屬劍河縣革東鎮管轄。地理坐標:東經108°23′34″~108°23′47″,北緯26°43′04″~26°43′14″。礦區南側8km有320國道和滬昆高速公路(G60)通過,另有鄉村公路通過礦區,交通方便(見圖1)。2、項目建設內容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有工業場地、辦公生活區及環保工程等;礦山爆破外委有爆破資質單位進行爆破,礦山不設置炸藥庫;項目不設置柴油罐;具體建設內容組成見下表7。表7擴建后建設項目組成一覽表項目單項工程工程內容備注主體工程露采區開采規模:18萬m3/a(28.8萬t/a)新建開采方式:采用露天開采方式,沿礦層自上而下開采。占地面積約84600m2。運輸系統礦石經裝載機裝載后汽車運輸至工業場地。-堆土場項目臨時排土場占地1000m2,表土臨時堆存后用于綠化。依托原有生產加工區占地面積約為2500m2。主要設備有給料機、振動篩分機、顎式破碎機、制砂機等。依托原有公用工程供水主要補給水源引自礦區附近山泉水,修建高位水池(容積20m3)依托原有供電項目用電來至當地10KV農網依托原有排水生產廢水不外排,露采區和破碎加工區雨水經沉淀后回用于防塵灑水,不外排。依托原有環保工程大氣污染防治設置全封閉打砂、篩分車間,在打砂、篩分工段機械設置集氣罩將粉塵進行收集后,送至(旋風+袋式)二級除塵裝置進行處理達標后通過15m高的排氣筒排放,布袋除塵粉塵經收集后外售;新建鉆機打孔,采用濕式作業。降低裝卸高度,采面噴霧灑水降塵。-運輸道路要采取硬化處理,定期對采場及外部道路路面人工灑水,保持路面濕潤。--膠帶運輸機運輸通道全封,灑水抑塵、降塵;其他部位灑水降塵。-堆場設為四周圍擋且帶棚的全封閉式結構,且對裝卸料的位置進行灑水降塵-食堂油煙經油煙機處理后經煙道引至屋頂排放;依托水污染防治無生產廢水排放。開采區、工業場地、堆土場上游設置截排水溝,砂石產品設置棚架式砂石料產品堆場。工業場地設置1個沉淀池30m3,堆土場設置1個沉淀池(5m3);淋溶水收集沉淀后排放或用于防塵灑水;項目生活廢水經三格化糞池(10m3)腐熟后用作農肥。依托噪聲污染防治對高噪聲設備采取合理布局,并對各類固定源設備采取基礎減振、隔聲措施,對空壓機采取消聲措施降噪。爆破噪聲為偶發噪聲,采取源頭降噪及避開周邊居民休息時間等措施。依托固廢污染防治設備維護廢物設置危廢暫存間(面積為2m2),并進行防滲處理,定期送有資質單位處置。生活垃圾定期清運到定點垃圾收集處集中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至垃圾填埋場;依托生態保護及恢復措施植物護坡、復植被-儲運工程礦山道路上山公路長300m,寬度5m,礦石經裝載機裝載后汽車運輸至工業場地。依托排土場總占地1500m2,容積為4500m3,設置檔土墻依托輔助工程截排水溝截水溝內部尺寸30cm×30cm,采用20cm厚的漿砌石砌筑。依托擋土墻擋墻50m依托辦公樓辦公樓(磚混結構),主要用于辦公和職工生活休息,建筑面積約100m2。依托三格化糞池收集職工糞便,有效容積(10m3)依托3、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建設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見表8;表8 擴建后項目主要經濟技術指標序號項目單位指標備注1建設規模萬t/a28.82服務年限a53資源量(1)礦山保有資源量萬m3164.29(2)設計利用資源儲量萬m394.78(3)可采儲量萬m391.94(4)剝采比0.05:1(5)回采率%974礦區范圍(1)礦區面積km20.0846(2)設計開采標高+740m~+610m5礦床開采(1)開采方式露天開采機械(2)開拓方式自上而下分期分臺階(3)分層垂高m10(4)臺階坡面角°30(5)最終邊坡角°不大于54(6)落礦方式深孔爆破(7)礦石裝載挖掘機裝礦(8)礦區內運輸載重汽車(9)項目總投資萬元500估算4、建設項目產品方案及流向礦山產品方案為:塊石、碎石、中砂、細砂等,生產規模共計28.8萬t/a(18萬m3/a),用于劍黎高速建設用石料。礦體上少部分較薄的浮土層經剝離后堆往排土場,定期用于礦山土地復墾。項目產品方案見表9。表9擴建后項目產品方案序號礦產品名稱產品規格產量(萬m3/a)備注1精品碎石20mm~40mm5其比例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靈活調整2精品碎石10mm~20mm63精品碎石5mm~10mm44砂0~5mm35、項目主要生產設備及原輔材料消耗項目礦山生產設備見表10,原輔材料清單見表11。表10 擴建項目前后設備變化一覽表序號設備名稱型號單位現有新增全廠1空壓機W-6/10臺2022潛孔鉆KQD70臺4043破碎機1000×800臺2024打砂機PF1315臺2025挖掘機臺2026裝載機ZL50臺4047載重汽車20T臺2028變壓器400KVA臺1019皮帶輸送機600mm型、800mm型和1000mm型臺30310變壓器400KVA臺101表11擴建后礦區主要原輔材料及動力消耗一覽表序號材料名稱年用量備注一、原料消耗1礦石18.5萬m3/a規劃礦山二、輔料消耗1水9150m3/a礦山用水來自廠區高位蓄水池,生活用水來自當地自來水2電100000kw.h/a接入當地電網三、產品產量1砂石18萬m3/a產品為五眼砂、七眼砂、碎石6、擴建前項目勞動定員和生產制度擴建前項目勞動定員20人,均在廠區食宿。生產制度:采用每天1班,8小時工作制,全年工作300天。7、礦山區域地質及構造特征礦區出露地層主要為第四系﹙Q﹚及板溪群清水江組第三段(Ptbnbq3)各地層巖性特征如下:第四系﹙Q﹚:為殘坡積成因的黃色、褐色、灰褐色粘土、碎石及耕植土層。厚0~2m。主要分布于地勢低洼地段。板溪群清水江組第三段(Ptbnbq3):灰—灰綠色厚層至塊狀變余砂巖。厚度大于500m。礦區位于宰牙向斜北東翼,整體呈一單斜構造,地層傾向300°,傾角20°。該區建筑用砂巖礦礦體為板溪群清水江組第三段的灰—灰綠色厚層至塊狀變余砂巖,呈層狀產出,礦層傾向300°,傾角30°,連續性好。礦體形態受地層巖性、地形特征、礦區范圍及準采標高等控制。8、礦山開采方案(1)礦床的開采方式礦區內礦體賦存區域及其周圍無邊坡滑移、地面塌陷等不良地質現象存在;開采范圍內無地表水體分布,排水通暢;礦山開采石灰巖礦,其上覆層薄。根據礦區地形地貌和礦體賦存特征,該礦適宜采用露天開采方式,沿礦層自上而下開采。(2)開拓運輸方案根據該礦山體地形特征、礦區現狀,本礦山采用開拓運輸方案為道路開拓-汽車運輸方案。(3)采礦方法1)開采順序自上而下水平分臺階開采,開采工作面沿傾向布置,近似于走向推進。2)推進方向根據礦區周邊情況,總體方向為從上到下開采。3)最終邊坡要素最終邊坡角應該根據邊幫的巖石性質、地質構造和水文地質條件,并考慮安全穩定因素及布置運輸系統的要求來確定。為了減少剝離量,在保證生產需要和安全的前提下,最終邊坡角盡可能大些。該礦山高10m,寬4m,坡度角70°的,最終邊坡角56°的高陡邊坡。(4)爆破器材使用情況該項目所需的炸藥和雷管、爆破器材有專人負責進行爆砂,因此,不設爆破器材庫,所需的雷管和炸藥由當地公安局指定的專門單位配送。9、公用工程1、供電工程項目用電從當地電網引入,配315KVA變壓器一臺,可滿足特殊情況下的供電需求,年用電量約60萬度。2、給排水工程給水:礦山水源引用附近山泉水,修建高位水池(容積20m3),主要用于破碎、裝載、鑿巖作業等灑水除塵及消防用水。通過抽取工業場地蓄水池水用于生產。項目所在地是典型山區鄉村環境,周圍內無大型企業,無其它嚴重污染源,生態植被良好,地下水質優良,能滿足一般生活用水需求。(1)車輛進出過水槽用水本項目在工業場地進出場設置過水槽(5m3),進出運輸車輛需用水沖洗,沖洗水經沉淀后回用。項目過水槽的用水量約為5m3/d,過水槽用水經過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不外排。(2)生產用水=1\*GB3①設備冷卻用水項目采礦設備中潛孔鉆機3臺,所需冷卻水約為0.6m3/d,工作過程中循環使用,全部損耗,無廢水外排。②防塵灑水項目防塵主要包括加工場地防塵灑水、采場、道路灑水。根據建設單位經驗估算,項目加工場地防塵灑水按0.0045m3/t計,每天最大加工量約為1000t/d,則加工場地防塵灑水量約為4.5m3/d;產品堆場防塵面積按2500m2考慮,以0.0015m3/(m2?次)計,每天灑水4次/d,則產品堆場灑水量約為15m3/d;開采區灑水量約2.0m3/d;堆土場灑水量約為1m3/d。因此,項目防塵灑水量約為22.5m3/d,抑塵灑水后大部分由礦石、地面吸收、自然蒸發后無廢水產生。(3)生活污水砂石場不設置員工宿舍和職工食堂。生活需水量指標平均以120L/d·人計,本項目有20人員工,排水量按用水量的85%計,項目生活污水進入三格化糞池,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全部回用于項目周邊農家肥。礦山用水情況見表12,水平衡情況見圖1。表12項目日用水及廢水產生量情況估算一覽表序號項目定額用水規模最大用水量(m3/d)排水量(m3/d)一、生活用水1員工生活用水120L/人·d20人2.42.04二、工業用水2設備冷卻用水所需冷卻水約為0.6m3/d0.603產品堆場灑水0.0015m3/(m2?次)2500m2、4次1504工業場地防塵灑水0.0045m3/t1000t/d4.55開采區灑水每天用水量約為2.0m3/d2.006堆土場灑水每天用水量約為1.0m3/d1.07車輛進出過水槽用水每天補充水約為5m35.00合計30.52.04消防用水20L/s,延續時間2h/次//8130m3,雨水經沉淀后用作場地防塵灑水,不外排。圖1項目水平衡圖排水:采取雨污分流制,雨水排入當地排水溝;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用于防塵灑水或農灌;生產廢水經沉淀池沉淀處理后全部回用于項目防塵灑水,不外排。10、符合產業政策及規劃符合性分析(1)與國家產業結構總體規劃的符合性分析本項目屬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中的采礦業門類中的非金屬礦采選業下的土砂石開采中的粘土及其他土砂石開采(B1019)。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的限制類和淘汰類項目,亦不屬于其他相關法律法規要求淘汰和限制的產業,符合相關產業有關經濟技術指標。(2)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砂石土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黔府辦函〔2014〕5號符合性分析根據通知規定:礦山生產規模實行分類管理,全省砂石土礦山最低生產規模為6萬立方米/年,位于市、州所在地市區的砂石土礦山最低生產規模不得低于10萬立方米/年,位于貴陽市、遵義市所屬市轄區和貴安新區的砂石土礦山最低生產規模不得低于15萬立方米/年。合理確定采礦權的服務年限。開采砂石土礦產資源的服務年限不低于5年,不得超過10年。為國家和省重點工程而專門設置的砂石土采礦權的服務年限根據施工期限合理確定。采礦許可證到期后,不能滿足最低生產規模和其他準入條件的,不得批準延續”。本項目位于福泉市牛場鎮,開采規模為6萬m3/a,根據礦山資源量,礦山資源可服務年限為5年,根據“黔府辦函[2014]5號”文要求:砂石場的服務年限不得超過10年,項目符合黔府辦函〔2014〕5號文準入條件。(3)《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符合性根據《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環發[2005]109號),擬建項目不在禁采區內,不在生態功能保護區和自然保護區(過渡區)內,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等生態脆弱區內。工程不在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符合其相關要求。表13項目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符合性分析《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技術政策》的相關要點本項目設計要點相符性控制目標邊開采、邊復墾、破壞土地復墾率大于85%項目開采、占用破壞土地復墾率達到100%相符選址規定禁止在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緩沖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湖泊周邊、文物古跡所在地、地質遺跡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區域內采礦項目區不在規定禁止采礦的八類敏感區內相符禁止在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本項目礦區不在鐵路、國道、省道兩側的直觀可視范圍內。相符禁止在地質災害危險區開采礦產資源不屬于地質災害危險區相符禁止新建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可恢復利用的、產生破壞性影響的礦產資源開發項目礦山采用邊開采邊復墾的生態恢復方式相符礦產資源開發應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選址、布局應符合所在地的區域發展規劃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及礦產資源總體規劃要求相符礦產資源開發設計應優先選擇廢物產生量少、水重復利用率高,對礦區生態環境影響小的采、選礦生產工藝與技術剝離表土、廢石全部綜合利用相符礦井水、選礦水和礦山其它外排水應統籌規劃、分類管理、綜合利用生活污水和礦坑水分類管理,綜合利用相符采礦對于露天開采的礦山,宜推廣剝離一排土一造地一復墾一體化技術本項目剝離廢土石暫存于臨時棄土場后回填采區造地復墾相符礦坑水的綜合利用和廢水、廢氣的處理鼓勵將礦坑水優先利用為生產用水,作為輔助水源加以利用。在干旱缺水地區,鼓勵將外排礦坑水用于農林灌溉,其水質應達到相應標準要求。礦坑水沉淀收集后回用于采場抑塵相符宜采取修筑排水溝、引流渠,預先截堵水,防滲漏處理等措施,防止或減少各種水源進入露天采場和地下井巷。設置截排水溝相符宜采用安裝除塵裝置,濕式作業,個體防護等措施,防治鑿巖、鏟裝、運輸等采礦作業中的粉塵污染炮眼鉆孔采用濕式作業,通過設置炮被并對爆破面進行灑水抑塵,同時增設水管噴水降塵,對采掘面上方進行水管噴水增濕相符固體廢物對采礦活動所產生的固體廢物,應使用專用場所堆放,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二次環境污染及誘發設置廢土石臨時堆場,采取灑水抑塵、生態防護措施相符貯存和綜合利用次生地質災害。大力推廣采礦固體廢物的綜合利用技術廢石全部利用相符廢氣處理宜采用塵源密閉、局部抽風、安裝噴淋裝置等措施,防治破碎、篩分等選礦作業中的粉塵污染安裝噴淋設備,灑水抑塵,全封閉加工、移動式水炮除塵相符廢棄地復墾礦山生產過程中應采取種植植物和覆蓋等復墾措施,對露天坑、排土場、尾礦庫、等永久性坡面進行穩定化處理,防止水土流失和滑坡。廢石場、排土場等固廢堆場服務期滿后,應及時封場和復墾,防止水土流失及風蝕揚塵等。對開采過程形成的破損區域及時修復,封場后及時復墾。相符(4)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HJ651-2013)符合性分析本項目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HJ651-2013)的符合性分析見表14所示。表14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符合性分析表序號《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技術規范(試行)》本項目具體情況符合性情況1禁止在依法劃定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文物古跡所在地、地質遺跡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等重要生態保護地以及其他法律法規規定的禁采區域內采礦。禁止在重要道路、航道兩側及重要生態環境敏感目標可視范圍內進行對景觀破壞明顯的露天開采。本項目不在以上禁止區域內。符合2礦產資源開發活動應符合國家和區域主體功能區規劃、生態功能區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要求,采取有效預防和保護措施,避免或減輕礦產資源開發活動造成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本項目所在區域生態功能屬于一般區域符合3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過程控制”的原則,將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貫穿礦產資源開采的全過程。根據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的重點任務,合理確定礦山生態保護與恢復治理分區,優化礦區生產與生活空間格局。采用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提高礦山生態環境保護和恢復治理水平。項目的生產工藝在國內屬于一般工藝。符合4所有礦山企業均應對照本標準各項要求,編制實施礦山生態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本項目已編制礦山地質災害與生態環境保護恢復治理方案符合5恢復治理后的各類場地應實現:安全穩定,對人類和動植物不造成威脅;對周邊環境不產生污染;與周邊自然環境和景觀相協調;恢復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實現土地可持續利用;區域整體生態功能得到保護和恢復。本項目按照本環評報告的污染治理措施對項目產生的污染物進行治理,同時按照水土保持,土地復方案等做好礦山的保護與恢復。符合綜上所述,項目符合國家和地方產業政策。11、項目選址及規劃可行性分析(1)選址可行性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位于劍河縣城西面,平距約22km。行政區劃屬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所轄。礦區緊鄰縣道公路,交通運輸較為便利。根據對項目周邊情況現場調查,擬設礦區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重大敏感區域,項目周邊沒有重要湖泊、水庫、河流周邊,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以及機場、港口、橋梁、隧道、電力設施等,項目周邊區域生態環境較好,有一定的環境容量,本項目按法律法規的建設運營不會導致項目周邊區域環境惡化。根據礦區地質普查報告,礦區工程地質條件屬于中等復雜類型,區內及附近未發現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災害,現狀地質災害不發育。因此本項目選址可行。(2)規劃符合性分析根據《關于加強砂石土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黔府辦函[2014]5號)第一大點:嚴格按規劃布局砂石土礦山中:第5小條:禁止在自然保護區、景名勝區、世界自然遺產地城市公園、城市濕地公園、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地質遺跡保護區、重點旅游景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災害危險區、文物古跡所在地等區域開采砂石土禁止在重要湖泊、水庫、河流周邊,鐵路、公路(高速公路、國道、省道)兩側可視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砂石土;禁止在機場、港口、橋梁、隧道、電力設施周邊一定范圍內進行露天開采砂石土。第二大點:全面加強采礦權設置方案管理中:“第7小條:切實把好采礦權設置選址關。新設砂石土采礦權的設置選址,必須經鄉(鎮)人民政府和縣級國土資源、城鄉規劃、公安、安全監管、環境保護、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部門聯合踏勘,共同確定。”本項目四周均為荒山、耕地,不涉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飲用水源保護區、基本農田保護區、地質災害危險區、文物古跡等,項目建成后,年開采砂石6萬m3/a,符合《關于加強砂石土資源開發管理的通知》(黔府辦函[2014]5號)要求。綜上,項目選址可行,規劃符合。12、平面布置及其合理性分析項目工業場地位于礦區外南西面,工業場地主要有打砂機、汽車轉運場地等,工業場地地勢較為平坦,有利于主體工程建設及生產設備的安裝,露天采區位于礦區中部,礦石開采后通過貨車由采礦區運至工業場地,有利于運礦車輛節省燃料;簡易辦公用房、配電房均為低矮的一般性建筑,位于工業場地西面;排土場位于工業場地南西面,表土剝離后經汽車運至堆放場進行堆放(堆場應請有關資質單位設計),采取集中堆放管理,在堆場上方修筑截排水溝,堆場下方設置擋土墻。項目營地與工業場地、采礦區及堆場有合適的距離,根據礦區所在區域長期氣象資料,該地區內的主導風向東南風,辦公生活區不在生產區的下風向,運行過程產生的揚塵、粉塵對營房人員生活影響較小。綜上,從環保角度分析,項目平面布置合理(見附圖4項目平面布置圖)。13、排土場選址合理性分析本項目排土場選址位于工業場地南西面,擬選排土場占地面積1000m2。(1)排土場選址臨近礦區道路,縮短了運輸距離。(2)排土場位置遠離居民保護目標。(3)排土場位置充分利用了礦區山谷、洼地,選址位置與周邊保護目標有山坡阻隔形成天然屏障,從而降低對周邊保護目標的影響。(4)排土場區域水文地質簡單,利于擋墻修建,保證擋墻的穩定。故排土場的選址合理。14、項目與“三線一單”符合性分析(1)生態保護紅線根據《省人民政府關于發布貴州省生態保護紅線的通知》(黔府發〔2018〕16號)(以下簡稱《通知》),《通知》對全省各市區的生態保護紅線主要類型和分布范圍進行了劃定(見表15)。本項目位于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六組下壩,不在《通知》中劃分的生態保護紅線內,因此本項目符合生態保護紅線要求。表15貴州省生態保護紅線劃分表序號主要類型分布范圍包含生態保護紅線片區1水源涵養功能生態保護紅線武陵山、大婁山、赤水河、沅江流域,柳江流域以東區域、南盤江流域、紅水河流域等地①武陵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片區②月亮山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維護片區③大婁山—赤水河水源涵養片區2水土保持功能生態保護紅線在黔西南州、黔南州、黔東南州、銅仁市等地①南、北盤江—紅水河流域水土保持與水土流失控制片區②烏江中下游水土保持片區③沅江—柳江流域水土保持與水土流失控制片區3生物多樣性維護功能生態保護紅線武陵山、大婁山及銅仁市、黔東南州、黔南州、黔西南州等地①苗嶺東南部生物多樣性維護片區②南盤江流域生物多樣性維護與石漠化控制片區③赤水河生物多樣性維護與水源涵養片區4水土流失控制生態保護紅線赤水河中游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烏江赤水河上游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都柳江中上游省級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黔中省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等地①沅江上游—黔南水土流失控制片區②芙蓉江小流域水土流失與石漠化控制片區5石漠化控制生態保護紅線威寧—赫章高原分水嶺石漠化防治區、關嶺—鎮寧高原峽谷石漠化防治亞區、北盤江下游河谷石漠化防治與水土保持亞區、羅甸—平塘高原槽谷石漠化防治亞區等地①烏蒙山—北盤江流域石漠化控制片區②紅水河流域石漠化控制與水土保持片區③烏江中上游石漠化控制片區(2)環境質量底線項目區域附近環境質量執行標準分別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3\*ROMANIII類水體標準、《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3\*ROMANIII類標準、項目地附近地表水環境、地下水環境、聲環境、大氣環境均能達到相應的標準要求。(3)資源利用上線資源是環境的載體,“資源利用上線”地區能源、水、土地等資源消耗不得突破的“天花板”。相關規劃環評應依據有關資源利用上線,對規劃實施以及規劃內項目的資源開發利用,區分不同行業,從能源資源開發等量或減量替代、開采方式和規模控制、利用效率和保護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議,為規劃編制和審批決策提供重要依據。項目為砂石場建設項目,項目用水量相對較少;能源主要依托當地電網供電。項目建設土地不涉及基本農田,土地資源消耗符合要求。(4)與“負面清單”的符合性分析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中的規定,本項目建設屬于其中鼓勵類項目。根據項目周圍環境現狀及項目污染特征,從環境保護角度分析,在采取一定的污染治理和預防措施進行控制后對區域環境影響不大,不屬于“高污染”行業。且本項目屬其他建筑材料制造,其建設符合《貴州省建設項目環境準入清單管理辦法(試行)》(黔環通〔2018〕303號)要求。因此,項目資源利用滿足要求。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污染情況及主要環境問題:1、擴建前項目基本情況原劍河縣革東鎮養門建秋采石場位于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內,項目占地面積31900平方米。項目生產活動采用露天形式,年產6萬方。項目勞動定員10人,其中管理人員2人,工人8人,均不在廠區食宿。采用每天1班,8小時工作制,全年工作300天。原項目于2016年5月30日已經獲得由劍河縣環保局建設項目批復文件劍環表[2016]2號(附件3)。2、擴建前項目污染情況原項目運營期產污環節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廢水:原項目不提供住宿,如廁均到進廠口處牛馬交易市場的公廁,故本項目無生活污水產生。生產中由于原料堆放、砂石破碎、制沙等過程中為了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會使用一定量的水噴淋,自然揮發,無生產廢水產生。廢氣:原項目廢氣主要有粉塵和汽車尾氣;粉塵產生的主要環節為鉆孔、爆破、石料破碎、制砂、篩分、裝載運輸等工序。噪聲:主要來源于爆破、破碎、制砂、裝載運輸等過程中所產生的噪聲。固體廢物:工作人員生活垃圾、生產垃圾、生產設備產生的少量廢機油、廢潤滑油。3、擴建前項目污染物排放及影響分析(1)廢水原項目不產生生產廢水,生活污水產生量很小,本項目辦公生活區的食堂污水經隔油池處理后與其他生活污水一起進入化糞池(10m3)預處理后,用于周邊農灌,不外排。(2)廢氣原項目對帶式運輸機外安裝防護罩,使帶式運輸機處于全封閉的走廊中;鉆孔作業采取濕式作業,可有效減少鉆孔過程中產生的粉塵量,露天爆破采用優化爆破參數和爆破方法。項目加工區成品堆場、廢料堆場及運輸道路配備1臺霧炮機進行噴霧灑水降塵,且成品及廢料堆場覆蓋防塵網,項目排土場采取定期灑水降塵的措施,經采取上述措施后,項目無組織粉塵排放可滿足《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表2顆粒物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3)噪聲原項目礦山噪聲以挖掘機、潛孔鉆孔和汽車噪聲為主,潛孔鉆孔通過自帶隔聲構件消聲裝置、機房隔音,在不考慮屏障衰減,只考慮擴散衰減的情況下,通過擴散衰減模式計算可得,晝間50m范圍以外可以達到晝間噪聲限值以下,約55.9dB(A),夜間140m以外可達到夜間噪聲限值以下,約46.7dB(A),本項目夜間不進行礦山開采,僅是白天進行,開采區50m外可達標(除爆破為瞬時噪聲,不在開采預測范圍)。礦山采區邊界外300m范圍內無居民居住,爆破噪聲對聲環境影響較小,且爆破噪聲為瞬時性噪聲,影響時間較短暫,對周邊敏感點影響較小。原項目工業場地以給料機、重錘破碎機、振動篩、沖擊式破碎機、裝載機、帶式運輸機產生的噪聲為主,各類破碎機和振動篩置于具有隔聲結構的封閉的廠房內,帶式輸送機采取置于隔聲結構的封閉走廊中,且本項目只在白天進行生產,經預測,工業場地場界的噪聲能夠達到《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4)固廢原項目廢土按照《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屬于一般工業固體廢物中的第Ⅰ類一般固體廢物,礦山實施邊開采邊復墾。礦山營運期生活垃圾,在工業場地設垃圾收集桶,交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處理;廢機油、廢潤滑油按《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的要求設置危險廢物暫存間,并設置專用容器進行貯存,并交由有危廢處置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置。加工中產生的不合格廢石料暫存于加工區的廢料堆場,之后用于礦山采空區回填,日產日清。沉淀池沉渣干化后運往排土場堆放。4、擴建前項目現有污染物排放情況根據擴建前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可知現有污染物排放情況詳見下表;表16原有工程“三廢”排放情況統計表內容類型排放源污染物名稱排放量目前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治理效果大氣污染物山石爆破粉塵0.428t/a對爆破巖面進行灑水降塵、可降低60%的粉塵排放量《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無組織排放監控濃度限值CO1.34t/aNOX0.31t/a礦山采掘粉塵0.64t/a對開采面進行灑水抑塵砂石加工粉塵10.8t/a在破碎口、皮帶處灑水抑塵道路揚塵粉塵0.13t/a灑水抑塵堆場揚塵粉塵0.16t/a灑水抑塵水污染物生活污水(2.13t/d)CODCr300mg/L,0.06kg/d三格化糞池熟化處理后,用作農肥。BOD5150mg/L,0.32kg/dSS200mg/L,0.43kg/d氨氮45mg/L,0.09kg/d生產廢水(25.5m3/d)SS2000mg/L沉淀池經沉淀后循環使用,不外排。固體廢棄物生活垃圾固廢1.5t/a垃圾桶經垃圾桶收集后交由環衛部門及時清運露天開采剝離表土0運至排土場堆放綜合利用露天開采夾石0用于砂石生產綜合利用生產設備廢潤滑油約0.02t/a交予有資質的單位回收處理無害化處置噪聲加工設備、車輛等噪聲在80-110分貝左右減振、離衰減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由于原有項目從2018年起基本處于停產狀態,因此實際上,現有廠區內已經無廢氣、廢水、噪聲產生,目前僅有少量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建設項目所在地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簡況自然環境簡況(地形、地貌、地質、氣候、氣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樣性)1、地理位置及交通劍河縣位于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州中部,東鄰天柱、錦屏縣,南連黎平、榕江縣,西接雷山、臺江縣,北靠施秉、鎮遠、三穗縣。縣城距省城貴陽210公里,距州府凱里55公里。總面積2176平方公里,轄11鎮1鄉,2017年末戶籍總人口27.07萬人。本項目位于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理位置詳見附圖1。2、地形、地貌劍河縣屬江南古陸(或江南地軸)的一部分。由南至北,處于古陸的北部邊緣部分,整個地面為太古代的前震旦系。后來由于貴州地面的抬升,在本縣境東北和西北邊緣才依地質年代順序出現元古代的震旦系、下古生代的寒武系、中生代的二迭系和新生代的第四系。劍河縣位于貴州高原東斜坡,黔東中山、低山丘陵區,地勢西南高東北低。劍河縣內最高點在中部柳川鎮興隆坪大灣梁,海拔高1626m,最低點在東南部南加鎮清水江出縣境處,海拔高程355m,平均海拔835m。本項目位于劍河縣岑松,項目位于低山河谷地區,場地較為平整,東北面至北面到西北面為山體,與貴州省境內的其他地區相比,地勢比較平坦,海拔較低,海拔高程為530~540m。3、地質特征(1)地層及巖性項目區域主要出露地層,有第四系、古生界的二迭系、石炭系、元古界上板溪群。就項目走廊帶內地層從新到老簡述如下:第四系:褐色、紅色粘土、亞粘土。主要分布于河流谷地。二迭系:下統棲霞組(P1q)深灰、灰色中厚層含燧石生物碎屑灰巖,層厚54-70m;梁山組(P1l)主要為粘土頁巖、炭質頁巖,層厚0-26m。石炭系:中統黃龍群(C2hn)上部為生物碎屑灰巖夾鐵質砂巖及白云巖,下部為白云巖,層厚88-210m。上板溪群:隆里組(Ptbnbl)分為兩段,第二段為灰綠、淺灰色薄層至中厚層狀絹云母板巖,層狀較厚,大于870m,第一段為淺灰、灰綠色中厚層至塊狀變余含礫砂巖、變余細至中粒砂巖及砂質板巖組成復理層,時見變余砂礫巖透鏡體,層厚582-1123m。上板溪群:清水江組(Ptbnbq)分為三段,第三段為淺灰、淺灰綠色薄層至中厚層狀硅質絹云母板巖、粉砂質絹云母板巖、中部間夾變余砂巖或砂礫巖透鏡體;第二段主要以灰色薄層至中厚層狀變余凝灰巖為主,夾變余砂巖及板巖;第一段主要為灰至深灰色塊狀變余凝灰巖、淺灰至煙灰色厚層至塊狀變余砂巖、灰色中厚層狀變余層凝灰巖。上板溪群:翻招組(Ptbnbf2)第二段:灰綠、灰、深灰色薄層至中厚層狀絹云母板巖、硅質絹云母板巖、粉砂質板巖、凝灰質板巖。(2)構造項目所處區域為華南褶皺帶。位于貴州省東南部,屬雪峰山西南段,華南褶皺帶從武陵構造段早期的大洋地殼,經武陵構造階段晚期和雪峰、加里東構造階段的過渡性地殼,到早古生代末的廣西運動發生基底褶皺,并與揚子準地臺焊接為一體,進入穩定地臺階段,相接形成一層蓋層。但在華力西-印支階段又受到擴張作用的波及,燕山運動再次產生褶皺,喜馬拉雅運動也波及到這一地區。由于多次的構造運動使本區褶皺隆起或整體上升,屢遭剝蝕,因而許多地層缺失。構造線呈為北北東向及北東向分布。多為不對稱的線狀褶皺(為主)。斷裂主要發育于褶皺的核部和兩翼,褶皺與斷層多組合為十字狀,斷層一般為50°~80°。這些斷層有時因近直立而常反轉形成樞紐斷層。1)褶皺構造主要褶曲有大擁向斜、朗洞向斜、圭平向斜、南加背斜、穩江背斜、同古向斜等。由于多次的構造運動影響,組成地層多缺失,場區地層基本為元古界上板溪群。且形成的褶皺構造多為陡立的山體,分布于現代分水嶺上,形成向斜山或背斜山。2)斷裂構造測區內斷層主要有:朗動斷層、穩江斷層、寨高斷層,長度均在在40km以上,發育方向為北北東向及北東向,受場區內幾條大斷裂的影響,次生小斷裂較發育,造成區內巖石節理發育,巖體破碎。(3)環境地質條件1)礦區環境地質條件根據國家地震局頒發的《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GB18306-2001)》及《建筑抗震設計規范》(GB5001-2001)附錄A—我國主要抗震設防烈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設計地震分組規定,該礦區地震基本烈度為Ⅵ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05g。歷史上和近年來無破壞性地震記錄,屬較穩定的地區。2)地質災害現狀礦區范圍內未發現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及地裂縫等現狀地質災害,礦區遭受現狀地質災害危害的可能性小。4、氣候、氣象項目區氣候條件獨特,屬于典型的中亞熱帶濕潤型季風氣候,季風氣候明顯,水熱同季,雨量充沛,冬季嚴寒。本地區年均氣溫為16.7℃左右,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6.1℃,極端最高氣溫39.1℃,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5.9℃,極端最低氣溫-8.1℃。全年無霜期平均為326天,最長365天,最短275天。年降雨量1100~1700mm,空氣相對濕度為77%~82%,全年日照總時數平均為1184.1h。5、水文劍河縣域有大小河流334條,總長910km,集雨面積2169km2,主要河流有清水江、巫密河、六洞河等,縣域南部的宰牙河支流屬珠江水系、其余均屬長江流域的沅江水系。清水江在縣域內的流域面積1532.6km2,過境河段長約89.1km,清水江支流大多有南北方向注入,長度大于10km的支流有23條,呈枝狀密布全境,構成了以東西向延伸的清水江為主干流的河流水系分布狀況。本項目的自然受納水體為項目加工區東南側約1595m處的源江河,屬于清水江支流,根據《貴州省水功能區劃》(黔府函[2015]30號的規定,清水江在本項目段水質為=3\*ROMANIII類水質標準。項目區域水系詳見附圖3。6、生態環境現狀本項目位于劍河縣轄區范圍內,2016年劍河縣土地總面積217600.01hm2,其中農用地193555.21hm2,占土地總面積的88.95%;建設用地10401.28hm2,占土地總面積的4.78%;其他土地13643.52hm2,占土地總面積的6.27%。(1)土壤植被擬建項目區域位于劍河縣。根據現場調查并查閱相關資料,項目區及附近區域土壤主要為黃壤和水稻土。黃壤屬濕潤、干濕季不明顯生物氣候條件下發育而成的土壤,土壤中富含氧化鐵、氧化鋁,很容易發生水化作用,質地粘重,有較強的抗侵蝕性和抗沖刷性,全剖面呈弱酸性,pH6.0左右。水稻土由自然土或旱作土經水耕熟化而成,有著特殊的成土條件、成土過程、土壤特性和生產特性。(2)植被項目所在地區在植被區劃中處于:《貴州省植被區劃》中I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帶——IA貴州高原濕潤性常綠闊葉林地帶——IA(1)黔東低山丘陵常綠樟栲林、松杉林及油桐油茶林地區——IA(1)b錦屏、黎平低山丘陵樟栲林、杉木林、毛竹、油茶林小區和IA(1)d雷公山山地常綠栲林杉木林常綠落葉混交林小區。在IA(1)地區內,地勢西高東低,逐漸向湘西丘陵傾斜,西北部由于以梵凈山為中心的穹隆狀抬升特別強烈,使以梵凈山為主峰的武陵山脈成為西北部的分水高地,以西為烏江水系,以東為沅江水系;西部的苗嶺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向。最高峰雷公山(海拔2163m)構成清水江與都柳江的分水嶺。在梵凈山、雷公山地區,由于河流的切割、山高谷低,相對高度有時達600~800m,形成中山峽谷地貌,除此之外,其余大部分地區呈丘陵狀分起伏,高差變化不大,海拔高度大都在800~1000m,越往東,地形越趨于湘西丘陵,海拔高度將至600m以下根據現場調查,擬建項目評價范圍內自然植被類型主要為以馬尾松群系為主的針葉林和馬尾松、櫟類組成的針闊混交林;人工植被以農田植被為主,包括旱地種植的玉米蔬菜和水田種植的水稻等。(3)動物項目所在地及附近地區現有土地開發利用程度較高,人類活動對當地野生動物影響較大,大中型獸類早已絕跡,多為鳥類和小型嚙齒類動物,附近無國家和地方保護的珍稀野生動植物,亦無基本農田保護區、水生養殖場和飲用水源地等。項目區及評價區內沒有珍稀動植物和受特殊保護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社會環境簡況(社會經濟結構、教育、文化、文物保護等)1、行政區劃劍河縣位于貴州省東部,黔東南州中部,縣城距州府凱里55公里,西距省城貴陽210公里。國土面積為2176km2。轄11個鎮,1個鄉,1個社區,301個村民委員會,8個居民委員會。2018年末常住人口18.34萬人(常住半年及以上),年平均人口18.3萬元。年末戶籍人口27.39萬人。全年出生人口2693人,人口出生率13.96‰,較上年下降0.1個千分點,死亡率5.07‰,較上年下降0.04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6.50‰,較上年下降0.62個千分點。2、社會經濟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8283萬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9.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6279萬元,增長6.9%;第二產業增加值69723萬元,增長6.6%;第三產業增加值282281萬元,增長11.5%。初步預計,人均生產總值26136元,比2017年增長9%。民營經濟增加值257066萬元,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53.8%,較上年加快3.3個百分點。3、教育文化、衛生2018年末,全縣有各類學校46所,其中普通中學11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小學33所。各類學校在校生38233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5477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在校學生781人,小學在校學生21975人。各類學校專任教師2262人,其中普通中學專任教師1016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專任教師51人,小學專任教師1195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3.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9.0%,分別比上年加快1.0和1.8個百分點。2018年年末有醫療衛生機構304家,其中:縣級醫療衛生機構6家,鄉鎮衛生院12所、仰阿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民營醫院2家、其他社會醫療機構9所、村衛生室274所。醫療機構床位數1262張。其中:縣級醫療機構床位數940張,鄉鎮衛生院床位數322張。衛生技術人員1455人,同比增長10.2%,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489人,注冊護士750人。4、文物古跡劍河風景名勝區被列為省級風景名勝區。劍河溫泉日涌水量2500噸,水質清澈如鏡,水溫常年保持在36℃--48℃之間,為稀有的氡硫溫泉。革東八郎古生物化石群已發現古生物化石11個門類、200余屬、500多種,其門類眾多、數量豐富、標本精美,被譽為“研究生物進化的金鑰匙”,是中--下寒武統界全球層型和層型定位(GSSP)即“金釘子”備選對象之一。劍河縣旅游資源品位高,富有特色,分布連片,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和開發價值。如世界級景觀——八郎古生物化石群;療養價值極高的的氡硫溫泉;原始珍稀的百里原始闊葉林;總落差390米的瀑布群;神秘莫測的高山平湖雷打塘;罕見的高山云海;濃郁的民族風情;見證革命歷史的戰斗遺址;特別是馳名全球的錫繡服飾、紅繡服飾;形成的水面面積達85平方千米的仰阿莎湖;極具苗、侗民族特色的山水園林旅游城市——劍河新縣城等。根據現場踏勘,項目區附近無文物保護單位、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點分布。環境質量狀況建設項目所在地區域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環境空氣、地面水、地下水、聲環境、輻射環境、生態環境等)環境空氣質量項目所在區域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根據《2018年黔東南州環境質量公報》,16個縣(市)城區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故劍河縣環境空氣質量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的二級標準要求,項目位于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區域。表17劍河縣環境空氣指標年均值統計表(μg/m3)地區SO2(μg/m3)NO2(μg/m3)PM10(μg/m3)PM2.5(μg/m3)CO(mg/m3)O3(μg/m3)達標情況劍河縣5949270.7100達標因此,項目區域環境空氣質量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及2018修改單)的要求。2、地表水環境質量本項目自然受納水體為1595m處的源江河,屬于清水江支流,根據《2018年黔東南州環境狀況公報》監測,清水江的監測結果見下表。表182018年“兩江一河”水質達標情況統計表序號縣(市)河流名稱監測斷面規定類別實達類別超標項目(超標倍數)備注1劍河縣清水江貓鼻嶺下寨ⅢⅡ/項目下游2劍河縣清水江革東ⅢⅡ/項目上游3劍河縣清水江南加ⅢⅡ/項目下游本項目所在區域地表水能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域標準要求。3、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根據地層巖性組合和含水介質特征,礦區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及地表溝溪水補給等形式向地形低洼處排泄,大氣降水和地表水向東面和南面徑流排泄。礦體產出位置相對較高,周圍無泉水出露,本項目不取用地下水,水質較好,滿足《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中Ⅲ類標準。4、噪聲環境質量本項目為新建項目,選址于劍河縣革東鎮養門村,項目區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四周為山體和灌木林地,項目周圍沒有大的噪聲源,項目區具有良好的地理優勢,四周為山體和荒坡地,能夠達到《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5、生態環境質量現狀項目所在地屬于農村生態環境,由于人類活動的影響,區域自然植被的原生植被已遭受破壞,項目區以人工植被為主。生態環境質量現狀一般。項目區域結構簡單,無珍稀瀕危保護性動植物分布。根據現場勘察,項目區域地表無珍稀物種,無需要特殊保護的動植物。因此,項目所在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較好。主要環境保護目標(列出名單及保護級別據現場勘查,本項目500m范圍內無文物保護單位。評價區不涉及文物保護單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法定環境敏感區和特殊生態功能區。因此,項目環境保護目標見表19。表19主要環境保護目標要素保護目標廠界最近距離(m)方位坐標戶數及人數保護等級大氣環境養門村居民309南(108.396537,26.715899)100戶(400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2018年修改單)翁秀村居民374南(108.394317,26.716028)20戶(80人)水環境源江河約1595m東南—《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III類水質標準地下水項目區周邊淺水層《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生態環境周圍植被緊鄰四周—控制水土流失,施工期攔渣率、擾動土地治理率95%以上。評價適用標準環境質量標準1)大氣環境:《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2018年修改單)。2)地表水:《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標準。3)地下水:《地下水質量標準》(GB/T14848-2017)Ⅲ類標準。4)聲環境:《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2類標準。表20項目環境質量標準環境要素標準號標準名稱項目名稱取值時間標準值單位數值空氣環境GB3095-2012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二級PM10年平均ug/m37024小時平均150PM2.5年平均3524小時平均75NO2年平均20024小時平均801小時平均40SO2年平均6024小時平均1501小時平均500地表水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pH值(無綱6~9CODmg/L≤20BOD5≤4石油類≤0.05NH3-N≤1.0高錳酸鹽指數≤6總磷≤0.2總磷(湖、庫)*≤0.05氨氮≤1.0糞大腸菌群個/L≤10000地下水(GB/T14848-2017)地下水質量標準Ⅲ類pH值(無量綱)6.5~8.5總硬度mg/L≤450氨氮≤0.5耗氧量≤3.0溶解性總固體≤1000硫酸鹽≤250揮發酚≤0.002菌落總數CFU/mL≤100總大腸菌群CFU/100mL≤3.0聲環境GB3096-2008聲環境質量標準2類LeqdB(A)晝60夜50污染物排放標準1、項目廢氣執行《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GB16297-1996)二級及表2中無組織排放標準;營運期廚房油煙參照執行《飲食業油煙排放標準(試行)》(GB18483-2001)中的“小型”標準;表21大氣污染物綜合排放標準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度(mg/m3)最高允許排放速率(kg/h)無組織排放排氣筒高度(m)二級監控點濃度(mg/m3)顆粒物120153.5周界外濃度最高點1.02、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用作農肥,不對外排放。。3、施工期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晝間70dB(A),夜間55dB(A))標準;4、運行期執行《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標準;表22噪聲排放標準功能類別標準值(Leq:dB(A))依據晝間夜間26050《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2類5、《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2001)2013修改單;6、《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2013修改單;總量控制指標項目建成后,正常情況下大氣污染物不涉及SO2、NOX排放。因此,本項目不設大氣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項目生產過程中無生產性廢水的產生和排放,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收集后作農肥施用,不外排。故本項目不設總量控制指標。建設項目工程分析工藝流程簡述(圖示):施工期工藝流程及污染節點圖2生產工藝流程及產污節點圖2、營運期工藝流程及污染節點1、開采境界的確定0.0846km20.05:1,最低開采標高為+610m。2、露天采場最終邊坡確定根據礦山巖石特征及安全規程的有關要求,并結合礦山使用的相關設備參數,設計臺階高度為10m,工作坡面角71°,最終邊坡角≤30°。3、工作面開拓方案的確定及回采率=1\*GB3①開拓方案=2\*GB3②首采場的確定根據礦區范圍內地形地質條件,首采區位于北部的+534m山坡;工業場地位于礦區北面,內設破碎場、堆料場、維修房和辦公區。③開采順序采用臺階式開采,中深孔爆破落礦。各臺階采用自上而下逐臺階開采,爆破所落礦石由裝載機裝入汽車運輸至破碎場地加工。4、平臺高度、寬度及平臺坡面角根據巖石硬度、穩固性、安全規程以及中深孔鉆孔深度、產量要求等因素綜合考慮,取平臺高度H=16m。平臺寬度B一般不小于16m,初期應不小于10m,礦山工作面破面角α=54°。5、回采率由于該礦開采礦石利用率較高,工作面回采率在97%以上。圖3運營期工藝流程及產污環節圖主要污染工序:一、施工期1、水污染源(1)施工廢水項目建設施工過程中的廢水主要來自暴雨的地表徑流、建筑工地廢水和生活污水。經類比調查,預計施工廢水為2m3/d,SS濃度約2000mg/L,COD150mg/L,則施工期的施工廢水產生量240m3,廢水中SS和COD產生量分別為0.72t、0.048t;機械設備和車輛沖洗水預計約4m3/d(總量720m3),SS濃度約1500mg/L,石油類濃度約12mg/L,則施工期沖洗廢水中SS和石油類產生量分別為1.08t、0.009t。施工廢水經簡易隔油池、沉淀池處理后循環使用,不外排。(2)生活污水本項目施工期平均每天需要工人10人,工人用水量以50L/人·d計,生活污水排放系數取0.8,預計施工期生活污水產生量約為0.4m3。根據類比調查,污水水質為:CODCr:180mg/L、BOD5:100mg/L、SS:280mg/L、NH3-N:20mg/L,施工期污染物產生量分別為CODCr:0.013t、BOD5:0.0072t、SS:0.002t、NH3-N:0.00142t。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作農肥。2、大氣污染源(1)建筑場地揚塵施工期間,揚塵主要由以下因素產生:施工場地內地表的挖掘與重整、土方和建材的運輸等;干燥有風的天氣,運輸車輛在施工場地內和裸露施工面表面行駛;根據有關實測數據,參考對其他同類型工程現場的揚塵實地監測結果,TSP產生系數為0.05~0.10mg/m2·s。建設單位必須采取抑塵措施緩解施工期揚塵對周圍環境的不利影響。(2)施工機械燃油廢氣擬建工程施工過程采用機械作業,施工機械主要有推土機、壓路機、平地機、挖掘機及運輸車輛等,它們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THC、NOX等,根據類比監測資料,距離現場50m處CO、NO2的1小時平均濃度分別為0.2mg/m3和0.13mg/m3,日均濃度分別為0.13mg/m3和0.062mg/m3。本項目施工車輛使用期短,燃油煙氣在空氣中經自然擴散和稀釋后,影響范圍有限。3、噪聲施工期不會使用到大的機械,主要為人工操作,所以產生的噪聲很小。最大噪聲源為砌墻時的敲擊聲,為間歇噪聲,預計噪聲最大為70dB(A)。4、固體廢物(1)生活垃圾施工人員10人,生活垃圾產生量按0.5kg/人?d,生活垃圾產生量為5kg/d,生活垃圾設置垃圾收集點收集后及時清運到當地定點垃圾收集處集中收集后,由當地環衛部門當地統一清運至垃圾填埋場。(2)剝離表土修建截洪溝和沉淀池時,會開挖一定的土石方。由于工程量小,開挖深度又不大,土石方基本上都為泥土,根據資料,本項目施工期產生的剝離的表土土方約為0.5萬m3,廢棄土石方存放于臨時堆土場。二、營運期1、水污染物本項目廢水主要為:①進出運輸車輛需用水沖洗,沖洗水經沉淀后回用。過水槽用水經過沉淀池處理后回用,不外排。②設備冷卻用水,全部損耗,無廢水外排。③防塵灑水大部分由礦石、地面吸收、自然蒸發后無廢水產生。④生活污水,食堂廢水經隔油沉淀后用于防塵灑水或農灌,生活污水經三格化糞池處理后全部回用于項目周邊農家肥,糞便入旱廁經過自然發酵后作農家肥;2、大氣污染物(1)鉆孔粉塵據衛生防護職業部門對白云巖礦山開采工作面實測資料表明:在無防塵設施的情況下,一臺鉆機附近空氣中的粉塵濃度平均值為450mg/m3左右,最高可達1373mg/m3。本項目擬采用3臺鉆孔機,鉆機配有收塵裝置。類比同類工藝,每臺機器工作8h,年工作日300天,1臺鉆機的粉塵產生量約為0.045kg/h,則年粉塵產生量為0.324t,通過采取濕式作業和自帶的除塵器除塵,除塵效率85%,則粉塵排放量為0.0486t/a。(2)爆破粉塵及廢氣項目不設炸藥庫,委托專業爆破公司進行爆破,采石場爆破形式,是深孔爆破作業,產塵量較少。類比同類采石場,礦山爆破產塵量約25g/m3石,本項目年開采量15萬t,則爆破年產生粉塵約1.5t/a。本項目在爆破時擬采取灑水抑塵措施,采取以上措施后,除塵率可達70%以上,則粉塵排放量為0.45t/a,排放速率為0.1875kg/h。爆破時產生的主要有害氣體為CO、NO、NO2,根據《非污染生態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培訓教材》中提供的測試數據,1kg炸藥產生的有害氣體量約為107L,本礦15萬t砂石炸藥用量約為205.82kg/a,雷管491發,根據《國內瞬發雷管制造》中的資料,每發雷管填裝炸藥量約為5.6g,因此雷管中炸藥量為2.749kg/a,經計算礦山年產廢氣量約為294m3。采礦工序中的爆破顆粒物和廢氣將造成局部地區的短時高濃度的污染。鑒于爆破次數較少,且每次持續時間短,露天爆破擴散條件好,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稀釋,加之評價區大氣環境質量好、對污染物的環境容量大,爆破時值班工人均在安全線以外,因此,爆破顆粒物和廢氣對環境和工人的健康影響較小。(3)堆場揚塵評價要求堆場設為全封閉式(即加棚并設置圍擋),且末端設置噴淋設施,項目產品堆場2500m2,粉塵年產生量約為0.1343t/a,根據劍河縣氣象站的觀測資料統計結果可知,劍河縣常年平均風速較小,常年風速小于地面堆場揚塵啟動風速,因此,產品堆料場起塵量較小,通過將堆場設置為全封閉以及灑水抑塵措施、原料堆場進行混凝土硬化并加強廠區綠化后,效率按70%計,排放量為0.0403t/a,產品堆料場不會對當地的環境空氣產生明顯的粉塵污染影響。(4)裝卸揚塵礦石裝卸過程產生的粉塵是礦山作業粉塵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裝載機裝卸時產生的起塵量由裝卸高度、裝卸速度、含水率和地面風速決定。運用交通運輸部水運研究所的起塵量經驗公式進行計算,公式如下:其中:Q——起塵量,kg/sH——物料落差(m),根據本項目工藝特點,本評價取值為0.5;U——氣象平均風速(m/s),本評價取值為1.6;W——物料含水率(%),取6%;t——物料裝車所用時間(s),取500。項目礦山礦石年裝載量28.8萬t/a,計算后可得本項目在裝卸作業的起塵量,具體見下表23。表23 不同含水率和風速下裝卸過程的起塵量物料落差(m)風速(m/s)含水率(%)起塵量(kg/s)0.000150.51.66%由上表可知,劍河縣年平均風速為1.6m/s,含水率按6%時,起塵量0.00015kg/s,每天裝卸時間以4小時計,則起塵量約為0.648t/a。項目破碎篩分工序之間及破碎后的砂石產品利用皮帶運輸至產品堆場,將產生的一定的粉塵。項目皮帶可采取封閉輸送,抑制該工序粉塵的產生,采取封閉措施后項目皮帶運輸工序基本不會有粉塵排放。本工程對礦山工業場地、汽車運輸道路、物料堆場等無組織揚塵點進行硬化處理,定期進行灑水降塵,并在物料堆放、裝卸過程中盡量降低落差,對運輸輛采用棚布進行覆蓋,控制車速等可控制和減少對道路環境的影響,在工業廣場出口區設置過水淺池和輪胎清洗裝置。(5)砂石破碎、篩分粉塵礦石破碎、打砂和篩分過程中會產生一定數量的粉塵,破碎、打砂粉塵產生量按0.10kg/t產品進行估算,篩分工段粉塵產生量按0.05kg/t產品進行估算,則破碎、打砂和篩分工段粉塵產生量為43.2t/a。本項目破碎區域,皮帶輸送系統采取密閉設置,打砂機和篩分機均設置集氣罩;破碎系統經(旋風+袋式)二級除塵器后通過15m排氣筒排放,排氣量為20000m3/h,除塵效率可達99%以上,最終排放量為0.432t/a。(6)輸送粉塵砂石在加工過程,從一道工序轉入另一道工序,是靠皮帶機傳送的。在傳送過程,特別是在砂石自皮帶機頂端下落時會產生粉塵污染,由于工藝要求,皮帶機可將石料帶至約5米高,然后令其自由落下,因此傳送機的粉塵污染范圍要大于破碎和篩分過程,對空氣環境有一定影響。由于粉塵的產生量難以統計,要求礦石在皮帶輸送的過程對輸送系統設置防塵、防雨罩,并對輸送區和下料口安裝自動噴淋除塵裝置共1套,進行噴淋灑水降塵,減少粉塵的產生量。(7)開采區風力揚塵主要來自開采區在風力作用下產生的揚塵。根據非金屬礦石揚塵產生經驗系數:平均風速≤4m/s時,粉礦為總產量的0.1%,塊礦為總產量的0.03%,劍河縣多年平均風速為1.6m/s,低于4m/s,因此本項目采區實際產生的揚塵產生量小,開采區的物料均為塊狀,比重較大,一般情況下不易起塵,生產中堆場產生的粉塵主要是局部污染,堆場揚塵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揚塵約為4.5t/a。擬采取在開采區灑水抑塵可起到一定的降塵作用,采取上述抑塵措施后,可減少70%,排放量約為1.350t/a,為無組織排放方式。項目礦山剝離物主要為巖土,還有少量表土,表土與巖土分類堆放,采取分層壓實措施。根據當地氣象資料,該地區降水量充沛,大部分時間表面含水較高,起塵的幾率較小;在干燥少雨季節,采取灑水降塵的措施后粉塵產生量較小。(8)開采區機械燃油廢氣營運期各類燃油動力機械、車輛在現場進行開采、挖填、運輸等作業時,排放的廢氣中含CO和NOx等污染物,污染物產生量較小,對環境影響較小。(9)廚房油煙項目辦公生活區設置有1間廚房,用于全部在職員工20人就餐,根據《社會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手冊》油煙系數按30g/人次?d,油煙揮發量占總耗油量的2~4%,以3%計。項目廚房日耗食用油0.6kg,項目廚房日揮發食用油0.018kg。項目共設2個基準灶頭,每個灶頭的排風量為2000m3/h,項目廚房每天運行約4小時,項目油煙的產生濃度為1.5mg/m3,產生量為5.4kg/a;經油煙凈化機組處理后(凈化效率按60%計)排放濃度為0.9mg/m3,排放量為3.24kg/a。項目產生的食堂油煙經油煙凈化機組處理后經過煙囪排放,煙囪高于食堂所在樓房樓頂1.5m,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3、噪聲污染源營運期主要噪聲源來自開采工作面、破碎篩分加工生產線、爆破工序等。據同類資料得知,在距開采區100m遠處的噪聲強度為60dB(A)。此外碎石其它開采機械如鉆孔機、挖掘機等均可產生較強的噪聲,破碎過程的噪聲主要來自破碎機,源強85~100dB(A),各聲源聲級詳見表24。表24 營運期噪聲源強一覽表序號產噪位置設備名稱噪聲級(dB)處理措施要求備 注1開采區鉆機100消、減振空氣動力性、間斷2挖掘機90減振機械噪聲、連續3推土鏟車5~100/空氣動力性、間斷4裝載機85減振空氣動力性、間斷空壓機85減振空氣動力性、間斷5加工區破碎機9~100減振、隔聲機械噪聲、連續6篩選機90~10減振、隔聲機械噪聲、連續7打砂機0~95減振、隔聲機械噪聲、連續8風機85減振、隔聲機械噪聲、連續9項目區道路機動車輛行駛噪聲60~70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月工作計劃范文大全(18篇)
- 六年級語文下冊 第一單元 語文園地配套教學設計 新人教版
- 《油氣勘探地球化學講課知識》課件
- 科技企業(項目)入駐培育孵化協議(3篇)
- 淡妝培訓課件
- 《企業安全事故預防與應對》課件
- 《紅樓夢中的詩詞》課件
- 教師培訓學習總結2025(18篇)
- 環衛工作個人總結(15篇)
- 新二手電動車轉讓合同(17篇)
- 《電力設備典型消防規程》知識培訓
- 2025屆浙江省君兮協作聯盟高三下學期4月教學質量檢測英語試題(含解析)
- 注冊會計師(綜合階段)題庫完美版帶答案分析2025
- 四川省成都東部新區龍云學校2024-2025學年五年級下冊半期測試題(含答案)
- 新課標解讀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
- 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25版)解讀課件
- 2024年中國海洋大學招聘輔導員筆試真題
- 倉管員安全培訓課件
- 紅藍黃光治療皮膚病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解讀
- 氧氣管道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現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及要求措施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