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課件_第1頁
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課件_第2頁
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課件_第3頁
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課件_第4頁
心血管系統解剖學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篇脈管系統心動脈靜脈淋巴管道細胞毛細血管組織液心血管系統:

心動脈毛細血管靜脈淋巴系統:

淋巴管道淋巴器官淋巴組織第三篇脈管系統心動脈靜脈淋巴管道細胞毛細血管組織液心血1第一節總論一、心血管系統組成心由心肌構成,動力器官(pump)內有

瓣膜如閥門,當血液順流時開放,逆流

時關閉,從而保證血液能定向流動。第九章心血管系統第一節總論第九章心血管系統22.動脈

是運送血液離開心的血管,反復分支,最后移行于毛細血管,射血時擴張,舒張時回縮,促使血液繼續向前流動,小動脈平滑肌發達,舒縮影響局部血流量和血流阻力(調節血壓)。動脈由三層構成:內膜、中膜(彈性纖維和平滑肌)、外膜。3.毛細血管

連于動、靜脈末梢之間的細小血管8~10μm,壁薄、管徑大,彈性小,血容量大。4.靜脈導血回心的血管,壁薄缺乏彈性。血流緩慢,壓力低,總容量約為動脈總容量的雙倍。

2.動脈是運送血液離開心的血管,反復分支,最后移行于毛細3㈠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㈡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干…→左心房左半心——動脈心;右半心——靜脈心

二、血液循環的途徑㈠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右心房二、血液循環的途徑4三、血管的吻合和側支循環血管吻合:動脈—動脈間吻合:動脈網、動脈弓

側副支:側副吻合——側支循環三、血管的吻合和側支循環血管吻合:側副支:側副吻合——側支循5靜脈—靜脈間吻合:靜脈網、靜脈叢靜脈—靜脈間吻合:靜脈網、靜脈叢6動脈—靜脈間吻合:小動靜脈吻合,存在于手指、足趾、鼻、唇等處,縮短循環途徑,調節血流量,以適應局部功能的需要,提高血壓、調節體溫的作用。終動脈:少數器官的供血動脈與臨近的動脈之間沒有吻合,這種動脈稱之為終動脈。動脈—靜脈間吻合:小動靜脈吻合,存在于手指、足趾、鼻、唇等處7一、位置和外形:胸腔中縱隔內,外面裹以心包。第二節心中空的肌性器官一、位置和外形:第二節心中空的肌性器官82/3在正中矢狀面左側,1/3在正中矢狀切面右側。前方:胸骨體,2~6肋軟骨后方:5~8胸椎體心包裸區:胸骨體下半,左側第4~5肋軟骨的后面心內注射:左第4肋間隙靠胸骨左緣進針,以免傷及肺和胸膜。

2/3在正中矢狀面左側,1/3在正中矢狀切面右側。9倒置圓錐體:一底、一尖、二面、三緣、四溝心的外形倒置圓錐體:一底、一尖、二面、三緣、四溝心的外形10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故心長軸是傾斜的,與身體正中矢狀面呈45°。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心尖朝向左前下方,故心長軸11

心底:左心房(大部分)、右心房構成。與出入心的大血管相連。心底:左心房(大部分)、右心房構成。與出入心的12心尖:鈍圓,游離,左心室構成,平對左側第5肋間隙,鎖骨中線內側1~2cm處。

心血管系統解剖學PPT課件13胸肋面(前面):朝向前上方:前室間溝--心外面左、右心室的分界標志,大部由右心房和右心室構成,小部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構成。胸肋面(前面):朝向前上方:前室間溝--心外面左、右心室的14膈面(下面):朝后下方,平坦,貼于膈上,大部由左心室,小部分由右心室構成。后室間溝、房室交點,心尖切跡。膈面(下面):朝后下方,平坦,貼于膈上,大部由左心室,小部分15右緣: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構成。左緣:圓鈍斜向左下,主要由左心室、小部由左心耳構

成。下緣:近乎水平,由右心室和心尖構成。

右緣:垂直向下,由右心房構成。16冠狀溝(房室溝):心室和心房的分界。前室間溝:左、右心室心前面的分界。后室間溝:左、右心室在膈面的分界。房間溝:不甚明顯,左、右心房的表面分界線。心尖切跡房室交點冠狀溝(房室溝):心室和心房的分界。心尖切跡房室交點17左半心

右半心心房

心室左心房

右心房左心室

右心室三、心腔房間隔房室口室間隔左半心

右半心三、心腔房間隔房室口室間隔18㈠右心房:心的右上部,壁較薄右心房前外側壁外面,一條由上腔靜脈根部至下腔靜脈根部的縱行淺溝。前部:固有心房后部:腔靜脈竇界溝㈠右心房:心的右上部,壁較薄右心房前外側壁外面,一條由上腔19固有心房:右心耳、界嵴、梳狀肌、右房室口腔靜脈竇:3個入口:上腔靜脈口、下腔靜脈口(下腔靜脈瓣)、冠狀竇口(冠狀竇瓣);1個出口:右房室口;房間隔、卵圓窩

固有心房:右心耳、界嵴、梳狀肌、右房室口20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三棱錐體形,底部右房室口,尖朝向左前下方,壁厚3~4mm。流入道(竇部)流出道(漏斗部)㈡右心室:右心室壁上一個較寬的橫行肌隆起,位于右房室口和肺動脈口之間。

分界:室上嵴

右心房的左前下方,三棱錐體形,底部右房室口,尖朝向左前下方,21流入道:主要部分,入口為右房室口,卵圓形流入道:主要部分,入口為右房室口,卵圓形22三尖瓣環,三尖瓣(右房室瓣)→前瓣(尖)、后瓣(尖)、隔側瓣(尖)(內側瓣),腱索、乳頭肌(前、后、隔側3個(組))三尖瓣環,三尖瓣(右房室瓣)→前瓣(尖)、后瓣(尖)、隔側瓣23三尖瓣復合體:三尖瓣環、三尖瓣、腱索、乳頭肌在功能上是一個整體,是防止血液逆流的裝置。

三尖瓣復合體:三尖瓣環、三尖瓣、腱索、乳頭肌在功能上是一個整24肉柱、隔緣肉柱:一條從室間隔連至前乳頭肌基底部的肌束稱之(節制索),內有心傳導纖維的右束支通過。肉柱、隔緣肉柱:一條從室間隔連至前乳頭肌基底部的肌束稱之(節25流出道:流入道向左上方延伸的部分,向上逐漸變細,形似倒置的漏斗,壁光滑,稱動脈圓錐。出口:肺動脈口、肺動脈瓣環、半月瓣小結、肺動脈瓣

流出道:流入道向左上方延伸的部分,向上逐漸變細,形似倒置的漏26㈢左心房右心房的左后方,壁光滑

左心耳、梳狀肌、肺靜脈口、左房室口㈢左心房右心房的左后方,壁光滑

左心耳、梳狀肌、肺靜脈口、27室腔以二尖瓣的前瓣(尖)為界,分為流入道(竇部)和流出道(主動脈前庭)。(四)左心室右心室左后方,室腔近似圓錐形。壁厚達9-12mm(右心室的3倍)。室腔以二尖瓣的前瓣(尖)為界,分為流入道(竇部28左房室口,二尖瓣環,二尖瓣(左房室瓣)—前瓣(尖)(大、前內側)和后瓣(尖)(后外側)。兩個瓣的內、外側端常互相融合,分別形成后內側連合和前外側連合。腱索、乳頭肌(前、后兩個(組))。流入道(竇部)左房室口,二尖瓣環,二尖瓣(左房室瓣)—前瓣(尖)29二尖瓣復合體:二尖瓣環、二尖瓣、腱索、乳頭肌肉柱二尖瓣復合體:二尖瓣環、二尖瓣、腱索、乳頭肌30左心室的前內側部分,主動脈口下方,壁光滑無肉柱,缺乏伸展性和收縮性,為左心室的流出道。

后外側界:二尖瓣的前瓣

前內側界:室間隔

流出道(主動脈前庭)左心室的前內側部分,主動脈口下方,壁光滑無肉柱,缺乏伸展性和31主動脈口、主動脈瓣環、主動脈瓣。主動脈瓣膜相對的主動脈壁向外膨出,瓣膜和動脈壁之間形成的衣袋狀空間,稱為主動脈竇,可分為左、右、后3個竇。左、右竇的動脈壁上分別有左、右冠狀動脈的開口。流出道(主動脈前庭)主動脈口、主動脈瓣環、主動脈瓣。主動脈瓣膜相對的主動脈壁向外32結締組織構成,纖維環(二尖瓣環、三尖瓣環、主動脈瓣環和肺動脈瓣環)和左、右纖維三角。三、心壁的構造㈠心纖維支架結締組織構成,纖維環(二尖瓣環、三尖瓣環、主動脈瓣環和肺動脈331.心內膜2.心肌3.心外膜㈡心壁1.心內膜㈡心壁342.室間隔:較厚,肌部、膜部。1.房間隔:較薄,兩層心內膜之間夾以結締組織和少量心肌細胞構成,卵圓窩處最薄。

㈢房間隔和室間隔2.室間隔:較厚,肌部、膜部。1.房間隔:較薄,兩層心內膜之35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構成,產生并傳導沖動,以維持心的節律性舒縮。四、心傳導系特殊分化的心肌細胞構成,產生并傳導沖動,以維持心的節律性舒36(一)竇房結:位于上腔靜脈根部與右心房交界處、界溝上部的心外膜下。正常起搏點,長橢圓形。(一)竇房結:位于上腔靜脈根部與右心房交界處、界溝上部的心外37(二)房室結:位于房間隔下部右心房的心內膜下,冠狀竇口的前上方。扁橢圓形,前下端發出房室束。功能是將竇房結傳來的沖動在結內作短暫的延擱后傳至心室,使心房肌和心室肌不在同一時間內收縮。(二)房室結:位于房間隔下部右心房的心內膜下,冠狀竇口的前上38正常情況下,房室結不產生沖動,但當竇房結功能發生障礙時,房室結也可產生沖動。結間束有三條:前結間束、中結間束和后結間束。正常情況下,房室結不產生沖動,但當竇房結功能發生障礙時,房室39(三)房室束(

His束),起自房室結,穿過右纖維三角,沿室間隔膜部后下緣前行,至室間隔肌部上緣分為左束支和右束支,分別沿室間隔左、右側心內膜下向下走行。(三)房室束(His束),起自房室結,穿過右纖維三角,沿401.右束支

索狀纖維束,沿室間隔右側面下行,心內膜深面→隔緣肉柱→右室前乳頭肌根部→Purkinje纖維。1.右束支索狀纖維束,沿室間隔右側面下行,心內膜深面→隔412.左束支:扁帶狀,室間隔左側心內膜深面→室間隔上、中1/3交界處分為兩組分支:2.左束支:扁帶狀,室間隔左側心內膜深面→室間隔上、中1/342①左室前支:行向前上方→放射狀→前乳頭肌、室間隔前部、左心室前壁和側壁心肌;①左室前支:行向前上方→放射狀→前乳頭肌、室間隔前部、左心室43②左室后支:行向后下→左心室膈壁、室間隔中部、后部、后乳頭肌。③間隔支:左室前、后支夾角內→室間隔下部心肌②左室后支:行向后下→左心室膈壁、室間隔中部、后部、后乳頭肌44㈣Purkiinje纖維網

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內膜深面交織成心內膜下Purkinje纖維網,與心肌纖維相連。㈣Purkiinje纖維網左、右束支的分支在心內膜深面45(一)動脈

1.左冠狀動脈起于主動脈左竇→左心耳與肺動脈干之間→左前方,分為前室間支和旋支。六、心的血管(一)動脈六、心的血管46(1)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行→心尖切跡→后室間溝下部,常與右冠狀動脈的后室間支相吻合。分布:左心室前壁大部、右心室前壁的小部和室間隔

的前2/3部。(1)前室間支:沿前室間溝下行→心尖切跡→后室間溝下部,常與47(2)旋支:沿冠狀溝向左走行→繞心左緣→膈面,終支常與右冠狀動脈的分支(左室后支)吻合。

分布:左心室膈面、心左緣和左心房。(竇房結支和

房室結支)(2)旋支:沿冠狀溝向左走行→繞心左緣→膈面,終支常與右冠狀482.右冠狀動脈

起于主動脈右竇→右心耳和肺動脈干之間入冠狀溝→右下方→繞過心右緣→膈面→繼沿冠狀溝左行→達房室交點,分為后室間支和左室后支。2.右冠狀動脈起于主動脈右竇→右心耳和肺動脈干之間入冠狀49(1)后室間支:沿后室間溝下行→下部,與左冠狀動脈的前室間支相互吻合。分布:左、右心室后壁和室間隔的后下1/3部。(1)后室間支:沿后室間溝下行→下部,與左冠狀動脈的前室間支50(2)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常與左冠狀動脈旋支吻合。(2)左室后支:分布于左心室后壁,常與左冠狀動脈旋支吻合。511)右緣支:沿心下緣走行。冠狀動脈造影的重要標志。2)竇房結支:(竇房結動脈)3)右(動脈)圓錐支:是左、右冠狀動脈之間的重要吻合。(3)其它支:1)右緣支:沿心下緣走行。冠狀動脈造影的重要標志。(3)其524)房室結支:房室交點處起于右冠狀動脈→深方→分布于房室結和房室束的近側段。4)房室結支:房室交點處起于右冠狀動脈→深方→分布于房室結和53

1.心最小靜脈心壁內的一些小靜脈,直接開口于心的各腔。2.心前靜脈起于右心室前壁,2~3條,直接開口于右心房。

(二)靜脈1.心最小靜脈心壁內的一些小靜脈,直接開口于心的各腔。543.冠狀竇:位于冠狀溝后部,是心大靜脈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膨大,長約5cm,借冠狀竇口開口于右心房。屬支有:3.冠狀竇:位于冠狀溝后部,是心大靜脈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間的55(1)心大靜脈:起于心尖→前室間溝上行→冠狀溝→左行→繞心左緣→膈面右行→續于冠狀竇。(1)心大靜脈:起于心尖→前室間溝上行→冠狀溝→左行→繞心左56(2)心中靜脈:起于心尖→后室間溝上行→注入冠狀竇近右端處。(2)心中靜脈:起于心尖→后室間溝上行→注入冠狀竇近右端處。57(3)心小靜脈:行于冠狀溝右側半內,向左注入冠狀竇的右端。(3)心小靜脈:行于冠狀溝右側半內,向左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