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_第1頁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_第2頁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_第3頁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_第4頁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對農村居民收入的影響

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社會救助保障系統日益完善,保障率和覆蓋范圍不斷提高,經歷了從城市到農村、從城市工人到城市居民的發展過程。黨的十九大將鄉村振興作為一項戰略目標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要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其中完善農村地區的養老制度是一項重要工作。相較于城市而言,農村有更高的養老需求和養老風險,但是農村地區存在社會事業發展滯后,居民養老、醫療等制度不夠健全的問題,這些問題對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務院于2009年發布《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指導意見》,確定在全國10%的縣(市、區)試點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2014年國務院頒布《國務院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后,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統一合并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已成為我國歷史上覆蓋面最廣的一種養老保險制度。養老保險作為社會保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收入的影響比較復雜。一方面,養老保險能夠直接增加城鄉居民的轉移性收入,這種收入可以視作為一種“純收益”,不僅能夠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同時也承擔著調節收入分配的重要職能。另一方面,由于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繳費模式,個人賬戶繳費部分會對個體的實際收入形成擠出效應,造成既定福利損失。因此,農村居民參加城鄉居保對收入的影響究竟是正向效應還是負向效應的問題值得深思。基于此,本文采用2014年以來湖北省13個主要市州6年的面板數據,從實證層面討論了湖北省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收入效應。二、養老保險收入效應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峻,我國處于社會保障深度發展和收入分配改革的關鍵時期,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成為解決農村地區養老問題的重要方式。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還處于不斷探索和完善的過程中,養老保險對居民收入產生了多方面的影響。養老保險的收入效應可以從養老保險的增收效應和再分配效應兩方面去考慮。養老保險收入效應方面的研究目前學術界主要有兩種相反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養老保險能夠促進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具有正向再分配效應。張川川等通過利用CHARLS數據庫以及斷點回歸、雙重差分的方法發現,“新農保”領取的這部分養老金能夠顯著提高農村老年人的收入水平以及福利水平,并且“新農?!闭邔Σ煌后w的影響存在異質性,對于健康水平更差的群體產生的影響更大。楊晶等采用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發現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直接提高了參保居民的收入水平,但克服內生性問題之后對居民收入的增長作用可能并沒有預估的那么強。另一種觀點認為養老保險對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具有負面影響,且再分配效應也是負向的。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居民收入差距卻也在擴大,社會養老保險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行業之間調節貧富差距的能力較為有限,調節收入分配的職能未能完全發揮,應當基于收入分配的視角對我國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進行進一步優化。彭浩然等通過分類測算的方法發現改革后新養老保險制度的社會統籌部分會削弱代內再分配效應,且極有可能引起較為嚴重的代際不公平。除了以上兩種對立的觀點之外,部分學者認為養老保險與收入之間的關系具有不確定性。胡芳肖等指出不同收入的家庭和人群之間的再分配效應是負向的,而不同的行業和地區之間的再分配效應則是正向的。綜上可知,目前對養老保險收入效應的研究主要針對新農保,研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收入效應的文獻較少,且現有文獻研究收入效應基本上只針對增收效應或再分配效應其中一個指標,還沒有文獻全面研究城鄉居保的增收效應和再分配效應。因此,本文從增收效應和收入再分配效應兩個視角出發,利用湖北省面板數據研究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微觀收入效應,并根據經濟發展水平研究不同地區城鄉居保收入效應的異質性,所得結論更加穩健并且對養老保險具體措施的實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三、測量模型的定義和數據的生成(一)計量模型設定2009年我國開始進行“新農?!痹圏c并在2014年將新農保和城居保兩項制度合并,建立起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因此本文主要選取2014年及以后湖北省13個主要地級市的面板數據進行計量模型測算,由于收入分配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當年收入水平常受到上一年收入水平的影響,且變量之間可能存在雙向因果關系,為解決這些內生性問題導致的靜態面板估計結果偏誤,本文采用系統GMM方法在被解釋變量中引入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的一階滯后項,以彌補方程中遺漏變量不足的問題,并采用差分GMM方法進行穩健性檢驗,構建如下GMM計量模型:其中,i表示地區,t表示第t年,α1、γ、β1、δ是待估系數,inc表示被解釋變量居民收入,dis表示被解釋變量收入分配,M是核心解釋變量,主要包括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覆蓋率以及保障水平;X表示選取的控制變量,εit和μit是隨機擾動項。(二)面板數據的處理本文選取了湖北省13個主要地級市、州6年的面板數據,數據主要來自《湖北統計年鑒》、《湖北農村統計年鑒》、湖北省各市州統計年鑒及政府信息公開數據,并對部分數據進行了對數化處理。1數化處理系統(1)農村居民收入水平(income)。采用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并對其進行對數化處理。(2)收入分配(distribution)。收入分配一般用基尼系數來衡量,但由于各市州數據缺乏,根據大多數學者研究的經驗,本文采用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作為收入分配的代理變量,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繳費率、覆蓋率以及保障水平的測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發展主要體現在養老金替代率、繳費率、覆蓋率以及保障水平等方面。其中,養老金替代率是常用的衡量指標,但是由于本文數據中各市州的統計口徑不一致,缺乏相關數據,因此,本文選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覆蓋率以及保障水平來進行衡量。(1)城鄉居保繳費率(pay)。用城鄉居保人均繳費數額與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計算,城鄉居保人均繳費數額=該年本市城鄉居保基金收入/該年本市城鄉居保繳費人數。預期城鄉居保繳費率對收入水平的影響系數符號為正,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為負。(2)城鄉居保覆蓋率(cover)。城鄉居保覆蓋率反映農村居民養老保險參與程度,本文采用參加城鄉居保的人數與農村居民總人口之比這一變量進行代理。預期城鄉居保覆蓋率對收入水平的影響符號為正,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為負。(3)保障水平(guarantee)。保障水平能夠反映城鄉居保的實際保障情況,與農村居民收入緊密相關,保障水平=該年本市城鄉居保基金支出/該年本市參加城鄉居保人數。預期保障水平對收入水平的影響符號為正,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為負。3健全城鄉收入分配體制為保證計量結果的穩健性,參考已有研究,本文加入以下控制變量: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consume)、地區生產總值(GDP)、預期壽命(life)、收入不確定性(inflation)和人口年齡結構(age)。預期消費水平越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越高,城鄉收入分配差距越小。預期壽命參考范敘春(2012)使用口死亡率作為代理變量,收入不確定性參考李文星等(2008)選擇通貨膨脹率作為代理變量,反映人口年齡結構的變量采用老年撫養比。四、結果表明和分析(一)城鄉居民收入分配數據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參見表1。從表1可以看出,當前湖北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平均值為14213.24,收入分配的平均值為2.138,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約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收入分配最小值為1.749,最大值為3.143,說明農村居民與城鎮居民收入分配不均在不同地區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核心解釋變量中,繳費率的平均值為1.795,說明農村居民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時選擇的繳費檔次較低,繳費支出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很??;覆蓋率的平均值為0.893,最小值為0.443,說明從2014年開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率在逐步提升,基本上實現老有所養的目標;從保障水平上來看,當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保障支出平均值為19.759,人均保障水平比較低。(二)板數據的檢驗1檢驗方法、檢驗結果本文采用短面板宏觀經濟數據。為避免回歸過程中存在偽回歸問題,本文對面板數據進行了單位根檢驗,以保證數據的平穩性。檢驗方法采用LLC檢驗,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檢驗結果顯示被解釋變量和核心解釋變量的P值都小于0.05,僅有控制變量中的地區生產總值變量不能滿足平穩性檢驗的要求,但是在系統GMM模型的實證分析過程中,這部分不平穩的變量會被模型自動剔除,因此不會影響最終的回歸結果,由此可以認為本文所選擇的數據都是平穩的。2.自相關檢驗GMM模型要求隨機擾動項不存在自相關。經檢驗結果顯示,模型的二階P值大于0.1,原假設為擾動項不存在自相關,因此可以認為該模型不存在自相關問題,GMM模型適用。3變量的相關性分析為避免樣本數據出現多重共線性問題,本文對變量之間的相關性進行了VIF檢驗。檢驗結果顯示所有變量的VIF值都小于10,因此可以認為面板數據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三)農村居民養老金收入分配效應的回歸結果本文的主要回歸模型為系統GMM,采用被解釋變量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滯后一期進行回歸,回歸結果如表3的模型(1)和模型(3)所示。模型(1)的回歸結果顯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繳費率、覆蓋率和保障水平對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系數都顯著為正。繳費率越高表示農村居民選擇的繳費檔次越高,養老金領取金額更高,也即養老保險的保障水平更高,這部分養老金可以看做農村居民的一種純收益;覆蓋率越高,說明農村居民對城鄉居保的認識程度更深,能夠保障更多的農村居民老年時期領取到養老金;這三個核心解釋變量的符號與我們的預期假設都是一致的。從其他控制變量的回歸結果顯示來看,消費水平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負相關,可能是由于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相對較高導致的。通貨膨脹率和老年撫養比對農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影響回歸結果不顯著,說明這部分因素對農村居民的收入影響較小。從模型(3)的回歸結果來看,三個核心解釋變量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都顯著為負,與本文最初的研究假設一致。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越高,覆蓋率越廣,保障水平越高,意味著農村居民這部分養老金收入越高,進而縮小城鄉差距,促進收入分配公平。消費水平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顯著為正,與前文一樣,可能是由于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較高導致的。地區生產總值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顯著為負,說明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更快,城鄉之間差距在逐步縮小。人口死亡率與收入分配之間的相關關系不顯著。(四)有穩健性檢驗為檢驗系統GMM模型得到的影響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影響因素的結果是否具有穩健性,本文采用差分GMM模型對其回歸結果進行穩健性檢驗。經檢驗,差分GMM模型的回歸檢驗結果與系統GMM模型的回歸結果的符號和顯著性基本一致,如表3的模型(2)和模型(4)所示,說明本文的研究結果是穩健的。五、對gdp下養老保險信息的依賴程度由于數據較少,無法采用廣義分位數回歸,因此為檢驗經濟發展水平不同是否會影響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效用水平,本文采用中位數回歸的方式將樣本數據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分為較低和較高兩個子樣本分別進行研究,其中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是指GDP低于50%水平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指GDP高于50%水平的地區,具體回歸結果如表4所示。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對養老保險的認識也會產生差異。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繳費率和覆蓋率對收入水平的影響系數都顯著為正,對收入分配的影響顯著為負,說明繳費率和覆蓋率更高,對養老保險的需求性更強,養老金收入在居民整體收入中的占比高,有利于縮小收入差距;但同時也是由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養老保險的繳費金額會對居民的收入造成擠出效應,保障水平變量對收入水平的影響系數顯著為負,對收入分配的影響系數為正。經濟發展水平更高的地區,三個核心解釋變量對收入水平的回歸結果都不顯著,原因可能是經濟發展水平較好的地區養老金收入在居民整體收入中占比低,因此對其依賴性也沒有那么強;而這三個核心解釋變量對收入分配的回歸系數都顯著為負,說明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在經濟水平發展高的地區能更好的發揮調節收入差距的職能。六、調節收入分配職能本文基于湖北省13個市州6年的樣本面板數據,采用系統GMM的實證研究方法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與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確實能夠顯著提升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縮小城鄉收入差距,但是經過異質性分析發現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地區農村居民的參保意愿和參保行為都存在明顯的差異,地區發展水平低的地區居民參保意愿和繳費檔次更高,養老保障需求更強,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農村居民對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依賴性低,但同時在經濟水平發展高的地區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能更好的調節收入差距。基于以上研究結論,為了使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能夠更好的提升農村居民收入水平,更好的發揮調節收入分配職能,本文提出以下幾點政策建議:一是加強養老保險意識宣傳,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待遇水平。政府可以采取適當的激勵措施,鼓勵居民選擇更高的繳費檔次。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養老金待遇水平也可以適當上調,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