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文學類文本閱讀2022-2023學年河南省創新聯盟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考試題語文(B卷)(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鵲起津子圍天氣好的時候,老龐總是出現在街心公園,坐在斜角那條磨出本色的木椅上。從青草發芽到花瓣繽紛,從樹葉遍地到雪地暖陽,時間長了,不僅很多人認識老龐,連梧桐樹枝上的喜鵲,見到老龐都不停地歡叫。椅子另一端坐的是蘇穎奶奶,她和老龐誰都不瞅誰,眼睛望著前方,仿佛前方有無盡的景色和歲月。他們眼前是一片老街區,是整個城市最早生長的地方,難得地保留了下來。從空中俯瞰,那里成了四面圍著高樓的“天井”。老建筑的年齡很大,外墻已經上了包漿,卻有著溫暖祥和的氣場。“喂喜鵲了嗎?”蘇穎奶奶問了一句。老龐好一會兒才說話:“早晨喝的牛奶有點兒涼,燒心!”“小不點兒去幼兒園了嗎?”“這個月的退休金昨天到賬的”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前言不搭后語。“生二女兒時你不在身邊……”蘇穎奶奶說。“昨天下雨了嗎?前天,前天好不好?”“我說二女兒,你扯什么雨。”“你老糊涂了?老二不是兒子嘛!”“你才老糊涂了呢……那時候你一出海就三四個月……”“我從沒出過海……那是支援三線建設……”“海上三線?”“說你糊涂了還不服氣,海上哪有三線?是西北,大西北!”“編,老了老了,怎么還會編了呢?”“我雖然不算鐵骨錚錚,但也是一條硬漢,好幾次要見到死神了,咬咬牙,還是回來了。”“你是條硬漢,家里可苦了我了,一家老小,省吃儉用,那些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挨過來的。”“你是不容易,付出太多了,你勞苦功高,是這個家的大功臣總行了吧?”“我可不圖你表揚……要說苦累,你也苦累,我記恨你的是,你從不把我放在心上……一兩個月也不寫個信,好不容易盼到一封信吧,寫得跟電報似的,就說生老二的時候吧……”蘇穎奶奶開始嘮叨了,一旦進入嘮叨節奏就不容易停歇,還不免摻雜著抱怨。說到一半兒,一只喜鵲落在蘇穎奶奶腳下,她連忙去照顧喜鵲,喜鵲飛走了,蘇穎奶奶問:“我剛才說到哪兒了?”老龐瞅了瞅她,沉著臉說:“說完了!”夕陽暖融融地照在“口袋公園”的樹上、草坪上,椅子和兩位老人留下拉長的影子。蘇穎奶奶過來攙扶老龐,她貼著老龐的耳邊說:“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怎么偏偏嫁了你,受了一輩子罪!”老龐側過臉偷笑著,如孩子般頑皮地伸了一下舌頭。一連幾天,老龐沒見到蘇穎奶奶,他似乎找不到誰去問問,身邊顯得空空蕩蕩。“老東西,跑哪兒去了呢?”不知什么時候,蘇穎出現了,她有些遲疑地走到老龐身邊。蘇穎問老龐:“您是龐天爺吧?”老龐愣愣地看著蘇穎,他一時又記不起自己是誰了。“我是蘇穎,我奶奶讓我來找您的。”“你奶奶?”蘇穎似乎明白了,她蹲在老龐跟前,問:“大爺,您是不是總坐拐角這條椅子?”老龐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經常跟您坐在這條椅子上的老太太,是我奶奶。”老龐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我奶奶周五進醫院了,昨天晚上才醒過來,她讓我給您捎個信兒。”“你奶奶住院了?要緊嗎?”“現在沒事兒了,已經過了危險期……”“你剛才說你奶奶……也坐在這條椅子上?”“是啊。”“經常坐在這條椅子上?”“是。”“你確定?”“以前,我從遠處看見過您,見您和奶奶聊天,只是沒這么近距離……”“走!”老龐用力站起來:“……哪家醫院?”“我奶奶沒想讓您去探視,她只是讓我給您傳個話兒。”“走,你帶我去!”老龐拉住蘇穎的胳膊。蘇穎不好違拗,只好拉著老龐的手。這時,他們身后傳來清脆的鈴聲,駐足間,自行車鍛煉者從他們身邊快速閃過。鈴聲使得老龐的意識,水洗過一般清晰起來——老婆自行車把上掛著尼龍綢菜袋子,站在街口對他微笑,那是她最后一個微笑,是的,他老婆在二十年前就離世了。老龐步履蹣跚,跟著蘇穎向外馬路走去。兩只喜鵲倏地從草地上鵲起,跟隨在老龐和蘇穎身后。仿佛起舞。(有刪改)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用“從青草發芽到花瓣繽紛,從樹葉遍地到雪地暖陽”突出老龐獨坐公園之久,引出下文他與蘇穎奶奶的交流。B.小說寫老龐與蘇穎奶奶的對話,生活氣息濃郁,兩人在回憶和現實之間穿梭閃回,體現出他們的平凡而又偉大。C.小說前半部分設有多個伏筆,且以一種若隱若現的提示存在于文本之中,在后半部分自然而然地一一做出照應。D.小說中蘇穎的出現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她很關心和支持她奶奶與老龐的關系。所以蘇穎雖然是一個次要人物,但很重要。8.通過老龐與蘇穎奶奶的對話,可以梳理出老龐的妻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分析。(6分)9.小說主體部分的構思很有特色,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2022-2023學年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青桐鳴)高二上學期9月聯考語文試題(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地球的紅飄帶(節選)魏巍大家都不止一次嘗過挨澆的苦頭,步伐不由就加快了。那個小青年也咬了咬牙,盡快地向前趕。哪知走了不上幾里路,東面地平線上的那疙瘩黑云,已經脹大了許多倍,像海濤一般迅猛地撲了過來。隨著云陣,透過一陣陣逼人的寒氣。霎時間,耀眼的陽光被遮蔽了,接著草原上卷起一陣狂風,沙沙的雨腳就隨之掃了過來。可是,在遠處,在黑云的羽翼還沒有遮住的地方,燦爛的陽光在草原上仍然金帶一般亮得耀眼。鐵錘仰天罵道:“這老天!就是專門同我們作對。”人們紛紛戴上斗笠,披上毯子,被子。鐵錘把那支步槍交給別人,然后抖開一塊雨布和那個小青年一起披在身上,說:“老弟,我來扶著你走!”這場大雨實在驟猛非常,簡直如瀑布般向下傾瀉,打得人睜不開眼,邁不動步。鐵錘和那個小青年幾次滑倒,跌得滿身都是泥水。幸虧這場暴雨來得疾去得也快,不到半個小時,就推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頂空仍然是一塵不染的藍天和灼目的太陽。大約走出十幾里路,前面路邊有一棵七歪八扭的紅柳,像一個佝僂著腰的矮小老人站在那里。走在前面的小李忽然停住腳步,回過頭來皺著眉頭說:“排長,你看——”紅柳樹下,有三個紅軍戰士,圍坐在那里紋絲不動,中間有一堆灰,像是燒過的火堆。鐵錘叫了一聲:“同志!”幾個紅軍戰士毫無反應。鐵錘的心撲通跳了一下,因為路上遇到紅軍遺體已不是初次。鐵錘率先走上前去,看了看那個靠著小樹的紅軍戰士,面目枯瘦薰黑,戴著一頂油污的紅星軍帽,頭深深地垂在胸脯上。第二個紅軍戰士兩手緊緊捂著肚子歪在地上,臉上帶著痛苦的表情。第三個人披著棉被躺著,露出的兩只腳都已紅腫潰爛,呈深紫色。鐵錘摸摸他們的米袋,空空的。事情很明顯:他們大約是昨天晚上趕到這里,因為饑餓沒有能度過這個寒夜。這樣的場面他們見過不止一次,但是每次看到,總還是叫人揪心地難過。鐵錘正準備吩咐眾人把他們掩埋,那個小青年,突然臉色變得異常蒼白,把棍子一丟,驚叫了一聲“哥哥!"猛地撲了過去,把那個靠著小樹坐著的死者緊緊抱住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哥哥呀!哥哥呀!你到底沒有走出草地呀!你到底沒有走出草地呀!”他哭得十分哀痛,大家也止不住落下了眼淚。鐵錘忍住悲痛,勸解道:“別哭了,別哭了,現在死了這么多人,可有什么法子!”小李望著幾個死者,也不由嘆了口氣:“現在誰能走出去,誰不能走出去,還真不好說呢!”鐵錘見大家情緒悲觀,就安慰道:“怎么走不出去,也就是兩三天的路了!”說著,他把那個小青年扶起來說:“快清理一下你哥哥的東西,我們還得趕路呢!”“埋在什么地方?”有人提問。鐵錘看看周圍,沒有什么合適的地方,就指指小樹說:“就在這里吧,這里還算有個記號。”收容隊有現成的鐵鍬,大家就動手挖了三個淺淺的坑,把死者留在除了這株紅柳什么也沒有的平平的草地上。那位小青年仍然悲傷不止。人們輪流攙扶著他,走得很慢。走出不到十里路,一輪圓圓的艷紅的落日,已經懸在了地平線上。“排長,你看那是什么?”小李驚愕地指著路邊一個白花花的東西。鐵錘和大家仔細一看,才看出是一匹高頭大馬的白色的骨骼。它的姿勢仍然像仰頸長嘶,馬尾成放射狀垂在地上,只是身上的肉不存在了。原來它的四蹄深深地陷在泥淖里,周圍全是散亂的腳印。可以想見,當這匹駿馬陷于困境時,有許多人曾在這里奮力搶救,它也以自己的神勇進行掙扎,終于沒有脫出不幸。也許在最后時刻才忍痛射殺了它,被過路的紅軍戰士宰割了。“這是誰的馬呀,太可惜了!”“一定是哪位首長的馬。”“也許是炮兵連的馬。”“它跟我們走到這里也不容易呀!怎么把它殺了?”人們都停住了,發出一陣喊喊喳喳的議論。鐵錘沉吟了一會兒,帶笑說道:“同志們,你們是不想出草地了吧?咱們的糧食快完了。小李,你看骨頭上還有點零零星星的肉,你跟我去剮下來吧!”小李看見馬身邊的稀泥亂糟糟的,遲疑地說:“能進得去嗎?”“不要緊的,你跟著我。”鐵錘說著,就躡手躡腳地試探著向馬骷髏接近。將走到馬身邊時,鐵錘把棍子往地上一放,又把同志們的棍要過來幾根,在地上擺成“井”字形,然后踏在棍子上。“拿刺刀來!”他招呼小李。小李抽出刺刀遞給他。他就在馬的骨骼上去刻削剩下的碎肉。刻下一點就遞給身后的小李。費了很大勁,才剮下一斤有余,也算是很大的勝利了。人們再度行動時,西邊天際已經失去金紅的余暉,草原很快就暗了下來。一股難以抗拒的寒潮,正隨著晚風侵襲著人們。令人喜悅的是,人們已經從北方天際的小丘上看見了點點的火光和冒起的炊煙。“同志們,快走吧,我們快趕上隊伍了!”鐵錘高興地說。人們在夜色里加快了腳步。(有刪改)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文寫“頂空仍然是一塵不染的藍天和灼目的太陽”,結尾寫“西邊天際已經失去金紅的余暉”,悄然暗示了時間的推移。B.小說較詳細地描述三個紅軍戰士的死狀,寫出了紅軍過草地時犧牲人數之多,同時強調了他們為革命事業不怕犧牲的精神。C.鐵錘說“可有什么法子”,小李不由地嘆氣,這類言語動作,因為真實地再現了紅軍戰士在絕境中的心態,所以更為動人。D.本文在表達方式上與楊成武《長征勝利萬歲》有明顯的不同,后者有作者的很多議論和抒情,本文則沒有,這是體裁特點決定的。8.文中的鐵錘有怎樣的個性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9.開頭一段關于烏云風雨的描寫,在全文中起了怎樣的作用?(6分)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濮陽市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二)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清風拂面孫春平這是個名副其實的小理發棚,簡易得沒法再簡易。四根竹竿做樁,四片灰白布充墻。小棚里有四個人,理發員是個高高瘦瘦的中年漢子,罩著白褂。他很健談,手忙嘴不停,此時正跟理發的那位老者聊得歡。坐在靠邊的凳上排隊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雖簡陋,可理發員卻想得周到,竹竿上掛了幾本新雜志。我漫不經心地翻著一本《婚姻與家庭》。我旁邊那位是個音樂愛好者,他東張張,西望望,嘴里卻一刻不停地吹著口哨。突然,口哨獨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從雜志上抬起眼睛,只見獨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這比床鋪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來,踱到理發員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沒有松,只見他裝模作樣地在鞋面上撫弄兩下,右腳輕輕一抬,飛快地從腳底抽出一張鈔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進褲袋……那是一張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陣沒進別人,而我自己坐在這里沒見地上有票子,況且站在棚子里不斷活動的只有那理發員,顯然,錢一定是他剛才掏東西時帶出來的,而現在卻進了別人的褲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發員回過頭,淡淡地笑了笑,說:“就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連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沒有。”“行啊,也不是在這里長住過日子。”小伙子胡亂應了一句,口哨又響起來。我該怎么辦?要不要馬上把他“揪”出來,還是躲得遠一點?“喂,你們二位,誰先來呀?”老者已在對著掛在簡易“墻”上的鏡子“相面”了。理發員抖著圍巾,轉身問我們。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卻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點急事,得走。”他對我說。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穩住他,至于下一步,我還得好好想一想。理發師傅笑著向我點點頭,那有節奏的“嚓嚓”聲很快伴著兩個人的談話又響起來:“要個啥發型啊?”“你看著來吧。”理發師傅轉身抓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還是念書呢?”“俺是臨時工,正給熱電廠挖地溝呢。”“甭愁,臨時工也照樣能有出息。有句老話說“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當年諸葛亮未出隆中時,其實也是個待業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歲,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漢朝還有個韓信,當待業青年時,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來為漢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就怕沒個志氣,對不?”我驚羨理發師傅的博識和引經據典的能力,無心再看書,便也加入了談話:“師傅,您沒少讀書呢。”“倒是愛翻翻,下鄉那幾年,幾本閑書都讓我翻零碎了。唉,沒趕上好時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沒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紡織廠,干保全。在廠里的時候,一車間男工女工的頭發,差不多都歸我‘保全’。這幾年,廠里放長假,咱總得找個掙飯吃的營生吧,就把業余變成專業啦。可廠里那些工友們還常大老遠地跑來找我,剪完頭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們的心意,可那錢咱能接嗎?凡是到這兒來剪頭的,不是蹬三輪的就是守攤兒的。大家還想著我,還記得我的這點手藝,咱就知足啦。”說話間,棚門口跑進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懷里抱著飯盒,進門就喊:“爸,快吃飯吧。我媽說,面條一放就打團了。”我翻腕看表,喲,快兩點了,忙說:“師傅,您還是先吃飯吧。”“不忙,不忙,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態”了。“你們年輕人的時間金貴。”師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響,又對站在旁邊的姑娘吩咐:“把飯盒先放凳子上,拿著扇子給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順著臉頰和脖頸兒往下流。天是熱,可也沒熱到這個程度啊。姑娘撅撅嘴,執拗地端著飯盒:“我媽今天腿又痛得厲害,強撐著做了飯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說今兒午后要下雨,叫你早點收攤兒呢。”“等你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師傅又自言自語地說,“她媽在冷凍廠,那個廠也是活不起的樣子了。本來開工資都難,偏又得了個風濕性關節炎,刮風下雨的,比天氣預報都靈。”起風了,楊樹葉兒又輕輕地唱起來,可小棚子里仍是悶熱。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對著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時,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雙目緊閉,是在安然領受父女二人對他盡心盡意地服務,還是在內心對自己做著譴責?小伙子理完發,站起身,紅頭漲臉地摸出2元錢,往師傅手里一塞,連聲“謝謝”都沒說,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來要追出去,可胳膊卻被師傅緊緊地拖住了。“師傅,不能讓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師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頭,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來了。師傅對我笑著搖搖手,然后抬起一只腳,指給我看。原來在他腳下,正踩著小伙子剛才撿去的那張50元的票子。“唉,人哪,誰沒從年輕時過過,知道錯了,就中啦!”6.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描寫小理發棚簡易得不能再簡易,但理發師傅卻在竹竿上掛了新雜志讓顧客打發時間,可見他是個周到細致、為顧客著想的人。B.理發師傅不愿意接受工友們理發時多給自己的錢,這不僅表現了理發師傅的自尊自愛,也表現了作者對這些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同情。C.“起風了,楊樹葉兒又輕輕地唱起來,可小棚子里仍是悶熱。”天氣的變化沒有給小理發棚帶來涼爽,這暗示了理發棚里氣氛沉悶。D.小說圍繞“撿錢”事件,以小理發棚為場景,通過對理發師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現了理發師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轉變。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他裝模作樣地在鞋面上撫弄兩下,右腳輕輕一抬,飛快地從腳底抽出一張鈔……”動作描寫細致傳神,表現了小伙子機警靈活。B.“就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連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沒有”暗示理發師傅已察覺到小伙子撿錢的動作,設置巧妙。C.小說敘寫理發師傅女兒送飯情節,主要是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現了理發師傅夫妻互相關心、和睦相處,豐富了作品內容。D.小說的“我”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參與者、見證者,“我”的情緒波動讓讀者身臨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實性。8.“我”一直留意著小伙子的言行神態,其撿錢前后的言行神態反映出他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9.“清風拂面”原指微風吹拂過臉龐,使人感到愉悅。小說以“清風拂面”為題有哪些含意?請簡要分析。2022-2023學年河南省鄭州市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本題共3小題,8分)非攻(節選)魯迅“耕柱子!給我和起玉米粉來!”耕柱子恰恰從堂屋里走到,是一個很精神的青年。“先生到楚國去?”“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說道:“我們的老鄉公輸般,他總是倚恃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興風作浪的。造了鉤拒①,教楚王和越人打仗還不夠,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慫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國,怎禁得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罷。”他看得耕柱子已經把窩窩頭上了蒸籠,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廚里摸出一把鹽漬藜菜干,一柄破銅刀,另外找了一張破包袱,等耕柱子端進蒸熟的窩窩頭來,就一起打成一個包裹。衣服卻不打點,也不帶洗臉的手巾,只把皮帶緊了一緊,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頭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進宋國的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熱,停下來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還有窩窩頭,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不過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著他的腳底,走起來就更艱難。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樹下,打開包裹來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腳。遠遠的望見一個大漢,推著很重的小車,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車子,叫了一聲“先生”,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這是沙么?”墨子認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敖,便問。“是的,防云梯的。”“別的準備怎么樣?”“也已經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多……先生是到楚國去找公輸般的罷?”“不錯,”墨子說,“不過他聽不聽我,還是料不定的。你們仍然準備著,不要指望著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點點頭,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會,便推著小車,吱吱嘎嘎的進城去了。楚國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國:街道寬闊,房屋也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西。走路的人,雖然身體比北方短小些,卻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好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輾轉借問,徑奔公輸般寓所。他拍著紅銅的獸環,當當的敲了幾下,門丁進去稟他的主人。公輸般吃了一驚,大叫起來,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階下去。墨子和公輸般,便在院子里見了面。“果然是你。”公輸般高興的說,一面讓他進到堂屋去。“先生這么遠來,有什么見教呢?”墨子拜了兩拜,沉靜的說道:“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先生說得很對的。”公輸般悵悵的說,“但我已經對王說過了。”“那么,帶我見王去就是。”公輸般知道拗不過,便答應立刻引他去見王。墨子說停了攻宋之后,時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覺得肚子餓,主人自然堅留他吃午飯-或者已經是夜飯。“你還不是講些行義么?”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鄉!”“那倒也不。線麻米谷,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當主客談笑之間,午餐也擺好了,有魚,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魚,只吃了一點肉。公輸般喝過幾杯酒,更加高興了起來。他問道:“我舟戰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么?”“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拒好。”墨子堅決的回答說,“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愛,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現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來拒你,互相鉤,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鄉,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后,改口說。“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鄉,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不一會,他出來了,手里拿著一只木頭和竹片做出的喜鵲,交給墨子,說道:“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可是還不及木匠做的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哦,我忘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所以你還是一味的行義,”墨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擾了你大半天。我們明年再見罷。”墨子說著,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辭;公輸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選自《故事新編》,有刪改)【注】①鉤拒:一種武器,可以鉤住敵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擋住敵人前進的船只。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小說詳細地描繪了墨子腳上草鞋的變化,由鞋帶斷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變成碎片,是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
B.墨子一面兼程去見公輸般,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工程,“不要指望著口舌的成功”,可見他缺乏自信。
C.公輸般始終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針對墨子的“行義”,公輸般指出那“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
D.這篇小說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歷史生活原型表達了對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認同,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時代的思考。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魯迅善于寫人物對話,無論是墨子與管黔敖的對話,還是墨子與公輸般的對話,都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征。
B.“老牌的乞丐”“飯碗敲碎”等語句,包含豐富的生活內容,體現了這篇小說“婉而多諷,語言幽默”的特點。
C.文中楚國的富裕與宋國的貧苦形成反差;楚國人活潑精悍、衣服干凈,則是為了襯托墨子的風塵困頓、舊衣破裳。
D.小說結尾處寫公輸般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表現他接受了墨子的仁愛思想。
8.“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請談談本文是如何具體塑造墨子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4分)2022-2023學年河南省洛陽市東方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三)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朋友,你在哪兒劉建超賈興一聽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輛笨重的坦克向我撲來。“老劉啊,你好啊!久聞大名,心儀已久,一見如故啊,老朋友。”我被他粗壯的雙臂箍得緊緊的,他那生猛海鮮般的胡茬子臉還貼在了我的腮幫子上。四十好幾了,我還從沒有跟個大老爺們兒如此親密過,從后背到屁股根兒都覺得發麻,身上起雞皮疙瘩。賈興對招呼簽到的人說:“把我們倆安排到一個屋,我們痛痛快快聊聊。”賈興長得五大三粗,整個兒一個圓。走路時先要擺兩下手臂,否則就發動不起來。這副模樣實在是和文字聯系不到一塊兒,偏偏他也寫小說。有幾次,我和他的小說發在同一期雜志上。這次應邀來參加筆會也是因為我倆又在《爛漫》雜志上同時發表了中篇小說三天的筆會,我幾乎被賈興給承包了。我去跟一位從前筆會上認識的關系有點兒曖昧的朋友見面,他也跟著。在會上,賈興逢人就說,我和老劉是老朋友了,連我老婆和兒子都知道他,我們倆的作品常在一起發,緣分啊。筆會結束后,賈興意猶未盡,跟著我又到了洛陽。我陪他游了龍門、白馬寺,吃了洛陽水席、漿面條。分別時,他眼圈發紅,說我夠朋友。他那胡茬子臉就又讓我起了回雞皮疙瘩,真受不了。賈興說:“朋友,有機會到我那里去啊,我請你品嘗大龍蝦,哈哈哈。”火車開動了,他還探出頭可著嗓門兒喊:“你一定來啊,不然我可跟你急!”其實,筆會上熱熱鬧鬧嘻嘻哈哈,過后新鮮勁兒也就風吹云散,誰也不會把幾天筆會上承諾的事太當真。賈興可不這樣,每個月都要給我打一次電話,正經不正經地東拉西扯一番,掛線時總要強調一句:“朋友,有機會來玩啊。”我也打著哈哈說,一定一定。事有湊巧,半年之后,單位還真把我派到賈興所在的城市辦事。公事很快就辦利索,剩下的時間就是游山玩水。原本不打算跟賈興聯系,自己轉轉省事還自在。可是來了一趟濱海,如果不同賈興見一見,日后他知道了肯定會不高興。我便撥通了賈興的手機,電話里傳出賈興咋咋呼呼的聲音;“喂,朋友,你想起給我打電話了,最近可沒見你發表什么東西啊。喂,朋友,你在哪兒?”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什么什么?你來濱海市了?”我說,是呀,來品嘗你的大龍蝦啊。電話里的賈興遲疑了一下;“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剛好出差在外地。你在濱海能待幾天?”我說,兩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訂好了。賈興嗓門兒又高了:“不行,朋友!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無論如何趕回去,咱哥兒倆得喝一杯。”我說,你別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機會我再來。我又給濱海一家報社的朋友打電話,這位朋友聽我說賈興出差了,說,不可能啊,上午還見他來報社送稿子呢。賈興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來電話,問我都去哪兒玩了,吃什么好東西了,并熱情地給我推薦游玩的地點,還說去了之后呢就找誰誰誰,就說你是我賈興的朋友,他們不敢不給面子的。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賓館房間的床上看新聞。賈興又來電話:“喂,朋友,你在哪兒?”我忽然就壞壞地說,賈興啊,我已經在回洛陽的火車上了。電話里的賈興急了:“喂,老劉,你不夠意思嘛,說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著急,事沒辦完就提前趕回來了,剛剛下飛機,正在回城的路上。中午的飯我都訂好了,海天大酒樓噢。老板是我哥們兒,專程給搞的新鮮的龍蝦啊。你這不是害我嘛。”我說,哈哈,我和你開玩笑呢。沒見你,我怎么能走啊。我就在迎賓館328房間等你呢。電話里的賈興聲調又低了:“啊?啊,那好那好。一個小時之后,我們不見不散啊。”我忽然覺得自己挺沒意思,干嗎嘛,兩人一見面反而會失去更多的東西。我打車直接去了車站。北上的列車緩緩啟動了,我的手機又響了。賈興真的急了:“喂,我就在迎賓館門口。朋友,你在哪兒?”7.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敘寫了初見的親切熱烈、別后深情牽掛的互致問候與不愿見面便謊言推脫三個片段,以我與賈興交往的時間為序,卻自然形成對比,意蘊深遠。B.小說多處使用夸張手法刻畫人物,或者通過夸張的話語,展示人物言過其實的本性;或者通過夸張的動作,刻畫人物過分熱情、虛情假意的嘴臉。C.小說善以細節刻畫人物,比如“有幾次,我和他的小說發在同一期雜志上”,但賈興卻說成“我們倆的作品常在一起發”,細微差別,表現人物心思。D.小說展現了某類人的待人處世之道,故事情節較為簡單,但憑借著對人物極具個性特點的話語和情態的敏銳捕捉,具有了撲面而來的生活氣息。8.賈興是怎樣的一個人?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9.“朋友,你在哪兒?”在文中反復出現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2022-2023學年河南省周口市項城第三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調研語文試題(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劉半截吳金良劉一杰原名劉杰。這名字,太容易撞車。上小學的時候,一個年級就有倆劉杰,外加一個劉婕。三個劉jié,經常把老師都弄蒙了。他爸爸心生一計,給他名字中間加了個“一”,筆畫少,區別大,挺實惠。劉一杰當年插隊回城,不知通過什么關系到了報社。我到報社的時候,他已經是發行部的老職工了。行業報,發行部就是個擺設,實際上除了文字工作什么都管。以致好長時間,我都以為劉一杰是燒茶爐兼管收發的雜役。茶爐不大,劉一杰每天早起捅開火,添幾鏟煤,水燒開了,關上爐門就干別的去了。別的是什么呢?前院有個小花囿,他侍弄花草;后院有幾棵柿子樹和棗樹,他掃樹葉。掃地屬于搞衛生,這個業務一延展,他就把各辦公室和編輯部的衛生工作也包攬了。這也不錯,那些廢報紙廢信封和不用的來稿,幾天就能搜羅一麻袋。街上有收廢品的,每個周日來一次。他家就在報社收發室后面的套間里,老婆孩子,三口人,兩間房,挺滋潤。名字實惠,日子滋潤,工作輕松,我們都很羨慕他。他自己也挺滿足,快四十了,又沒文憑,在報社干不了什么,這個位置挺適合他。劉一杰抽煙,在家抽煙總是抽一半就掐滅;再想抽的時候拿新的。等到上班,他煙盒里裝的都是抽了半截的煙。報社煙民不少,慣例是彼此散煙給大伙抽。劉一杰就免了這個程序,不用散給別人了。因為他煙盒里都是半截煙,那是不能給別人抽的。時候一長,我們都看懂了他的小心思。劉和留同音,于是我們開玩笑,說你這家伙連一杰(截)都不夠,你就是個劉半截。私下里,劉一杰跟我抱怨:老婆限制我抽煙,兩天一盒。我要給你們散煙,一天兩盒也不夠!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他過于節儉。比如,每逢周末,他就回父母家。把攢下的臟衣服、床單被罩之類的拿回報社,大洗特洗。偶爾有人看見,他就解釋:家里沒地方晾曬。報社老職工說,老劉是太節儉了。當年搞對象,天兒熱,女友要吃冰棍,他也只買一根。自己不吃,還編個理由說牙疼。趁女友不注意,找個水管子喝涼水。節儉成習,導致公私不分了。那年我們到鄭州開發行會,編輯部和發行部去了十來個人。領導認為劉半截會管錢,就讓他管著差旅費。領導說出門在外怕上火,讓他買點水果給大家吃。結果他轉悠半天買回來一堆爛梨,說是用刀子削一下更好吃。氣得我們集體罷吃。他惹不起我們,又怕糟蹋東西,把這些爛梨洗凈削好,煮了兩大鍋梨水,號稱這個更敗火。念在他誠心誠意兢兢業業的份兒上,我們也只好喝了。最氣人的是我們該回北京了,讓他去買火車票。他買回來的票,時間不好就不說了,還是站站停的普客,還無座。領導拍案質問:劉一杰,我可是能坐軟臥的!咱就算不講究那個,你好歹也給大家買個有座位的票吧!你怎么想的?劉半截也是被領導訓斥慣了,坦然道:“我也沒注意有沒有座,我就從上往下捋,哪個便宜買哪個。反正都是到北京,干嗎多花那個冤枉錢呢!”結果,我們基本上都是站了八個小時到北京。領導給他下評語:這人把省錢當作唯一目的,從不考慮性價比。所以,他辦不了大事;但是小事交給他,盡管放心。領導果然交給他一件小事,讓他做了發行部主任。只一年時間,發行業績平平,但是發行費差旅費省了一萬多。他還自鳴得意:節流相當于開源。劉半截比我早退休幾年。春節,我倆喝酒。酒至微醺,他也不忘炫耀,說他請了個半價保姆照顧老媽。細問,就是小時工,每天給老太太洗洗換換。別的事,都是他做。他說,反正我閑著也是閑著。我說你節儉一輩子了,還這么想不開啊!再說,那是你媽,你也這么省著?他猛喝一口酒:“兄弟,我父母早歿了。現在這個是我當年女朋友的媽。我們都要領證了,女友得了白血病,走了。留下一個寡母,你說,我不管誰管?”我愣住,無言以對。他笑笑說:“老太太九十多了,糊涂了,也不認得我了。我就好人做到底,給她送終吧。”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從主人公的姓名入手,由“劉杰”到“劉一杰”再到“劉半截”,即使其和人物性格巧妙聯系起來,又具有諷刺意味,頗具匠心。B.“名字實惠,日子滋潤,工作輕松,我們都很羨慕他”,在結構上是對上文的總結,也為下文進一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做鋪墊。C.小說主要采用第一人稱,通過“我”這個視角,寫“我”對“劉半截”的所見所聞所感,既讓人感到真實可信,又可以表達自己的看法。D.小說設置了懸念式結構,在超過五分之四的篇幅里,作者用略帶夸張的手法反復鋪墊了、渲染了“劉半截”的吝嗇乃至“摳門”。8.小說在塑造劉半截這一形象時,主要運用了哪些手法?請結合文本作簡要分析。9.小說的結尾往往出人意料,請簡要分析本文結尾的作用。文學類文本閱讀2022-2023學年河南省創新聯盟高二上學期第一次聯考試題語文(B卷)(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鵲起津子圍天氣好的時候,老龐總是出現在街心公園,坐在斜角那條磨出本色的木椅上。從青草發芽到花瓣繽紛,從樹葉遍地到雪地暖陽,時間長了,不僅很多人認識老龐,連梧桐樹枝上的喜鵲,見到老龐都不停地歡叫。椅子另一端坐的是蘇穎奶奶,她和老龐誰都不瞅誰,眼睛望著前方,仿佛前方有無盡的景色和歲月。他們眼前是一片老街區,是整個城市最早生長的地方,難得地保留了下來。從空中俯瞰,那里成了四面圍著高樓的“天井”。老建筑的年齡很大,外墻已經上了包漿,卻有著溫暖祥和的氣場。“喂喜鵲了嗎?”蘇穎奶奶問了一句。老龐好一會兒才說話:“早晨喝的牛奶有點兒涼,燒心!”“小不點兒去幼兒園了嗎?”“這個月的退休金昨天到賬的”兩人你一句我一句,前言不搭后語。“生二女兒時你不在身邊……”蘇穎奶奶說。“昨天下雨了嗎?前天,前天好不好?”“我說二女兒,你扯什么雨。”“你老糊涂了?老二不是兒子嘛!”“你才老糊涂了呢……那時候你一出海就三四個月……”“我從沒出過海……那是支援三線建設……”“海上三線?”“說你糊涂了還不服氣,海上哪有三線?是西北,大西北!”“編,老了老了,怎么還會編了呢?”“我雖然不算鐵骨錚錚,但也是一條硬漢,好幾次要見到死神了,咬咬牙,還是回來了。”“你是條硬漢,家里可苦了我了,一家老小,省吃儉用,那些日子都不知道是怎么挨過來的。”“你是不容易,付出太多了,你勞苦功高,是這個家的大功臣總行了吧?”“我可不圖你表揚……要說苦累,你也苦累,我記恨你的是,你從不把我放在心上……一兩個月也不寫個信,好不容易盼到一封信吧,寫得跟電報似的,就說生老二的時候吧……”蘇穎奶奶開始嘮叨了,一旦進入嘮叨節奏就不容易停歇,還不免摻雜著抱怨。說到一半兒,一只喜鵲落在蘇穎奶奶腳下,她連忙去照顧喜鵲,喜鵲飛走了,蘇穎奶奶問:“我剛才說到哪兒了?”老龐瞅了瞅她,沉著臉說:“說完了!”夕陽暖融融地照在“口袋公園”的樹上、草坪上,椅子和兩位老人留下拉長的影子。蘇穎奶奶過來攙扶老龐,她貼著老龐的耳邊說:“我真是倒了八輩子霉,怎么偏偏嫁了你,受了一輩子罪!”老龐側過臉偷笑著,如孩子般頑皮地伸了一下舌頭。一連幾天,老龐沒見到蘇穎奶奶,他似乎找不到誰去問問,身邊顯得空空蕩蕩。“老東西,跑哪兒去了呢?”不知什么時候,蘇穎出現了,她有些遲疑地走到老龐身邊。蘇穎問老龐:“您是龐天爺吧?”老龐愣愣地看著蘇穎,他一時又記不起自己是誰了。“我是蘇穎,我奶奶讓我來找您的。”“你奶奶?”蘇穎似乎明白了,她蹲在老龐跟前,問:“大爺,您是不是總坐拐角這條椅子?”老龐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經常跟您坐在這條椅子上的老太太,是我奶奶。”老龐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我奶奶周五進醫院了,昨天晚上才醒過來,她讓我給您捎個信兒。”“你奶奶住院了?要緊嗎?”“現在沒事兒了,已經過了危險期……”“你剛才說你奶奶……也坐在這條椅子上?”“是啊。”“經常坐在這條椅子上?”“是。”“你確定?”“以前,我從遠處看見過您,見您和奶奶聊天,只是沒這么近距離……”“走!”老龐用力站起來:“……哪家醫院?”“我奶奶沒想讓您去探視,她只是讓我給您傳個話兒。”“走,你帶我去!”老龐拉住蘇穎的胳膊。蘇穎不好違拗,只好拉著老龐的手。這時,他們身后傳來清脆的鈴聲,駐足間,自行車鍛煉者從他們身邊快速閃過。鈴聲使得老龐的意識,水洗過一般清晰起來——老婆自行車把上掛著尼龍綢菜袋子,站在街口對他微笑,那是她最后一個微笑,是的,他老婆在二十年前就離世了。老龐步履蹣跚,跟著蘇穎向外馬路走去。兩只喜鵲倏地從草地上鵲起,跟隨在老龐和蘇穎身后。仿佛起舞。(有刪改)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小說用“從青草發芽到花瓣繽紛,從樹葉遍地到雪地暖陽”突出老龐獨坐公園之久,引出下文他與蘇穎奶奶的交流。B.小說寫老龐與蘇穎奶奶的對話,生活氣息濃郁,兩人在回憶和現實之間穿梭閃回,體現出他們的平凡而又偉大。C.小說前半部分設有多個伏筆,且以一種若隱若現的提示存在于文本之中,在后半部分自然而然地一一做出照應。D.小說中蘇穎的出現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她很關心和支持她奶奶與老龐的關系。所以蘇穎雖然是一個次要人物,但很重要。8.通過老龐與蘇穎奶奶的對話,可以梳理出老龐的妻子是一個怎樣的人?請簡要分析。(6分)9.小說主體部分的構思很有特色,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7.D【解析】本題考查對小說相關內容及藝術特色的理解和賞析的能力。“她很關心和支持她奶奶與老龐的關系”分析不當,從小說中“我奶奶沒想讓您去探視,她只是讓我給您傳個話兒”“蘇穎不好違拗,只好拉著老龐的手”等描述可看出,她對她奶奶和老龐的關系談不上是支持的。8.①任勞任怨。從文中內容來看,蘇穎奶奶的人生幾乎是老龐妻子的翻版,從其對話中可以看出,老龐到大西北支援三線建設,其妻子一個人在家操持,省吃儉用,照顧老小。②善良賢惠。她支持老龐的工作,理解老龐的辛苦勞累,不圖丈夫的表揚,只需丈夫的理解與關心。③頑強堅韌。照顧一家老小雖苦雖累,但是依然積極面對。(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分析小說人物形象的能力。9.①用老龐與蘇穎奶奶、蘇穎與老龐的人物對話構成了小說的主要內容,通過對話既突出了老龐與蘇穎奶奶兩位主要人物的形象,又使情節更為緊湊,還揭示了要關愛老人精神世界的主旨。②將老龐與蘇穎奶奶因意識模糊而誤把對方當成已過世的另一半的交談內容作為主體,兩人自說自話,呈現出兩人的人生經歷,既表現出了兩個普通勞動者最深層的人性和最真實的生命狀態,充滿了人情的溫暖,又使得文章結構跌宕多姿,敘述波瀾起伏,吸引了讀者的閱讀興趣。③現實與錯覺交織。老龐錯把蘇穎奶奶當成已過世的妻子,蘇穎奶奶有時也把老龐當成已過世的丈夫,在他們因錯覺而交流的過程中,又夾以現實生活中的真實畫面,如老龐與蘇穎奶奶在夕陽之下的“口袋公園”相互攙扶的情景、蘇穎來找老龐的事情等,既可以拉開時空距離,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又可以吸引讀者閱讀,增強藝術描寫的真實性。(每點2分,意思答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給分)【解析】本題考查探究小說藝術手法的能力。2022-2023學年河南省部分重點高中(青桐鳴)高二上學期9月聯考語文試題(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15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題。地球的紅飄帶(節選)魏巍大家都不止一次嘗過挨澆的苦頭,步伐不由就加快了。那個小青年也咬了咬牙,盡快地向前趕。哪知走了不上幾里路,東面地平線上的那疙瘩黑云,已經脹大了許多倍,像海濤一般迅猛地撲了過來。隨著云陣,透過一陣陣逼人的寒氣。霎時間,耀眼的陽光被遮蔽了,接著草原上卷起一陣狂風,沙沙的雨腳就隨之掃了過來。可是,在遠處,在黑云的羽翼還沒有遮住的地方,燦爛的陽光在草原上仍然金帶一般亮得耀眼。鐵錘仰天罵道:“這老天!就是專門同我們作對。”人們紛紛戴上斗笠,披上毯子,被子。鐵錘把那支步槍交給別人,然后抖開一塊雨布和那個小青年一起披在身上,說:“老弟,我來扶著你走!”這場大雨實在驟猛非常,簡直如瀑布般向下傾瀉,打得人睜不開眼,邁不動步。鐵錘和那個小青年幾次滑倒,跌得滿身都是泥水。幸虧這場暴雨來得疾去得也快,不到半個小時,就推移到別的地方去了。頂空仍然是一塵不染的藍天和灼目的太陽。大約走出十幾里路,前面路邊有一棵七歪八扭的紅柳,像一個佝僂著腰的矮小老人站在那里。走在前面的小李忽然停住腳步,回過頭來皺著眉頭說:“排長,你看——”紅柳樹下,有三個紅軍戰士,圍坐在那里紋絲不動,中間有一堆灰,像是燒過的火堆。鐵錘叫了一聲:“同志!”幾個紅軍戰士毫無反應。鐵錘的心撲通跳了一下,因為路上遇到紅軍遺體已不是初次。鐵錘率先走上前去,看了看那個靠著小樹的紅軍戰士,面目枯瘦薰黑,戴著一頂油污的紅星軍帽,頭深深地垂在胸脯上。第二個紅軍戰士兩手緊緊捂著肚子歪在地上,臉上帶著痛苦的表情。第三個人披著棉被躺著,露出的兩只腳都已紅腫潰爛,呈深紫色。鐵錘摸摸他們的米袋,空空的。事情很明顯:他們大約是昨天晚上趕到這里,因為饑餓沒有能度過這個寒夜。這樣的場面他們見過不止一次,但是每次看到,總還是叫人揪心地難過。鐵錘正準備吩咐眾人把他們掩埋,那個小青年,突然臉色變得異常蒼白,把棍子一丟,驚叫了一聲“哥哥!"猛地撲了過去,把那個靠著小樹坐著的死者緊緊抱住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說:“哥哥呀!哥哥呀!你到底沒有走出草地呀!你到底沒有走出草地呀!”他哭得十分哀痛,大家也止不住落下了眼淚。鐵錘忍住悲痛,勸解道:“別哭了,別哭了,現在死了這么多人,可有什么法子!”小李望著幾個死者,也不由嘆了口氣:“現在誰能走出去,誰不能走出去,還真不好說呢!”鐵錘見大家情緒悲觀,就安慰道:“怎么走不出去,也就是兩三天的路了!”說著,他把那個小青年扶起來說:“快清理一下你哥哥的東西,我們還得趕路呢!”“埋在什么地方?”有人提問。鐵錘看看周圍,沒有什么合適的地方,就指指小樹說:“就在這里吧,這里還算有個記號。”收容隊有現成的鐵鍬,大家就動手挖了三個淺淺的坑,把死者留在除了這株紅柳什么也沒有的平平的草地上。那位小青年仍然悲傷不止。人們輪流攙扶著他,走得很慢。走出不到十里路,一輪圓圓的艷紅的落日,已經懸在了地平線上。“排長,你看那是什么?”小李驚愕地指著路邊一個白花花的東西。鐵錘和大家仔細一看,才看出是一匹高頭大馬的白色的骨骼。它的姿勢仍然像仰頸長嘶,馬尾成放射狀垂在地上,只是身上的肉不存在了。原來它的四蹄深深地陷在泥淖里,周圍全是散亂的腳印。可以想見,當這匹駿馬陷于困境時,有許多人曾在這里奮力搶救,它也以自己的神勇進行掙扎,終于沒有脫出不幸。也許在最后時刻才忍痛射殺了它,被過路的紅軍戰士宰割了。“這是誰的馬呀,太可惜了!”“一定是哪位首長的馬。”“也許是炮兵連的馬。”“它跟我們走到這里也不容易呀!怎么把它殺了?”人們都停住了,發出一陣喊喊喳喳的議論。鐵錘沉吟了一會兒,帶笑說道:“同志們,你們是不想出草地了吧?咱們的糧食快完了。小李,你看骨頭上還有點零零星星的肉,你跟我去剮下來吧!”小李看見馬身邊的稀泥亂糟糟的,遲疑地說:“能進得去嗎?”“不要緊的,你跟著我。”鐵錘說著,就躡手躡腳地試探著向馬骷髏接近。將走到馬身邊時,鐵錘把棍子往地上一放,又把同志們的棍要過來幾根,在地上擺成“井”字形,然后踏在棍子上。“拿刺刀來!”他招呼小李。小李抽出刺刀遞給他。他就在馬的骨骼上去刻削剩下的碎肉。刻下一點就遞給身后的小李。費了很大勁,才剮下一斤有余,也算是很大的勝利了。人們再度行動時,西邊天際已經失去金紅的余暉,草原很快就暗了下來。一股難以抗拒的寒潮,正隨著晚風侵襲著人們。令人喜悅的是,人們已經從北方天際的小丘上看見了點點的火光和冒起的炊煙。“同志們,快走吧,我們快趕上隊伍了!”鐵錘高興地說。人們在夜色里加快了腳步。(有刪改)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前文寫“頂空仍然是一塵不染的藍天和灼目的太陽”,結尾寫“西邊天際已經失去金紅的余暉”,悄然暗示了時間的推移。B.小說較詳細地描述三個紅軍戰士的死狀,寫出了紅軍過草地時犧牲人數之多,同時強調了他們為革命事業不怕犧牲的精神。C.鐵錘說“可有什么法子”,小李不由地嘆氣,這類言語動作,因為真實地再現了紅軍戰士在絕境中的心態,所以更為動人。D.本文在表達方式上與楊成武《長征勝利萬歲》有明顯的不同,后者有作者的很多議論和抒情,本文則沒有,這是體裁特點決定的。8.文中的鐵錘有怎樣的個性特征?請簡要分析。(6分)9.開頭一段關于烏云風雨的描寫,在全文中起了怎樣的作用?(6分)7,B【解析】本項風于過度解讀。三個紅軍戰土的死,表現不了輛牲人數之多:他們的死狀,也不能表現不怕犧牲的精神。寫三個戰士的死,是在表現長征的艱苦性。8.【答案】①堅強樂規。他在戰士們情緒悲觀時,安慰他們,鼓勵他們,希望大家頑強與困難作斗爭。②樂于助人。他在暴雨來臨之時,扶著小青年,助其前進。③善于觀察,有遠見。他發現馬骨上有利肉,就想法剛下米,以作未來之需。(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解析】分析鐵錘的個性特征,需從關于他的敘述和描寫人手。暴雨中,他幫助小青年前進,體現他樂于助人:大家情緒低落時,他鼓勵大家,這體現了他堅強樂觀:他能夠發現馬骨有肉,并把肉別下來以備未來之需,說明他比別人觀察得細且有遠見。9.【答案】①描寫了紅軍長征過草地時的天氣狀況,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環境和背景,使讀者如臨其境。②以天氣之惡劣突出紅軍長征的艱難,從側面烘托出紅軍戰士們堅強不屈的形象。③引出下文鐵錘扶助小青年的內容,從面推進情節發展,(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給分)【解析】自然環境描寫大致有環境本身、人物、情節、主旨等方面的作用,結合這幾個方面逐一對照著分析,就可得出答案,從環境本身分析,可得出第一點:從人物角度分析,可得出第二點:從情節角度分析,可得出第三點。2022-2023學年河南省濮陽市一中高一上學期第一次質量檢測語文試題(二)現代文閱讀Ⅱ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清風拂面孫春平這是個名副其實的小理發棚,簡易得沒法再簡易。四根竹竿做樁,四片灰白布充墻。小棚里有四個人,理發員是個高高瘦瘦的中年漢子,罩著白褂。他很健談,手忙嘴不停,此時正跟理發的那位老者聊得歡。坐在靠邊的凳上排隊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雖簡陋,可理發員卻想得周到,竹竿上掛了幾本新雜志。我漫不經心地翻著一本《婚姻與家庭》。我旁邊那位是個音樂愛好者,他東張張,西望望,嘴里卻一刻不停地吹著口哨。突然,口哨獨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從雜志上抬起眼睛,只見獨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這比床鋪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來,踱到理發員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沒有松,只見他裝模作樣地在鞋面上撫弄兩下,右腳輕輕一抬,飛快地從腳底抽出一張鈔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進褲袋……那是一張50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陣沒進別人,而我自己坐在這里沒見地上有票子,況且站在棚子里不斷活動的只有那理發員,顯然,錢一定是他剛才掏東西時帶出來的,而現在卻進了別人的褲袋。小伙子坐回座位,理發員回過頭,淡淡地笑了笑,說:“就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連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沒有。”“行啊,也不是在這里長住過日子。”小伙子胡亂應了一句,口哨又響起來。我該怎么辦?要不要馬上把他“揪”出來,還是躲得遠一點?“喂,你們二位,誰先來呀?”老者已在對著掛在簡易“墻”上的鏡子“相面”了。理發員抖著圍巾,轉身問我們。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卻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點急事,得走。”他對我說。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先穩住他,至于下一步,我還得好好想一想。理發師傅笑著向我點點頭,那有節奏的“嚓嚓”聲很快伴著兩個人的談話又響起來:“要個啥發型啊?”“你看著來吧。”理發師傅轉身抓毛巾擦了擦臉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還是念書呢?”“俺是臨時工,正給熱電廠挖地溝呢。”“甭愁,臨時工也照樣能有出息。有句老話說“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當年諸葛亮未出隆中時,其實也是個待業青年,一直待到二十七歲,未出茅廬,先定三分天下。漢朝還有個韓信,當待業青年時,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來為漢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就怕沒個志氣,對不?”我驚羨理發師傅的博識和引經據典的能力,無心再看書,便也加入了談話:“師傅,您沒少讀書呢。”“倒是愛翻翻,下鄉那幾年,幾本閑書都讓我翻零碎了。唉,沒趕上好時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回城沒分配工作呀?”“分了,在紡織廠,干保全。在廠里的時候,一車間男工女工的頭發,差不多都歸我‘保全’。這幾年,廠里放長假,咱總得找個掙飯吃的營生吧,就把業余變成專業啦。可廠里那些工友們還常大老遠地跑來找我,剪完頭10元、20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們的心意,可那錢咱能接嗎?凡是到這兒來剪頭的,不是蹬三輪的就是守攤兒的。大家還想著我,還記得我的這點手藝,咱就知足啦。”說話間,棚門口跑進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懷里抱著飯盒,進門就喊:“爸,快吃飯吧。我媽說,面條一放就打團了。”我翻腕看表,喲,快兩點了,忙說:“師傅,您還是先吃飯吧。”“不忙,不忙,這小伙子有急事呢。”“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態”了。“你們年輕人的時間金貴。”師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響,又對站在旁邊的姑娘吩咐:“把飯盒先放凳子上,拿著扇子給這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汗,順著臉頰和脖頸兒往下流。天是熱,可也沒熱到這個程度啊。姑娘撅撅嘴,執拗地端著飯盒:“我媽今天腿又痛得厲害,強撐著做了飯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說今兒午后要下雨,叫你早點收攤兒呢。”“等你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師傅又自言自語地說,“她媽在冷凍廠,那個廠也是活不起的樣子了。本來開工資都難,偏又得了個風濕性關節炎,刮風下雨的,比天氣預報都靈。”起風了,楊樹葉兒又輕輕地唱起來,可小棚子里仍是悶熱。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對著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此時,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雙目緊閉,是在安然領受父女二人對他盡心盡意地服務,還是在內心對自己做著譴責?小伙子理完發,站起身,紅頭漲臉地摸出2元錢,往師傅手里一塞,連聲“謝謝”都沒說,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來要追出去,可胳膊卻被師傅緊緊地拖住了。“師傅,不能讓他跑了!”“他忙哩。”“您不知道……”“我知道,知道。”師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頭,硬拉我坐下。“他——”我要喊出來了。師傅對我笑著搖搖手,然后抬起一只腳,指給我看。原來在他腳下,正踩著小伙子剛才撿去的那張50元的票子。“唉,人哪,誰沒從年輕時過過,知道錯了,就中啦!”6.下列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A.小說開頭描寫小理發棚簡易得不能再簡易,但理發師傅卻在竹竿上掛了新雜志讓顧客打發時間,可見他是個周到細致、為顧客著想的人。B.理發師傅不愿意接受工友們理發時多給自己的錢,這不僅表現了理發師傅的自尊自愛,也表現了作者對這些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同情。C.“起風了,楊樹葉兒又輕輕地唱起來,可小棚子里仍是悶熱。”天氣的變化沒有給小理發棚帶來涼爽,這暗示了理發棚里氣氛沉悶。D.小說圍繞“撿錢”事件,以小理發棚為場景,通過對理發師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現了理發師傅的善意和小伙子的轉變。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他裝模作樣地在鞋面上撫弄兩下,右腳輕輕一抬,飛快地從腳底抽出一張鈔……”動作描寫細致傳神,表現了小伙子機警靈活。B.“就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連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沒有”暗示理發師傅已察覺到小伙子撿錢的動作,設置巧妙。C.小說敘寫理發師傅女兒送飯情節,主要是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也表現了理發師傅夫妻互相關心、和睦相處,豐富了作品內容。D.小說的“我”既是故事的敘述者,又是參與者、見證者,“我”的情緒波動讓讀者身臨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實性。8.“我”一直留意著小伙子的言行神態,其撿錢前后的言行神態反映出他怎樣的心理變化過程?9.“清風拂面”原指微風吹拂過臉龐,使人感到愉悅。小說以“清風拂面”為題有哪些含意?請簡要分析。【答案】6.B7.C8.①撿錢之前,吹著口哨,悠閑無聊;
②撿錢時,裝模作樣,興奮緊張;
③撿錢后,對話心不在焉,內心慌亂;
④了解理發師傅的家境后,決定放錢,內心悔悟。9.①指自然界的風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風,給人帶來涼爽。
②指理發師傅的言行讓小伙子如沐春風,幡然醒悟,改正錯誤。
③理發師傅對小伙子的包容、愛護,小伙子的知錯能改,像清風一樣使“我”舒暢。
④故事蘊含的人性光輝,像清風一樣使讀者愉悅。【解析】【6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B.“也表現了作者對這些小人物悲慘命運的同情”錯誤,工友們多給理發師傅錢,表現了工友們的友愛互助精神;理發師傅不要這些錢體現了他的自尊自愛自強。作者對此是感到尊敬和溫暖的,不是“對小人物的同情”,也談不上“命運悲慘”。故選B。【7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能力。C.“主要是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錯,主要是表現這一家人的互相關心、和睦幸福。故選C。【8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作品的人物描寫手法的能力。撿錢之前可結合“我旁邊那位是個音樂愛好者,他東張張,西望望,嘴里卻一刻不停地吹著口哨”概括出“吹著口哨,悠閑無聊”;撿錢時,可結合“只見獨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這比床鋪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來,踱到理發員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只見他裝模作樣地在鞋面上撫弄兩下,右腳輕輕一抬,飛快地從腳底抽出一張鈔栗,然后站起身,把手插進褲袋”可概括出“裝模作樣,興奮緊張”;撿錢后結合“‘行啊,也不是在這里長住過日子。’小伙子胡亂應了一句,口哨又響起來”“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卻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點急事,得走’”概括出“對話心不在焉,內心慌亂”;了解理發師傅的家境后結合“此時,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雙目緊閉,是在安然領受父女二人對他盡心盡意的服務,還是在內心對自己做著譴責?”“小伙子理完發,站起身,紅頭漲臉地摸出2元錢,往師傅手里一塞,連聲‘謝謝’都沒說,便匆匆跑出去了”可概括出“決定放錢,內心悔悟”。【9題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標題含義的能力。理解標題的含義可從表面意義與真實意義、指代意義與比喻意義、一語雙關、雙層含義等角度思考。這是一道分析文章標題含義的題目,答題時注意從表層含義和深層含義入手分析,表層含義注意結合情節和內容分析。首先看淺層含義,文中寫到了自然界的風,比如“起風了,楊樹葉兒又輕輕地唱起來,可小棚子里仍是悶熱。姑娘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對著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因此題目表層含義是“指自然界的風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風,給人帶來涼爽”。再看深層含義,這“清風”也喻指理發師傅的一番教誨,“甭愁,臨時工也照樣出息人。有句老話說‘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人生就怕沒個志氣,對不”這番話讓做錯事的小伙子醒悟,改正了錯誤。這是深層含義之一。再看深層含義之二,“清風拂面”也是“我”的感受,理發師傅不僅用自己的話教育、點醒了小伙子,并且還說“唉,人哪,誰沒從年輕時過過,知道錯了,就中啦”,他的大度、包容、愛護,以及小伙子的知錯能改,像清風一樣使“我”舒暢。最后從主題上看,這“清風”也指理發師傅的美好品格、理發師傅一家的相親相愛、小伙子的知錯能改等,喻指美好的人性光輝,像清風一樣使讀者愉悅。2022-2023學年河南省鄭州市外國語學校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本題共3小題,8分)非攻(節選)魯迅“耕柱子!給我和起玉米粉來!”耕柱子恰恰從堂屋里走到,是一個很精神的青年。“先生到楚國去?”“是的。你也知道了?”墨子慢慢的說道:“我們的老鄉公輸般,他總是倚恃著自己的一點小聰明,興風作浪的。造了鉤拒①,教楚王和越人打仗還不夠,這回是又想出了什么云梯,要慫恿楚王攻宋去了。宋是小國,怎禁得這么一攻。我去按他一下罷。”他看得耕柱子已經把窩窩頭上了蒸籠,便回到自己的房里,在壁廚里摸出一把鹽漬藜菜干,一柄破銅刀,另外找了一張破包袱,等耕柱子端進蒸熟的窩窩頭來,就一起打成一個包裹。衣服卻不打點,也不帶洗臉的手巾,只把皮帶緊了一緊,走到堂下,穿好草鞋,背上包裹,頭也不回的走了。墨子走進宋國的國界的時候,草鞋帶已經斷了三四回,覺得腳底上很發熱,停下來一看,鞋底也磨成了大窟窿,腳上有些地方起繭,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見一所大屋,看不見一棵大樹,看不見一個活潑的人,看不見一片肥沃的田地。“這模樣了,還要來攻它!”墨子想。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草鞋已經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包袱里還有窩窩頭,不能用,便只好撕下一塊布裳來,包了腳。不過布片薄,不平的村路梗著他的腳底,走起來就更艱難。到得下午,他坐在一株小小的槐樹下,打開包裹來吃午餐,也算是歇歇腳。遠遠的望見一個大漢,推著很重的小車,走到墨子面前,歇下車子,叫了一聲“先生”,撩起衣角來揩臉上的汗,喘著氣。“這是沙么?”墨子認識他是自己的學生管黔敖,便問。“是的,防云梯的。”“別的準備怎么樣?”“也已經募集了一些麻,灰,鐵。不過難得很:有的不肯,肯的沒有。還是講空話的多……先生是到楚國去找公輸般的罷?”“不錯,”墨子說,“不過他聽不聽我,還是料不定的。你們仍然準備著,不要指望著口舌的成功。”
管黔敖點點頭,看墨子上了路,目送了一會,便推著小車,吱吱嘎嘎的進城去了。楚國的郢城可是不比宋國:街道寬闊,房屋也整齊,大店鋪里陳列著許多好東西。走路的人,雖然身體比北方短小些,卻都活潑精悍,衣服也很干凈,墨子在這里一比,舊衣破裳,布包著兩只腳,真好像一個老牌的乞丐了。墨子輾轉借問,徑奔公輸般寓所。他拍著紅銅的獸環,當當的敲了幾下,門丁進去稟他的主人。公輸般吃了一驚,大叫起來,放下云梯的模型和曲尺,跑到階下去。墨子和公輸般,便在院子里見了面。“果然是你。”公輸般高興的說,一面讓他進到堂屋去。“先生這么遠來,有什么見教呢?”墨子拜了兩拜,沉靜的說道:“我在北方,聽說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過呢?楚國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殺缺少的來爭有余的,不能說是智;宋沒有罪,卻要攻他,不能說是仁……”“先生說得很對的。”公輸般悵悵的說,“但我已經對王說過了。”“那么,帶我見王去就是。”公輸般知道拗不過,便答應立刻引他去見王。墨子說停了攻宋之后,時候已是下午,主客都很覺得肚子餓,主人自然堅留他吃午飯-或者已經是夜飯。“你還不是講些行義么?”公輸般道。“勞形苦心,扶危濟急,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啊,老鄉!”“那倒也不。線麻米谷,都是賤人做出來的東西,大人們就都要。何況行義呢。”當主客談笑之間,午餐也擺好了,有魚,有肉,有酒。墨子不喝酒,也不吃魚,只吃了一點肉。公輸般喝過幾杯酒,更加高興了起來。他問道:“我舟戰有鉤拒,你的義也有鉤拒么?”“我這義的鉤拒,比你那舟戰的鉤拒好。”墨子堅決的回答說,“我用愛來鉤,用恭來拒。不用愛鉤,是不相親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愛,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現在你用鉤去鉤人,人也用鉤來鉤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來拒你,互相鉤,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但是,老鄉,你一行義,可真幾乎把我的飯碗敲碎了!”公輸般碰了一個釘子之后,改口說。“但也比敲碎宋國的所有飯碗好。”“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老鄉,你等一等,我請你看一點玩意兒”。不一會,他出來了,手里拿著一只木頭和竹片做出的喜鵲,交給墨子,說道:“只要一開,可以飛三天。這倒還可以說是極巧的。”“可是還不及木匠做的車輪,”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說,“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高,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壞的”。“哦,我忘記了,”公輸般又碰了一個釘子,這才醒過來,“早該知道這正是你的話。”“所以你還是一味的行義,”墨子看著他的眼睛,誠懇的說,“不但巧,連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擾了你大半天。我們明年再見罷。”墨子說著,便取了小包裹,向主人告辭;公輸般知道他是留不住的,只得放他走。送他出了大門之后,回進屋里來,想了一想,便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一九三四年八月作(選自《故事新編》,有刪改)【注】①鉤拒:一種武器,可以鉤住敵人后退的船只,也可以擋住敵人前進的船只。
6.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2分)
A.小說詳細地描繪了墨子腳上草鞋的變化,由鞋帶斷三四次,鞋底磨出大窟窿,到最后變成碎片,是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
B.墨子一面兼程去見公輸般,一面又吩咐管黔敖做好防御工程,“不要指望著口舌的成功”,可見他缺乏自信。
C.公輸般始終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針對墨子的“行義”,公輸般指出那“是賤人的東西,大人們不取的”。
D.這篇小說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歷史生活原型表達了對墨子兼愛非攻思想的認同,同時也體現了作者對時代的思考。
7.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魯迅善于寫人物對話,無論是墨子與管黔敖的對話,還是墨子與公輸般的對話,都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特征。
B.“老牌的乞丐”“飯碗敲碎”等語句,包含豐富的生活內容,體現了這篇小說“婉而多諷,語言幽默”的特點。
C.文中楚國的富裕與宋國的貧苦形成反差;楚國人活潑精悍、衣服干凈,則是為了襯托墨子的風塵困頓、舊衣破裳。
D.小說結尾處寫公輸般將云梯的模型和木鵲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表現他接受了墨子的仁愛思想。
8.“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請談談本文是如何具體塑造墨子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4分)6.D【解析】A.“是為了突出墨子的平民身份”錯誤,此處細節描寫是為了突出墨子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B.“缺乏自信”錯,墨子這句話恰恰體現他是一個實干家,并非要體現他的缺乏自信,并且自信是人格層面的理解,文中沒有依據。C.“始終”錯,公輸般開始確實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但后面被墨子說服了,思想轉變了,所以“始終”錯。
7.C【解析】曲解文意,寫楚國人衣服干凈的確可以襯托墨子的“舊衣破裳”,但寫楚國人“活潑精悍”則不是襯托墨子“風塵困頓”,相反更體現出墨子急于阻止公輸般幫助楚國攻打貧弱的宋國的非正義行動的緊迫感和義勇精神。
8.①形象描寫。文章寫墨子為抵制不義戰爭,背著剛蒸好的窩窩頭匆匆上路,只帶一張破包袱、穿一雙草鞋就匆匆趕往楚國見老鄉公輸般,生動地展現了墨子急人之困的平民英雄形象。②對比手法。文中有多處運了對比手法,如宋國和楚國環境的對比,墨子和公輸般飲食對比,墨子和宋國“講空話的人”對比,都刻畫出墨子關心民命,厭惡侵略,具有偉大的人道主義精神的高大形象。(每點2分,如果從正面描寫的角度如言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等方面思考,任答一點并結合文本準確分析均可得分;從側面描寫的角度思考也可以,如襯托手法,用墨子學生管黔敖襯托出墨子剛健務實且影響力強大的形象。)
【解析】從題干中“如何具體塑造墨子這一古代平民英雄的形象”可知,本題是具體考查小說表現手法中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小說常見的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有:通過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行動和心理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對比不同人物的外在特征和內在性格品質來塑造人物形象;通過他人的行為、語言等側面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等。2022-2023學年河南省洛陽市東方高級中學高二上學期第一次月考語文試題(三)文學類文本閱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朋友,你在哪兒劉建超賈興一聽到我的名字,就如一輛笨重的坦克向我撲來。“老劉啊,你好啊!久聞大名,心儀已久,一見如故啊,老朋友。”我被他粗壯的雙臂箍得緊緊的,他那生猛海鮮般的胡茬子臉還貼在了我的腮幫子上。四十好幾了,我還從沒有跟個大老爺們兒如此親密過,從后背到屁股根兒都覺得發麻,身上起雞皮疙瘩。賈興對招呼簽到的人說:“把我們倆安排到一個屋,我們痛痛快快聊聊。”賈興長得五大三粗,整個兒一個圓。走路時先要擺兩下手臂,否則就發動不起來。這副模樣實在是和文字聯系不到一塊兒,偏偏他也寫小說。有幾次,我和他的小說發在同一期雜志上。這次應邀來參加筆會也是因為我倆又在《爛漫》雜志上同時發表了中篇小說三天的筆會,我幾乎被賈興給承包了。我去跟一位從前筆會上認識的關系有點兒曖昧的朋友見面,他也跟著。在會上,賈興逢人就說,我和老劉是老朋友了,連我老婆和兒子都知道他,我們倆的作品常在一起發,緣分啊。筆會結束后,賈興意猶未盡,跟著我又到了洛陽。我陪他游了龍門、白馬寺,吃了洛陽水席、漿面條。分別時,他眼圈發紅,說我夠朋友。他那胡茬子臉就又讓我起了回雞皮疙瘩,真受不了。賈興說:“朋友,有機會到我那里去啊,我請你品嘗大龍蝦,哈哈哈。”火車開動了,他還探出頭可著嗓門兒喊:“你一定來啊,不然我可跟你急!”其實,筆會上熱熱鬧鬧嘻嘻哈哈,過后新鮮勁兒也就風吹云散,誰也不會把幾天筆會上承諾的事太當真。賈興可不這樣,每個月都要給我打一次電話,正經不正經地東拉西扯一番,掛線時總要強調一句:“朋友,有機會來玩啊。”我也打著哈哈說,一定一定。事有湊巧,半年之后,單位還真把我派到賈興所在的城市辦事。公事很快就辦利索,剩下的時間就是游山玩水。原本不打算跟賈興聯系,自己轉轉省事還自在。可是來了一趟濱海,如果不同賈興見一見,日后他知道了肯定會不高興。我便撥通了賈興的手機,電話里傳出賈興咋咋呼呼的聲音;“喂,朋友,你想起給我打電話了,最近可沒見你發表什么東西啊。喂,朋友,你在哪兒?”我說,遠在天邊,近在眼前啊。“什么什么?你來濱海市了?”我說,是呀,來品嘗你的大龍蝦啊。電話里的賈興遲疑了一下;“咳,朋友,太不巧了,我剛好出差在外地。你在濱海能待幾天?”我說,兩天,星期二就得回去,票都訂好了。賈興嗓門兒又高了:“不行,朋友!你等到星期三,我星期三無論如何趕回去,咱哥兒倆得喝一杯。”我說,你別管我了,忙活你自己的事吧,有機會我再來。我又給濱海一家報社的朋友打電話,這位朋友聽我說賈興出差了,說,不可能啊,上午還見他來報社送稿子呢。賈興每天上午和下午都要來電話,問我都去哪兒玩了,吃什么好東西了,并熱情地給我推薦游玩的地點,還說去了之后呢就找誰誰誰,就說你是我賈興的朋友,他們不敢不給面子的。星期二上午,我正躺在賓館房間的床上看新聞。賈興又來電話:“喂,朋友,你在哪兒?”我忽然就壞壞地說,賈興啊,我已經在回洛陽的火車上了。電話里的賈興急了:“喂,老劉,你不夠意思嘛,說好了你等到星期三啊,我就怕你著急,事沒辦完就提前趕回來了,剛剛下飛機,正在回城的路上。中午的飯我都訂好了,海天大酒樓噢。老板是我哥們兒,專程給搞的新鮮的龍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什么的目光中考語文作文
- 漁業機械創新設計與實踐考核試卷
- 開在記憶深處的花中考語文作文
- 污水高級氧化技術中催化劑的制備與性能考核試卷
- 難忘的眼神初三語文作文600字
- 竹材加工的安全生產管理考核試卷
- 種子種苗培育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考核試卷
- 紡織企業資本與融資運作考核試卷
- 上海高三語文作文技巧
- 管道工程水文分析考核試卷
- 2025年陜西省漢中市寧強縣中考一模道德與法治試題(含答案)
- 2024年阜陽太和縣第二人民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工地分紅合同協議
- 變配電工多選試題及答案
- 零售業智能轉型:DeepSeek驅動的消費行為分析與推選系統
- 招商引資知識培訓課件
- 南京鐵道職業技術學院招聘筆試真題2023
- 對口支援鄉鎮衛生院工作醫師考核登記表
- GJB300797靜電標準doc
- SPC_8種判異準則
- 輸電線路安全文明施工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