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踐理論新視角_第1頁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踐理論新視角_第2頁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踐理論新視角_第3頁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踐理論新視角_第4頁
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實踐理論新視角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v../Finance/Article/2021-2-3/98199.html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實踐與理論新視角磊原創|2021-02-0309:29|獲1票投票\o"點擊查看投票者"投票人編輯推薦標簽:對外直接投資

摘要:基于特定優勢的主流FDI理論針對開展中國家的跨國經營實踐調整其假設條件,但仍未形成較清晰完整的理論解釋。本文提出以獲取優勢為目的的FDI理論可以涵蓋特定優勢理論,并進一步梳理了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框架和典型實踐案例。關鍵詞:開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特定優勢,獲取優勢Abstract:Themain-streamFDItheorybasedonspecificadvantageshasbeenrevisingtogiveexplanationonthedirectinvestmentactivitiesofthedevelopingcountries,however,itishardtoformaconsistentframetocoverbothdevelopedanddevelopingmultinationals.ThispaperconcludedthespecificadvantagecanbeviewedasapartofadvantageacquisitionprocessandfurtheroutlinedaframeworkonhowChinaenterprisesgoabroadwithactualcasestudiesprovided.Keywords:DevelopingCountry,DirectForeignInvestment,SpecificAdvantage,AdvantageAcquisition

中國企業走出去,已不僅僅是未來的戰略設想,也是在當下中國經濟條件下提出的緩解外部壓力的一個重要解決途徑。在實踐層面上,不少企業已經走出去了,而且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模式。盡管如此,走出去的企業仍存在規模小、品牌弱,以中小企業為主的散兵游勇狀態。如何壯大海外經營的中國軍團,需要建立適合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并使其行之有效地指導企業的跨國經營實踐。

開展中國家FDI理論研究綜述

中國產品通過貿易渠道進入國際市場已是人所共知、舉世矚目的現象,中國商品遍布世界各個角落。而中國企業走出去是指企業將經營運作的實體放在境外,一般要通過對外直接投資〔FDI〕活動實現。FDI理論起源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海默注意到興旺國家的跨國公司對外投資的特點是具有東道國廠商缺乏的壟斷優勢,通過跨國經營能夠擴大市場、提高利潤。那時正是興旺國家跨國公司開展的黃金時期,此后幾乎所有從事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研究的經濟學家都是西方學者,他們的關注對象集中在具有壟斷優勢的跨國公司上。這種基于實踐的理論總結始終落后于實踐,其主流地位對于開展中國家企業跨國經營的起到了限制作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后,開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已經成為跨國經營的不可無視的一局部,優勢先決論無法對之提供滿意的解釋,主流FDI學者如鄧寧等開場修補自己的理論假設,同時一些學者轉向以開展中國家為研究對象,這期間,易斯·威爾斯提出了小規模技術理論,拉奧提出了技術地方化理論,坎特維爾提出了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鄧寧提出了投資開展軌跡〔IDP〕理論,此外,小島清、小澤智輝從日本的實踐提出了邊際產業轉移和動態比較優勢投資理論。可以看到無論這些學者如何嘗試創新,都無法徹底擺脫將企業跨國經營建立在預先必須具備某種優勢條件,從而形成了限制FDI理論創新的路徑約束。小規模技術理論開展中國家的企業具有適合小市場效勞的小規模批量生產、勞動密集型、低本錢技術,滿足東道國市場需要僅對開展中國家之間的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有一定的解釋力具備小規模技術優勢作為FDI的先決條件,強調技術的適應性作為一種競爭優勢技術地方化理論開展中國家除具備小規模技術,還通過對引進成熟技術的消化、創新形成在小規模技術條件下具備更高效益的競爭優勢解釋了開展中國家之間企業直接投資中具有技術相比照擬優勢的情形具有對廣泛擴散的標準化技術進展有限創新、調整和完善而形成的技術優勢為FDI先決條件,仍屬于壟斷性的競爭優勢技術創新產業升級理論開展中國家具有生技術創新能力,能促使本國技術升級,獲得競爭優勢;對外直接投資順序是先周邊國家,在積累經歷的根底上為獲得更復雜的技術開場向興旺國家投資在技術獲取型FDI之前必須有個產業升級和技術/經歷積累過程雖未明確設置需具備的優勢前提,但對興旺國家直接投資需要一個準備階段,隱含了技術創新能力高于東道國企業的假設,設置了門檻條件邊際產業投資理論以本國已經或即將失去比較優勢,但相對東道國具有比較優勢的產業對外直接投資僅解釋了日本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FDI活動以比較優勢為選擇對外直接投資的行業的前提動態比較優勢投資理論開展中國家要從興旺國家FDI流入中提高和增強自身的比較優勢,提高競爭力從而進展以比較優勢動態變化為根底,以出口導向為條件的對外直接投資建立在鄧寧投資開展軌跡理論根底上以先從興旺國家的FDI流入中獲取和提高自身比較優勢為對外直接投資的前提條件表1近年來以中國企業跨國經營為研究對象的成果也有很多,對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理論依據和動因的主要研究成果有:寶貢敏〔1996〕提出開展中國家FDI的根本動機為控制市場、追求規模經濟,提出了逆向FDI的非主要動機有市場多元化、學習外國先進技術和管理經歷等。馬亞明、巖貴〔2000〕沿用尼克博克將企業策略作為獨立變量的思路,運用非合作博弈方法,提出開展中國家FDI是其積極應對興旺國家挑戰和壓力的一種策略和手段,即使不存在競爭優勢,開展中國家也可以進展策略競爭型FDI。磊〔2004〕以弗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為根底,構建了開展中國家為獲取市場領先地位而進展逆向FDI的模型,將逆向FDI歸結為開展中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策略。吳彬、黃韜〔1997〕提出將FDI分成“經歷獲得階段〞和“利用攫取階段〞,與東道國相比處于優勢的企業,主要從事利潤攫取型FDI,反之那么主要從事經歷獲得型FDI。海云〔1998〕提出我國對興旺國家的逆向FDI屬于學習和積累經歷階段。冼國明、銳〔1998〕認為開展中FDI是一個從學習型FDI再到對其他開展中國家直接投資〔競爭策略型FDI〕的轉換過程。雁秋〔2000〕提出“無階段周期理論〞,劃分階段的依據是邊際產業和優勢產業的轉換,在每個階段,學習型對外投資和優勢型對外投資所處的位置不一樣。這些學者都注意到了對外直接投資活動不一定需要預先具備某種優勢,但還沒有從理論上確立非特定優勢的FDI存在的依據。更多的學者沿襲著傳統的比較優勢思路,如聶名華〔2001〕認為比較優勢理論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依據,應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參與國際競爭,通過人力資本和技術資本投入實現從比較優勢到競爭優勢的轉化。宏〔1999〕認為一過對外直接投資具有的優勢是相對性而非絕對性的。建中〔2000〕提出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具有綜合優勢,表現在投資動機、差異優勢和開展空間上。比較優勢應該是FDI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沒有證據顯示其是不可缺少的前提條件。

以獲取優勢為目的FDI涵蓋特定優勢理論

跨國經營的實踐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已經產生了深刻的變化,從企業層面看,借助某種優勢進展對外直接投資仍然不是少數,但并不能就此斷定沒有所謂優勢的企業便無法走出去,事實也給出了很多反例,特別是中國企業在近十年間的跨國經營實踐案例都說明我們必須更全面地分析這種現象,為大批國企業走出去找到理論支撐。基于特定優勢的FDI理論只關注到如何利用優勢打入國際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和收益,從而增強企業的競爭力,這與當時東道國的優勢相對而言微缺乏道有很大關系。盡管如此,作為主流FDI通論的折衷理論〔OIL〕里,已將東道國優勢,即區位優勢作為FDI的充分條件。換言之,如果東道國不具備這種優勢,就無法吸引境外企業來投資,反過來也就是說,從貿易開展到契約投資再到直接投資的形式升級,是為了利用或獲取更多的優勢。具有特定優勢的企業在FDI時,相對而言具備了更好的起始條件,與通過FDI獲取更多的優勢資源的目的并無矛盾[1]就普遍、根本的動機而言,任何企業從事FDI都是為了追求企業的長期開展,最終實現企業整體收益最大化,具體表現為或利用優勢強占市場,或尋求獲取在國內通過其他方式無法獲得的優勢條件,即補償性資產〔Hwy-ChanMoon,ThomasWRoehl,1993,2001〕。[1][1]就普遍、根本的動機而言,任何企業從事FDI都是為了追求企業的長期開展,最終實現企業整體收益最大化,具體表現為或利用優勢強占市場,或尋求獲取在國內通過其他方式無法獲得的優勢條件,即補償性資產〔Hwy-ChanMoon,ThomasWRoehl,1993,2001〕。[2]例外情況只出現在從宏觀角度、產業或國家層面提出的理論如產品周期論、投資開展軌跡論,以及基于博弈反響行為研究的寡占反響論、從費用角度提出的內部化理論等。我們可以將中國企業按是否已經具備特定優勢分為兩大類,只要具備對外直接投資的戰略動機和條件就會走出去,獲得技術、管理、信息、品牌、渠道等中間產品,最終獲得新的市場空間或收益,從而增強了投資企業的競爭優勢,并使整個國家受益〔如圖1〕[3]這只是從母國角度討論[3]這只是從母國角度討論FDI的收益,東道國是否獲得收益不在討論范圍內。左邊大圓代表母國,通過FDI其優勢邊界得到擴大,外邊的虛線大圓示意擴大后的母國優勢。圖1對于具備特定優勢的企業而言,走出去也是尋求優勢資源互補的過程,從這個角度看,不具備特定優勢的企業通過FDI而獲得優勢資源[4]謝柱軍〔2002〕指出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為了獲得以下優勢:回避壁壘、獲取東道國資本、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收益、內部貿易、產業延伸、規模經濟效益、區位市場知識和經濟特權。[4],其實只是一種特例。興旺國家的跨國公司近幾年的實踐也反映出這種趨勢,中國培養了大批低本錢的年輕研究人員使得在中國建立研發中心可以大大增強跨國企業的競爭力,優化其整體本錢構造,形成了[4]謝柱軍〔2002〕指出對外直接投資主要是為了獲得以下優勢:回避壁壘、獲取東道國資本、人力資源、自然資源和農業資源、收益、內部貿易、產業延伸、規模經濟效益、區位市場知識和經濟特權。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框架模型

在中國企業走向國際化的道路上,有三層關坎。最外層是經營政策環境,由母國和東道國政府設定,也和國際政治經濟形勢有關,這是外部因素,企業無法改變。再往里,是由東道國的同行建立的市場環境,也屬于外部因素。但中國企業仍有時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受到東道國市場的歡迎。最里邊是企業競爭力,是自身因素,在對方給予的空間里,能做多少,能做多好,全在于企業的國際化經營能力的大小和開展的潛力。

企業家的遠見卓識和企業有無全球化開展戰略是將企業帶進這個競技場的前提,比賽開場之后,每一層次都可能發生變化,形成了多層次、多因素、多主體的動態博弈局面,每一層的形狀和面積會隨之變化,處在競技場核心位置的企業必須隨時做出自己正確的選擇,以防止被淘汰的命運,而且要不斷擴大自己的空間〔圖中央蘭色局部的面積〕。圖2

對于參與國際化經營的企業來講,案例研究的結果提醒了:無論是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還是企業家的遠見卓識,中國成功的跨國企業都具有跨國經營的戰略規劃,而且隨著對目標市場的了解、市場和政策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和更加明晰。由此,企業設定了戰略目標函數,包含一系列相關的指標,而不只是利潤最大化、本錢最小化,規模最大化、增長速度最大化這類單一的目標。這樣就容許企業實行階段化的策略,針對目標市場和競爭對手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行動,同時,企業在跨國經營環境里不斷成長,和競爭對手的比照力量也在不斷調整,形成跨國經營活動過程與外部環境的動態博弈,并進一步調整企業的戰略目標函數,引導企業在全球市場的布局和資源配置,以到達戰略規劃期的整體最優的經營績效。

SHAPE*MERGEFORMAT圖3

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實踐

中國企業“走出去〞,既有直接投資于興旺國家,也有只投資開展中國家或者先投資開展中國家再轉向興旺國家等三種方式。有些企業具備特定的優勢,但多數對外直接投資的企業沒有或者優勢不明顯,“走出去〞以后,有些企業失敗了,但是多數企業得到了開展壯大。投資路徑典型案例企業具備的特定優勢〔本國〕獲取的優勢〔東道國〕成功或失敗的原因直接投資興旺國家康佳〔電器〕低本錢制造美國研發能力和新產品信息貼近新技術發源地,快速推出新產品華立〔電子〕

專利新技術和研發團隊/資源借助并購成熟的國外研發團隊迅速進入新行業萬向〔汽車配件〕低本錢制造國際品牌、專利技術和市場渠道低本錢產品借助強勢品牌和成熟的市場渠道迅速占領市場中集〔機械〕低本錢制造專利技術低本錢制造+專利技術的完美結合創造最大增殖聯想〔電腦〕

品牌、渠道和專利技術借IBM轉型出售之機擴大了國際市場份額和企業知名度華為〔通訊設備〕低本錢制造和局部領先的技術海外研發和前端市場信息收集全球性協同產品開發始終緊跟國際先進技術水平和市場需求堂〔中醫藥〕傳統中醫藥文化優勢和知名品牌海外市場渠道只有依靠海外市場渠道才可能將傳統中藥和文化推向國際市場先進入開展中國家再轉向興旺國家TCL〔電器〕低本錢制造品牌、國際管理團隊、技術錯誤的品牌戰略、不熟悉國際企業經營和興旺國家市場環境使得低本錢制造由優勢變為劣勢海爾〔電器〕低本錢制造,產品快速推出能力,穩固的國市場和營業收入海外經營經歷、技術和打造國際強勢品牌的市場環境依靠優勢,找準利基市場,以利潤換市場,實現由小變大,由弱到強的轉變,打造強勢品牌形象中興〔通訊〕低本錢制造和研發海外市場信息收集低價格獲取海外市場份額海獅〔洗滌設備〕

海外經營經歷和貼近客戶依靠穩定的國市場份額和收益,探索國際化經營之路華源〔紡織〕

以較低的勞動力本錢進入開放的北美市場借北美FTA在勞動力本錢較低的墨西哥建廠生產高利產品,形成了美〔研發、采購〕——墨〔紗線生產〕——加〔印染后整理〕——美〔終端市場〕的完整產業鏈。直接投資開展中國家奇瑞〔汽車〕低本錢制造海外市場時機和較大的利潤空間靠低價格打入國際市場,擴大市場份額吉利〔汽車〕低本錢制造海外市場時機和較大的利潤空間靠低價格打入國際市場,擴大市場份額金城〔摩托車〕成熟的小規模制造技術海外市場時機和較大的利潤空間揚長避短打入競爭對手無視的邊角市場,擴展市場空間其他方式長虹〔電器〕低本錢制造海外市場渠道因合作伙伴選擇不慎導致商務糾紛福耀〔汽車玻璃〕低本錢制造海外市場主渠道和先進技術/管理經歷通過與國際排名前五的同行的合作,分工協作,發揮聯盟優勢實現共贏振華〔港口機械〕低本錢的制造和研發創新能力海外市場時機和較大的利潤空間以較低的價格和優質效勞打入國際市場,成就強勢品牌珠江〔鋼琴〕低本錢的制造技術通過技術提升產品質量,為日益擴大的國市場提供中高檔產品,并進入興旺國家中低檔鋼琴市場格蘭仕〔微波爐〕低本錢制造設備和技術,大批量生產訂單通過大規模制造提供低價格產品,獲取大市場份額國企業走出去的實踐案例說明,無論采取那種跨國經營路徑,企業都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獲取了一些體外資源,如果善加把握,就能為企業帶來新的競爭優勢,特別是表達在較高的產品性能價格比上。現實的做法是國企業需努力保持在低本錢上的優勢,通過對外直接投資獲取先進的技術、及時的市場信息以及適合的利基市場空間,打入國際主流市場,逐步建立強勢的品牌形象。這是戰略開展方向,企業還應該結合行業與自身的實際情況,苦練功,培養跨國經營管理人才和企業文化,才能在國際化戰略實施層面獲得成功。

參考文獻:1.

金碚.競爭力經濟學.經濟,20032.

黎波,王林生.跨國經營理論與戰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3.

薛求知.折衷式的開展和跨國公司理論的動態演進.管理學報,第1卷第1期,2004年7月4.

江小涓,杜玲.國外跨國投資理論研究的最新進展.世界經濟,2001年第6期5.

亞麗.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理論研究綜述.時代經貿,2006年第12期6.

柱軍.“獲得優勢論〞-對外直接投資理論探討.**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2年第2期7.

王志樂.2007走向世界的中國跨國公司.中國經濟,20078.

J.H.Dunning,〞TheElecticParadigm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PastPresentandFuture〞,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EconomicsofBusiness,2(8),20019.

JohnA.Cantwe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