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猴園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1頁
金絲猴園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2頁
金絲猴園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3頁
金絲猴園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4頁
金絲猴園建設項目環評報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6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生態影響類)公示本項目名稱:金絲猴園建設項目建設單位(蓋章):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制1一、建設項目基本情況建設項目名稱金絲猴園建設項目項目代碼無建設單位聯系人聯系方式建設地點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地理坐標經度:103°13′14.19366″,緯度:31°4′35.33727″建設項目行業類別98專業實驗室、研發(試驗)基地用地面積(m2)11333.3(17畝)建設性質(右側,如新建(遷建)□擴建□技術改造建設項目申報情形(右側,如實打√)首次申報項目□不予批準后再次申報項目□超五年重新審核項目□重大變動重新報批項目項目審批(核準/備案)部門(選填)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經濟與發展計劃局項目審批(核準/文號(選填)臥特計投資〔2019〕2號總投資(萬320.0環保投資(萬元)29.6環保投資9.25施工工期12個月是否開工建設否□是:專項評價設置情況設置生態專項評價,理由:項目區位于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涉及《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針對該類項目所列的敏感區。規劃情況無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情況無規劃及規劃環境影響評價符合性分析一、與《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18年版本)符合性分析《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18年版本)第二十四條明確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2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已經建成的設施,其污染物排放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排放標準的,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本項目位于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范圍內,屬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房屋構筑物(圈舍、管理用房、值班室、檢測室)等,以及運動場及籠舍、道路硬化等,均屬于科學實驗、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等活動配套設施建設。另外,項目營運期產生的生活污水、拖布清洗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果樹灌溉,不外排;運動場惡臭通過采取運動場每日定期清掃、綠化吸收等,實現達標排放;金絲猴叫聲和管理人員馴服聲通過采取加強管理、禁止大聲喧嘩、播放音響和喇叭等措施,其排放能滿足《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1類標準要求,達標排放;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金絲猴糞便、金絲猴病死尸體以及廢注射針頭分類清晰,去向明確,也不會對外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18年版本)要求。二、與《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規劃符合性分析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境內,面積約2000km2,是以保護大熊貓等珍稀野生動植物和高山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綜合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林業部調查規劃設計院、臥龍自然保護管理局共同編制完成的《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1998~2010年)》取得了國家林業局以“林計批字〔1998〕21號”文的批復文件。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給臥龍自然保護區帶來了極大損失,一是地震及其次生地質災害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地表生態環境,3大面積植被和森林生態系統被毀損,以大熊貓為主的生物棲息地遭受嚴重破壞;二是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和科研設備在地震中損毀,保護區的日常管理、大熊貓保護和科研工作無法正常開展;三是保護區內的基礎設施受損,缺乏必要的生活和生產保障設施,社區恢復迫在眉睫。災難發生后,從中央到地方,從國際到國內,從政府到社會各界都向守護大熊貓的臥龍人民伸出了援助之手,幫助臥龍順利完成了應急搶險、過渡安置工作。為了科學規劃震后保護區的恢復與發展,盡快恢復保護區的管理和保護工作,提高科研能力,促進保護區的可持續發展,在國家林業局、四川省委省政府及省級相關部門的領導、關心和支持下,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援助下,臥龍自然保護區委托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北京士人景觀與建筑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在對即將到期的《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1998-2010)》修編的基礎上,編纂完成了《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核心區:臥龍自然保護區核心區面積為151567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75.78%。核心區以皮條河沿河公路為界,可分為南北兩個核心區。南面核心區北從木江坪起,經耿達鎮(原耿達鄉)、核桃坪、臥龍鎮、鄧生溝與寶興鎮行政邊界相接為界,西以保護區與蘆山鎮、大邑鎮、崇州鎮的行政邊界為界,南以汶川三江鄉行政邊界為界;北面的核心區南從木江坪起,經耿達鄉、正河、臥龍關溝、銀廠溝、巴朗山埡口至小金鎮界為界,北以理縣界為界,東以汶川草坡鄉界為界。核心區是保護區的主體和核心,是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生態系統以及大熊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區內無人為干擾。該區域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進入,如確因科研需要必須進入核心區時,應事先向保護區管理局提交申請和活動計劃,并經國家林業局或其指定部緩沖區:面積為30735hm2,占保護區總面積的15.37%。緩沖區位于核心區與實驗區之間的過渡地段,對自然環境與自然資源的保護4起到緩沖作用。區內一般只允許從事科學研究及調查觀測活動,禁止經營性生產,也不能開展生態旅游活動。其他活動如因需要必須進入緩沖區時應先向保護區管理局提出申請,并經四川省林業廳主管部門批準方可。要位于省道303沿線約200m范圍內,主要包括王觀山、龍潭溝、上河壩、梅子坪、黃家溝、川北營、銀廠溝、鄧生等地,以及附近的居民點。實驗區是保護區內人為活動相對頻繁的區域,是保護區與社區聯系的紐帶。實驗區可以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開展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游、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及其他有益于資源合理利用的活動,充分發揮保護區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但要強調,保護區內開展的所有活動必須要經過主管部門的批準,其中大型建設類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避免對保護區帶來不利影響。根據《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的要求,在保護區內劃定了禁止建設區域和協調發展區域:禁止建設區域:禁止建設區域包括功能區劃分的核心區和緩沖區,是以拯救瀕危物種、保護野生自然資源為目的。該區域是野生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也是臥龍特別行政區的重點保護區域。緩沖區的核桃坪、五一棚、牛頭山、巴郎山等區域是大熊貓活動的邊緣區域,該區域只允許從事科學研究及調查觀測活動,同時只允許部分地區有限度地開展科普旅游。協調發展區:協調發展區域嚴格控制在臥龍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范圍內,以持續、合理利用自然經濟資源、發展經濟為目的。在本區內可開展自然經濟資源綜合經營利用及生態旅游、科普宣傳教育活動。本項目位于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屬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劃定的實驗區。“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5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要求。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房屋構筑物(圈舍、管理用房、值班室、檢測室)等,以及運動場及籠舍、道路硬化等,不涉及生產設施。另外,本項目營運期污染物主要是生活污水、拖布清洗廢水、運動場惡臭、金絲猴叫聲和管理人員馴服聲、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金絲猴糞便、金絲猴病死尸體以及廢注射針頭等。其中,生活污水、拖布清洗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果樹灌溉,不外排;運動場惡臭通過采取運動場每日定期清掃、綠化吸收等,實現達標排放;金絲猴叫聲和管理人員馴服聲通過采取加強管理、禁止大聲喧嘩、播放音響和喇叭等措施,其排放能滿足《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1類標準要求,達標排放;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金絲猴糞便、金絲猴病死尸體以及廢注射針頭分類清晰,去向明確,也不會對外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實驗區可以在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開展科學實驗、教學實習、參觀考察、旅游、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及其他有益于資源合理利用的活動,充分發揮保護區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本項目建設金絲猴國家科學研究所需的配套設施,其屬于科學實驗、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等活動配套設施建設,從而來研究其生活習性、種群狀況,為該物種遷地保護和人工繁殖打下基礎。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相關規劃要求。三、與《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50號)符合性分析根據《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50號)第三條“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應當經國家林業局審查批準”要求:本項目選址于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范圍內,屬于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范圍。2018年7月9日國家林業和草原保護司出具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野6生動植物保護與自然保護區管理司關于<同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開展綠尾虹雉和川金絲猴人工繁育研究的復函>》(文號:護動函〔2018〕118號),同意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開展金絲猴人工繁殖研究工程,為促進相關瀕危物種保護提供技術支撐。根據《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50號)第四條“嚴格限制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必須修筑設施的,應當嚴格控制建設區域、面積和方式,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生態環境,確保不對主要保護對象產生重大影響,確保不改變自然生態系統基本特征和結構完整性,最大限度減少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不利影響;禁止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以下設施:光伏發電、風力發電、火力發電等項目的設施;高爾夫球場開發、房地產開發、會所建設等項目的設施;社會資金進行商業性探礦勘查,以及不屬于國家緊缺礦種資源的基礎地質調查和礦產公益性遠景調查的設施;污染環境、破壞自然資源或者自然景觀的設施”要求: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工作,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其建設內容包括房屋構筑物(圈舍、管理用房、值班室、檢測室)等,以及運動場及籠舍、道路硬化等,均屬于科學實驗、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等活動配套設施建設,不含有禁止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修筑的設施。此外,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委托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編制完成了《金絲猴園建設項目對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物多樣性影響評價報告》,由報告結論可知:本項目建設不會對保護區主要景觀格局造成破壞,不會對原有景觀的美學價值產生負面影響,反而起到積極正面的影響;不會對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的數量或面積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也不會對主要保護對象繁殖場所、重要棲息地和主要分布區域生境產生較大負面影響;不會對國家級或省級保護物種、區域或保護區特有物種構成嚴重威脅,也不會導致這些物種在本自然保護區內種群數量低于最小生存種群數量;不會對特有種、保護種等重要物種食物網(鏈)結構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也不會導致重要物種瀕7危或者涉及的自然保護區消失;不會對特有種、保護種等重要物種遷移、散布、繁衍產生嚴重負面影響,也不會導致重要物種瀕危或者涉及的自然保護區消失;不會導致病蟲害或疫病大規模爆發;導致外來物種或者有害生物入侵的可能性極低且可控,不會對本土物種造成嚴重威脅。因此,本項目的建設滿足符合《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50號)相關要求。四、與《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規劃》的符合性分析本項目位于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范圍內,屬于《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規劃》劃定的外圍保護區。根據《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規劃》第功能區管理應遵循的原則:外圍保護區保護區——位于遺產地之外,但多數地區仍位于風景區之內,其主題依然是保護:①禁止打獵、墾荒等活動;②對森林資源的利用必須建立可持續的機制;③坡度25°以上的耕地應按照現行政策的要求退耕還林;④禁止新建對環境有害的工業和采礦區,已有的要分期關閉,經環評論證允許在一定期限內繼續保留的工廠與礦山,應實行嚴格的環境監測管理;⑤新的大中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必須進行嚴格的環境評價;⑥開展旅游時應控制游客人數,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⑦以當地物種對農業與工礦跡地進行生態重建。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房屋構筑物(圈舍、管理用房、值班室、檢測室)等,以及運動場及籠舍、道路硬化等,均屬于科學實驗、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等活動配套設施建設,符合《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規劃》提出的“功能區管理應遵循的原則”要求。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規劃》。其他符合一、與《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2019修改版)、8性分析《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的符合性分析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2019修改版),本項目屬于“N7713、野生動物保護”。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 (2019年本),本項目屬于“鼓勵類、農林業”中“第35小項、珍稀瀕危護工程”。根據《限制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2012年本),本項目的建設不屬于限制用地、禁止用地項目范圍。2019年3月5日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經濟與發展計劃局為本項目出具了《關于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金絲猴園建設項目立項的批復》(文號:臥特計投資〔2019〕2號),同意項目開展前期工作。二、與“三線一單”的符合性分析本項目與《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方案》(川府發〔2018〕24號)的符合性對照表如下表所示:表1-1與“三線一單”符合性對照分析表符合性分析符合性生態保護紅線根據《關于印發四川省生態保護紅線方案的通知》(川府發〔2018〕24號),本項目不在劃定的生態紅線范圍內符合資源利用上線本項目占地面積為11333.3m2(17畝),為2004年7月12日原汶川縣國土局劃撥用地。本項目不新增占地,占地全部位于保護區實驗區,占保護區總面積的0.00057%,項目建設對保護區土地資源影響較小符合環境質量底線①環境空氣:根據《2020年阿壩州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0年,全州13個縣(市)環境空氣質量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上升0.3個百分點。13個縣(市)中汶川縣、茂縣優良天同時,SO2、NO2、PM10、PM2.5、CO、O3各污染物濃度均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中一級標準,表明項目區域為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區②地表水環境:根據《2020年阿壩州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0年,全州32個河流監測斷面,包括5個國控斷面、2個省控斷面、25個縣控斷面,均達標。其中Ⅰ類斷面4個,占12.5%,Ⅱ類斷面28個,占87.5%。2020年,全州岷江、嘉陵江、黃河3大水系水質總體保持優。其中,黃河水系:水質狀況優,達標率為100%,3個斷面均達到Ⅱ類水質,同比水質無明顯變化;岷江水系:水質狀況優,達標率為100%,22個斷面中,2個斷面達到Ⅰ類水質,占9.1%,20個斷面達到Ⅱ類水質,占90.9%。同比水質無明顯變化;嘉陵江水系:水質狀況優,達標率為100%,7個斷面中,2個斷面達到Ⅰ符合9,同比水質無明顯變化③聲環境:通過實測數據,各監測點噪聲監測結果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說明區域聲環境質量狀況良好負面清單根據《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2013年修正),本項目屬于鼓勵類項目。本項目作為科研設施配套建設項目,未列入《四川省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第一批)(試行)》、《四川省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第二批)(試行)》符合〕24號)相關要求。三、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環境評價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三線一單”編制文本(階段成果)》符合性分析本項目與《長江經濟帶戰略環境評價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三線一單”編制文本(階段成果)》符合性分析如下:1、生態保護紅線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不屬于生態優先保護區,屬于生態保護紅線其他生態空間。項項目位置圖1-1項目與阿壩州生態保護紅線位置關系圖管控要求:法定保護地對劃入一般生態空間的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等有既有管理條例、規定、辦法的法定自然保護地,其空間布局約束管控要求按現行法律法規執行。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房屋構筑物(圈舍、管理用房、值班室、檢測室)等,以及運動場及籠舍、道路硬化等,不涉及生產設施。另外,本項目營運期污染物主要是生活污水、拖布清洗廢水、運動場惡臭、金絲猴叫聲和管理人員馴服聲、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金絲猴糞便、金絲猴病死尸體以及廢注射針頭等。其中,生活污水、拖布清洗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果樹灌溉,不外排;運動場惡臭通過采取運動場每日定期清掃、綠化吸收等,實現達標排放;金絲猴叫聲和管理人員馴服聲通過采取加強管理、禁止大聲喧嘩、播放音響和喇叭等措施,其排放能滿足《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1類標準要求,達標排放;廢包裝材料、生活垃圾、金絲猴糞便、金絲猴病死尸體以及廢注射針頭分類清晰,去向明確,也不會對外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本項目建設符合生態保護紅線要求。2、環境質量底線(1)水環境質量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不屬于生態優先保護區,屬于水環境質量其他生態空間。項項目位置圖1-2項目與阿壩州水環境功能分區位置關系圖管控要求:嚴格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要求執行自然保護區管理相關規定,法律法規明確禁止的生產開發活動一律禁止,法律無明確規定的,以自然保護區保護為核心,慎重布局,減少人類活動干擾。本項目位于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范圍內,屬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項目的建設符合《四川省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2018年版本)、《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2008~2020年)》、《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修筑設施審批管理暫行辦法》(國家林業局令第50號)、《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自然遺產保護規劃》等相關法律法規。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房屋構筑物(圈舍、管理用房、值班室、檢測室)等,以及運動場及籠舍、道路硬化等,均屬于科學實驗、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等活動配套設施建設。同時,項目的廢水、廢氣、噪聲等經采取治理措施后,實現達標排放。固體廢物分類清晰,去向明確,也不會對外環境產生二次污染。因此,本項目符合“三線一單”(階段性成果)水環境分區管控要求。(2)大氣環境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本項目位于大氣環境一般管控區。項項目位置圖1-3項目與阿壩州大氣環境管控分區位置關系圖管控要求:減少工業化、城鎮化對大氣環境的影響,嚴格執行國家、省、市下達的相關大氣污染防治要求。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不屬于大氣高污染排放項目。同時,本項目營運期的廢氣污染物主要為運動場惡臭,通過采取運動場每日定期清掃、綠化吸收等,實現達標排放。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阿壩州“三線一單”(階段性成果)大氣管控要求。(3)土壤環境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本項目屬于土壤環境一般管控區。項項目位置圖1-4項目與阿壩州土壤環境管控分區位置關系圖管控要求: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和土壤污染防治需要,科學布局產業;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四川省工作方案》等相關要求,加強林地、園地和未利用地的土壤環境管理。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項目通過采取重點防滲、一般防滲措施,滿足土壤污染防治要求。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阿壩州“三線一單”(階段性成果)土壤管控要求。3、資源利用上線及自然資源開發分區(1)水資源利用上線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本項目位于水資源一般管控區。圖1-5項目與阿壩州水資源利用上線控制分區的位置關系圖管控要求:為支撐阿壩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管控:①針對水電開發引起的水生態問題,實施生態修(恢)復,保障河流生態用水需求,維持河流健康。②加大水環境保護力度,確保水功能區水質穩定達標。③加快推進灌溉供水、生活供水工程建設,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根據阿壩州水資源利用上線管控區劃結果,以及阿壩州十三五規劃中提到“低碳州建設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與低碳州建設相適應的指標監測體系基本建立。能源、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建設用地有效控制,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46”,可以看出阿壩州13個區縣均屬于水資源利用上線管控的一般管控區。對結果分析發現,目前阿壩州各區縣用水總量都在控制指標范圍內,未出現超載現象,因此水資源總量不是各區縣發展的限制因素;從用水效率指標來看,萬元GDP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都比2015年有較大的下降,按現在用水要求,應該是能夠達到2020年的控制目標;當前各區縣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2017年的控制指標,下一步仍需在阿壩州各區縣發展農業節水灌溉,完成大型灌區和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規劃任務,進而提升灌溉水利用系數。嚴格水資源管理,建立實施水工程水資源調度管理制度,落實下泄生態流量等生態保護措施,建設下泄生態流量視頻監控系統,依法依規處置小水電開發問題。實施濕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完善濕地保護網絡,加強濕地自然保護區、城市濕地公園和濕地保護小區建設管理,開展退養還灘、生態補水,穩定和擴大濕地面積。落實建設項目水土保持“三同時”制度,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力度。加強河湖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水土保持林、水源涵養林建設。開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提高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水體凈化調節功能。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保護優先、預防為主,堅持水環境質量底線和水資源利用上限,將水環境承載能力作為流域管控要求,以水定城、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完善流域空間準入、產業準入和環境準入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準入標準,推動流域產業優化布局。科學劃定岸線功能分區邊界,嚴格分區管理和用途管制。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根據核算,營運期的用水量約為10338.0m3/a,用水水源為市政管網供水,用水量和用水來源有保障。同時,本項目建成后,要求建設單位節約用水。因此,本項目的建設符合“三線一單”(階段性成果)水資源利用上線管控要求。(2)土地資源利用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本項目位于土地資源利用一般管控區。項項目位置圖1-6項目與阿壩州土地資源利用上線管控分區位置關系圖(3)其他自然資源利用上線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本項目位于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的一般管控區。項項目位置圖1-7項目與阿壩州其他自然資源利用上線管控分區位置關系圖4、環境管控單元及分類管控本項目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根據“三線一單”(階段成果),本項目位于一般管控單元。項項目位置圖1-8項目與阿壩州綜合環境管控單元分布的位置關系圖阿壩州一般管控類環境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如下表所示:表1-2阿壩州一般管控類環境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行政區劃環境要素管控區情況區域特點環境準入清單省市縣ZH51322130001 (煤炭)資管控區1、本單元為汶川縣除優先保護單元和重點管控單元以外的其他區域。2、單元內包含工業園區七盤溝綠色加工點綠色生態加工點位,散居村域;3、單元內主要禁止開發建設活動的要求:七盤溝綠色生態加工點位禁止發展屠宰項目,禁止引入惡臭、大氣污染突出等對周邊居住用地商業用企業;中壩甜櫻桃加工點位禁止除農副產品加工及相關產業以外的產業;映秀綠色生態加工點位禁止發展河流為岷江干流屠宰項目,禁止引入惡臭、大氣污染突出等對周邊居住用地商業用地業;中藥飲片加工企業所采用保護類動植物藥用部位須來源于人工種、養殖原料本項目主要是從事金絲猴的人工繁育研究,屬于國家科學研究項目,不屬于大氣污染突出項目,也不屬于保護區內禁止開發的項目。因此,本項目不屬于阿壩州一般管控類環境管控單元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內項目。綜上所述,本項目的建設符合《長江經濟帶戰略環境評價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三線一單”編制文本(階段成果)》相關要求。20二、建設內容地理位置項目建設地點為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屬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項目組成及規模一、項目概況項目名稱:金絲猴園建設項目;項目性質:新建;項目投資:總投資320.0萬元,資金來源為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2019年預算自有經費300萬元,川金絲猴致危機理及解危技術研究項目場館設計等前期費用20.0萬元;建設單位: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研究內容:本項目建設金絲猴國家科學研究所需的配套設施,其屬于科學實驗、野生動植物的繁殖馴化等活動配套設施建設,從而來研究其生活習性、種群狀況,為該物種遷地保護和人工繁殖打下基礎;研究規模:根據建設單位資料,本項目共引進7只金絲猴。二、建設規模本項目為新建項目,所有建設內容均未開工建設。本項目分三期建設,一期建設育成區內川金絲猴籠舍、引入隔離區、辦公區,還包括1號道路、水電、部分鋪裝和綠化工程及相關設施。二期建設管理繁育區、育成區,還包括觀察平臺、部分鋪裝和綠化工程及相關設施。三期主要建設周轉籠舍、野性場地籠舍,還包括2號道路。根據以上建設內容,本項目其建設內容可大致分為建筑設施、植物配置、隔障設施、豐容設施、道路建設等部分,具體有:表2-1本項目建設內容匯總表序號建設內容1建筑設施建筑面積6702.0m2,包括內舍、運動場、檢測室、獸醫室、辦公區等2道路設施道路分為機動車道和步行道兩級道路,機動車道長60.m,寬3植物配置在運動場、隔離區、公共管理區配置植物,綠化種植總面積3.35畝,種植常綠喬木44株,落葉喬木26株,亞喬木及灌木1370株(或叢),竹類1289株,草本95株(或叢),合計2824株(或叢)4隔障設施分為一級隔障、二級隔障兩種類型,一級隔障設施包括引入21隔離網籠、育成區網籠、繁育及育幼網籠和野性場地網籠4大類型。二級隔障設施是在場地周圍和場地懸崖上側設置電mm場地周邊電網長約270m,面積405m2;懸崖上側電網長約5豐容設施共設置5種豐容設計,分為環境豐容、食物豐容、感知豐容、認知豐容、社群豐容具體為:本項目主體工程面積為6702.0m2,包括內舍、運動場、檢測室、獸醫室、辦公區等。具體的建筑設施如下表所示:表2-2建筑設施建設統計表分區功能建筑面積2m數量(個)總面建設周期引入隔離區(檢測獸醫)隔離籠舍21242一期運動場502檢測獸醫室獸醫室20120檢測室30130管理用房(含衛生1管理區辦公區監控室(含值班室)20120辦公接待30130衛生間1供電房1觀察平臺1繁育區繁殖場與育幼籠舍214二期運動場204育幼間20240育成區川金絲猴503運動場3003900滇金絲猴502運動場30713073001300黔金絲猴502運動場3002600周轉籠舍50150三期運動場3001300野性場地運動場339013390合計5388406702同時,道路分為機動車道和步行道兩級道路,機動車道長60.m,寬物配置本項目植物配置分為運動場、隔離區和公共管理區,其中運動場模22擬金絲猴野外生存環境,根據金絲猴自然棲息地的植被類型,營造高低錯落、常綠落葉兼有的活動空間;隔離區保留現狀灌草,補種對金絲猴無害的且不是金絲猴喜食的亞喬木和灌木;公共管理區植被配置以培育大樹為主要目標,突出地域植被特色,營造近自然森林景觀。(1)植物選擇本項目各區域詳細的植物選擇如下表所示:表2-3各區域詳細的植物選擇表植被類型運動場隔離區公共管理區喬木//麥吊云杉、青岡、中華木荷、鐵杉、金錢槭、高山櫟、珙桐、野核桃灌木四川杜鵑、野迎春、大葉黃楊、野茉莉、高粱泡、川康栒子、迎春花栒子、迎春花常春藤竹類//缺苞箭竹草木金瘡小草、芭蕉、蒲公英、黃花菜、車前/紅薯葉(2)苗木規格本項目各樹種苗木規格表如下表所示:表2-4各樹種苗木規格表植物類型序號中文名拉丁名規格常綠喬木G1麥吊云杉Piceabrachytyla高≥3.0m,冠幅≥1.5mG2青岡Cyclobalanopsisglauca.0m,冠幅≥3.0mG3中華木荷Schimasinensis高≥5.0m,冠幅≥3.0mG4高山櫟Quercussemicarpifolia高≥5.0m,冠幅≥3.0m落葉喬木G5金錢槭Dipteroniasinensis胸徑≥7cm,冠幅≥2.5mG6珙桐Davidiainvolucrata胸徑≥5cm,冠幅≥2.5mG7野核桃Juglanscathayensis胸徑≥4cm,冠幅≥2.0m亞喬木和灌木G1野茉莉StyraxjaponicusG2四川杜鵑RhododendronsutchuenenseG3野迎春JasminummesnyiG4高粱泡RubuslambertianusG5大葉黃楊BuxusmegistophyllaG6川康栒子CotoneasterambiguusG7迎春花JasminumnudiflorumG8常春藤Hederanepalensis叢竹類Z1缺苞箭竹Fargesiadenudata草木C1芭蕉MusabasjooC2黃花菜Hemerocalliscitrina叢C3紅薯葉Ipomoeabatatas叢C4金瘡小草Ajugadecumbens種子C5蒲公英Taraxacummongolicum23C6車前Plantagoasiatica(3)苗木統計.35畝(約為2233.3m2),種植常綠喬木44株,落葉喬木26株,亞喬木及灌木1370株(或叢),竹類1289株,草本95株(或叢),合計2824株(或叢)。表2-5苗木統計表植物類型序號名稱規格數量單位喬木Q1麥吊云杉高≥3.0m,冠幅≥1.5m株Q2青岡.0m,冠幅≥3.0m7株Q3中華木荷高≥5.0m,冠幅≥3.0m20株Q4高山櫪高≥5.0m,冠幅≥3.0m6株Q5金錢槭胸徑≥7cm,冠幅≥2.5m株Q6珙桐胸徑≥5cm,冠幅≥2.5m6株Q7野核桃胸徑≥4cm,冠幅≥2.0m4株小計70株灌木G1野茉莉株G2四川杜鵑77株G3野迎春255株G5大葉黃楊株G6川康栒子株G7迎春花636株G8常春藤叢20叢小計1370株/叢竹類Z1缺苞箭竹株小計1289株草本C1芭蕉35株C2黃花菜叢叢C3紅薯葉叢50叢小計95株/叢、隔障設施本項目隔障設施分為一級隔障、二級隔障兩種類型,其中一級隔障設施是防止金絲猴逃逸或豹、豺、狼、鷹、鷲等金絲猴的天敵動物進入,采用鍍鋅金屬網。二級隔障是限制隔離外部人員以及金絲猴天敵,采用電網等方式,在場地周邊和野性場地頂網懸崖側設置。(1)一級隔障——網籠一級隔障設施包括引入隔離網籠、育成區網籠、繁育及育幼網籠和野性場地網籠4大類型。網籠均采用鍍鋅金屬網材質,顏色為黑色。網籠采用直徑為3mm的繩徑,4cm×4cm的孔距。①引入隔離網籠為矩形,規格為8m×6.25m×6m,單體占地面積為2450m2。②育成區網籠包含3種類型,單體占地面積為300m2。其中規格為30m×10m×8m或20m×15m×8m或300m2×8m。m0m2。④野性場地網籠包含2種類型,其中周轉運動場網籠為矩形,規格為30m×10m×8m,單體占地面積300m2;野性運動場網籠為多邊形 (3312m2×12m),單體占地面積為3312m2。(2)二級隔障——電網二級隔障設施是在場地周圍和場地懸崖上側設置電網。電網高1.5m,總長度約500m,總面積約750m2。其中,場地周邊電網長約270m,面表2-6隔障設施設計匯總表障級別名稱建設期一級引入隔離網籠A8*6.25*6501一期川金絲猴育成網籠B20*15*83001300一期C30*10*83002600一期滇金絲猴育成網籠D多邊形3001300二期B20*15*83001300二期黔金絲猴育成網籠B20*15*83002600二期繁育及育幼網籠E5*4*6204二期周轉運動場網籠C30*10*83001300三期野性運動場網籠F多邊形340013400三期小計52705980二級場地周圍電網G270*1.54051405一期野性場地頂網懸崖側電網H230*1.53451345三期小計7502750總計60206730容設施本項目運動場共設置5種豐容設計,分為環境豐容、食物豐容、感知豐容、認知豐容、社群豐容。(1)環境豐容①棲架:在運動場中心位置設置若干高低不同的棲架。育幼運動場棲架高分別為2m和4m;育成運動場棲架高分別為2m、4m和6m;野254m、6m、8m和10m。棲架以去皮帶枝樹木為材料,棲架間以原木、藤條、繩索、吊網等相連通,提升金絲猴在垂直空間的活動時間。藤條以5m為間隔,從籠網頂部垂下。在籠舍內布設另外4處模擬樹木的木質棲架,每個棲架包括3層0.5m2左右的木質平臺,供金絲猴玩耍。②樹洞:育幼和育成每個運動場模擬自然在運動場角落處各設置4~5個樹洞,讓金絲猴在感到害怕或不愿見人時能夠藏身躲避,也可以讓群體中處于弱勢地位的金絲猴有躲避的空間。③原木樁和巖石:在運動場棲架附近各設置若干原木樁和巖石堆,供金絲猴在低處棲息。④植物:運動場模擬金絲猴野外生存環境,根據金絲猴自然棲息地的植被類型,選擇對金絲猴無害的且不是金絲猴喜食的亞喬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營造高低錯落、常綠落葉兼有的活動空間,供金絲猴遮陽、隱藏和玩耍,提高金絲猴活力。本項目植物豐容共有6種類型,共種植灌木660株、草本種子85.44kg,詳見下表所示:表2-7豐容苗木統計表網籠名稱豐容類型植物類型建設期灌木(株)草本(千克)川金絲猴育成網籠A659.68一期B659.68一期C659.68一期滇金絲猴育成網籠D659.68二期B659.68二期黔金絲猴育成網籠B9.36二期繁育及育幼網籠E408二期周轉運動場網籠C659.68三期野性運動場網籠F0三期合計66085.44——(2)食物豐容通過使用不同飼喂方法,提高金絲猴的行為豐富度。模擬金絲猴的野外覓食,將食物分散于籠舍的各個角落,可將食物捆緊懸掛在樹枝上或棲架上,或將食物藏在樹洞里,或制作各式取食器增加其采食難度等,刺激其多種覓食行為的發生,延長進食時間,展示更多自然行為。由于26金絲猴的智商較高,食物豐容的方案和內容需要定期更換,防止金絲猴出現習慣化現象。(3)感知豐容在運動場棲架附近設置小皮球、輪胎、吊床、麻袋、尼龍繩等玩具,提供觸覺豐容;設置鏡子或播放電視和錄像提供視覺豐容;播放自然棲息地中鳥類、昆蟲等其它動物的叫聲,或悠揚的音樂來提供聽覺豐容;適時給予金絲猴適當的湯羹、鹽、糖果等特色食物,提供味覺豐容;放置適量的人工香料提供嗅覺豐容。滿足金絲猴各類感官上的需求,使其保持對周圍事物的感知能力,增加運動量。(4)認知豐容采用取食筒、取食球、益智魔方類、自動飲水器等益智喂食器喂食,鍛煉金絲猴靠自己解決問題。(5)社群豐容模擬金絲猴自然環境下小家庭集群規律,每個籠舍飼養6~7只金絲猴,由1只強健的成年雄猴和5~6只雌猴及幼猴組成,展示金絲猴種內的梳理交流、爭吵和哺育后代等自然行為,減輕金絲猴無聊、冷漠、抑郁甚至自殘行為。時工程本項目臨時工程設置情況如下表所示:(1)施工便道本項目建設區靠近省道303,交通便利,可不單獨設置施工便道。(2)臨時堆場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擬建地地勢相對平坦,不涉及大開挖,僅在合理保留原有地形的基礎上適當營造微地形。因此,本項目施工期不產生挖方、填方,也無棄方產生。故,本項目不設置臨時堆場。(3)施工營地本項目施工隊伍主要是由當地施工隊伍組成,可不單獨設置施工營地。27(4)施工場地本項目不設置機修、汽修設施,施工機械維修均依托臥龍鎮機修廠進行。施工機械、施工材料均放置于項目各施工區域內,不設置集中的機械停放點,且本項目不設置混凝土攪拌站,混凝土均外購的商品混凝。(5)取土/料場本項目不設置取土場、取料場,所需材料均外購于附近市場。三、項目組成由上分析,項目組成及可能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詳見下表所示:表2-8項目組成及可能產生的主要環境問題項目組成可能產生的環境類別功能及規模施工期營運期主體工程建筑設施建筑面積6702.0m2,包括內舍、運動場、檢測室、獸醫室、辦公區等施工廢水、生活污水、施工噪聲、施工揚塵、建筑垃圾、生活垃圾道路設施道路分為機動車道和步行道兩級道路,機動車道長60.m,寬4.0m、步行道長聲植物配置在運動場、隔離區、公共管理區配置植物,綠化種植總面積3.35畝,種植常綠喬木44株,落葉喬木26株,亞喬木及灌木1370株(或叢),竹類1289株,草本95株(或叢),合計2824株(或叢)/設施分為一級隔障、二級隔障兩種類型,一級隔障設施包括引入隔離網籠、育成區網籠、繁育及育幼網籠和野性場地網籠4大類型。二級隔障設施是在場地周圍和網高1.5m,場地周邊電網長約270m,面積405m2;懸崖上側電網長約230m,面積345m2/豐容設施共設置5種豐容設計,分為環境豐容、食物豐容、感知豐容、認知豐容、社群豐容/公用工程供水由市政給水管網統一供給//供電由市政供電管網統一供給//排水新建排水系統,采用雨污分流制//環保工程污水處理新建1個化糞池,容積10.0m3//工程施工便道本項目建設區靠近省道303,交通便利,可不單獨設置施工便道///根據現場踏勘,本項目擬建地地勢相對///28堆場平坦,不涉及大開挖,僅在合理保留原有地形的基礎上適當營造微地形。因此,本項目施工期不產生挖方、填方,也無棄方產生,故項目不設置臨時堆場施工營地本項目施工隊伍主要是由當地施工隊伍組成,可不單獨設置施工營地///施工場地本項目不設置機修、汽修設施,施工機械維修均依托臥龍鎮機修廠進行。施工機械、施工材料均放置于項目各施工區域內,不設置集中的機械停放點,且本項目不設置混凝土攪拌站,混凝土均外購的商品混凝土///取土/料場本項目不設置取土場、取料場,所需材料均外購于附近市場///拆遷安置工程本項目不涉及工程拆遷及環保拆遷安置工程///四、主要原輔材料及能源消耗本項目施工期原輔材料消耗主要是混凝土、鋼筋、鋼材等,本項目區域內交通發達,管材、鋼筋、混凝土等材料可就近購買。本項目全部使用商品混凝土,不設置混凝土攪拌站。本項目營運期無產品輸出,且檢測室不涉及檢測藥品,獸醫室不涉及醫療藥品,即本項目原輔材料消耗為金絲猴飼養飼料、建筑設施消毒用品等。具體有:表2-9本項目營運期原輔材料消耗情況一覽表序號名稱年消耗量備注1飼料預計每只金絲猴每天進食50g飼料,均為外購的成品飼料284消毒劑100瓶①進出通道先采用拖布清潔后,再用84消毒噴霧劑消;②內舍、檢測室、獸醫室等先使用拖布清潔后,再使用84消毒噴霧劑噴霧消毒;③84消毒噴霧劑的規格為450ml/瓶,其消毒頻率為2次/d備注:①本項目檢測室主要用于金絲猴致病、致死等機理檢測,檢測方法為視檢,不涉及檢測設備和化學藥品,也不涉及檢測廢水和廢液、檢測廢氣、檢測固廢等。②獸醫室主要用于致病的金絲猴藥物注射,其注射所需的藥品和注射材料均現購,主要購置于當地的獸醫院,不在本項目獸醫室內存放。29網力消耗網(1)工程用電:沿線有國家電網通過,工程用電可從相鄰道路接入。(2)施工及生活用水:本項目施工用水及生活用水取自市政供水管。3、機械修配條件本項目距臥龍鎮場鎮均較近,場鎮具備一定的機械設備修配能力,故不單獨設置車輛及機械修理點。工通訊本項目對外通信利用已建成的對外通信設施,場內通訊可采用無線通訊方式。輸本項目區域內建成有303省道、林區道路等,場鎮道路建設完善,整個工程對外交通較為方便。五、公用工程本項目擬建地位于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的用地范圍內,區域內已建成有完善的市政給水系統、供電系統,供水和供電可接入已建的市政系統。結合項目實際情況,本項目建成后勞動定員25人,且本項目建成后不對游客開放,不涉及游客生活用水。因此,本項目營運期的用水環節及用水情況介紹如下:(1)動物用水:本項目不需要對金絲猴進行清潔,其動物用水主要為金絲猴飲水和拖布清潔用水。根據建設單位資料,金絲猴飲水量為0.4m3/d,合為146.0m3/a。同時,內舍、檢測室、獸醫室等先采用拖布清洗,然后再使用84消毒噴霧劑消毒。根據建設單位資料,拖布清潔頻率md,合為161.0m3/a。用水水源為市政自來水。(2)生活用水:本項目建成后勞動定員25人,項目不設置食堂和住宿。用水量按0.15m3/(人·d)計算,則生活用水量約為3.75m3/d,301125.0m3/a。用水水源為市政自來水。(3)基礎設施用水:本項目基礎設施用水主要為道路、綠地噴灑用水,其用水量按0.01m3/(m2·d)進行核算。本項目道路硬化面積240.0m2、種植植物面積2233.3m2,合計約為2473.3m2,則本項目基礎設施用水量m/d,合為9052.0m3/a。用水水源為市政自來水。因此,本項目用水量為29.0m3/d,10338.0m3/a。結合項目實際請,本項目排水主要為生活污水、拖布清潔廢水,具體的排水情況如下:(1)生活污水:排污系數取0.8,則生活污水量約為3.0m3/d,(2)拖布清潔廢水:排污系數取0.8,則拖布清洗廢水量約0.04m3/d,因此,本項目排水量為3.04m3/d,912.0m3/a。本項目用水環節、用水情況及排水情況如下表所示:表2-10項目用水、排水情況表(單位:m3)用水類型項目數量用水量排水系數損耗量排水量水量年用水量量年排水量動物用水金絲猴飲水7只0.4146.0////等拖布清潔用水/0.0500.83.00.040生活用水25人3.751125.00.8225.03.0900.0基礎設施用水噴灑用水2473.3m224.89052.009052.000合計29.010338.0/9426.03.04912.0備注:由于金絲猴飲水產生的尿液隨糞便一起排出,故本次評價不單獨計算金絲猴產生的尿液,將其納入固廢中的動物糞便中進行計算。本項目用水平衡圖詳見下圖所示:31圖2-1項目水平衡圖六、工程占地本項目擬建地位于四川省汶川臥龍鎮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內,用地位于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不涉及核心區和緩沖區。本項目占地屬于核桃坪野化培訓基地用地范圍內,占地類型為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劃撥用地,不新增占地。同時項目占地類型為永久占地,不涉及臨時占地,且永久性占地面積合計11333.3m2 (17畝)。七、勞動定員與工作制度本項目建成后,金絲猴園不對游客開放,僅用于國家科學研究。建成后,勞動定員25人,主要為管理人員和辦公人員。工作制度為:年工作300天,采用8小時單班工作制。總平面及現場布置一、項目總平面布置及合理性分析1、項目總平面布置本項目整體上呈多邊形,分三期建設,一期位于地塊南側、二期位于地塊北側、三期位于地塊東側。一期:自北向南設置有川金絲猴運動場、引入隔離內舍、引入隔離運動場、值班室、獸醫室、檢測室、辦公區等;二期:自北向南設置有黔金絲猴運動場、黔金絲猴內舍、滇金絲猴內舍、滇金絲猴運動場、育幼運動場、育幼內舍、繁殖場內舍、繁殖場運動場、育幼間、辦公室等;三期:主要為周轉籠舍、周轉運動場等。322、平面布置合理性分析從整體上看,本項目沿省道303呈多邊形建設。項目區地塊分為三部分,最北側為二期范圍,西南角為一期范圍,東南側為三期范圍。從平面布置上看,運動場和內舍搭配分布,主要集中在東側和北側,靠近現有人工植被,噪聲較小,有利于模擬金絲猴的原生環境和休憩。同時,獸醫室、檢測室位于一期范圍內,靠近東側區域,并設立單獨出入口,最大程度防止疫病蔓延。因此,從環保角度上看,本項目平面布置合理。二、施工布置情況本項目施工期不設置施工便道、臨時堆場、施工營地、施工場地、取土/料場。本項目施工過程中,施工機械和施工材料均放置于施工區域內,位于三期用地,便于分期施工。施工方案一、建設周期二、施工方案本項目建筑設施包括檢測獸醫室、辦公區、內舍等,建筑工程施工期工序依次是基礎工程、主體工程、裝飾工程等。道路分為機動車道和步行道,均為項目區內的內部道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和青石碎拼鋪裝路面兩種形式,道路全線距離較短,且道路不對外開放。本次道路施工采取全密閉圍擋施工方式,同時由于本項目道路包括水泥混凝土路面和青石碎拼鋪裝路面,其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功能為車行通道,青石碎拼鋪裝路面主要功能為步行通道,且青石碎拼鋪裝路面采用具有防滑性、透水性的青石板鋪裝材料鋪裝即可。因此,本次評價對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藝進行簡述:道路工程施工期工藝流程一般為:定線→機械作業、材料運輸→路基施工→路基防護工程施工→路面工程施工。各單項工程的施工方法不33同,但總體而言,主體工程一般采用機械施工為主,人工施工為輔的施工方法。具體的施工方法如下:(1)路基工程路基施工以機械施工為主,適當輔以人工施工,在路基壓實中注意控制路基填土最佳含水量,確保路基壓實度符合規范要求。防護工程施工與路基施工平行交叉進行,影響路基穩定的防護工程先于路基施工,路塹邊坡防護工程、護面工程滯后于路基施工。①路基清表當施工區松土或空地時,應先清除有機土、種植土、草皮等,清表厚度為30cm,平整后達到要求壓實度。②路基壓實特殊情形時可通過試驗路檢驗或綜合論證,在保證路基強度和穩定性的前提下,適當降低路基壓實度標準(1%~2%)。③填方路基路床(路面結構底面以下0.8m范圍內的路基部分,分上路床(0~0.3m)和下路床(0.3~0.8m)),路床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00mm。填方路基應優先選用級配較好的礫類土、砂類土等粗粒土作為填料,填料最大粒徑應小于150mm。強膨脹土、泥炭、淤泥、有機質土、凍土、易溶鹽超過允許含量的土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數大于26的細粒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當采用細粒土填筑路基時,填料最小強度應符合規范規定。填土高度小于等于8.0m時,路基邊坡坡率為1:1.5;當地面橫坡緩于1:5時,在清除地表草皮、腐殖土后,可直接在天然地面上壓實后填筑路基。當地面橫坡緩于1:5~1:2.5時,原地面應開挖臺階,臺階寬度不宜小于2m,并應設置2%的反向坡,當基巖面上的覆蓋層較薄時,宜先清楚覆蓋層在開挖臺階;當覆蓋層較厚且穩定時,可予保留。④挖方路基坡率根據地質情況確定,一級邊坡坡率取1:1,二級邊坡坡率取:1.5。34⑤路基邊坡路堤:當基底情況良好,邊坡高度小于12m時,路肩以下0~8m邊坡的坡率采用1:1.50,8~12m邊坡的坡率1:1.75,;邊坡高度大于12m小于20m時,路肩以下0~8邊坡的坡率采用1:1.50,8~20m邊坡的坡率采用1:1.75,在變坡點設2m寬平臺。路堤邊坡高度大于20米時,按路基工點進行設計。⑥路塹:土質邊坡應根據邊坡高度、土的濕度、密實度、地下水、地面水的情況、土的成因類型及生成年代、既有人工邊坡及自然邊坡穩定狀況等因素確定。巖石邊坡坡度根據巖性、地質構造、巖石的風化破碎程度、邊坡高度、地下水、地面水及既有人工邊坡及自然邊坡穩定狀況等因素綜合分析確定。邊坡設計應結合地形、地質條件采用靈活的形式,不宜采用單一坡度;塹頂和坡腳選擇貼近自然的流線型孤面過渡。⑦路基支擋防護工程路塹:考慮路基景觀設計及行車視覺影響,一般情況下不考慮設置路塹擋土墻。邊坡優先考慮采用生態防護措施,采用宜生長且美觀的植物進行綠化,盡量減少人工開挖痕跡,最大限度地使道路與自然環境協調。路堤:地面橫坡較陡無法放坡、與既有路并行不等高或受紅線控制地段需設置擋土墻時,一般采用路肩式擋土墻;當填土高度較大,無法采用路肩式擋土墻而又要收坡時,可考慮設置路堤式擋土墻。浸水地區擋土墻按浸水擋土墻設計。(2)路面工程根據設計資料,本項目1號路的路面結構均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面結構采用18cm水泥混凝土面層+15cm5%水泥穩定碎石+20cm天然砂礫;2號路為步行道,采用臺階式步行道,采用青石碎拼鋪裝,踏步高3、植物配置、隔障設施、豐容設施本項目擬建地現狀為人工或自然植被,由于植物配置、隔障設施、豐容設施等,基本上是模擬金絲猴的原生環境而配套建設的設施,在兼35顧安全防護與景觀優美目標的基礎上,以達到尊重金絲猴生活習性的目的。故,該部分施工期主要是先清理擬建地的植被和雜草等,然后再利用現有地勢和植物,或者種植植物,并安裝隔障設施。三、土石方平衡根據設計資料,本項目場地地勢相對平坦,施工過程中不涉及開挖,僅在合理保留原有地形的基礎上,適當營造微地形,因此本項目不涉及挖方、填方以及棄方。其他無36三、生態環境現狀、保護目標及評價標準生態環境現狀本項目位于臥龍鎮,隸屬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為評價工程區域環境質量狀況,本次評價引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生態環境局于2021年6月4日發布的《2020年阿壩州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網址:/abzsthjj/c101927/202106/f7886f677b29455cb4dea47a7c4a234f.shtml)。一、環境空氣質量現狀根據《2020年阿壩州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0年,全州13個縣 (市)環境空氣質量按照《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評價,優良天數率上升0.3個百分點。13個縣(市)中汶川縣、茂縣優良天數比例為99.7%,其余11個縣(市)優良天數比例為100.0%。2020年,全州13個縣(市)城區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為8微克/立方米,范圍為4~13微克/立方米。13個縣(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均達標,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2020年,全州13個縣(市)城區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為8微克/立方米,范圍為4~15微克/立方米。13個縣(市)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均達標,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3、可吸入顆粒物2020年,阿壩州13個縣(市)城區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23微克/立方米,范圍為13~36微克/立方米。13個縣(市)可吸入顆粒物年平均濃度均達標,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2020年,阿壩州13個縣(市)城區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為13微克/立方米,范圍為10~20微克/立方米。13個縣(市)年平均濃度均37達到《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其中,10個縣 (市)細顆粒物年平均濃度達到一級標準,占比為76.9%,3個縣達到2020年,全州13個縣(市)城區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的第90百分位濃度為104微克/立方米,范圍為84~119微克/立方米。13個縣 (市)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的第90百分位濃度均達標。九寨、金川、小金3個縣(市)臭氧日最大8小時平均的第90百分位濃度達到一級76.9%。6、一氧化碳(CO)2020年,全州13個縣(市)城區一氧化碳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濃度為1.0毫克/立方米,范圍為0.6~2.2毫克/立方米。13個縣(市)一氧化碳24小時平均第95百分位濃度均達標,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GB3095-2012)中一級標準,表明項目區域為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區。二、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本項目營運期廢水為生活污水和拖布清洗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果樹灌溉,不外排。根據《2020年阿壩州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20年,全州32個河流監測斷面,包括5個國控斷面、2個省控斷面、25個縣控斷面,均達出境斷面嘉陵江青龍橋(九寨溝縣流入甘肅省)、嘉陵江凍列鄉(若爾蓋縣流入甘肅省)、黃河澤修村(若爾蓋縣流入甘肅省)、岷江映秀 (汶川縣流入成都市)、岷江新格鄉松磯砂石場(小金縣流入甘孜州)和馬爾邦碉王山莊(金川縣流入甘孜州)6個出境斷面均達到Ⅱ類水質,水質達標率100%。2020年,全州岷江、嘉陵江、黃河3大水系水質總體保持優。其38到Ⅱ類水質,同比水質無明顯變化;岷江水系:水質狀況優,達標率為100%,22個到Ⅱ類水質,占7個斷面中,2個斷面達到Ⅰ類水質,占28.6%,5個斷面達到Ⅱ類,占71.4%,同比水質無明顯變化。故項目區域地表水環境質量狀況較好。三、聲環境質量現狀本項目聲環境質量現狀評價采用現場實測法,委托四川省雨燃環境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3月26日~3月27日對項目區域場界四周進行了現場實測。具體的聲環境監測如下:1、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監測頻次目地四周,監測點位、監測項目、監測頻次詳見下表所示:表3-1監測項目表檢測類別檢測點位檢測點位置檢測項目檢測頻次聲環境噪聲各一次2#3#4#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8)相關方法進行監測。本項目噪聲監測結果如下表所示:表3-2噪聲監測結果表檢測點位檢測點位置晝間夜間2021.3.2650432#52453#54444#54442021.3.2752452#54453#53424#524439由上表可知,本項目區域各場界晝間、夜間噪聲檢測均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8)1類標準,說明區域聲環境質量狀況良好。四、生態環境質量現狀本項目設置生態專項評價,根據,生態環境現狀質量現狀引用生態專項評價的現狀調查和評價結果,具體為:評價區域的植被分區為川西高山植被地區—岷江上游植被小區。本區以鐵杉、槭樹、樺木為主要建群種,形成以鐵槭樺為代表的針闊混交林植被帶,主要分布于海拔1600m~2900m地段,其主要特點是第Ⅰ亞層為鐵杉,間有冷杉、麥吊杉、高山松等,林冠不整齊,層次較明顯;第Ⅱ亞層主要以槭樹為構建種,種類有青榨槭、五尖槭、扇葉槭、糙皮樺、白樺等;第Ⅲ亞層為灌木層,常見種類有有箭竹、短穗箭竹、寶興茶藨、紅毛五加、青狹葉、球花溲疏等。草本層種類較少,生長稀疏,以喜陰的種類為主,常見的有云霧苔草、疏穗苔草、莢果蕨、鱗毛蕨等。2、物種多樣性(1)植物①種類評價區域氣候總體屬于亞熱帶濕潤氣候(保護區總體屬川西高山峽谷區氣候),水熱條件優越,植被類型多樣,植被垂直帶譜包括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和針闊混交林帶。據調查統計,評價區域有各類植物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于沒有受到大規模天然林砍伐的影響,自然生態環境得到了良好保護,因此評價區內植物多樣性豐富。從現場調查來看,蕨類植物常見的種類有問荊、鳳尾草、蜈蚣草、毛軸碎米蕨、野雞尾、金星蕨、鐮羽貫眾、抱石蓮等。裸子植物以日本落葉松、云杉、華山松、冷杉、鐵杉、柳杉、水杉、柏木在評價區較為常見,并在一些群落中形成建群種或優勢種。被子植物廣泛出現于評價區的各類生境和群落中,極大地豐富了評價區的植物多樣性,常見的種類有白40樺、紅樺、榿木、汶川柳、青岡、麻櫟、黃連木、女貞、杜鵑等。②保護植物評價區內有II級國家重點保護物種四川紅杉、云杉2種,均為人工栽培樹種,位于保護區實驗區內。(2)動物①種類:影響評價區分布有脊椎動物23目41科93種。其中哺乳齊口裂腹魚、青石爬鮡。評價區內河流主要為皮條河,保護區小型水電站的建立,較大的改變了原有水文條件,魚類產卵場、索餌場和越冬場主要分布于皮條河上游及其支流,項目建設對魚類“三場”分布無影響。角蟾和四川湍蛙。從物種的目級組成看,評價區內兩棲類有有尾目和無尾目兩個種類,其中有尾目占優勢。從區系組成看,小角蟾和四川湍蛙的地理成份是南中國型(S),大齒蟾的地理成份是喜馬拉雅—橫斷山區型(H),它們均屬東洋界。根據調查和訪問,評價區內無國家和省重點保護的兩棲動物。組成看,評價區內兩棲類有有麟目和蛇目兩個種類。按張榮祖(1999)對動物分布型的劃分,評價區內有3種分布型:東洋型(W)、喜馬拉雅—橫斷山區型(H)、南中國型(S)。④鳥類:根據調查、訪問及資料查詢,評價區內有鳥類11目21科55種。按張榮祖(1999)對動物分布型的劃分,評價區內有9種分布型:全北型(C)、古北型(U)、東北型(M)、高地型(P和I)、東洋型(W)、喜馬拉雅—橫斷山區型(H)、南中國型(S)、季風型(E)、廣布型(O)。其中東洋型(W)和廣布型(O)占絕對優勢,其所含物種數占已知分布的鳥類總數的44%。⑤獸類:根據調查、訪問及資料查詢,評價區內有獸類6目12科4128種。從物種的目級組成看,以嚙齒目種類占絕對優勢,其所含物種數占到了該區目前已知有分布的獸類總種數的50%。從科級組成看,該區獸類以鼠科種類占優勢,所占比例為28.57%。按張榮祖(1999)對動物分布型的劃分,評價區內獸類有東洋型(W)、南中國型(S)、古北型(U)、廣布型(O)、喜馬拉雅—橫斷山區型(H)、季風型(E)、中亞型(D)、高地型(P)8種區系型。其中東洋型(W)和喜馬拉雅—橫斷山區型(H)占絕對優勢,其所含物種數占已知分布的鳥類總數的50%。與項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問題本項目為新建項目,目前項目尚未開工建設。根據現場調查,項目區內現狀為人工或自然植被,不存在與本項目有關的原有環境污染問題。生態環境保護一、外環境關系根據現場調查,項目位于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范圍內。項目200m范圍內無居民等環境敏感點,項目區的西側緊鄰省道303,東、南、北側均為自然或人工植被。二、環境保護目標1、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為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環境空氣保護目標本項目場界500m范圍內不涉及環境空氣保護目標。3、地表水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廢水不外排,不涉及受納水體,不涉及地表水環境保護目標。4、聲環境保護目標本項目場界50m范圍內不涉及聲環境保護目標。由上分析,本項目環境保護目標如下表所示:42表3-3環境保護目標表環境保護要素保護目標相對最近距離規模/功能保護級別生態環境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不破壞生態系統完整性為目標,水土流失以不增加土壤侵蝕為標準評價標準一、環境質量標準執行《環境空氣質量標準》限值如下。(GB3095-2012)一級標準,具體標準環境空氣質量標準污染物名稱濃度限定標準值(mg/m3)依據1小時平均8小時平均PM2.5/0.035/《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一級標準PM10/0.05/SO20.05/NO20.20.08/CO4/O3/0.1執行《聲環境質量標準》(GB3096-2008)1類標準。表3-5聲環境質量標準執行標準環境噪聲標準dB(A)晝間55夜間45執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Ⅲ類水域標準。表3-6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序號標準限值單位標準名稱及級(類)別1pH6~9無量綱《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中表1中Ⅲ類標準2CODcr≤20mg/L3BOD5≤44氨氮5總磷≤0.26石油類≤0.057糞大腸菌群個/個/二、排放標準 (DB51/2682-2020)表1標準限值要求。營運期惡臭執行《惡臭污染物放標準》(GB14554-93)表1排放標準。43表3-7《四川省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準》(DB51/2682-2020)標準名稱施工階段污染物名稱無組織排放mg/m3《四川省施工場地揚塵排放標DB682-2020)其他工程階段總懸浮顆粒物(SS)250污染物最高允許排放濃最高允許排放要求無組織排放mg/m3排氣筒高度m排放速率kg/h臭氣濃度20(無量綱)///項目廢水經化糞池處理后,用于果樹灌溉,不外排。廢水參照執行《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21)表1中旱作作物灌溉水質標準,具體標準限值如下:序號污染物單位標準1mg/L2BOD53COD200施工期執行《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營運期執行《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中1類標準,標準限值詳見下表所示:表3-10噪聲排放限值標準(dB(A))晝間夜間《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7055《社會生活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22337-2008)5545一般固廢執行《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