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訓練:鑒賞事物形象_第1頁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訓練:鑒賞事物形象_第2頁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訓練:鑒賞事物形象_第3頁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訓練:鑒賞事物形象_第4頁
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閱讀考點訓練:鑒賞事物形象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小題。題李次云窗竹白居易不用裁為鳴鳳管,不須截作釣魚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題子瞻墨竹黃庭堅眼入毫端寫竹真,枝掀葉舉是精神。因知幻化出無像①,問取人間老斫輪②。【注】①無像:沒有畫像的白紙或白絹。②老斫輪:斫輪老手。《莊子·天道》記載,輪扁是一位斫車輪的巧匠,常年操作,經驗豐富。這兩首詩中,“竹”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2.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小題。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飲啄,飛鳴聲念群。誰憐一片影,相失萬重云。望盡似猶見,哀多如更聞。野鴉無意緒,鳴噪自紛紛。孤雁崔涂幾行歸塞盡,念爾獨何之。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諸云低暗度,關月冷相隨。未必逢矰繳②,孤飛自可疑。【注】①此詩寫于杜甫寓居夔州之時。②矰:短箭。繳:系箭的絲繩。同寫孤雁,塑造的是兩種形象,渲染的情懷有所區別,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沁園春·張路分秋閱劉過萬馬不嘶,一聲寒角,令行柳營。見秋原如掌,槍刀突出,星馳鐵騎①,陣勢縱橫。人在油幢②,戎韜總制③,羽扇從容裘帶輕④。君知否,是山西將種⑤,曾系詩盟。龍蛇⑥紙上飛騰。看落筆四筵風雨驚。使塵沙出塞,封侯萬里,印金如斗,未愜平生。拂拭腰間,吹毛劍⑦在,不斬樓蘭⑧心不平。歸來晚,聽隨軍鼓吹,已帶邊聲。【注】①星馳鐵騎:帶甲的騎兵如流星般奔馳。②油幢:油布帳幕。③戎韜總制:以兵法來部勒指揮。戎韜指的是兵法。④“裘帶輕”句:《晉書·羊祜傳》中記載“西晉羊祜出鎮襄陽,輕裘緩帶,身不披甲”。⑤山西將種:古人認為華山以西之地是出將才之地。⑥龍蛇:喻書法。⑦吹毛劍:鋒利的劍。⑧樓蘭:此指金統治者。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與本詞都寫到“羽扇”,它們在作用上有何不同?請結合詞作簡要分析。4.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完成小題。早發焉耆懷終南別業岑參曉笛別鄉淚,秋冰鳴馬蹄。一身虜云外,萬里胡天西。終日見征戰,連年聞鼓鼙。故山在何處,昨日夢清溪。病馬杜甫乘爾亦已久,天寒關塞深。塵中老盡力,歲晚病傷心。毛骨豈殊眾,馴良猶至今。物微意不淺,感動一沉吟。這兩首詩中,“馬”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請簡要分析。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牡丹韓琮①桃時杏日不爭濃,葉帳成陰始放紅。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名移②蘭杜千年后,貴擅笙歌百醉中。如夢如仙忽零落,暮霞何處綠屏空。[注]①大中十二年(858),韓琮被都將石載順等驅逐并失官。②移:改變。本詩與周敦頤的《愛蓮說》都寫到了牡丹,但牡丹的作用不同,請簡要分析。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送沈亞之歌并序李賀文人沈亞之,元和七年以書不中第,返歸于吳江。吾悲其行,無錢酒以勞,又感沈之勤請,乃歌一解以送之。吳興才人怨春風,桃花滿陌千里紅。紫絲竹斷驄馬小,家住錢塘東復東。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雄光寶礦獻春卿①,煙底驀波乘一葉。春卿拾才白日下,擲置黃金解龍馬。攜笈歸家重入門,勞勞誰是憐君者。吾聞壯夫重心骨,古人三走②無摧摔。請君待旦事長鞭,他日還轅及秋律。【注】①春卿;主管考試的官員。②古人三走:指管仲三次為官,三次被免。詩中前后兩次出現“笈”,各有什么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積雨輞川莊作王維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①。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②。一鷺圖劉羽芳草垂楊蔭碧流,雪衣公子立芳洲。一生清意無人識,獨向斜陽嘆白頭。【注釋】①菑,此泛指農田。②野老:此是詩人自謂。爭席:《莊子?雜篇》記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海鷗相疑:《列子?黃帝篇》記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他把海鷗捉回家,他又到海濱時,海鷗便飛得遠遠的,心術不正破壞了他和海鷗的親密關系。兩詩都有“白鷺”這一意象,但題材不同,寄寓的情感也各異。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房兵曹胡馬①杜甫胡馬大宛名②,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注]①此詩寫于杜甫早年。正值詩人漫游齊越、裘馬清狂的一段時期。②大宛(yuān):西城國名,產良馬。杜甫曾寫詩批評當時的畫馬名家韓干:“干唯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說說杜甫筆下的馬有何特點?請結合全詩賞析。9.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上李邕①李白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時人見我恒殊調,聞余大言皆冷笑。宣父②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注】①李邕,唐代書法家,曾任渝州刺史。李白年輕時游渝州謁見李邕,因不拘俗禮,放言高論,使李邕不悅,對李白頗為怠慢。李白臨別寄贈《上李邕》以抒心志。②宣父,唐朝統治者給孔子的封號。李白筆下的“大鵬”與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其形象和寓意有何不同?請簡要分析。10.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小題。唐多令鄧剡①雨過水明霞②,潮回③岸帶沙。葉聲寒,飛透窗紗。堪恨西風吹世換,更吹我,落天涯。寂寞古豪華,烏衣日又斜。說興亡,燕入誰家?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明月,宿蘆花。【注】①鄧剡(1232-1303),文天祥的同鄉和朋友。此詞是鄧剡羈留建康(今南京)時所寫。②水明霞:彩霞照亮了水面。③潮回:暗用劉禹錫《石頭城》“潮打空城寂寞回”。本詞中“惟有南來無數雁”和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中“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都有“雁”的意象。兩詞中“雁”的意蘊有什么不同,請簡要分析。1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題目。村行杜牧春半南陽西,柔桑過村塢。娉娉垂柳風,點點回塘雨。蓑唱牧牛兒,籬窺茜裙女。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本詩尾聯與孟浩然《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都用了“雞黍”這一意象,請結合詩歌,從結構技巧的角度分析兩者的不同。1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面題目。水調歌頭·過岳陽樓作①張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漢有歸舟。西風千里,送我今夜岳陽樓。日落君山云氣,春到沅湘草木,遠思渺難收。徙倚欄干久,缺月掛簾鉤。雄三楚,吞七澤,隘九州。人間好處,何處更似此樓頭?欲吊沉累②無所,但有漁兒樵子,哀此寫離憂。回首叫虞舜,杜若滿芳洲。【注】①1169年,張孝祥在荊州安撫使任上辭官,本詩作于其歸隱途中。②沉累:指屈原投江。這首詞和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都描寫了“月”的意象。請從描寫手法、營造意境、承載情感等角度,任選兩點,分析兩首詞中“月”這一意象的不同之處。13.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下面題目。小寒食舟中作杜甫佳辰強飲食猶寒,隱幾蕭條戴鹖冠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云白山青萬余里,愁看直北是長安。【注】①鹖冠:傳說為楚隱者鹖冠子所戴之冠。本詩頸聯選取的“蝶”“鷗”兩個意象有何作用?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14.閱讀下面詩歌,完成小題。晚春劉希夷佳人眠洞房,回首見垂楊。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庭陰幕青靄,簾影散紅芳。寄語同心伴,迎春且薄妝。“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是什么意思?詩人為什么要寫“鴛鴦被”“玳瑁床”?15.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后面小題。苦筍陸游藜藿盤中忽眼明①,駢頭脫襁白玉嬰。極知耿介種性別,苦節乃與生俱生。我見魏征殊媚嫵②,約束兒童勿多取。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霄戰風雨。【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飯菜。②唐太宗曾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詩人由苦筍聯想到了魏征,這二者有何相似之處?請簡要分析。16.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六月三日夜聞蟬①白居易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生。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②。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不知池上月,誰撥小船行?【注】①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當時作者在蘇州,因病休假。②東京:指東都洛陽。詩中前后兩次寫到蟬聲,作用卻有所不同,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17.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水龍吟①朱敦儒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云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北客翩然,壯心偏感,年華將暮。念伊嵩舊隱,巢由故友,南柯夢,遽如許!回首妖氛未掃,問人間、英雄何處?奇謀報國,可憐無用,塵昏白羽。鐵鎖橫江,錦帆沖浪,孫郎良苦②。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③,淚流如雨。【注】①本詞寫于金兵南下,作者初離洛陽,由水路南行之時。②孫郎良苦:三國時吳主孫皓聞晉軍沿江來犯,遂以鐵索橫江拒敵,惜為晉人所破。此處暗喻宋為金所迫之局面。③《梁父》:指《梁甫吟》,樂府歌曲。《三國志·諸葛亮傳》載諸葛亮隱居南陽時,好為《梁甫吟》。“淚”是古詩詞中常見的意象,如《雨霖鈴》中的“執手相看淚眼”,《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中的“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請簡析上述兩詞中“淚”的意象與本詞“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中的“淚”的內涵有何不同。18.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歸雁二首(其一)杜甫萬里衡陽雁①,今年又北歸。雙雙瞻②客上,一一背人飛。云里相呼疾,沙邊自宿稀。系書元浪語③,愁寂故山④薇。【注】①衡陽雁:雁是候鳥,秋來南飛,傳說到衡陽為止,不過衡山的回雁峰。②瞻:往上看,往前看。③浪語:妄說,亂說。④故山:家鄉。全詩塑造了大雁怎樣的形象?有何寓意?19.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野菊楊萬里未與騷人當糗糧①,況隨流俗作重陽。政②緣在野有幽色,肯為無人減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黃。花應冷笑東籬族,猶向陶翁覓寵光。【注】①糗糧:干糧。首句典出屈原《離騷》“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頷聯描繪了怎樣的野菊形象?有何作用?2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小題。贈別鄭煉赴襄陽杜甫戎馬交馳際,柴門老病身。把①君詩過日,念此別驚神。地闊峨眉晚,天高峴首②春。為于耆舊③內,試覓姓龐人④。【注】①把:握,執。②峴首:峴首山,在襄陽。③耆舊:年高望重的人。④姓龐人:指龐德公,漢末襄陽高士。詩的頸聯寫到峨眉、峴首兩座山,對表達離情有何作用?請簡要分析。參考答案:1.①白詩借竹寫志,表面寫竹,實際寫人,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精神品質的向往和追求。②黃詩中的畫中之竹形神兼備,展示了蘇軾高超的繪畫技藝,表達了詩人對畫家精深造詣的贊美之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中事物形象的把握能力。白詩是一首詠物詩,題詠的是“窗竹”。白詩寫到“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紛紛雪里看”,意思是只要看到在那冬日嚴寒,千花百草均已凋零之后,唯有窗前的竹子,仍然青翠碧綠;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去看,白茫茫中僅有的綠意,別具一番凌雪傲寒的情調。寫出了窗竹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精神品質。既然是詠物詩,所以詩人借竹寫志,表面寫竹,實際寫人,表達了詩人對高潔孤傲、堅貞不屈精神品質的向往和追求。黃詩是一首題畫詩,是給蘇軾的《墨竹》題的詩。詩中寫到蘇軾畫中的竹子非常地逼真,枝葉掀動非常地富有生機。看到蘇軾畫中的竹子,就會想到那些斫輪的工匠,從而寫出了黃詩中的畫中之竹形神兼備,展示了蘇軾高超的繪畫技藝,表達了詩人對畫家精深造詣的贊美之情。2.①杜詩中的“孤雁”是執著而熱烈的念群之雁,寄托了詩人的孤獨凄涼的羈旅之愁,情感悲中有壯,詩情激切高昂;②崔詩中的“孤雁”是驚魂倉皇的徘徊之雁,表達了詩人漂泊異鄉的羈旅之情和世路險峻的孤凄憂慮,感情壓抑而凄婉。【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形象,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杜詩中,開篇就描寫了一只不飲、不啄,只是一個勁地飛著、叫著,聲音里透出對同伴無比想念的“孤雁”形象。而且這只雁不單是想念,而且還拼命追尋同伴。由此可見,這是一首孤雁念群之歌,展現的是一只離群獨飛、思念同伴的孤獨凄苦、熱烈執著的大雁形象。而聯系詩人身世,這首詠物詩寫于杜甫晚年旅居虁州期間。詩人晚年漂泊異鄉,身體多病,故交零落,處境十分艱難,心中充滿失意之感和哀傷之情。詩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達了亂離漂泊中失群人的痛苦心情,對漂泊生涯的蒼涼感慨;對故鄉親人的思念以及不墜青云之志的高遠精神追求。所以,杜詩中的“孤雁”是執著而熱烈的念群之雁,寄托了詩人的孤獨凄涼的羈旅之愁,情感悲中有壯,詩情激切高昂崔詩中,“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遲”描繪了孤雁獨自飛翔,孤苦無依的凄涼情狀。孤雁的悲戚之態不由不引發詩人的同情。而詩人同情失群的孤雁,其實是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借此以喻詩人自己孤棲憂慮的羈旅之情。詩人本是江南人,一生中常在巴、蜀、湘、鄂、秦、隴一帶作客,多天涯羈旅之思。此刻想是站在驛樓上,極目遠望:只見天穹之下,幾行鴻雁,展翅飛行,向北而去。漸漸地,群雁不見了,只留下一只孤雁,在低空盤旋。而詩篇的最后兩句,寫了詩人的良好愿望和矛盾心情。“未必逢矰繳,孤飛自可疑”,是說孤雁未必會遭暗箭,但孤飛總使人易生疑懼。從語氣上看,象是安慰之詞──安慰孤雁,也安慰自己;然而實際上卻是更加耽心了。詩人飄泊異鄉,世路峻險,此詩以孤雁自喻,表現了他孤凄憂慮的羈旅之情。所以,崔詩中的“孤雁”是驚魂倉皇的徘徊之雁,表達了詩人漂泊異鄉的羈旅之情和世路險峻的孤凄憂慮,感情壓抑而凄婉。3.①《念奴嬌·赤壁懷古》是蘇軾貶官黃州后的作品,詞人描寫周瑜戰功赫赫,“羽扇綸巾”的儒雅風度,抒發自己功業無成的感慨。②本詞借羊祜指揮戰事“羽扇從容”的典故,以描寫張路分將軍的指揮才能和儒雅風度,表達出詞人關心北伐抗金,期盼祖國早日統一的急切心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古詩中的事物形象的能力。《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羽扇綸巾注,談笑間,檣櫓注灰飛煙滅”,“羽扇綸巾”體現的是周瑜儒雅的風度,指揮若定,戰功赫赫。詞人借寫年輕儒雅,功業已成的周瑜抒發了自己被貶黃州后年華已逝、功業未成的感慨。本詞中“人在油幢,戎韜總制,羽扇從容裘帶輕”寫檢閱官張路分端坐在油幢軍帳之中,按照兵法指揮著外面的千軍萬馬,手執羽扇,神態從容,身著輕裘緩帶,大有儒將之風。“羽扇從容裘帶輕”一句據注釋④可知,作者借羊祜指揮戰事“羽扇從容”的典故,體現了張路分將軍的指揮才能和儒雅風度,表達出詞人關心北伐抗金,期盼祖國統一的急切心情。4.①岑詩:馬意味著邊塞上數不盡的戰爭,與“曉笛”“秋冰”等共同構成一幅塞外秋曉行旅圖,營造了寂寥蒼涼的意境,詩人借以表達對戰爭的厭倦,對故鄉的懷念。②杜詩:運用借物抒情/借物詠懷的手法,通過體弱老病卻忠誠可感的老病馬形象的刻畫,表達了對病馬的濃濃深情,抒發了與病馬同病相憐的感慨,以及對自己晚境落寞的無奈和感傷。【詳解】本題考查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岑詩:首聯“曉笛別鄉淚,秋冰鳴馬蹄”,破曉的笛聲催下我思鄉的淚滴,秋日的冰水響過了奔馳的馬蹄。邊地的拂曉,深秋的塞外,天氣寒涼,詩人又跨上戰馬,踏著秋日的冰水出發了。晨風送來笛聲,這笛聲不由引起詩人對故鄉的懷念,兩行熱淚滾滾流下。“曉笛”“秋冰”“馬蹄”交織成一幅單純而又有聲有色、有動有靜的塞外秋曉行旅圖,營造了寂寥蒼涼的意境。馬意味著邊塞上數不盡的戰爭,詩人借以表達對戰爭的厭倦,對故鄉的懷念。杜詩:這是一首有寄托的詠懷詩,運用了借物詠懷的手法,病馬的身上有著作者的影子。首聯是說自己和這匹馬共渡患難,相處的時間已經很久了,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頷聯是具體描寫馬現在的狀態:老了且病了。但是,在艱苦路途上,依舊還在為詩人賣力;歲晚天寒,況且又生病,不能不讓人為它傷心。頸聯兩句用先抑后揚的手法,說病馬雖然毛骨一般,但馴良的品性始終如一、忠誠可感,抒發對病馬的濃濃深情。尾聯說:馬之為物雖然低微,可是對人的情分卻是十分深厚,使詩人禁不住為它感動、沉吟起來。“物微”,既是說病馬,又在訴說詩人自身:“沉吟”,既是為馬,又是為人。因此,整首詩表達了對病馬同病相憐的感慨,以及對自己晚境落寞與無奈的感慨,令人仿佛見到一位老詩人艱難落魄的憔悴形象。5.①《愛蓮說》中借牡丹來反襯蓮的美好形象,表達了對愛慕榮華者的批判和對高潔人格的堅守②《牡丹》托物言志,通過對牡丹的吟詠,表明對高尚情操的崇奉。【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周敦頤的《愛蓮說》,作者在文中要贊頌的是蓮,但他不是作孤立靜止的描寫,而是在對比描寫中顯示它的高超不凡。如“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把蓮花的高潔從牡丹的反襯中突現了出來。而對牡丹的追慕者甚多,愛蓮者甚少,則又在對比中顯示出不良風尚之盛。作者通過對菊、牡丹、蓮三種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寫,以牡丹作反襯,用菊花作陪襯,就自然而然樹立了蓮花的美好形象。《牡丹》首聯寫牡丹的品格,寫牡丹不在桃杏開放的時節與之爭艷,而是葉帳成陰時才綻放花朵;頷聯寫牡丹的貢獻;頸聯轉訴牡丹對嫉妒者的蔑視;尾聯寫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綠葉,寄寓了詩人無限的感慨。全詩字字寫花,處處喻人,托物言志,通過對牡丹的吟詠,表明對高尚情操的崇奉。6.①第一個“笈”是在沈亞之應試入京之時,以“笈”(書箱或書籍)象征其才華,烘托了一個躊躇滿志、才華橫溢的書生形象,表達詩人對他的贊美。②第二個“笈”是在沈亞之落第歸家之時,雖然失意,但才華仍在,刻畫出一個沮喪的落第才子形象,表達詩人對他的關懷和期望。【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作品的事物形象的能力。“白藤交穿織書笈,短策齊裁如梵夾”寫到帶著一條條白藤交叉編成的書箱,里面是短小整齊的文稿,有如梵夾。這是追憶沈亞之攜笈初次應試進京時的情形。而“雄光寶礦獻春卿”中“雄光寶礦”指沈亞之滿腹的才華,而沈亞之為把閃閃發光的“寶礦”呈現給考官,你乘著小舟,掠過煙波來到京華。所以,笈,是沈亞之才華的象征。第一處追憶沈亞之攜笈進京時的情形,烘托了一個躊躇滿志、才華橫溢的書生形象,表達詩人對朋友的贊美。“攜笈歸家重入門,勞勞誰是憐君者”寫到落第而歸,重又帶著書箱走進家門,是誰能體貼關懷而憐憫你?是作者想象沈亞之攜笈歸家后的窘迫之境,無人關懷無人憐憫,刻畫出一個失意沮喪的落第才子形象,表達詩人對朋友的深切關懷。此外,詩中前后兩處寫“笈”,從結構上看,后一個“笈”也能與前文互相呼應。7.(1)王詩是山水田園詩,“白鷺”是眾多景物描寫中的一個意象,作者寓情于景,借白鷺自由翩飛的形象來表達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2)劉詩為詠物詩,作者托“白鷺”言志,通過寫白鷺高潔美好但又孤獨寂寞、無人理解的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心存高潔而又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悵惘之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1)王詩是山水田園詩,“漠漠水田飛白鷺”,意思是廣闊平坦的水田上一行白鷺掠空而飛。廣漠空濛、布滿積水的平疇與翩翩起飛的白鷺動靜結合。據此看出,“白鷺”是眾多景物描寫中的一個意象,作者寓情于景,借白鷺自由翩飛的形象來表達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閑情逸致。(2)劉詩為詠物詩,詩歌寫芳草楊柳遮蔽碧綠的流水,白鷺獨立在水中的陸地上。一生心存高潔無人理解,獨自面對斜陽悲嘆年事已高。據此看出,作者托“白鷺”言志,通過寫白鷺高潔美好但又孤獨寂寞、無人理解的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心存高潔而又不被人理解的孤寂悵惘之情。8.①外表形貌。杜甫寫馬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勾勒出神峻的輪廓。頷聯進一步描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有一種挺拔的力度。順勢寫其四蹄騰空、凌厲奔馳的雄姿別具神韻。“批”和“入”兩個動詞極其傳神,前者寫雙耳直豎,后者不寫四蹄生風,而寫風入四蹄,從騎者的感受說,當其風馳電掣之時,好像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后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詩人刻畫細致,惟妙逼真。②性情品格。“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杜甫說這匹馬所面向的地方無論多么遼遠空闊,只要它立定志愿,就沒有達不到的地方。所以,你如果騎在它身上,真的可以把生死性命交付給它,因為它值得信賴,即使在危急困難之中也不會把你丟下,它永遠有能力有毅力完成任務,達成你的愿望。【詳解】本題考查鑒賞詩歌的形象的能力。分析杜甫筆下的馬有何特點,要從其外形特征和內在品格兩個方面分析。本詩生動地描畫了一匹氣勢不凡的駿馬的形象。第一聯:“胡馬大宛名”寫馬的出身不凡,“鋒棱瘦骨成”寫馬的骨相,嶙峋聳峙,狀如鋒棱,勾勒出馬神清骨峻、不同凡俗的形象。第二聯:寫其矯健敏捷的姿態。“竹批雙耳峻”,以“竹批”比喻馬耳的堅挺直豎,描寫馬耳如刀削斧劈一般銳利勁挺,有一種挺拔的力度。“風入四蹄輕”寫風入四蹄,從騎者的感受說,當其風馳電掣之時,好像馬是不動的,兩旁的景物飛速后閃,風也向蹄間呼嘯而入以“風入”形容馬奔跑的迅疾輕快。一靜一動寫出馬非凡的氣概。第三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表現馬縱橫馳騁,超越任何險阻,值得信賴的本領和忠誠的品質。第四聯:“驍騰有如此”一句總括全詩,既寫馬縱橫馳騁的非凡本領,表現了馬的勇猛的品格。又是對房兵曹的殷切鼓勵,也蘊含著作者建功立業的渴望。9.①李白筆下的“大鵬”風起而飛,直上九天,即便風歇而落,也會震蕩滄海,是自信進取的象征。作者以大鵬自比,通過大鵬起飛、下落時的浩蕩景象,表現出自己的豪情滿懷、直沖青云之志。②莊子《逍遙游》中的大鵬雖然氣勢磅礴,但與小小的斥鷃、學鳩一樣都要有所憑借,作者旨在闡發追求無所依憑的逍遙自由的思想。【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上李邕》一詩中,詩人在前四句中以“大鵬”自比,描寫了傳說中的神鳥大鵬起飛下落時浩蕩之景象,不僅塑造了“大鵬”的形象,更是表現出了詩人李白此時豪情滿懷、直沖青云之志向。三、四句“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意思是:即使待到風停下來,其力量之大仿似能將滄海之水簸干。如果李白自比大鵬,那么李邕自然就是大鵬乘借的大風,李白在這里言明即使將來沒有了李邕的相助,他也能在政壇造成非凡的影響。這種非凡的膽氣不得不用一個“狂”字來總結。結合“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可知,詩人用孔子覺得“后生可畏”的典故,讓李邕不要輕視自己。在詩人看來,他自己就是大鵬鳥,詩人以雄奇的大鵬神鳥自比,表明自己總有一天也會像大鵬一樣,有力量為國家建功立業。可見,李白筆下的“大鵬”風起而飛,直上九天,即便風歇而落,也會震蕩滄海,是自信進取的象征。作者以大鵬自比,通過大鵬起飛、下落時的浩蕩景象,表現出自己的豪情滿懷、直沖青云之志。《逍遙游》一文中,莊子以“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刻畫出“大鵬”的碩大偉岸,力大無比;以“而后乃今將圖南”“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刻畫出“大鵬”的志向遠大;以“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去以六月息者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指出“大鵬”仍有所待,達不到“逍遙”的境界。由此可知,莊子通過反復描繪大鵬的雄偉形象,表達出對逍遙自由的追求。10.①“惟有南來無數雁”中的大雁,象征著亂離中背井離鄉,離開北方故土的人民,表達了詞人對其深切的同情。②“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的大雁,是詞人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暗含著詩人對故鄉的思念。【詳解】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意象的能力。“惟有南來無數雁”,只有往南飛回的無數大雁,在明月下,棲宿在蘆花叢中。雖然是群雁,然而無首。沒有凄居之處,真是可憐之極。“大雁”象征著亂離中背井離鄉,離開北方故土的人民,,表達了詞人對其深切的同情。“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大雁,是詞人往昔在北方見到的,暗含著詩人對故鄉的思念。11.①孟詩中“雞黍”出現在首聯,引出下文,為對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描寫蓄勢、張本;②杜詩的“雞黍”出現在尾聯,與前三聯構成一幅淳樸的畫卷,共同表現詩歌的主旨:山村之美,既美在風光,又美在人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事物形象的能力。①孟詩中“雞黍”出現在首聯“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意思是老朋友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我到他田舍做客,由此引出下文,為對田園風光和農家生活的描寫蓄勢、張本:“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寫翠綠的樹林圍繞著村落,一脈青山在城郭外隱隱橫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寫推開窗戶面對谷場菜園,共飲美酒,閑談農務,體現出強濃烈的鄉村風味和勞動生產的氣息。②杜詩的“雞黍”出現在尾聯“半濕解征衫,主人饋雞黍”,意思是我走進農家脫下半濕的衣裳,主人擺出豐盛的飯菜招待我。與前三聯構成一幅淳樸的畫卷,仲春季節,南陽之西,一派大好春光。美時,美地,美景,在“春半南陽西”中,隱約而至。遍村柔桑,欣欣向榮,著一“過”字,境界全出。“柔桑過村塢”,在動態中,柔桑生長的姿態和鮮嫩的形狀,活現在眼前,這就把春天的鄉村,點綴得更美。加之垂柳扶風,娉娉裊裊,春雨點點,回落塘中,更有一種說不出的情趣。那農家牧童,披著蓑衣,愉快地唱著歌;竹籬笆內,可窺見那穿著絳黃色裙子的農家女的倩影。據此看出,全詩共同表現出的主旨:山村之美,既美在風光,又美在人情。12.①描寫手法不同。本詞寫一彎殘月,如簾鉤高掛,運用比喻手法。過洞庭中“素月分輝”,講明月把自己的光分給洞庭,運用了擬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又運用江水之澄澈映襯月光的皎潔。②營造意境不同。本詞借缺月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過洞庭情景交融,月亮澄澈,營造了一種曠達豪放的意境。③承載情感不同。本詞中描寫的“月”為抒發作者的離憂做鋪墊。過洞庭里“月”是詞人澄澈心靈的代指,表現詞人的磊落胸懷。【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描寫手法不同。本詞“缺月掛簾鉤”寫天上的月亮好似簾鉤。“缺月”即殘月,描寫春天的彎月形象。這是運用比喻修辭,以高掛的“簾鉤”比喻一彎殘月。過洞庭中“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亮照在湖上,湖水的反光十分明亮,好象素月把自己的光輝分了一些給湖水,運用了擬人手法。“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又運用江水之澄澈映襯月光的皎潔。營造意境不同。本詞借“缺月”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為下闋抒發詞人心境的悲涼創設了氛圍,營造了意境。《過洞庭》寫的是中秋之月,詞人借洞庭夜月之景,抒發了自己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承載情感不同。“缺月掛簾鉤”,詞人獨自倚欄凝思,天上的月亮好似簾鉤。本詞中描寫的“月”為抒發作者的離憂做鋪墊。“表里俱澄澈”是這首詞主旨所在,它包含了兩層意思,一層是寫秋月秋水之美,美在澄澈。另一層是說三萬頃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個光明磊落,坦坦蕩蕩,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漢、大丈夫。“表里俱澄澈”情景交融,不僅是寫景,而且也是寫人,寫自己品格之美。“素月分輝”是說皎潔的月亮把自己的光輝分給了湖水,運用擬人修辭,把月亮人格化,寫出月亮的多情。“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是說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在這浩瀚的玉鏡中映出她們的芳姿,水面上下一片明亮澄澈。“素月”“明河”兩個意象點出了天空的特征,“分輝”“共影”則寫出了秋水長天一色的美景。13.①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引發出困居舟中的作者“直北”望長安的憂思,向尾聯做了十分自然的過渡。②樂景襯哀情,景色再美,可這終究不是故土,是離故土有“萬余里”的異鄉,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布幔閑卷,舟中寂寥,所以蝴蝶翩躚,穿空而過。“急湍”指江水中的急流,片片白鷗輕快地逐流飛翔,遠遠離去。“一切景語皆情語”,正是這樣蝶鷗往來自如的景色,才易于對比,在憂國憂民、自我感傷的杜甫心中,更加容易引發出困居舟中不得歸、國家動蕩無作為憂思,才有了最后“望長安’的愁思,向尾聯做了一分自然的過渡。“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這是一個多美的畫面:蝴蝶翩躚,穿空而過,白鷗片片,逐流飛翔。蝴蝶也許是黃色的,也許是紅色的,也許是彩色的,而海鷗是白色,雪白雪白的,一黃一白,或者一彩一白,多么鮮艷!當然還有藍的天,碧的水,構成一幅五彩斑斕的畫面。蝴蝶近船舞,白鷗云中飛,一近一遠,整幅畫面的結構有那么的和諧。景色再美,可這終究不是我的故土,是離我的故土有“萬余里”的異鄉啊!樂景襯哀情,抒發了詩人的思鄉之情。14.①意思是:去年結婚用的繡有鴛鴦的被子,隨著春天的來臨消盡了寒意,撫摸上去那么柔軟、溫暖,用玳瑁裝飾的床上也生出溫馨的氣息。②這兩句,摹寫佳人在室內的內心活動,以樂景寫哀情,用“鴛鴦被”“玳瑁床”這些色彩鮮艷、濃麗的事物來反襯她的孤獨、無聊。【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理解詩歌內容的能力。這首《晚春》詩就是描寫晚春一個閨中少婦的心理狀態及其對在外遠行的丈夫的思念之情。“寒盡鴛鴦被,春生玳瑁床”,去年結婚用的繡有鴛鴦的被子,隨著春天的來臨消盡了寒意,摩挲上去那么松軟、暖和,用玳瑁裝飾的華美的床上也生出溫馨的氣息。雖說閨帷寒盡春生,然而丈夫遠行,不能團聚。這鴛鴦被、玳瑁床徒然勾起她回憶的苦痛罷了。這兩句,摹寫佳人在室內的內心活動,以樂景寫哀,用“鴛鴦被”“玳瑁床”這些顏色鮮艷、濃麗的事物來反襯她的孤獨、無聊。15.①歷史上的魏征以“犯顏直諫”著稱,其言行常常令人難以接受,好比苦筍的滋味并不適口;②苦筍與生俱來的“苦節”,象征“耿介”的性格,與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應該得到認可。【詳解】本題考查學生概括詩歌形象特點的能力。詩人先寫見到一對潔白鮮嫩的苦筍的感受,不禁眼前一亮;三、四兩句直接描寫苦筍,并將其人格化,指出“耿介”是此物種的本性,“苦節”是與生俱來的。“耿介”指正直不阿、廉潔自持;“苦節”指儉約過甚,后以堅守節操、矢志不渝為“苦節”。肯定贊美苦筍的品性后,詩人自然由此聯想到唐朝宰相,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魏征,“我見魏征殊媚嫵”一句是寫唐太宗說,別人認為魏征言行無禮,我卻覺得他很嫵媚。所以,從本身特征來看,苦筍的“苦”便是魏征的“殊”,“苦”味并不爽口,而魏征的“殊”在于直言進諫,其言行有時著實令人難以接受;但從內在氣質來看,詩人贊美苦筍氣節便是唐太宗贊魏征“嫵媚”,苦筍性情“耿介”,天生“苦節”,與魏征正直不阿、廉潔自持的品格均是受人賞識之處。16.第一次寫蟬是實寫,由眼前的蟬鳴聯想到洛陽的家,蟬聲的作用是勾起詩人的思鄉愁緒;第二次寫蟬聲是虛寫,想象洛陽家中竹林中的蟬也該鳴叫了吧,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意象的作用和意象所表現的情感的能力。第一次寫蟬聲是“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六月初三的夜晚,詩人聽到了當年的第一聲蟬鳴。為實寫。后句“乍聞愁北客,靜聽憶東京”,蟬鳴打擾了詩人的睡眠,讓詩人睡不著覺,它勾起了詩人思鄉的愁緒,詩人在安靜的夜里聆聽著蟬鳴,不禁想念洛陽的家。可見,這次寫蟬聲,主要是蟬鳴勾起了詩人的思鄉愁緒。第二次寫蟬聲是“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在詩人洛陽的家中,有一片竹林,想來此次分別后,竹林中的蟬又在鳴叫了。這次寫蟬聲并非實寫,而是想象,詩人借蟬聲表達了詩人對家鄉的無盡思念之情。17.本詞中的“淚”表達的是詞人對國家遭遇不幸的痛苦和回天無力的無奈;《雨霖鈴》中的“淚”表達的是不忍離別又不能不別的深情;《水龍吟》中的“淚”表達的是詞人自傷抱負不能實現,無知己,得不到同情、慰藉的孤獨寂寞、悲愴憤慨。【詳解】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意象內涵的能力。本詞“但愁敲桂棹,悲吟《梁父》,淚流如雨”,說的是如今“我”只能獨自憂愁地敲擊桂木短槳,悲憤地低誦那古曲《梁甫吟》,熱淚像雨一樣橫流。結合詩下注釋②③可知,他想到眼前放船千里的地方,也正是三國時,蜀吳聯軍抗曹的故地。當年諸葛亮何等英雄,奇謀報國,指揮若定。因后主懦弱,佞臣誤國,終于“塵昏白羽”,大業未成。隱喻自己也和其他英雄一樣,雖有“壯心”,無奈“奇謀不用”,英雄無用武之地。鑒古觀今,作者在詞中流露出對象東吳一樣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前途的擔憂。下文“但”字一轉,結束上文的論史,轉入到以抒情作結。詞人救亡有志,報國無門,他憂憤得敲打著船槳,作為擊節,像諸葛亮那樣唱著“梁父吟”,心潮激蕩,“淚流如雨”,無可奈何。一位愛國詞人的一腔忠義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而詞情至此,也達到高潮。所以這里的“淚”表示詞人對國家遭遇不幸的痛苦和回天無力的無奈。《雨霖鈴》中“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握著對方的手含著淚對視,哽咽的說不出話來。這是不得不別的情景。一對情人,緊緊握著手,淚眼相對,誰也說不出一句話來。這兩句把彼此悲痛、眷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寫得淋漓盡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