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控制與消毒隔離課件_第1頁
感染控制與消毒隔離課件_第2頁
感染控制與消毒隔離課件_第3頁
感染控制與消毒隔離課件_第4頁
感染控制與消毒隔離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感染控制與消毒隔離陳曌衛生部《感染管理質量控制標準和評價內容》1、室內環境整潔,每天操作結束后徹底清潔、消毒,用消毒液擦拭或噴灑椅子、門窗、地面,做好終末消毒處理。2、醫護人員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戴帽子、口罩,必要時配護目鏡,每次操作前、后嚴格洗手或消毒;如戴手套操作時,每治療一個病人,換一副手套。3、口腔內所有診療器械必須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如手機、車針、根管治療器械、拔牙、手術治療器械,牙周治療器械、敷料使用前必須達到滅菌。4、牙科鑷子、壓舌板、口鏡、探針、印模托盤、漱口杯使用前必須消毒。接觸血液、體液的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前必須消毒。5、口腔診療器械基本清洗設備齊全,常規診療器械數量與醫院規模匹配。6、檢查化學消毒劑每日是否測定有效濃度,空氣、器械、消毒劑細菌監測情況。7、消毒滅菌室各項消毒、滅菌措施要認真做好記錄。8、口腔診療器械使用后要嚴格按照器械清洗程序進行認真清洗。每次清洗后應對器械進行維護和保養。9、無菌物品在無菌柜保存,其它物品放在固定位置,有明顯標識。10、使用后的注射器、利器、手套、敷料等醫療廢物按規定處理,分類收集,標識清楚。交接登記記錄完整。感染控制的主要內容目的——切斷傳播鏈傳播途徑:患者——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患者;患者——患者原因控制環節預防管理要點原因:1、制度不健全

2、醫務人員對口腔問題不夠重視。傳統觀念認為:口腔血液循環豐富,不容易引起細菌感染;口腔是一個有菌的環境,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滅菌(做不到?還是不做?)

3、醫護人員自我防護意識薄弱,相當一部分口腔醫護人員的無菌觀念不強,消毒隔離意識淡薄,于診治病人前后未嚴格洗手或只是流于形式的洗手,有的甚至有接觸血液可能時也不戴手套、帽子、口罩,以上均為職業感染很大的隱患。還有一些防護觀念差的,只懂得保護自己,不保護病人,一副手套從上班帶到下班

感染控制環節血源性感染水源性感染接觸傳播(特別是器械傳播)經飛沫傳播的感染經空氣傳播的感染

預防血源性感染對病人,我們做了很多詢問病史推行一次性使用的注射器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和壓力蒸汽滅菌醫務人員卻做的很少很少使用護目鏡容易導致銳氣損傷的操作普遍存在銳器盒質量不佳、使用不當銳器傷的監測和教育不足血源性感染血源性感染醫療銳器傷的特點:發生率高:護士(清潔器械,抽取麻藥,回套針帽)?助手(局部注射,回套針帽,清潔氣泡)?醫師(局部注射,回套針帽,手術)

一般由車針、擴挫針、注射器及其他銳器引起一般發生于口腔外,血量少危險動作血源性感染的注意事項使用后的利器應當直接放入耐刺、防滲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針頭處理設備進行安全的處置,也可利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的醫用銳器,以防刺傷禁止使用后的一次性針頭重新套上針頭帽。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水源性感染水源性感染的致病菌細菌寄生蟲真菌病毒主要的傳播方式直接接觸飲用受污染的水間接接觸:不恰當的操作醫療設備吸入從水源中濺出的氣溶膠吸入污染的水接觸傳播器械傳播:口腔疾病治療中會使用許多設備和器械,如潔牙機、牙科手機、拔髓針等,這些器械和設備密切接觸患者的唾液血液;如果所用器械消毒不徹底,有可能通過器械將病毒和細菌傳播給下一個患者,導致交叉感染。醫護之間的傳播:治療過程中,醫師的手要直接接觸患者,很容易被患者的血液、唾液、分泌物等污染,如不認真洗手,不更換手套就會引起交叉感染,患者和醫師都有可能被感染其他傳播媒介引發交叉感染:高速手機、潔牙機等治療時的水霧,會飛濺到口腔以外造成對周邊的器械、設備環境污染,在治療過程中醫師根據治療角度變化調整燈和治療盤、牙椅位置等,接觸過患者的手再去觸摸這些設備,也會造成污染,被污染的環境如不及時進行清洗、消毒,也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標準預防(三個要素)定義:認定病人的血液、唾液、分泌物具有傳染性,隔離需進行(對象)不論是否有明顯的血跡污染或是接觸非完整的皮膚與粘膜。接觸以上物質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防護)根據傳播途徑采取空氣,飛沫隔離,是預防醫院感染成功而有效的措施(措施)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唾液及被血液、唾液的物品均視為具有感染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預防預防遵照預防原則,對所有病人的血液、唾液及被血液、唾液的物品均視為具有感染的病源物質,醫務人員接觸這些物質時,必須采取防護措施血源性感染的預防醫護人員進行有可能接觸病人血液、唾液的診療和護理操作時必須戴手套,操作完畢,脫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時進行手消毒在診療、護理操作過程中,有可能發生血液、唾液等飛濺到醫務人員的面部時,醫務人員應當戴手套和具有防滲透性的口罩,防護眼鏡;有可能發生大面積的污染物飛濺或者污染醫務人員身體時,還應當穿戴具有防滲透性能的隔離衣或圍裙當醫務人員手部皮膚發生破潰,在進行可能接觸血液、唾液的診療和護理時必須戴雙層手套水源性感染預防無菌牢記“水”容易滋生各種細菌,持物鑷保存干燥控制感染的管理要點健全的規章制度嚴格的無菌操作合理的布局進行表面消毒、表面清潔適當水路處理控制噴濺污物正確處理廢物嚴格的消毒滅菌個人防護健全的規章制度消毒隔離制度(包括環境、物品、人員的消毒隔離措施)人員培訓制度標準的操作規程(包括診療技術、器械消毒滅菌的具體操作規程)職業衛生防護制度(包括人員操作防護要求、防護用品配備、意外情況處置措施等)消毒滅菌狀況監測制度(包括環境空氣、物體表面、消毒劑濃度、滅菌器效果監測)醫療廢物處置制度(包括管理人員,分類收集、轉運、交接、記錄)嚴格無菌操作醫護人員衣帽整齊,醫療護理過程中嚴格執行無菌技術規程,操作時戴口罩,必要時戴防護鏡。為每位病人操作前必須洗手,戴一次性無菌檢查手套。診室應設感應式洗手盆,可防止二次污染。診療前,可要求病人用含漱劑漱口,減低細菌經血液、唾液、氣霧播散機會。比較復雜的拔牙手術可進行口周消毒并鋪巾,術者戴滅菌手套。

布局布局合理,分區明確。有專用清洗,消毒區診療區和器械清洗消毒區分開消毒室布局合理,設有污染區、清潔區和滅菌區。流程合理,標志清楚消毒室要保持整潔,通風滅菌室區域功能的劃分器械回收區:分類、初步清洗器械清洗區:初洗、精洗、消毒器械保養區:檢查、注油、維護器械包裝區:選擇合適的包裝滅菌區:選擇合適的滅菌方式儲存區:分類防止消毒滅菌后的物品進行表面消毒與表面清潔合理分區:治療臺面、物品存放區,應保證物品由清潔區向污染區單向流動適當儲避免污染:盡量減少放置在牙椅、工作臺面的物品數量使用屏障:對于不易清潔的表面用屏障材料覆蓋(屏障-患者-更換),對未使用屏障保護的表面,每診療一個患者后使用消毒劑進行表面消毒。臨床接觸表面:被由于牙科操作造成的起霧和噴濺污染的表面或醫務人員手接觸的表面。適當水路處理

用水質量:用水質量至少應滿足飲用水標準,外科治療使用無菌水。水路質量的消毒:可定期或不定期用化學消毒劑進行水消毒,每日診療工作開始前沖洗管路2-3分鐘,每次治療結束后沖洗管路20-30S,每個患者治療結束后沖洗吸唾管路控制噴濺污物

強力吸唾器吸引,治療前用清水或漱口液漱口,可減少氣溶膠及噴濺物的細菌量噴濺:為含有水珠、唾液、血液、微生物以及其他碎屑的較大飛沫氣溶膠:為直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在空氣中可存留較長時間而且可被吸入呼吸道嚴格消毒滅菌手衛生個人防護器械的消毒與滅菌診療器械的消毒X光拍片室的消毒醫療廢物消毒滅菌的要求口腔診療器械達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滅菌”嚴格執行清洗、消毒、滅菌程序初洗-酶泡/超聲清洗-消毒/滅菌的流程使用的所用器械都應遵循“先清洗——后消毒——滅菌”的原則高度危險器械使用前應達到滅菌水平,中度危險器械使用前達到滅菌或高水平消毒,低度危險器械使用前應達到中水平或低水平消毒高度危險器械:進入人體無菌組織或接觸破損皮膚、粘膜的物品中度危險器械:與完整粘膜相接觸,而不進入人體無菌組織和血流或不接觸破損皮膚、粘膜低度危險器械:與完整皮膚接觸不與粘膜接觸的器材,不接觸患者口腔或間接接觸患者口腔手衛生洗手快速手消戴手套手衛生時防止病原體從醫護人員手傳給病人,同時也防止病原體從病人傳給醫務人員的最有效措施手衛生手衛生洗手容易忽略的部位手衛生快速手消毒劑擦手的優點比洗手有跟高的依從性比普通洗手和用抗菌產品洗手更有效比洗手對手部皮膚傷害小比洗手戴手套浪費少所用時間少,作用快不需要水和毛巾戴手套的作用預防病原體從醫護人員傳給病人預防病原體從病人傳給醫務人員預防醫務人員將病原體由一個病人傳個其他病人戴完手套不能這樣手衛生手衛生設備通常存在的問題1.洗手水龍頭太少2.使用非接觸式水龍頭3.使用固體肥皂(嚴格禁止)4.很少配備快速手消毒劑5.沒有一次性擦手紙個人防護什么是個人防護(用于保護醫務人員避免接觸感染性因子的各種保護屏障用具)口罩全面具手套隔離衣/防護服/防水圍裙眼罩/護目鏡面罩帽子/鞋套個人防護醫務人員進行口腔診療操作時,應當戴口罩帽子,可能有血液、體液噴濺時,應當戴護目鏡正確佩戴口罩時,口罩的金屬軟條應向上,將金屬軟條向內按壓成鼻梁形狀,口罩必須覆蓋鼻至下巴,緊貼面部個人防護眼罩與面罩器械的清洗與消毒小器械(車針、擴挫針...)牙科高速手機不耐熱的物品小器械的清洗與滅菌小器械的清洗狀況小器械的清洗與滅菌

預處理用鑷子去除車針工作端大塊粘性污物,放入多酶浸泡5-10min超聲清洗刷洗用鑷子去除車針工作端大塊粘性污物,放入多酶浸泡5-10min放入專用小籃筐超聲清洗3-5min用棉球逐個擦洗工作尖,軟毛刷刷洗連接部滅菌滅菌器裝載,不能超過最大裝載量,不與滅菌器內壁接觸。包裝體積不超過30*30*50盤,無菌缸等器具類物品盡量單個包裝,包裝時應將蓋子打開,如需多個包裝,開口應朝一個方向,摞放時應用紗布隔開,以利于蒸汽滲入。能拆卸的物品必須拆卸,必須暴露物品各個表面(剪刀或持針器應充分撐開),以利于滅菌因子接觸物體表面。啟閉式篩孔容器,應將篩孔打開,開口側放或向下消毒物品捆扎不宜過緊。滅菌效果的監測

化學監測:是利用化學指示劑在一定溫度、作用時間及飽和蒸汽結合的條件下會受熱變色的特點,來觀察判斷滅菌的各項指標是否已達到所需參數。化學監測分為包內、包外監測。如包外指示物監測不合格,物品不能使用。包內的監測指示物應放于最難滅菌部位。滅菌效果的監測生物監測:是由耐熱力較強的嗜熱脂肪桿菌芽孢對滅菌器的滅菌效果質量進行生物監測,生物監測包應放于排氣口上方,并設陰陽對照。滅菌植入型器械必須每鍋監測,新安裝和大修后的設備應先進行生物監測,合格后才能使用。如監測不合格,應立即重做3次,合格后方可使用.一般小型滅菌器沒有真空脈動功能,所以不能用B-D包.還是用生物檢測和指示卡以及指示膠帶幾種,定期做一次生物監測,每個包內放包內卡,外面用指示膠帶.這都是一般手段B-D實驗B-D測試包由100%脫脂純棉布折疊成長30cm±2cm、寬25cm±2cm、高25~28cm大小的布包裹;將專門的B-D測試紙放入布測試包的中間;將B-D測試包水平放于滅菌柜內滅菌車的前底層,靠近柜門與排氣口底前方;柜內除測試包外無任何品;134℃,3.5~4min后,取出B-D測試紙觀察顏色變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