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規劃設計編制課件_第1頁
土地規劃設計編制課件_第2頁
土地規劃設計編制課件_第3頁
土地規劃設計編制課件_第4頁
土地規劃設計編制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土地整治項目規劃設計第一部分規劃內容和程序第二部分項目工程規劃第三部分項目規劃案例第四部分項目規劃設計成果第五部分項目規劃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第一部分:

規劃內容和程序項目規劃:

規劃定義:在特定目標(項目管理辦法)的要求下,依據一定的規程、規范和法律規定,進行工程方案布置和選擇,確定工程建設內容和標準,而進行的工程項目擇優過程。

規劃目標:通過對項目條件及其影響因素的全面分析,合理確定項目區田塊的組織形式,確定土地平整布局方案,系統配置農田水利工程、田間道路工程、農田防護工程等,提出土地產權調整方案和項目實施措施,以達到高效合理利用土地。一、項目規劃的地位在整個項目運作程序中,項目規劃起著龍頭控制作用。表現為:(1)項目工程的建設標準和內容。(2)方案的合理性比較。(3)經濟效益分析。二、項目規劃的作用(1)是項目的全面落實與核實。地點、范圍、規模、基礎條件、權屬問題;土地利用現狀分析,是否滿足新增耕地率;項目合法性分析:土地整治規劃、城市規劃、農林水規劃、公路規劃等。(2)是可研方案的深化與細化。可研是規劃的重要基礎和依據;與規劃設計的內容和深度要求不一。(3)是工程設計的依據。三、項目規劃解決的問題1、定性

項目建設性質、土地用途、工程的新建或改造、建設規模、工程建設等級。2、定位項目范圍、土地利用布局、工程建設內容和位置。3、定時

建設期限、時序。4、定量

各項工程建設內容和標準,投資預算。四、土地整治項目工作程序1、前期準備與立項(編制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2、項目規劃設計與預算編制。3、項目實施和管理。4、竣工驗收。五、土地整治項目規劃程序1、前期準備2、項目分析3、擬定規劃標準4、土地利用及工程布局5、土地權屬調整6、投資預算與效益分析7、規劃實施方案8、規劃方案論證(一)前期準備1、成立組織機構。2、實地踏勘。

3、收集資料與圖件。

4、擬訂初步規劃方案。

實地踏勘的主要內容

1、根據可行性研究報告中所確定的項目位置、規模、類型及性

質,核實項目是否符合項目管理辦法;2、熟悉項目區總體地形條件,確定灌溉水源位置及灌溉方式,了解項目區排水條件和承泄區情況,確定排水方案;3、實地落實主體工程位置和溝渠的走向、布局等,初步分析主要工程措施的技術經濟合理性;4、了解項目區現有基礎設施狀況;5、了解項目區氣象、水文、河流、工程地質、土壤等資料;6、了解項目區及周邊地區土地利用狀況(包括種植結構、農田防護等);7、了解客土源供應,以及三材供應情況等。基礎資料

1、氣象:包括降雨、徑流、氣溫、蒸發、風速、特征暴雨等;

2、水文:地下水分布和開采量,河流多年徑流量、泥沙資料等;

3、工程地質:區域地質,地層巖性,主要建筑物場地工程地質條件等;

4、土壤:項目區土壤的物理、化學性狀,土壤改良措施;

5、現有工程:現有水利工程現狀、設計情況等(包括水庫、機井、干

渠、泵站等特征流量、水位、控制范圍等),現有道路標準和長度,

現有電力線路電壓等級、容量和走向等;

6、灌溉水源:區內可利用水源情況,包括可供水量、水質等;

7、灌溉制度: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最好采用當地水利部門采用的經

驗數據、試驗站資料等;

8、建筑材料:建設項目的常用材料和供應情況,有客土利用的應確定

客土源位置及儲量;

9、植被:項目區主要植被、作物種植,適宜樹種等;

10、相關部門規劃對工程設計的要求,包括水利、交通、林業、農業、

電力、城建等部門,做好部門之間的銜接。(二)項目分析

1、土地利用現狀分析

土地利用結構、土地權屬狀況、基礎設施狀況、土地利用限制因素。

2、土地適宜性評價(開發、復墾必需)

對象:耕地。因子:坡度、有效土層厚度、土壤質地、水源保障情況、有無限制因素。

3、新增耕地潛力分析4、水土資源平衡分析

5、環境影響分析

工程興建給環境帶來的有利影響,包括: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減少水土流失、增加經濟收入等;不利影響包括:施工因素、農村居民點拆遷、地下水升高等。(三)擬定規劃標準1、新增耕地率

2、田塊設計標準

3、灌溉保證率

4、防洪標準

5、排澇和排漬標準

6、道路標準

7、建筑物設計標準(四)土地利用及工程布局1、土地利用布局

2、灌溉與排水工程3、田間道路工程4、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5、其他工程

6、工程特性表項目特性表主要內容一、項目概況 二、建設目標 三、工程建設內容(一)土地平整工程(二)灌溉與排水工程(三)田間道路工程(四)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持工程(五)其他工程四、設備購置 (五)土地權屬調整1、土地利用結構平衡表

1) 用地結構平衡計算是土地利用規劃的重要步驟,也是規劃后土地利用結構的成果表達,整理前按行政村統計地類,整理后按片區統計地類。2) 地類統計按三級分類法,名稱要規范,使用部版三級地類規定的名稱及代碼。編制整理前后土地利用對比表。3) 對比分析土地整治前后各種用地變化情況。

2、土地權屬調整基本原則1)堅持依法、公開、公正、公平、效率和自愿的原則,充分保障廣大農民的利益;2)有利于穩定農村土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3)有利于生產、方便于生活;4)盡量保持村界的完整性;5)促進土地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土地利用結構平衡表

類別名稱整理前整理后增減量一級地類二級地類面積(hm2)比例面積(hm2)比例面積(hm2)比例耕地(01)水田(011)

水澆地(012)

旱地(013)

小計

園地(02)果園(021)

茶園(022)

其他園地(023)

小計

林地(03)有林地(031)

灌木林地(032)

其他林地(033)

小計

…………

(六)項目投資預算與效益評價1、編制依據2、投資預算3、社會效益4、生態效益5、經濟效益效益評價指標1、社會效益(對項目區農業、農村、農民產生的直接和間接影響,如人均新增耕地面積、生產條件改善、收入增加、土地利用的合理性、利用率、生產力、土地利用可持續能力等)2、生態效益(綠色植物覆蓋率、減輕水土流失程度、解決土壤退化效果、灌溉水質改善程度等)3、經濟效益(產出包括新增耕地產值、原有耕地質量提高后的產出增加、經營成本的節約等,項目純收入、投入產出率、項目投資回收期)(七)規劃實施方案

1、工程建設內容

2、單體工程設計3、施工組織設計4、建設機構

單體工程設計內容1、土地平整工程設計2、灌溉與排水工程設計3、機井工程設計(水源工程建設)4、道路工程設計5、建(構)筑物設計6、水土保持工程設計7、農田防護林設計8、典型田塊設計9、工程量統計匯總(八)項目規劃方案論證

1、論證程序

2、地方論證

3、專家評審

4、設計評審第二部分:項目工程規劃一、項目工程總體布局原則1、根據自然條件和土地適宜性評價,確定土地利用結構、土地利用方式。2、工程配置要與土地利用布局緊密結合,能直接為項目區土地利用服務;3、工程布局要考慮技術的適用性和經濟性;4、項目工程總體布局要為項目施工創造有利條件;5、盡量保持權屬界線的完整性。規劃思路

1)土地利用布局應以土地潛力分析、土地適宜性評價及水土資源平衡分析為基礎,在滿足項目可研批復指標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區內土地利用;此外,尚需考慮生態、環境建設需要;并明確各用地類型及其相應的準確位置和面積。2)工程布局主要是為確定土地利用方案提供工程保障,應按照規劃標準確定工程建設內容,確定土地平整、灌排系統、田間道路及農田防護等工程總體布置。3)土地平整應按項目區自然條件,劃分適宜的土地平整類型,確定各類型土地平整方法,提出土方調配方案,安排土方轉移的起始點位置和運輸路線,計算工程量。4)灌排系統的總體布局應首先根據水資源分析(灌溉保證率)結果,進行水源工程數量和位置確定,分區提出灌溉和排水方式和主體工程布置方案,介紹灌排溝道的布局走勢。5)道路及農田防護工程應提出工程形式、防護類型及布置。6)提出渠溝路的建設等級、長度和建筑物數量等規劃指標。二、田塊與土地平整1、

土地平整的目的使土地更適宜于作物發育生長,方便耕作和管理,便于灌溉和排水,保持水土和保蓄肥力。2、制定土地平整方案的原則(1)要從整個項目區的地形、土地利用方式和水土保持角度來綜合考慮;(2)土地平整要盡量降低工程量,減少投資;(3)土地平整采取的工程措施要注意就地取材的方便;(4)地下水位高或鹽堿地的平整,應考慮排水和治理鹽堿地的需要;(5)土地平整應注意與土壤改良結合起來進行。3、計算方法網格法;橫斷面法;散點法;實物量等其它方法。三、農田水利工程建設(一)灌溉保證率(二)水土資源分析(三)設計灌水率(四)排水標準(五)建筑物設計內容和標準(六)井灌區規劃渠道灌溉系統圖(一)灌溉保證率定義:指灌區用水量在多年期間能夠得到充分滿足的機率,一般以正常供水的年數或供水不破壞的年數占總供水年數的百分數表示。

灌溉設計保證率因各地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的不同,多介于50~95%之間。一般缺水或以旱作物為主的地區,其灌溉設計保證率可低一些;而豐水或以水稻為主的地區,其灌溉設計保證率可高一些。(二)水土資源分析1、需水量計算

與土地利用結構、作物種植制度、作物灌溉制度(灌水定額、灌水量、灌水次數和灌溉定額)、灌溉保證率等因素密切相關。

2、可供水量計算

項目區可以利用的一切水源。包括江河、湖泊來水,當地降雨產生的地表徑流、地下水(既有補給又能開采出來的穩定開采量)。

3、水資源平衡

需水量<可供水量,水資源滿足要求。水資源分析中需要掌握的幾個要點

1、灌溉保證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當地實際。

2、工程標準的制定應符合工程規劃需要,沒有水工程措施的水量不能計入水資源平衡分析的可供水量中。

3、采用作物的灌溉定額分析作物需水量時,其可利用水量不再包含降水量,該水量已計入作物的需水量中。

4、工程取水以地表水利用為主,限制地下水開采。

5、在地下水超采區,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三)設計灌水率灌水率是根據全灌區各種作物的灌溉制度,及作物種植面積占總種植面積的比例計算制定的,利用它可以計算出灌區各級渠道的設計流量。

如某種作物種植面積占灌區總種植面積的比例為a,其某次灌水定額為m(m3/畝),則該作物本次灌水所要求的灌水率為:

(m3/s/萬畝)

式中:T―本次灌水延續的時間(d);

t―每天灌水時數,一般自流灌區按24h/d計,揚水灌區按20~22h/d計。(四)排水標準1、漬澇成因

(1)地形;

(2)外水頂托;

(3)排水設施;

(4)土質。2、排水措施

(1)平原區排水;

(2)受外水頂托或沿河低地區排水;

(3)改善土壤蓄水排水條件。3、排水標準目前,大多數地區采用重現期為5~10年一遇(頻率P=20~10%)的暴雨作為排澇設計標準,條件較好的地區可適當提高標準。允許排水時間,不少地區采用一日暴雨兩天或三天排除,三日暴雨三天或五天排除為標準。

4、地面排水系統的布置以明排為主,結合有暗管、豎井排水。(五)建筑物設計內容和標準a)控制水量與水位的建筑物:水閘

b)交叉建筑物:渡槽、倒虹吸、涵洞

c)聯接建筑物:跌水和陡坡

d)量水建筑物:量水堰

e)交通工程:橋梁、路涵

f)建筑物設計要點建筑物設計要點1、滿足田間灌水、分水要求。

2、滿足排水、泄水要求。

3、滿足地面交通要求。

4、建筑物設計盡量定型化,方便施工。

5、注意各部位協調連接。

6、滿足指導施工、招投標需要。7、建筑物設計標準滿足《灌溉與排水設計規范》的規定要求。1.機井位于地塊一側,控制面積較大且地塊近似成方

形。這些布置形式適合于單井出水量60~100m3/h,

控制面積150~300畝,地塊長寬比≈1的情況。

常布置成:“圭”字形布置;“丌”形布置。

2、機井位于地塊一側,地塊呈長條形,可布置成“一”

字形、“L”形、“T”字形。這些布置形式適合于單井

出水量20~40m3/h,控制面積50~100畝,地塊長寬

比不大于3的情況。

3、機井位于地塊中心時,常采用“H”形布置形式。這種

布置形式適合于單井出水量40~60m3/h,控制面積

100~150畝,地塊長寬比不大于2的情況。當地塊長

寬比大于2時,宜采用長一字形布置形式。(六)井灌區規劃四、道路工程規劃(一)農村道路分類(二)道路規劃原則(三)不同地形條件下的道路規劃

道路分級主要聯系范圍溝渠結合級別行車情況路面寬(m)路基寬(m)高出地面高度(m)田間道經營中心到田塊斗農溝渠拖拉機3-43-40.3-0.5生產路田塊之間生產作業農溝渠不行機動車1-21-20.3土地整治項目區道路規劃指標道路規劃原則1、道路規劃既要考慮當前人、畜力運行的要求,同時還要滿足動力機械通行的要求;2、各級道路要做好銜接,形成網絡,特別是保證村莊之間及村莊和項目區之間的連接,保證與上一級道路的銜接;

3、盡量縮短道路修筑長度、節省投資、節約用地。布局時,要與溝渠相結合,以利于耕地內部規劃;4、道路寬度根據當地主要機具類型和運輸任務大小而定。不同地形條件下的道路規劃1、

平原:與田塊、溝渠、護路、護溝林結合。

(1)溝-路-渠形式:道路布置在灌溉和排水溝之間,有利于田間灌水和排水,但機械進入田塊需修橋跨越溝渠。該方式使用最多。

(2)溝―渠―路形式:道路布置在田塊位置高的一端,道路不積水,便于加寬和進田作業,但渠道向田間灌水需修建交叉建筑物。

(3)路―溝―渠形式:道路布置在田塊下端低位置,位于排水溝一側,灌水與機械進入田塊方便,但田間向排水溝排水受道路所隔,需修建涵洞。

2、

丘陵山區:斜線、“S”形、“之”字形、螺旋形。溝、路、渠典型布置圖五、農田防護工程(一)農田防護林1、林帶結構(1)緊密型結構林帶(2)稀疏型結構林帶(3)透風型結構林帶2、林帶方向3、林帶間距4、林帶寬度

林帶寬度=(植樹行數-1)×行距+2倍田邊到林緣的距離行距一般為1.5m,由田邊到林緣的距離一般為1-2m。(二)水土保持林

1、梁峁頂防護林

2、坡面防護林

3、溝頭防護林。

4、溝底防護林(三)治坡治溝工程1、治坡工程一般以順著等高線修建各種不同形式的梯田。如梯田、地埂、隔坡梯田、反坡梯田、水平溝、水平階、水簸箕、魚鱗坑等。2、治溝工程(1)溝頭溝頭工程包括溝頭埂、截流溝、排水溝等。(2)溝底工程A、谷坊,主要是鞏固溝底侵蝕基點的小壩。B、小水庫,用一攔蓄溝中洪水,保護溝底其他工程及發展灌溉和水產。C、淤地壩,用一攔泥淤地。第三部分:

項目規劃案例案例一:灌溉保證率和水土資源分析

(1)灌溉水源和灌水方式分析

項目整理區面積677hm2,主要水源有:渠道年供水160萬m3,水庫水68萬m3,其它為地下水,可開采模數為18萬m3/km2。除地下水為管道灌溉外,其它為明渠灌溉,灌溉水利用系數分別為0.85和0.7。

(2)灌溉設計保證率

有30年降水量資料:1974~2003年,最大為1075.1mm,最小為329.4mm,平均為703.6mm。經頻率分析,P=75%為1993年,降水量590.3mm,P=50%為1987年,降水量691.4mm。

(3)計算作物需水量

對應的灌溉設計保證率,作物灌溉需水量:P=50%為159萬m3;P=75%為225萬m3。

(4)可供水量分析

考慮水利用損失,渠道水和水庫水凈供水量為159.6萬m3,其它需要地下水補充,最大凈供水量為103.58萬m3

(5)水資源平衡分析

P=50%保證率需要渠道水和水庫水綜合利用,P=75%保證率需要渠道水、水庫水、地下水三水綜合利用,其中地下水取水量76.94萬m3。案例二:初步規劃方案的形成1、項目概況(1)規模與批復:338公頃,新增耕地27.96公頃,新增比例為5.27%。(2)土地利用現狀(3)地形:項目區屬平原地形,海拔最高處29.2米,最低處高差在24.97,相差不到5米,地勢平坦。(4)水資源:項目區平均降水量1065㎜,雨量充沛,適宜各種植物繁衍生長,同時可補充水塘、河流、地下水,干旱時可從府河、縣河中提水灌溉,也可抽取地下水補充。土地利用現狀類別名稱面積(公頃)占總面積的比例一級地類二級地類耕地(01)水田(011)209.2161.90旱地(013)50.5214.95小計259.7376.84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11)坑塘水面(114)35.7510.58溝渠(117)10.493.10小計46.2413.68交通運輸用地(10)公路用地(102)7.482.21農村道路(104)6.431.90小計13.914.12住宅用地(07)農村宅基地(072)2.560.76小計2.560.76其他土地(12)鹽堿地(124)15.564.60小計15.564.60合計338.00100.00

新增耕地潛力分析表

地類整理前面積整理后面積耕地增減情況田埂12.918.34+4.57農村道路6.439.56-3.13坑塘水面35.7535.750.00溝渠10.4912.88-2.39農村宅基地2.562.560.00廢棄公路7.484.28+3.20鹽堿地15.560+15.56合計91.2250.15+17.81項目踏勘后的初步結論(1)項目區自然、社會經濟條件較好,基礎設施條件具備(區位、交通、地形、氣候);(2)新增耕地潛力基本能夠保證(土地利用結構、來源);(3)灌溉用水取決于干渠來水。項目區內涉及兩個鄉鎮的用水調配非常重要。問題分析與規劃思路(1)新增耕地潛力來源(2)填方土源(3)居民點發展用地預留(4)灌溉水源與水資源調配(5)排水工程(6)道路布局案例三:土地平整方案比較項目總規模439公頃,開發后耕地面積400公頃。從實地踏勘情況看,項目區西北部的蘆葦地地面高程較高,一般在2.6m左右;項目區北部為廢棄的坑塘,地面高程較低,一般在0.5-2.1m左右;在蘆葦地和鹽池周圍布有較多的擋水土壩。方案一:采用整個項目區按同一高程設計,設計高程為2.09米。采用散點法計算土方工程量。方案二:根據高程不同進行分區平整。分7個分區93個地塊平整。土地利用現狀表單位:公頃

總面積其他草地河流水面坑塘水面內陸灘涂鹽堿地439.004.2736.4790.7231.71275.83方案比較方案挖方(萬m3)填方(萬m3)人工費(萬元)機械費(萬元)直接費(萬元)工程施工費(萬元)方案一13113222708730882方案二505119669687830案例四:灌溉方式比較某項目總面積776公頃,整治后耕地面積589公頃。根據該項目區域的特點,有三種灌溉方式可供選擇:低壓管道灌溉、半固定式噴灌和固定式噴灌。半固定管道式噴灌系統固定管道式噴灌系統⑧各類防滲材料防滲效果比較直接費、設備購置費與年折舊費灌溉方式農田水利工程直接費與設備購置費(萬元)綜合使用年限(年)年折舊費(萬元/年)半固定式噴灌485.931048.6固定式噴灌662.622033.1低壓管道灌溉309.231817.2年運行費表

灌溉方式灌溉定額(m3/mu)水利用系數用水量(m3/mu)單位成本(元/m3)年提水費用(元/mu)人工費(元)半固定式噴灌2800.93110.45139.9543290固定式噴灌2800.931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