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腧穴概論-課件_第1頁
經絡腧穴概論-課件_第2頁
經絡腧穴概論-課件_第3頁
經絡腧穴概論-課件_第4頁
經絡腧穴概論-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

中國傳統康復治療學

經絡腧穴概述1ppt課件盧陽佳,醫學博士,南方醫科大學本科:針灸推拿學碩士:風濕病學博士:針灸學中醫學教研室+東莞臺心醫院聯系:22896515luyangjia@2ppt課件學習經絡學的基本要求1.掌握經絡的概念、經絡的命名原則、十二經脈的表里屬絡關系、體表分布規律、走向交接規律、流注次序;2.熟悉經絡的組成、經絡的生理作用與經絡學說的應用;3.掌握腧穴的概念、主治作用、分類、選穴原則;4.熟悉腧穴的定位方法。

3ppt課件一、經絡的概念

1.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1)經,有路徑之意。經脈貫通上下,溝通內外,是經絡系統中縱行的主干。(2)絡,有網絡之意。絡脈是經脈別出的分支,較經脈細小。4ppt課件2.經絡遍布于全身,是人體氣血運行的主要通道,也是聯結人體各個部分的基本途徑。人體的臟腑、器官、皮毛、孔竅、肌肉、筋腱、骨骼等,就是依靠經絡的溝通和聯結而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一、經絡的概念

5ppt課件6ppt課件7ppt課件8ppt課件9ppt課件包括經脈(主干)、絡脈(分支)、聯屬體系三個部分(一)經脈(二)絡脈(三)聯屬體系二、經絡系統的組成二、經絡系統的組成10ppt課件(一)經脈1.正經(十二正經、十二經脈)即手足三陰、手足三陽經。是經絡系統的主要組成,運行氣血的主要通道,同臟腑直接絡屬。2.奇經(奇經八脈)即任、督、沖、帶、陽維、陰維、陽蹺、陰蹺脈。具有統率、聯絡、調節十二經脈的作用。3.十二經別(經別)別行的正經從十二正經別出的經脈(主干)。加強表里兩經的聯系,以補正經之不足。(一)經脈11ppt課件(二)絡脈1.別絡(十五別絡)絡脈中較大者。十二正經各一條,任、督、脈各一條,加“脾之大絡”,合為“十五別絡”。加“胃之大絡”,有“十六別絡”之稱。加強表里兩經在體表的聯系。2.浮絡循行分布于人體淺表部位的絡脈。3.孫絡最細小的絡脈。12ppt課件(三)聯屬體系1.十二經筋十二經脈循行部位上分布的筋肉系統。聯綴四肢百骸、主司關節運動。2.十二皮部全身皮膚按十二經脈劃分為十二個部分。反映臟腑經絡的生理病理。3.五臟六腑(三)連屬體系13ppt課件十二正經14ppt課件(一)命名原則1.上為手,下為足:行于上肢者為手經,行于下肢者為足經。2.內為陰,外為陽:四肢內側前中后依次為太陰、厥陰、少陰;四肢外側前中后依次為陽明、少陽、太陽。3.臟為陰,腑為陽:陰經屬臟,陽經屬腑。15ppt課件命名依據:冠以手足,配以陰陽,隸屬臟腑如:手太陰肺經16ppt課件十二經脈的名稱陰經(屬臟)陽經(屬腑)循行部位陰經行于內側陽經行于外側手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太腸經上肢前緣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中線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后緣足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下肢前緣足厥陰肝經﹡足少陽膽經中線足少陰腎經足太陽膀胱經后緣﹡注:在足背和小腿下半部,肝經在前緣,脾經在中線,至內踝上八寸交叉之后,脾經在前緣,肝經在中線。17ppt課件

手足三陰、三陽,通過各自的經別和別絡相互溝通,組成六對表里相合關系。(二)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表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里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18ppt課件二、十二經脈的走向交接規律

頭(面)

手三陽經

手三陰經

足三陽經

腹足三陰經

1.走向規律

《靈樞?逆順肥瘦》“手之三陰,從臟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19ppt課件

2.交接規律相為表里的陰經與陽經在四肢末端交接;同名手、足陽經在頭面部交接;異名手、足陰經在胸腔內交接。20ppt課件三、十二經脈的分布規律

四肢部位頭面部位軀干部位21ppt課件

四肢部位的分布規律陰經分布在四肢的內側面

內側前中后,太陰厥少陰。

足三陰經在內踝尖上八寸以下是厥陰在前,太陰在中,少陰在后。陽經分布在四肢的外側面

外側前中后,陽明少太陽。22ppt課件

頭面部位的分布規律手、足陽明經行于面部、額部;手、足少陽經行于頭側部;手、足太陽經行于面頰、頭頂、頭后部。

陽明在前,少陽在側,太陽在后。23ppt課件

軀干部位的分布規律足陽明經行于前(胸腹面)太陽經行于后(背面)少陽經行于側循行于腹、胸的經脈從前正中線,自內向外依次為足少陰腎、足陽明胃、足太陰脾、足厥陰肝經。任脾腎胃肝24ppt課件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手少陰心經手太陽小腸經足太陽膀胱經足少陰腎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陽三焦經足少陽膽經足厥陰肝經

心中

胸中

肺中四、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25ppt課件(一)生理功能溝通表里上下,聯系臟腑器官通行氣血,濡養臟腑組織感應傳導作用調節機能平衡七、經絡的作用26ppt課件(二)說明病理變化病理狀態下,經絡是病邪傳注的途徑,可反映癥候征候。經絡氣血阻滯——疼痛或腫脹氣血郁積而化熱——紅、腫、熱、痛氣血不足——麻木不仁、萎軟——經絡虛證臟腑病→經絡、腧穴七、經絡的作用27ppt課件(三)指導診斷在臨床上,可根據疾病癥狀出現的部位,結合經絡的循行走向及所聯系的臟腑,作為疾病診斷的依據。如兩脅痛,多是肝膽病變;前額部疼痛,多與陽明經病有關等。返回本節返回目錄七、經絡的作用28ppt課件(四)治療預防如針灸、按摩、針刺麻醉、耳針、電針、穴位埋線、穴位結扎等治療方法。臨床可根據藥物的歸經,選擇相應的藥物。如太陽經頭痛,選用羌活、蒿本等。調理經絡方法預防疾病。如常灸足三里穴可強壯身體、防病;灸風門可預防感冒。返回本節返回目錄七、經絡的作用29ppt課件謝謝大家我愛你們30ppt課件第二節腧穴31ppt課件1、掌握腧穴的基本概念。2、熟悉腧穴的分類、主治規律,50個左右常用的經穴、奇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點。3、了解腧穴的定位法。32ppt課件腧穴→臟腑、經絡之氣輸注于體表的特殊部位。“腧”與“輸”義同,有轉輸、輸注的含義;俗稱“穴位”、“孔穴”,是針灸、推拿和拔罐治療施術之所。一、腧穴的基本概念返回目錄33ppt課件

二、腧穴的分類十四經穴12奇穴3阿是穴34ppt課件1十四經穴具有固定的名稱和位置,且歸屬于十二經脈和任、督脈的腧穴,簡稱“經穴”。35ppt課件2奇穴既有一定名稱,又有明確位置,但沒有歸經的腧穴。又稱“經外奇穴”。36ppt課件3阿是穴既無固定名稱,亦無固定位置,而是以壓痛點或病變部位、其他反應點等作為針灸部位的腧穴。又稱“天應穴”。37ppt課件十四經穴滿足三個條件奇穴滿足二個條件阿是穴沒有條件38ppt課件特殊作用遠治作用近治作用三、腧穴的主治規律39ppt課件

1、遠治作用三、腧穴的主治規律經脈所通,主治所及40ppt課件

手太陰肺經脈主治:肺喉疾病手厥陰心包經主治:心、胃病手少陰心經主治:神志病

三、腧穴的主治規律41ppt課件

手陽明大腸經主治:前頭、鼻、口、齒病手少陽三焦經主治:側頭、脅肋病手太陽小腸經主治:后頭肩胛病三、腧穴的主治規律42ppt課件

足太陰脾經脈脾胃病足厥陰肝經脈肝病足少陰腎經腎病肺病咽喉病

三、腧穴的主治規律43ppt課件

足陽明胃經脈前頭、口、齒、咽喉病、胃腸病足少陽膽經脈側頭、耳病、脅肋病足太陽膀胱經脈后頭、背腰病(背俞并治臟病)三、腧穴的主治規律44ppt課件

經脈所過較遠部位的疾病取所屬經穴。例如:上病下取:頭痛、頭暈→取涌泉穴、太沖穴。

下病上取:脫肛、子宮脫垂→取百會穴。三、腧穴的主治規律45ppt課件2、近治作用

能治療所在部位及

其鄰近器官的病癥

三、腧穴的主治規律46ppt課件近治作用百會穴→頭痛腎腧穴→腰痛中脘穴→胃痛阿是穴→以痛為輸三、腧穴的主治規律47ppt課件1.解剖標志取穴法返回本節返回目錄五、腧穴的定位法兩眉之間兩乳之間48ppt課件2.骨度分寸法以骨節為標志,將人體各部分規定按一定的尺寸進行取穴的方法。骨度分寸示意圖返回本節返回目錄五、腧穴的定位法49ppt課件

2.骨度分寸定位法頭部:前發際→后發際:12寸耳后兩乳突之間:9寸五、腧穴的定位法50ppt課件返回本節返回目錄

上肢部:腋前紋頭(腋前皺褶)→肘橫紋:9寸肘橫紋→腕橫紋:12寸五、腧穴的定位法51ppt課件

下肢部:橫骨上廉→內輔骨上廉:18寸內輔骨下廉→內踝尖:13寸髀樞→膝中:19寸膝中→外踝尖:16寸外踝尖→足底:3寸五、腧穴的定位法52ppt課件3.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病人自身手指為度來取穴的方法返回本節返回目錄五、腧穴的定位法53ppt課件(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節橈側兩端紋頭(拇、中指屈曲成環形)之間的距離作為1寸。(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間關節的寬度作為1寸。(3)橫指同身寸(一夫法)令患者將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并攏,以中指中節橫紋為標準,其四指的寬度作為3寸。手指同身寸取穴法54ppt課件返回本節返回目錄55ppt課件第三節十四經脈56ppt課件

云門(LU2)中府(LU1)尺澤(LU5)列缺(LU7)少商(LU11)(一)循行:從胸走手,起穴:中府→上肢內側前緣→止穴:少商。一、手太陰肺經返回目錄57ppt課件(二)主治概要肺系疾病,咳嗽、氣喘、咽痛、鼻炎大腸胃58ppt課件(三)主要穴位天府穴定位:胳膊腋橫紋下三寸處。古人找此穴的方法:兩胳膊前伸端平,掌心相對,用鼻尖找胳膊的點,該點就是天府穴。是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要穴。直刺0.8-1寸59ppt課件尺澤——肘橫紋中,

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肘關節微屈時定位。主治→咳嗽,咯血。返回本節一、手太陰肺經(11穴)返回目錄60ppt課件孔最穴定位:腕橫紋上七寸處。此穴較深,按揉時要重些壓。主管所有的毛孔,是治療鼻孔出血、痔瘡的要穴。對感冒或大夏天不出汗可起到發汗的作用。61ppt課件列缺定位: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主治→“頭項尋列缺”操作:斜刺返回本節返回目錄62ppt課件少商穴定位:拇指橈側指甲后0.1寸許主治:咽喉痛要穴。操作:點刺放血63ppt課件扶突肩髃曲池合谷商陽迎春二、手陽明大腸經返回本節返回目錄(一)循行:由手走頭:起穴:商陽→上肢外側前緣→前頭→止穴:迎香。64ppt課件(二)功能主治主治概要:大腸疾病(便秘等),皮膚疾病(挫瘡等)功能:打通大腸經,可防皮膚病;可幫助人體增加陽氣或把多余的火氣去掉;有很好的通便效果。65ppt課件(三)主要穴位商陽穴定位:在食指指甲蓋底的外側約0.1寸處主治:便秘66ppt課件合谷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功用:止痛主治:面部痛特別是牙痛(如何掐?)67ppt課件曲池穴定位:屈肘呈直角,當肘橫紋外側與肱骨外上髁連線的中點。功效:退熱,降血壓,治皮膚病(是治癢奇俠),通便;要常揉,是排毒穴位。68ppt課件肩髃穴定位:當上臂平舉時,肩前呈現凹陷處。功效:最散風寒主治:肩痛。69ppt課件迎香穴定位:鼻翼旁0.5寸,鼻唇溝中功用:治鼻子的要穴主治:鼻炎、呃逆。70ppt課件人迎缺盆不容髀關梁丘上巨虛氣沖下關頰車頭維三、足陽明胃經(45穴)返回本節返回目錄(一)循行從頭走腳起穴:承泣→胸腹→下肢外側前緣→止于厲兌穴71ppt課件(二)功效主治功效:健脾胃、補氣血臉色蒼白、容易長痘痘,是氣血供應不上,可調胃經來改善。針灸、穴位埋線減肥最常用此經穴主治:胃腸病、肥胖癥

72ppt課件(三)主要穴位天樞穴定位:肚臍眼旁二寸處主治:治大腸功能不好,便秘、腹瀉雙向調節,慢性結腸炎。73ppt課件足三里穴定位:犢鼻穴下3寸,脛骨前嵴外一橫指處。功效:補氣養血、保健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