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實用三篇)_第1頁
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實用三篇)_第2頁
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實用三篇)_第3頁
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實用三篇)_第4頁
工程地質實習總結(實用三篇)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頁共頁最新工程地質實____結(實用三篇)工程地質實____結篇一石門寨地區位于秦皇島市北二十八公里,屬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區內有公路,與秦皇島相通,從秦皇島市去北戴河,海濱、山海關等,又有公共汽車往返行使,所以交通極為方便。工作區坐落在柳江盆地,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北、東、西三面為陡峻的高山所包圍。貫穿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的最主要的水系,它流向東南,在山海關以南入渤海,盆地內最高的山峰為老君頂,海拔493.7m。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70米左右,盆地的中西部的火山巖分布區是本山區山高陡峻的部分。一般都在海拔200到500米左右。本區年降水量為4001000毫米,多集中于七、八月份,可為全年降水量對70%,山洪也主要集中在這個時期內。二、地質概況本區地層屬華北型,除較普遍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志清楚,地層特征具一定代表性,全區范圍內所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群,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系,中生界的上三疊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本區的地層順序,地層單位的劃分和各地層單位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間的接觸關系,河北省撫寧縣石門寨地區綜合地層柱狀圖本區地層,自下至上簡述如下:〔一〕元古界青白口群1〕下馬嶺組下馬嶺組是區內出露最老的沉積巖,地層單位不整合于綏中花崗巖r2之上,在張崖子一帶,發育良好,出露全,張崖子西剖面可作標中剖面本組厚91米,主要巖性為雜色頁巖〔包括紫紅色,蛋青色、灰黑色,黃綠色等〕。下馬嶺組的層型剖面,在北京西北昌平縣境內,最早的稱為下馬嶺頁巖,后又稱下馬嶺頁巖組等。其實下馬嶺組的巖性不都是頁巖,與本區一樣還有部分砂巖,區內本組地層有兩個韻律組成,第一韻律的底部是灰白色粗粒長石石英凈砂巖可作玻璃原料。本組除主要在東部落近南北向分布外,在西南部的雞冠山一帶也有分布,其與綏中花崗巖的沉積接觸關系,在雞冠山和張崖子西一樣明顯,波痕、泥裂等現象亦易見到。2〕景兒峪組本組主要分布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的最好剖面在李莊兒溝,厚約28米,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至粘土巖,至石炭酸巖,構成一個完好的韻律,與下馬嶺組整合接觸,與上覆下寒____府君山組為平行不整合接觸,上下界限明顯,巖性標志石以其中上部分的粉紅色薄層狀的泥灰巖為主要特征,與下伏下馬嶺組的分層標志,那么以本組底部的砂巖作為分界,此巖的特征石顏色黃褐色和帶鐵銹色,粒度較細,含鐵質及海綠石較多。〔二〕古生界1.寒武系1〕府君山組府君山組是區內寒武系最下部的地層,在東部發育良好,東部落北剖面,可作為標準,剖面厚146米,巖性主要為灰綠色豹皮狀含瀝青質白云質灰巖,含較多的萊得利基蟲化石,頂部含核形石化石,本組屬淺海相沉積,其與下伏景兒峪組,上伏饅頭組均為平行不整合接觸,頂底界限和分層標志都非常清楚,底部為暗灰色,含瀝青質白云質結晶灰巖,部分含礫屑,并產三葉蟲化石,與景兒峪組頂部地層相差懸殊,與饅頭組得分界那么以本組頂部暗灰色含核形石得白云質灰巖或以饅頭組底部的紅色碎屑巖和泥巖。工程地質實____結篇二專業:**土木工程姓名:宋**日期:20xx-6-6指導老師:劉傳孝工程地質實習報告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我們對工程地質與土力學有了深化的認識與理解,掌握了關于工程地質與土力學中的根本知識,但是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情況往往有很大的差距,所以為了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理解,我們08級土木工程專業在六月三號在劉傳孝老師的帶著下開場我們的地質實習,地質實習報告。1、學會對巖石的肉眼判別2、理解饅頭山沉積巖的每一層的巖石組成及其顏色、厚度等3、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4、用地質羅盤測量實地測量巖層的產狀〔走向、傾向、傾角〕5、掌握褶皺的根本知識和判斷背斜、向斜的才能6、現場認識斷層、滑坡、巖層,背斜、向斜等地質現象我們的實習分為兩天〔六月三、四號〕,六月三號實習地點是長清張夏鎮滿壽山和靈巖寺,實習工程是滿壽山的巖層構成和滑坡、斷層現象,六月四號的實習地點是蘇莊,實習工程是背斜構造和地質羅盤的實習,六月四號下午我們完畢地質實習,返回學校,實習報告《地質實習報告》。1、認識滿壽山的巖層饅頭山,海拔408米,位于濟南市長清區張夏鎮境內,當地老百姓習慣稱此山為“饃饃山”、“滿壽山”,或者高雅的稱為"曼壽山"。20xx年,饅頭山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世界第三地質名山,當年又被列入省級地質自然遺跡保護區。饅頭組主要由紫紅色、黃綠色等雜色頁巖及泥質、白云質灰巖組成。底部不整合于泰山雜巖的肉紅色片麻狀花崗巖之上。下部灰巖中含磁石結核和條帶,上部頁巖中具微細程度層理,中部頁巖含有三葉蟲化石~中華萊德利基蟲。厚度119米。在開場實習前,劉老師將此次實習分為三組-饅頭組〔十層〕、毛莊組〔六層〕、徐莊組〔五層〕。一、饅頭組第一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兩米,巖層呈現黃綠色,部分呈現灰色,風化程度非常的嚴重,裂隙發育大,我們在工程中應盡量避開第二層是由石灰巖組成,該層巖石深化山體,厚約四米,巖石呈灰綠色,此處的裂隙極有可能發育成溶洞,所以工程中應注意勘探。第三層是頁巖,厚約八米,巖石呈現黃綠色,部分呈現褐色第四層是由頁巖組成,厚約十三米,顏色顯紫色第五層是由石灰巖組成,厚度約六米,顏色呈現土黃色,裂隙發育細微,有利于工程施行,工程地質實____結篇三1可以根據所學的知識,識別沉積巖和巖漿巖,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展分析^p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3每天完畢實習后,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4實習完畢后,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本次實習是工程地質學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于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p、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才能。使我們理解工程建立中的工程地質現象和問題,以及這些現象和問題對工程建筑設計、施工和使用個階段的影響,并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質條件;理解各種工程地質勘測要求和方法,布置勘察任務,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決設計和施工中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已經向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地質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平面的、抽象的,我們還需要理論結合理論,親自去觀察這些現象,通過理論,知識才變得詳細了,鮮活了。1常見巖石類型、巖體構造類型及工程地質特征。巖石類型的鑒別:首先根據野外巖石的產狀判斷巖石屬于的大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然后再從巖石的顏色、礦物成分、含量等詳細確定巖石的詳細名稱,注意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鑒別巖石,如:放大鏡、小刀、稀鹽酸等。觀察時,首先要用地質錘敲開巖石的新穎面再進展其它工作,否那么其風化外表會使觀察產生錯誤的認識。用小刀可以區分硬度為6級上下的礦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劃即可識別。礦物之間互相刻劃可判斷他們相對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鏡可將巖石中細小的礦物顆粒放大10倍,可以觀察其成分,構造等。用稀hcl可以區別方解石與其它礦物。實地觀察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巖石的顏色。對巖石顏色的描繪非常重要。一般地說,巖漿巖和變質巖的顏色往往與其暗色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云母等,它們都是含有fe2+的硅酸鹽礦物)含量有關。含量愈高,顏色愈深。巖漿巖從超基性巖至酸性巖顏色逐漸變淺,就是暗色礦物含量漸少,而長石,石英等淺色礦物含量漸高的緣故。因此在觀察巖漿巖,變質巖的過程中,對顏色的正確描繪有助于巖石類型的識別。而沉積巖中,深色巖層系因其富含有機質所致,如淮南地區石炭,二疊系含煤巖層多為灰,深灰色。它們往往代表復原,潮濕條件下的產物。而常見于巖漿巖,變質巖中的暗色礦物極易風化分解,難以出如今沉積巖中。紅色沉積巖層多含有fe3+,是氧化,枯燥條件下的產物,如淮南地區上二疊統石千峯組的紅色砂巖,這就可以解釋為什么晚二疊世后淮南地區再也沒有煤的形成。接下來利用手中的工具觀察巖石的礦物成分,構造,構造現象。沉積巖中,還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觀察。野外巖石在縱向上,橫向上會發生變化。觀察時應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觀察它們的變化。這樣才能全面認識巖石及其組合特征。巖石的構造類型識別:注意觀察巖體中構造面(裂隙面、斷層面、巖層層面等)發育的情況,包括發育方位、密度、延伸情況、充填。由此確定巖體是屬于如下哪一類型:a整體塊狀構造b層狀構造c碎裂構造d散體構造。2常見堆積物類型及其工程地質特征。首先觀察堆積物所處的位置特征,然后結合堆積物的組成,顆粒大小、顆粒外表特征、和下伏基巖的關系等判斷是屬于那種堆積物(殘積物、洪積物、沖積物、坡積物等)3常見地質構造類型(斷層、裂隙、褶皺)(1)結合地形地質圖,注意觀察巖層的產狀,會利用羅盤測量地層的產狀三要素。(2)會利用羅盤,皮尺等工具研究裂隙發育情況,可以繪制節理玫瑰花圖,并分析^p節理的發育情況(程度、方向)(3)根據指導老師的指導,觀察斷層兩側地層產狀的變化,地層挪動方向,斷層面的特征,并由此判斷斷層的性質(張性、壓性、扭性)(4)結合地形地質圖,觀察地層彎曲變化情況、核部地層、兩翼地層、樞紐產狀,軸面產狀。有此判斷褶皺的類型:程度褶皺、傾伏褶皺,直立褶皺、歪斜褶皺、倒轉褶皺。4常見地貌類型及場地工程地質特征根據指導老師的指導,觀察地貌類型(河流地貌、山嶺地貌、巖溶地貌等);根據場地平整情況,巖石的分布以及工程性質,土的類型以及分布情況,場地周圍地形復雜程度等初步判斷場地的工程地質復雜程度。5常見不良工程地質現象(1)河流的側蝕作用注意觀察側蝕方向和建筑物物位置的關系。(2)滑坡注意觀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征,滑坡體的物質組成及其形態特征,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征。(3)崩塌注意觀察山坡上危巖的發育情況,山腳處巖堆的分布范圍。(4)巖溶注意觀察和描繪巖溶的形態特征,巖溶發育和巖性、地質構造、地形、氣候的關系;巖溶發育和土木工程的關系。(5)對各種類型堆積物(殘積物、沖積物、洪積物、坡積物等)的描繪主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a觀察堆積物所處的位置和形態特征。b觀察堆積物的物質組成,顆粒均勻性,顆粒外表特征。c給出堆積物成因類型。d初步對所觀察堆積物的工程性質給出評加。實習區主要位于淮南市境內,恰好在我國南北地理,地質分界限上。其地質特征雖屬華北類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資豐富,更由于早期三胚層動物化石—“淮南蟲”的發現而蜚聲海內外,引起國內外地質界的重視。因此地質研究程度較高,資料也很豐富,為認識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我們第一天的實習地點是淮南的洞山。洞山游園是舜耕山脈的重要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賢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脈橫亙在市區,東西走向。峰谷蜿蜒逶迤,景區秀麗,動植物資豐富,是市民觀光、休閑、健身的重要場所。我們參觀了建立中的洞山隧道工程。該隧道是我省第一條市內城市隧道,其雙幅全長1823米,單洞隧道洞內凈寬14。5米,隧道斷面設計包括了2條2x3。75米機動車道、1條1x2。5米非機動車道及2米人行道、2米檢修道,隧道內設計縱坡2。2%。建成后的隧道既可滿足機動車、非機動車通行,又可滿足行人的需要。另據資料,該隧道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各種城市管線,裝備了功能齊全的通風、照明、監控及消防系統。建成后的洞山隧道將成為淮南市的一個新的城市景觀。該隧道的總投資估算約1。32億元。根據帶隊指導老師介紹,這個工程采用了兩端共同掘進的施工方法,但兩端的施工進度卻大不一樣,其原因主要是山南的巖石較為鞏固,力學性能良好,因此施工時可以大膽施工,施工進度較快,而山北的巖石較松散,在開掘施工的同時必須為其平安問題多多考慮,因此工程進度受到了影響。在山上我們認識了白云巖。在野外,用小刀和稀鹽酸很容易認識和區別它們。石灰巖主要礦物為方解石,但其構造組分也可分為兩部分:泥晶基質與顆粒。特殊情況下還有生物形成的架狀構造,如淮南地區的疊層石灰巖。碳酸鹽巖中的顆粒不是巖石風化的產物,而是沉積過程中由于機械的,化學的或生物作用形成的,如粒屑,鮞粒,生物屑,藻團等。顆粒含量50%以上者可定為顆粒石灰巖,如:竹葉狀(礫石)石灰巖,鮞粒石灰巖,生物碎屑石灰巖。一般顆粒含量高,沉積時水體能量高。泥晶含量50%以上者稱泥晶。石灰巖,反映較為平靜的水體環境。例:中寒____張夏組鮞粒石灰巖的描繪灰色,厚層狀;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滴稀鹽酸劇烈起泡;鮞粒構造。鮞粒圓球狀,大小均勻,一般粒徑1mm左右,含量60%;顆粒中含生物碎屑,主要為三葉蟲,軟體動物,約占10%;亮晶方解石膠結,含量30%。水動力強,無泥晶基質。定名:亮晶鮞粒石灰巖白云巖由白云石組成,它們主要為白云石交代石灰巖而成,故多為晶粒構造,放大鏡下能觀察得很清楚。假設沉積時交代,那么形成于枯燥氣候下,與鹽類共生,故少見生物化石。碳酸鹽巖易與水作用,外表溶蝕溝槽非常發育。特別是白云巖風化面上的“刀砍”狀構造常是白云巖的重要識別標志,其成因系白云巖在構造作用下破裂,在地下水作用下沿裂隙沉淀方解石,外表上方解石較白云石易風化,形成“刀砍”狀。在地下,碳酸鹽巖是重要的含水層。我們還理解了沉積巖。沉積巖一望無際的層狀分布是最易識別的。單個巖層厚度大小不一也是沉積巖應描繪的特征:巨厚層》2m,厚層2—0。5m,中層0。5—0。1m,薄層0。1—0。01m,頁薄層2mm,粗砂2—0。5mm,中砂0。5—0。25mm,細砂0。25—0。1mm,粉砂0。1—0。01mm。中厚層;碎屑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含量75%以上,次要成分為長石,巖屑,炭屑等,共占15%;粒屑大小在0。8—0。3mm之間,含量共占70%以上,主要為中粒碎屑;碎屑多為次棱角——次圓狀,分選中等;膠結物主要為泥質,孔隙式膠結為主,次為接觸式;基質含量少,主要為泥質,粉砂。單斜層理發育,上部見波狀層理。向上為細砂,粉砂巖,粉砂巖中可見植物碎屑化石。定名:中粒石英砂巖。在野外,碎屑巖常形成山脊或突兀地面,抗風化才能較強,外表無水溶蝕痕跡,除鈣質膠結者外,滴酸無反響。更重要的是經常使用手中的放大鏡,從構造的觀察中很容易與其它巖類區別。我們還測量了巖層產狀,它是描繪巖層空間展布狀態,分析^p巖層形變和研究構造的重要數據。首先選定一個較平整的巖層面。注意選定時一定要前后左右觀察一下巖層層面的位置,不要將節理面或風化面當成層面。將羅盤翻開成面狀,將長邊緊貼巖層面并保持程度,代表一個程度面,讀出磁針(南,北針均可)指向的刻度盤數據,就代表程度面與巖層面交線的方向,亦即巖層走向。將羅盤折起,短邊緊貼巖層面,保持羅盤程度,北針所指數據即巖層傾向。將羅盤長邊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緊帖巖層,旋轉羅盤底部手柄,讓垂直水準器氣泡居中,讀出白色短線標志所指度數即巖層傾角。一般情況在對走向不做特別要求時,巖層產狀數據只需量出傾向和傾角。我們的第二站是淮南的羅山。羅山下半部的土壤呈棕紅色,上部呈土黃色。在這里我們除了看到昨天的白云巖、砂巖和泥巖外,還理解了風化作用的影響。羅山南側山余家村北小山崗上,有一個完好的風化剖面自上而下:土壤層:灰褐色,植被茂盛,厚5—25cm。淋濾層: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富含fe3+,板結成塊狀,垂直節理發育,厚10—50cm。半風化層:土黃色,暗色礦物已風化,巖石構造尚保存,但已疏松。基巖層:深灰色,為上太古界霍邱群角閃斜長片麻巖。基巖由角閃石和斜長石組成,風化過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礦物被分解,k+,na+,ca2+,mg2+等被淋濾,al3+,fe3+不活潑組分殘留原地,分別形成粘土礦物和氧化物。如地處熱帶—亞熱帶雨林氣候帶,粘土礦物。鐵的氧化物會進一步被水解,形成鋁土礦,褐鐵礦等礦產,是提煉鋁,鐵等金屬的重要原料。淮南地處溫帶,這種情況較難出現。沉積巖除了粘土巖,其它巖類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礦物,它們風化后,也會剩余大量的粘土礦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巖石縫隙中,凹地里都可以見到它們。風化作用可以形成許多有用礦產,但更重要的是它為人類提供了珍貴的土壤資,形成人類賴以生存的耕地。但這是一個漫長的地質歷程。1cm厚的粘土層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萬年,但一陣風,一場洪水就讓它們消失。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還在使它不斷減少。究其原因,還是人類過度開發,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所致。保護環境,保護耕地,已是刻不容緩,否那么,我們的子孫后代將何以為生地層中的古風化面常常當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標志,它們代表巖層由沉積轉變為風化侵蝕的過程,造成了地層缺失和不連續,多被解釋為地殼上升的結果。如淮南地區奧陶系馬家溝組和上石炭統太原組之間的鋁土巖和褐鐵礦層,就是中奧陶世后華北地區整體上升,經歷了志留紀,泥盆紀,早石炭世的長期侵蝕風化的產物,直到晚石炭世才開場承受沉積,形成石炭二疊系含煤地層。山余家霍邱群與上覆上元古界八公山組之間的不整合面上也有含鐵的古風化面。我們的第三站是茅仙洞和韭山洞。茅仙洞風光綺麗,令人心曠神怡,被道家奉為“清虛仙境”。西漢時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觀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點是真實的,是淮河的地質作用造就了這如畫的風景。隨著侵蝕作用的繼續,河道會逐漸北移,茅仙洞會漸漸消失,如此開展下去,也許幾十萬年以后,茅仙洞與二道河之間的山體會被侵蝕殆盡,夷為平地,或者形成一個“牛軛湖”,而河道那么會“去彎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東北在八公山鎮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時,八公山的大部分將不復存在。河流既是如畫山水的“雕塑師”,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淮河河床內沉積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組成,其次為長石,白云母,巖屑,生物介殼碎片等。分選較好,磨圓程度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為細砂。河漫灘主要為粉砂和粘土。地史中的河流沉積由河床沉積及河漫灘沉積組成,碎屑沉積物自下而上由粗變細,形成完好的沉積系列。在河湖密布或河流入海處,河流淤積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場所。河流地質作用是陸地上最重要的地質作用之一,通過其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不斷改造地表形態,形成各種礦產,孕育著人類文明。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側蝕作用形成了懸崖峭壁。繞過八公山,河流進入淮北平原,這里地勢平坦,河道變寬,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攜帶才能降低,沉積作用增強,特別是流經八公山侵蝕,搬運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積,逐漸形成河心灘,導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謂的“二道河”。河流淤積的土地肥沃,合適農作物生長,因此建立了“二道河”農場,每年向國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糧。韭山洞位于淮南市東南鳳陽縣宋集鄉境內韭菜山。韭山洞為石灰巖溶洞,形成于寒武紀,溶洞全長1400余米,其鐘乳石,乳筍及巖溶造型千姿百態,五岳齊天更為佳境。韭山以盛產野韭而出名,又以群山連綿別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韭山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東交織,洞內寬窄不一,洞頂有的高達數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轉右拐,有時可見洞中藏洞,各種鐘乳石、石筍等千姿百態,任人比較測思。韭山洞是鳳陽不可不去的景點,韭山以盛產野韭而出名,又以群山連綿別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韭山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東交織,洞內寬窄不一,洞頂有的高達數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轉右拐,有時可見洞中藏洞,各種鐘乳石、石筍等千姿百態,任人比較測思。區內出露下寒____地層,為一單斜構造,巖層產狀一般為180°∠20°。其原為隱于淮北平原下淮南復向斜北翼東延部分。因受北北東向武店正斷層的影響,西部上盤下降,隱于淮北平原新生代松散層下,東部下盤上升得以出露。據測算,此斷層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巖溶發生于毛莊組,灰巖與頁巖互層,節理密集,為地下水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溶洞全長近1500米,初始時巖溶順著石灰巖層發育,隨著溶洞擴大,下伏頁巖層亦被沖蝕,上覆巖層發生重力垮塌,導致溶洞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囊括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