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分類鑒賞教案_第1頁
詩歌分類鑒賞教案_第2頁
詩歌分類鑒賞教案_第3頁
詩歌分類鑒賞教案_第4頁
詩歌分類鑒賞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高三詩歌鑒賞教案九:分類鑒賞一、教學目標1、了解常見的詩歌類別及其特點2、能通過學習各類題材詩歌的相關知識,能歸納各類題材詩歌的主旨3、通過解題和擬題訓練,掌握各類詩歌題材的解題方法二、教學過程根據詩歌創作的不同題材,我們可以把詩歌大致分為山水田園詩、邊塞戰爭詩、羈旅懷人詩、詠史詩、詠物詩、送別詩、閨怨詩等。各類不同題材的詩歌在創作和主旨上往往有一定的特點,本課我們一起來擇要學習。(一)、山水田園詩1、山水田園詩概述山水田園詩是以山水自然景觀和田園生活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主要表達對自然山水的熱愛、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和對現實的不滿。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南朝的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2、山水田園詩的創作特點山水田園詩屬于寫景詩的范疇,這類詩歌的主要特點就是“一切景語皆情語”,亦即作者筆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觀情愫,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具體創作方面的藝術特點請參見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表達方式。3、常見山水田園詩的情感內容1)表達對大自然的喜愛,如: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2)表達對官場仕途的厭倦,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憤怒,如:陶淵明《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前堂。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雜塵,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3)表達對歸隱生活、閑適恬淡的田園生活的喜愛、向往,如:《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4)出世與入世矛盾心理的折射,如:《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來梁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老妻畫紙為棋局,稚子敲針作釣鉤。但有故人供祿米,微軀此外更何求?5)對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禪意的寄托,如:《題西林壁》(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4、真題展示(2009年海南、寧夏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鷓鴣天代人賦①辛棄疾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注】①這首詞作于作者遭彈劾解官歸居時。②青旗:酒旗,酒店門外用青布做的幌子。(1):詞的上闕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請簡要敘述。(5分)詞的上闋描繪了初春時鄉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間桑樹萌發出新芽,東鄰家蠶卵已孵出幼蠶;平緩的山坡上長著細嫩青草,黃色的牛犢在那兒鳴叫;夕陽斜照著初春傍晚的樹林,晚歸的烏鴉散落在那兒棲息。(2).詞的最后兩句作者用了哪種寫作手法?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詞題為“代人賦”,作者為什么要以此為題?請簡要說明。(6分)運用了對照(或對比)的寫作手法。作者將城里愁風畏雨的桃李,與鄉間溪頭迎春開放的薺菜花相對照,借景抒情,表達了他解官歸居后鄙棄城市官場,熱愛田園生活的感情,題為“代人賦”,實則為己賦,采用代人填詞的形式,以薺菜花自況,效果獨特。5、命題探究及解題對策1)山水田園詩的常見命題方式是怎樣的?=1\*GB3①寫了哪些景物(意象)?=2\*GB3②描繪了怎樣的畫面?營造了怎樣的氛圍、意境?=3\*GB3③寫景上有什么特點?有什么作用?=4\*GB3④哪個字用得特點傳神?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山水田園詩的答題思路關鍵在整體上要把握好意象(景物)、意境和作者情感間的相互作用的關系。6、實戰演練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完成后面的題目。幽居初夏陸游湖山勝處放翁家,槐柳陰中野徑斜。水滿有時觀下鷺,草深無處不鳴蛙。籜龍已過頭番筍,木筆猶開第一花。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1)詩人寫景是從哪幾個方面突出表現“幽”的?(2)詩人在這首詩中抒發了自己哪些復雜的思想感情?答案:(1)三個方面:選擇幽靜的意象寫幽,以動襯幽,以聲襯幽。(2)有恬然自得之樂,又有報國無門、寂寞惆悵之慨。夢中與思念的人兒相會,也是一種苦澀的幸福啊,難怪女主人要趕走可愛的黃鶯鳥。這種無理而有情的動作正揭示了戰爭破壞了人民安寧的生活,看起來它是一首抒寫兒女之情的小詩,實則有深刻的時代內容,反映了當時兵役制下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痛苦。三、從旁觀者的角度,控訴戰爭的罪惡。杜甫在《兵車行》中沉痛地寫到:“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怨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戰爭使得無數的家庭背井離鄉、使得無數的戰士變成累累白骨!高適在《燕歌行》里用對比的手法展示了這樣一幅畫面:“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一方面是前線的戰士浴血奮戰,隨時都有戰死的可能;一方面卻是將領們縱情聲色、歌舞升平。四、從將士的角度,寫因長期戍邊而產生的精神上的痛苦。王昌齡的《從軍行》較為典型: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解析:這里的“邊愁”有對于現實的憂愁、建功立業的渴盼,更有離鄉背井拋婦別雛的痛楚、無限的鄉愁。宋人范仲淹的《漁家傲》和《蘇幕遮》也表達了因長期戍邊又毫無結果而產生的思鄉之情。“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酒如愁腸,化作相思淚。”“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這些都是表達思鄉之情的典型詩句。7、真題展示【2009?全國卷Ⅱ】1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軍城早秋嚴武[注]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更催飛將追驕虜,莫遣沙場匹馬還。[注]嚴武(726-765):字季鷹,華陰(今屬陜西)人。曾任成都尹、劍南節度使,廣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擊敗吐蕃軍隊七萬多人。(1)詩的前兩句描繪了什么樣的景象?有什么寓意?(2)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懷?請簡要分析。【答案】(1)夜晚、秋風、漢關、寒云、冷月、西山,詩的前兩局描繪的是一幅初秋邊關陰沉濃重的夜景。寓意邊境局勢的緊張。(2)詩的后兩句表現了作者作為鎮守邊關的將領,斗志昂揚的豪邁情懷。第三句寫部署奮力出擊,顯示昂揚的斗志;第四句寫全殲敵軍的決心,顯示必勝的信心。6、實戰演練【2007?山東】14.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8分)出關①徐蘭憑山俯海古邊州,旆②影風翻見戍樓。馬后桃花馬前雪,出關爭得不回頭?[注]①關,指居庸關。②旆(pi),旌旗。(1)詩的前兩句,有版本作“將軍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與本詩相比你更喜歡哪一種?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更喜歡本詩。本詩前兩句點出居庸關的雄壯氣勢,景物描寫鮮明生動,為后面抒情作了鋪墊。“將軍”兩句缺乏形象感,并且與全詩思鄉的情感內容不相稱。(2)“馬后桃花馬前雪”一句在藝術表現上有什么特點?請作簡要分析。【答案】①將關內桃花爛漫與關外白雪茫茫兩個場景聚集到“征馬”這一關節點上,描寫生動,對比鮮明。②“桃花”與“雪”分別代指家鄉的溫馨與塞外的清冷生活.在詩中具有象征意義,蘊含了思鄉的情感。7、我來命題 從軍行唐楊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注釋] 西京:此指長安,今陜西西安。牙璋:玉制的兵符;鳳闕:漢代建章宮的圓闕上有金鳳,故稱鳳闕。龍城:又稱龍庭,匈奴的名城,此借指敵人的重要都城。百夫長:率領一百名兵卒的下級軍官。問題1、這首詩的頸聯分別是從哪兩個角度來描寫的?描寫的內容是什么?問題2、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是分別從視覺和聽覺來寫的。表現了出征戰士冒雪與敵人搏斗的堅強無畏精神和在戰鼓聲激勵下奮勇殺敵的悲壯激烈場面。2、表達了他寧愿投筆從戎,馳騁沙場,保邊衛國的壯志豪情。(三)、詠物詩1、什么是詠物詩所謂“詠物詩”,是指那種以客觀的“物”為描寫對象,或細致地刻劃它的色彩與形態,或借以抒懷興感的詩作。世間的花草松竹、鳥獸蟲魚,都有著自己生長、生活的規律。但是那些多愁善感的詩人們,卻往往能由自然界里有萬物,生發現無限的感慨,這便產生了詠物詩。“物”引發了詩,而詩又通過對“物”作形象的描繪,賦予“物”以美感,詩人還能“因物而興懷”。因此,沒有生活中的萬物,便不會有詠物詩;而優秀的詠物詩,又給物以美感和生命。將“物”與“詩”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是詩人們創造性的勞動。2、鑒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①欣賞作者對于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3、常見詠物詩的特點:(1)描繪生動,新穎傳神。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蓮花》,其以細膩的描寫,精巧的比擬將蓮花之形態刻畫得入木三分。“臉膩香薰似有情,世間何物比輕盈。湘妃雨后來池看,碧玉盤中弄水晶。”(2)以物擬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如韓愈之《芍藥》,其詩比擬生動,借物抒情,表現出以物擬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浩態狂香昔未逢,紅燈爍爍綠盤籠。覺來獨對情驚恐,身在仙宮第幾重。”(3)借物抒懷,詠物明志(托物言志)。如王維之《辛夷塢》,其借深谷中自開自落的辛夷塢來寄寓作者懷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賞之性格:“木未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4)詠物寓理,物理渾然。如元稹之《菊花》,其詩理趣渾然,精巧可愛,說明物候對繁花之影響,菊開花于秋,而秋后無花可賞,故作者“此花開盡更無花”是真正愛菊之原因:“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4、真題展示(10年全國卷Ⅰ)12.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詠素蝶詩劉孝綽隨蜂繞綠蕙,避雀隱青薇。映日忽爭起,因風乍共歸。出沒花中見,參差葉際飛。芳華幸勿謝,嘉樹欲相依。{注}劉孝綽(481-539):南朝梁文學家,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文名頗盛,因恃才傲物,而為人所忌恨,仕途數起數伏。(1)這首詠物詩描寫了素蝶的哪些活動?是怎樣描寫的?(3分)追隨著蜜蜂圍繞著綠色的蕙蘭飛,為了躲避黃雀藏在綠葉之中,在太陽的映照之下忽然爭著飛起,趁著風一起歸去。在花中出沒,順著高低不同的綠葉飛翔。寫了素蝶的遠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動作,采用細節描寫,以蜂、雀、日、風、花、葉作襯托。(2)這首詩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現手法?(5分)托物言志,寫自己徒負才華,只能追隨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為人賞識,施展才能。5、命題探究及解題對策(1)命題方式:描述對象有什么特點?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藝術手法)?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情感?(作品思想內容是什么?)(2)解題對策:概括物的特點要注意結合詩歌內容具體分析,不能僅僅抽象概括;移情于物、借物抒情、借物詠懷、托物言志;常見思想或情感:對所詠之物的喜愛;寄情自然,閑適自得;潔身自好,堅貞自守;渴望施展抱負,建功立業;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等,有時也用來表達某種理趣。6、實戰演練閱讀下面的詩,按要求作答。(6分)嚴鄭公宅同詠竹唐?杜甫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色侵書帙晚,陰過酒樽涼。雨洗涓涓凈,風吹細細香。但令無剪伐,會見拂云長。嚴鄭公,即嚴武,受封鄭公。籜(tuò),筍殼。帙,包書的布套。(1)本詩前三聯描寫出竹子怎樣的形象?(2)請賞析“色侵書帙晚”一句。(3)請你談談對最后一聯寓意的理解。(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陰涼,雨洗竹凈,風送竹香。(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書上,使人感到光線暗了下來。“侵”寫出了竹影移動擴大的漸進過程。“晚”字則寫出了竹影給人帶來的時間錯覺。(3)答案符合詩意,言之成理即可。要尊重天性,順應自然。或要呵護人才,不要摧殘人才。或期待得到提攜,使自己有所作為。7、我來擬題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⑴簡要分析詩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點。主人公是一個胸懷淡泊、精神閑適、渴望擺脫俗務,具有出世歸隱思想的仕人⑵本詩在藝術手法上有何突出特點?試簡要分析。詩人運用象征手法寫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遙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懷和閑適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風浪象征社會風浪,言淺意深,理趣盎然。(四)、詠史詩1、詠史詩簡介詠史詩是指以歷史題材為詠寫對象的詩作,大多針對具體的歷史事件或歷史人物有所感慨或有感悟而作。詩人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陳跡為題材,借登高望遠、詠嘆史實、懷念古跡來達到感慨興衰、寄托哀思、托古諷今等目的。這類詩由于多寫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2、詠史詩表達的思想感情:(1)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表達像古代英雄那樣建功立業的志向,表達愛國熱情。(2)抒發不能建功立業(壯志難酬)、光陰虛度或懷才不遇的感嘆、失意、郁悶;表達詩人對統治者、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多為借古諷今。(3)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概,表達對歷史興亡(王朝興衰)的思考與傷感、痛心,有“山河依舊,人事不同”的感慨。(4)對統治者無視人民疾苦、沉湎于享樂的批判、鞭撻,或者對統治者荒淫誤國的諷刺。3、詠史詩鑒賞的一般方法(1)弄清史實,疏通文意。讀懂詠史懷古詩,對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要積累一定的歷史知識。(2)披文入情,揣摩意圖。即抓住歷史人物或事件與時局和詩人自己身世之間的連接點,從而了解懷古的意圖。(3)分析技巧,體察詩心。懷古詩歌的寫作一般是先敘事寫景,極力鋪墊;后議論抒情,點明主旨。還有一些只敘述對比而不加議論,留有充分想象發揮的空間,引發讀者的思考4、詠史詩常用的意象和手法(1)意象:古跡史事,如黍離、商女、城池、宮殿、寺廟、陵墓等;與古跡有關的景物,如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2)藝術手法:借景抒情(借景烘托)、虛實結合、用典、對比、議論、直抒胸臆等。5、真題展示08江蘇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登金陵鳳凰臺李白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注】①一水:亦作“二水”。②此詩系作者于天寶年間,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問題:(1)分別概括這首詩頷聯和頸聯的內容,并說說其中寄寓了詩人什么樣的感慨。(2)“總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種修辭手法?尾聯表達了詩人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答案:(1)頷聯寫六朝古都的歷史遺跡(1分),頸聯寫金陵美麗的自然風物(1分);寄寓人事滄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興廢的感慨。(2分)(2)比喻。(2分)①憂君王為奸邪所蒙蔽,憂奸邪為非作歹(1分);②憂賢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憂國憂君憂民。(1分)6、實戰演練閱讀下面兩首同題唐詩,然后回答問題。臺城①韋莊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臺城劉禹錫臺城六代競豪華,結綺臨春②事最奢。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注釋】①臺城:六朝帝王起居臨政的地方。②結綺臨春:陳后主營造的兩座樓閣。(1)這兩首懷古詩寄托了作者怎樣的感慨?答:吊古傷今。(昔盛今衰,物是人非)(2)這兩首詩所用的主要藝術手法各有特色,請結合具體詩句加以分析。韋莊詩: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通過陰雨、江草、鳥鳴、柳陰等景物,渲染出一幅凄清而令人傷感的畫面。或:通篇側面烘托,以自然景物的“無情”反襯人的無限傷痛與感慨。劉禹錫詩:重在對比,前兩句回憶昔日的繁華,后兩句寫今日的荒涼及緣由。7、我來命題越中覽古李白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蘇臺覽古李白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①請談談這兩首詩藝術手法的主要不同之處。(4分)《越中覽古》著重渲染越宮昔日的繁華,結句聚焦在今日荒涼的遺址,以強烈的反差抒寫了姑蘇臺今日的荒涼;《蘇臺覽古》著重描繪姑蘇臺今日的荒涼,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襯托人事的變幻無常,抒寫了詩人內心的感受。②這兩首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感慨?(2分)對人事變化、盛衰無常的感慨,對功名富貴的否定。(五)、送別詩1、送別詩簡介送別詩就是以送別友人或親人為題材內容的詩歌。古代餞行贈詩風氣盛行,因此產生了大量的送別詩。唐代較突出的2000多位詩人中,幾乎人人都寫過送別詩。李白提到姓名的贈別詩就有400多首。出行原因大體可分為赴考、出使、遷謫(宦游)、征戎、鄉旅、歸隱等。2、常見的送別方式(1)折柳送別。折柳送別習俗產生于漢代,產生原因大體有三:一是千絲萬縷的柳條、紛紛揚揚的柳絮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二是“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三是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愿友人在異地他鄉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如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2)飲酒餞別。設宴款待親友,表達惜別之意,也是古代的一種習俗,這在今天依然保留著。如王維《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3)唱歌餞別。以歌來送別也是古代文人墨客表達惜別之意的一種方式。如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踏歌是民間的一種歌調,唱歌時以腳踏地為節拍。“正當今夕斷腸處,驪歌愁絕不忍聽。”(李白)驪歌是一首離別時唱的歌。“勞歌一曲解行舟”,(許渾)勞歌原指在勞勞亭送客時唱的歌,后遂成送別歌的代稱。3、鑒賞送別詩的方法和答題要領(1)積累、分析送別詩常用意象。(2)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思想。(3)送別詩常用的表達技巧: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襯托、各種修辭等。4、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1)送別詩中多出現傍晚和月夜等時間意象,還有“日暮”、“斜陽”、“暮雪”、“暮鐘”等。如: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劉長卿《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這種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與暮色朦朧中的蒼茫感相協調(情景交融)。并且,傍晚時候會伴隨著飛鳥歸林、魚沉潭底,對于遠離家鄉的游子征夫來說,更能勾起漂泊之人的離情別緒(反襯)。月光給人的感覺是朦朧、迷離、蒼涼的,這與深邃悠長、委婉憂傷的離情別緒是一致的;再則,月亮含有思鄉、思親、多情的象征義,因而詩人常借月抒懷。通過月亮的烘托,抽象的別情更顯得動人深長。(2)送別詩中多出現長亭、渡口、南浦等空間意象。如:李白《勞勞亭歌》:“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注釋:勞勞亭又名新亭,距建康(南京)大約十五里左右,是沿長江順流而下的必經之地。送別之人常在此駐足,目送行人漸行漸遠。后來,勞勞亭便成了離別感傷的代名詞。又如李白《謝公亭》:“謝亭離別處,風景每生愁。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謝公亭又稱謝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齊詩人謝晀所建。后來謝亭成為宣城著名的送別之地,也便成了離愁的代名詞。白居易《南浦別》:“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唐朝水運發達,大運河與眾多的河湖構成四通八達的水網。行旅之人出門大多乘船。“南浦”即南面的水濱,是著名的水濱送別地。像長亭一樣成為唐代送別之處的代名詞。5、送別詩的主要情感(1)哀婉傷感,依依不舍之情。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2)豁達,勸慰之情。如高適《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3)表白坦誠心志。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結合“一片冰心在玉壺”,分析作者在送別辛漸時所表達的感情。6、真題展示【2007?江蘇】12、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鷓鴣天?送人辛棄疾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1)“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2)這首詞以“送人”為題,下片寫出了哪兩層新意?【答案】(1)翹首遠望,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路途艱險,祝福平安的關切之情;山高水長,前程迷茫的郁悶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2)不應把離別(相聚)視為人世間唯一悲痛(歡樂)的事。人世間的風波遠比路途風波險惡得多。【解析】這首詞是作者中年時的作品。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歷了不少挫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上闋之“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兩句寫送別時翹首遙望之景,景顯得生動,用筆也很渾厚,而且天邊的流水遠送無窮的樹色,和設想行人別后的行程有關;雨中陰云埋掉一半青山,和聯想正人君子被奸邪小人遮蔽、壓制有關。景句關聯詞中的兩種不同的思想感情,不但聯系緊密,而且含蓄不露,富有余韻。上闋寫送別,下闋抒情本應該是以“別恨”為主調的,但是作者筆鋒拗轉,說今古恨事有幾千般,豈只離別一事才是堪悲的?用反問語氣,比正面的判斷語氣更含激情。作詞送人而居然說離別并不是唯一可悲可恨的事,顯示出詞的思想感情將有進一步的開拓。作者寫出詞的最后兩句,包含了更多的傷心經歷,展示了更廣闊、更令人驚心動魄的藝術境界,情已淋漓,語仍含蓄。7、實戰演練閱讀下面兩首唐詩,回答其后問題。丹陽送韋參軍王維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簡析嚴維詩三、四兩句的意境。(60字左右)詩人獨立江邊遙望朋友去處不愿離去,直到很晚。秋夜清冷,烏鴉都已歸巢,唯余江水悠悠。表達了無限的思念之情(所答應是對意境的描繪,有人、有景、有情)。8、我來命題別董大高適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注釋]①董大:多家認為是唐玄宗時的著名琴師,音樂圣手。具體身世末詳。②高適(700—765),唐詩人,詩與岑參齊名,同為盛唐邊塞詩派的代表,并稱“高岑”。③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沉時的昏暗景色。⑴前兩句用白描手法具體描繪了怎樣一種景色?有何作用?(3分)⑵送別詩多凄婉纏綿,而這首詩則別開生面。結合全詩,簡要分析后兩句詩:(3分)答:⑴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灰蒙蒙的荒寒壯闊的景色;烘托了送別友人凄涼悲苦之氛圍。(北風呼嘯,大雪紛飛,黃沙千里,遮天蔽日,到處灰蒙蒙,答少于三點扣1分;荒寒壯闊,1分;烘托了送別友人凄涼悲苦之氛圍,1分)⑵而后兩句,作者一掃前兩句的落寂悲苦,表現出昂揚的精神,豪壯的氣概,(1分)勸慰朋友不要為離別而難過,在未來的人生路上一定會結識許多新的知心朋友。同時,也是詩人對自己有這樣好的朋友的而感到自慰。(2分,后一句不答亦可)能講出道理亦可給分。(六)、羈旅懷人詩1、羈旅懷人詩簡介以羈旅懷人詩以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所感所嘆為主要內容,即滯留他鄉很久而不能回家所產生的思鄉及思親之情。在古代,有的詩人,長期客居在外,滯留他鄉,或漂泊異地,或謀求仕途,或被貶赴任途中,或游歷名山大川,或探親訪友,所謂“羈旅”,即因上述種種原因,長久寄居他鄉之意。這類詩,多抒發綿綿的鄉愁,對親人無盡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閱讀這類詩,要大抵了解詩人的歷史和遭遇,弄清詩人所思所想和詩中寄寓的復雜感情。如溫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歷來被人傳誦,它塑造了旅客聞雞而起趕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氣氛,從而進一步勾起詩人思鄉之情。它往往表達羈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艱。人們思鄉緣由往往是由于戰亂頻仍,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游不歸,漂泊在外,貶官異地,雁歸故鄉,逢年過節等

。2、羈旅懷人詩表達的主要情感(1)羈旅之苦,抒發內心的孤獨、凄涼及思鄉之情。如張繼的《楓橋夜泊》、馬致遠的《秋思》等(2)感念親情之深,表達對親人的熱愛與思念。孟郊的《游子吟》、張籍《秋思》等。(3)抒發獨居它鄉,不得重用,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孤獨寂寞、幽怨憤慨之情。杜甫的《登高》等。3、羈旅懷人詩的主要特點(1)常用的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虛實結合、細節描寫、主客移位、以樂寫哀等。(2)常見的字詞:“孤”、“悲”、“無情”、“憐”、“空”、“獨”、“故園”、“相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