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第3部分 題型增分練 選擇題專練 第4練 變異、育種和進化(含解析)_第1頁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第3部分 題型增分練 選擇題專練 第4練 變異、育種和進化(含解析)_第2頁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第3部分 題型增分練 選擇題專練 第4練 變異、育種和進化(含解析)_第3頁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第3部分 題型增分練 選擇題專練 第4練 變異、育種和進化(含解析)_第4頁
(新高考)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第3部分 題型增分練 選擇題專練 第4練 變異、育種和進化(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4練變異、育種和進化一、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符合題目要求。1.(2020·泰州二模)下列關于基因突變的敘述,錯誤的是()A.紫外線等物理因素可損傷DNA分子而誘發基因突變B.用CRISPR/Cas9技術替換基因中的堿基屬于基因突變C.親代個體產生的突變基因大多數能傳遞給子代個體D.如果體細胞中基因突變的頻率過高易導致個體死亡答案C解析紫外線等物理因素可能損傷堿基,改變堿基對的排列順序,進而誘發基因突變,A正確;運用CRISPR/Cas9技術替換某個基因中的特定堿基,導致基因結構改變,從而發生基因突變,B正確;親代個體產生的突變基因,對于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而言,如果突變發生在生殖細胞中,可以通過生殖細胞傳遞給后代,如果發生在體細胞中,則不能傳遞給后代,對于進行無性生殖的生物則可以通過體細胞傳遞給后代,C錯誤;基因突變多數是有害的,頻率如果過高有可能會導致個體死亡,D正確。2.(2019·德州質檢)某DNA上的W基因發生突變,導致合成的mRNA上一個堿基C變成A。下列敘述錯誤的是()A.W基因的一個堿基對G—C替換成T—A,導致基因結構發生改變B.突變后,基因中的嘧啶類脫氧核苷酸比例下降C.突變后,其控制合成的肽鏈中的氨基酸排列順序可能不變D.突變前后,mRNA、tRNA、rRNA都參與翻譯過程答案B解析據分析可知,W基因的一個堿基對G—C替換成T—A,導致基因結構發生改變,該變異屬于基因突變,A正確;突變后,基因中的嘧啶類脫氧核苷酸比例不變,B錯誤;突變后,由于密碼子的簡并性,其控制合成的肽鏈中的氨基酸排列順序可能不變,C正確;無論是否突變,翻譯過程都需要mRNA、tRNA、rRNA的參與,D正確。3.(2019·重慶南開中學高三4月模擬)下圖甲為人體某細胞生命歷程示意圖,①~⑥為各個時期的細胞,a~c表示相應的生理過程;圖乙表示該細胞癌變過程中部分染色體上基因的變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與②相比,①的表面積與體積之比較大,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能力較強B.⑤和⑥基因相同,而細胞內的mRNA完全不同C.癌變的過程是細胞結構和功能發生定向改變的過程D.癌變的發生是多個基因突變累積的結果,與癌變有關的基因互為等位基因答案A解析與②相比,①的體積小,相對表面積大,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能力較強,A正確;⑤和⑥來源于同一細胞的有絲分裂,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選擇性表達,所以有些mRNA是不相同的,有些mRNA是相同的,B錯誤;突變是不定向的,故癌變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也是不定向的,C錯誤;由題圖可知,多個基因突變導致細胞癌變,但突變基因并不一定在同源染色體的相同位置上,所以并不一定為等位基因,D錯誤。4.(2019·洛陽月考)下列關于常見作物育種方法的敘述,正確的是()A.雜交育種可以實現任意兩生物個體間優良性狀的重新組合B.單倍體育種得到的新品種一定是能夠穩定遺傳的純合子C.人工誘導的同源多倍體新品種往往果實大,結實率低D.誘變育種可以提高突變率,并定向獲得所需要的新基因答案C解析雜交育種一般可以將兩個不同品種個體的優良性狀組合在一起,而不能在不同物種之間實現,A錯誤;二倍體生物進行單倍體育種得到的新品種才一定是能夠穩定遺傳的純合子,B錯誤;人工誘導的同源多倍體新品種往往果實大,莖稈粗壯,營養成分高,但結實率低,C正確;誘變育種的原理是基因突變,而基因突變是不定向的,所以利用誘變育種可提高突變率,但不能定向獲得所需要的新基因,D錯誤。5.經權威遺傳機構確認,濟南發現了世界首例染色體異常核型:46,XY,t(6,8),該例異常核型屬于染色體平衡易位攜帶者。染色體平衡易位是造成流產和畸形兒的重要因素,由于沒有遺傳物質丟失,患者表現及智力均與正常人一樣。某女性患者的第1和5號染色體易位,染色體異常核型可表示為46,XX,t(1,5)。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經染色后,在光學顯微鏡下可觀察到染色體易位B.46,XY,t(6,8)表示某男性患者的第6和8號染色體易位C.只有缺失和重復這兩類染色體變異才能導致基因數量的改變D.染色體易位不屬于基因重組,這種變異是可遺傳的答案C解析能導致基因數量改變的不只有染色體結構變異中的重復和缺失,還有染色體數目變異,C錯誤;染色體易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是可遺傳的變異,D正確。6.(2020·南通一模)下列關于生物變異和進化的敘述,錯誤的是()A.種內斗爭、種內互助、競爭和捕食等均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B.具有適應環境性狀的個體有更多生存繁殖機會,導致相應基因頻率上升C.可遺傳變異可改變種群某基因的頻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D.單倍體生物可能產生可育后代,多倍體生物也可能產生不育后代答案C解析種內斗爭、種內互助、競爭和捕食都會造成種群數量的改變,因此能使種群基因頻率發生改變,A正確;根據自然選擇規律,適應環境的個體有更多繁殖機會,故控制適應環境性狀的基因頻率會上升,B正確;可遺傳變異只能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單倍體生物中可能含有2個染色體組,能產生可育后代,多倍體生物如三倍體減數分裂聯會紊亂,無法產生可育后代,D正確。7.(2020·濱州調研)以下對生物進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二倍體生物用秋水仙素處理形成四倍體,二者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B.物種之間的共同進化都是通過物種之間的生存斗爭實現的C.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共同進化導致生物多樣性D.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會引起種群基因頻率的定向改變答案C解析二倍體和四倍體的后代是三倍體,高度不育,所以二倍體和四倍體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A錯誤;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這就是共同進化,B錯誤;不同物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在相互影響中不斷進化和發展,通過漫長的共同進化過程,形成了生物多樣性,C正確;突變和基因重組都是不定向的,D錯誤;故選C。8.(2020·泰州二模)物種甲(2n=20)與乙(2n=16)通過人工授粉雜交,獲得的幼胚組織經離體培養形成大量的幼苗丙,用秋水仙素處理丙的頂芽形成幼苗丁。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秋水仙素通過促進著絲點分裂,使染色體數目加倍B.幼苗丁細胞分裂后期,可觀察到36或72條染色體C.丙到丁發生的染色體變異,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D.形成丁的過程未經過地理隔離,因而丁不是新物種答案B解析秋水仙素通過抑制紡錘體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A錯誤;物種甲(2n=20)、乙(2n=16)通過人工授粉雜交,獲得的幼胚經離體培養形成幼苗丙染色體為18條,用秋水仙素處理丙的頂芽形成幼苗丁染色體為36條,幼苗丁細胞分裂后期染色體可加倍到72條,但由于根細胞染色體未加倍,故幼苗丁根尖細胞分裂后期,可觀察到36條染色體,B正確;變異提供了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決定了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幼苗丁染色體為36條,屬于新物種,生殖隔離是新物種形成的標志,新物種的產生不一定要經過地理隔離,D錯誤。9.下列有關生物育種技術及應用的敘述,錯誤的是()A.高產青霉素菌株培育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B.雜交水稻和產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原理都是基因重組C.白菜—甘藍的培育涉及原生質體融合、植物組織培養等技術D.對愈傷組織進行人工誘變可獲得抗鹽堿野生煙草答案A解析高產青霉素菌株的培養采用的是誘變育種的方法,其原理是基因突變,A錯誤;雜交水稻的原理是基因重組,產人凝血酶山羊的培育屬于基因工程育種,原理也是基因重組,B正確;白菜—甘藍的培育涉及去除細胞壁后的原生質體融合及將雜種細胞培育成為雜種植株的植物組織培養等技術,C正確;愈傷組織分裂旺盛,較易發生基因突變,故進行人工誘變后經篩選可獲得抗鹽堿野生煙草,D正確。10.(2019·重慶南開中學高三4月模擬)某果蠅種群中,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依次占10%、20%、70%。改變飼養條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響。理論上,個體間隨機交配產生的下一代種群中()A.a的基因頻率為0.44B.基因型Aa的個體占2/5C.雌、雄個體的比例發生了改變D.基因型AA、Aa和aa個體的比例為1∶4∶4答案B解析由分析可知,該種群中A的基因頻率為10%+20%×eq\f(1,2)=20%,a的基因頻率為1-20%=80%,親本產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80%=1∶4,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為A∶a=20%∶(50%×80%)=1∶2,因此產生的后代為1/15AA、6/15Aa、8/15aa,因此a的基因頻率=8/15+6/15×1/2=11/15,A錯誤;基因型Aa的個體占2/5,B正確;精子活力誤。11.用純種的高稈抗銹病(DDTT)小麥與矮稈易染銹病(ddtt)小麥培育矮稈抗銹病小麥新品種的方法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此育種方法的敘述中,正確的是()A.過程①的作用原理為染色體變異B.過程③必須經過受精作用C.過程④必須使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的種子或幼苗D.此育種方法選出的符合生產要求的品種占1/4答案D解析題圖中過程①表示雜交,其原理為基因重組;過程③常用的方法為花藥離體培養;過程④可使用秋水仙素或低溫處理幼苗,單倍體高度不育,不產生種子;F1可產生4種雄配子,基因型分別為DT、Dt、dT、dt,經秋水仙素處理后染色體數目加倍,符合生產要求的品種(ddTT)占1/4。12.自然界中,一種生物體中某一基因及其三種突變基因決定的蛋白質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正常基因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突變基因1精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突變基因2精氨酸亮氨酸亮氨酸蘇氨酸脯氨酸突變基因3精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酪氨酸丙氨酸根據上述氨基酸序列確定這三種突變基因的改變最可能是()A.突變基因1和2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或缺失B.突變基因2和3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為一個堿基的增添或缺失C.突變基因1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2和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或缺失D.突變基因2為一個堿基的替換,突變基因1和3為一個堿基的增添或缺失答案A解析突變基因1與正常基因決定的氨基酸序列相同,說明可能是替換了一個堿基;突變基因2與正常基因決定的氨基酸序列相比,只有第二個氨基酸的種類不同,說明可能是替換了一個堿基;突變基因3與正常基因決定的氨基酸序列相比,第三、第四和第五個氨基酸都不同,可能是由一個堿基的增添或缺失導致密碼子的重新排序引起的。13.二倍體植物甲(2n=10)和二倍體植物乙(2n=10)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的F1不育。用物理撞擊的方法使F1在減數分裂Ⅰ時整套的染色體分配到同一個次級精(卵)母細胞中,減數分裂Ⅱ正常,再讓這樣的雌雄配子結合,產生F2。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A.物理撞擊和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相同B.F1為四倍體,具有20條染色體C.若用適宜濃度的秋水仙素處理F1幼苗,則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D.用物理撞擊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產生的F2為二倍體答案C解析物理撞擊是使F1在減數分裂Ⅰ時整套的染色體分配到同一個次級精(卵)母細胞中,而秋水仙素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兩者原理不同,A錯誤;F1含有2個染色體組,共10條染色體,其中5條來自甲,5條來自乙,B錯誤;F1幼苗經秋水仙素處理后,染色體數目加倍,長成的植株是可育的,C正確;利用物理撞擊的方法使配子中染色體數目加倍,產生的F2為異源四倍體,D錯誤。14.細胞分裂過程中不同階段對輻射的敏感性不同,圖1中OA段是細胞分裂前的間期,D、E和F點是輻射敏感點。圖2是細胞受到輻射后產生的染色體變化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A.D點時受到輻射可能會引起基因突變B.E點時受到輻射可能會形成染色體數目異常的配子C.圖2中所示變異屬于染色體結構的變異D.圖2中的變異發生在F點時答案D解析由圖2可看出細胞受到輻射后產生的染色體變化是染色體結構變異,在染色體結構變異前染色體還沒有復制,還沒有形成染色單體,而F點時存在染色單體。二、選擇題: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個或多個符合題目要求。15.(2020·揚州三模)二倍體新疆野生油菜(P1)具有低芥酸、抗病蟲等特性,為了改良二倍體甘藍型油菜(P2),研究人員將兩種植物的體細胞進行融合獲得了屬間雜種F1,然后加入1對引物進行PCR鑒定,電泳結果如圖所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雜種F1的形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和細胞的全能性B.雜種F1含4個染色體組C.引物能與DNA上多個不同位點結合D.電泳結果表明F1-1具有P1、P2的全部遺傳信息答案ABC解析植物體細胞雜交原生質體的融合依賴于細胞膜的流動性,最終生長為雜種植株依賴于植物細胞的全能性,A正確;因雜種F1是二倍體新疆野生油菜(2個染色體組)和二倍體甘藍型油菜(2個染色體組)的雜交體,故其含有4個染色體組,B正確;研究人員將P1、P2兩種植物的體細胞進行融合獲得了雜種植物F1,然后加入一對引物進行PCR鑒定,結果出來多種DNA片段,可見引物能與DNA上多個不同位點結合,C正確;通過圖片中電泳結果看出,F1-1具有P1、P2的部分遺傳信息,D錯誤。故選ABC。16.(2020·山東聊城模考)盲魚常棲息在漆黑的巖洞中,其眼睛退化,卻擁有發達的嗅覺和觸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若盲魚和某種淺水魚種群的基因庫存在顯著差異,則兩者一定不能相互交配B.盲魚個體間在生存斗爭過程中相互選擇、協同進化C.原始魚類進化為盲魚的根本原因是漆黑的生存環境D.盲魚和原始魚類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環境中也不能進化為同一物種答案D解析若盲魚和某種淺水魚種群的基因庫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則兩者存在生殖隔離,兩者之間可能能夠交配,但不能產生可育后代,A錯誤;協同進化發生在不同種生物之間或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而不是發生在同種生物個體之間,B錯誤;原始魚類進化為盲魚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變,即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變異,然后由漆黑的生存環境對其進行選擇,C錯誤;現代生物進化理論認為生物進化過程是不可逆的,盲魚和原始魚類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環境中也不能進化為同一物種,D正確。17.蜜蜂中雌蜂(蜂王和工蜂)是二倍體(由受精卵發育而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32),雄蜂是單倍體(由卵細胞發育而成)。蜜蜂的體色中,褐色對黑色為顯性,現有褐色雄蜂與雜合褐色雌蜂進行雜交。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雄蜂體細胞中有32條染色體B.子一代蜂王、工蜂和雄蜂均有兩種基因型C.雄蜂的形成表明卵細胞具有發育的全能性D.雌蜂的1個卵原細胞將形成4個生殖細胞答案BC解析雄蜂是由卵細胞發育而成的單倍體,其體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表明卵細胞具有發育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