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新征程航天發展歷程介紹弘揚載人航天精神ppt_第1頁
航天新征程航天發展歷程介紹弘揚載人航天精神ppt_第2頁
航天新征程航天發展歷程介紹弘揚載人航天精神ppt_第3頁
航天新征程航天發展歷程介紹弘揚載人航天精神ppt_第4頁
航天新征程航天發展歷程介紹弘揚載人航天精神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航天新征程中國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介紹·中國夢航天夢主題教育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看點發展航天事業建成航天強國一二三目錄載人航天發展歷程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1992年9月21日,這是一個載入中國航天史冊的日子,這是一個值得被永遠銘記的日子。這一天,中央正式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代號為“921”工程。三十年來,工程相繼突破和掌握天地往返、空間出艙、空間交會對接等載人航天領域關鍵技術,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成功將14名、23人次航天員送入太空,牢牢占據了世界載人航天的重要一席。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實施“三步走”發展戰略:中央決策實施載人航天工程,并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1992年9月21日1999年11月20日發射第一艘無人試驗飛船: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首次飛行,考核了運載火箭性能和可靠性,驗證了飛船關鍵技術和系統設計的正確性,以及包括發射、測控通信、著陸回收等地面設施在內的整個系統工作的協調性,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實現新的重大突破。2001年-2002年發射神舟二號到神舟四號無人試驗飛船:2001年1月10日、2002年3月25日和2002年12月30日,先后發射了神舟二號、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飛船,通過系統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多項科學實(試)驗的在軌完成,為實現載人飛行打下了堅實基礎。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2003年10月15日: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我國首飛航天員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飛船在軌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后安全返回,實現了“成功發射、精確測控、正常運行、安全返回”的任務目標,標志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2005年10月12日:發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搭乘神舟六號飛船進入太空,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實現了“成功發射、正常飛行、安全返回、航天員健康出艙”的任務目標,掌握了環境控制與生命保障、飛行器控制、航天醫學保障等載人飛船“多人多天”在軌飛行關鍵技術,首次開展了真正意義上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工程通過實施四次無人飛行任務,以及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行任務,突破和掌握了載人天地往返技術,使我國成為第三個具有獨立開展載人航天活動能力的國家,實現了第一步任務目標。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2008年9月25日:發射神舟七號載人飛船。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搭乘神舟七號飛船進入太空,翟志剛于9月27日成功實施首次空間出艙活動;9月28日,航天員安全返回,實現了“準確入軌、正常運行,出艙活動圓滿、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務目標,突破和掌握了空間出艙活動技術,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2011年9月29日: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入軌,主要任務是為實施空間交會對接試驗提供目標飛行器;初步建立長期無人在軌運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空間站研制積累經驗;進行空間科學實驗、航天醫學實驗和空間技術試驗。在軌期間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飛船進行了6次交會對接,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于2018年4月2日再入大氣層。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2011年11月1日:發射神舟八號無人飛船。神舟八號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成功,于11月3日與天宮一號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11月14日成功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11月17日安全返回,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確交會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撤離返回”的任務目標,標志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6月16日:發射神舟九號載人飛船。航天員景海鵬、劉旺、劉洋搭乘神舟九號飛船進入太空,于6月18日,與天宮一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一號工作和生活;6月24日,劉旺手動控制飛船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6月29日,航天員安全返回,實現了“準確進入軌道,精準操控對接,穩定組合運行,安全健康返回”的任務目標,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員手控交會對接技術,劉洋成為我國首飛女航天員。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2013年6月11日:發射神舟十號載人飛船。工程通過實施神舟七號飛行任務,以及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神舟九號、神舟十號交會對接任務,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和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建成我國首個試驗性空間實驗室,標志著工程第二步第一階段任務全面完成。2016年6月25日: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次飛行。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實現了“成功首飛”的任務目標,是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飛行任務的開局之戰,不僅為空間實驗室任務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我國空間站建造和運營奠定了重要基礎。2020年2021年2021年2021年2022年2022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運載火箭首次飛行。6月17日:發射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9月20日:發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6月5日:發射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7月24日:發射空間站問天實驗艙。4月29日:發射空間站天和核心艙。5月29日:發射天舟二號貨運飛船。10月16日:發射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刷新航天員連續在軌飛行記錄。10月31日:發射長征5號B遙運載火箭。11月29日:發射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1、通過實施天舟四號、神舟十四號和問天實驗艙3次飛行任務,形成空間站兩艙“一”字構型。中國三十年載人航天發展歷程3、神舟十五號搭載航天員飛往中國空間站,與神舟十四號航天員“會師”太空。中國空間站全面建成,實現首次6個航天器組合體飛行,6名航天員同時在軌。2、長征5號B遙運載火箭搭載空間站夢天實驗艙,對接天和核心艙,中國空間站形成“T”字型。神舟十五號任務看點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看點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看點看點一:神舟十五號乘組將承接新挑戰在軌交接后,中國空間站將進入長期有人駐留模式。神舟十五號乘組作為空間站完成在軌建造后到訪的首個乘組,將開展空間站三艙狀態長期駐留驗證工作,對航天器運行維護的管理工作量會大幅增加。除日常維護照料空間站外,航天員將完成15個科學實驗機柜解鎖、安裝與測試,開展涵蓋空間科學研究與應用、航天醫學、航天技術等領域40余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在軌期間,計劃實施3-4次出艙活動,并將首次使用夢天實驗艙的貨物氣閘艙轉移物品,航天員的艙外活動范圍也更為廣泛,將給他們帶來更大的挑戰。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看點看點二:兩個航天員乘組將首度太空“會師”。神舟十五號、神舟十四號兩個乘組6名航天員將在太空“會師”,“面對面”進行在軌交接,堪稱本次任務的首要看點。在軌交接將是未來中國空間站運營期間主要的任務交接模式,相較地面交接更加高效可靠。看點三:火箭可靠性再提升。經過不斷的技術改進,執行此次任務的長征二號F遙十五運載火箭的飛行可靠性評估結果為0.9895。共有45項技術狀態變化,進一步提升了火箭可靠性和發射概率,從而更好地為空間站任務服務。看點四:船箭組合體將在低溫嚴酷環境下實施載人任務。針對神舟十五號船箭組合體將在低溫嚴酷環境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的情況,發射場地面設備已進行全面更新改造,科研人員對發射場配置的兩套整流罩內送風設備保障性進行確認,并約定按照溫度上限進行送風。看點五:空間站將實現首次兩艘載人船停靠。任務期間,兩艘神舟載人飛船首次同時停靠空間站。神舟十五號停靠于天和核心艙前向端口,神舟十四號停靠于天和核心艙徑向端口,兩艘飛船同時與空間站進行信息代傳、通風換熱、并網供電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看點看點六:空間站組合體將首次形成最大構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次飛行任務,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交會對接后,中國空間站將以獨特造型,即由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夢天實驗艙以及兩艘載人飛船和一艘貨運飛船組成“三艙三船”的組合體,這是中國空間站目前的最大構型,總質量近百噸,將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建成航天強國發展航天事業建成航天強國發展航天事業建成航天強國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中國航天堅定道路自信,把自立自強作為航天事業發展的戰略支撐,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實現密集突破,我國航天強國建設正在闊步前行。神舟十五號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后一棒,也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一棒,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神舟十五號飛行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27次飛行任務,也是進入空間站階段后的第4次載人飛行任務。此次發射成功標志著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和建造階段規劃的12次發射任務全部圓滿完成。三十而立的載人航天工程用連戰連捷、任務全勝的優異戰績,在探索浩瀚宇宙的新征程上跑出了中國航天的“加速度”。因為夢天,所以問天千年的探索從未放棄前赴后繼,代代接力三十年很長但把中國人送上太空時間又顯得那么緊張從無到有,從有到強靠的是爭分奪秒地硬剛一年很短,但在建成空間站的最后階段發展航天事業建成航天強國讓千年的傳說照進現實勇往便會不枉火力全開“箭”指長空刺破蒼穹開“天宮”迎“神舟”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