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_第1頁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_第2頁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_第3頁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_第4頁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紅顏色。

2、通過涂色,感知顏色;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3、培育幼兒大膽作畫,動手力量。

活動準備:彩筆,紅蘋果一個,蘋果鉛畫紙很多張。卡片蘋果樹畫。

活動過程:出示蘋果樹畫。

引出活動:小好友,秋天到了,果園的果樹上都結出了香香的果實,梨樹上掛滿了梨,葡萄架上掛滿了串串葡萄,可唯有蘋果樹上的蘋果長的不漂亮,它聽說我們小班的小好友都可聰慧了,可以讓蘋果樹上的蘋果變的漂亮。

師;小好友,你們喜歡吃蘋果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蘋果,請小好友認真觀看;提問;“蘋果是什么顏色的`,蘋果是什么外形的,”(展現蘋果讓幼兒觀看,讓幼兒答復蘋果的特征)老師和小好友今天一起來畫這個蘋果好嗎

老師做示范給蘋果涂顏色;要求幼兒在涂色時由上往下涂,也可以從左往右涂色。

給幼兒發蘋果鉛紙畫和紅彩筆,引導幼兒自己動手給蘋果涂顏色。(老師指導幼兒)

結束部分:小好友們,你們的蘋果畫好了嗎畫好了的蘋果,老師把它貼在蘋果樹上,比一比,看一看自己的蘋果究竟漂不漂亮。(作品展現)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2

1、活動目標:

①培育幼兒的藝術愛好,提高幼兒的繪畫力量

②展現幼兒園的藝術教育成果,為幼兒提供更多呈現自我才華和提高自身素養的.空間

2、競賽時間:

10月26日上午9:30

3、競賽地點:

一樓多功能廳

4、參與對象:

大班幼兒。

5、競賽要求

①參與繪畫競賽的幼兒圍繞“慶省運,我是小主人”主題創作一幅畫,當場完成,時間為60分鐘。

②繪畫形式以想象為主,繪畫材料不限,可以是水墨、蠟筆、水粉等。

③作品尺寸:作品一律為4K,畫種自選,工具材料由參賽選手自帶,幼兒園提供畫紙。

6、評分標準

①主題突出,有創意占50%。

②繪畫水平(畫面設計、顏色處理、繪畫技巧)占50%。

7、參賽程序:

①各幼兒園必需認真組織,確定競賽名單。

②在參與競賽時,各班必需由指定老師帶隊并負責幼兒安全。

8、獎項設定:

一等獎2名,二等獎4名,三等獎6名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3

設計意圖

小木偶以其獨特的表現形式,深深吸引了小班幼兒。平常,孩子們就喜歡用小紙條、冰糕棒等拼貼各種物體,但他們手、眼、腦的協調力量較弱,與伙伴的合作意識比擬淡薄。本次活動前,我和孩子們用硬紙板剪了很多木偶的四肢,投放在拼擺區,引導孩子們將木偶的胳膊、腿與手腳用螺絲聯結,然后我將木偶的身體和四肢聯結搭配,并在木偶的手、腳上用細繩聯結上竹筷。活動中.幼兒兩人一個木偶,通過操作竹筷創作出木偶的不同動作造型,這樣,活動起來的木偶人,才更形象可愛,更為孩子們所喜歡。活動后仍可放于區域中讓孩子們自由表演、玩耍,表達出區域活動與集體教育活動互相依存,促進活動的深化發展。

活動目標

1.能操作出小木偶人的不同動作,并用語言講解并描述出來。

2.激勵幼兒大膽創作。

3.培育幼兒的合作精神。

活動準備

1.用硬紙板自制木偶若干個。音樂《學做解放軍》(原唱、節奏變慢帶唱詞、純伴奏)《雨中閑逛》。

2.帶幕布的架子三個、展板兩張、噴壺一個、大手電兩個、桌子一張、喇叭、照相機、攝像機等。

活動過程

觀看木偶表演,感受木偶的神奇。產生操作的愛好

1.老師帶著幼兒做律動《學做解放軍》進入活動室。

師:“小好友們做得真好,如今休息一會兒,老師嘉獎你們看一場戲。”

2.賞識木偶表演。

兩個老師在幕后操作木偶,隨音樂《學做解放軍》表演一遍。

師:“是誰在演戲呀”

“這個人物是用竹筷操作著活動的,我們叫他木偶人。”

(評析:幕后的兩個老師操作木偶表演打鼓、吹號、敬禮等動作,為幼兒操作小木偶做了示范和鋪墊,此時的示范潤物無聲,激發起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操作愛好。)

了解木偶的結構及其操作方法

1.師:“小木偶為什么會動呢”引導幼兒觀看木偶的四肢關節是用螺絲連著的,手、腳上有竹筷,操作竹筷可以讓小木偶動起來。

老師簡潔操作,讓幼兒觀看木偶的四肢是如何活動的。

2.請兩個幼兒嘗試表演打招呼、一只手吹號、踢腿等簡潔動作,老師留意提示幼兒兩人要協作好。

(評析:兩個幼兒的表演既起到了示范作用,又激起了幼兒操作的欲望。老師發出的有目的的指令性動作,讓其他幼兒既觀看到了操作方法,又留意到了兩人協作的重要性。)

幼兒訓練操作

1.兩個幼兒一組,自選一個木偶,拿好竹筷,和小木偶面對面站好。

2.幼兒依據老師的'指令性動作操作木偶。

(1)舉手、擺手、踢腿、彎腰等。

(2)師:“如今,小木偶要學解放軍做動作了:吹號、敬禮、走、打鼓、開槍……”老師對幼兒的操作按時進行點評,特別提示幼兒兩個人要留意協作。幼兒通過觀看攝像機投到大屏幕上的伙伴的操作,到達相互學習的目的。如打鼓的動作,可以兩只手同時打,也可以交替打。

(評析:此環節,幼兒可依據自己做“學做解放軍”時的動作,進行木偶的操作。模擬性的動作訓練,既可以滿意他們的好奇心和操作欲望,又可以使他們依據簡潔的要求,有目的性地玩,初步學習操作的方法,訓練兩人合作。)

3.木偶隨音樂《學做解放軍》做動作。

第一遍,老師清唱《學做解放軍》,速度要慢,幼兒操作木偶做出相應的動作。第二遍,播放節奏變慢的歌曲,幼兒操作動作。

(評析:此環節,可使幼兒初步體驗到勝利感。音樂節奏放慢,可以使幼兒更好地操作。)

4.創編動作。

(1)師:“解放軍還會做什么事情呢”請幼兒說出或做出一個動作,讓其他幼兒操作出來。

(評析:此環節從模擬到創編,幼兒可以依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創編.如開炮、唱歌、跳舞、跑步等,充足調動幼兒的制造性思維。)

(2)競賽。老師數數“一、二、三,停!”讓幼兒創編出木偶人的一個動作,并講給大家聽。

(3)隨伴奏音樂操作木偶做一遍動作,可把自己創編的動作表演出來。

(評析:純伴奏音樂.利于幼兒操作創編的動作。)

木偶戲表演“學做解放軍”

師:“你們的小木偶做的動作真棒!如今木偶戲又要開頭了。”

播放音樂《學做解放軍》,兩組一起表演,其他幼兒觀看,依次進行。可依據幼兒的不同力量,有選擇性地播放歌曲或純伴奏。

(評析: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的時機,充足體驗表演的樂趣及勝利感。)

魔術:留影

1.師:“小木偶們做了這么多可愛的動作,可是都沒有留下來,多惋惜呀!如今,我們一起來變魔術,給他們留個影吧。”

幼兒用小木偶在展板上擺出動作造型,老師用噴壺噴灑顏料留影。

(評析:噴灑顏料后拿走木偶,顯現的木偶鏤空影像,再次讓幼兒體驗到了神奇感。)

2.賞識講評。

老師帶著幼兒相互賞識展板上的留影,說一說、學一學小木偶留影的動作,并拍照留念。

(評析:即時拍照,留住幼兒的精彩瞬間。)

活動反思

1.活潑新穎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主動性

本次活動,所運用的教具是可以自由操作的活潑可愛的小木偶,幼兒可以手拿竹筷親自操作,指揮木偶活動,就像自己在表演木偶戲一樣,孩子們感到新奇好玩,主動性非常高。創編操作的動作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除了能操作出《學做解放軍》里規定的動作外,打拳、開炮、打籃球、唱歌、跳舞等都在創編之列。整個活動,以孩子們寵愛的節奏感強的歌曲《學做解放軍》貫穿一直,美術活動與音樂、舞蹈的有機結合,引導孩子在活動中充足感受美、表現美、制造美。

2.層層遞進的教學環節,引導孩子在合作中體驗操作的樂趣

在操作木偶表演動作時,兩個幼兒共同操作一個木偶,開頭時,幼兒只管自己,想到什么動作便操作出來,不顧伙伴的操作。等看到整個木偶的動作不協調時,便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嘗試著兩個人合作。或自己改正,或幫伙伴改正。在創作環節,幼兒還能做到兩個人先商議一下操作什么動作,然后一起進行,在查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時,合作意識自然形成。

本次活動,從觀看賞識,到模擬操作,再到自己創作,所運用的音樂也從帶唱詞到純伴奏,便于孩子們自己進行動作的創編。整個過程從易到難.層層遞進,引導孩子在合作中體驗操作木偶的樂趣。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4

活動目標:

1.能兩只手協調協作地撕面條,并粘貼在大碗相應的位置上。

2.愿意參與撕紙活動,體驗給小動物過華誕的歡樂。

活動準備:

紅、黃、綠、藍等彩色方形紙若干;小碗的圖片若干、ppt。

活動重難點:

引導幼兒在撕撕玩玩中,把握撕長條的根本技能。

活動過程:

一、引起愛好

師:今天是小貓的華誕,可是它的媽媽不在家,他好想吃面條啊!誰情愿給它做一碗面條

分析:在組織幼兒藝術過程中,考慮孩子的年齡特點,采納游戲化的手段,使教育語言成為孩子能聽懂的游戲化語言,使他們在豐富多彩的游戲中得到發展,讓他們感到美術活動本身就是輕松快樂的游戲。

二、觀看面條的外形

(1)師:你吃過的面條是什么樣子的

XX長長的、細細的、白白的。

(2)師:那你們吃過彩色面條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XX長長的、細細的、五彩繽紛的。

三、撕面條

(1)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一些彩色的紙,寶寶們用這些彩色的紙一起來撕面條,比一比誰撕的'面條是長長的、細細的!撕下來的面條貼在大碗里!

(2)老師示范操作(撕紙時: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復到完成為止。)

(分析:通過老師的示范利用兒歌進行撕紙能幫忙幼兒更好地把握撕紙的方法,從而訓練幼兒手、眼、腦協調并用的力量,發展幼兒手指肌肉的敏捷性和協調性,使幼兒的小肌肉群得以發展;還可以培育幼兒細心、認真、耐煩的良好品質和行為習慣。)

(3)提出活動要求,幼兒動手操作

幼兒每人一張紙,按老師撕得樣子開頭撕,先把大的紙撕成一條一條,把撕好的面條裝飾在大碗里,粘貼時,輕輕地摸上膠水粘貼在上面。

(4)幼兒自由撕面條,邊撕邊說:"請你吃面條"、"面條長又長"。

(5)老師巡回指導。

四、在《華誕歌》的聲響中,大家一起來慶祝,祝小貓華誕歡樂!

給小貓過華誕,送面條。

師:好了,如今讓我們一起把做好的面條送給小貓吃吧!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5

活動目標:

1、學習畫出半圓形的蘑菇蓋,并畫出長短、粗細不同外形的蘑菇柄。

2、嘗試用簡潔的線條裝飾蘑菇蓋,選擇喜歡的顏色為每個蘑菇涂色。

活動準備:蘑菇實物圖片。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通過猜謎,導入課題。

謎面:小小一花傘,落入樹林中;要是撐開來,再也收不攏。(謎底:蘑菇)

2、出示蘑菇實物圖片供幼兒賞識。

(1)請幼兒說說蘑菇的形態、大小及顏色有什么不同之處。

(2)小結:蘑菇很像一把把小花傘。蘑菇蓋近似于半圓形,有大有小,上面還有一些漂亮的圖案,五彩繽紛的`;蘑菇柄有粗有細、有長有短。

3、示范并講解繪畫步驟。

(1)先畫半圓形的蘑菇蓋,有的蘑菇大,有的小,再在蘑菇蓋下面畫上蘑菇柄,要畫得有長有短、有粗有細。

(2)與幼兒一起看幼兒操作材料。

提問:你想在蘑菇蓋上面畫什么樣的花紋涂什么顏色

老師:用簡潔的線條(如直線、斜線、波浪線等)和圖案(如圓形、三角形、方形等)裝飾蘑菇蓋,選擇喜歡的顏色相互搭配后給小蘑菇涂上不同的顏色,最終在空白處涂上底色。

4、幼兒作畫,老師指導。

(1)蘑菇要畫得有大有小,不要排列得很整齊。

(2)提示幼兒留意蘑菇柄比蘑菇蓋要窄一些,底色可以選擇兩種接近的顏色混合涂滿。

5、評價活動

展現作品,請全體幼兒賞識,說所小好友都畫出了哪些外形的蘑菇,誰裝飾的蘑菇蓋很漂亮,誰的搭配顏色很艷麗。老師對幼兒的評價加以小結。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6

設計意圖:

首先,選擇“一串花”進行賞識和創作,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可在賞識、表現(散點繪畫)單個花朵形狀的基礎上,嘗試在花莖的兩側進行搭配繪畫,豐富對花卉生長形態和藝術表現形式的已有經驗。

其次,選擇水粉畫的形式表現“花兒一串串”,可以讓幼兒遷移運用已有的用蠟筆畫花朵的經驗,如團繞的方法,同時依據水粉表現形式的特點,在創作過程中嘗試新的表現方法,如用點、繞、拖等多種方法表現花朵。

目標:

1.賞識并感受一串花(成串生長的花)的造型美及顏色美。

2.嘗試用水粉筆在花莖的兩側用點、繞、拖等多種方法表現一串花朵的特征。

3.喜歡參與賞識活動,大膽表達自己對花朵造型和排列特征的想法。

準備:

1.幼兒賞識用幻燈片4幅(多種形態的一串花,如小小的、一點一點的.圓圓的.、一團一團的,有點長長的,等等)。

2.水粉筆、顏料(每組用分類盒分裝3~4種同色系的顏料,便于幼兒在繪畫中不用洗筆,自由調換顏色,讓顏色自然融合,使畫面顏色更加豐富。)

3.由大班幼兒事先畫好莖葉的畫紙。

過程:

一、賞識串花的造型美及顏色美

1.賞識“風信子花”(單色和間色),感知點狀花朵成串生長的美。

師:這些一串串的花朵是什么樣的像什么(圓圓的,有點像葡萄,有點像小泡泡。)

師:小花是長在哪里的怎么長的(請幼兒用手指動作學一學,感知花朵圍繞花莖開放的特點。)

師:這些一串串的花朵的顏色一樣嗎

師:原來它們是一層紅色一層白色間隔地開花,越開越高。

2.賞識金鐘花,感知成串生長的花(圓形)的造型美。

師:這些花是什么顏色的什么樣的看起來像什么(像蘋果,像燈籠。)

師:花兒長在哪里(長在彎彎的花莖上,一朵一朵掛下來,像排著隊伍一樣。)

3.賞識一串紅花等,感知長條形花朵成串生長的美。

4.小結:一串一串的小花真漂亮,有的花朵一點一點的像葡萄,有的花朵圓圓的像蘋果,有的花朵長長的像喇叭,它們都是一串串地長在花莖上的。

二、畫一串花

1.出示三張畫有花莖的示范圖,激發幼兒的創作愛好。

師:這些小花開在哪里你們想不想畫

2.引導幼兒嘗試。

師:你們在畫的時分,可以用小點畫一點一點的像葡萄一樣的花,也可以用大點和圈畫圓圓的像蘋果一樣的花,還可以用短線畫有點長得像喇叭一樣的花。

3.幼兒嘗試創作,在花莖上用多種方法畫不同造型的一串花。

老師觀看幼兒的繪畫情況,提示幼兒正確地用筆并更換顏色;引導個別幼兒有創意地運用顏色表現花朵的顏色間隔特征,畫出花蕊等。

三、賞識溝通

1.引導幼兒賞識不同造型的花朵。

師:一點一點的像葡萄一樣的花在哪里圓圓的像燈籠一樣的花在哪里長長的像喇叭一樣的花在哪里

2.結束活動。

師:我們去花園里看看還有什么樣的小花。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7

設計意圖:

由于小班幼兒的小肌肉發展還不完善,老師經常感到小班的美術活動難以開展。為此,我們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綻開了研討。以下是我們設計的一組美術活動方案。在設計中我們盡量選用多種材料和表現方法讓幼兒喜歡參與美術活動,并讓幼兒直接與將要表現的事物及相關作品互動,以獲得對所要賞識和表現的事物的主動情感體驗。整個活動設計以幼兒的視覺感受為主,讓幼兒自然地進入美術活動情境,最終通過提供半成品(或是具有審美性的背景設計)來激發幼兒的創作動機,如一瓶花中的花瓶、小魚吐泡泡中的小河、毛毛蟲中的不同顏色的即時貼底板等。當幼兒完成作品時,呈現在他們眼前的富有美感的畫面讓他們體驗到了成就感,從而感受到了美術活動的樂趣,進而喜歡參與美術活動。

活動一:小魚吐泡泡(蠟光紙貼畫)

目標:

1.嘗試將大小不同的蠟光紙圓片黏貼在底板上,并在老師的提示下有顏色搭配和圖形搭配的意識。

2.通過觀看老師的演示學習用糨糊黏貼的方法。

3.能大膽黏貼,體驗不同大小、顏色、搭配方式的泡泡貼在展板上的美感。

準備:

1.康定斯基作品《圓之舞》的圖片或pppT。

2.顏色、大小不一的蠟光紙圓片,A4大小的白紙或黑紙每人一張。

3.泡泡槍或泡泡器(也可以用直接可吹的泡泡水等)。

4.底板上布置幾條小魚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張貼全部幼兒的作品為宜。

5.幼兒有玩吹泡泡的經驗。

過程:

一、調動幼兒關于泡泡的經驗

1.你們吹過泡泡嗎你們看,我會變出泡泡。(老師用泡泡槍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適時豐富詞匯:很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樣子的(引導幼兒觀看并用動作和語言表達:圓圓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導幼兒賞識康定斯基的作品《圓之舞》ppT,幫忙幼兒整理前面獲得的經驗

1.有個畫家畫了很多泡泡,看看他畫的泡泡和剛剛你們看到的泡泡一樣嗎

2.他畫的泡泡是怎么樣的呢(引導幼兒說出有不同顏色、不同大小。)

3.這些泡泡都是緊緊地靠在一起的嗎(引導幼兒觀看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歡和好好友擠在一起,有的喜歡單獨呆在一個很空的地方一樣。)

(分析:此環節的重點在于引導幼兒觀看泡泡不同的搭配方式,特別是重疊、聚合、分散的搭配方式,以幫忙幼兒豐富泡泡搭配的圖像經驗,便于幼兒在后面創作時主動運用。用緊緊這個詞來引導幼兒詳細感受泡泡的搭配方式很關鍵,由于假如問題太寬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兒就不知如何答復。因此,對小班幼兒來說問題詳細、語詞精確特別重要。)

三、創設情境,引導幼兒進入黏貼泡泡的狀態

1.出示大底板,指著底板上的小魚說:小魚也喜歡用嘴巴吹出很多的泡泡呢!

2.你們想讓小魚吹出一個什么樣的泡泡呢是大大的還是小小的是什么顏色的

3.老師演示貼泡泡。幼兒每說出一種,老師就在底板上貼上一個圓片泡泡,在貼之前老師問:你們想把它貼在中間還是旁邊,上面還是下面呢同時老師用動作演示每一個地方,最終將泡泡貼在幼兒選擇的位置上,邊貼邊說:先用食指蘸上糨糊,從泡泡白色的這一面的中間開頭抹開去,記住每個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將手指擦潔凈,再把泡泡貼在底板上。當貼第二個泡泡時,老師問:是緊緊靠著第一個泡泡呢,還是離它遠一點,或者離它很遠呢

(分析:此環節的重點是幫忙幼兒運用前面的經驗,進一步強化圖像搭配意識。老師通過演示,讓幼兒明確怎樣貼在一起或分開貼,將幼兒無意識的黏貼引導為有意識的黏貼。通過與幼兒商量如何選擇泡泡的大小和顏色,強化幼兒的參與意識和自辦法識,為后面幼兒的獨特化黏貼作鋪墊。)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1)今天我們要學習用糨糊來黏貼泡泡。(老師逐一介紹工具材料糨糊、抹布。)你們會用糨糊黏貼嗎

(2)誰會用糨糊貼泡泡(請個別幼兒上來演示如何正確抹糨糊及黏貼。)

(分析:此環節的目的有二:一是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力量,讓幼兒認為不用老師教自己也能學會這個本事,增加幼兒自主觀看、學習的意識;二是老師可以由此了解幼兒在前一個環節中學習的情況,發現幼兒的問題和困難,從而進一步強化和補充,使指導具有針對性。同時演示的幼兒又給力量較弱的幼兒做了一次示范,既滿意了該幼兒的表現需要,也滿意了其余幼兒再次觀看學習的需要。)

四、幼兒創作

老師提示幼兒選擇顏色、大小不一的圓片進行黏貼,并將多余的圓片放回原處。

五、引導幼兒賞識作品

1.師幼一起將全部作品布置在大展板上,老師引導幼兒找到自己的作品并向大家介紹。

2.老師激勵并引導幼兒對別人的作品發表看法。如:你喜歡哪里的泡泡呢

活動二:毛毛蟲(紐扣貼畫)

目標:

1.嘗試在即時貼底板上用紐扣搭配黏貼成不同姿態的毛毛蟲。

2.通過觀看玩具毛毛蟲的改變和老師所繪的毛毛蟲造型,嘗試用紐扣按一顆緊挨著一顆的方法聯結拼貼毛毛蟲。

3.明白將不用的紐扣按顏色放回相應的盒中。

準備:

1.各色艷麗的可反復運用的即時貼底板(可用廢舊紙盒的內底板貼上即時貼做成)人手一塊。

2.充足數量的各色大紐扣。

3.絨布玩具毛毛蟲。

過程:

一、調動對毛毛蟲的已有經驗

1.出示絨布玩具毛毛蟲。誰來了這只毛毛蟲是怎么樣的你們用手來比比看。(引導幼兒留意到這是一條長長的毛毛蟲。)

(分析:讓小班幼兒用動作比劃長,利于加深幼兒對毛毛蟲身體長的印象,為后面創作時表現長長的毛毛蟲作準備。)

2.這條毛毛蟲可頑皮了,它不停地把身體變來變去。(老師將毛毛蟲扭成交叉狀。)你們看,它的身體變成什么樣了你們來學學看。(老師用線條畫出毛毛蟲的交叉造型。)

3.它又變成什么樣了(老師將毛毛蟲的身體變成拱形。)這次,誰來學一學它的樣子(老師用線條畫出拱形毛毛蟲。)

4.毛毛蟲的頭也會變。(老師將毛毛蟲的頭扭向前方。)你能發現毛毛蟲如今想做什么嗎(引導幼兒發現:頭向后的毛毛蟲就好像在向后看。)

5.假如我想讓毛毛蟲向地下鉆,頭應當怎么變呢

(分析:轉變頭的方向就可以轉變毛毛蟲的造型,幼兒假如能體會到這一關鍵點,便可以在后面黏貼時表現不同姿態的毛毛蟲。同時,老師的提問可以提示幼兒依據頭的方向想象毛毛蟲所處的環境,如毛毛蟲在向上吃樹葉、在向下鉆地洞、在草地上玩等,這樣幼兒在后面黏貼時就能自發地添畫毛毛蟲的背景,使畫面更豐富,更有吸引力。)

二、明確黏貼的任務和要求

1.今天老師請你們黏貼出一條長長的毛毛蟲,而且是在做不同事情的頑皮的毛毛蟲。用什么來做呢

2.老師逐一介紹紐扣和即時貼底板。

3.誰會將紐扣黏貼在底板上請個別幼兒上來嘗試在即時貼上黏貼紐扣的方法。

4.老師講解并演示黏貼的方法:先將紐扣直接放在你想黏貼的底板位置上,再用力向下按一按就好了。黏貼時,要一顆紐扣緊挨著一顆紐扣,這樣才能黏貼成長長的毛毛蟲。

5.請全體幼兒用動作模擬并說出黏貼的方法。尤其強調要一顆緊挨著一顆,不用的紐扣根據顏色放回對應的盒子里。

(分析:此環節的主要目的是幫忙力量較弱的幼兒明確黏貼的方法,降低操作難度,使他們更有信念地、歡樂地投入黏貼活動。)

三、在老師指導下黏貼毛毛蟲

1.老師提示幼兒將紐扣一顆緊挨著一顆黏貼,激勵幼兒擺出不同姿態的毛毛蟲。可用情境性語言引導:你的毛毛蟲正在干什么呀毛毛蟲的頭在轉向哪里呀是在向前爬行呢還是在向后喊好友呢

(分析:情境性語言的運用不僅有利于幼兒綻開想象,關注毛毛蟲的.姿態和造型,而且能自然地引發幼兒畫出小草、地洞、樹等簡潔的背景,豐富畫面。)

2.提示幼兒將不用的紐扣放回盒中。

四、互相賞識作品,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1.誰能告知我,你的毛毛蟲在干什么

2.引導其他幼兒驗證,通過頭部方向的改變和身體的扭曲,改變出毛毛蟲的不同姿態。

3.針對幼兒將不同顏色的紐扣混雜在一個盒里的情況,強調按顏色分類擺放的方法和要求.并請個別幼兒示范。

活動三:一瓶花(蔬菜印畫)

目標:

1.通過用蔬菜印制感受印跡和顏色融合的美。

2.通過推測、探究等把握蔬菜印制的根本操作方法。

3.通過觀看伙伴、互相商量、描述自己的印制方式,學習印制活動的根本常規。

準備:

1.各種已切好的合適印制的蔬菜.如芹菜頭、青椒、苦瓜、藕等蔬菜的橫切面。

2.一只花瓶和一束花(可以是真花、絹花或塑料花,花的顏色和外形要多樣)。

3.梵高的《向日葵》圖片或ppT。

4.裝有顏料的盤子,抹布。幼兒人手一份A4紙大小的底板紙,每張紙上已貼好用報紙剪成的花瓶。

過程:

一、調動和豐富關于花的經驗

1.(出示瓶花)今天老師帶來一瓶漂亮的花。你覺得哪種顏色的花最好看(幫忙幼兒梳理并意識到花有各種各樣的顏色,每一種都很好看。)

2.這瓶花中的花朵都是一樣的嗎(引導幼兒發現并用動作模擬花朵的不同形態,指導幼兒嘗試用語言表述:花朵有圓圓的、長長的、尖尖的、大大的、小小的。)

(分析:語言的描述和動作的表達可讓幼兒獲得一些對于花朵的造型概念,為后面有目的地選擇不同橫切面的蔬菜印制作準備。)

二、賞識梵高作品《向日葵》,體驗一瓶花如何表如今畫紙上

1.今天老師帶來了一瓶花的畫。你們看,它漂亮嗎哪里好看

2.這瓶花的花朵是什么顏色的看上去什么顏色最多(引導幼兒發現這瓶花的色調。)

(分析:此環節主要是引導幼兒通過觀看發現花朵的不同顏色及其給人的不同視覺感受。這樣一方面幫忙小班幼兒積累顏色方面的視覺經驗,另一方面促使幼兒在印畫時留意顏色的搭配。)

三、認識印畫材料,商量蔬菜印畫的方法

1.今天我們要用蔬菜來印出一瓶花。(老師逐一讓幼兒觀看各種蔬菜的橫切面。)它好像什么我們要用它們蘸上顏料來印出各種顏色和外形的花朵。怎么印呢

2.老師講解并演示印畫的方法:先選擇一個喜歡的蔬菜橫切面,抓住上面,在自己喜歡的顏料盒中用力蘸一下,想好你要在花瓶的什么位置印,然后向下用力按住再輕輕提起就完成了。

3.請個別幼兒嘗試,其他幼兒觀看后進行評價。

4.想換一種顏色怎么辦呢(老師強調一個橫切面只能在一種顏色里蘸,用完后要放進同色盒中,讓其他幼兒用。自己換色要換另一個蔬菜橫切面。)

(分析:培育幼兒正確的用色習慣非常重要,老師不僅要有交代,還要演示給幼兒看,并在幼兒操作時留意個別指導。)

四、在老師指導下印畫

1.激勵幼兒盡量多項選擇幾種蔬菜的橫切面和顏色印畫,如:你試一試,用另一種蔬菜可以印出什么樣漂亮的花呢換一種顏色印出來的花好看嗎

2.提示幼兒選擇兩種以上的蔬菜印畫,并把用過的蔬菜放回原處。

五、集體賞識

1.你喜歡哪一瓶花為什么猜猜它是用什么蔬菜印的

2.針對幼兒在印制活動中的常規情況進行評價。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8

活動目標

1、通過溝通商量等方法,感受到自己長大后身體的改變。

2、情愿大膽地在集風光前發表自己的想法。

3、感受爸爸媽媽哺育自己的辛苦。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各類嬰兒衣物、物品等,長頸鹿測量尺。

活動過程

一、出示照片,引發思索

1、出示小好友們小時分的腳丫圖片。

2、你們明白這是小好友多大時分的腳丫嗎那如今你們的腳丫有多大呢

兩個腳丫比一比,你們發現了什么

二、操作比擬

(1)小好友都帶來了小時侯穿的衣服,去試一試如今還穿得下嗎

(2)幼兒說身體的改變。

三、出示長頸鹿測量尺,感受身高的改變

1、幼兒和長頸鹿比身高,利用圖卡記錄比擬身高的改變。

老師這里有一頭長頸鹿,它也想和小好友比比身高,誰情愿和長勁鹿比一比呢

2、小結:我們的頭、身體、手、腳等各個地方都長大了,說明我們真的長大了。

四、商量自己怎樣長高長大的,感受爸爸媽媽的辛苦

溝通:每天,是誰在幫忙我們一每天地長大他們辛苦嗎都是為我們做什么呢

幼兒自由表達,我們應當給爸爸媽媽說什么呢

五、扮演爸爸媽媽,體驗爸爸媽媽的`辛苦

模擬爸爸媽媽照料寶寶。

六、拓展延長

出示幼兒由胎兒到上幼兒園的一組照片,回家讓媽媽爸爸講講你長大的故事。

七、小結

我們小時侯都要爸爸媽媽幫忙,如今長大了會自己做各種事情,希望小好友們長大后學會更多的本事。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9

活動準備

幼兒有集體作畫的經驗。

將三張鉛畫紙(整開)鋪在地上,拼成長條。

在鉛畫紙的兩邊放上裝有顏料的盤子(兩個幼兒共用一個盤子),抹布,小汽車玩具若干(放在簍子里)。

活動目標

在集體印畫的過程中,學習與伙伴共享空間和操作材料。

大膽表達自己的感受、認識和想法,留意傾聽伙伴的看法。

通過觀看、商量、嘗試,探究車輪滾畫的根本印制方法,感受印跡和顏色的豐富性。

活動過程

1、觀看繪畫工具、材料,推測、思索車輪滾畫的方法。

(l)老師:看看,老師為小好友準備了什么(讓幼兒認識繪畫工具、材料)

(2)老師:認真觀看你的小汽車,車輪上有什么是什么樣子的猜猜,怎么用小汽車來畫畫。

2、探究車輪滾畫的印制方法。

(1)老師:怎么才能讓車輪上好看的.花紋留在紙上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自己動手試一試(幼兒嘗試操作)

(2)老師:誰的小汽車留下的花紋最好看你是怎么印的(按住、往前推)

(3)老師激勵幼兒進行二次嘗試。

老師:你們的畫上有了哪些顏色你想換一種顏色或者換一個你喜歡的小汽車怎么辦

(4)幼兒進行第三次嘗試。

老師:小汽車怎樣才能開得遠

3、評價。

老師:看看畫上有什么樣的車輪印,說說你是怎么印的。

活動建議

1、活動延長

將幼兒的車輪滾畫作品位置在活動區,引導幼兒自由賞識和想象。也可在印好的畫面上進行第二次創作,如添加大大小小的、怪異的圖形。

2、區角活動

將玩具小汽車和顏料放置在活動區角,幼兒自己探究,連續印制各種好看的花紋。

3、家園共育

共同搜集生活中可以用來作畫的工具,并了解它們在生活中的運用方法。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10

活動目標:

1.大膽運用毛筆畫荷花、荷葉,表現自己心目中的“荷塘月色”。

2.嘗試合作繪畫,運用簡潔的顏色表現豐富的畫面內容。

活動準備:

顏料、毛筆、畫好底色的鉛畫紙,荷花圖片(課件)及實物若干,抹布,背景音樂《春江花月夜》,美工服,月亮教具,布置場地。

活動過程:

一、賞識“荷塘”,引起愛好

1.進入活動室,賞識場地上布置的荷花池,引起幼兒參與的愛好。

2.師:“夏天到了,花兒都收縮了自己的花瓣,怕被太陽曬蔫了。荷花池里卻綻放了很多明麗的花朵。荷花不怕太陽,越開越大,粉粉的,襯托在碧綠的荷葉上更是漂亮。瞧,攝影師把這些美景都拍下來了。”(賞識荷花課件)

二、操作演示

1.展現作畫工具:鉛畫紙、毛筆、顏料。

2.老師示范。

重點:毛筆蘸粉色,平按,表現花瓣,一片片花瓣搭配,畫出荷花。換細筆,蘸綠色畫莖;大毛筆蘸綠色畫荷葉,荷葉要畫大些。

三、引導幼兒操作

師:荷花池開了許多的荷花,小好友來不及畫了,那么就要找好好友一起,團結合作,一起完成。有的小好友畫荷花,有的畫荷葉。

四、幼兒操作

1.分組、分工,合作進行。

2.留意畫面的布局,要充實些。

重點:荷花的下筆要明快,幾筆完成一朵荷花。

五、展現作品

將作品布置在背景簾上,播放背景音樂,相互賞識。“好美的.荷塘,連月亮也陶醉了。”(出示月亮教具)

說明:毛筆作畫對于小班孩子來說,難度較大,運筆、握筆都成難題。忽視這些,只是簡潔地表現荷花、荷葉,讓畫面充實、美麗,領會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畫面結構和顏色合成,體驗創作的愉快,體會荷塘月色的美妙意境。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11

設計意圖:

小班正在進行“真好吃”主題活動,在區域活動中,我們會發現孩子一邊玩彩泥一邊自言自語:“這是必勝客的匹薩。”、“那是元祖Much蛋糕。”……應當說,他們對身邊熟識的食物產生了深厚的愛好,也積累了一些粗淺的生活經驗;小班后期,孩子對于顏色的認知又處于敏感期,因此,旨在培育孩子對玩色愛好的角度,圍繞“真好吃”主題的脈絡,我預設了這一美術游戲“烤面包”:

以各種顏色和熟識的水果相對應想象,引出整個活動,孩子們會依據自身的經驗,擴大思維:“黃顏色的果醬是檸檬醬,也可能是香蕉醬。”“紅顏色的果醬是草莓醬,或許是紅蘋果醬。”“綠顏色的果醬大約是獼猴桃醬。”有一個孩子還說:“綠顏色的果醬是西瓜皮醬。”……這種用顏色和實物“替換”的想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也留給孩子滿意自己大膽想象的空間,無所謂唯一的“標準答案”,只要愿意表達。

我提供的材料是一般的漿糊里摻入各種顏色的顏料,調勻后與真的“果醬”非常相像,也滿意了小班孩子喜歡模擬成人生活真實場景的游戲意愿,通過“舀”、“抹”、“涂”、“撕”等各種小肌肉動作的訓練,小班孩子精細動作得到進一步發展,在活動接近結束時,又參加了小年齡孩子最喜歡的“娃娃家”的游戲情節——扮演“爸爸”“媽媽”給娃娃吃面包,再一次滿意孩子的游戲需要,將自己的`繪畫作品轉化為游戲中的“模擬道具”,從而進一步推動班上孩子社會性角色游戲的發展。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常見的顏色,說出它們的名稱

2、嘗試在“娃娃家”中運用繪畫材料進行游戲,豐富游戲內容

活動準備:

1、在黃、綠、藍、玫紅、白等水粉顏料內調入少許漿糊,盛在小罐里,每個小罐內放一把小勺

2、用稍厚的白紙剪成兩片連在一起的“切片面包”

3、餐巾紙盒做成的“面包烤箱”若干

4、各顏色紙若干,淡黃色油畫棒若干

活動過程:

一、辨別顏色名稱,聯系自己生活經驗,想象各種常見的果醬顏色,如黃色為色拉醬、綠色為獼猴桃醬、白色為奶油、藍色為藍莓醬、玫紅色為山楂醬、大紅色為草莓醬、橙色為橘子醬等

二、操作過程:

1、將兩片“面包”打開,“面包”上涂抹果醬:任選一、兩種顏料,用小勺舀少許,四散地放在面包上涂抹,,再加上少許白色后,把兩片面包合攏。

2、烤“面包”:用黃色油畫棒在“面包”外面任意涂色,邊涂邊說“烤面包,烤面包,面包烤得香噴噴”

3、夾“面包”:將“面包”打開會發現顏色已調和成漂亮的淺色花紋,然后撕些彩紙想象成蔬菜、魚、肉夾進“面包”內。

三、我做爸爸,我做媽媽,抱抱娃娃一起吃“面包”

第一次活動效果記錄:

周三進行了第一次活動,由于人數較少,時間持續了15分鐘左右,雖然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愛好也很深厚,但我還是發現了不少問題:

首先開頭部分我還是太著急,急于過渡到下一部分講解環節,因此,幼兒沒有充足地圍繞各種顏色的果醬商量,每一種顏色的果醬也只講了一種水果醬的名稱,其實,完全可以放輕松一些,讓孩子多講一些果醬的名稱,擴大思維做得還不夠;問題與回應的方式可以再多樣化一些,如:“是嗎紅顏色果醬是不是只有蘋果醬呢”“綠色的果醬除了西瓜皮醬,還會是什么醬呢”“白色的是什么醬呀”……

其次在講解示范的環節中,我的思路還有些混亂,沒有將“涂抹果醬”的過程講清晰,結果造成幼兒操作時運用不當,“漿糊”要么太多漏出來,要么太少擠在角落里;其實可以通過形象的兒歌進行講解:“舀上一點點,倒在面包上,輕輕抹一抹,果醬處處有,合上小面包,輕輕按一按,打開瞧一瞧,哇!顏色真好看。”

在示范講解時顯現一個亮點,可以在后一次活動中加以借鑒,就是孩子生成的語言——“果醬不能涂許多,否則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這樣就形象活潑的解決了涂抹漿糊“量”上的指導問題。

用餐巾紙盒做成的“面包烤箱”可以事先放在桌上,上面還可以粘貼一些“按鈕”“開關”等,更具真實性,可以讓孩子一邊操作一邊自由模擬“烤面包”的動作,滿意想象。提供的黃色蠟筆太硬,不合適小年齡孩子,在后一次活動中改換成油畫棒,可以削減操作難度,效果也好一些。等到幼兒涂抹得差不多了,再介紹“撕貼夾心”的方法,這樣,幼兒比擬簡單接受,比剛開頭一股腦兒講完要好,更合適小班孩子邊做邊想的心理特點。

第二次活動效果記錄:

第二批幼兒人數比第一次多了一倍,但幼兒的愛好和參與度還是很高漲,吸取上一次活動的教訓,我在開頭環節里讓孩子充足談論有關各種果醬的顏色和味道,每種顏色的果醬孩子們都能講出好幾種味道的名稱,“綠色的果醬是獼猴桃醬、西瓜皮醬”、“紅色的果醬是蘋果醬、草莓醬”、“黃色的果醬是檸檬醬、香蕉醬”、“藍色的果醬是藍莓醬”、“橘黃色的果醬是橘子醬、橙子醬”、“白色的果醬是奶油、色拉醬”……這樣讓孩子們充足地講,滿意了幼兒表達的愿望,自然過渡到下一環節講解示范;

在示范講解時,我也借鑒了第一次活動中以我為主的介紹方式,而是第一次由我做、第二次由幼兒操作的方法,這樣既能滿意幼兒動手操作的需要,又可以發現幼兒操作中可能顯現的問題,從而按時訂正。同時我省略了“撕貼”夾餡的環節,而是秘而不宣,與操作材料一起投放在桌子上,觀看幼兒是否會運用到,以到達“生成”與“預設”共存的效果。果真,動作快的孩子在涂好顏色后,發現了盤子里還有一些彩色紙條,就拿了一張放進面包里,還樂滋滋地告知我:“這是胡蘿卜。”“這是蔥。”“這是辣椒。”“這是雞肉。”“這是香腸。”……有些孩子比擬細心,還特地撕成一小條一小條夾進面包里,因此,我便“順水推舟”,向其他幼兒作了介紹推廣,這遠比老師單方面的教要來得自然貼切,又簡單被幼兒所接受。

結束時孩子們想到了“共享”,于是,他們中,有的把面包送給聽課的老師品嘗,有的送到娃娃家給娃娃品嘗,還有的走到樓上的班級去送面包了……整個活動在溫馨的氣氛中自然結束。

總結缺乏之初,假如幼兒在涂抹果醬的過程中,老師能夠再抓住他們對顏色改變的留意,不露聲色地引導他們觀看變顏色的秘密,就更好了。如“怎么你涂了藍莓醬和檸檬醬,結果打開來卻變成獼猴桃醬啦”幼兒或許就會對“藍色加黃色會變成綠色“的顏色改變加以關注了。

幼兒園小班美術活動方案12

活動目標:

1、感受路面圖案的多樣,嘗試撕、貼出“小路”。

2、賞識“小路”圖片,學習把握撕紙的根本方法,嘗試撕出條狀、塊狀的紙片。

3、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報紙塊鋪路,在活動中心情快樂。

活動準備:報紙、漿糊、各種場景的底版四塊、幻燈片;

活動過程:

一、回憶已有經驗,調動賞識愛好。

師:幼兒園外面有條大公路,汽車走的路是什么樣的呢小腳步行的路又是什么樣的呢

二、賞識小路圖片,感受路面的多樣。

1、師:你還見過什么樣的路

2、師:公園里還有很多小路,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a、比擬:彎彎曲曲、筆直

b、小石子路

c、比擬:大塊面的路、不規章塊面的路。

三、嘗試用報紙撕出條狀、塊狀的方法。

師:森林里建了一個游樂場,有滑梯、旋轉馬車、摩天輪,小動物都想去玩,可是路還沒有建好,全是泥巴地,怎么辦啊我們幫幫它們吧!

1、老師出示報紙,你們看這是什么你能把它變成一條一條的、一塊一塊的幫小動物鋪路嗎(請個別幼兒示范。)

2、老師示范:撕紙。

師:兩只小手捏住它,聽聽報紙在唱歌。(幼兒于老師空手訓練)

3、幼兒訓練撕紙。

要求:將一條一條的地磚放在一起、一塊一塊的地磚放在一起。

四、鋪小路,老師個別指導。

師:請你用條條或塊塊來幫忙小兔鋪路吧!想好在哪里要鋪小路,老師幫你們刷漿糊。鋪路的時分要把磚頭壓壓緊,不要翹起來絆倒小動物們!(可以恰當地用樹葉和小花瓣裝飾。)

五、展現評價

將鋪好的小路在墻上展現,看看哪些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