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必修上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課后習題_第1頁
高中歷史必修上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課后習題_第2頁
高中歷史必修上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課后習題_第3頁
高中歷史必修上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課后習題_第4頁
高中歷史必修上 第25課 人民解放戰爭 課后習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八單元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

第25課人民解放戰爭

課后篇鞏固提升

一、選擇題

1.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主張成立聯合政府,力爭建成一個()

A.新民主主義國家

B.社會主義國家

C.國共聯合執政的政權

D.國共兩黨輪流執政的政權

答案A

解析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一個民主的、各黨派參與的新民主主義國家,故A項正確。

2.1945年8月29日,《大公報》發表的社評《毛澤東先生來了!》道出了普通民眾向往和平的心愿。毛澤東重慶之行的目的是()

A.推動國共第二次合作 B.踐行全面抗戰路線

C.商討國內的和平問題 D.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答案C

解析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避免內戰、爭取和平,毛澤東應蔣介石的邀請赴重慶談判,故C項正確。國共第二次合作指的是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與材料時間不符,A項錯誤;全面抗戰路線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實行的抗戰路線,與材料時間不符,B項錯誤;國民黨開始發動對解放區的全面進攻是在1946年6月,D項錯誤。

3.重慶談判期間,蔣介石會晤毛澤東,提出了談判的原則是“歸結于政令、軍令之統一,一切問題必須以此為中心”。這一原則的實質是()

A.欺騙民主黨派和人民群眾

B.承認人民享有民主權利

C.維護國民黨的獨裁統治

D.引誘中國共產黨交出政權和軍隊

答案C

解析蔣介石提出“政令、軍令之統一”是出于其真實的目的,本質是要堅持國民黨一黨專制的獨裁統治。故C項正確。

4.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見周恩來,促其回南京繼續和談。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車見報載“國軍已攻下張家口”,不禁驚嘆地對記者說:“一覺醒來,和平已經死了!”“和平死了”是因為()

A.國民黨發動內戰,撕毀政協協議

B.國人和平建國的要求脫離實際

C.中國共產黨抵制國民黨的和談請求

D.國民黨拒絕在和平協議上簽字

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的時間可知,此時國民黨已經撕毀了政協決議,發動了全面內戰,企圖消滅人民民主力量,故A項正確。

5.1948年8月,國民政府頒布《財政經濟緊急處分令》,發行金圓券,規定以金圓券1元比法幣300萬元、以金圓券1元比東北流通券30萬元的比價兌換,金圓券發行總額以20億元為限。同時收兌民間黃金、白銀、銀幣和外國幣券,禁止任何人持有;限期登記管理民間存放在國外的外匯資產。國民政府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挽救其財政經濟危機 B.加強國統區的經濟統制

C.擾亂解放區金融秩序 D.推動貨幣的現代化轉型

答案A

解析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取代1935年發行的法幣,原因是法幣發行量大增,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國民政府發行金圓券,并強制收兌民間黃金、白銀、銀幣和外國幣券,以挽救財政經濟危機,故A項正確;加強國統區的經濟統制是國民政府的手段,而不是主要目的,故B項錯誤;材料所述做法主要是在國統區推行,沒有涉及擾亂解放區的金融秩序,故C項錯誤;推動貨幣的現代化轉型不是當時國民政府推行材料所述措施的目的,故D項錯誤。

6.下面兩幅照片是1947年上海街頭的奇怪景象:一邊是民眾在這條街搶兌黃金,另一邊是民眾在那條街搶購大米。這反映了當時()

A.國民政府經濟形勢惡化

B.民眾熱衷囤積金銀米糧

C.美援斷絕引發搶購風潮

D.社會不同階層貧富懸殊

答案A

解析搶兌黃金和搶購大米都是物價飛漲的產物,國民政府為內戰籌集經費,超額發行紙幣,導致物價飛漲,進而導致經濟形勢惡化,故A項正確。

7.下列圖1、圖2分別為人民藝術家古元創作于1947年的版畫作品《焚毀舊地契》和《發新土地證》。這兩幅作品反映了()

A.抗日根據地土地改革的蓬勃開展

B.邊區農村社會矛盾得到緩和

C.農村的私有制得到徹底消除

D.解放區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

答案D

解析1947年處于解放戰爭時期,不是抗日戰爭時期,故A項錯誤;邊區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根據地,如陜甘寧邊區,故B項錯誤;土地改革后,土地制度仍是私有制,故C項錯誤;土地改革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故D項正確。

8.一位解放軍指揮員在詩中寫道:“四十晝夜風云,三千里路征程……雄師南下,跨隴海,越黃泛……鐵騎飲馬長江濱……壯舉誰為者,劉鄧常勝軍。”他描寫的是()

A.解放軍渡江作戰解放了南京

B.解放軍組織發動淮海戰役

C.晉冀魯豫解放軍躍進大別山

D.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

答案C

解析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揮師南下,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故C項正確。A項是指1949年4月渡江戰役,排除;淮海戰役以徐州為中心,故B項排除;解放軍粉碎國民黨全面進攻與材料信息不符,故D項排除。

9.1948年11月4日,陳毅率領軍隊于臨沂附近向南發動攻勢,國民黨軍隊將兵力向徐州集中,兩軍準備于此決一死戰。這反映了()

A.國民政府組織徐州會戰 B.解放軍開始戰略決戰

C.渡江戰役開始 D.淮海戰役已拉開帷幕

答案D

解析由材料“1948年11月4日”“徐州……兩軍準備于此決一死戰”可知指的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淮海戰役,故D項正確;徐州會戰發生于抗日戰爭時期,故A項錯誤;解放戰爭戰略決戰開始于1948年9月的遼沈戰役,故B項錯誤;渡江戰役時間是1949年4月,故C項錯誤。

10.1949年2月,解放軍某部偵察營來到長江北岸進行刻苦訓練,戰士們都由“旱鴨子”變成“水鴨子”,多次成功渡江偵察敵情。這些準備工作是為了()

A.打倒北洋軍閥 B.取得長征勝利

C.發起平津戰役 D.順利解放南京

答案D

解析據材料可以判斷這是渡江戰役前夕,故選D項;打倒北洋軍閥是在國民革命時期,A項錯誤;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長征勝利結束,B項錯誤;平津戰役于1949年1月結束,C項錯誤。

11.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戰斗結束,成千上萬的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整齊地睡在馬路上。對此,美國的《生活》雜志稱人民解放軍的這個行動,“宣告了國民黨時代已經結束。”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

B.中國共產黨及人民解放軍贏得人民的擁戴

C.美國已放棄“扶蔣反共”的政策

D.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戰勝利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信息是1949年5月人民解放軍解放上海時,沒有擾亂上海的社會秩序,嚴格遵守紀律,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嚴于治軍,維護廣大群眾利益,因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擁戴。故B項正確。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標志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故A項錯誤;C項表述不正確,可排除;三大戰役的勝利標志著人民解放戰爭取得決戰勝利,故D項錯誤。

二、非選擇題

1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42年6月,英國軍艦闖入長江,進攻吳淞炮臺。兩江總督牛鑒聞風逃遁,守軍士氣大受影響;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犧牲,寶山、上海相繼陷落。英軍溯長江西上,進攻鎮江,愛國官兵雖然奮勇抵抗,但終究不敵,鎮江失守。8月,英艦進抵南京江面,清政府妥協,被迫簽下屈辱的城下之盟——《南京條約》。至此,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

——摘編自《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正準備發起渡江作戰,英國海軍遠東艦隊“紫石英”號護衛艦無視人民解放軍關于外國艦船撤離長江期限的公告,擅自闖入人民解放軍前線預定渡江江段,遭到人民解放軍炮擊,受重創而擱淺。英國又緊急派出三艘軍艦前來救援,也被人民解放軍炮兵擊退。“紫石英”號被扣,直到7月底才趁夜逃走……經此事件,再加上出于維護自己在香港利益的需要,1950年,英國在西方陣營中第一個承認了新中國。

——摘編自王愛枝主編《當驚世界殊:

毛澤東與國際人士的交往》

(1)根據材料,概括說明針對1842年和1949年英國軍艦在中國長江江面上的侵略挑釁行為,中國軍隊的相同反應和不同結果。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1842年和1949年中國軍隊軍事斗爭結果不同的原因。

參考答案(1)相同反應:都英勇抵抗,堅決回擊。不同結果:1842年抵抗最終失敗,1949年抗擊取得完勝。

(2)結果不同的原因:1842年失敗是因為英國發展資本主義,完成了工業革命,實力強大;中國軍備廢弛,武器落后,政權腐朽黑暗,國民沉睡愚昧。

1949年勝利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實力已大大下降;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意志堅定,作戰勇猛;解放戰爭后期,人民解放軍裝備和戰斗力都得到大大改善和加強;人民被充分動員起來,反侵略斗爭的社會基礎堅實。

解析第(1)問,根據材料一“江南提督陳化成率部抵抗,英勇犧牲……英軍溯長江西上,進攻鎮江,愛國官兵雖然奮勇抵抗,但終究不敵,鎮江失守”以及材料二“遭到人民解放軍炮擊,受重創而擱淺。英國又緊急派出三艘軍艦前來救援,也被人民解放軍炮兵擊退”,即可概括說明中國軍隊的相同反應;從1842年抵抗最終失敗、1949年抗擊取得完勝等方面說明不同結果。第(2)問,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從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實力強大,中國軍備廢弛、政權腐朽黑暗等方面說明1842年抵抗最終失敗的原因;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英國實力大大下降、人民軍隊意志堅定、作戰勇猛、人民解放軍裝備和戰斗力都得到大大改善和加強、人民被充分動員等方面分析1949年中國軍隊軍事斗爭結果的原因。

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49年7月30日,美國國務卿迪安·艾奇遜給杜魯門總統的信中寫道:中華民國政府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為援助不夠。我們派往現場的觀察員報告說,在至關重要的1948年,國民黨軍隊從未由于缺乏武器彈藥吃過一次敗仗。國民黨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極大削弱,實際上乃是戰爭初期我們派駐重慶的觀察員所見到的那種腐敗現象……國民黨軍隊不是被打敗的,他們是自己瓦解的……從中國的力量對比來看,我國政府認為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建立和平。為了使雙方作出讓步,國民黨必須建立自己的議會,這樣,中國政府才能名副其實地成為全中國的政府,各黨派才能在政府的憲法范圍內發揮作用……這些條件一項也未實現……中國的人心掌握在共產黨人手中……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援助是無意義的。”

——摘編自[美]約翰·司徒雷登《在華五十年

——司徒雷登回憶錄》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對艾奇遜關于國民黨政權失敗的認識進行評述。(要求:表述成文,觀點明確,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參考答案示例

評述應結合史實,主要包括以下角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