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16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學課件設計_第1頁
高中歷史-16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學課件設計_第2頁
高中歷史-16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學課件設計_第3頁
高中歷史-16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學課件設計_第4頁
高中歷史-16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教學課件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二高一歷史

第三單元各國經濟體制的創新與調整

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1929-1933年經濟危機法西斯上臺,對外擴張1939-1945年二戰爆發災難如何防止經濟危機如何避免極權統治廢墟與反思第16課

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岳麓版必修(Ⅱ)第三單元課標要求:以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目標分解:1.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調整的表現。2.

掌握福利國家、“人民資本主義”、“經營者革命”等概念。3.認識當代資本主義調整的原因和實質。資本主義通過自身的不斷調整,發展的越來越成熟……手段:實行國有化建立國營經濟;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采購、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政府制定經濟計劃調整之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政策一、調整表現思考一:閱讀教材p74第1-3自然段,歸納戰后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主要有哪些?發達國家實施國有經濟會改變資本主義的性質嗎?為什么?1.調節經濟新手段注意:經濟計劃≠計劃經濟2.閱讀教材p75第一自然段,p76最后一自然段,結合前面的分析,如何評價國家干預政策?評價----(全面、辯證、特定歷史條件等)(1)積極作用①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資本生產的盲目性,保證了生產的社會性。②一定程度上緩和了生產和銷售的矛盾,緩解經濟危機,促進經濟的恢復發展。(2)局限性①國有企業普遍存在著經營不善、效益低下的弊端。②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不可能消除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會阻礙經濟的發展。調整之二:人民資本主義與經營者革命---企業經營閱讀教材p75第二框第1、2自然段,思考:什么是人民資本主義?其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評價?人民資本主義:企業股票不再只為少數資本家擁有,企業職工也擁有股票的現象。原因:生產力的發展;企業規模的擴大評價:緩和社會矛盾,吸收大量資金,反應資本社會化趨向;但企業決定權仍然掌握在少數大股東手中。閱讀p75第二框3、4自然段,思考什么是經營者革命?有何影響?含義:企業所有者退出經營一線,由專門的管理人員和科技人員從事經營。影響: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推動新中間階層力量的壯大。調整之二:人民資本主義與經營者革命---企業經營英國最懶家族

英格蘭西北小城布來克樸的麥高雷一家一母五女,六人都不外出工作,她們和8條寵物狗住在一套政府提供的房子里,收入居然也近3萬英鎊,被稱為英國最懶家族。雖然年入3萬英鎊現鈔,她一家居然還不知足,抱怨住的太擠,正申請更寬敞的大福利房。調整之三:福利國家的建立–--社會收入分配調整之三:福利國家的建立–--社會收入分配如果自由社會不能幫助眾多的窮人,就不能保全少數富人!剛參加游行示威!又是領失業金的時候了,不用工作,日子過得真逍遙啊!政府日子不好過,各種福利支出大,發展經濟缺資金,福利與發展怎協調閱讀教材,結合漫畫,如何評價福利制度?1.建立福利國家的目的和福利制度的實質目的: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實質:社會收入的再分配2.特點3.福利制度的評價有立法制度保障;種類多,覆蓋面廣;低收入階層受惠多。社會福利-----分配領域的變革積極:有利于緩和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有利于擴大社會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局限:導致政府財政困難;降低生產積極性。調整之四---第三產業(補充人教)1、含義:提供各種勞務的服務業3、影響:(1)促進了經濟競爭力的提高(2)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2、興起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第三產業的發展調整之五:“新經濟”---經濟增長模式(補充人教)1、含義:新經濟是一種以全球化為背景,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它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的美國。2、特點:低通貨膨脹、低失業率,低財政赤字、高增長,是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經濟。3、增長動力: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戰后新變化表現與實質1、經濟政策:2、企業經營:4、社會分配政策:5、產業結構:6、經濟增長模式: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普遍建立福利國家。第三產業蓬勃興起。“新經濟”的出現。變化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人民資本主義、經營者革命閱讀教材p74前言及第一自然段、p77知識銜接,結合下面材料分析戰后資本主義經濟政策調整的原因材料一: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經濟危機的時候,新生國家蘇聯卻是風景那邊獨好。從1928年到1932年,也就是西方資本主義世界大蕭條的那幾年,蘇聯實施了第一個五年建設計劃,從農業國一躍成為工業國,整個社會一派欣欣向榮。蘇聯五年建設計劃的成功引起了西方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的高度關注。

——《大國崛起》材料二:

科技開發與研究日益社會化。一些科技項目的開發和研究,往往需要跨學科、跨部門的協同配合;一些大規模公共設施的建設等更是投資巨大、回報率低,私人壟斷資本要么無能為力,要么不愿進行投資建設。二、探究變化原因

慘痛教訓——1

理論基礎——2

外部借鑒——3

實踐基礎——4

根本原因——5探究: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根源

經濟危機和二戰對經濟的嚴重破壞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羅斯福新政的成功經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發展需要

現實因素——6發展經濟的需要;工人階級斗爭;有識之士的改革精神等生產關系局部調整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人民資本主義與經營者革命福利國家第三產業新經濟

改革要不斷深化國家干預要和市場相結合加強社會保障體系(量力而行)優化產業結構,發展第三產業重視科教;融入全球化

★戰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對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有何啟示?西方資本主義中國三、感悟變化

拓展升華優化資本配置、經營管理創新達標測試1、“二戰”后,西方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盛行“凱恩斯主義”經濟思想。在這一思想的影響下,這些國家A.積極開展第三次科技革命B.大力加強國家干預經濟C.謀求建立經濟區域集團D.推進產業結構的調整2、下列有關對西歐福利制度的表述,不正確的是A.福利資金由個人繳納.企業繳納和國家補貼三部分組成B.戰后發達國家的社會福利種類繁多,覆蓋面廣C.國家進行國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種形式D.福利政策提高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DB達標測試3、自1948年英國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以來,每年的社會保障支出已由65.7億英鎊攀升至615億英鎊,1951年至1986年,英國出現財政赤字的年份有32年,累計赤字達1209億英鎊。這表明福利政策(

)A.嚴重制約了社會消費

B.激發人們工作積極性C.加重了國家財政負擔

D.促進了經濟快速發展4、1979年,英國保守黨領袖撤切爾夫人當選首相后,大規模推動國有企業私有化,同時嚴格控制貨幣發行量和削減福利開支。這一政策(

)A.有利于英國走出滯脹危機

B.使凱恩斯主義取得主導地位C.導致了英國財政不堪重負D.有利于保障底層民眾的生活水平AC達標檢測5、下圖是美國“1992—1998年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相互關系的變化示意圖”。導致其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減少對經濟的干預

B.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推動C.新經濟發展模式的實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