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查補易混易錯11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水溶液中的離子平衡是高考的重點,近幾年多為圖像選擇題,主要考查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難溶電解質的溶解平衡的移動影響規律及應用,溶液中粒子濃度大小的比較,Ksp、pH的計算,中和滴定的計算、指示劑的選擇等。試題難度較大區分度好,考生拿分比較困難,預計今年命題將繼續結合新穎圖線考查應用能力。復習時,應以化學平衡原理為指導,以判斷平衡移動的方向為線索,以勒夏特列原理和相關守恒原理為計算依據,結合生產生活實際,聯系元素及化合物知識,串點成線,結線成網,形成完整的認知結構。易錯01電離平衡1.電離平衡中的三個易錯點(1)電離平衡向正向移動,弱電解質的電離程度不一定增大,如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冰醋酸,平衡向電離方向移動,但醋酸的電離程度減小。(2)弱電解質在加水稀釋的過程中,溶液中所有離子濃度不一定都減小,如氨水加水稀釋時,c(H+)增大。(3)由水電離出的c(H+)=1.0×10-13mol·L-1的溶液不一定呈堿性。2.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相同點都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都能電離,都能導電,與溶解度無關不同點離子鍵或極性鍵極性鍵完全電離部分電離不可逆可逆電離方程式用等號電離方程式用可逆號水合離子分子、水合離子形式離子符號或化學式化學式電離方程式強電解質完全電離,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弱電解質不能夠完全電離,書寫電離方程式時用“”判斷方法強酸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不存在溶質分子;弱酸在水溶液中部分電離,因存在電離平衡,所以既含溶質離子,又含溶質分子同溫度、同濃度的強酸溶液的導電性強于弱酸溶液的導電性pH相同的強酸和弱酸,弱酸的物質的量濃度大于強酸的物質的量濃度相同pH、相同體積的強酸和弱酸,當加水稀釋相同倍數時,pH變化大的為強酸,pH變化小的為弱酸稀釋濃的弱酸溶液,一般是c(H+)先增大后減小;稀釋濃的強酸溶液,c(H+)一直減小中和相同體積、相同pH的強酸和弱酸,弱酸的耗堿量多于強酸相同pH、相同體積的強酸和弱酸分別與等物質的量的同元強堿發生中和反應后,若溶液呈中性,該酸為強酸;若溶液呈酸性,則該酸為弱酸pH相同、體積也相同的強酸和弱酸分別跟足量活潑金屬反應時,起始速率相同;在反應過程中,弱酸反應較快,產生的氫氣量多;而強酸反應較慢,產生的氫氣量少同濃度、同體積的強酸和弱酸,分別與足量較活潑的金屬反應,強酸生成氫氣的速率較大;弱酸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小。當二者為同元酸時,產生氫氣的物質的量相等強酸強堿鹽不水解溶液呈中性,弱酸強堿鹽溶液水解顯堿性,且水解程度越大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3.水的電離和溶液的酸堿性(1)水的電離:任何條件下,水電離出的c(H+)=c(OH-);常溫下,離子積常數KW=1.0×10-14。酸、堿抑制水的電離,能水解的正鹽、活潑金屬(如Na)則促進水的電離。(2)溶液的酸堿性:溶液的酸堿性取決于溶液中c(H+)和c(OH-)的相對大小。溶液的酸堿性c(H+)與c(OH-)的大小酸性溶液c(H+)>c(OH-)中性溶液c(H+)=c(OH-)堿性溶液c(H+)<c(OH-)①當電離能力大于水解能力,如:CH3COOH的電離程度大于CH3COO-的水解程度,所以等濃度的CH3COOH與CH3COONa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顯酸性;同理NH3·H2O的電離程度大于NHeq\o\al(+,4)的水解程度,等濃度的NH3·H2O和NH4Cl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顯堿性。②當水解能力大于電離能力,如:HClO的電離程度小于ClO-水解程度,所以等濃度的HClO與NaClO溶液等體積混合后溶液顯堿性。③酸式鹽溶液的酸堿性主要取決于酸式酸根的電離能力和水解能力哪一個更強。如在NaHCO3溶液中,HCOeq\o\al(-,3)的水解大于電離,故溶液顯堿性;而在NaHSO3溶液中,HSOeq\o\al(-,3)的電離大于水解,故溶液顯酸性。易錯02水解平衡的應用判斷溶液的酸堿性NH4Cl溶液顯酸性是因NH4+的水解而顯酸性,Na2CO3溶液呈堿性是因COeq\o\al(2-,3)的水解而顯堿性判斷酸性強弱NaX、NaY、NaZ三種鹽pH分別為8、9、10,則酸性HX>HY>HZ配制鹽溶液配制FeCl3溶液時,為防止出現Fe(OH)3沉淀,常加幾滴鹽酸來抑制FeCl3的水解;配制CuSO4溶液時,加入少量的H2SO4,以抑制Cu2+水解因Na2CO3、CH3COONa、Na2S、Na2SiO3等溶液因水解顯堿性,在實驗室盛放的試劑瓶不能用玻璃塞,應用橡皮塞制備某些化合物Al2S3、MgS、Mg3N2等物質極易與水作用,它們在溶液中不能穩定存在,所以制取這些物質時,不能用復分解反應的方法在溶液中制取,而只能用干法制備利用加熱促進水解制備氫氧化鐵膠體時要考慮水解。FeCl3+3H2OFe(OH)3(膠體)+3HCl解釋生活現象純堿液去油污:純堿(Na2CO3)水解呈堿性,加熱能促進水解,溶液的堿性增強,熱的純堿溶液去污效果增強。有關的離子方程式是COeq\o\al(2-,3)+H2OHCOeq\o\al(-,3)+OH-、HCOeq\o\al(-,3)+H2OH2CO3+OH-明礬(鋁鹽)作凈水劑:明礬溶于水電離產生的Al3+水解,生成的Al(OH)3膠體表面積大,吸附水中懸浮的雜質而使水變澄清。有關的離子方程式是Al3++3H2OAl(OH)3+3H+泡沫滅火器原理:泡沫滅火器內所盛裝藥品分別是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在使用時將兩者混合,鋁離子的水解會促進碳酸氫根離子的水解,從而使水解完全,而產生CO2和Al(OH)3。其水解方程式為Al3++3HCOeq\o\al(-,3)=Al(OH)3↓+3CO2↑NH4Cl溶液可作焊接金屬的除銹劑:氯化銨溶液呈酸性,能溶解鐵銹銨態氮肥不能與草木灰混合使用:因為NHeq\o\al(+,4)在水溶液中能發生水解生成H+,COeq\o\al(2-,3)在水溶液中水解產生OH-,當二者同時存在時,二者水解產生的H+和OH-能發生中和反應,使水解程度都增大,銨鹽水解產生的NH3·H2O易揮發而降低了肥效鹽溶液蒸干鹽溶液水解生成難揮發性酸和酸根陰離子易水解的強堿鹽,蒸干后一般得原物質,如CuSO4(aq)蒸干得CuSO4(s);Na2CO3(aq)蒸干得Na2CO3(s)鹽溶液水解生成易揮發性酸時,蒸干灼燒后一般得到對應的氧化物,如AlCl3(aq)蒸干得Al(OH)3,灼燒得Al2O3弱酸的銨鹽蒸干后無固體,如NH4HCO3、(NH4)2CO3判斷離子共存Al3+、Fe3+與HCOeq\o\al(-,3)、COeq\o\al(2-,3),Al3+與AlOeq\o\al(-,2),Al3+與S2-因相互促進水解而不共存除雜提純如MgCl2溶液中混有少量Fe3+雜質時,因Fe3+水解的程度比Mg2+的水解程度大,可加入MgO或Mg(OH)2等,導致水解平衡右移,生成Fe(OH)3沉淀而除去選擇指示劑指示劑選擇的總原則是,所選擇指示劑的變色范圍應該與滴定后所得鹽溶液的pH值范圍相一致。即強酸與弱堿互滴時應選擇甲基橙;弱酸與強堿互滴時應選擇酚酞易錯03酸堿中和滴定氫氧化鈉滴定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醋酸的滴定曲線鹽酸滴定等濃度等體積的氫氧化鈉、氨水的滴定曲線曲線起點不同:強堿滴定強酸、弱酸的曲線,強酸起點低;強酸滴定強堿、弱堿的曲線,強堿起點高突躍點變化范圍不同:強堿與強酸反應(強酸與強堿反應)的突躍點變化范圍大于強堿與弱酸反應(強酸與弱堿反應)室溫下,當等體積、等濃度的一元強堿和一元強酸反應時,pH=7;但當等體積、等濃度的一元強堿和一元弱酸(或一元強酸和一元弱堿)反應時,pH>7(或pH<7)指示劑的選擇:強酸滴定弱堿用甲基橙,強堿滴定弱酸用酚酞,強酸與強堿的滴定,甲基橙和酚酞均可易錯04溶液中的守恒關系與大小比較守恒關系電荷守恒電解質溶液中所有陽離子所帶有的正電荷數與所有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數相等。n(Na+)+n(H+)=n(HCO3-)+2n(CO32-)+n(OH-),即C(Na+)+C(H+)=C(HCO3-)+2C(CO32-)+C(OH-)物料守恒電解質溶液中由于電離或水解因素,離子會發生變化,變成其他離子或分子等,但離子或分子中某特定元素的原子總數是不會改變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出:C(Na+)=C(HCO3-)+C(CO32-)+C(H2CO3)由水電離出的C(H+)水=C(OH-)水,得質子守恒關系為:C質子守恒(OH-)=C(H+)+C(HCO3-)+2C(H2CO3)(也可通過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推導)大小關系單一溶液多元弱酸溶液中,多元弱酸分步電離,逐級減弱。如H3PO4溶液中:c(H+)>c(H2POeq\o\al(-,4))>c(HPOeq\o\al(2-,4))>c(POeq\o\al(3-,4))多元弱酸的正鹽溶液中,多元弱酸的酸根離子分步水解,水解程度逐級減弱。如在Na2CO3溶液中:c(Na+)>c(COeq\o\al(2-,3))>c(OH-)>c(HCOeq\o\al(-,3))多元弱酸的酸式鹽溶液要考慮酸式酸根離子的電離程度與水解程度的相對大小,如HCO3—以水解為主,NaHCO3溶液中:c(Na+)>c(HCO3—)>c(OH-)>c(H+)>C(CO32—)而HS—以電離為主,NaHSO3溶液中:c(Na+)>c(HS—)>c(H+)>c(S2—)>c(OH-)混合溶液分子的電離大于相應離子的水解,如等物質的量濃度的NH4Cl與NH3·H2O混合溶液中,c(NH4+)>c(Cl-)>c(OH-)>c(H+);等物質的量濃度的CH3COONa與CH3COOH混合溶液中,c(CH3COO-)>c(Na+)>c(H+)>c(OH-)分子的電離小于相應離子的水解,如在0.1mol·L-1的NaCN和0.1mol·L-1的HCN的混合溶液中,各離子濃度的大小順序為c(Na+)>c(CN-)>c(OH-)>c(H+)酸堿中和如CH3COOH和NaOH等濃度等體積混合,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c(Na+)>c(CH3COO-)>c(OH-)>c(H+)如NaOH和CH3COOH等濃度按1∶2體積比混合后pH<7,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c(CH3COO-)>c(Na+)>c(H+)>c(OH-)如pH=2的CH3COOH與pH=12的NaOH等體積混合,其離子濃度大小順序為c(CH3COO-)>c(Na+)>c(H+)>c(OH-)解題指導對于離子在溶液離子濃度大小的判斷,不要把離子的水解與離子濃度大小的情況混淆,其實離子的水解或弱電解質的電離都是比較弱的,所以對于溶液中本身能夠電離產生的離子濃度均是最大的。解此類型題的關鍵是認真分析溶液中各離子反應的實質,找全微粒種類,注意量的關系(如物料守恒、電荷守恒中的系數的處理);理解離子水解的實質性原因,看準溶液的酸堿性,理解質子守恒的含義;以等量關系推不等量關系,簡捷、方便;對不熟悉的或一時看不清的關系式,要認真分析,不可草率了事,看看是否是幾種守恒式的組合。注意題中是“已混合的溶液”,還是“兩溶液等體積混合后”,主要是要搞清溶液的體積是否擴大了兩倍易錯05淀溶解平衡的應用沉淀的生成當溶液中離子積(Qc)大于溶度積(Ksp)時有沉淀生成要求除去溶液中的某種離子,又不能影響其他離子的存在,并且由沉淀劑引入溶液的雜質離子還要便于除去。加入沉淀劑使沉淀物的溶解度盡可能小,溶液中沉淀物的溶解度越小,被沉淀離子沉淀越完全。一般加入適當過量沉淀劑,使沉淀完全,一般過量20%—50%。判定分離或除去某些離子完全的標準是溶液中這種物質的離子濃度小于10-5mol/l時,認為已經沉淀完全調節pH如除去NH4Cl溶液中的FeCl3雜質,可加入氨水調節pH至4左右,離子方程式為Fe3++3NH3·H2O=Fe(OH)3↓+3NHeq\o\al(+,4)沉淀劑如用H2S沉淀Cu2+,離子方程式為Cu2++H2S=CuS↓+2H+沉淀的溶解當溶液中離子積(Qc)小于溶度積(Ksp)時,沉淀可以溶解酸溶解如BaCO3(s)等難溶鹽可溶解在酸溶液中,不能內服BaCO3(s)作鋇餐,而應用BaSO4(s)。由于酸電離出的H+與BaCO3(s)中溶解產生的CO32-反應生成CO2和水,使CO32-離子濃度降低,離子的濃度商Qc<Ksp,B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動,最后BaCO3溶解在過量的酸溶液中,BaCO3(s)+2H+=CO2+H2O+Ba2+鹽溶解Mg(OH)2溶于NH4Cl溶液:Mg(OH)2+2NHeq\o\al(+,4)=Mg2++2NH3·H2O氧化還原溶解如金屬硫化物FeS(s)、MnS(s)、ZnS不溶于水但可溶于酸中,而CuS、Ag2S、HgS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只能溶于氧化性酸HNO3溶液中。S2-被氧化,離子的濃度商Qc<Ksp,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動,最后CuS、Ag2S、HgS溶解在HNO3溶液中。3CuS+2NO3-+8H+=3Cu2++3S↓+2NO↑+4H2O配位溶解如AgCl、Cu(OH)2可溶解在氨水中生成銀氨溶液和銅氨溶液等更穩定配離子,減少了Ag+和Cu2+的濃度,使得離子的濃度商Qc<Ksp,沉淀溶解平衡向右移動,最后AgCl、Cu(OH)2溶解在氨水中,AgCl+2NH3=[Ag(NH3)2]++Cl-,Cu(OH)2+4NH3=[Cu(NH3)4]2++2OH-把一種難溶電解質轉化為另一種難溶電解質的過程叫沉淀的轉化。在含有沉淀的溶液中加入另一種沉淀劑,使其與溶液中某一離子結合成更難溶的物質,引起一種沉淀轉變成另一種沉淀。如CaSO4(s)+Na2CO3=CaCO3(s)+Na2SO4沉淀的轉化沉淀轉化的實質是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動。一般是溶解度小的沉淀會轉化成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如:在AgCl(s)中加入足量的NaBr溶液,白色AgCl(s)可全部化為淡黃色AgBr(s),在AgBr(s)中加入足量的NaI溶液,淡黃色AgBr(s)可全部化為黃色的AgI(s);AgCl、AgBr、AgI的Ksp逐漸減小,白色AgCl沉淀轉化成難溶的淡黃色的AgBr,然后淡黃色的AgBr再轉變成更難溶的黃色AgI沉淀。離子方程式:AgCl+Br-=AgBr+Cl-,AgBr+I-=AgI+Br-溶解度較小的沉淀在一定條件下也可以轉化成溶解度較大的沉淀,如在BaSO4的飽和溶液中加入高濃度的Na2CO3溶液,也可以轉化成溶解度較大的BaCO3沉淀1.(2022·福建·統考高考真題)探究醋酸濃度與電離度關系的步驟如下,與相關步驟對應的操作或敘述正確的步驟操作或敘述AⅠ.用標準溶液標定醋酸溶液濃度滴定時應始終注視滴定管中的液面BⅡ.用標定后的溶液配制不同濃度的醋酸溶液應使用干燥的容量瓶CⅢ.測定步驟Ⅱ中所得溶液的應在相同溫度下測定DⅣ.計算不同濃度溶液中醋酸的電離度計算式為2.(2022·重慶·統考高考真題)某小組模擬成垢-除垢過程如圖。100mL0.1mol?L-1CaCl2水溶液……忽略體積變化,且步驟②中反應完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經過步驟①,溶液中c(Ca2+)+c(Na+)=c(Cl-)B.經過步驟②,溶液中c(Na+)=4c(SO)C.經過步驟②,溶液中c(Cl-)=c(CO)+c(HCO)+c(H2CO3)D.經過步驟③,溶液中c(CH3COOH)+c(CH3COO-)=c(Cl-)3.(2022·福建·統考高考真題)鋰輝石是鋰的重要來源,其焙燒后的酸性浸出液中含有和雜質離子,可在0~14范圍內調節對其凈化(即相關離子濃度)。時,與關系見下圖(堿性過強時和會部分溶解)。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可被凈化的區間最大B.加入適量,可進一步提升凈化程度C.凈化的先后順序:D.4.(2022·福建·統考高考真題)氨是水體污染物的主要成分之一,工業上可用次氯酸鹽作處理劑,有關反應可表示為:①②在一定條件下模擬處理氨氮廢水:將的氨水分別和不同量的混合,測得溶液中氨去除率、總氮(氨氮和硝氮的總和)殘余率與投入量(用x表示)的關系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的數值為0.009B.時,C.時,x越大,生成的量越少D.時,5.(2023·浙江·高考真題)碳酸鈣是常見難溶物,將過量碳酸鈣粉末置于水中達到溶解平衡:[已知,,的電離常數],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上層清液中存在B.上層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形式存在C.向體系中通入氣體,溶液中保持不變D.通過加溶液可實現向的有效轉化6.(2023·浙江·高考真題)甲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業廢水中的甲酸及其鹽,通過離子交換樹脂(含固體活性成分,R為烷基)因靜電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樹脂上甲酸根的物質的量分數)與廢水初始關系如圖(已知甲酸),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活性成分在水中存在平衡:B.的廢水中C.廢水初始,隨下降,甲酸的電離被抑制,與作用的數目減少D.廢水初始,離子交換樹脂活性成分主要以形態存在7.(2022·河北·高考真題)某水樣中含一定濃度的CO、HCO和其他不與酸堿反應的離子。取10.00mL水樣,用0.01000mol?L-1的HCl溶液進行滴定,溶液pH隨滴加HCl溶液體積V(HCl)的變化關系如圖(混合后溶液體積變化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該水樣中c(CO)=0.01mol?L-1B.a點處c(H2CO3)+c(H+)=c(OH—)C.當V(HCl)≤20.00mL時,溶液中c(HCO)基本保持不變D.曲線上任意一點存在c(CO)+c(HCO)+c(H2CO3)=0.03mol?L-18.(2022·湖北·統考高考真題)下圖是亞砷酸和酒石酸混合體系中部分物種的圖(濃度:總為,總T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的為B.的酸性比的強C.時,的濃度比的高D.時,溶液中濃度最高的物種為9.(2022·遼寧·統考高考真題)甘氨酸是人體必需氨基酸之一、在時,、和的分布分數【如】與溶液關系如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甘氨酸具有兩性B.曲線c代表C.的平衡常數D.10.(2022·山東·高考真題)工業上以為原料生產,對其工藝條件進行研究。現有含的、溶液,含的、溶液。在一定pH范圍內,四種溶液中隨pH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反應的平衡常數B.C.曲線④代表含的溶液的變化曲線D.對含且和初始濃度均為的混合溶液,時才發生沉淀轉化11.(2022·湖南·高考真題)為探究的性質,進行了如下實驗(和溶液濃度均為)。實驗操作與現象①在水中滴加2滴溶液,呈棕黃色;煮沸,溶液變紅褐色。②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變紅褐色;再滴加溶液,產生藍色沉淀。③在溶液中滴加2滴溶液,變紅褐色;將上述混合液分成兩份,一份滴加溶液,無藍色沉淀生成;另一份煮沸,產生紅褐色沉淀。依據上述實驗現象,結論不合理的是A.實驗①說明加熱促進水解反應B.實驗②說明既發生了水解反應,又發生了還原反應C.實驗③說明發生了水解反應,但沒有發生還原反應D.整個實驗說明對的水解反應無影響,但對還原反應有影響12.(2022·湖南·高考真題)室溫時,用的標準溶液滴定濃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過電位滴定法獲得與的關系曲線如圖所示(忽略沉淀對離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離子濃度小于時,認為該離子沉淀完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a點:有白色沉淀生成B.原溶液中的濃度為C.當沉淀完全時,已經有部分沉淀D.b點:13.(2022·全國·統考高考真題)常溫下,一元酸的。在某體系中,與離子不能穿過隔膜,未電離的可自由穿過該膜(如圖所示)。設溶液中,當達到平衡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溶液Ⅰ中B.溶液Ⅱ中的HA的電離度為C.溶液Ⅰ和Ⅱ中的不相等D.溶液Ⅰ和Ⅱ中的之比為14.(2022·浙江·統考高考真題)某同學在兩個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別加入20mL0.4mol·L-1Na2CO3溶液和40mL0.2mol·L-1NaHCO3溶液,再分別用0.4mol·L-1鹽酸滴定,利用pH計和壓力傳感器檢測,得到如圖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的是A.圖中甲、丁線表示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鹽酸,乙、丙線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鹽酸B.當滴加鹽酸的體積為V1mL時(a點、b點),所發生的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為:HCO+H+=CO2↑+H2OC.根據pH—V(HCl)圖,滴定分析時,c點可用酚酞、d點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指示滴定終點D.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均滿足:c(H2CO3)-c(CO)=c(OH-)-c(H+)15.(2023·福建·校聯考三模)常溫下,向20mL0.1mol/LH2S溶液中緩慢加入少量溶于水的MSO4粉末(已知MS難溶,忽略溶液體積變化),溶液中與變化如圖所示。已知:,。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點溶液的pH約為5B.a、b、c三點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最大的是a點C.b點溶液中,D.c點溶液中,16.(2023·湖南婁底·校聯考三模)常溫下,將一定量稀硫酸逐滴滴人高鐵酸鈉(Na2FeO4)溶液中,溶液中含鐵微粒存在如下平衡;,各微粒的物質的量分數δ(X)隨pOH變化如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III代表的變化曲線B.a,b,c三點水的電離程度相等C.D.a點處:17.(2023·吉林延邊·統考二模)H2A為二元弱酸,常溫下將0.1mol·L-1的NaOH溶液滴入20mL0.1mol·L-1的NaHA溶液中,溶液中HA-(或A2-)的分布系數δ、NaOH溶液體積V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δ(HA-)=]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曲線a表示的是A2-的分布系數變化曲線B.H2A的第二步電離平衡常數的數量級為10-6C.n點對應的溶液中,2c(H+)+c(HA-)-2c(OH-)=c(A2-)-3c(H2A)D.在n、p、q三點中,水的電離程度大小關系為:n>p>q18.(2023·上海·模擬預測)實驗測得0.10mol·L?1NaHCO3溶液的pH隨溫度變化如下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OM段隨溫度升高溶液的pH減小,原因是HCO水解被抑制B.O點溶液和P點溶液中c(OH-)相等C.將N點溶液恢復到25℃,pH可能大于8.62D.Q點、M點溶液中均有:c(CO)+c(HCO)+c(OH-)=c(Na+)+c(H+)19.(2023·河北保定·統考一模)在兩個相同的特制容器中分別加入20mL0.4mol?L的溶液和40mL0.2mol?L的溶液,再分別用0.4mol?L的鹽酸滴定,利用pH計和壓力傳感器檢測,得到如下曲線。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圖中乙、丙線表示向溶液中滴加鹽酸B.根據圖分析,d點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指示滴定終點C.溶液和溶液中均滿足D.當滴加鹽酸的體積為mL時,a點所發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為20.(2023·遼寧·模擬預測)時,向檸檬酸三鈉溶液中滴加的鹽酸,用電導率儀測得滴加鹽酸體積與溶液電導率的關系如圖所示。已知:檸檬酸(分子式為,其結構簡式為)屬于三元弱酸,其電離平衡常數的。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a點時溶液中的數量級為B.b點溶液顯酸性C.c點溶液滿足:D.時,溶液滿足:21.(2023·河北邢臺·統考一模)已知常溫下水溶液中、、、HB、的分布分數δ[如]隨pH變化曲線如圖1;溶液中和關系如圖2.用溶液滴定20.00mL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曲線d表示δ(HB)B.的水解平衡常數C.滴定過程中溶液會變渾濁D.滴定過程中始終存在:22.(2023·湖南懷化·統考二模)已知屬于強堿弱酸鹽,微溶于水、可溶于酸。常溫下,用調節濁液的pH,測得在不同pH條件下,體系中(X為或)與的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常溫下,B.常溫下,氫氟酸的數量級為C.a點溶液中存在:D.c點溶液中存在:23.(2023·河北唐山·統考二模)已知HA、HB均為一元弱酸,且,向20mL的NaB溶液中逐滴滴加等濃度的HA溶液,溶液中與的變化關系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B.pH=7時,C.滴入HA溶液10mL時,D.滴入HA溶液20mL時,24.(2023·廣東梅州·統考二模)常溫下,用如圖所示裝置,分別向溶液和溶液中逐滴滴加的稀鹽酸,用壓強傳感器測得壓強隨鹽酸體積的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X曲線為溶液與鹽酸反應的壓強變化曲線B.c點的溶液中:C.用pH試紙測得c點的pH約為8,可知:D.a、d兩點水的電離程度:25.(2022·海南·統考高考真題)某元素M的氫氧化物在水中的溶解反應為:、,25℃,-lgc與pH的關系如圖所示,c為或濃度的值。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曲線①代表與pH的關系B.的約為C.向的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pH=9.0,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存在D.向的溶液中加入等體積0.4mol/L的HCl后,體系中元素M主要以存在參考答案1.C【詳解】A.中和滴定時眼睛應始終注視錐形瓶內溶液顏色的變化,A錯誤;B.配制不同濃度的醋酸溶液時,容量瓶不需要干燥,B錯誤;C.溫度影響醋酸的電離平衡,因此測定步驟Ⅰ中所得溶液的時應在相同溫度下測定,C正確;D.電離度是指弱電解質在溶液里達電離平衡時,已電離的電解質分子數占原來總分子數(包括已電離的和未電離的)的百分數,因此醋酸的電離度計算式為,D錯誤;答案選C。2.D【詳解】A.經過步驟①,100mL0.1mol?L-1CaCl2水溶液和0.01molNa2SO4反應方程式為CaCl2+Na2SO4=2NaCl+CaSO4↓,生成0.02molNaCl和0.01molCaSO4,CaSO4微溶,則溶液中含有SO和Ca2+,則c(Ca2+)+c(Na+)>c(Cl-),故A錯誤;B.步驟②中,CaSO4(s)+Na2CO3(aq)=CaCO3↓+NaSO4(aq),步驟②中反應完全,則反應后的溶質為0.01molNa2SO4、0.01molNa2CO3和0.02molNaCl,則c(Na+)=6c(SO),故B錯誤;C.經過步驟②,反應后的溶質為0.01molNa2SO4、0.01molNa2CO3和0.02molNaCl,存在物料守恒:c(Cl-)=2c(CO)+2c(HCO)+2c(H2CO3),故C錯誤;D.步驟③中,CaCO3+2CH3COOH=Ca(CH3COO)2+H2O+CO2↑,反應后的溶液中含有0.02molNaCl、0.01molCa(CH3COO)2,則c(CH3COOH)+c(CH3COO-)=c(Cl-),故D正確;故選D。3.B【詳解】A.對離子凈化時,相關離子濃度c<10-5mol/L,則lgc<-5,由圖可知,可作凈化的pH區間最大的是Fe3+,A錯誤;B.加入適量H2O2,可將Fe2+氧化為Fe3+,提高凈化程度,B正確;C.由圖可知,凈化的先后順序為,C錯誤;D.對離子凈化時,相關離子濃度c<10-5mol/L,lgc<-5,,由圖可知,Fe3+完全沉淀的pH約為2.5,c(H+)=10-2.5mol/L,c(OH-)=10-11.5mol/L,,Al3+完全沉淀的pH約為4.5,c(H+)=10-4.5mol/L,c(OH-)=10-9.5mol/L,,Fe2+完全沉淀的pH約為8.5,c(H+)=10-8.5mol/L,c(OH-)=10-5.5mol/L,,則有,D錯誤;故選B。4.C【詳解】A.x1時,氨的去除率為100%、總氮殘留率為5,,95%的氨氣參與反應①、有5%的氨氣參與反應②,反應①消耗,參與反應②消耗,,A錯誤;B.x>x1時,反應①也生成氯離子,所以,B錯誤;C.x>x1時,x越大,氨總去除率不變,氮殘余率增大,說明生成的硝酸根離子越多,生成N2的量越少,C正確;D.x=x1時,氨的去除率為100%,溶液中沒有和ClO-,含有Na+、H+、、Cl-和OH-,根據電荷守恒得,D錯誤;故本題選C。5.B【詳解】A.上層清液為碳酸鈣的飽和溶液,碳酸根離子水解生成碳酸氫根離子,因此,A錯誤;B.根據Ka2=4.7×10-11可得,則碳酸根的水解平衡常數為,說明碳酸根的水解程度較大,則上層清液中含碳微粒主要為碳酸氫根離子,B正確;C.向體系中通入CO2,,c()減小,CaCO3(s)?Ca2+(aq)+CO(aq)正向移動,溶液中鈣離子濃度增大,C錯誤;D.由題干可知,,,碳酸鈣比硫酸鈣更難溶,加入硫酸鈉后碳酸鈣不會轉化成硫酸鈣,D錯誤;故答案選B。6.D【詳解】A.由圖可知,溶液呈堿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故A正確;B.由電離常數公式可知,溶液中=,當溶液pH為5時,溶液中==18,故B正確;C.由圖可知,溶液pH為2.4時,廢水中的甲酸及其鹽回收率最高,當溶液中pH小于2.4時,隨溶液pH下降,溶液中氫離子濃度增大,甲酸的電離被抑制,溶液中甲酸根個離子濃度減小,與作用的數目減小,故C正確;D.由圖可知,溶液呈堿性,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當廢水初始pH大于5時,平衡向左移動,離子交換樹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形態存在,故D錯誤;故選D。7.C【詳解】向碳酸根和碳酸氫根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鹽酸時,先后發生如下反應CO+H+=HCO、HCO+H+=H2CO3,則滴定時溶液pH會發生兩次突躍,第一次突躍時碳酸根離子與鹽酸恰好反應生成碳酸氫根離子,第二次突躍時碳酸氫根離子與鹽酸恰好反應生成碳酸,由圖可知,滴定過程中溶液pH第一次發生突躍時,鹽酸溶液的體積為20.00mL,由反應方程式CO+H+=HCO可知,水樣中碳酸根離子的濃度為=0.02mol/L,溶液pH第二次發生突躍時,鹽酸溶液的體積為50.00mL,則水樣中碳酸氫根離子的濃度為=0.01mol/L。A.由分析可知,水樣中碳酸根離子的濃度為0.02mol/L,故A錯誤;B.由圖可知,a點發生的反應為碳酸根離子與氫離子恰好反應生成碳酸氫根離子,可溶性碳酸氫鹽溶液中質子守恒關系為c(H2CO3)+c(H+)=c(OH—)+c(CO),故B錯誤;C.由分析可知,水樣中碳酸氫根離子的濃度為0.01mol/L,當鹽酸溶液體積V(HCl)≤20.00mL時,只發生反應CO+H+=HCO,滴定時溶液中碳酸氫根離子濃度為=0.01mol/L,則滴定時溶液中碳酸氫根離子濃度不變,故C正確;D.由分析可知,水樣中碳酸根離子和碳酸氫根離子濃度之和為0.03mol/L,由物料守恒可知,溶液中c(CO)+c(HCO)+c(H2CO3)=0.03mol/L,滴定加入鹽酸會使溶液體積增大,則溶液中[c(CO)+c(HCO)+c(H2CO3)]會小于0.03mol/L,故D錯誤;故選C。8.D【詳解】由圖分析,左側縱坐標濃度的數量級為10-3mol/L,右坐標濃度的數量級為10-6mol/L,橫坐標為pH,隨著pH的增大,先變大,然后再減小,同時變大,兩者濃度均為右坐標,說明變化的程度很小,當pH=4.6時,=,Ka=10-4.6。pH繼續增大,則減小,同時增大,當pH=9.1時,=,,二者用左坐標表示,濃度比較大,說明變化的幅度比較大,但混合溶液中存在著酒石酸,電離常數遠大于亞砷酸,且總T濃度也大于總As。A.,,當pH=9.1時,=,,為,A正確;B.,當pH=4.6時,=,Ka=10-4.6,而由A選項計算得H3AsO3的,即Ka>Ka1,所以的酸性比的強,B正確;C.由圖可知的濃度為左坐標,濃度的數量級為10-3mol/L,的濃度為右坐標,濃度的數量級為10-6mol/L,所以時,的濃度比的高,C正確;D.由可知條件,酒石酸,的為,即酒石酸的第一部電離常數遠大于亞砷酸的第一步電離常數,所以酒石酸的酸性遠強于,另外總As的濃度也小于總T的濃度,所以當時,溶液中濃度最高的物種不是,D錯誤;故選D。9.D【詳解】A.中存在和-COOH,所以溶液既有酸性又有堿性,故A正確;B.氨基具有堿性,在酸性較強時會結合氫離子,羧基具有酸性,在堿性較強時與氫氧根離子反應,故曲線a表示的分布分數隨溶液pH的變化,曲b表示的分布分數隨溶液pH的變化,曲線c表示的分布分數隨溶液pH的變化,故B正確;C.的平衡常數,時,根據a,b曲線交點坐標可知,時,,則,故C正確;D.由C項分析可知,,根據b,c曲線交點坐標坐標分析可得電離平衡的電離常數為K1=,,則,即,故D錯誤;故答案選D。10.D【詳解】溶液pH變化,含硫酸鍶固體的硫酸鈉溶液中鍶離子的濃度幾乎不變,pH相同時,溶液中硫酸根離子越大,鍶離子濃度越小,所以曲線①代表含硫酸鍶固體的0.1mol/L硫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曲線②代表含硫酸鍶固體的1mol/L硫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碳酸是弱酸,溶液pH減小,溶液中碳酸根離子離子濃度越小,鍶離子濃度越大,pH相同時,1mol/L碳酸鈉溶液中碳酸根離子濃度大于0.1mol/L碳酸鈉溶液,則曲線③表示含碳酸鍶固體的0.1mol/L碳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曲線④表示含碳酸鍶固體的1mol/L碳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A.反應SrSO4(s)+COSrCO3(s)+SO的平衡常數K===,A正確;B.由分析可知,曲線①代表含硫酸鍶固體的0.1mol/L硫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則硫酸鍶的溶度積Ksp(SrSO4)=10—5.5×0.1=10—6.5,溫度不變,溶度積不變,則溶液pH為7.7時,鍶離子的濃度為=10—6.5,則a為-6.5,B正確;C.由分析可知,曲線④表示含碳酸鍶固體的1mol/L碳酸鈉溶液的變化曲線,C正確;D.對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濃度均為1.0mol·L-1的混合溶液中鍶離子的濃度為10-6,5,根據圖示,鍶離子的降低,所以發生沉淀轉化,D錯誤;故選D。11.D【詳解】鐵離子水解顯酸性,亞硫酸根離子水解顯堿性,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促進的水解反應,同時鐵離子具有氧化性,亞硫酸根離子具有還原性,兩者還會發生氧化還原反應,在同一反應體系中,鐵離子的水解反應與還原反應共存并相互競爭,結合實驗分析如下:實驗①為對照實驗,說明鐵離子在水溶液中顯棕黃色,存在水解反應Fe3++3H2OFe(OH)3+3H+,煮沸,促進水解平衡正向移動,得到紅褐色的氫氧化鐵膠體;實驗②說明少量亞硫酸根離子加入鐵離子后,兩者發生水解反應得到紅褐色的氫氧化鐵膠體;根據鐵氰化鉀檢測結果可知,同時發生氧化還原反應,使鐵離子被還原為亞鐵離子,而出現特征藍色沉淀;實驗③通過反滴操作,根據現象描述可知,溶液仍存在鐵離子的水解反應,但由于鐵離子少量,沒檢測出亞鐵離子的存在,說明鐵離子的水解反應速率快,鐵離子的還原反應未來得及發生。A.鐵離子的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加熱煮沸可促進水解平衡正向移動,使水解程度加深,生成較多的氫氧化鐵,從而使溶液顯紅褐色,故A正確;B.在5mLFeCl3溶液中滴加2滴同濃度的Na2SO3溶液,根據現象和分析可知,Fe3+既發生了水解反應,生成紅褐色的氫氧化鐵,又被亞硫酸根離子還原,得到亞鐵離子,加入鐵氰化鉀溶液后,出現特征藍色沉淀,故B正確;C.實驗③中在5mLNa2SO3溶液中滴加2滴同濃度少量FeCl3溶液,根據現象和分析可知,仍發生鐵離子的水解反應,但未來得及發生鐵離子的還原反應,即水解反應比氧化還原反應速率快,故C正確;D.結合三組實驗,說明鐵離子與亞硫酸根離子混合時,鐵離子的水解反應占主導作用,比氧化還原反應的速率快,因證據不足,不能說明亞硫酸離子對鐵離子的水解作用無影響,事實上,亞硫酸根離子水解顯堿性,可促進鐵離子的水解反應,故D錯誤。綜上所述,答案為D。12.C【詳解】向含濃度相等的Cl-、Br-和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銀溶液,根據三種沉淀的溶度積常數,三種離子沉淀的先后順序為I-、Br-、Cl-,根據滴定圖示,當滴入4.50mL硝酸銀溶液時,Cl-恰好沉淀完全,此時共消耗硝酸銀的物質的量為4.50mL×10-3L/mL×0.1000mol/L=4.5×10-4mol,所以Cl-、Br-和I-均為1.5×10-4mol。A.I-先沉淀,AgI是黃色的,所以a點有黃色沉淀AgI生成,故A錯誤;B.原溶液中I-的物質的量為1.5×10-4mol,則I-的濃度為=0.0100mol?L-1,故B錯誤;C.當Br-沉淀完全時(Br-濃度為1.0×10-5mol/L),溶液中的c(Ag+)==5.4×10-8mol/L,若Cl-已經開始沉淀,則此時溶液中的c(Cl-)==3.3×10-3mol/L,原溶液中的c(Cl-)=c(I-)=0.0100mol?L-1,則已經有部分Cl-沉淀,故C正確;D.b點加入了過量的硝酸銀溶液,溶液中的I-、Br-、Cl-全部轉化為沉淀,則Ag+濃度最大,根據溶度積可知,b點各離子濃度為:,故D錯誤;故選C。13.B【詳解】A.常溫下溶液I的pH=7.0,則溶液I中c(H+)=c(OH-)=1×10-7mol/L,c(H+)<c(OH-)+c(A-),A錯誤;B.常溫下溶液II的pH=1.0,溶液中c(H+)=0.1mol/L,Ka==1.0×10-3,c總(HA)=c(HA)+c(A-),則=1.0×10-3,解得=,B正確;C.根據題意,未電離的HA可自由穿過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C錯誤;D.常溫下溶液I的pH=7.0,溶液I中c(H+)=1×10-7mol/L,Ka==1.0×10-3,c總(HA)=c(HA)+c(A-),=1.0×10-3,溶液I中c總(HA)=(104+1)c(HA),溶液II的pH=1.0,溶液II中c(H+)=0.1mol/L,Ka==1.0×10-3,c總(HA)=c(HA)+c(A-),=1.0×10-3,溶液II中c總(HA)=1.01c(HA),未電離的HA可自由穿過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溶液I和II中c總(HA)之比為[(104+1)c(HA)]∶[1.01c(HA)]=(104+1)∶1.01≈104,D錯誤;答案選B。14.C【詳解】A.碳酸鈉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氫鈉,故碳酸鈉的堿性強于碳酸氫鈉,則碳酸鈉溶液的起始pH較大,甲曲線表示碳酸鈉溶液中滴加鹽酸,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先生成碳酸氫鈉,碳酸氫根離子再與氫離子反應產生碳酸,進而產生二氧化碳,則圖中丁線表示向Na2CO3溶液中滴加鹽酸,乙、丙線表示向NaHCO3溶液中滴加鹽酸,A項錯誤;B.由圖示可知,當滴加鹽酸的體積為20mL時,碳酸根離子恰好完全轉化為碳酸氫根子,而V1>20mL,V1mL時(a點、b點),沒有二氧化碳產生,則所發生的反應為碳酸氫根離子與氫離子結合生成碳酸,離子方程式表示為:HCO+H+=H2CO3,B項錯誤;C.根據pH-V(HCl)圖,滴定分析時,c點的pH在9左右,符合酚酞的指示范圍,可用酚酞作指示劑;d點的pH在4左右,符合甲基橙的指示范圍,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指示滴定終點,C項正確;D.根據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則Na2CO3中存在c(OH-)-c(H+)=2c(H2CO3)+c(HCO),NaHCO3溶液中滿足c(H2CO3)-c(CO)=c(OH-)-c(H+),D項錯誤;答案選C。15.C【詳解】A.設0.1mol/L的H2S溶液中c(H+)為x,則c(H+)≈c(HS-)=xmol/L,Ka1(H2S)==≈=1.0×10-9,x=10-5mol/L,a點溶液的pH約為5,A正確;B.隨著MSO4粉末的加入發生反應MSO4+H2S=MS↓+H2SO4,隨反應進行硫酸濃度增大,對水電離的抑制程度增大,a、b、c三點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H+)最大的是a點,B正確;C.Ka1(H2S)==1.0×10-9,Ka2(H2S)==1.0×10-13,Ka1(H2S)×Ka2(H2S)=×=1.0×10-9×1.0×10-13,得到=1.0×10-22,b點c(H+)=0.1mol/L,故有:=1.0×10-20,C錯誤;D.物料守恒可知,c點除了溶液中含硫元素外,沉淀MS中也含硫元素,則c(H2S)+c(HS-)+c(S2-)<0.1mol?L-1,D正確;故答案為:C。16.C【詳解】A.稀硫酸逐滴滴入高鐵酸鈉(Na2FeO4)溶液中,溶液pOH不斷增大,OH-的濃度不斷減小,可知Ⅱ代表的變化曲線,A錯誤;B.a、b、c三點溶液中微粒成分不同,溶液pOH不同,對水的電離影響程度不同,B錯誤;C.的平衡常數,a點時,pOH=1.6,則,同理可知的平衡常數K2=10-5.2,的平衡常數K3=10-7.3,由此推出,C正確;D.a點溶液中,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從O到a點溶液中發生反應:,溶液中,則a點溶液中,D錯誤。答案選C。17.C【詳解】A.用NaOH溶液滴定NaHA發生反應NaOH+NaHA=Na2A+H2O,HA-不斷減少,A2-不斷增多,故曲線b表示的是A2-的分布系數變化曲線,A錯誤;B.m點時HA-和A2-的分布系數相同,pH=4.2,則H2A的第二步電離平衡常數,其數量級為10-5,B錯誤;C.n點時滴入了10mLNaOH溶液,溶液中NaHA和Na2A的濃度比為1:1,根據電荷守恒和物料守恒可得,,,消去c(Na+)可得2c(H+)+c(HA-)-2c(OH-)=c(A2-)-3c(H2A),C正確;D.A2-的水解程度大于HA-,在NaOH與NaHA恰好完全反應之前溶液中A2-越多,水的電離程度越大,則在n、p、q三點中,水的電離程度大小關系為:n<p<q,D錯誤;故選C。18.C【詳解】A.升高溫度,HCO水解使pH增大,水電離使pH減小,OM段隨溫度升高溶液的pH減小,原因是水電離對氫離子濃度影響大于HCO水解,故A錯誤;B.O點溶液和P點溶液中c(H+)相等,c(H+)c(OH-)的值不相等,c(OH-)不相等,故B錯誤;C.溫度升高后,碳酸氫鈉可能部分分解,將N點溶液恢復到25℃,碳酸鈉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氫根,pH可能大于8.62,故C正確;D.Q點、M點溶液中均有電荷守恒:2c(CO)+c(HCO)+c(OH-)=c(Na+)+c(H+),故D錯誤;故選C。19.B【詳解】A.碳酸鈉的水解程度大于碳酸氫鈉,故碳酸鈉的堿性強于碳酸氫鈉,碳酸鈉與鹽酸反應先生成碳酸氫鈉,再產生二氧化碳氣體,故圖中甲、丁線表示溶液中滴加鹽酸,乙、丙線表示向溶液中滴加鹽酸,故A錯誤;B.根據pH-V(HCl)圖,滴定分析時,d點的pH在4左右,符合甲基橙的指示范圍,故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劑指示滴定終點,故B正確;C.溶液中存在電荷守恒:,物料守恒:,聯立得:,故C錯誤;D.當滴加鹽酸的體積為mL時,在20mL時碳酸鈉轉化為碳酸氫鈉,>20mL,碳酸氫根和氫離子反應,此時丁還未產生氣體,反應為:,故D錯誤;故選:B。20.D【詳解】A.檸檬酸的,檸檬酸三鈉的,a點為檸檬酸三鈉溶液,,,則溶液中數量級為,選項A正確;B.b點為和的混合溶液,的電離平衡常數,的水解平衡常數,的電離大于的水解,溶液顯酸性,選項B正確;C.c點為和的混合溶液,二者的物質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木工藝品的創新設計理念考核試卷
- 租賃業務的服務質量評價與改進考核試卷
- 森林公園生態旅游市場分析與預測考核試卷
- 涂料在醫療器械涂裝的應用與要求考核試卷
- 魯濱遜漂流記讀后感初二語文作文
- 塑料鞋消費趨勢與流行元素考核試卷
- 滑動軸承的疲勞裂紋擴展研究考核試卷
- 建筑消防工程安全評估考核試卷
- 水果種植園農業產業鏈優化考核試卷
- 無線家庭視聽解決方案考核試卷
- 《立體裁剪電子教案》課件
- 2024-2030年中國高等教育行業發展策略及投資改革創新模式分析報告
- 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及處置制度模版(3篇)
- 《教育系統重大事故隱患判定指南》知識培訓
- 牡蠣養殖及深加工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14-2024年高考語文真題匯編之詩歌鑒賞含答案解析
- 49-提高臨邊防護欄桿有效合格率(清泉建筑)
- 防腐木平臺施工方案
- 金融科技金融大數據風控平臺開發與應用方案
- 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
- 專項24-正多邊形與圓-重難點題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