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名著《桃花源記》重要知識點_第1頁
初中語文名著《桃花源記》重要知識點_第2頁
初中語文名著《桃花源記》重要知識點_第3頁
初中語文名著《桃花源記》重要知識點_第4頁
初中語文名著《桃花源記》重要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選自《陶淵明集》。陶淵明,又名潛,字元亮,五柳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東晉著名田園詩人。不滿當時現實,棄官歸隱。《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都是傳世名篇。

一般詞語:1.緣:沿著,順著。2.夾岸:兩岸。夾,在兩旁。3.數:幾。4.芳:香花5.落英:落花。一說,初開的花。英,花。

6.繽紛:繁多樣子。7.復:再。8.仿佛:隱隱約約,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樣子。9.才:僅。10.平曠:平坦開闊。

11.儼然:整齊的樣子。12.屬:類。13.阡陌:田間小路。14.悉、咸:全,都。15.黃發:指老人。

16.垂髫:指小孩。17.怡然:形容喜悅。18.乃:竟然。19.具:詳細。20.問訊:打聽消息。

21.云:說。22.嘆惋:感嘆驚訝。惋,驚訝,驚奇。23.延:邀請。24.語(yù):告訴。25.扶:沿,順著。

26.向:從前,舊的。27.及:到。28.詣:到。29.遣:派。30.欣然:高興的樣子。31.規:計劃。32.果:實現。

一詞多義:1.中①年間。(晉太元中)②中間。(中無雜樹)2.志①標記。(尋向所志)②做標記。(處處志之)3.為①(wéi)作為(武陵人捕魚為業)②(wèi)對,向。(不足為外人道也)4.尋①尋找。(尋向所志)②隨即,不久。(尋病終)5.聞①聽說。(村中聞有此人)②聽到的事情。(具言所聞)6.舍①(shě)舍棄,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儼然)

7.作①勞作。(其中往來種作)②做。(設酒殺雞作食)

古今異義:1.鮮美

古:鮮艷美麗。今:食物味道好。2.開朗

古:地方開闊,光線充足。今:樂觀,暢快,不陰郁低沉。

3.交通

古:交錯相通。今:各種運輸郵電事業的總稱。

4.妻子

古:妻子兒女。今:男子的配偶。

5.絕境

古:與世隔絕的地方。今:沒有出路的境地。

6.無論

古:不要說,(更)不必說。今: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相同。

7.如此

古:像這樣。今:這樣。

8.不足

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滿。詞類活用:1.異:感到詫異。

2.窮:盡,有走完或窮究根源之意。3.盡: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要:通“邀”,邀請。

理解探究:(一)用原文語句回答:

1.描寫桃花林美麗景色的語句是: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2.描寫桃花源社會環境安定平和的語句是: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3.描寫桃花源人熱情好客的語句是: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現桃花源中自然環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5.表現人民生活恬適的句子:往來種作;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

6.表明漁人總體感受的句子:豁然開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來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時亂。

8.表明漁人背信棄義的句子:詣太守,說如此。(二)用自己的話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寫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麗的氣氛,暗示將會出現奇境,為寫桃花源的美好做鋪墊。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欲窮其林”中的窮字表現了漁人怎樣的心理?

由于“甚異之”,想探個究竟。

4.“豁然開朗”照應前文什么內容?

初極狹,才通人。

5.為什么村人“見漁人,乃大驚”?

村人對陌生人出現感到驚異,表明桃花源與世隔絕很久。

6.“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

社會動蕩,戰爭頻繁,民不聊生。

7.桃花源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狀況、精神狀態怎樣?

自然環境:美麗富饒;②社會環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狀況:安居樂業;④精神狀態:自由快樂。

8.“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從文中可推斷漁人向桃花源中人說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會動亂,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為什么嘆惋?作者為什么不一一寫出漁人的話?

為時代變遷,桃花源外社會黑暗動蕩,人民生活痛苦而嘆惋。

本文主要寫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戰亂;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沒有必要一一寫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復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飽受戰亂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會中再過痛苦的生活。

11.為什么村人說“不足為外人道也”?

對漁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壞他們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為什么要寫“尋向所志,不復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個似有實無的虛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達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為什么要寫劉子驥尋訪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給桃花源增添奇異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隱含了作者無力改變社會現實的無奈。14.作者筆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樣的特點?(作者追求的是怎樣的生活?)

環境優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風淳樸;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亂,人人自食其力,安居樂業,和平安寧的理想社會。

15.作者為什么要虛構一個與現實對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廣大人民的愿望;對美好生活向往,對黑暗社會批判。

16.寫出文章的整體思路。

(漁人)發現桃源、訪問桃源、離開桃源。

17.你怎樣看待陶淵明筆下的理想社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