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與9大知識點_第1頁
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與9大知識點_第2頁
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與9大知識點_第3頁
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與9大知識點_第4頁
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與9大知識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與9大知識點對于想要在高考地理中的高分的同學,高考地理最終的大題肯定要答好,我在這整理了相關學問,盼望能關心到您。

高考地理10種必背大題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一分析朝鮮半島南北在地形、氣候、植被、經濟等方面的異同點?

地形:以山地為主,地勢東北高、西南低。

氣候:南部亞熱帶季風氣候;北部溫帶季風氣候。

植被:南部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部溫帶落葉闊葉林。

經濟:南部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北部經濟相對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二日本工業分布在哪里?緣由?

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

緣由:①日本國土小,礦產資源缺乏,需進口;②日本為島國,海岸線曲折,瀨戶內海和太平洋沿岸多優良港口;③日本市場小,需出口工業品。19.東南亞的經緯度范圍?(90E~140E,25N~10S)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三東亞沿海地區農業發達的緣由?(提示:從地形、氣候、土壤、人口、歷史方面分析)

地形:平原為主,地勢平坦。便于耕種。

氣候: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于農作物生長。

土壤:肥沃。

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歷史:農業進展歷史悠久。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四對我國石油運輸而言,中緬輸油管道、克拉地峽水道航線與馬六甲海峽航線相比有哪些優勢?

我國石油主要是從中東地區進口,即石油進口線路主要是馬六甲海峽航線。中緬輸油管道線路、克拉地峽水道航線比馬六甲海峽航線距離短,可節約運輸時間和能源;且中緬輸油管道線路一部分在中國和緬甸境內,在陸地上進行管道運輸,可擺脫過份依靠馬六甲海峽航線的局面。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五泛亞鐵路的起始點、所穿過地區地質方面的不利條件,以及修建的意義?

困難:①地形坎坷;②火山地震多;③滑坡泥石流多。

意義:①加強了各國間的貿易往來和經濟進展;②使我國云南和東盟各國擁有陸上貿易通道,縮短了內陸省份南下印度洋的運輸距離,有利于擴大我國的對外開放。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六南亞的主要氣候類型及其成因?

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風壓帶的北移(6~9月);冬季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10~次年5月)。熱帶沙漠氣候:a.副高掌握,氣流下沉,降水少;b.夏季西南季風難以到達;c.歷史上對植被的破壞。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七東南亞的氣候類型及分布特點?

①熱帶雨林氣候(帶):全年高溫多雨,降水大于2000mm,且年內安排較勻稱,多對流雨。其分布在:馬來群島和馬來半島。(爪哇島是世界對流雨最多的地區)

②熱帶季風氣候(自然帶熱帶季雨林帶):全年高溫,一年分旱、雨兩季,降量1500mm,每年6~10月,吹西南風,風從海洋吹來,為雨季;每年11~其次年5月,吹東北風,風從內陸吹來,為干季。其分布在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地區。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八日本海沿岸冬季多降雪的緣由?

①冬季日本海吹西北風;

②西北風經過日本海后,帶有大量水汽;

③日本海一側為冬季風迎風坡,多地形雨;

④日本海冬季氣溫低于0℃,降水多以雪的形式。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九如何推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外形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高考必背地理大題十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進展經濟?

①處于物產富裕、人口眾多的東南亞中心,扼守馬六甲海峽東口,位置優越,港口優良,是東南亞各國相互貿易的集散地和轉口中心;

②通過對外開放,吸引外資,引進技術,進口原料,發揮本國技術力氣,進展了煉油、造船、海上鉆井平臺制造、電子電器等工業;

③發揮本國風光美麗,交通便利,服務周到的特長,進展旅游業。

學會高考地理九大學問點

一:巧記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黑子和耀斑增多時,會發出劇烈的射電,干擾地球電離層,影響地面的無線電短波通信。耀斑和太陽風放射出的高能帶電粒子流,沖擊地球磁場,使磁針不能正確指示方向,產生“磁暴”現象。帶電粒子流沖進地球大氣,被地球磁場捕獲,沿磁力線向地球兩磁極運動,與淡薄的大氣碰撞,產生極光。

二:如何推斷地球運動速度

1、受地球外形的影響,地球自轉的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大,兩極為0,南北緯60的線速度為赤道處的一半,任意緯度的線速度為該緯度的余弦值乘以赤道處的線速度。

2、地球自轉的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緯度都相等,均為15/小時。

3、地球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隨地球在繞日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而不斷變化。位于近日點(1月初)時速度最快,位于遠日點(7月初)時速度最慢,平均線速度為30千米/秒,平均角速度為1/日。

三:日照圖中進行圖圖轉換過程中必需留意的兩個方面

日照圖判讀過程中,無論是局部圖轉換為整體圖,還是組合圖轉換為常見圖,轉換時都應留意以下兩個方面:

1、繪制轉換新圖時,肯定要明確圖上點、線、面的空間關系。歸納起來主要有:

(1)地軸、直射點的太陽光線肯定通過地球球心。

(2)太陽光線所示的平面為黃道平面,黃道平面與赤道平面成2326的夾角。

(3)各緯線圈與赤道平行、與各經線相互垂直。

(4)各經線都相交于南北兩極點。

(5)晨昏線與各緯線既可垂直,也可斜交;與極圈內的各緯線還可相切、相離(極圈上消失極晝或極夜);平分赤道(即赤道與晨昏線的兩交點經度相差180,即赤道晝夜平分);與各經線既可斜交,也可重合。

(6)晨昏線把相交的各緯線圈分為晝弧和夜弧,依據晝弧和夜弧的長度(所跨經度)可確定該緯線的晝夜長短;假如與各緯線垂直,則晨昏線必定通過南北兩個極點,且該日全球晝夜平分。

2、把握好時間點的轉換。轉換時的留意事項主要有:

(1)赤道上晝夜始終平分,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位置可以通過時間計算(6時、18時)或通過經度判讀在新圖中找到。

(2)晨昏線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的確定,可以通過切點時間(12時、0時或24時)推算出經度,再通過直射點位置確定其緯度。

(3)晨昏線與赤道的交點、與緯線圈切點位置確定后,就可用平滑曲線連接起來,但要留意太陽光線與晨昏線始終垂直。

(4)太陽直射點永久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晨昏線與緯線圈相切的點永久位于極圈上及其以內。

四:等太陽高度線圖判讀技巧

1、等太陽高度線圖是用等太陽高度線(由太陽高度相等的各點連接而成的線)反映某一時刻太陽高度在全球或部分區域的分布狀況,實質上可以看作是以太陽直射點為中心的俯視圖。

2、判讀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主要內容:太陽直射點經度和緯度的推斷、各地地方時的推算、各地太陽高度的推算和比較、晝夜長短變化及與圖示時間相關的地理現象的推斷等。

3、等太陽高度線圖的判讀應留意:

(1)等太陽高度線圖的中心點為太陽直射點。

(2)一般來說,等太陽高度線圖中最大的圓圈就是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即晨昏線;圖中所示的半球全部為晝半球。太陽直射經線以東最大的半圓為昏線,以西最大的半圓為晨線。在有數值標注的圖上,假如其最大的圓圈并不表示太陽高度為0的等太陽高度線,就不是晨昏線。這種局部圖表示的只是晝半球中太陽高度比較大的一部分。

(3)在太陽直射的經線上,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緯度就相差多少度。在太陽直射的緯線上(赤道除外),太陽高度相差多少度,經度的差值肯定大于太陽高度的?差值?。

(4)當太陽直射赤道時,直射經線的最北點為北極,最南點為南極。太陽直射北(南)半球時,北(南)極點位于最北(南)點以南(北),北(南)極點與最北(南)點的距離為太陽直射的緯度度數,圖上沒有南(北)極點。

五:判讀鋒面氣旋的四大思路

1、確定鋒面位置:鋒面一般形成于地面氣旋的低壓槽中,鋒線與槽線重合。在等壓線圖中,低壓中心等壓線向外彎曲最大的地方的連線就是槽線所在位置(一般有兩條),也即鋒面所在位置。

2、確定氣旋前后方向:先在圖中用一個箭頭表示氣流前進方向,箭頭指向北逆南順,氣流的前進方向為前方,反之為后方。

3、推斷鋒面性質:氣旋東部氣流來自較低的緯度,氣溫較高,當它向高緯移動時,遇到來自較高緯度的冷空氣就形成了暖鋒。同樣的,氣旋西部氣流來自高緯度地區,向低緯運動時遇到來自較低緯度的暖空氣而形成冷鋒。即“東暖西冷”,南北半球都一樣。

4、推斷雨區位置:雨區主要位于冷氣團一側,故暖鋒雨區在鋒前,冷鋒雨區在鋒后。

六:判讀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的三個突破口

1、各類巖石在地球內部經重熔再生都可以變成巖漿;

2、巖漿巖只能由巖漿轉化而來;

3、巖漿巖、沉積巖可以經變質作用變成變質巖,巖漿巖、變質巖可以經外力作用變成沉積巖,但沉積巖、變質巖不行能直接變成巖漿巖。

七:推斷巖層的新老關系的四大技巧

1、依據地層層序律確定:沉積巖是受沉積作用而形成的,因而一般規律是巖層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巖層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

2、依據生物進化規律推斷:由于生物進化總是由簡潔到簡單,由低級到高級,因此保存簡單、高級生物化石的巖層總比那些保存簡潔、低級生物化石的巖層新。

3、依據巖層的接觸關系確定:巖漿巖可以根據其與沉積巖的關系來推斷,噴出巖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巖層,侵入巖晚于其所在的巖層。變質巖是在變質作用下形成的,而這多是在巖漿活動的影響下形成的,因而變質巖的形成晚于與其相鄰的巖漿巖。

4、依據海底巖石形成和擴張過程推斷:假如是海底巖石,則離海嶺越近,其形成的地質年月越晚,離海嶺越遠,其形成的地質年月越早;或者說離海溝越近,形成的地質年月越早,離海溝越遠,形成的地質年月越晚。留意進行上述推斷時參照的必需是同一個海嶺或者海溝。

八:何謂雪線及影響雪線的因素

1、雪線的含義:雪線實際上為一個地帶。在高寒地區,由于氣溫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終年積雪區。雪線既是終年積雪區的下界,也是固體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發消耗和溶化量)相等的界線,故又將雪線稱為固體降水的零平衡線。雪線是掌握冰川發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線,只有雪線以上的地區,才會形成多年積雪和冰川。假如在某一高度以上,四周視線以內有一半以上被積雪掩蓋且終年不化,這個高度就稱為雪線高度。

2、影響雪線高度的因素

氣溫:雪線高度與氣溫成正比,由赤道向兩極漸漸降低

降水:雪線高度與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則雪線高度高;降水量大,則雪線高度低。如副熱帶地區降水少,雪線最高,為50006400米;赤道地區降水多,雪線高度一般為44004900米。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背風坡降水少,雪線高。如喜馬拉雅山南坡雪線為4600米,北坡雪線則高達5800米

地貌:地形對雪線高度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陽坡氣溫高,冰雪消融量大,陰坡則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積雪,陡坡雪線較高,緩坡則相反

氣候:氣候變化直接影響雪線高度,氣候變暖則雪線上升,氣候變冷則雪線下降

留意:詳細到某一山區,主要看氣候(包含了氣溫、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氣候”)與地貌兩方面對其影響的強弱。

九:地震震級和烈度巧區分

地震的震級和烈度是描述地震程度的兩個含義不同卻又有聯系的概念。震級表示地震能量大小的等級,即一次地震震源釋放多少能量。烈度表示地震對地面影響和破壞的程度。一次地震發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