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高二語文名師公開課教案范文教案中對每個課題或每個課時的教學內容,教學步驟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板書設公開課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高二語文名師公開課教案范文1《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知識與技能:1、了解弗洛姆及其作品《愛的藝術》。2、理清作者思路,了解作者的觀點,感受不同階段的愛。過程與方法:1、通過篩選信息,區別父愛與母愛,重新審視愛。2、結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對作者的觀點進行解讀評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享受愛的同時,學會付出愛,形成健康而成熟的心靈。教學重點:從理性的高度認識父愛、母愛的本質及其對孩子成長的影響。聯系實際,理解父母對自己的愛,學會愛別人。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父愛與母愛的本質及部分關鍵語句。教學方法:合作探究、拓展延伸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過程:一、營造情境,導入新課。歲月在不經意間從身邊劃過,在每個匆忙的身影背后,父親關愛的目光越來越遠,母親一件小事之中。母愛是溫暖的外衣,時時關愛著你的身體;父愛是貼身的背心,刻刻包圍著溫暖巢穴,同時也給他們一雙能夠展翅高飛的羽翼??梢?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之愛的重要性。當然,這些只是我們對父母之愛的感性認識,那么,我們又如何理性的看待父母之愛在我們成長之路上的作用呢?請看美國心理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從最熟悉的感悟入手,營造情境,有助于學生很快入文學習)二、簡介作者,背景探尋。(多媒體展示)弗羅姆,美國哲學家、社會學家。主要作品《愛的藝術》,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會愛的藝術,才能夠愛,并且才能獲得別人的愛。(課前發放有關資料,幫助學生了解作者,為學習課文做準備)三、速讀課文,篩選信息。在預習的基礎上給學生5分鐘時間整體把握全文,自己嘗試編寫全文結構提綱。文章旨流,能達成共識的小組內部解決,解決不了的,向老師請教。后教師予以點撥)明確如下:(多媒體展示)第一部分(第1~3段):愛的能力的發展。成長過程:被人愛——愛別人——創造愛第二部分(第4~7段):愛的對象的發展。(母親父親)現象:先理解母愛,再認識父愛原因:母愛無條件,父愛有條件第三部分(第8~10段):總結全文:構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靈魂。(快速閱讀,明確文章的思路,為下一步質疑做準備)四、深入研讀,質疑探究。1、文章標題為什么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而不是“父母對孩子之間的愛”?明確:這篇文章不是簡單的對父愛與母愛的歌頌,而是把父愛、母愛上升到哲學高度來的價值,也喚起人們施與愛給別人,才能得到愛。2、細讀第一部分內容,從文本中篩選信息,認識成長過程中人對愛的情感變化情況。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對愛情感變化特征表(多媒體顯示)年齡段剛出生階段(嬰兒期)無愛的意識,不具備感受愛的能力8歲以下(幼兒期)有被愛的意識,對被愛的反應是感謝和高興8—10歲(童年期)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少年時期(成長期)通過努力去喚起愛(克服自我中心階段)和學習愛別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成熟時期(成熟期)愛別人,創造愛“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通過以上的閱讀歸納,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愛不是與生俱來的!愛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無愛---被愛---有愛---創造愛。3、找出文章中你理解有困難的詞句,請提出來,大家互相探究解決。(學生自主探究,小組討論)4、在學生討論過程中,教師因勢利導提出幾個有意義的問題,共同探究。(多媒體展示題目)①母愛與父愛各有哪些特點?二者有何區別?母愛與父愛有哪些積極性與消極性?(引導學生尋找關鍵句)明確:特點與區別:母愛:無條件。是祝福,是和平。不需努力,也無法贏得。代表自然世界。是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作用:)從身體上和心理上給孩子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父愛:有條件。需要努力,順從是的道德。代表思想世界,人所創造的法律、秩序、紀律等事物的世界。(作用:)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心。優缺點:母愛:(優點:)偉大,為人所渴求。(缺點:)不需努力,無法贏得。父愛:(優點:)需要努力,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缺點:)必須努力獲取,否則會失去。②文章談到兩種愛的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和“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和“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它們的區別在哪里?尋找生活中自己曾經有過的這種感情經歷。明確:前者是一種不成熟、幼稚的愛,后者則是成熟的愛。“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實上也許更為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卑凑兆髡叩挠^點,愛自己的價值在自我中是不能實現的,這得在他人和社會的存在中才能實現。成熟的愛,是能從愛他人中實現愛自己。(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的觀點并不難,難的是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認識自己情感成熟的過程,從理性層面審視自己的情感。)③怎樣理解“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明確:一個成熟的人最終會在內心剝離父母的外部形象,而建立起有關他們的精神世界。他把母親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設計這個問題還是在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觀點,成熟的人會融合父母給自己的愛,從而建立起自己獨立的精神世界,懂得愛父母,懂得回報社會)。④作者認為:“母愛就其本質來說是無條件的”,而“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值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也就是說父愛是有條件的,這兩個觀點你同意嗎?聯系實際,談談你的見解。(這是個開放性的問題。教師應引導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深入研讀課文,旨在培養學生質疑探究的能力。)五、拓展延伸,體會表達。通過本課兩種愛的對比,弗羅姆為我們指出了成熟的愛的標準,在我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們該如何去實踐這兩種愛,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此題設置主要是幫助學生如何健康地成長,并能從父母之愛延伸為他愛,由小愛向大愛升華。)引導:結合個人經歷說體驗談感受??捎蓜側雽W時初次離開父母,想念父母,引出話題后該怎么去做——父親節剛過,讓同學說說他們為父母所做的事——學會愛他人,學會珍惜。“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更能使自己快樂,愛要比被愛更重要,愛首先是給而不是得”“要想贏得別人的尊重,自己首先得付出。”六、課堂小結,布置作業。1、風風雨雨,大家已走過了十六七載了,在這中間,總有許多的愛包圍著大家,有來的人大聲地說聲:“謝謝!”(《多媒體播放《感恩的心》)2、弗羅姆教會我們愛的藝術,那么我們現在就學著去愛人,先從我們最親的人開始:給親愛的父母或家人寫一封信,今晚就放在他(她)的床頭,或者直接讀給他們聽。高二語文名師公開課教案范文2《陳情表》【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積累重點文言詞句。2、能力目標:學習和運用作者陳情的構思藝術以及駢散結合的語言藝術。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感人至深的親情,正確評價作者的忠孝思想?!局攸c和難點】掌握重點文言實詞,弄清陳情的層次和“辭不就職”的原因是重點。對李密忠孝的理解是難點?!窘虒W方法】1,誦讀法。在誦讀中理解文意文情,熟讀成誦。2,探究法。理清結構,把握文旨【教學課時】2課時第一課時一、引用導入蘇軾說:“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必不友。”千百年來,人們常以“忠則《出師》,孝則《陳情》”相提并論,可篇千古奇文的魅力。二、初讀感知1、初讀:教師示范朗讀,學生邊聽邊結合課文注釋初步理解文句,并從整體上感受本文的感情基調。朗讀后讓學生自由發言,談初讀感受。(考查學情,調整教學對策)學生讀后或聽后感略。討論各段感情基調小結如下(確保讀出感情):【板書】第一段:凄苦,悲涼;第二段:感激,懇切;第三段:真摯,誠懇;第四段:忠誠,懇切,期待。2、板書強調重點讀音。(確保讀準字音)險釁(xìn)閔(mǐn)兇門衰祚(zuò)薄期(jī)功強(qiǎng)近之親應(yìng)門煢煢(qióng)孑(jié)立床蓐(rù)猥(wěi)以微賤隕(yǔn)首逋(bū)慢伏渥(wò)劉病日篤(dǔ)猶蒙矜(jīn)育拔擢(zhuó)氣息奄奄(yǎn)(yǎn)盤桓(huán)更(gēng)相為命三、再讀整體把握1、要求學生對照注釋自主閱讀課文,初步理解文章的意思。教師巡回輔導并通過提問檢查落實預習情況。(要求積累的文言詞句,老師幫助學生在書中標示出來)①實詞險釁隕首東宮伏惟伏渥區區②古今異義同形詞成立告訴區區不行沐浴無主上報辛苦③成語煢煢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④單音文言實詞夙鮮息吊嬰逮拜尋除矜聽聞⑤通假字閔——憫蓐——褥有(同)又⑥重點文言虛詞見(慈父見背)更(更相為命)于(介詞,“勝過”、“比”之意)以(介詞,“憑”)⑦句式判斷句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非,副詞,否定判斷)實為狼狽(動詞“為”肯定判斷)本圖宦達(副詞“本”表示判斷,本來是的意思)⑧省略句欲茍順私情,則告訴(上官)(上官)不許。前太守臣逵察(為)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為)秀才/拜臣(郎中/除臣(為)洗馬。具以表聞(之)/拜表以問(之)。⑨被動句而劉宿嬰疾病倒裝句州司臨門,急于星火。⑩固定句型既……終……,(既……又……)有所……,(有……的人)無以,(又寫作“亡以”,表示沒有辦法)是以,(因此)非獨,(不單,不僅)2、學生分組討論概括課文的層次大意。(每組由推選出的代表陳述)老師歸納后明確(學生參考):第一段:自訴家境困頓多舛,祖孫更相為命之狀;第二段:明寫感激朝廷之情,實訴屢不奉詔苦衷;第三段:喻之以孝道之大義,明降臣之不矜名節;第四段;解決忠孝兩全矛盾,提出愿乞終養請求。四、擴展訓練結合誦讀課文的體會,你認為“情”在本文中有哪幾層含意?(學生討論)學生回答后老師再明確:情:情況(事實);衷情(孝情、忠情);情理(忠孝之道)五、作業設計1、熟讀并開始背誦課文。(爭取三天之內背誦并默寫)2、李密“辭不就職”除了課文的理由,還有沒有其他的考慮?第二節【教學步驟】一、導入上一節課,大體疏通了文意,初步了解了李密想要表達的情感。今天,我們將從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上再做深入探討。二、檢查1、檢查背誦。學生準備兩分鐘。后抽查男女生各一人(含班干部或語文課代表)。每人背誦完,學生點2、師生齊讀或背誦,再次體悟。三、合作探究1、李密陳什么情?討論后回答。(考查學生會不會借助原文回答,對能有意識用原文回答的同學提出表揚)“劉夙嬰疾病,常在床褥“、“供養無主“,“愿乞終養”)2、李密為什么從“孝”的角度來說理呢?學生討論回答后歸納明確:⑴晉武帝“以孝治天下”,作者利用這種心理投其所好,獲得好感。⑶陳述祖母的苦情,和自己忠孝難以兩全、進退兩難之情,以喚起同情。3、晉武帝為什么會答應李密終養祖母的請求?⑴為李密的言辭和情理所動。⑵彰顯孝治天下的恩德。4、有論者認為,李密反復強調孝親,其實是為自己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你同意這一觀點嗎,為什么?(開放性問題,各抒已見,自圓其說)引導:⑴李密反復強調孝親,決不是為其不奉詔仕晉而故意尋找借口。他是真心因終養孫兒對祖母的一片真情。②李密對蜀漢念念于懷,他曾說劉禪“可次齊桓”。更何況司馬氏是以屠殺篡奪取得天下,內部矛盾重重。李密以一亡國之臣,對出仕新朝就不能不有所顧慮,而暫存觀望之心講起,而是委婉陳辭,動之以情,恰到好處地解決了“不從皇命”的難題。四、藝術鑒賞1、語言藝術。排比、對偶句式,駢散結合2、構思藝術【板書】陳情于理、寓理于情陳情:身世孤苦祖母情深似海供養無主孝情沐浴清化過蒙拔擢圣朝恩重如山忠情情理:祖母病篤盡孝日短(情)孝治天下盡忠日長(理)請求:先盡孝后盡忠五、作業設計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2、忠孝真的不能兩全嗎?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輔導課重點考查內容)【教學反思】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意識溢于言表,讓人倍感欣慰。這是教案體現出的人文性最為成功的一面。不過,畢竟是古文,古文知識積累相當重要。在教案設計時,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范背誦能消除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三獎勵背誦也富有成高二語文名師公開課教案范文3《人是能夠思想的蘆葦》【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語句,把握文章內容。2、品味鑒賞兩位哲學家深邃的思想?!窘虒W設想】1、教學重點和難點:捕捉關鍵信息和對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2、安排兩教時第一教時內容:學習《人是能思想的葦草》一、導入,板書課題。帕斯卡爾是法國17世紀有一位的啟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國啟蒙思想家和想。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思想錄》中有關思想價值的一個段落,來體會其思想的光輝。二、要求學生圍繞以下問題閱讀課文,重點看看文章說了幾個方面的內容。思考:“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概括了人什么樣的特點?為什么說人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思想既然是無與倫比的東西,為什么又說它有缺點又是卑賤的?如何認識人是可悲與偉大的統一體?師生討論問題;①文章的核心觀點是什么?◆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偉大。即:人之偉大源于他擁有思想。②作者以“葦草”為喻說明什么?為什么要這樣比喻?◆形象寫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擊。這樣比喻是為了襯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變得高貴和有尊嚴。宇宙的浩大,能毀滅脆弱渺小的人;人卻因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嚴。③為什么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怎樣理解“這就是道德的原則”?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超出其他萬物的標志。因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著絕對的優勢,它的優勢表現在精神上,在他的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質,可以通向無限,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嚴,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于思想。”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這就是我們存在于世界的意義,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這里作者把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層面,換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個有道德的人,即喪失了人之為人的起碼條件。④怎樣理解“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作者認為,人的心靈追求與實際表現是矛盾的。人,即使他墮落了,但也沒有完全泯滅心中的靈性之光,所以他才會想表現為天使;但是這個善良的愿望只是人的顯意識,而在這一意識的冰山下蠕動的,常常是連禽獸都不如的邪惡,而人又常常由以示或者無意識地漠視這種邪惡。有一句老話:善良的愿望優勢八人引導到地獄中去,這些善良的愿望可以用自有、民族、平等、博愛等名之,也可以用幸福、革命、富裕、正義等描繪,但在歷,有多少罪惡都是憑著這些善良的愿望而大行其道。⑤“思想由于他的本性是何等地偉大啊!思想又由于他的缺點是何等卑賤啊!”這里的“本性”和“缺點”指什么?◆思想是偉大的,因為它是獨立的、自由的,這本身就是一種可驚嘆的、無與倫比的東西。正是它使人如蘆葦一樣脆弱的生命變得有力;使它使人高于其它萬物,超越了一切貌似強悍的對手,成為萬物靈長;使它使人擁有了尊嚴,使它形成了人的偉大。這就是思想的本性。同時,它又是卑賤的的。帕斯卡爾認為“欲念和強力是我們行為的一切根源”,人們總是被許多虛幻、邪惡的欲念包圍著,它驅使人們追求享樂、追求安適、追求衣食溫飽,追求天倫之樂,人們永遠不會滿足于此,妄想得到更多得更高的來自別人的關懷,所以思想難以超越這些虛榮而真實地生活。這就是思想的缺點。⑥第八、九兩節反復強調了什么意思?第十節以“偉大的君主”、“失了位的國王”類比,又是強調了什么?◆_兩節寫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人是一個可悲的存在,人是卑鄙渺小、微不足道的,然而可貴的是,人能認識到他的可悲,其他萬物,譬如一棵樹就做不到,因此人又是偉大的。帕斯卡爾深刻地洞察了人類心靈的辯證法。他不像憤世嫉俗的人那樣,只看到人性的黑暗;也沒有如那些膚淺的樂觀主義者一般,只看到了人性的光明。面對著人的心靈,他敏銳地察覺到:人性之中最奇怪的東西莫過于我們在一切事物里都發現相反性。人的偉大與可悲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點。第十節以“偉大的君主”、“失掉位的國王”類比,仍然強調人是偉大與可悲的統一體。三、總結:“人是能思想的葦草”這一比喻,不僅確立了思想對于人生的重要意義,也蘊含了帕斯卡爾對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與激情。帕斯卡爾認為只有同時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軟弱無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錄》中,反復論述:人是偉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達到幸福的,又是處于十分悲慘的狀況的,所以認識自己至少是認識人的一部分,偉大與卑微的統一,高貴與貧賤的統一,幸福與不幸的統一。我們對自己越是認識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個真實的人。第二課時四、閱讀:關于“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心。金燦燦的陽光,金燦燦的溪灘,金燦燦的笑容。周圍的東西影響我的心情,因為,我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容易觸景生情?!獙懺谇懊娴脑捜耸且桓芩枷氲娜敳荨@是法國思想家帕斯卡告訴我的:“人只不過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她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所以人們能創造發明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人類居住的地球也比其他星球更富麗堂皇。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人類比其他的生物更高級,他們總是站得比其他生物高,看得比其他生物遠,自然就成了整個地球的主宰者。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愛迪生能發明電燈。這樣,人類在夜里就更覺得明亮,至少不用點著油燈,遭受滾滾的黑煙。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賈生能演繹出偷香的浪漫;李白的杯中酒能讓他有無限的情思;曹雪芹的夢中淚能讓他成就巨著《紅樓夢》;多多少少的深閨女子為《牡丹亭》憂郁又癡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我會感嘆“任你紅塵滾滾,我自清風朗月”的那種瀟灑;會惋惜宋代那位“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的女詞人;會感慨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和豁然;也會憐憫那位吟著“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多愁善感的葬花人。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我們人類周圍的世界很亮麗很精彩,各個角落里會有個個感人的故事,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想情感。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我會歡喜我會憂,喜的是美麗的一切,精彩的一切,憂的是丑惡的一切。因為記不清哪位哲人告訴我“事物都是有兩面性”,我相對于“人是能思想的葦草”也是一樣的吧!所以,和平天空上的陰云會久久不散,_也神出鬼沒,不計其數的無辜伊拉克人民會遭受戰爭的苦難。然而,我們最不愿看到的這一切也正是因為“人能思想”而引起的。這點我們還能否認嗎?人是能思想的葦草。所以,朋友,思想是尊貴的,是無代價的。我們要緊緊把握好我們的思想?!爸灰€能思想,就證明人是活著的”,這是一句值得我們深思的話。朋友,只要你是活著的,你就能思想,就意味著一切有可能發生。但是,聰明的朋友,我們要讓我們的思想產生有益的作用,而不是有害的副作用。尋找生命的價值作者:熊怡莎在心理學上有一座的'馬斯洛金字塔':第一個臺階上,是人類的溫飽;緊接著就是安全的需要;第三階梯上寫著'愛';愛之高處,就是第四階梯的'尊嚴感';在金字塔的點,屹立的是自我價值的追求與實現。記得數學家帕斯卡爾有句名言:'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的確,人的生命與葦草一樣渺小易逝,可是人的生命卻比葦草要高貴,因為人在完成生命的一個階段后,就會有一種熊熊燃燒的內在生命力促使他向上攀登。人只有在向上攀登的過程中才能豐富自己的人生,尋找生命的內在價值。可是,這攀登的過程又是多么坎坷啊!有時還未開始攀登就已經遭遇挫折:知道鄧亞萍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她曾經因為身材矮小而被人否定?知道孫雯的人很多,但又有多少人知道她因為身材而被人否定?知道杰克?韋爾奇的很多,又有多少人知道他曾經因為口吃被人嘲笑?一直佩服劉墉,他似乎總能以那么理智的心態看待生命:'我們要知命,造命,受命,惜命,救命,以積極的態度把握生命。所以我們不能認命。'細細品味,這竟是一番人生哲理:'人可以被打死,但不能被打敗'。鄧亞萍成了一個乒乓球時代的旗幟;孫雯成了美國人心中真正的'SUN';杰克?韋爾奇成了美國通用電器的首席執行官!他們始終堅信,人是不可以認命的。'我簡單而豐富,所以我深刻;我簡單而豐富,所以我不簡單。保持簡單的心,走不簡單命,以積極的態度把握生命'的那種心態嗎?而'深刻'的是那人生的經歷,因此才會有了舒婷不簡單的人生路。冰川橫流,山巖上留下雄渾的擦痕;火山爆發,天地間留下豐厚的饋贈;挫折洗禮,生命的痕跡會更加深刻……人生的道路曲折漫長,其價值何以是一時的成敗呢?我們需要的是經歷,正是這種經歷,造就了金字塔頂端的榮耀。人不可以認命,誰也不知道自己明天是什么。人生不應該是'應似飛鴻踏學泥'的消極,而應該是'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壯志!人生就象是跑步,我們也許的速度啊!風餐露宿,坎坎坷坷,把性格的懦弱鑄成鋼鐵的堅強;頂風冒雪,磕磕碰碰,把平淡的人生變成瑰麗的詩歌,這才是生命的價值。承諾了,就要去實現!高二語文名師公開課教案范文4《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學目標1.認知目標:識記本節選中的基礎知識(詳見《預習檢測》)2.技能目標:通過翻譯文中重點句子分析作者觀點(翻譯見《預習檢測》)教學重點難點重點:理解“什么是仁”“怎樣才能達到仁”“為什么這樣做就可以達到仁”。難點: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現代價值。(集中探討“仁”與我們的生活)自主學習檢查內容和方法第一課時一、導入翻開《論語》,圣人孔子從神壇上走了下來,我們看到了一位真誠、坦率的師者,看到為師,德高為范”,他堪稱“萬世師表”。走近他,我們會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學識的廣博,道德的高尚,和藹的身影,親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們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內核——仁。什么是仁,也許誰也無法全部解說清楚。從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的意思,也可以理解是他人(含自己在內的第二人),即心懷他人,并與他人和平共處,這就是仁。那么怎樣才能夠聚集在一起和平共處呢?那內容可就多了。下面,我們將來了解一下仁說的倡導者孔子對此是怎么解說的。二、檢查預習情況1.你能準確朗讀全文嗎?指名學生朗讀12則語錄,糾正讀音錯誤。2.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則,能讀準譯對嗎?教學重點難點教學難點(根據學生預習確定):對第7、8、9三則理解有難度。組織學生討論展示評價三、課文研討你最喜歡哪一則,為什么?師生討論完成對各則的理解及其學生學習后所受到的啟示。對重點難點進行點撥或精講(一)文本解讀:1.我們節選的小標題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請大家聯系自身生活,談一談生活中哪些事情和這句話是相聯系的。(盡量使用實例)(整體感知文本)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從大家的討論中,我們大致可以知道這其實是一種推己及人、寬以待人的生活處世方式,生活中只要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些寬容,那么每個人的世界都是燦爛多彩的。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本章節中孔子究竟要告訴我們哪些關于“仁”的內容呢?請大家根據屏幕上的提示找出文本中的相關句子。(篩選整合文中信息)什么是仁?施“仁”之后會怎么樣?怎樣做才能達到“仁”?(重點句)a.克己復禮為仁。(什么叫克己復禮。克己復禮后會怎么樣:天下歸仁。什么樣的行為是克己復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怎么樣:在邦無怨,在家無怨)c.愛人,知人(是什么。怎樣做: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d.其“恕”乎?e.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f.我欲仁,斯仁至矣!g.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h.仁者安仁,知者利仁。(概括)a.什么是仁:克己復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愛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b.施仁之后會怎樣:天下歸仁;在邦無怨,在家無怨;我欲仁,斯仁至矣;仁者安仁,知者利仁。c.怎樣才能達到仁: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能近取譬。(表述)下面,請大家結合我們找出來的句子,用自己的話簡要概括一下什么是仁,施行仁后會怎么樣,怎樣才能達到仁。什么是仁:仁就是要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定。就是在平時不要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強義的理解上看,孔子認為人在生活中不能縱放自己的欲望,而應該以禮來要求自己;生活中要推己及人,寬以待人,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團結合作。(二)所受啟示:正如孔子所說,其實要做到仁并不難,只要你想做。當大家了解完孔子的仁之后,大家接觸,看看我們應該怎樣在現實生活中運用“仁”學。1.克己復禮:克制自己,回復到禮的規定。生活中,我們都會有很多欲望,有些欲望是合理的,而有些欲望則是不合理甚至不合法的。比如教學樓前的各種花開了,我相信許多同學都有想要摘取的欲望,但是,學校的規章制度里面有明確的規定:不得損壞公物,茶花是公物,所以我們就得抵住誘惑,這樣做就是仁了。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們總是希望別人對我們好一點,但很少想到自己對別人好一點。說一點最簡單的,我們總是希望老師多關注我們一點,多關心一點,多理解自己一點,可是我們可曾想過,我們是否也曾關心過老師,關注過老師,理解老師內心的苦衷呢。也許,我們也總希望朋友多為自己做一點事,爸媽多給自己一點愛,一點理解……或許,從今天開始,當我們想到這一個的時候,希望大家都能夠想這句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3.愛人仁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懂得愛人就可以了。你可否意識到,你身邊的每個人都很重要,你是否曾經關注過他們,比方說為我們學校的校園環境衛生默默奉獻的員工,為我們宿舍的安定和諧而苦口婆心的宿管老師,為我們學校的安全筑起第一道防線的門衛老師……當你再次遇見他們時,請問一聲好,請給他們一個微笑,這樣,你就已經是一個“仁”者了。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當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時,也要讓別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話,也要讓別人事業發達。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別人而自己站穩了,也不是損害他人發展了自己。生活中我們應該學會推己及人,我們想到的,別人也會想到;我們想做的,別人也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只要每個人都能夠以一種寬容的態度和包容的心來面對他們的時候,那么,整個社會就和諧了??偨Y:學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們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許一開始我們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堅持,我們能夠嚴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們為中心,他人也以我們為榜樣,這樣,和諧校園又怎么可能建設不起來呢?高二語文名師公開課教案范文5《逍遙游》【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莊子的哲學思想,一分為二地恰當評價莊子的思想,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2、初步了解莊子形象化說理的風格。3、領略莊子散文想象豐富、汪洋恣肆的特點。4、掌握相關文言知識:文言詞語:怒、摶、覆、置、負、培、圖、志、名、窮、特、匹、辯。“而”的用法?!窘虒W重點】1、了解本文的結構特點。2、賞析本文形象化說理的特點?!窘虒W難點】1、了解莊子世間萬物若“有所待”則不自由的思想。2、理想“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思想?!窘虒W方法】導讀、啟發、討論、總結【教學過程】第一課時教學要點:1、了解莊子及其文和道家思想;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3、落實相關基礎字詞。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大家有沒有背過李商隱的《錦瑟》?我們一起來復習背一遍?!板\瑟無端五十弦,一弦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這里有一個典故“莊生曉夢迷蝴蝶”,大家還記得嗎?莊來之后,卻陷入了沉思:是我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我?如果是我做夢變成蝴蝶,為什么我會體會到蝴蝶獨有的飛翔之樂呢?如果是蝴蝶做夢便成了我,為什么這一切會出現在我的夢中呢?于是他就跑過去問老子,老子說:“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為一?!崩献訛槭裁匆@么說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走進莊子,通過學習《逍遙游》來感受莊子的心靈世界。莊子生活在社會矛盾及其復雜的亂世。戰時,諸侯征戰不已,暴君奸臣殺人如麻。他的的飛翔。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作者創作了《逍遙游》。二、解題:今天要學的《逍遙游》是《莊子?內篇》的第一篇。那么什么是逍遙游呢?“逍遙游”就是指超越時間和空間,不受任何束縛,絕對自由地遨游于永恒的精神世界中。三、整體感知課文,學習第1-3自然段1.接下來我們先聽一下課文錄音,從整體上感知全文。2.讀過文章后,你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事物?(鯤鵬)那鯤鵬的形象如何?文章哪里寫到鯤鵬?那我們就先來看看文章的第一段。先請全班男生來讀第一段。其他同學思考鯤鵬的形象到底是怎樣的?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北冥:北海,冥通“溟”。之:(這里做什么?)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主謂結構作狀語。之:的。怒:奮起的樣子。垂天:天邊,垂通“陲”。海運:指大海的波浪洶涌動蕩,也說大海運行,翻譯的時候就可以直接譯為海起風動?!?者….也,這是一句判斷句。譯文:北海有一條魚,它的名稱叫鯤。鯤的大,不知道它有幾千里。鯤變化成鳥,鳥的名稱叫鵬。鵬的背,不知道它有幾千里。奮起而飛,它的翅膀就像掛在天邊的云彩。這只鳥,海動風起時就將遷往南方。南海就是大自然的水池。3.從這段看,大鵬的形象如何呢?作者又是怎樣描寫這一形象的呢?明確:鯤鵬形體碩大無比,變化神奇莫測,奮飛時氣勢壯美。從體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動范圍大(長度:從北海到南海;高度:九萬里)四個方面極寫鯤鵬形象磅礴壯觀。用夸張的手法描述鯤鵬,“不知其幾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萬里”言其活動天地,極言鯤鵬形體之大、變化之神奇、飛騰時氣勢之壯觀,一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一幅雄奇壯麗的畫卷。4.給大家兩分鐘的時間試著把第一段背過來。(看圖一起背誦)5.我們說第一段作者主要向我們描寫了神奇莫測的巨鯤大鵬的形象,那第二段寫到的鯤鵬又是怎樣的呢?我們還是先請女生一起來朗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思考這段文字主要講什么?!洱R諧》者,志怪者也。《諧》之言曰:“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薄疽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刻熘n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志:記載。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獨立性,主謂結構作狀語。摶:環繞而上。一說“摶”當作“搏”(bó),拍擊的意思。扶搖:一種旋風(它乘著旋風環旋而上幾萬里的高空)?!皳环鰮u而上者九萬里”即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去:離,這里指離開北海。以:憑借。息:大風。以六月息者去,狀語后置句,意思是憑借著六月的大風離開了北海。野馬:游氣。之: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主謂結構作主語。以:用。息:氣息。正色:真正的顏色。邪:通“耶”。其:指鯤鵬。【是:指天之蒼蒼,其遠而無所至極?!孔g文:《齊諧》是一部專門記載怪異事情的書,這本書上記載說:“鵬鳥遷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擊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濤,海面上急驟的狂風盤旋而上直沖九萬里高空,離開北方的大海用了六個月的時間方才停歇下來”。山野中的霧氣,塵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種生物憑借氣息吹拂它們的。天空是那么湛藍湛藍的,難道這就是它真正的顏色嗎?抑或是高曠遼遠沒法看到它的盡頭呢?鵬鳥在高空往下看,不過也就像這個樣子罷了。5.這段話引述所謂《齊諧》的記載,來證明大鵬南飛是可信的。作者還描寫了高空中的游氣奔騰和微塵浮動情形,接著以人仰視天空的經驗來比說,說大鵬在九萬里高空俯視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視高空,只見莽莽蒼蒼,難辨其“正色”。那么回到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這個段落中的鯤鵬又是怎么樣的呢(還只是神奇巨大嗎)?明確:大鵬南遷徙到南海要“去以六月息者”,它也有所待,有局限?!靖呖罩械拇簌i和地上的人一樣,都不能真正認識天。從另一角度說明大鵬受到限制,是不自由的?!俊疽榜R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這句話說明天地萬物各有其不同,也有相同之處。塵埃可以成為霧氣,鯤可以成為鵬,積蓄就可以強大。然而,鵬要憑借風,霧氣要借助氣息,都還有依賴,有所待?!壳曳蛩e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故九萬里則風斯在下矣(19)。而后乃今培風(20),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21),而后乃今將圖南。覆:傾倒。坳:坑凹處,“坳堂”指廳堂地面上的坑凹處。芥:小草。膠:粘住不動。而:連詞,表并列。復:承載。斯:則,就。而后乃今:意思是這之后方才;以下同此解。而:連詞,表承接。培:憑借。而:連詞,標承接。莫:這里作沒有什么力量講。夭閼(è):又寫作“夭遏”,意思是遏阻、阻攔。“莫之夭閼”即“莫夭閼之”的倒裝。圖南:圖謀飛往南方。譯文:再說如果水匯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如果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處,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作船;如果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風聚積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負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夠。所以,鵬鳥高飛九萬里,狂風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憑借風力飛行,背負青天而沒有什么力量能夠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現在這樣飛到南方去。(注意:前三句話有三個“則”,解釋為“那么”,因此要補出四個“若”,解釋為“如果”,從而使語意連貫。)3.這段作者用了什么論證方法,論證了什么?明確:運用了(1)類比論證,以水喻風,以杯水可載大舟喻大風可負大鵬,結論就是成功必須有所待。(2)對比論證,有兩重對比,一是不厚之風與九萬里旋風對比,不厚之水載草芥與載杯對比,都是為了鮮明地指出憑借外物的重要性。[補充:類比和對比都是兩個不同的事物進行比較。對比論證:是一種常用的、有說服力的論證方法。把兩種事物加以對照、比較后,推導出它們之間的差異點,使結論映襯而出的論證方法類比論證:對比重在對事物間的差異性的揭示,而類比則著重于對事物間共性的展現。類比法是將性質、特點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加以比較,從而引出結論的方法。4.下面我們請一個同學來讀文章第四段,其他同學來思考這個問題。蜩與學鳩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適百里者,宿舂糧;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決:迅疾的樣子。搶:突過,著落。榆枋:兩種樹名。時則:有時就。不至:意議為“飛不上去”??兀和断?,落下來。奚以:介賓倒置,何以,憑什么。為:句末疑問語氣詞。奚以…為:為何要…呢?之:去到,動詞。南:方位名詞活用作動詞。適:往,去到。莽蒼:指迷??床徽媲械慕家啊7矗和ā胺怠保祷?。猶:還。果然:飽的樣子,古今異義。適:去,往。宿:這里指一夜。之:這,代詞。二蟲:指上述的蜩與學鳩。譯文:寒蟬與小灰雀譏笑它說:“我從地面急速起飛,碰著榆樹和檀樹的樹枝,常常飛不到而落在地上,為什么要到九萬里的高空而向南飛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帶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還是飽飽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時間準備干糧;到千里之外去,三個月以前就要準備糧食。寒蟬和灰雀這兩個小東西懂得什么!【它們為什么笑?因為它們自以為得到逍遙,進入自由的境地,從而嘲笑鵬鳥高飛遠行的壯舉。那作者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我們接著看】【作者態度如何?(批駁)那又是怎樣批駁的呢?明確:作者以行路備糧的比喻進行反駁:無論是到野外的人還是到遠方的人都需要吃飯;無論是鵬還是蜩,都需要依靠風力才能飛翔?!斑m莽蒼者”“適百里者”“適千里者”的備糧各有不同是因為行程遠近不一樣。鵬鳥、蜩蟬、學鳩體形不一樣,因而憑借的風力不一樣。蜩和學鳩嗤笑鵬其實是認識不到自己與鵬的差異和自身的“所待”,所以作者直斥其無知。用原文的話即:小知不及大知。】7.我們知道,大至鵬鳥,小至塵埃,它們的活動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那此間有沒有什么差別呢?我們先請一個同學來閱讀文章的第五自然段,大家思考一下這段主要是講什么?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眾人匹之,不亦悲乎?知:通“智”,智慧。及:動詞,比得上,這里意譯為“了解”。其:代詞,他們,即“小知”“小年”;朝:清晨。晦朔:一個月的最后一天和最初天。蟪蛄:即寒蟬,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冥靈:傳說中的大龜,一說樹名。大椿:傳說中的古樹名。根據前后用語結構的特點,此句之下當有“此大年也”一句,但傳統本子均無此句。彭祖:古代傳說中年壽最長的人。乃今:而今。以:憑。特:獨。聞:聞名于世。匹:配,比。譯文:小聰明趕不上大智慧,壽命短比不上壽命長。怎么知道是這樣的呢?清晨的菌類不會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蟬也不會懂得什么是春秋,這就是短壽。楚國南邊有叫冥靈的大龜,它把五百年當作春,把五百年當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樹,它把八千年當作春,把八千年當作秋,這就是長壽??墒桥碜娴饺缃襁€是以年壽長久而聞名于世,人們與他攀比,豈不可悲可嘆嗎?8.本段第一句在結構上起什么作用?“小知不及大知”承上文,小結第四段內容;“小年不及大年”啟本段下文。那文章又是論證“小年不及大年”?明確:例證:小年(朝菌、蟪蛄、眾人)大年(冥靈、大椿、彭祖)9.你們認為朝菌、蟪蛄、冥靈、彭祖、大椿是逍遙的嗎?眾人希望和彭祖一樣長壽,如何理解作者的“不亦悲夫”?明確:不逍遙,因為它們都受到了年的限制。人只看到了自己的壽命沒有彭祖長,而沒有看到其實彭祖的壽命相對于冥靈、大椿還是很短的,而即使大椿、冥靈能活多少萬年,它們的壽命仍然是有盡的,而不是“無窮”的。所以,莊子認為人們可悲的地方在于不懂得彭祖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一樣受到年的牽制。這里,莊子仍進一步闡發要泯除大小之見,對任何事物不要虛妄分別的觀點。10.小結:本段深入闡述的是蜩與學鳩笑鯤鵬的原因全在于生命之短暫,他們自身生命的局限性決定了其必然見識短淺。可見“小知不及大知”與“小年不及大年”不是并列關系,而是深入一層的關系。也就是說這段是對上段文字的再深入。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曰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重點字詞句解釋:湯:商湯。棘:湯時的賢大夫。已:矣?!尽笆恰笔沁@樣的意思,“這樣”表明下面的例子蘊含的道理和前面的一樣,那么這個道理指什么?明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窮發:不長草木的地方。焉:兼詞,于此,在這里。修:長。羊角:旋風,回旋向上如羊角狀。絕:穿過。斥鴳:一種小鳥。彼且奚適也:倒裝句,奚:代詞,何,哪里,適:動詞,到,往;(彼且奚適也:疑問代詞賓語前置)仞:古代長度單位。至:極點,飛之至:飛翔的境界。辯:通作“辨”,辨別、區分的意思?!具@里,作者對斥鴳嘲笑鯤鵬的態度如何呢?從那句話可以看出?明確:反對,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此小大之辯也。用一個合適的成語來來概括斥鴳對鯤鵬的笑叫什么?明確:燕雀焉知鴻鵠之志?!孔g文:商湯詢問棘的話是這樣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個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種魚,它的脊背有好幾千里,沒有人能夠知道它有多長,它的名字叫做鯤,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鵬,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奮起而飛,翅膀拍擊急速旋轉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這才向南飛去,打算飛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譏笑它說:‘它打算飛到哪兒去?我奮力跳起來往上飛,不過幾丈高就落了下來,盤旋于蓬蒿叢中,這也是我飛翔的極限了。而它打算飛到什么地方去呢?’”這就是小與大的不同了。3.看到這里,有些同學不免要發問,這里不是對第1—4段內容的重復嗎?大家看看是不是?再寫鯤鵬有何作用?明確:不完全重復。一是詳略不同,描寫也有異:對于鵬之背,前者為“不知其幾千里也”,后者為“背若泰山”;對于“扶搖”,前者沒有描述其形狀,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注會考生需建立的復習適應性與反思機制試題及答案
- 2024年項目管理核心試題及答案
- 農藝師考試問題解析技巧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文件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微生物技術的市場潛力試題及答案
- 注會考試全科試題及答案解析
- 水鉆過路打孔施工方案
- 生產橋拆除重建施工方案
- 考生必看2025年證券試題及答案
- 電玩具高級多傳感器融合技術考核試卷
- 稅收學 課件 第一章稅收與稅法概述
- 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服務投標方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平移》課件公開課
- 八年級家長會領導講話4篇
- 美世國際職位評估體系IPE3.0使用手冊
- 足療消防安全培訓
- 工程施工聯系單范本完整版
- 施工單位現場動火證
- 回流爐操作作業指導書
- 棋牌興趣小組申請表
- 執紀審查工作流程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