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有哪些_第1頁
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有哪些_第2頁
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有哪些_第3頁
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有哪些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有哪些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1(1)鴉片戰爭中,天朝上國被一個西方島國打得一敗涂地,使華夏鄙視遠夷的傳統觀念受到猛烈的沖擊。一些愛國的封建士大夫在嚴峻的現實面前,開始從“天朝上國”的夢幻中驚醒了,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提出向西方學習,開眼看世界,以尋求強國御侮之道,這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種.種原因,這種思想并沒有付諸實施。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面對內憂外患的形勢,清政府內部以曾國藩、李鴻章和張之洞為首的洋務派進一步提出“師夷長技以自強”,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以圖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這場洋務運動雖然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為西學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基礎,但隨著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洋務派的“自強”的迷夢徹底破滅。(2)早期維新思想產生于19世紀60年代以后,是伴隨著中國資本主義和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而產生的;西方資本主義的思想和科學文化的傳人,是早期維新思想的來源。他們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轉化中的資產階級的新型知識分子,他們認為向西方學習僅僅局限于“器物層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涉及到經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他們的代表人物有王韜、薛福成、鄭觀應等。他們的思想為維新變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3)19世紀90年代,以康有為、梁啟超、嚴復為首的維新派開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來評判中國,提出了系統的理論和明確的施政綱領,要求實行君主立憲,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和文化。維新派提倡西學,興民權,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觀念進行了沖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具有思想解放的啟蒙作用。維新變法運動是一次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也是一次發展資本主義的改革運動,他們提倡資產階級新學,批判封建主義舊學,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世界,痛感民族危機的嚴重,號召人們奮起救國,給古老的中國社會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盡管它在最終以失敗告終,但對清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卻是一次巨大強烈的沖擊。(4)新文化運動是中國近代歷一場很有影響的思想解放運動,它既是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補課,又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曲。運動中民主與科學旗幟的樹立,使中國社會許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還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論廣泛傳播的大好機遇。新文化運動是沿著兩條戰線展開的,一條是思想戰線,一條是文學戰線。作為思想戰線,它倡導民主和科學,反對專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作為文學革命,它倡導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新文化運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前期新文化運動實質是資產階級的新文化反對封建舊文化的斗爭,后期極力宣傳馬克思主義。新文化運動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弘揚,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浩地位,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后期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成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當然,他們在批判封建正統思想的過程中,對東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著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們忽視人民群眾,沒有把新文化運動同廣大群眾相結合,也沒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務。(5)俄國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傳人中國,李大釗第一個在中國舉起了社會主義大旗;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思想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主流,中國有許多知識分子都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對改造中國的歷史作用,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轉變為中國的馬克思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導致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建立中國的準備工作,1920年各地陸續建立的早期組織―共產主義小組;隨后,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1年7月中國成立了。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2【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1)孫中山北上:1924年,孫中山發表北上宣言:對內要消滅軍閥勢力對外要消滅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勢性質:一個以工人階級為主力的反帝愛國運動_——五卅運動。領導機構:上海工商_合會——統一領導三罷斗爭的組織。省港大罷工是當時世界上罷工時間最長的一次斗爭:16個月。(3)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二次東征的對象:叛軍陳炯明;結果: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汪精衛任主席,國民政府將所屬軍隊統一編為國民革命軍。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的意義:為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奠定了基礎。北伐戰爭勝利進軍(1)北伐勝利進軍目的:為_帝國主義,_軍閥統治,統一中國。主要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三個軍閥。戰果:消滅孫吳主力,革命重心轉移(1927年初,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武漢一時成為全國革命的中心)。(2)工農運動的發展: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陳獨秀、周恩來親自指揮,取得勝利。各地人民掀起反帝斗爭,其中成果的是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了九江和漢口的英租界——自近代以來第一次收回權益。【大革命的失敗】(1)“四一二”_政變影響: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因為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大革命失敗的原因和教訓性質:國共兩黨共同領導的國民革命運動,是中國近代歷前所未有的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成果:基本(張作霖仍未被_)上_了北洋軍閥反動統治,給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沉重打擊。失敗原因:主觀原因:年幼的_缺乏理論修養和實踐經驗;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共中央犯右傾投降主義錯誤。客觀原因:中外反對勢力過于強大,它們聯合起來絞殺中國革命;國民黨右派叛變革命,國共合作遭到破壞。經驗:(1)宣傳了_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2)_開始掌握一部分武裝;(3)廣大群眾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禮。教訓:(1)必須堅持無產階級對革命的領導權;(2)必須掌握革命的武裝,堅持武裝斗爭。高二歷史的必修三詳細知識點3留美的幼童揭開“斷發易服”的序幕。辛亥革命以后,孫中山提倡中山裝,受到新派人士的歡迎;戊戌變法時的維新派,主張“斷發易服”“廢止纏足”,改革傳統的婚姻制度。民國建立后,頒布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在大城市里,新一代知識分子,倡導婚姻自由。婚喪儀式也由鋪張繁瑣愚昧,改為簡約文明。輪船:鴉片戰爭后,輪船開始進入中國,但又被列強壟斷。洋務派創辦的輪船招商局成立后,打破了這一壟斷局面。鐵路:19世紀80年代初,清政府修建從唐山到胥各莊的鐵路(唐胥鐵路),標志著中國鐵路的誕生。汽車:20世紀初,汽車開始出現在上海。飛機:1909年,旅美華僑馮如制成中國的第一架飛機,標志著中國航空事業的開始;1920年,中國的首條航線北京——天津航線開通,拉開了中國民航業的序幕。電訊:福建巡撫在臺灣主持架設中國第一條有線電報線。到甲午戰爭前夕,已形成四通八達的電訊網絡;20世紀初,上海崇明開設無線電報局;20世紀初,清政府在南京開辦第一個電話局,開通第一部市內電話。大眾傳媒的變遷:報刊:1873年,艾小梅在漢口主辦的《昭文新報》,被認為是國人最早在國內創辦的報刊。此后,戊戌變法時期的《時務報》、辛亥革命時期的《民報》以及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新青年》等,發揮了重大的啟蒙作用。報刊的誕生,是人類由信息封閉時代進入大眾傳播時代的標志。電影:1905年,國人自己攝制的《定軍山》首映成功,標志著中國電影事業的起步;1931年,8有聲電影《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