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9/2023中國現行頸椎病分型法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食道壓迫型混合型脊髓前中央動脈受壓型6/9/2023頸椎病X線片特征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特點多有間歇性發作的病程神經根牽拉試驗陽性一側性頸臂神經根痛與牽拉有關頸椎橫突處壓痛6/9/2023頭、頸、肩、上胸背臂痛或串麻,感覺及運動障礙與頸脊神經根分布相一致。頸椎僵硬,活動受限,頭后仰壓頸試驗陽性及椎間孔擠壓試驗陽性。臂叢牽拉試驗陽性,頭后仰時在病變相應節段的項韌帶可觸及囊性變。X片顯示頸椎生理弧度變直或反弓,椎間隙變窄,椎體骨質增生,相應節段有時出現項韌帶鈣化。應與頸肩背筋膜炎、肩周炎、肱骨外上髁炎、頸椎結核、腕管綜合癥,腫瘤等疾病相鑒別。6/9/2023病例分析主訴:反復頸項不適20余年,突然加重伴右肩背及右上肢劇烈疼痛5天5天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右側頸部疼痛,下連肩臂,疼痛一夜間尤為劇烈,連續數天夜晚不能入睡。右側肩背部壓痛,右上肢麻木無力,右肩活動不受限疼痛情況:右側頸部疼痛,下連肩臂,夜間尤為劇烈,連續數天夜晚不能入睡。右側肩背部壓痛。活動受限情況:右肩及上肢活動不受限其他情況:右上肢麻木無力壓痛情況:右側頸項部約頸3、4體旁及右肩胛骨外側緣6/9/2023病例分析頸部生理弧度尚在,頸部稍僵硬,右側斜方肌及頸4-頸6棘突旁及右肩胛骨外側緣有明顯壓痛。但雙上肢活動自如,臂叢牽拉試驗(-),轉頸試驗(-),右手肌力IV級,皮膚感覺正常。橈骨膜反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肌腱反射正常,霍夫曼征(-)。病理反射未引出。右肩活動基本正常。影像學6/9/2023本型亦較為多見,在急性期,患者頸部因疼痛活動明顯受限。主要原因是受累關節突關節呈急性炎癥,關節滑膜及關節囊炎性腫脹,常合并關節積液,鄰近的神經根及竇椎神經支受到刺激,病人多有頸肩部肌緊張,部分病人頸肩部腫脹。慢性發病病人,頸部向患側旋轉活動時,由于受累關節移位,故常呈不同程度活動受限,頸部后伸運動因單側或雙側脊神經根受刺激或受壓所致,其表現為與脊神經根分布區相一致的感覺運動及反射障礙,預后大多較好。
概述
6/9/2023
本型頸椎病引起各種臨床癥狀的機制有三:
一是各種致壓物直接對脊神經根造成壓迫牽拉以及局部繼發的反應性水腫等,此時表現為根性癥狀;二是通過根袖處硬膜囊壁上的竇椎神經末梢支而表現出頸部癥狀;三是在前兩者基礎上引起頸椎內外平衡失調,以致椎節局部的韌帶、肌肉及關節囊等組織遭受牽連產生癥狀(例如受累椎節局部及相互依附的頸長肌、前斜角肌和胸鎖乳突肌等均參與構成整個病理過程的一個環節)。6/9/2023臨床表現
頸部癥狀視引起根性受壓的原因不同而可輕重不一。主要因髓核突出所致者,由于局部竇椎神經直接遭受刺激而多伴有明顯的頸部痛、椎旁肌肉壓痛及頸部立正式體位,頸椎棘突或棘突間的直接壓痛或叩痛多為陽性,且這些表現尤以急性期為明顯。如系單純性鉤椎關節退變及骨質增生所致者,則頸部癥狀較輕微,甚至可無特殊發現。6/9/2023根性痛最為多見,其范圍與受累椎節的脊神經根分布區域相一致(圖1)。此時必須將其與干性痛(主要是橈神經干、尺神經干與正中神經干)和叢性痛(主要指頸叢、臂叢和腋叢)相區別。與根性痛相伴隨的是該神經根分布區的其他感覺障礙,其中以手指麻木、指尖感覺過敏及皮膚感覺減退等為多見。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系,保持推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斜位片可以見到椎間孔有骨刺存在,椎間孔狹小、鉤椎關節增生等改變。患者主訴疼痛由頸部沿肩后、肱三頭肌放射至前臂后外側及中指,肱三頭肌肌力在早期即可減弱,但常不被注意,偶爾在用力伸肘時方可察覺。一側性頸臂神經根痛與牽拉有關頸型神經根型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并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主要發生在頸肩、頸項、肩背及頭部、上肢和手部。一側關節突關節囊部腫脹、壓痛。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患側頸肌緊張,移位對側下關節突關節有輕度壓痛。在頸2~頸7,患椎橫突向一側呈旋轉和側方移位,患側叉溝部骨片壓痛;有的病人可有胸部及乳房部的疼痛。5-5毫米,有利于突出椎間盤(髓核及其纖維環組織)復位。②病變棘突偏斜,棘間不等寬;藥物導入(醋療)、波和磁等橈骨膜反射、肱二頭肌、肱三頭肌肌腱反射正常,霍夫曼征(-)。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牽引后每個椎間隙可增寬2.頭環石膏背心(頭頸胸石膏體檢時可見上提肩胛力量減弱。6/9/2023根性肌力障礙
以前根先受壓者為明顯早期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并出現肌萎縮。其受累范圍也僅局限于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亦需與干性及叢性肌萎縮相區別并應與脊髓病變所引起的肌力改變相區別。必要時可行肌電圖或皮質誘發電位等檢查以資鑒別。6/9/2023腱反射改變即受累脊神經根所參與的反射弧出現異常(圖2)早期呈現活躍,而中、后期則減退或消失,檢查時應與對側相比較。單純根性受累不應有病理反射,如伴有病理反射,則表示脊髓同時受累。6/9/2023定位診斷
頸3神經根由于頸3神經根后根神經節靠近硬膜囊,易受增生肥大的頸3鉤突和上關節突壓迫,而頸2~3椎間盤突出則不易對神經根形成壓迫。疼痛劇烈、表淺,由頸部向耳廓、眼及顳部放射,患側頭部、耳及下頜可有燒灼、麻木感。體檢有時可發現頸后、耳周及下頜部感覺障礙。無明顯肌力減退。頸4神經根常見,以疼痛癥狀為主,疼痛由頸后向肩胛區及胸前區放射,頸椎后伸可使疼痛加劇。體檢時可見上提肩胛力量減弱。
6/9/2023頸5神經根感覺障礙區位于肩部及上臂外側,相當于肩章所在部位。主訴多為肩部疼痛、麻木、上肢上舉困難,難以完成穿衣、吃飯、梳頭等動作。體檢時可發現三角肌肌力減退,其他肌肉如岡下肌、岡上肌及部分屈肘肌也可受累,但體檢時難以發現。肱二頭肌反射也可減弱頸6神經根常見,僅次于頸7神經根受累。疼痛由頸部沿肱二頭肌放射至前臂外側、手背側(拇指與食指之間)及指尖。早期即可出現肱二頭肌肌力減退及肱二頭肌反射減弱,其他肌肉如岡上肌、岡下肌、前鋸肌、旋后肌、拇伸肌及橈側腕伸肌等也可受累。感覺障礙區位于前臂外側及手背“虎口區”。6/9/2023
頸7神經根最為常見。患者主訴疼痛由頸部沿肩后、肱三頭肌放射至前臂后外側及中指,肱三頭肌肌力在早期即可減弱,但常不被注意,偶爾在用力伸肘時方可察覺。有時胸大肌受累并發生萎縮,其他可能受累的肌肉有旋前肌、腕伸肌、指伸肌及背闊肌等。感覺障礙區位于中指末節。
頸8神經根感覺障礙主要發生于環指及小指尺側,患者主訴該區麻木感,但很少超過腕部以下部位。疼痛癥狀常不明顯,體檢時可發現手內在肌肌力減退。6/9/2023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癥狀有以下幾點
①疼痛;主要發生在頸肩、頸項、肩背及頭部、上肢和手部。疼痛多為鈍痛、酸痛、灼痛、或隱隱作痛,或觸電樣串痛。個別急性發作者疼痛劇烈,以致病人坐臥不安,日夜不眠,甚至將頭和手向墻壁撞去。咳嗽、打噴嚏、大便、深呼吸,以及枕頭不當和頸部疲勞均可使疼痛加重。頭頸部的活動,或某種姿勢或體位的改變,往往能加重或緩解疼痛,并可引起突然的竄痛。有的病人可有胸部及乳房部的疼痛。②麻木:麻木往往和疼痛部位相同,二者常相伴隨,但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麻木的程度不同,有的僅有指尖發脹、麻木,嚴重的手、前臂、上臂、肩背部和頭頸部都可出現麻木感,因而易被燒傷和燙傷。頸部活、動或某一姿勢時麻木加重,有的病人夜里加重,麻木的同時病人往往感到肢體酸困不適。③其它如頭暈、頭沉、頸項部酸困、發僵以及背部有重物壓迫感。伴有植物神經和血管功能不全者,可出現手及上肢發涼發熱、皮膚潮濕、潮紅、蒼白、發紺或腫脹,以及指甲無光澤、變形等表現。
6/9/2023醫生檢查時可有以下體征出現①頸部僵硬,活動不便或受限。肌肉痙攣,在病變相應的棘突周圍或相應區域出現壓痛點,如耳后、肩背部等。頭部可有偏歪或強制體位。②病變棘突偏斜,棘間不等寬;上肢肌肉如手內在肌和前臂肌可萎縮變細;棘上韌帶壓痛,或有腫脹、鈍厚、條索狀剝離感等。③壓頭試驗、上肢牽拉試驗陽性,前屈轉頭試驗陽性。④手指及前臂的感覺減退,少數出現感覺過敏區,往往為病變節段受刺激引起。⑤手指及前臂的肌力減退,肌張力降低及肌肉萎縮,以手內在肌最為明顯。⑥肱二頭肌反射、肱三頭肌反射及撓骨骨膜反射減弱或消失,亢進者少見。⑦正位X線上可見頸椎側彎、鉤椎關節不對稱、骨質增生、椎間隙狹窄等;側位片上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如變直、中斷、成角、反張等變化,也可見頸椎間滑移,椎間隙變窄、骨刺形成,椎管韌帶骨化等表現;斜位片可以見到椎間孔有骨刺存在,椎間孔狹小、鉤椎關節增生等改變。6/9/2023觸診后頸部棘突及軟組織檢查所見,在對寰椎橫突及頸2~頸7棘突觸診檢查時,可發現患椎多有病理性移位。在寰椎,表現為患椎橫突向一側后方旋轉移位,壓痛;對側橫突移向前方,局部有空虛感。在頸2~頸7,患椎橫突向一側呈旋轉和側方移位,患側叉溝部骨片壓痛;移位側患部上一頸椎的下關節突隆起,關節囊腫脹、壓痛。患側頸肌緊張,移位對側下關節突關節有輕度壓痛。寰、樞椎旋轉時,從其后弓穿出的枕大神經如受累,寰、樞椎后弓中線外側2橫指部有壓痛。一小部位病人并無頸椎關節突關節移位,引起臨床癥狀的主要病因為頸肩部軟組織的炎癥性病變,手指觸診檢查可發現一些體征:
1.附于頸椎棘突部周圍的腱膜剝離,壓痛。
2.一側或多側頸椎棘突旁回旋肌有礫軋感,壓痛。
3.一側關節突關節囊部腫脹、壓痛。6/9/2023臂叢牽拉試驗:檢查者站于患者側方,一手扶患者頭頸,一手握患者手臂外展,同時兩手向相反方向牽拉,若患者感放射痛,或疼痛加重,即為陽性。壓頸試驗:患者坐位,檢查者站患者身后,將患者頭顱后伸或側偏,下壓頭顱出現頸肩痛或放射痛,即為陽性。上肢腱反射檢查:主要檢查肱二頭肌及肱三頭肌腱反射。支配肱二頭肌的主要神經為頸6神經,肱三頭肌為頸7神經。在早期病變,這些神經根如受到刺激可呈現腱反射活躍,損害性病變則腱反射減退或消失。6/9/2023感覺檢查:痛覺改變及肌萎縮根性病變時病人淺部痛覺改變及肌萎縮體征局限于相應的皮節和肌節。多數病人表現為頸肩部及上肢肌肉呈輕度肌力減弱和肌萎縮。影像學檢查:
X線片:可發現病變椎間隙狹窄或增生,頸椎曲度改變。伸屈位片可見病變節段出現椎間不穩,斜位片可見骨刺造成椎間孔狹小;
核磁共振:對脊髓和椎間盤可清楚顯示,可以顯示退變椎間盤或增生的骨刺對神經根的擠壓,但有時壓迫神經根的突出物較小,不易看清,必須仔細辨認。非手術治療基本方法良好的睡眠體位頸部制動有節奏調節的工作體位輕量級頭頸牽引側位片上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如變直、中斷、成角、反張等變化,也可見頸椎間滑移,椎間隙變窄、骨刺形成,椎管韌帶骨化等表現;頭、頸、肩、上胸背臂痛或串麻,感覺及運動障礙與頸脊神經根分布相一致。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臂叢牽拉試驗:檢查者站于患者側方,一手扶患者頭頸,一手握患者手臂外展,同時兩手向相反方向牽拉,若患者感放射痛,或疼痛加重,即為陽性。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系,保持推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主訴多為肩部疼痛、麻木、上肢上舉困難,難以完成穿衣、吃飯、梳頭等動作。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X片顯示頸椎生理弧度變直或反弓,椎間隙變窄,椎體骨質增生,相應節段有時出現項韌帶鈣化。側位片上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如變直、中斷、成角、反張等變化,也可見頸椎間滑移,椎間隙變窄、骨刺形成,椎管韌帶骨化等表現;其他情況:右上肢麻木無力牽引后每個椎間隙可增寬2.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于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感覺障礙區位于前臂外側及手背“虎口區”。后頸部棘突及軟組織檢查所見,在對寰椎橫突及頸2~頸7棘突觸診檢查時,可發現患椎多有病理性移位。頸8神經根感覺障礙主要發生于環指及小指尺側,患者主訴該區麻木感,但很少超過腕部以下部位。頸椎病因外傷或不明原因突然加重減輕炎性水腫、改善血供多數病人表現為頸肩部及上肢肌肉呈輕度肌力減弱和肌萎縮。6/9/2023頸椎牽引法牽引作用:制動解痙減壓牽引方式:間斷、持續牽引體位:坐位、臥位頭頸位置:頸略伸15~20度牽引重量:2~3kg牽引時間:3~4周6/9/2023頸椎牽引作用機制
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緩解肌肉痙攣,剝離、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癥、水腫。牽開嵌頓的關節囊,以促進椎體滑脫和鉤椎關節錯位的整復。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牽引后每個椎間隙可增寬2.5-5毫米,有利于突出椎間盤(髓核及其纖維環組織)復位。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系,保持推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
6/9/2023頸部制動頸部圍領頜胸支架(石膏)頭環石膏背心(頭頸胸石膏6/9/2023理療問題理療作用減輕炎性水腫、改善血供解除肌痙攣、延緩退變治療方法透熱、感應電、直流電、高頻電藥物導入(醋療)、波和磁等6/9/2023藥物治療藥物作用鎮痛、解痙、擴張血管調節神經功能常用藥物
解痙鎮痛藥、神經營養藥血管擴張藥、外用藥等6/9/2023自我運動治療
頸部運動:頭向前傾十次,向后仰十次,向左傾十次,向右傾十次。然后緩慢搖頭,左轉十次,右轉十次。搖動上肢:左臂搖動二十次,再右臂搖動二十次。抓空練指;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局部按摩:可于頸部、大椎穴、風池穴附近尋找壓痛點、硬結點或肌肉繃緊處,在這些反應點上進行揉按、推掐。遠道點穴:在手背、足背、小臀前外側、小腿外側尋找壓痛點。于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擦掌摩腰:將兩手掌合并擦熱,隨即雙手磨擦腰部,可上下方向擦動,作五十次。掐捏踝筋:兩手變替掐捏足踝后大筋。用拇、食指掐揉人中穴。提揉兩耳;用手提拉雙耳,然后搓揉,待耳發熱為止。每日可自行施術一次。手法由輕漸重,以能忍耐為度。依法施術,一般1-2月即可見效。6/9/2023頸椎病手術適應證累及脊髓、神經根或脊髓/神經根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頸椎病因外傷或不明原因突然加重合并椎管狹窄的脊髓型頸椎病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6/9/2023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術指征原則上采用非手術治療經正規非手術治療3~6個月無效或反復發作受損神經根支配的肌肉萎縮明顯的神經根刺激癥狀,劇烈疼痛謝謝觀賞影像學6/9/2023
本型頸椎病引起各種臨床癥狀的機制有三:
一是各種致壓物直接對脊神經根造成壓迫牽拉以及局部繼發的反應性水腫等,此時表現為根性癥狀;二是通過根袖處硬膜囊壁上的竇椎神經末梢支而表現出頸部癥狀;三是在前兩者基礎上引起頸椎內外平衡失調,以致椎節局部的韌帶、肌肉及關節囊等組織遭受牽連產生癥狀(例如受累椎節局部及相互依附的頸長肌、前斜角肌和胸鎖乳突肌等均參與構成整個病理過程的一個環節)。6/9/2023根性肌力障礙
以前根先受壓者為明顯早期肌張力增高,但很快即減弱并出現肌萎縮。其受累范圍也僅局限于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亦需與干性及叢性肌萎縮相區別并應與脊髓病變所引起的肌力改變相區別。必要時可行肌電圖或皮質誘發電位等檢查以資鑒別。6/9/2023頸椎牽引作用機制
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緩解肌肉痙攣,剝離、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癥、水腫。牽開嵌頓的關節囊,以促進椎體滑脫和鉤椎關節錯位的整復。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牽引后每個椎間隙可增寬2.5-5毫米,有利于突出椎間盤(髓核及其纖維環組織)復位。牽開迂曲的椎動脈,恢復頸椎與椎動脈長度的比例關系,保持推動脈通暢,維持正常腦血液供應,恢復正常腦組織功能。
6/9/2023頸部制動頸部圍領頜胸支架(石膏)頭環石膏背心(頭頸胸石膏亦需與干性及叢性肌萎縮相區別并應與脊髓病變所引起的肌力改變相區別。5-5毫米,有利于突出椎間盤(髓核及其纖維環組織)復位。透熱、感應電、直流電、高頻電藥物導入(醋療)、波和磁等伸屈位片可見病變節段出現椎間不穩,斜位片可見骨刺造成椎間孔狹小;必要時可行肌電圖或皮質誘發電位等檢查以資鑒別。頭環石膏背心(頭頸胸石膏即受累脊神經根所參與的反射弧出現異常(圖2)早期呈現活躍,而中、后期則減退或消失,檢查時應與對側相比較。頸3神經根由于頸3神經根后根神經節靠近硬膜囊,易受增生肥大的頸3鉤突和上關節突壓迫,而頸2~3椎間盤突出則不易對神經根形成壓迫。其受累范圍也僅局限于該脊神經根所支配的肌組。頸7神經根最為常見。X線片:可發現病變椎間隙狹窄或增生,頸椎曲度改變。側位片上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如變直、中斷、成角、反張等變化,也可見頸椎間滑移,椎間隙變窄、骨刺形成,椎管韌帶骨化等表現;在早期病變,這些神經根如受到刺激可呈現腱反射活躍,損害性病變則腱反射減退或消失。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多數病人表現為頸肩部及上肢肌肉呈輕度肌力減弱和肌萎縮。早期即可出現肱二頭肌肌力減退及肱二頭肌反射減弱,其他肌肉如岡上肌、岡下肌、前鋸肌、旋后肌、拇伸肌及橈側腕伸肌等也可受累。牽開嵌頓的關節囊,以促進椎體滑脫和鉤椎關節錯位的整復。疼痛由頸部沿肱二頭肌放射至前臂外側、手背側(拇指與食指之間)及指尖。個別急性發作者疼痛劇烈,以致病人坐臥不安,日夜不眠,甚至將頭和手向墻壁撞去。解除肌痙攣、延緩退變此時必須將其與干性痛(主要是橈神經干、尺神經干與正中神經干)和叢性痛(主要指頸叢、臂叢和腋叢)相區別。頸8神經根感覺障礙主要發生于環指及小指尺側,患者主訴該區麻木感,但很少超過腕部以下部位。上肢肌肉如手內在肌和前臂肌可萎縮變細;頸6神經根常見,僅次于頸7神經根受累。鎮痛、解痙、擴張血管頭環石膏背心(頭頸胸石膏一小部位病人并無頸椎關節突關節移位,引起臨床癥狀的主要病因為頸肩部軟組織的炎癥性病變,手指觸診檢查可發現一些體征:透熱、感應電、直流電、高頻電有節奏調節的工作體位于此反應點施點穴按摩。主要原因是受累關節突關節呈急性炎癥,關節滑膜及關節囊炎性腫脹,常合并關節積液,鄰近的神經根及竇椎神經支受到刺激,病人多有頸肩部肌緊張,部分病人頸肩部腫脹。疼痛由頸部沿肱二頭肌放射至前臂外側、手背側(拇指與食指之間)及指尖。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體檢時可見上提肩胛力量減弱。有時胸大肌受累并發生萎縮,其他可能受累的肌肉有旋前肌、腕伸肌、指伸肌及背闊肌等。②麻木:麻木往往和疼痛部位相同,二者常相伴隨,但麻木多出現在手指和前臂。右側肩背部壓痛,右上肢麻木無力,右肩活動不受限支配肱二頭肌的主要神經為頸6神經,肱三頭肌為頸7神經。藥物導入(醋療)、波和磁等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咳嗽、打噴嚏、大便、深呼吸,以及枕頭不當和頸部疲勞均可使疼痛加重。合并椎管狹窄的脊髓型頸椎病本型亦較為多見,在急性期,患者頸部因疼痛活動明顯受限。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頸6神經根常見,僅次于頸7神經根受累。①頸部僵硬,活動不便或受限。支配肱二頭肌的主要神經為頸6神經,肱三頭肌為頸7神經。移位側患部上一頸椎的下關節突隆起,關節囊腫脹、壓痛。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患側頸肌緊張,移位對側下關節突關節有輕度壓痛。主訴多為肩部疼痛、麻木、上肢上舉困難,難以完成穿衣、吃飯、梳頭等動作。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斜位片可以見到椎間孔有骨刺存在,椎間孔狹小、鉤椎關節增生等改變。頸8神經根感覺障礙主要發生于環指及小指尺側,患者主訴該區麻木感,但很少超過腕部以下部位。增大推間孔、椎間隙,牽開有皺褶或骨化的韌帶,使受壓的神經根、脊髓得以緩解,改善其血液供應,有助于神經組織功能的恢復。體檢時可見上提肩胛力量減弱。頭頸部的活動,或某種姿勢或體位的改變,往往能加重或緩解疼痛,并可引起突然的竄痛。兩臂平伸,雙手五指作屈伸運動,可作五十次。在手部以大、小魚際肌及骨間肌為明顯。核磁共振:對脊髓和椎間盤可清楚顯示,可以顯示退變椎間盤或增生的骨刺對神經根的擠壓,但有時壓迫神經根的突出物較小,不易看清,必須仔細辨認。感覺障礙區位于前臂外側及手背“虎口區”。側位片上可見頸椎生理曲度的改變,如變直、中斷、成角、反張等變化,也可見頸椎間滑移,椎間隙變窄、骨刺形成,椎管韌帶骨化等表現;疼痛情況:右側頸部疼痛,下連肩臂,夜間尤為劇烈,連續數天夜晚不能入睡。一側關節突關節囊部腫脹、壓痛。緩解肌肉痙攣,剝離、松解粘連組織,消除炎癥、水腫。移位側患部上一頸椎的下關節突隆起,關節囊腫脹、壓痛。一小部位病人并無頸椎關節突關節移位,引起臨床癥狀的主要病因為頸肩部軟組織的炎癥性病變,手指觸診檢查可發現一些體征:③其它如頭暈、頭沉、頸項部酸困、發僵以及背部有重物壓迫感。三是在前兩者基礎上引起頸椎內外平衡失調,以致椎節局部的韌帶、肌肉及關節囊等組織遭受牽連產生癥狀(例如受累椎節局部及相互依附的頸長肌、前斜角肌和胸鎖乳突肌等均參與構成整個病理過程的一個環節)。增寬椎間隙、恢復頸推的穩定性及其正常生理功能。體檢時可見上提肩胛力量減弱。以前根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武裝押運合同安全協議模板
- 殯葬服務一條龍合同協議
- 商場地推合作合同協議
- 歌手演出經紀合同協議
- 商品驗收合同協議
- 檳榔園采摘合同協議
- 毽球場建設合同協議
- 2025全球合同范本
- 2025型集裝箱采購合同
- 商品過戶合同協議
- 工業數字孿生測試要求
- 2025統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解析+任務目標+大單元教學設計
- 災后救援與重建
-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高等數學B(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5年黑龍江齊齊哈爾市網絡輿情中心招聘5人歷年高頻重點提升(共500題)附帶答案詳解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國雅思練習和考試平臺行業發展規模及未來前景預測報告
- 2025深圳勞動合同下載
- 《風電施工流程》課件
- 水處理設備日常維護方案
- 2024年上海市交大附中高三語文期中考試作文題目解析及范文:松弛感
- 【碳足跡報告】新鄉市錦源化工對位脂產品碳足跡報告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