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測試題-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_第1頁
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測試題-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_第2頁
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測試題-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_第3頁
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測試題-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_第4頁
高中語文-第四單元測試題-新人教版選修《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PAGE4-山東省平邑縣曾子學校高二語文(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學案:第四單元測試題(人教版)(時間:90分鐘分值:100分)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6小題,18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省(xǐng)親偕(xié)行收訖(qì)前仆(pú)后繼B.屏(bǐng)息鼾(hān)睡作揖(yī)數(shù)見不鮮C.兄長(zhǎng)麾下(huī)健啖(dàn)滑稽列傳(gǔ)D.勉強(qiáng)威脅(xié)齋戒(zhāi)深中肯綮(qìng)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B.騎皆伏曰:“如大王言。”C.云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D.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3.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項是()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B.客初至,不冠不襪。C.六王畢,四海一。D.然百歲后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B.姿態萬千,信造化之尤物也。C.是女子也,不能白事。D.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5.下列各項句子中加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項王軍壁垓下②岸土赤而壁立B.①自為詩曰②赤泉侯為騎將C.①亦足王也②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D.①駿馬名騅,常騎之。②于是項王乃上馬騎6.下列各項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②以無厚入有間B.①天之亡我②漢軍乃覺之C.①乃有二十八騎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D.①多于九土之城郭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二、文段閱讀(共8小題,34分)(一)閱讀下文,完成7-10題。(每小題3分,共12分)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7.下列兩句中的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8.文中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②南畝:泛指農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④嘔啞:難聽的音樂。⑤獨夫:孤單的人;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⑦楚人:指劉邦;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9.對“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哀后人④也”句中四處“后人”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時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10.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使秦迅速滅亡。C.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二)閱讀下列語段,完成11~14題。(22分)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1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時不利兮騅不逝逝:流逝B.與秦軍遇遇:遭遇C.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營壘就立刻召回他的戰神。巴頓死于1945年12月。巴頓遺言死后依然要站立在自己的士兵之前,現在他依然檢閱著自己的部隊和輝煌。巴頓是英雄——成功了,卻失去了意義;成功了,卻黯黯拉下了帷幕——即便活著。看來,項羽真的是幸運的。項羽這一刎,是他人生的精華,人性的精華,是絕世壯烈的英雄主義的精華。項羽用自己的死讓自己波瀾壯闊的一生在高潮中謝幕,完美的謝幕。(2)貶:重點從項羽的殘暴、尚武和政治上的幼稚來談。第四單元測試題(時間:90分鐘分值:100分)平邑一中孟凡振(3189216)一、基礎知識(每小題3分,共6小題,18分)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讀音全都正確的一項是()A.省(xǐng)親偕(xié)行收訖(qì)前仆(pú)后繼B.屏(bǐng)息鼾(hān)睡作揖(yī)數(shù)見不鮮C.兄長(zhǎng)麾下(huī)健啖(dàn)滑稽列傳(gǔ)D.勉強(qiáng)威脅(xié)齋戒(zhāi)深中肯綮(qìng)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B.騎皆伏曰:“如大王言。”C.云是當為河伯婦,即娉取。D.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3.下列句子中沒有詞類活用現象的一項是()A.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B.客初至,不冠不襪。C.六王畢,四海一。D.然百歲后期令父老子孫思我言。4.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A.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B.姿態萬千,信造化之尤物也。C.是女子也,不能白事。D.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5.下列各項句子中加點實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項王軍壁垓下②岸土赤而壁立B.①自為詩曰②赤泉侯為騎將C.①亦足王也②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D.①駿馬名騅,常騎之。②于是項王乃上馬騎6.下列各項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項是()A.①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②以無厚入有間B.①天之亡我②漢軍乃覺之C.①乃有二十八騎②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D.①多于九土之城郭②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二、文段閱讀(共8小題,34分)(一)閱讀下文,完成7-10題。(每小題3分,共12分)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架梁之椽,多于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縫參差,多于周身之帛縷;直欄橫檻,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嘔啞,多于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7.下列兩句中的加點虛詞含義和用法分析正確的一項是()①奈何取之盡錙銖,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于南畝之農夫。②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A.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不同。B.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也不同。C.①句的兩個“之”相同,②句的兩個“而”也相同。D.①句的兩個“之”不同,②句的兩個“而”相同。8.文中詞語理解正確的一項是()①錙銖:極言貴重的東西;②南畝:泛指農田。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國;④嘔啞:難聽的音樂。⑤獨夫:孤單的人;⑥戍卒:指陳勝、吳廣等起義者。⑦楚人:指劉邦;⑧焦土:指阿房宮被燒毀。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9.對“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③而復哀后人④也”句中四處“后人”解說正確的一項是()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當時的唐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唐以后的人;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唐以后的人;D.①④相同,都是指唐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10.對上述兩段文字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極言秦始皇不顧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殘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還寫到了老百姓對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終還是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使秦迅速滅亡。C.對于秦的滅亡和阿房宮的被燒毀,作者用“可憐焦土”一語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第二段作者更進一步指出,六國和秦的滅亡,都是由于內部原因造成的,見解極為深刻。(二)閱讀下列語段,完成11~14題。(22分)項羽已殺卿子冠軍,威震楚國,名聞諸侯。乃遣當陽君、蒲將軍將卒二萬渡河,救巨鹿。戰少利,陳余復請兵。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于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間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諸侯皆屬焉。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于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闋,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11.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時不利兮騅不逝逝:流逝B.與秦軍遇遇:遭遇C.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壁:營壘D.諸侯皆屬焉屬:歸屬12.下列句中加點詞詞義和用法解釋有誤的一項是()(3分)A.項王乃大驚乃:副詞,表示承接,于是,就B.以示士卒必死以:連詞,承接關系,來C.項羽由是始為諸侯上將軍由:介詞,從D.項王則夜起則:連詞,不譯13.簡要回答下列問題。(8分)(1)巨鹿之戰這段文字在敘述的句式、節奏方面有何特點?和所要表達的內容有何聯系?(4分)答:(2)三個“無不”、兩個“莫敢”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現了什么?(4分)答:14.翻譯下列句子。(8分)(1)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3分)譯文:(2)諸侯軍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縱兵。(3分)譯文:(3)是何楚人之多也。(2分)譯文:三、古詩鑒賞(共2小題,8分)閱讀下面一首詩,完成15-16題。(8分)過驪山作杜牧始皇東游出周鼎,劉項縱觀皆引頸。削平天下實辛勤,卻為道旁窮百姓。黔首不愚爾益愚,千里函關囚獨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燒作灰時猶未枯。15.請分別從賈誼的《過秦論》和杜牧的《阿房宮賦》中找出與劃線句內容相關的句子:(4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16.簡要概括分析本詩的主旨和立意。(4分)四、寫作(共1小題,40分)17.根據有關資料,寫一篇文章,評論項羽這個人物形象。(40分)司馬遷的評價: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之,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遂亡其國,自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戰之罪也”,豈不謬哉!(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第四單元測試題參考答案】1.C【提示】A.前仆(pū)后繼B.數(shuò)見不鮮D.勉強(qiǎng)2.A.【提示】B.伏,通“服”,心服的意思。C.娉,通“聘”;取,通“娶”。D.善,通“繕”,修治。這里是拭擦的意思。3.D.【提示】A.后一個“哀”是為動用法,為……哀。B.冠,名詞活用作動詞,戴帽子;襪,名詞活用作動詞,穿襪子。C.一,數詞活用作動詞,統一。4.B.【提示】A.經營:古義是名詞,指金玉珠寶等物;今義是動詞,指籌劃并管理(企業等),也泛指計劃和組織。C.古義是一個動賓短語,兩個詞,動詞+名詞,稟告事情;今義是一個名詞,指喪事。D.天理:古義指天然的生理結構;今義指天然的道理。5.D.①②【提示】A.璧:①本是名詞,指軍壘,此處作動詞用,設營駐守的意思。②名詞活用作狀語,像墻壁一樣。B.為:①動詞,作。②動詞,做,是,當。C.王(wàng):①名詞活用作動詞,稱王。②名詞活用作動詞,使動用法,讓……當王。D.騎:①②意義和用法相同。6.A.【提示】A.以:①②意義和用法相同。B.之:①結構助詞,用在主謂主謂短語中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②代詞,指項羽當夜率軍突圍這種情況。C.乃:①副詞,僅僅、只。②副詞,竟、卻。D.于:①介詞,比。②介詞,從。7.B【提示】之:①代詞,作賓語;②結構助詞,的。而:①連詞,表轉折關系;②連詞,表承接關系。8.B【提示】①錙銖:古代重量單位,一錙等于六銖,一銖約等于后來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錙、銖連用,極言其細微。④嘔啞:擬聲詞,指雜亂的樂聲。⑤獨夫:失去人心而極端孤立的統治者,這里指秦始皇。⑦楚人:指項羽(楚將項燕的后代)。9.B【提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中的“后人①”指秦以后的統治者;“后人②哀之而不鑒之”中的“后人②”暗指唐統治者(敬宗李湛)。“亦使后人③而復哀后人④也”中第一個“后人③”暗指敬宗以后的統治者;第二個④暗指唐統治者(敬宗之類)。10.C【提示】說“作者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不準確。作者表達無限感慨,表現對歷史教訓沉痛的感情,目的在于向當朝統治者敲響警鐘。11.A(奔馳)12.D(連詞,于是,就)13.(1)采用了句式短小、鏗鏘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雖然著墨不多,但非常有氣勢,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大將風范與氣概。(2)側面烘托。通過眾人的膽怯畏懼,側面烘托了項羽神勇過人、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這是項羽功業的巔峰,展現了他的將帥神威。14.(1)用這來表示全體士兵都堅決拼死戰斗,沒有一點后退生還的想法。(2)諸侯軍隊中前來解救巨鹿之圍的有十多座營壘,沒有誰敢派兵出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