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教學目的和要求】
學習和把握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觀點,了解認識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真理的客觀性,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與價值的關系,堅持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不斷提高在實踐中自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重點和難點】
1、認識的本質、過程及發展規律;
2、真理及其檢驗標準;
3、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和價值的統一第二章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節認識的本質及規律第二節真理與價值第三節認識與實踐的統一第一節認識與實踐
一、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一)認識的產生(二)認識的本質(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一、認識的產生及其本質(一)認識的產生1.認識的產生是一個長期的歷史過程2.認識論和本體論3.認識與認識論
一、認識的產生及其本質(二)認識的本質
認識是主體在實踐基礎上對客體的能動反映。1.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想”的唯物主義認識路線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唯心主義認識路線一、認識的產生及其本質唯心主義先驗論
堅持從思想和感覺到物的認識論路線,否認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把認識看作是先于物質,先于實踐經驗的東西。唯心主義先驗論客觀唯心論:人的認識產生于上帝的啟示或絕對精神代表人物:柏拉圖:“認識即回憶”黑格爾:“世界是絕對精神的體現,絕對理念是本體”主觀唯心論:人的認識是主觀自生的,是“內正反省”的結果。即認識是人的自己頭腦里所固有的。代表人物及其觀點:孟子鼓吹“良知”、“良能”
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有一個獨立于現實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存在,人的知識就來源于對“理念”的認識和回憶。主張認識來自物質世界之外的某種客觀精神,來自所謂神的啟示。
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
孟軻認為“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而知者,其良知也。”他說:“仁、義、禮、智,非由外我也,我固有之也”。
主張認識是人頭腦里固有的、主觀自生的。唯物主義反映論:認為認識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我國古代唯物論者荀況就明確指出,沒有什么“生而知之”,而是“求之而后得”,認為人的知識和才能都是后天學習積累而成的。“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
韓非認為所謂先于客觀實際的認識,只是毫無根據的胡言亂語而已。他并且提出了“參驗”的觀點,即人的認識是否正確,必須用實際效果加以檢驗。唯物主義反映論近水知魚性,近山識鳥音由蝙蝠到雷達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功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辯證唯物主義和舊唯物主義對認識的不同回答
相同之處:堅持從物到感覺和思維的認識論路線,認為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反映。(1)舊唯物主義認識論:直觀的、消極被動的反映論,類似于照鏡子存在兩個缺陷:不能認識到實踐對認識的作用;缺乏辯證法(2)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能動的反映論(具有模寫性、創造性)優越性:a.將實踐的觀點引入認識論——科學地規定認識的主體和客體、規定主體和客體的關系b.將辯證法運用于反映論——認識過程的對立統一(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感性和理性、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等等)(三)實踐是認識的基礎1.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1)社會實踐不斷地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課題,推動認識的需要(2)社會實踐魏認識不斷提供新的經驗和新的觀察、研究的物質手段(3)社會實踐推動人的思維能力的發展2.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3.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直接經驗、間接經驗4.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基礎首先,實踐產生了認識的需要。變化發展著的實踐不斷給人們提出新的認識課題,推動人們去進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其次,實踐為認識提供了可能。實踐不斷提供大量有關的經驗材料以及新的認識工具,使人們能夠不斷解決認識課題,使認識不斷向前發展。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再次,實踐使認識得以產生和發展。“你要有知識,你就得參加變革現實的實踐;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須親口嘗一嘗”
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第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馬克思說:“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二、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的反映1.認識主體:(1)認識主體的含義:現實的人(2)認識主體的性質和特點:自然屬性、社會屬性、認識主體的能動性(3)認識主體的結構:個體、群體和人類整體實踐的結構:主體、客體與中介
實踐活動是以改造客觀世界為目的,主體和客體之間通過一定的中介發生相互作用的過程。
實踐的觀點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首要的基本的觀點。實踐和認識的主體
主體是指具有思維能力、從事社會實踐和認識活動的人。主體具有自然性、意識性、社會性等特征。其本質特征在于社會性。主體的存在形式包括個體主體、集體主體和類主體。實踐和認識的中介
中介是指各種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運用、操作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實踐的中介系統可分為:一是作為人的肢體延長、體能放大的工具系統,二是作為人的感官和大腦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統。
2.認識客體(1)認識客體的含義和構成含義:指人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構成: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和精神客體(2)認識客體的性質:認識客體具有客觀實在性、對象性、歷史性實踐和認識的客體
客體是指進入主體的認識和實踐范圍的客觀事物,是實踐和認識活動所指向的對象。客體的特點是客觀性、對象性和歷史性。客體有三種類型:自然客體、社會客體和精神客體。
3.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1)主體和客體的實踐關系:改造和被改造的關系(2)主體和客體的認識關系:反映和被反映的關系(3)主體和客體的相互作用4.認識的本質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作用主體客體摹寫選擇建構創造認識認識的本質是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三、認識運動的基本規律(一)從實踐到認識(二)從認識到實踐(三)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一)從實踐到認識認識運動的辯證過程,首先是從實踐到認識的過程。在這個認識過程中,認識采取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兩種形式,并經歷了前者到后者的能動飛躍。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由感覺器官直接感受到的關于事物的現象、事物的外部聯系、事物的各個片面的認識。它是認識的初級階段。
感覺是客觀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種最簡單的反映形式。
感性認識的形式
知覺是對事物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系的綜合反映。一個又甜又硬的紅蘋果蘋果(知覺)=紅+甜+硬+……
感性認識的形式
表象是大腦對過去的感覺和知覺的回憶,是曾經作用于感官的那些客觀對象的形象的再現。感性認識的形式直接性:是人們感覺器官對事物的直接感知(注意:這里的直接性并不是說沒有中介,而是指沒有實踐中介,本質和現象沒有分化。)形象性:感性認識采用了感覺、知覺、表象這樣具體形象的形式。感性認識的特點理性認識是認識的高級階段,是指人們借助抽象思維,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認識材料的基礎上,達到關于事物的本質、全體、內部聯系和事物自身規律性的認識。理性認識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理性認識的形式水果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質屬性的思維形式。屬+種差
例:人是
有理性
的
動物(有理性是種差,動物是屬)
作為理性認識的出發點,反映了從抽象到具體的認識方法。概念以其普遍性、概括性,指出了認識的方向。理性認識的形式概念作為理性認識的出發點,必須具有足夠的抽象性。例如,如果把人定義為“有理性的動物”,至少這個定義否定了從生理、欲望等方面界定人的做法,使人可以通過對“理性是如何可能的”進行追問,得出更加深刻的定義。命題1:人是能建立國家的動物。命題2:人是能制定法律的動物。人是有理性的動物。
(顯然,更不易被駁倒)判斷是對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思維形式。桂魚是魚鯨不是魚理性認識的形式
推理是根據事物之間的聯系,由已有判斷推出新判斷的思維形式。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帝國主義是反動派帝國主義是紙老虎理性認識的形式鳥是長羽毛的動物鴨子長了羽毛所以鴨子是鳥類動物間接性:即它不是人們在接觸事物中直接產生,而是在感性認識基礎上,經過頭腦思維才產生的對事物的間接反映。抽象性:即它是以概念、判斷、推理這樣抽象的邏輯思維形式反映事物的。理性認識的特點
第一,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理性認識必須以感性認識為基礎。感性認識理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于源來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人們在認識事物時,做出的判斷,其實絕大部分都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的相互滲透。
第二,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和深化為理性認識。舍罕王賞麥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1+21+22+23+……+263=18446711073709551615(粒)這花是紅的。感覺判斷第三,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相互滲透。概念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辯證關系的意義(1)在理論上批判唯理論和經驗論。(2)在實際工作中反對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洛克笛卡爾
第一,勇于實踐,深入調查,獲取十分豐富和合乎實際的感性材料。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袁隆平馬克思李時珍
第二,必須經過理性思考的作用,將豐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才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的條件培
根我們不能像蜘蛛只知道抽絲結網,也不能像螞蟻僅是采集,而應該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非理性因素在認識過程中的作用非理性因素:主要是指認識主體的情感、意志、欲望、動機、信念、習慣、本能等意識形式。非理性認識的特點:非邏輯性、不以語言為媒介。非理性認識的作用:對人的認識活動和人的認識能力的發揮具有激活、驅動和控制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情感對認識活動的影響意志對認識活動的影響想象對認識活動的影響直覺對認識活動的影響靈感對認識活動的影響布魯諾面對大火毫不畏懼
簡單而又無比強烈的三種激情主宰了我的一生:愛的渴望、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的極度同情。
----(英國哲學家)羅素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情感馬克思為真理奮斗了一生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意志孟子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弗亂其所為,增益其所不能。王國維論人生三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人間詞話》對于承擔創造性勞動的理論家,不應當吹毛求疵地說他是“異想天開”;相反,應當允許他有權去自由發揮他的幻想,因為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道路可以達到目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想象非理性因素的作用----想象人類由蝙蝠想到發明雷達魏格納由世界地圖而提出“大陸飄移學說”非理性因素的作用----直覺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靈感凱庫勒夢中發現苯環狀結構(二)從認識到實踐認識的能動作用,不但表現于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之能動的飛躍,更重要的還須表現于從理性的認識到革命的實踐這一個飛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認識向實踐飛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一、理論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自覺地實現改造世界的目的。第二、理性認識只有回到實踐中去,才能得到檢驗和發展。認識向實踐飛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理論向實踐飛躍的條件第一、必須從實際出發,堅持一般理論和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理性認識,理論都是一般性、普遍性的東西,而實踐具有具體性、特殊性。如:列寧提出“一國勝利論”。毛澤東的“農村包圍城市”的理論。第二、理論付諸實踐,要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如果沒有一定的科學技術手段和社會物質力量,理論是不能轉化為實際的。理論向實踐飛躍的條件DNA雙螺旋結構多莉羊理論向實踐飛躍的條件第三、理論要回到實踐中去,還必須為群眾所掌握。古代社會通過“三字經”等啟蒙教育已深入人心,達到了婦孺皆知的程度。要讓群眾掌握理論,理論就得通俗化。如鄧小平理論就有很通俗的表達,如“貓論”,“兩手都要硬”等等。第四、要有正確的實踐方法即工作方法。所謂實踐理念,是指人們在現實的實踐活動之前事先建立起來的,關于實踐的觀念模型或理想的藍圖。理論向實踐飛躍的條件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以至無窮人類認識的反復性和無限性說明,人類認識是一個螺旋式上升的運動過程。關于地球的形狀,古代有人認為天是圓的,地球是方的。16世紀麥哲倫環球航行成功,人們才普遍地認識到地球是圓形的。認識過程的復雜性發明家愛迪生,試驗了1600多種材料,經歷了8000多次的失敗,才找到了合適的電燈絲。愛迪生認識過程的復雜性光是“粒子”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動性光是波牛頓愛因斯坦惠更斯人們的認識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制約
受到客體的發展及其內部矛盾暴露過程的制約受到主體素質和條件的制約認識過程具有反復性的原因認識運動的反復性和無限性原理的意義理論意義:說明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一。主客觀統一的具體性是說,主觀認識要同一定時間、地點、條件下的客觀實踐相結合、相統一。實踐意義:這一原理是黨的群眾路線的認識方法、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的重要哲學基礎。第二節真理與價值一、真理(一)客觀性(二)絕對性和相對性(三)真理的檢驗標準二、價值(一)價值及其特性(二)價值評價(三)真理與價值的辯證統一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主體客體真理謬誤正確反映歪曲反映(一)真理的客觀性真理客觀性的主要內容第一,真理內容的客觀性。這是指在真理性的認識中包含著不依賴于主體和主體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第二,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社會實踐也是客觀的。
真理形式的主觀性真理的形式是主觀的,不能把真理內容的客觀性等同于客觀對象的客觀性,把真理當作客觀實在。
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對于特定的認識客體來說,真理只有一個,它不因主體認識的差別和變化而改變。真理
2、真理與謬誤
真理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表明了主觀和客觀的符合、一致。
謬誤則是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歪曲、錯誤的反映,表明了主觀和客觀的脫離、分裂。真理與謬誤既對立又統一認識真理謬誤相互轉化相互依存真理與謬誤既對立又統一
首先,就一定范圍,一定客觀對象來說,真理與謬誤有本質區別,不能混淆其次,真理與謬誤相比較而存在,沒有謬誤也就無所謂真理再次,真理的發展也是通過與謬誤的斗爭來實現的最后,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
第一,任何真理都是具體的,都有其適用的條件和范圍。如果超出了這個條件和范圍,哪怕是向同一方向多走了一小步,真理就會成為謬誤。
第二,真理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的界限要隨著客觀事物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如果在變化了的情況下機械地搬用原來適用條件的真理,真理就會變成謬誤。
第三,真理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各個真理性認識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如果把某一方面任意抽取出來,加以夸大和絕對化,脫離真理的體系,真理也會轉化為謬誤。
真理向謬誤轉化的表現自覺地掌握真理和謬誤辯證轉化的規律,堅持真理,修正錯誤,這是馬克思主義的一條基本原則。我們在認識和實踐活動中,要敢于和善于堅持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謬誤作斗爭。
既要善于在克服錯誤中發現真理,又要善于在運用真理時注意掌握真理的界限,防止真理轉化成謬誤。真理與謬誤的辯證關系的意義絕對真理,是指真理的無條件性、無限性。相對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條件性、有限性。伽利略的勝利
(二)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a2+b2=c2ACBcab
第一,從內容上看,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著同客觀對象相符合的客觀內容,都同謬誤有原則的界限,都不能被推翻。真理絕對性的主要表現真理絕對性的主要表現
第二,人類認識按其本性來說,能夠正確認識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認識每前進一步,都是對無限發展著的物質世界的接近。第一,任何真理性認識都只是對客觀物質世界的某一領域、某一部分、某一方面、某一片斷的正確認識,而不是對全部事物的正確反映。真理相對性的主要表現
第二,任何真理性的認識都只是對特定的具體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層次的近似正確的反映。原子基本粒子!分子?真理相對性的主要表現
從靜態來看,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相互滲透、相互包含。一方面,相對之中有絕對,絕對寓于相對之中,任何相對真理中包含有永不會被推翻的絕對真理的顆粒。
另一方面,絕對之中有相對,相對是絕對的一個成分,絕對真理存在于相對真理之中并通過相對真理表現出來。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關系
真理也是一個不斷從相對真理過渡到并接近絕對真理的過程。人類認識是不斷深化的過程,相對真理向絕對真理的轉化是認識發展的基本趨勢。絕對真理是人類認識發展的“長河”,相對真理只是長河中的“水滴”。
從動態來看,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是辯證轉化的。真理的絕對性與相對性的辯證關系絕對真理和相對真理辯證關系原理的意義在理論上,要求人們必須以辯證的思維方法對待科學真理,反對形而上學的絕對主義和相對主義的片面性。在現實生活中,要求我們必須以科學的認識態度對待一切真理,特別是正確認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在人類真理體系中的地位。(三)真理的檢驗標準“權威”標準眾人標準“實用”標準實踐標準
1、真理的檢驗標準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視頻資料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以科學的實踐觀為基礎,真正科學地解決了真理標準問題。
實踐標準
從真理的本性來看,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發展規律的正確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觀和客觀相符合。第一,這是真理的本性決定的第二,這是實踐的特點決定的為什么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邏輯證明在檢驗真理的過程中,具有的重要的補充作用。但是,邏輯證明并不能取代實踐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準,已被邏輯證明了的東西,還必須最后經過實踐的檢驗,才能最終被認為是確定無疑的認識脈絡及證明,必須服從實踐檢驗的最后結果。邏輯證明的作用實踐標準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
實踐標準的確定性
從實踐的本性看,實踐的直接現實性決定了只有實踐才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惟一標準,此外再無別的標準;
從實踐的能力看,無限發展著的實踐能夠對一切認識的真理性最終作出確定無疑的檢驗。
實踐標準的不確定性實踐作為檢驗認識真理的標準的不確定性即相對性,是指實踐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的條件性。
實踐是歷史的、具體的,任何時候的實踐都受主觀和客觀條件的限制,不能完全證實或駁倒當時的一切認識。
二、價值
(一)價值及其特性(二)價值評價及其特性、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三)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人們的實踐活動總是受著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制約。任何成功的實踐都必須是真理尺度和價值尺度的統一。
真理尺度:是指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反映了實踐對象的客觀規律和本質的真理。
價值尺度:是指人們在實踐中所必須遵循的、以滿足人們需要為內容的、特定的實踐目標。
(一)價值及其特性哲學上的“價值”:是揭示外部客觀世界對于滿足人的需要的意義關系的范疇,是指具有特定屬性的客體對于主體需要的意義。價值概念價值特性第一,具有客觀性第二,具有主體性第三,具有社會歷史性第四,具有多維性價值客觀性具體表現首先,人的需要具有客觀性。其次,用來滿足人的需要的對象也具有客觀性。最后,滿足人的需要的過程和結果也具有客觀性。
價值評價的含義
價值評價是主體對客體是否具有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評判,體現了主體對客體的一種態度。(二)價值評價及其特性
價值評價的特點第一,評價是以主體和客體的價值關系為認識對象的。(評價對象的特殊性)第二,一般說來,評價結果與評價主體有直接聯系,是依主體的特點而轉移的。(評價結果的特殊性)第三,評價結果的正確與否依賴于相關知識性認識。(關聯性)(二)價值評價及其特性
價值評價的特點表明,價值評價不是主觀隨意性的活動,而是具有客觀性的認識活動。只有正確地反映價值關系的評價才是正確的評價。
不同的主體對同一事物的價值評價會有差異或矛盾,但只有與人民、人類整體的要求和利益相一致的價值評價,才是正確的價值評價。(三)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
價值評價的功能
第一,對實踐活動起激勵作用;
第二,對實踐活動起規范作用;
第三,對實踐活動起導向作用。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
價值觀的含義
是人們對人和事的評價標準、評價原則和評價方法的觀點的體系。價值觀不同的人們,行為的取向也會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正確的價值觀
是先進的社會集團和階級在實踐中形成的,反映了人民群眾的要求,對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起促進作用。價值評價的功能與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意義
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體系
基本內容: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三)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首先,成功的實踐必然是以真理和價值的辯證統一為前提的。其次,價值的形成和實現以堅持真理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價值的。最后,真理和價值在實踐和認識活動中是相互制約、相互引導、相互促進的。堅持兩者的統一,必須在實踐中既弘揚科學精神,也弘揚人文精神。(三)價值和真理在實踐中的辯證統一(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加強出庫效率的方案計劃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的挑戰及對策試題及答案
- 國開2025年《人文英語3》綜合任務答案
- 項目管理團隊溝通的成功案例分析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財務管理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中立性試題及答案
- 2024-2025學年新高考數學一輪復習考點練:7.2《空間點、直線、平面之間的位置關系》 (含答案詳解)教案
- 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檢測方法研究試題及答案
- 中醫兒科課題申報書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新動態試題及答案
- 顱內動脈瘤的護理
- 單縣煙草專賣局QC課題:多維度降低行政處罰文書出錯率課件
- 2021抑郁癥基層診療指南(最終版)解讀
- 采購談判的技巧案例
- 質量整改通知單(樣板)
- 二子女無財產無債務離婚協議書
- 換填承載力計算(自動版)
- 公司董事會會議臺賬
- 2021-2022學年福建省廈門市第一中學高二下學期期中生物試題(原卷版)
- 煤礦安管人員七新題庫及答案
- (完整word版)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指標框架(試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