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1頁
第一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2頁
第一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3頁
第一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4頁
第一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課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的變遷第一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請思考:

(1)你知道中山裝里隱含有哪些信息嗎?(2)近代以來影響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因素有哪些?中山裝是以孫中山的名字命名的一種服裝。很多著名人物如蔣介石、毛澤東都常穿著中山裝。中山裝前身四個口袋,門襟五粒紐扣,袖口三粒紐扣,后背不破縫。第二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課標要求:了解近代以來人們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史實,探討影響其變化的因素。難點:中國社會變動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重點:物質生活和社會習俗變化的原因、特征。第三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主題一變化中的男女服飾

【思考】中國近代男子服裝有什么樣的變化?提示:原來以長袍馬褂為主;鴉片戰爭后西裝傳入;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裝成為男子喜歡的標準服裝。第四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第一個階段——鴉片戰爭后到新中國的成立服飾特征為中式與西式、傳統和現代服飾并存2.第二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后到十一屆三中全會由于政治上的影響,服飾特征為與革命相關的服飾成為主流3.第三個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服飾特征為與世界接軌,多彩呈現第五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身穿長袍馬褂的男人第六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中山裝的出現第七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中山裝旗袍第八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結合圖片信息,你如何看待東西方文明的關系?提示:(1)傳統文明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2)兩種文明不斷碰撞、交流;(3)傳統文明并未被完全取代,既保留了民族特色,又有所創新。【合作探究】第九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50年代的時尚:列寧裝體現中蘇關系的友好60年代的流行:綠軍裝反映“以階級斗爭為綱”第十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變革年代無限風光第十一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男子長袍馬褂西裝中山裝干部服列寧裝綠軍裝現代服裝女子旗袍改良旗袍上衣下裙干部服列寧裝綠軍裝現代服裝第十二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19世紀60年代末,某地中國人的時髦打扮開始變為“短衫窄褲,頭戴小草帽,口銜煙卷,時辰表鏈,特掛胸前”。該地最有可能是()A.天津的租界B.杭州的斷橋C.北京的街頭D.西安的學堂A

【對點訓練】第十三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1912年9月8日《申報》稱“西裝東裝,漢裝滿裝,應有盡有,龐雜至不可名狀?!睂Υ死斫廨^為準確的是()A.20世紀初中國服飾種類繁多,應有盡有B.辛亥革命導致中國人著裝混亂,沒有統一的標準C.辛亥革命使中國社會轉型加劇,從穿著打扮可見一斑D.中國服飾最流行的是西裝和中山裝,其他服飾不受歡迎C第十四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主題二

飲食文化的變化和居室建筑的演進【思考】石庫門能反映出近代上海的哪些特征?提示:中西文化交融;由傳統農業社會向近代化城市轉型。十九世紀后期,在上海開始出現用傳統木結構加磚墻承重建造起來的住宅。由于這類民居的外門選用石料作門框,故稱“石庫門”。第十五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中國傳統飲食文化:四大菜系(2)西餐:①傳入時間:1840年鴉片戰爭后②影響:西餐常用原料搬上餐桌;經營西式食品的食品廠出現。第十六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居室建筑的演進(1)傳統建筑:北京四合院。(2)中西合璧:鴉片戰爭后,外國人來華,中國的居室建筑開始出現西化的趨向。(3)完全歐化的新式住宅:“新村”“花園”“別墅”“公寓”(20世紀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開始出現)。第十七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中國四大菜系川菜魯菜淮揚菜粵菜第十八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思維點擊】中西方飲食文化有什么區別?提示:(1)烹飪方式、食品種類、就餐環境、禮節要求存在明顯差異。(2)中方飲食把追求美味奉為進食的首要目的;西方飲食以營養為最高準則。第十九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老北京的四合院天圓地方的四合院(內向性和封閉性)西方建筑西方建筑文化以外向和開放著稱第二十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啤字是根據英、德、法文的頭兩個字母的發音新創造的,很多人把“啤酒”稱為“卑酒。”這反映了()A.中國傳統酒文化已被西化B.西方啤酒更符合中國人的口味C.國人對外洋文化的接受D.國人產生了崇洋媚外觀念C

【對點訓練】第二十一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1866年張德彝從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每日三次點心,兩次大餐……所食者,無非燒炙,牛羊雞魚,再則糖餅、蘋果。”材料說明當時()A.西餐館服務周到、營養衛生B.西餐已成為中華飲食文化的主流C.西餐館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D.西餐館已由通商口岸進入內地C第二十二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主題三習俗風尚的變革【思考】詩中蘊含了哪些歷史信息?提示:新服飾走向中下層民眾,不纏足運動已經發動,社會風俗改革之風悄然興起。戊戌變法運動時期,社會上流傳一首打油詩: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裁做短衣裳。腳跟形勢先融化,說道蓮鉤六寸長。第二十三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新中國的成立、改革開放等的影響。2.表現:(1)婚嫁習俗的變遷:古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近代:婚姻自主、刪繁就簡;現代:戀愛自由,婚姻自主。第二十四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喪葬禮俗的變化:19世紀末20世紀初,趨于簡化;出現西方色彩的新式葬禮、殯儀館和公墓;新中國成立后,改土葬為火葬。(3)其他社會習俗:剪辮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權、反對迷信、采用公歷,社交禮儀:點頭鞠躬取代跪拜作揖;握手逐漸成為社交場合的常見禮節。(4)民眾的思想觀念也發生變化,舊道德、舊禮教受到批判,女子獲得教育權利的同時,走向社會。第二十五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教育興,舊教育滅;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律師興,訟師滅;旅館名詞興,客棧名詞滅。

——《時報》1912年3月5日【思維點擊】找出材料中社會習俗的變化情況。教育、服飾、發型、放足、歷法、社交禮儀……第二十六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中國舊式婚禮第二十七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0世紀30年代文明新式婚禮民國時期,在中國教堂里舉行的西式婚禮第二十八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提示:(1)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2)中國政府改革的推動(3)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推動(4)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響引起近代社會生活變化的原因是什么?衣從長袍馬褂到西裝再到五彩繽紛的休閑服裝。食從傳統飲食到引進西餐,講求飲食的營養均衡和健康。住從傳統平房到寬敞樓房。俗改變陳規陋習,推廣文明習俗?!竞献魈骄俊康诙彭?,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頒布剪辮法令,民眾紛紛剪去辮子。1917年,張勛扶持清帝復辟,京津地區民眾紛紛搶購假辮子戴上。這一現象從根本上反映了()A.辛亥革命徹底失敗了B.人們生活習俗的改變要有一個漸進過程C.中國近代服飾的變化取決于政權的變更D.民主與專制的斗爭艱難曲折D

【對點訓練】第三十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有人題打油詩反映清末民初社會上的婚禮儀式:“某市結婚不論譜,大個喇叭小個鼓。半新半舊分不清,好像北京耍老鼠?!睋丝芍?,當時中國()A.共和觀念深入人心B.婚禮儀式文明新潮C.傳統文明受到沖擊D.社會習俗全盤西化C第三十一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外國資本主義入侵中國政治、經濟、思想變化社會生活變遷傳統農業社會近代工業社會加快中國近代化進程第三十二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1.《炳燭里談》載:“道光年間,凡物之極貴重者,皆謂之洋。重樓曰洋樓,彩轎曰洋轎。衣有洋縐……大江南北,莫不以洋為尚……”這一現象表明()A.鴉片戰爭后西方文明滲入中國B.外國各種商品充斥中國的市場C.近代中國的社會風俗已經歐化D.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的半殖民地A第三十三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2.從清初男子剃發蓄辮到民國初年男子剪辮,表明(

)A.先進習俗必然取代落后習俗B.某些生活習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義C.專制王朝由強大走向敗落的歷史命運D.專制與民主的斗爭是一個漫長的過程B第三十四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3.1912年6月1日《大公報》載:“革命巨子,多由海外歸來,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成慣常,互相效仿,以為非此不能側身新人物之列?!边@表明近代中國()A.生活方式變化帶有明顯的政治色彩B.生活方式實現了由傳統向近代轉型C.西裝革履成為當時社會生活的時尚D.報紙等大眾傳媒引領社會生活時尚A第三十五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4.(2015?四川文綜?T6)1919年,某新潮社社員暨《新潮》雜志主要撰稿人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看重八字、命書,認為“這些命書,無論然否,要之我的婚事,乃聽其主持,不得不看為一生絕大的紀念品”。該事例說明()A.新潮社是一個保守社團B.新式青年仍可接受傳統婚俗C.國人尚未認同西式婚俗D.八字、命書決定時人的婚姻第三十六頁,共三十八頁,編輯于2023年,星期一【解析】選B。題干中提到“《新潮》雜志主要撰稿人在面臨個人婚事抉擇時看重八字、命書”,說明該撰稿人在婚姻觀念上依然保有傳統思想,但其個人思想并不能代表整個新潮社團的思想觀點,故A項錯誤,B項正確;題干中并未提到國人對西式婚俗的態度,故C項錯誤;題干只能體現部分人依然通過八字、命書決定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