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單元第2課歐洲無產階級爭取民主的斗爭_第1頁
第7單元第2課歐洲無產階級爭取民主的斗爭_第2頁
第7單元第2課歐洲無產階級爭取民主的斗爭_第3頁
第7單元第2課歐洲無產階級爭取民主的斗爭_第4頁
全文預覽已結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七單元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爭取民主的斗爭7.2歐洲無產階級爭取民主的斗爭(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目標內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識記理解運用第一國際推動各國工人的民主運動第一國際的成立及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通過對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建立的歷史條件、組織形式和爭取民主斗爭等方面的比較,培養學生比較歸納和概括歷史問題的能力。通過對第一國際、第二國際、巴黎公社爭取民主斗爭的分析,培養學生從政治、經濟和思想文化之間的辯證關系對問題進行觀察和分析的能力。歷史比較概括闡釋分析評價合作探究通過對巴黎公社成立建設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嘗試,對學生進行社會發展規律和革命傳統的教育。巴黎公社建設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嘗試巴黎公社的建立;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設的創舉第二國際爭取工人民主權利的斗爭第二國際的成立;第二國際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教材結構及重點難點】一、第一國際推動各國工人的民主運動1。第一國際的成立2。第一國際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二、巴黎公社建設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嘗試1。巴黎公社的建立2。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設的創舉三、第二國際爭取工人民主權利的斗爭1。第二國際的成立2。第二國際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重點:第一國際和第二國際領導工人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巴黎公社在民主建設方面的措施難點:工人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推動了近代社會的民主化進程【教學方法】本課可用質疑答疑、史料研讀、概括分析等方法,在教師積極引導下,突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思考、分析問題的積極性,努力實現師生教與學的有機互動。在教材的處理上,注意點撥思路,啟導分析,給學生留下較多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借以逐步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探究性學習的習慣和基本能力。【導入新課】18世紀60年代,英國開始了工業革命,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鞏固和發展了資本主義,對世界歷史進程產生了重大影響。19世紀隨著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的發展,無產階級迅速壯大,工人運動興起,社會主義思想活躍。19世紀40年代,馬克思主義誕生,國際工人運動蓬勃展開;19世紀70年代的第一國際建立和巴黎公社革命,19世紀80年代的第一國際建立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導入新課。由此導入新課。【講述內容】一、第一國際推動各國工人的民主運動1。第一國際的成立19世紀50、60年代,隨著工業革命向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擴展,資本主義經濟有了很大增長。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中,工業生產開始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占主導地位,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也隨之形成,這標志著資本主義制度已完全確立并開始形成為一個世界體系。在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已形成的條件下,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也日益帶有國際性的特點。特別是在經濟危機的年代里,當資產階級采用從國外招雇廉價勞動力的辦法來破壞工人的罷工斗爭時,工人更清楚地認識到各國無產階級利益的一致性和加強國際團結的必要性,這就為建立國際無產階級的群眾性革命組織準備了條件。馬克思、恩格斯為建立新的國際工人組織而作了大量工作。為了適應國際工人運動發展的客觀需要,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利用1848年革命失敗后的低潮時期,用科學社會主義武裝和團結工人階級,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總結各國工人運動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了深入的理論研究;這時馬克思已著手撰寫《資本論》,僅1861—1863年他就寫了23本政治經濟學筆記。另一方面盡可能多地同各國工人運動領導人保持聯系,威廉·李卜克內西、威廉·沃爾弗等工人領袖,則保持著同馬克思、恩格斯的不間斷聯系,有的人成為馬克思家里的常客,為培養無產階級的革命骨干作了巨大努力,從而在思想和干部問題上為建立新的無產階級國際組織準備了條件。第一國際是1864年9月28日建議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的相關內容,在與學生共同討論分析的基礎上,向學生指出:《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為第一國際制定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和組織原則,表明第一國際是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下,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建立起來的國際無產階級的群眾性組織。2。第一國際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第一國際成立后,在推動各國工人的民主運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第一國際把聲援和支持各國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作為自己的主要活動,其中主要有:在各國建立支部;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聲援、支持和參加各國工人的罷工斗爭以及一切進步運動;十分關心各國的民主運動,積極支持各國無產階級爭取民主權利的政治斗爭。這一活動的光輝頂點就是1871年爆發的巴黎公社革命運動。建議在講述這一部分內容時,提供一些史料給學生,并結合19世紀60年代英國的選舉改革運動,進一步闡明第一國際在推動各國工人的民主運動方面所做的努力。最后分析一下第一國際成立的歷史意義。第一國際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創立了偉大的功勛。首先,它用無產階級團結的思想教育了各國無產階級,使國際主義深入人心。其次,它用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指導各國的工人階級斗爭,使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取得了很大成效,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工人中的傳播。最后,它領導工人階級同各國資產階級進行堅決斗爭,推動了歐洲各國工人運動的發展,加速了歐洲民主化的進程。二、巴黎公社建設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嘗試1。巴黎公社的建立建議首先簡介巴黎公社的歷史背景,然后說明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指出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設方面,有許多創新的做法。法國在普法戰爭失敗后先后建立的國防政府和以梯也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實行投降賣國和敵視工人的反動政策,是巴黎公社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巴黎工人是在祖國處于危難關頭、本身遭到臨時政府進攻的情況下發動革命的。巴黎公社革命是從1871年3月18日革命開始的。國民自衛軍占領了巴黎市政廳,取得了革命的勝利。10天后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偉大嘗試。由于梯也爾政府同德國俾斯麥政府勾結,重新集結反動力量,向巴黎公社進攻。5月21~282。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設的創舉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設的創新做法,進行歸納總結。然后進一步提出問題:巴黎公社的這些措施,為什么說是一個偉大創舉?它與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有什么本質區別?通過學生的思考,加深對教材這一重點內容的理解。然后依據教材從實行人民普選制、堅持集體領導和民主作風、反對個人專斷、實行人民對權力機關公職人員的監督權和罷免權、加強法制以防止公職人員任意欺壓群眾等方面介紹巴黎公社建設民主制度的嘗試。最后指出巴黎公社的歷史意義。其中最重要的一條是,巴黎公社是無產階級推翻資產階級統治,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第一次嘗試。這一結論主要是從分析巴黎公社在民主制度建設的創舉而得出來的。巴黎公社是19世紀初期以來的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高峰和總結,同時它也使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及其國家的斗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它吸收和歸納了歷次工人斗爭的經驗與成果,進行建設無產階級民主制度的偉大嘗試,發展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學說,對資本主義的歷史命運和國際社會主義運動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三、第二國際爭取工人民主權利的斗爭1。第二國際的成立19世紀70、80年代歐美工人運動逐漸走向高潮。巴黎公社失敗后,資本主義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發展時期。隨著以電氣工業為代表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在生產力迅速發展的基礎上,各國工人人數猛增。但由于資本主義的固有矛盾不但沒有得到緩和,反而隨著壟斷的加強而更加深化,周期性經濟危機越來越頻繁。從19世紀70年代后半期開始,歐美工人打破自巴黎公社失敗后工人運動的沉悶局面,使工人運動重新走向高潮。其表現是罷工運動次數增多、規模擴大。其中影響最大的是1886年美國芝加哥工人爭取八小時工作日的大罷工。關于第二國際成立的歷史背景的主要表現,可讓學生閱讀課本概括為三個方面:第一,19世紀后期,資本主義工業的飛速發展,人數猛增,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第二,罷工運動的次數增加了,規模擴大了。第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及各國工人黨的普遍建立。隨著工人運動的發展,各國工人及其政黨都有加強國際工人團結的愿望。在這種情況下,1889年7月介紹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開的成立大會的情況。參加大會的有22個國家的393名代表,其中有許多是各國工人運動的著名活動家,因此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大會討論了國際勞工立法(如實行八小時工作日、禁止使用童工、工人參加工廠檢查機構等—)、工人階級的經濟斗爭和政治斗爭等問題。大會通過的關于每年慶祝“五一節”的決議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大會還決定以定期召開國際社會主義者代表大會的方式,作為各國社會主義黨和工人運動的固定聯系形式。這次大會標志著第二國際的成立。它的成立促進了國際工人運動的進一步發展。2。第二國際爭取民主權利的斗爭第二國際作為無產階級的國際組織,其活動是給各國黨指出行動方向,推動各國工人階級反對資產階級的斗爭,并指出:“為了工人階級的解放,只依靠勞工的經濟組織(工聯和工會)是不夠的”,無產階級“應當加入決不與其他政黨妥協的社會主義政黨的隊伍”,開展反對資產階級的政治斗爭,并爭取奪取政權。為此,第二國際倡導通過合法的議會斗爭,為工人爭取政治和經濟方面的權利。各國工人政黨利用資產階級議會制度,有效地進行了議會選舉斗爭,取得了重大成果。這一部分內容是本課的重點之一,講述時利用教材的有關具體數據,說明各國工人黨在議會選舉斗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第二國際爭取工人民主權利的斗爭,使一些資本主義國家開始逐漸實施社會福利制度,增加了勞工立法,使工人境遇得到改善。在第二國際的號召下,各國黨大多數能利用資產階級的議會制度,組織發動群眾開展合法斗爭,推動了近代社會的民主化進程。【課后研討】馬克思在總結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經驗時指出:“國際的一個基本原則——團結。如果我們能夠在一切國家的一切工人中間牢牢地鞏固這個富有生氣的原則,我們就一定會達到我們想往的偉大目標。革命應當是團結的,巴黎公社的偉大經驗這樣教導我們。”(《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第180頁)你認為這句話有什么現實意義?談談你對團結的認識,與大家交流一下你的看法。思路:從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來看,共產黨人把團結和統一看作是黨的生命和戰勝艱難險阻,克敵制勝的法寶。毛澤東同志指出:“一種是黨內的團結,一種是黨和人民的團結,這些就是戰勝艱難環境的無價之寶,全黨同志必須珍愛這兩個無價之寶。”(《解放日報》1943年5月28日第1版)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團結出新的生產力。如果團結搞得好,形成了堅強的戰斗堡壘,那么它的戰斗力就不是簡單的一加一等于二,而是要大于二。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說:整體大于部分之和。【本課小結】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發展,特別是在工業革命后,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隊伍得到不斷發展壯大,資產階級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