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兒童用腦衛生多想點_第1頁
:為兒童用腦衛生多想點_第2頁
:為兒童用腦衛生多想點_第3頁
:為兒童用腦衛生多想點_第4頁
:為兒童用腦衛生多想點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為兒童用腦衛生多想點

小學生的大腦工作能力在一節課、一天、一周、一學期甚至一年中是不斷變化的。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錢志亮、北京師范大學實驗小學語文高級教師李靜在十多年觀察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出其變化的一般特點,并依此提出了學校合理安排教育教學的對策——

學校是向學生系統傳授知識和施行正規教育的場所,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必須根據兒童身心發育、發展的特點,遵循一定的教育教學規律。研究兒童在一節課、一天、一周、一學期乃至一年中大腦工作能力的變化情況,對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科學地實施教育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等很有指導意義。

1學習過程中大腦工作能力的一般變化規律

大腦的工作能力包括大腦工作的速度和大腦工作的準確性以及持續工作的能力三個重要方面。兒童在學習過程中大腦的工作能力并不是永遠均衡發揮作用的,而是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一些變化,并遵循著一定的規律。

一節課中的變化

如果將一節課按40分鐘計算,學生在剛剛開始的2-5分鐘屬于準備進入課堂教學階段。因為課前剛剛活動,雖然此時人已經進入了課堂,但是大腦的興奮點仍然滯留在課前活動,或者說大腦的興奮點由課前活動向課堂教學內容轉移尚需要一個過渡過程,這也就是教育心理學里常說的始動調節。約從5-10分鐘始,課前活動的興奮灶被抑制,課堂教學內容成為大腦興奮的中心,到第20分鐘左右時,該興奮中心具有最良好的應激功能,大腦工作能力達到最強的階段,此時條件反射最容易形成,教學效果最好。此后,大腦開始疲勞,學習效率開始降低,約在下課前2-5分鐘,由于即將到來的課間休息活動會在大腦里誘發一個前驅性的興奮,這種興奮會使兒童在大腦工作能力疲勞之余有所提高,即教育心理學里常說的終末激發現象。

一天中的變化

學生到校后從早讀開始其大腦工作能力就逐漸提升,約第一節課后達到最高峰,以后逐漸下降,在第四節課時一般效率最低,上午臨近放學前有一個反彈。午間休息后,下午上課有所回升,然后又逐漸下降,同樣,下午在臨近放學前也有一個反彈。

一周中的變化

一般星期一的學習能力處于啟動階段,經過兩天的休整和娛樂,人體生物鐘面臨重新調整。學生星期一返校時通常仍在回味前兩天的事情,人們通常所說的“星期一綜合癥”也就是指星期一時孩子不太愿意上學或者是即使到了學校其學習效率也不太高。星期二開始孩子的大腦工作能力提高,高峰維持到星期三、星期四,然后開始逐漸下降,到星期五,因為一周的勞累和盼望周末,大腦工作能力開始下降,下午跌至最低峰,即國外常說的“TGIF”(ThanksGodIt'sFriday—感謝上帝今天是星期五)現象——周末綜合癥,有的學生可能出現終末激發。

一學期中的變化

每學期剛開學的前幾個星期是學生由假期生活向學習生活轉變的適應段,適應快的只需2-3個星期,慢的需要5-6個星期,以后逐漸提升,到期中考試前夕為高峰,以后逐漸下降。由于期末考試的壓力,到期末2-5周時一般會出現終末激發現象。

學年中的變化

每學年9月份開學,多數學生剛剛開始適應學校生活,隨著放國慶長假,節日后開學孩子從“假日綜合癥”調整到學習狀態中來大概需要1-3周的時間;多數學生受冷空氣南下尤其是冬季傳染病的影響,一般在11月初至12月中會生一次病,待調整差不多后(一般2-3周)迎圣誕和新年的活動與興奮接踵而至,之后措手不及地開始期末復習,所以許多孩子下學期學習成績呈現不穩定甚至倒退狀態。

每學年3-4月份,學生剛剛適應學校生活,大地回春、地氣上升,兒童通常情緒煩躁、坐不住,男孩子的紀律問題尤其突出、女孩子心不在焉的現象普遍存在。“五一”長假的“假日綜合癥”剛過,“六一”的興奮至少影響1-2個星期,幸好期末復習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補償”。

當然,兒童大腦工作能力的變化規律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受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也會出現異常。

2影響大腦工作能力的幾個常見的因素

影響兒童大腦工作能力的因素較多,根據多年日常教學的觀察,發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個體的身體條件

身體虛弱的兒童大腦工作能力在時間的持久性方面明顯低于身體強壯的兒童;大腦發育狀況越是健康的兒童,大腦的工作能力越強;年齡越小,興奮和抑制所需啟動的時間越長,因而大腦工作能力的速度較緩慢、時間持續較短;有多動癥等行為障礙的兒童由于其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大腦工作能力的效率較低;凡是中樞神經發育、運動系統功能、體形發育、行為抑制等未達到“入學成熟水平”的,其大腦的工作能力相對都較低,隨著時間的推移,個別能力強的兒童能逐漸適應這種跨年齡的學習,多數兒童學習成績會因此而明顯落后。

學習和生活條件

學習和生活條件也同大腦的工作能力有密切的關系。如學習負擔過重、睡眠不足、饑餓、休息時間與方式、教學內容和方法、課程表的編排、學習地點的照明、氣候、噪音、課桌椅高矮、學習用品等,以及家庭學習氣氛、家長對學習的期望、態度等,都會對兒童大腦工作能力產生一定的影響。

個體的心理狀態

個體的心理狀態尤其是個體情緒的變化對兒童大腦工作能力的發揮影響很大,如過度興奮、缺乏信心、消極抑郁、對學校環境印象的好壞、同伴的情緒影響、他人對自己的評價、老師的表揚與批評、師生關系的融洽、對考試的態度、對學習成績關心的程度、家里是否有固定學習地點等。

大腦神經功能協調情況

個體大腦優勢半球是否建立、左右腦的分工是否明確、是左利還是右利、神經功能是否協調、是否過分依賴某半球等對大腦工作能力影響極大。

3用腦衛生對學校教育教學的具體要求

了解兒童大腦工作能力變化的規律和影響兒童大腦工作能力正常發揮的因素是一個教師利用兒童衛生用腦知識搞好教學工作的前提,也是學校安排教育教學工作的基本出發點。

兒童用腦衛生要求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做到以下幾點:

根據大腦工作規律安排教學

學期內,學期剛開始和學期快結束時的教學內容應相對安排得輕松一些,學期開始時給學生以一段適應的時間,學期快結束時使學生有機會放松放松,以應付期末考試。長假期間布置一定的作業,保持一定的學習壓力,保證兒童對學習有所牽掛,以緩解“假期綜合癥”。

一個星期內,星期一的課程不宜安排過重,上午的升旗、班會、講評等“收瘋”活動會使孩子迅速緊張起來,盡快地回到學校生活中來,但周一下午放學時可以布置本周中次量的作業,讓其通過緊張的星期一晚上盡快進入到學習狀態之中去。周二至周四安排更多的文化課,但作業應相對較少。星期三最好能組織一些課外興趣小組活動,讓學生緊張的大腦放松放松。星期四最好再穿插一些體育活動,以調節大腦的工作方式。星期五最好適當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但下午必須布置星期六和星期日的本周最大量作業,讓兒童在周末有充分的時間休息和參加其他活動的同時對學習有所牽掛,避免星期一上課時很難進入學習狀態。

學日內,將難學難懂的認知類課程和主科(如語文、數學、外語等)安排在上午第一、二、三節課或下午第一節課;將容易接受的課程和副科(如勞動、自然、社會、思品、政治、音樂、體育、科技、美工等)安排在上、下午的末節課。第二節課課后安排課間操及加餐,第三節課課后安排眼保健操(注意手指衛生)等,而沒有必要在早晨學生到校早讀后安排早操。根據兒童大腦皮層機能活動鑲嵌式的特點,學校不宜安排孩子連續上兩節同一科目的課程,以免引起超限抑制,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實踐證明,在文化課程之間插入音樂、體育、美術等使個體左右腦交替活動的課程,有助于提高文化課的學習效果。

一節課內,將一節課的前2-5分鐘用于組織課堂、復習上次已學內容,將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安排在第10-20分鐘,將第20-35分鐘交給學生鞏固練習、教師個別輔導與巡視,最后幾分鐘用來總結、復習及布置作業。一般情形下,小學低年級學生集中注意力的時間是15分鐘左右,中年級學生在20分鐘左右,高年級學生在25分鐘左右。如果兒童持續注意的時間過長,大腦皮層興奮灶就會減弱并產生抑制,使大腦功能下降:記憶力衰退、思維停滯,出現學生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或“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地呆坐在課桌前或坐不住的局面(“假參與”),嚴重的甚至出現頭暈、頭痛等不良癥狀,有損兒童健康,影響兒童智力發展。

保持兒童良好的學習情趣

保持兒童良好的學習情趣,包括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兒童良好的在校情緒。俗話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發動機”,學生只有對學習感興趣,才有可能在大腦皮層的有關區域產生優勢興奮中心。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除了因勢利導、啟發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生經常體驗到通過努力后的成功和喜悅。

保證學生良好的在校情緒即要求保持學生最佳的心理狀態。學校要注意校園環境的建設,使學生對學校有一個良好的印象,愛校甚至于留戀學校;學校還要著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樹立尊師愛生的新風尚;教師要盡量多地用表揚代替批評,即便不得已批評時,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以及語氣、語調,建立學生對自己良好的正確評價,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考試以及考試成績,勝不驕、敗不餒,用一顆平常心對待一切。

從小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

兒童年齡越小,機體的可塑性就越大,也就越容易建立比較穩固的、有著一定程序的暫時神經聯系即動力定型。根據這一規律,兒童從一入學開始就必須加強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兒童一旦形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許多學習困難就會隨之而來,而要改變一些不良的學習習慣即重新建立起新的動力定型,將給大腦神經細胞增加巨大的工作負擔,反之,良好的學習習慣將享用終生。

堅持開展戶外活動

戶外活動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大腦對機體的控制能力及大腦反應的靈敏性。有研究表明,如果將一天6小時的學校時間拿出1小時用于戶外活動或其他文體活動,學生的學習效果會比6小時全用于文化學習更好,即教育界通常所說的6-1>6。

要有足夠的休息時間

有人說學生比教師更累是不無道理的,教師講完課以后就可以回辦公室去休息了,可是學生卻要馬上應付下一位教師,如此車輪戰一般忙碌一整天,再加上要完成教師留的家庭作業,無論是腦力還是體力都十分疲憊,因此休息和睡眠對小學生來說就顯得尤其重要。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兒童在慢波睡眠階段的生長速度是覺醒時的3倍,休息和睡眠可以消除疲勞、恢復體力和智力,如果兒童休息和睡眠不好,不僅嚴重影響其身體發育,而且也妨礙其智力的發展。所以兒童在校期間一定要有足夠的睡眠,而且最好在中午時能有一定時間的午休(據筆者多年觀察,一般中午回家吃飯并且午休了的學生,下午上課時的精神狀態明顯比在校吃小飯桌而不休息的學生好得多)。一般認為,12歲以下的兒童每天正常睡眠的時間應不少于10小時,否則就很難保證孩子白天有充沛的精力進行學習。

要有充足的營養

營養條件是兒童得以正常學習的保證。有研究指出,一個不吃早飯的學生,在學校第二節課結束時,就已經耗盡隔夜晚餐貯存在肝部的糖元,表現得無精打采、注意力無法集中、疲勞等。雖然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保障兒童溫飽已不成問題,但是由于受一些家長不懂得早餐的重要性不能保證孩子早餐的質和量、有些兒童有偏食挑食的不良習慣、飲食營養不均衡等因素的影響,學生的營養狀況仍不容樂觀。據研究,在上午第二、三節課之間加餐一次熱量較高的食品如饅頭、面包、豆漿、牛奶等,學生在校期間的精神狀態以及生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