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_第1頁
關于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_第2頁
關于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_第3頁
關于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_第4頁
關于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關于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關于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黃承華一個人的人格,在人的一生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擬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梳理人格的概念和理論基礎,探討人格教育在學校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期在學校教育中全面實施人格教育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一、人格的概念關于人格的研究,國內外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見解:素質論。即指人的性情、氣質、能力等特征的總和。蔡元培在《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中提出:“所謂健全的人格,內分四育,即:(一)體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聞一多在《<李白之死>序》提出:“此詩所述亦憑臆造,無非欲藉以描畫詩人的人格罷了。”老舍在《四世同堂》提出:“他以為教育不僅是教一般意義上講的人格是人的品格操守,真正意義上的人格是人生格局養成與操守。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人格發展過程的每個階段。從格物到正心,是人生格局的養成階豐富、消亡的自然過程。道德論。即指人的道德品質。梁啟超在《新民說》說:“忠二德,人格最要之件也?!?陳學昭在《工作著是美麗的》寫道:“﹝她﹞又沒有賣淫,損害了家庭的名譽和自身的人格?!睓嗬摗<粗溉税凑辗?、道德或其他社會準則應享有的權利或資格。瞿秋白在《赤俄之歸途》中提到:“把一般爭人格的青年學重女子人格?!毙睦碚?。由于心理學家各自的研究取向不同,對人格的看法也有很大差異。人格也稱個性,源于希臘語Persona,英語為personality;moralintegrity;humandignity。原來主要是指演員在舞臺上戴的面具,類似于中國京劇中的臉譜,后來心理學借用這個術語用來說明:在人生的大舞臺上,人也會根據社會角色的不同來換面具,這些面具就是人格的外在表現。面具后面還有一個實實在在的真1937年,《人格:心理學的解釋》一書出版,作者奧爾伯特把人格研究狀況介紹給美國,提出了著名的人格定義:“人格是個體內部的那些心里物理系統中決定其獨特地順應環境的動力組織”。我們認為,人格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模式包括了個體獨具的、有別于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各種特質或特點的總體。二、人格的特征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人格有如下本質特征。獨特性。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環境、教育等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形成了各自獨特的心理這就是人格的獨特性。但是,人格的獨特性并不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也有社會因素的作用。人格作為一個人的整體特質,既包括每個人與其他人不同的心理特點,也包括人與人之間在心理、面貌上相同的方面,如每個民族、階級和集團的人都有其共同的心理特點。人格是共同性與差別性的統一,是生物性與社會性的統一。穩定性。人格具有穩定性。個體在行為中偶然表現出來的心理一。統合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內在統否則,可能會出現適應困難,甚至出現人格分裂。因而是人生成敗的根源之一。當面對挫折與失敗時,堅強者能發憤拼搏,懦弱者會一蹶不振,這就是人格功能的表現。三、人格與知識人格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的掌握比較簡單,它主要靠記憶來實現,是一種層次較低的智力活動,所以人們把長于記憶、懶于思考的人譏為兩腳書櫥;但是人格的養成卻相當復雜,它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需要健康的體魄、良好的教養、廣泛的興趣、高尚的情操和仁愛品德的綜合體現。如果只有知識的灌輸而沒有人格的養育,所謂知識就很可能成為爭名奪利的武器,危害社會的工具。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便認為既然革命已經成功,所謂愛國精神他又反復強調:“大學并不是販賣畢業的機關,也不是灌輸固定知識的機關,而是研究學理的機關?!芯繉W理的結果,必要影響于人生?!币虼怂3ψ约旱膶W生說:你們應“當有研究學問之興趣,尤當養成學問家之人格。”張元濟在《中華民族的人格》中寫道:“社會上迷漫著一種驕奢、淫逸、貪污、詐偽、頹惰、寡廉鮮恥的風有關;如果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把人格的扶植放在腦后,那就很容易誘導人們置良心于不顧,去竭力追求物質的享受;在這種情況下,許多人便以為“只要搶得富貴,免得貧賤,……什么都可以不管了”;長此下去,只能造成整個民族的墮落。近代化理論從文化與人格的角度分析了傳統思想與文化的影響。費正清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很重集體(指家族而非國家),強調服要求。漢根Onthetheoryofsocial》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用一個社會可否培養出創造性人格來分析一個國家的經濟是不是能夠發展,他認為,在一個保守的社會中培養創四、人格的分析思路具有獨特性、穩定性、統合性、功能性。人格是一個復雜的結構系統,它包括許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氣統,具有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控制三個子系統。人格“三我”結構。弗洛伊德將人格結構劃分為三個層次: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位于人格結構的最低層,是由先天的本能、欲望所組成的能量系統,包括各種生理需要。本我是無意識,非理性的。遵循快樂原則。自我:位于人格結構的中間層,從本我中分化出來的,其作用是調節本我和超我的矛盾。遵循現實原則。超我:位于對自我進行監控;追求完善的境界。遵循道德原則。五、人格理論西方心理學家對人格心理學的研究,由于各自觀點及研究方法上特質論、多元類型論、心理動力論和人本主義理論。特質理論。人格特質理論(theoryofpersonalitytrait)起源于20世紀40(G.W.Allport,1897~1967)和卡特爾(R.B.Carttell,1905~)。特質理論認為,特質(trait)是決定個體行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1949年卡特爾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16種相互獨立的根源特質,從而編制了“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調查表”。類型理論。類型理論是20世紀30~40年代在德國產生的一種人格理論,主要用來描述一類人與另一類人的心理差異,即人格類型(personalitytype)的差異。人格類型理論有三種,即:單一類型理論、對立類型理論、多元類型理論。以下僅對對立類型理論作一簡要介紹,至于多元類型理論,在后面的章節將分別以氣質和性格類型學說加以討論。對立類型理論認為,人格類型包含了某一人格維度的兩個相反的方向。A—B型人格是這一理論的代表。福利曼和羅斯曼(Friedman&Rosenman,1974)描述了A—B人格類型,近年來,人們在研究人格和工作壓力時,常使用這種人格類型。A型人格的主要特點是性情急躁,缺乏耐心,外向,動作敏捷,說話快,生活常處于緊張狀態,社會適應性差,屬不安定型人格。具有這種人格的人易患冠心病。對冠心病患者的調查發現,A型人格的人數是B型人格人數的兩倍。B型人格的主要特點是性情不溫不火,舉止穩當,對工作和生活滿足感強,喜歡慢步調的生活節奏屬于安定型人格。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組成。這三部分相互影響,對個體行為產生不同的內部支配作用。其中本我是屬于無意識的,自我和超我則一部分屬于無意識,一部分屬于有意識的。本我代表本能的力量,超我則是社會規范,兩者從根本上講是相互沖突的。自我的作用就是協調本我、現實和超我之間的關系,在遵循“現實”和“道德”的原則下,滿足本我的要求??梢姡晕乙獮槿齻€對象服務,而本我和超我在無意識領域中的沖突不可避免。健全的本我就是能尋求到某種方式,把這種內心沖突降低到最低限度。如果自我功能減弱、人格的三部分失去平衡彼此就會相互沖突,則容易導致心理疾患的發生。了更為積極的人格理論。他們認為人是積極主動、追求自我實現的健全的機體,自我實現是人性的本質。人本主義提出人格的自我理論,包括自我觀念、積極關注、自我和諧和自我實現四個要點。自我觀念(selfconcept)是個體在其生活環境中對每一經驗的評估及與環境相互作用中形成的。如果一個人的行為方式作用于環境事物,產生的直接經驗與間接(評價性)自我觀念的形成就會遇到困難。積極關注(positiveregard)就是個體希望別人以積極的態度支持自己,如果獲得外界的積極關注越多,他的自我觀念將會越來越明確,進而形成健康的人格。自我和諧(selfcongruence)是指一個人自我觀念中沒有自我沖突時的心理現象。反之,自我不和諧包括:直接經驗與評價性經驗之間的不和諧;理想自我與真實自我之間的不一致。改變自我不和諧的方法在于向當事人提供一個和諧環境,對他進行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使他在這種自然環境中促進對自我的積極探索,形成健康和諧的自我觀念,發揮其是指個體趨向完美、趨向實現、趨向自我的保持與提高的傾向。它是激發個體行為和發展的基本推動力。個體要達到自我實現的需要,關鍵在于自我結構與經驗的協調一致,要具備經驗的開放、協調的自我、客觀正確的自我估價、無條件關注以及與人和睦相處等五個心理素質特征。六、影響人格形成與發展的因素人格是在遺傳與環境的交互作用下逐漸形成并發展的。(一)生物遺傳因素。由于人格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特征,因此人格研究者更注重遺傳因素的作用。綜合現有的研究結果,得出:遺傳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響因素。遺傳因素對人格的作用程度隨人格特質的不同而異。通常在智力、氣質這些與生物因素相關較大的特質上,遺傳因素的作用較重要;而在價值觀、信念、性格等與社會因素關系密切的特質上,后天環境的作用可能更重要。人格的發展是遺傳與環境兩種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人既具有生物屬性,又具有社會屬性。人在胚胎狀態時,環境因素的影響就開始了,這種影響會在人的一生中持續下去。后天環境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小到家庭因素,大到社會文化因素。這些因素對人格的形成與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二)社會文化因素。每個人都處在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文化對人格的影響極為重要。社會文化塑造了社會成員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員的人格結構朝著相似性的方向發展,這種相似性具有維系社會穩定的功能,又使得每個人能穩固的“嵌入”在整個文化形態里。同時,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例如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的民族,這里的“勤勞勇敢”的品質便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的人格特征。(三)家庭環境因素。研究人格的家庭成因,重點在于探討家庭的差異(包括家庭結構、經濟條件、居住環境、家庭氛圍等)和不同的教養方式對人格發展和人格差異具有不同的影響。研究發現,權威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表現得過于支配,孩子的一切都由父母來控制。在這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消極、被動、依賴、服從、懦弱,做事缺乏主動性,甚至會形成不誠實的人格特征。放縱型教養方式的父母對孩子過于溺愛,讓孩子隨心所欲,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有時出現失控的狀態。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多表現為任性、幼稚、自私、野蠻、無禮、獨立性差、惟我自尊、蠻橫胡鬧等。父母尊重孩子,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和積極正確地指導。父母的這種教育方式能使孩子形成一些積極的人格品質,如活潑、快樂、直爽、自立、彬彬有禮、善于交往、富于合作、思想活躍等。由此可見,家庭確實是“人類性格的工廠”,它塑造了人們不同的人格特質。(四)早期童年經驗?!霸缙诘挠H子關系定出了行為模式,塑造(Mackinnon,1950)有關早期童年經驗對人格影響力的一個總結。中國也有句俗話:“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比松缙谒l生的事情對人格的影響,歷來為人格心理學家所重視。需要強調的是,人格發展盡管受到童年經驗的影響,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兒童發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會使兒童形成不良的人格,但二者不存在一一對應的關系,比如溺愛也可能使孩子形成不良的人格特點,逆境也可能磨煉出孩子堅強的性格。另外,早期經驗不能單獨對人格起作用,它與其它因素共同決定著人格的形成與發展。(五)自然物理因素。生態環境、氣候條件、空間擁擠程度等這些物理因素都會影響到人格的形成與發展。有很多研究說明了生態環境對人格的影響。氣溫會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現頻率。例如熱天會使人煩躁不安,對他人采取負面反應,發生反社會行為。在不同物理環境中,人可以表現出不同的行為特點。(六)學校教育因素。學校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施加影響的教育場所,是成長過程中重要的環境因素。教師的期望引起的效應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教師對學生的人格常具有指導定向作用,有研究表明,在不同的教師的氣氛中,學生常有不同的行為表現,教師的公正性對學生也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另外,學校是同齡群體聚集的場所,同伴群體常對人格的形成起到巨大的影響。七、人格的檢測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對人的健康及其幸福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關于人格檢測的方法,典型的有:價的一種方法。有明尼蘇達多相人格測驗和愛德華個人興趣量表。投射測驗。有羅夏克墨漬測驗和主題統覺測驗。情景測驗。性格教育測驗和情景壓力測驗。Q分類法。八、學校教育中的人格培養怎樣的學生人格才是健全的呢?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暨北京大學人格與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侯玉波博士提出必須符合以下幾項內容: 能夠了解并跟上現實;2.能夠接納自己、別人和環境;3.能夠超越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