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_第1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_第2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_第3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_第4頁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演示文稿現在是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優選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第六章現在是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第一節、日本發動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4-1905年,日俄戰爭

1914年,出兵占領青島,控制山東

1928年5月,濟南慘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滿蒙。現在是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一、日本發動侵華戰爭的原因日本根本原因:蓄謀已久的既定侵華政策

—從大陸政策到國策基準現實原因:擺脫經濟危機的需要中國有利條件:國、共十年對峙及內戰國際

外部因素:英美帝國主義國家長期以來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日本的侵略野心。現在是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二、滅亡中國的計劃實施

九·一八事變一·二八事變偽滿洲國建立策動華北自治局部侵華七·七事變全面侵華現在是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標志著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日本動員了幾乎全部的軍事力量,采取“速戰速決”的戰略,向華北、華東、華中地區發起戰略進攻。日軍通過盧溝橋現在是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1938年10月,“以華治華、以戰養戰”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共產黨:集中主要兵力掃蕩抗日根據地占領區:扶植傀儡政權、發展漢奸組織1941年12月,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戰場和世界反法西斯戰場連成一個整體。1944-1945年,豫湘桂戰役1945年8月15日,終戰詔書,宣布投降現在是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三、日軍殘暴的殖民統治1、占領區的殘酷統治

1895年,臺灣

1932年3月,偽“滿洲國”

1940年3月,汪精衛“中華民國國民政府”

1941年,華北“治安強化運動”

1941年,華中“清鄉運動”現在是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2、侵華日軍的罪行(1)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南京大屠殺:35萬多人殺光居民:318萬掃蕩中的“三光政策”燒光房屋搶光糧食細菌戰和毒氣戰現在是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2)瘋狂掠奪中國的資源與財富1936年11月,《滿洲產業開發五年計劃現地案》,計劃有重點地在東北開發與戰爭有密切關系的鐵、煤、石油、電力等重工業和能源工業。1942年,中國東北的鋼產量占日本總需量的1/3,鋁產量占日本總需量的40%,日本所需的38種軍需物資有14種由東北供給。日本“華北開發股份公司”和“華中振興股份公司”分別主管對華北和華中的經濟掠奪。從1941年起,華北必須每年向日本輸送原煤800萬噸;從1939年到1942年,每年對日本及偽滿輸出的鐵礦石,分別占當年產量的75.1%、91%、75.3%、82.8%。

現在是1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3)強制推行奴化教育強迫飯前祈禱感謝“皇軍的恩賜”

幼年軍校奴化教育日語定為“國語”現在是1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第二節、局部抗戰到全國性抗戰一、共產黨舉起武裝抗日的旗幟1931年9月21日,中共中央發表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宣言。1932年4月15日,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布對日作戰宣言》,正式決定對日本帝國主義宣戰。

現在是1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二、局部抗戰和救亡運動1、1932年1月28日,淞滬抗戰,中國共產黨發動上海工人罷工,支援十九路軍的抗戰。2、1933年5月,馮玉祥在張家口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3、1933年11月,蔡廷鍇、蔣光鼐、李濟深等率領國民黨十九路軍發動反蔣抗日的福建事變。同紅軍簽訂《反日反蔣的初步協定》。4、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自治”。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現在是1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全國性抗戰

1、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1)中國共產黨策略的改變

1935年8月1日,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第一次提出全民抗戰的主張。

1936年5月,中共中央《停戰議和一致抗日》,放棄反蔣抗日。

1936年9月1日,《關于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明確提出“逼蔣抗日”。

現在是1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2)和平解決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實行“兵諫”,發動西安事變。蔣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剿共、聯合紅軍抗日。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從此,國內戰爭基本結束,為推動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現在是1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3)瓦窯堡會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的確定。

1936年12月25日,在陜北瓦窯堡中共中央政治局舉行擴大會議,通過了《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瓦窯堡會議舊址現在是1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1937年2月,中國共產黨向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等五項要求和四項保證(停止武力推翻國民黨政府的方針、蘇維埃政府改名為中華民國特區政府、紅軍改名為國民革命軍、特區實行徹底的民主制度、停止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第二次國共合作基本形成。1937年8月22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公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委任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的中央通訊社發表了《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標志抗日統一戰線建立。現在是1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2、抗日統一戰線形成的原因和意義原因第一,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救亡圖存成為中華民族和全國人民的共同任務。第二,國民黨在華北事變后政策的變化:由反共內戰、對日妥協逐步向聯共抗日方向發展。第三,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及部分地方實力派積極推動。第四,蘇聯及英美等反法西斯國家主張中國團結抗日。第五,最重要的是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為倡導和建議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作了巨大的努力。現在是1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意義它為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建立了必要的基礎。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在全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條件下進行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最大限度地動員了全國的軍隊和老百姓,成為全民族抗戰最有效的組織形式,是打敗日本侵略者的決定性因素。現在是1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第三節、國民黨與抗日正面戰場

1937年7月-1938年10月:戰略防御階段1938年10月-1945年9月:戰略相持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現在是2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一、戰略防御階段

從抗戰爆發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抗戰防御階段。這一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是主要戰場,國民黨軍隊組織了淞滬、忻口、徐州、武漢等4次大規模的戰略性防御戰役,對日本侵略軍進行英勇的抵抗。現在是2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1、防御時期,國民黨正面戰場斃傷俘日軍25萬人,牽制日軍70多萬人,付出了100多萬人的重大犧牲,為粉碎日本帝國主義三個月滅亡中國作出重大貢獻,使日軍兵力分散,陣線拉長,為戰略相持階段到來起來決定作用;也為八路軍、新四軍挺進敵后、開辟抗日根據地創造了條件。現在是2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作用2、廣大官兵不怕犧牲,英勇殺敵,振奮了民族精神,增長了中華民族的志氣,促進了全國人民的團結和進步,堅定了抗戰必勝的信念。3、國民黨正面戰場喚起了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擴大了中國抗戰在國際上的影響。現在是2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國民黨正面戰場失利、退卻的原因客觀原因:敵我力量對比,日本占優勢。第一,工業基礎上,日本能造世界上一流的飛機、軍艦、重炮、坦克等所有的重武器,而當時中國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非常落后,所有重武器、甚至相當一部分輕武器都要從外國購買。第二,戰前軍事裝備水平看,日本當時的海軍總噸位達190萬噸,中國海軍僅11萬噸;日本空軍有飛機2700架,而中國僅有各種飛機600架,其中能飛的不足300架。第三,中日雙方作戰部隊的裝備看,日軍每一師團配有坦克24輛,火炮108門,馬匹5800匹;而整個國民黨軍僅有戰車十幾輛,火炮、馬匹都很少。現在是2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國民黨正面戰場失利、退卻的原因主觀原因:

首先,國民黨片面抗戰路線。蔣介石集團實行的是單純寄托在政府和正規軍的片面抗戰的路線,不敢放手發動和武裝民眾,缺乏強有力的力量。其次,戰略戰術上,國民黨軍事當局進行單純的陣地防御戰。分兵把守,兵力分散,又缺少強大的預備隊,一旦被敵突破一道防線,就會引起全線動搖和崩潰。最后,國民黨軍隊派系林立,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各自為戰甚至互相傾軋。再加上國民黨軍隊紀律松弛,內部腐敗,毫無斗志,致使失敗。

現在是2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二、戰略相持階段

1938年10月,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調整侵華政策,停止對正面戰場的戰略性進攻:

對共產黨:主要力量打擊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根據地。

對國民黨: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的方針

在占領區:加緊扶植傀儡政權,建立和發展漢奸組織。現在是2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1939年1月,國民黨舉行五屆五中全會,決定成立“防共委員會”,確定了“防共、限共、溶共、反共”的方針。標志國民黨由戰略防御階段的片面抗戰發展為消極抗戰。

一方面,國民黨正面戰場繼續抗戰。先后組織了“冬季攻勢”、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棗宜會戰等一系列戰役,又組織了遠征軍入緬對日作戰。另一方面,積極反共,抽出相當多的兵力投入到限制、打擊共產黨及其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的反共作戰中,制造“反共”磨擦。現在是2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中國人民能夠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以落后的武器裝備打敗經濟實力和軍事裝備遠比自己強大的侵略者,絕不是偶然的。中國共產黨以自己的堅定意志和模范行動,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胡錦濤在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講話第四節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

的中流砥柱現在是2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一、全面抗戰的路線和持久戰的方針1、全民族抗戰路線中國共產黨堅持的是依靠和發動全國人民參加的全民族抗戰路線國民黨實行的是單純由政府和軍隊包辦的片面抗戰路線。兩條路線分歧焦點:要不要依靠和發動廣大人民群眾參加抗戰現在是2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2、采取持久戰的戰略方針

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全面分析了抗日戰爭敵我雙方的基本特點,闡明了持久戰的總方針和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地位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對抗日戰爭的發展過程作出科學的預測,駁斥了當時流行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錯誤思想。

現在是3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毛澤東指出,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所進行的一場決死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中日雙方存在著互相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

日本:強國中國:弱國

對比中國不能速勝日本:小國、退步、寡助中國:大國、進步、多助

對比中國不會亡國毛澤東科學地預測了抗日戰爭的發展進程:戰略防御、戰略相持、戰略反攻三個階段。現在是3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二、敵后戰場的開辟與游擊戰爭的發展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八路軍開始發動獨立自主的敵后游擊戰爭。到1940年底,人民抗日武裝部隊發展到50萬人,創建了16塊根據地,加上陜甘寧邊區,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擁有1億人口。在華北,以共產黨為主體的游擊戰爭上升到主要地位。現在是3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名稱創建人部隊晉察冀抗日根據地聶榮臻八路軍晉綏抗日根據地賀龍、關向應晉冀豫抗日根據地晉魯豫抗日根據地劉伯承鄧小平蘇南抗日根據地陳毅新四軍皖東抗日根據地張云逸現在是3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中國抗日戰爭逐漸形成了戰略上互相配合的兩個戰場: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的敵后戰場。1938年毛澤東在《戰爭和戰略問題》中指出:“在戰爭問題上,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條件說來,國民黨擔任正面的正規戰,共產黨擔任敵后的游擊戰,是必須的,恰當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協助的。”現在是3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抗日戰爭的初期和中期,游擊戰被提到了戰略的地位,具有了全局性的意義,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作戰的主要形式。在戰略防御階段,從戰爭的全局看,國民黨正面戰場的正規戰是主要的,敵后的游擊戰是輔助的。在戰略相持階段,游擊戰上升到了主要的地位。通過游擊戰不斷消弱敵人、壯大自己,逐步改變了敵強我弱的態勢,為人民軍隊進行戰略反攻準備了條件。現在是3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

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的作用

其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開辟的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配合對日軍形成兩面夾擊的戰略格局。

1937年9月平型關初戰到1938年10月武漢失守,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戰場對日軍作戰1600多次,斃傷日軍6萬余人。

1938年敵后戰場抗擊日軍兵力40萬人,占全部侵華日軍的58.8%。先后建立了晉察冀、晉西北、晉冀豫、冀魯豫、蘇南、淮南、豫皖蘇邊區等抗日根據地,與正面戰場在戰略上對日軍形成夾擊之勢,迫使日軍停止了戰略進攻。現在是3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其二、敵后戰場在戰略相持階段上升為中國抗戰的主戰場,成為中國抗戰的重心。

敵后戰場抗擊的日軍:

1939年達54萬人,占日本侵華(不含東北)總兵力的62%,偽軍14.5萬人,達100%。

1940年47萬人,占全部侵華日軍的58%。

1941年至1942年,日軍使用其侵華兵力的70%(40萬人),對敵后各抗日根據地實施“掃蕩”、“清鄉”。共產黨領導的武裝與日偽軍作戰4萬余次,斃傷日偽軍27萬人。

1943年美英軍太平洋戰場戰略反攻時,敵后解放區戰場還抗擊侵華日軍58%的兵力,約35萬人,同時抗擊偽軍90%的兵力,約73.5萬人。現在是3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其三、敵后戰場是中國抗日戰爭大反攻的決定性力量。

1944年,敵后戰場作戰2萬次,殲滅敵偽軍28萬,解放敵占區人民1200多萬。

1945年,敵后戰場抗擊日軍兵力75.8萬余人,占侵華日軍總數的69%;抗擊偽軍95.6萬,占偽軍總數的95%。全面抗戰的8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敵后解放區人民對日偽軍作戰共125,165次,殲滅日偽軍1,714,117人(其中日軍527,422人),八路軍、新四軍和華南抗日游擊隊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傷亡近60萬人。現在是38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3、堅持抗戰、團結、進步的方針

(1)堅持統一戰線的獨立自主原則;(2)又聯合又斗爭是統一戰線的總政策;(3)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總策略;(4)同頑固派斗爭必須堅持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現在是39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1940年,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比較完整地闡明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政策,為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指明了方向。

1941年5月,中共中央頒布《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全面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關于根據地建設的基本方針。4、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現在是40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政權建設: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權邊區參議會是立法機關,邊區民主政府是行政機關,邊區法院是司法機關。抗日民主政府實行“三三制”原則,即共產黨員、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和中間派各占三分之一;采取民主集中制,領導人由選舉產生。經濟建設:減租減息、發展生產文化建設:創辦學校、干部教育現在是41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5、推進大后方的抗日民主運動和進步文化工作1939年,南方局成立,領導國民黨統治區的工作。1939年10月,國民參政會發起憲政運動1941年,中國民主政團同盟1944年9月,林伯渠在參政會提倡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聯合政府文化界“抗戰、團結、民主”文藝創作三大目標抗戰文化工作的開展:西南聯合大學現在是42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6、中國共產黨的自身建設(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命題的提出。

1938年9-11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舉行了擴大的六屆六中全會,毛澤東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的命題。糾正王明右傾錯誤,進一步確立毛澤東在全黨的領導地位。中國共產黨人“必將繼續根據自己的國情,靈活地運用和發揮馬克思主義”,“使得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革命科學更進一步地和中國革命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相結合起來。”現在是43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2)新民主主義理論的系統闡述

20世紀30年代后期和40年代初期,毛澤東撰寫了《〈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等一批重要的理論著作,對新民主主義理論進行系統闡述。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成果,標志著毛澤東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展開而達到成熟。首先,毛澤東揭示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和主要特征、主要矛盾,中國革命的兩個階段及前途。其次,闡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的政治、經濟、文化綱領。再次,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主要的法寶。現在是44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3)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確立為什么需要整風?一方面,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不斷受到“左”傾或右傾思想路線影響。遵義會議雖然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但還沒來得及從思想上進行清理。另一方面,由于中共長期處在農村環境,黨員中絕大多數出自農民,還沒來得及進行系統的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現在是45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1941年5月,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1942年2月,《整頓黨的作風》、《反對黨八股》整風運動的內容:反對主觀主義,以整頓學風反對宗派主義,以整頓黨風反對黨八股,以整頓文風反對主觀主義是最主要的任務毛澤東在延安整風會議上現在是46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為什么把反對主觀主義作為延安整風運動的中心內容?第一,它是一種反馬克思主義的學風,實質是理論脫離實際,顛倒認識與實踐的關系。第二,它是黨內左、右傾錯誤產生的思想根源。第三,宗派主義和黨八股都是從主觀主義派生出來的。克服主觀主義→理論聯系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調查研究現在是47頁\一共有51頁\編輯于星期六整風運動是一場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在全黨范圍內確立了起來。1945年4月2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