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思潮_第1頁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思潮_第2頁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思潮_第3頁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思潮_第4頁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思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思潮第1頁/共24頁30年代文學思潮與文藝斗爭

第2頁/共24頁30年代文學與五四文學

整體風貌的差異◎五四時期:思想文化革命、個性解放的時代三十年代:政治革命、社會解放的時代◎五四文學的主題:文學革命,啟蒙,弘揚個性三十年代文學主題:革命文學,革命,大眾化第3頁/共24頁◎五四時期:新舊文學的爭奪,文言與白話的對立三十年代文學:階級性與人性、鄉村與都市的對立◎五四時期:抒情文體取得了相對突出的成績三十年代:敘事文體成就巨大◎文學的中心由舊都北京轉移到國際大都市上海

第4頁/共24頁文化大趨勢這一時期(1927—1937),是一方面反革命的“圍剿”,又一方面革命深入的時期。這時有兩種反革命的“圍剿”: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也有兩種革命深入:農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作為兩種文明混合的結果,在今日中國人的精神世界中,并肩存在著保守主義和激進主義,秩序與進步,還有權威與自由。——陶行知《中國在轉變中》第5頁/共24頁30年代主要的文學思潮

30年代是無產階級文學、人文主義文學和民族主義文學并存的時代。決定30年代文學基本面貌的,是無產階級文學思潮及其創作,和人文主義文學思潮及其創作。

第6頁/共24頁一、民族主義文學思潮

為維持思想政治的統治,遏制無產階級文藝運動的高漲,1929年,國民黨在全國宣傳會議上提出了“三民主義文藝”的口號,倡導“民族主義文藝運動”,創辦刊物,籠絡文化人,公開宣稱要打到“革命文學”和“無產階級”文學,要鏟除“多型的文藝意識”,以民族主義作為文學的中心意識,企圖形成文化上的統治地位。參與者有潘公展、朱應鵬、范爭波、傅彥長等。第7頁/共24頁二、無產階級革命文學思潮

1、“革命文學”的興起

背景:1927年4月第一次國共合作破產;上海聚集了一批參加過革命實際活動的作家和一批從日本回國的激進青年作家;蘇聯和日本文學思潮的影響。

蔣光慈第8頁/共24頁

革命文學的基本理論主張由后期創造社(郭沫若、成仿吾、馮乃超、李初梨等)和太陽社(蔣光慈、錢杏邨等)成員首先提出。1928年1月,太陽社的成立,創辦《太陽月刊》,與創造社的《創造月刊》《文化批判》同時發表關于革命文學的文章,明確提出創造無產階級文學的歷史任務。王獨清、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第9頁/共24頁2、“左聯”

1930年3月2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簡稱“左聯”)成立大會在上海召開,魯迅、馮雪峰等40余人出席了成立大會,大會制定了左聯的理論綱領和行動綱領,把從事無產階級文學創作作為左聯的奮斗目標。左聯會址外景左聯會址內景第10頁/共24頁

魯迅作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左聯成立后,出版了《拓荒者》《萌芽》等刊物,加強了對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的譯介,推進了文藝大眾化運動,積極提倡和實踐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1936年,左聯自動解散。第11頁/共24頁三、人文主義文藝思潮:自由主義作家和民主主義作家的文藝觀

1.代表人物:梁實秋、沈從文、朱光潛2.主張:以不同于左翼作家的方式思考人生和社會,探求民族復興的道路,不贊成文藝直接為政治服務,認為文藝是獨立的,強調文藝對人性的改造熏陶。他們的文藝思想承傳了五四的人文主義思想和自由主義思想,但與當時左翼革命文學所理解的中國現實政治需求有一定距離。第12頁/共24頁

3.梁實秋的文藝觀

基本主張:人性論、理性節制情感(欲望)、天才論。

偉大的文學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學發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一切的文明,都是極少數天才的創造。

————梁實秋

梁實秋信奉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提出以人性為核心的文學標準,以古典的節制為美學追求。梁實秋的人性論是以理節欲的人性論。梁實秋強調人性的普遍性,否認文學的階級性,提倡天才論,遭到左聯文藝家的批判。

討論:1.如何理解和評價梁實秋宣傳的人性論?

2.文學是否具有階級性?第13頁/共24頁4.沈從文的文藝觀

反對文學商業化和政治化,書寫理想人性,提倡生命的尊嚴,重建民族品格。沈從文的文學批評主要是一種風格批評,整體感悟和精確點評相結合。

討論:如何評價沈從文的文藝觀念?第14頁/共24頁30年代的文學論爭1.革命文學論爭1928

革命文學派對魯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2.關于“文學基于普遍人性”的論爭1928-1930

左翼作家魯迅等與新月派梁實秋3.關于“三民主義文學”“民族主義文學”論爭1929-1931國民黨陣營與左翼文化陣營4、關于“文藝大眾化論爭”1930-1934

瞿秋白與茅盾、魯迅等第15頁/共24頁5.關于“文藝自由”的論爭1931年底-1932

左翼作家魯迅、瞿秋白等與“自由人”胡秋原、“第三種人”蘇汶6.京派與海派之爭

沈從文、魯迅等人的意見。魯迅:京派是官的幫閑,海派是商的幫忙。7.兩個口號的論爭周揚等的意見魯迅、茅盾等的意見第16頁/共24頁一、革命文學論爭(1)論爭經過

1)公開論爭之前的分歧2)由準備聯合到公開指明批判魯迅3)魯迅反駁和論爭白熱化4)論爭結束及余波(2)論爭的主要問題

1)中國革命的形式、性質和方式問題:高潮論2)對工農大眾和小資產階級的態度問題:教化論3)文學與革命的關系問題:武器論4)文學與時代現實的關系問題:超越論5)文學家的世界觀轉變問題:突變論6)文學功能與藝術性問題:宣傳論(3)論爭性質既是革命隊伍內部的論爭,又是唯物主義思想與左傾思想之爭第17頁/共24頁二、關于“文學基于普遍人性”的論爭

革命作家與新月派論爭之激烈和尖銳,最突出地反映在魯迅與梁實秋的論爭上。梁實秋是新月派的主要理論家和批評家,宣揚資產階級人性論,否定文學的階級性,成為攻擊和反對無產階級文學運動的急先鋒。——劉炎生《中國現代文學論爭史》1.主要論爭點:(1)圍繞文學批評標準的論爭:人性論與階級論(2)圍繞文學階級性問題的論爭:文學有無階級性(3)圍繞“資本家的走狗”引起的論爭:誰是誰的狗2、論爭性質:不同階級的文藝論爭3、主要文獻:梁實秋《文學批評辯》《現代中國文學之浪漫的趨勢》《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資本家的走狗》;魯迅《文學與出汗》《“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第18頁/共24頁三、關于“三民主義文學”

“民族主義文學”論爭1.提出:“三民主義文學”:1929.5國民黨中央宣傳會議提出,提出政黨文藝綱領;“民族主義文學”:1930.6國民黨中組部支持提出,提出文學理論綱領。實質:取消共產黨領導的無產階級文藝2、論爭性質:革命與反革命的文藝權利斗爭3、主要文獻:梁實秋《論思想統一》;茅盾《“民族主義文藝”的現行》;魯迅《“民族主義文學”的任務和命運》;瞿秋白《屠夫文學》第19頁/共24頁四、關于“文藝大眾化論爭”1.文藝大眾化的提出:左聯成立后的一項中心工作。2.文藝大眾化第一次討論:1930年春,主題是為什么文藝要大眾化:庸俗化傾向與魯迅的理解3.文藝大眾化第二次討論:1931-1932,主題是文藝怎樣做到大眾化,語言問題上的瞿秋白和茅盾4.性質:文學觀念的內部討論5.主要文獻:魯迅《文藝的大眾化》;瞿秋白《大眾文藝的問題》;茅盾《問題中的大眾文藝》第20頁/共24頁五、關于“文藝自由”的論爭(1)一、與“自由人”胡秋原的斗爭

1.“自由人”的來歷:反民族主義文學和左翼作家錢杏邨2.論爭的主要問題:

1)“自由人”是不是普羅文學運動的敵人2)“自由人”是否攻擊左翼文壇3)“自由人”提出的文藝自由可否籠統否定3.性質:“自由人”屬于左翼文壇同路人性質的文化團體3.主要文獻:胡秋原《阿狗文藝論》《關于文藝的階級性》《錢杏邨理論之清算與民族主義文藝理論之批評》第21頁/共24頁五、關于“文藝自由”的論爭(2)二、與“第三種人”的論爭

1.蘇汶“第三種人”的提出

2.論爭問題:1932批評態度、文學理論認識問題;1933到1937,用小資產階級旗幟公開對抗左翼文壇。3.性質:1932是“同路人”團隊;1933以后是文藝斗爭的階級對立4.主要文獻:蘇汶關于“文新”與胡秋原的文藝論辯》、楊邨人《揭起小資產階級革命文學之旗》;魯迅《論“第三種人”》《又論“第三種人”》第22頁/共24頁

六、京派與海派之爭

1.京派:以沈從文為代表的北京作家群(包括周作人),自號“人生文學”;海派:上海作家群(除魯迅等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