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病人的臨終關懷_第1頁
老病人的臨終關懷_第2頁
老病人的臨終關懷_第3頁
老病人的臨終關懷_第4頁
老病人的臨終關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老年患者的臨終關懷目前一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主要內容一、臨終關懷的歷史發展二、我國老年人臨終關懷的現狀三、我國老年病人臨終關懷組織形式四、影響我國老年人臨終關懷的主要因素五、臨終關懷的目的六、臨終關懷的目標七、臨終護理的內容

※目前二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一、臨終關懷的歷史發展

臨終關懷(安寧護理)發起人--桑德斯醫師:1918年生于英國1940年成為護士1947年成為社工人員1951年就讀醫學院1958年成為醫師1967年設立安寧護理于英國倫敦近郊錫典罕·圣克里斯多弗安寧院目前三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圣克里斯多弗安寧院,成為專門照顧癌癥末期病人的地方;讓他們無痛苦和無遺憾地走完生命的最后歷程;同時還對其家屬進行心理慰藉;幫助他們度過哀慟期;安寧護理成為文明社會與人道主義醫護的榜樣;桑德斯把自己的一生貢獻給臨終關懷事業,開辟了臨終關懷的新天地。一、臨終關懷組織的發展目前四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一、臨終關懷組織的發展1976年美國成立了一座安寧院。1990年后亞洲的日本、新加坡、我國的香港、臺灣相繼成立了專門的臨終關懷機構。1988年在天津醫學院成立了臨終關懷研究中心。1998年在汕大成立了第一家寧養院。我國有22家寧養院是由香港長江集團李嘉誠先生出資建設的。目前五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二、我國老年人臨終關懷的現狀自1988年后,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和臨終關懷基金也相繼成立。北京松堂關懷院、上海南匯護理院等不同類型的臨終關懷機構先后建立。目前,全國各地建立的臨終關懷機構已超過120家,主要分布于大城市,正向部分中等城市延伸。2006年4月,中國生命關懷協會成立。標志著我國的臨終關懷事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臨終關懷有了一個全國性行業管理的社會團體。目前六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1992年,衛生部部長的陳敏章:“衛生部準備將臨終關懷作為我國醫療衛生第三產業的重點之一,列入事業發展規劃,促使其健康發展。”2004年,醫院評審標準中新增了臨終關懷的內容,從政策導向上予以重視。2005年,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啟動了以關注高齡老年人養老問題、建立和完善老年人臨終關懷服務機制,為黨和政府分憂、促進和諧社會構建為主題的創建“愛心護理院”試點工作,今后,要在全國實施“愛心護理工程”,在300個大中城市建立“愛心護理院”,專門為老齡重病的老年人們提供臨終關懷服務。目前七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三、我國老年病人臨終關懷組織形式1.臨終關懷專門機構--如北京松堂關懷院,浙江老年關懷醫院等2.附設的臨終關懷機構--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溫馨病房”,北京市朝陽門醫院的老年臨終關懷病區。3.家庭臨終關懷病床--如香港新港臨終關懷居家服務部。目前八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一)醫務人員方面:缺乏統一的、積極的倫理大環境;醫務人員對臨終關懷知識的缺乏,相關知識不夠熟悉;對臨終病人仍采取治療為主的服務方式;總是想方設法用最先進的藥物設備去挽救其生命;每天仍有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臨終病人身上;給臨終病人自身造成了極大的痛苦,造成的醫療資源浪費;未全面開展對臨終病人家屬提供服務。四、影響我國老年人臨終關懷的主要因素目前九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服務機構和資金來源不足,制約著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臨終關懷機構還不屬于慈善范圍,政府沒有專門的資金,絕大多數臨終關懷機構沒有納入國家醫療保障體系當中。臨終關懷機構還要靠醫療收入來維持,醫院為維持運轉需要向患者收取相應的費用,這無疑使部分低收入老年人望而卻步,也影響了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二)資源方面:目前十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傳統觀念的束縛,臨終關懷教育尚未普及;長期受傳統的死亡觀、倫理觀的影響;人們對于死亡采取否定、回避的負面態度;也有的人誤將臨終關懷理解為“安樂死”;人們對“生”的問題研究的較多,而對“死”則知之甚少;由于不了解死亡的相關知識,許多人缺乏對死亡的精神準備;死亡過程變成一種陌生而神秘的過程。(三)病人認知方面:目前十一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死亡”就成為忌諱提及的話題;家屬受傳統倫理“孝道”意識影響;擔心讓老年人接受臨終關懷,會不會背上不孝之名?面對瀕死的病人要放棄治療而轉為臨終關懷很難抉擇;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親人在最后的時刻由別人照看;認為只有守著親人才能夠表達孝心。(四)患者親屬方面:目前十二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五、臨終關懷的目的1.主要目的:

(1)提高臨終病人在臨終階段的生存質量;(2)達到“優死”的目的。2.最終目的:

(1)臨終護理除服務于病人外;(2)乃在改變我們所處社會的文化與價值。目前十三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更加關心臨終病人生活質量。使臨終病人尊嚴地、無痛苦和無遺憾地走完最后一程。減輕或消除病人的痛苦、不適癥狀,或心理壓力。尊重臨終病人的權益,滿足其在物質或精神方面的渴望。通過臨終護理,家屬接受臨終事實。消除臨終病人與家屬之間的怨態,享受人生的最后親情。使家屬敢于面對親人死亡。去除宿怨,相互道別,使生死兩相安。為其家屬提供慰藉。六、臨終關懷的目標目前十四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七、臨終護理的內容(一)癥狀:吞咽困難、越吃越少、瀕死喉聲、越睡越多視覺、聽覺、味覺改變皮膚變化、意識變化及煩躁大小便失禁、出現幻覺、臨終脫水、呼吸變化疼痛及不舒適通常減弱目前十五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七、臨終護理的內容(一)癥狀護理

1.循環系統:心臟收縮無力,心排出量減少、脈搏快而弱、血壓下降、皮膚蒼白、濕冷。

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和尿量變化,維持患者體溫,備好治療、搶救器材。目前十六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2.呼吸體統:由于呼吸肌收縮力減弱,導致分泌物潴留,呼吸困難,呼吸由快到慢,由深變淺,出現潮式呼吸和點頭呼吸。應給予給氧,分泌物過多時應及時吸出,出現肺部感染時,給予抗炎治療。目前十七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3.消化與泌尿系統:胃腸蠕動減弱,氣體淤積于胃腸,出現腹脹、呃逆、惡心、嘔吐、大小便失禁和尿潴留。也可因焦慮、恐懼、失望和藥物副作用等引起食欲不振及營養不良。應予以對癥護理,滿足病人的飲食要求,最大限度地保證患者的營養要求。若病人放棄進食和飲水,應理解病人的選擇,給予心理安慰和口腔護理。目前十八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4.肌肉運動系統:患者肌肉失去張力,全身軟癱,肛門及膀胱括約肌松弛,出現大小便失禁。對尿潴留患者給予留置導尿,便秘者給予通便治療及護理,包括灌腸、應用緩瀉藥物等,對大、小便失禁患者應做好會陰護理,及時清除排泄物,保持會陰清潔。目前十九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5.神經系統:臨終末期受中樞神經系統影響,患者出現意識模糊,對光反射,吞咽反射消失。應做好保護,避免墜床。目前二十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6.皮膚護理:由于患者長期臥床,加上體質虛弱,常長期處于同一體位,易致壓瘡發生護理人員應定時給患者翻身、更換體位,翻身時按摩受壓部位以及骨突處,及時更換被污染的床單、被褥,保持皮膚的清潔和干燥。目前二十一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二)舒適護理

1.疼痛控制:臨終的癌癥病人常有嚴重疼痛,許多老年人往往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半數以上不能得到合適的止痛治療,能否得到有效地控制疼痛,直接關系到臨終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對三階梯方法:輕度疼痛:可選擇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中度疼痛:可給予可待因、羥考酮重度疼痛:則給予嗎啡、氫嗎啡酮目前二十二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三)基礎護理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尿量變化、呼吸道護理、消化道護理、排泄護理、尿潴留者可以導尿,便秘者給予通便,大小便失禁者,使用合適器具及時更換床單。保持室內安靜、空氣新鮮、通風良好。對失眠者可給予松弛療法及暗示療法等催眠治療。目前二十三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四)心理護理1.否認期心理變化:此期老年人還沒有接受自己有嚴重性疾病的心理準備,對即將來臨的死亡感到恐懼和震驚,無法聽進有關疾病的任何解釋,不能理智地處理與疾病相關的問題。

2.憤怒期心理變化:由于病情加重,隨之而來的心理反應是憤怒、暴躁,遇到不順心的事會大發脾氣,或遷怒于醫護人員和親屬,有些老年人固執己見,不能很好地配合治療,有時甚至拒絕治療。3.協議期心理變化:隨著時間的延長,老年人逐漸開始接受事實,求生的欲望使得他們愿意配合治療,以求延長生命。目前二十四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4.抑郁期心理變化:當進入臨終期,臨終老人身心承受著巨大的打擊,由于身體功能的不斷減弱,加上頻繁的治療,以及經濟負擔和家人負擔的加重,使得病人情緒極為低落,產生強烈的失落感,陷入深深的悲哀之中,出現退縮、沉默、哭泣等反應。在實施護理時應尊重老年人的意愿,讓老人有更多的時間和親人在一起,減輕其孤獨感。同時應幫助老人安排、處理未完事宜,諸如遺囑等。指導家屬安排親朋好友見面、相聚,并讓家屬盡量多地陪伴病人。注意病人的自殺傾向,保證其安全。目前二十五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5.接受期心理變化:病人在經歷了一切努力與掙扎之后,精神、體力極為疲乏,情緒變得平和、鎮定,產生“好吧,既然是我,那就去面對吧”的心理,接受即將面臨死亡的事實,此時病人喜歡獨處,常處于昏睡狀態,對外界反應淡漠,情感減退,靜待死亡的到來。應給予病人一個安靜、明亮、舒適、獨處的環境,盡量減少外界的干擾。尊重病人的宗教信仰,注意幫助病人了卻未盡的心愿,讓病人平和、安詳地走完人生旅途。目前二十六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陪伴:讓老人表達自身感受,必要時給予藥物治療。不要過多地打攪處于接受期的臨終老人,但應保持適度的陪伴和心理支持,使老人能寧靜安詳地告別人生。觸摸:觸摸護理是現代護理一項重要內容,觸摸不僅能對新生兒及一般患者起到安撫作用,對臨終老人也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和依賴,從而減輕孤獨和恐懼感,護理人員可以針對不同情況,撫摸臨終老人的手、額頭、胳膊、背部等,使其產生親切感和安全感,感受到被關注。加強與臨終老人的溝通:護理人員和親屬可通過語言和非語言方法與老人溝通,應耐心仔細地傾聽老人訴說,適度地表達同情和支持,對無法用語言交流的老人,可通過表情、眼神、手勢等表示理解和關愛。了解臨終老人的想法和意愿,盡量滿足他們的要求,減輕其焦慮和抑郁。

鼓勵家屬和親人探望和陪伴老人:使臨終老人得到安慰,從而減輕其孤獨感,增加安全感,也有利于穩定臨終老人的情緒。

適時適度地對臨終老人進行死亡教育:與老人共同探討生與死的意義,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使其從心理上對即將來臨的死亡做好準備,從對死亡的恐懼中解脫出來,以安詳、平和的心情面對死亡。空間環境設計:注重臨終老人的生活環境設計是終末期護理的一個重要部分,能使終末期老人的最后旅程過得更豐富、更有尊嚴和價值。房間應光線充足、溫暖、整潔,保持室內安靜和空氣新鮮,有條件的可在房內放置鮮花和老人平時喜歡的物品,適當增加親友探望,使其多享受一份人間溫情。目前二十七頁\總數三十頁\編于十四點(五)家屬護理應給予他們心理支持,幫助他們度過痛苦及危機。尊重死亡家屬表達痛苦的方式,耐心、真誠地傾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